《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教学案例
《点亮小灯泡》:探索科学的小学教案

《点亮小灯泡》:探索科学的小学教案点亮小灯泡:探索科学的小学教案介绍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探索科学,并通过实验点亮小灯泡。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掌握制作简单电路的方法-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课程,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电池- 电线- 小灯泡- 开关- 铜夹子- 实验板教学步骤步骤一:认识电路1.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电路示意图,并解释电流的流向。
步骤二:实验制作1. 教师向学生展示并解释实验所需材料。
2. 学生们按照教师的示范,使用实验板、电线、铜夹子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3. 学生们在电路中加入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步骤三:实验探究1. 学生们尝试改变电路中的元件位置,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2. 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改变电池的数量会对灯泡亮度产生什么影响?- 改变电线的长度会对灯泡亮度产生什么影响?- 改变开关的位置会对灯泡亮度产生什么影响?步骤四:实验总结1. 学生们讨论并总结实验中的观察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电路中的关键元素,如电池、电线和开关的作用。
3. 学生们分享他们对实验的思考和发现。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扩展活动:-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电池,观察灯泡的亮度和持续时间。
- 鼓励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电路,尝试点亮多个小灯泡。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在实践中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点亮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教案《点亮我的小灯泡》

教案《点亮我的小灯泡》第一章:认识灯泡教学目标:1. 了解灯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学习灯泡的种类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灯泡的结构:灯丝、玻璃壳、灯头等。
2. 灯泡的原理: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热量,使灯丝发光。
3. 灯泡的种类: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
4. 灯泡的用途:照明、装饰、指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灯泡的外部结构,了解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 通过实验或视频,展示灯泡发光的原理。
3. 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灯泡,并讨论它们的优缺点。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灯泡的用途。
第二章:制作小灯泡教学目标:1. 学习制作小灯泡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小灯泡的制作材料:灯丝、玻璃壳、灯头等。
2. 小灯泡的制作步骤:搭建灯泡结构、固定灯丝、连接灯头等。
3. 小灯泡的装饰:使用彩纸、彩笔等装饰小灯泡。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2. 分组进行制作,每组完成一个小灯泡的制作。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装饰自己的小灯泡。
4. 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小灯泡作品,相互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1. 学习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点亮小灯泡的工具:电池、灯头、导线等。
2. 点亮小灯泡的方法:连接电池和灯泡,形成电路。
3. 观察小灯泡的发光现象,分析灯泡发光的原因。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点亮小灯泡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点亮小灯泡。
3. 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4. 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灯泡不亮等。
第四章:探索灯泡的亮度教学目标:1. 学习调节灯泡亮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亲手点亮小灯泡对学生来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的,掌握正确连接这些基本元件的方法。
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猜测活动和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通过猜测手电筒的内部结构,用“小灯泡怎样亮起来的”这一问题直接揭示本课的学习主题,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
活动二,通过将电池、小灯泡和导线连成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然后比较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以此让学生知道闭合电路的共同特点,即需要形成一个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的闭合回路。
教材既呈现了这些材料的实物图,也呈现了学生画的电路示意图,渗透着由实物图向抽象的电路图的过渡。
活动三,用回形针、木板和图钉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用它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路的闭合和断开对小灯泡亮和灭的直接影响。
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试试。
活动四,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让学生知道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一开始的猜测活动形成呼应,以巩固和运用本课所学知识。
【学情分析】让灯亮起来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
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学习目标】1、通过将小灯泡点亮的探究活动,学会正确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示意图。
2、尝试在电路中接人不同的用电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4篇)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 4 篇)第一篇:《点亮小灯泡》教案《点亮小灯泡》教案一、我们许多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夜景。
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把漆黑的夜装扮的如此美丽呢?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2.同学们都知道通电灯泡会亮,那你知道这个电路具体是怎样连接的吗?同学们不是很清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简单电路,一起来探究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二、1.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电路元件,有灯泡、电池、导线。
请小组长从器材区拿出小灯泡、电池、导线,小组成员共同观察电路元件的结构,观察完毕把器材放回器材区。
2.学生汇报,介绍灯泡结构。
最外面圆形透明的是玻璃制成的,叫玻璃泡,不通电。
里面的金属丝做灯丝,下面是金属壳是螺纹形的,上面有个连接点,最下面有一个深色的锡点,也是金属制成的,也可以通电。
灯泡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把灯泡剖开看一下。
3.介绍电池、导线结构。
功能:电池:两端是金属,有突起的一方是正极,平的一方是负极,分别用加减号标示,实验用的电池是安全电压在 1.5V,把电池剖开铜帽、碳棒(可以让电流通过)、锌筒。
导线:金属芯、绝缘外皮,我们实验用的两端加上了半月形的金属片,更容易连接。
三、1.我们认识了电路元件,接下来就动手让灯泡亮起来,不过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设计一下,怎样连接灯泡可以亮,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然后把最佳连接方案画在实验报告单一上。
(学生上台画)2.设计不一致,怎么办?实验逐一验证经过刚才的实验哪一种能亮?(第三种)我们看第三种连接方式,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这样灯泡就能亮起来了。
3.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大家想知道吗?电就像水一样会流动,一起看一下电流的流动,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两个连接点,经过灯泡的内部,然后回到了电池的负极,电流是循环流动的,叫电流的通路。
电流循环流动,就会是灯泡里的灯丝达到白炽状态,就会发光发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简单电路,我们仅仅用电池、灯泡、导线就可以连通一个简单的电路。
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3篇)

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3篇)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 1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懂得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通过观察体会到电流的路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用电安全知识,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教学难点: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纸、、水彩笔、剪刀(教师用)教学过程:一、观察材料,认识结构师:(出示一个小灯泡)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小灯泡(师板书:小灯泡)师:小灯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观察之后再告诉我。
(小灯泡装在桌上的信封里,大家可以打开它)生:小灯泡由金属架、灯丝、玻璃泡、连接点组成。
(课件出示小灯泡剖面图,进一步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师: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生:这样,电流可以从一个连接点进去后,从另一个连接点出来。
师:如果要点亮小灯泡,(板书:点亮)你还需要什么材料?生:电源。
师出示一个干电池,问:这个可以吗?生:可以。
(师用小灯泡接触干电池的两端)问:小灯泡亮了吗?生:没有。
还需要电线。
师:(课件出示电池和导线图片)它们在构造上又有什么特点呢?生:电池的一端突出,另一端是平的。
生:一端是正极,有一个“+”号,另一端是负极,有一个“-”号。
生:导线的里面是金属丝,外面包着一层塑料。
二、大胆猜测,绘线路图师: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一个小灯泡、一根导线和一节干电池,你们是否能让小灯泡发出光来?生:能。
师:只要有了这些材料,不管怎么连都可以吗?生:要有一定的连接方法,连得不对就不能发光。
师:那该怎么连?(指名学生尝试说一说其中一种连接方法,教师用简图分别表示小灯泡、导线、电池,示范将学生的连接方法画出来。
)师:举手的同学还有很多,的确还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3篇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设计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3篇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些简洁的材料连接一个简洁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连接方法。
2.懂得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3.动手做一个简洁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掌握小灯泡的亮和灭,体会开关具有可以掌握电路的通和断的作用。
4.认真观看手电筒的构造,了解它是由哪几局部组成,各局部又是如何连接的,懂得在电路中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教学重点】1.制作一个简洁电路,懂得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2.制作一个简洁开关,连接到电路中,懂得开关可以掌握电路的通和断。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制作简洁电路和电路开关,体会什么是闭合电路,体会开关的作用。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洁电路的一些材料、开关、手电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35页的一首诗。
摁下开关,灯就亮了;再摁下开关,灯就灭了。
开关里毕竟藏着什么,能让灯这样乖乖听话?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能让灯亮起来的东西毕竟是什么?是电。
3.出示一个手电简,展现手电筒的开和关,观看小灯泡的亮和灭。
4.教师引导:手电简里有什么,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又灭掉,灭掉又亮起来?猜一猜,手电简是怎么工作的?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手电筒的熟悉和了解。
5.从今日开头,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简洁电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先来熟悉电路,看看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6.板书课题:12.点亮小灯泡。
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制作简洁电路1.教师引导:我们先来制作一个简洁的电路,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
2.制作材料:电池、小灯泡、导线3.制作要求:用这些材料连接一个简洁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连接方法。
4.制作指导:导线应当接触小灯泡的什么部位?5.出示小灯泡的剖面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小灯泡的内部构造及小灯泡发亮的原理。
6.教师引导:通过小灯泡剖面图,我们发觉,导线应当接触小灯泡尾巴的顶部,由于小灯泡尾巴顶部有导线直接连接上面的灯丝。
小学科学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教
后
反
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Fra bibliotek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小学科学(常识)备课电子教案
设计者:汪国忠
执教者:汪国忠
课题
1-2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2、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
•分别试着连一连。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案例及反思

《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案例与反思我先后两次上《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本意都想让学生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学会画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对电路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的教法,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现分述如下。
[教法一]片断1:观察小灯泡、干电池和电线。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灯泡、干电池和电线,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记录表上画一画。
2、学生进行观察,画图。
3、展示学生画的实物示意图。
4、小结三种材料的特点。
(由于学生观察的时间较短,学生对三种材料的认识不够深入,画图较粗略,特别是对小灯泡两根金属架的连接点未能引起足够注意,这对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造成障碍。
而当教师把这些问题强调和进行纠正时,时间已花了不少,这令到后面的探究活动因时间所限而变得仓促,亦为后面画连接装置图和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埋下了“隐患”。
)片断2:使小灯泡亮起来1、你有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吗?看谁想的办法最多,在活动记录表中画出连接装置。
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巡视。
3、展示小组活动记录表,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及方法。
(由于学生事先对实物示意图不了解,认识不足,所以画得不好。
即使有小组能画好一两个,但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小灯泡是点亮了,但画出来的电路图却与实际操作连接不同。
有的小组觉得没多大意义,干脆不画,只顾做实验。
这样,教师就不能通过活动记录表及时和清楚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其连接方法,记录失去的原有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画电路图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画不好电路,后面要求学生猜想画出电流的流动的路线也就更加混乱和无从下手了。
)当教师直接地把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讲述完后,下课铃已经响起来了。
这样,后面的探究发亮装置图的共同特点和判断连接装置图的内容已无法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效益是值得好好反省的。
[教法二]片断1:认识小灯泡、干电池和电线的特点。
1、收集学生的观察记录表。
(课前,我布置学生在家对干电池、小灯泡、电线进行认真的观察,并画图。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作业内容【教学目标】科学学问: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熟悉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熟悉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一样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熟悉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会连接简洁电路。
2、能够观看、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试验现象。
3、能够依据试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四周事物进展有目的、细致地观看的乐趣和合作胜利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看与试验需要敢于依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想。
3、增加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看了解小灯泡构造的根底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初步熟悉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淌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课件;合格小电工奖牌、优秀电工小组奖牌若干;学生试验预备: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试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熟悉了生活中的静电,今日我们连续熟悉电。
请同学们看这样几张照片(课件出示温州夜景),多么漂亮温州夜景,由于有了电点亮了彩灯才使我们的温州变得更加漂亮、美丽。
面对这么漂亮的夜景、这么颜色斑斓的夜景灯光同学们能不能提出一些与灯有关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进展梳理。
)预设1:学生能提出怎样才能让灯变亮或灯为什么会亮等问题时,教师顺势引导:你的问题很有科学价值,今日我们就利用教师为大家预备的材料来当一回小电工,亲自解答你们提出的问题,来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板书:点亮小灯泡)。
预设2:假如学生不能提出与灯为什么会亮或怎样才能把灯点亮等问题时教师可这样引导:正是有了这么漂亮的彩灯,使我们的温州才会变得这么漂亮,那么同学们知道怎样才能点亮那些美丽的彩灯灯泡吗?这节课我们就亲自探究一下灯点亮的缘由,亲自点亮们的小灯泡。
2点亮小灯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2点亮小灯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小灯泡,知道小灯泡的结构,认识到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通过连接简单电路,知道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对亮的和不会亮的电路进行分类汇总,并进行分析。
探究实践:在实验中,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多种简单电路。
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会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态度责任:在研究电路的过程中,能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小灯泡的各组成部分。
难点:探索电在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过的路径。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手电筒、小灯泡1只、1.5v的干电池1节、导线1根。
学生:1.科学作业本;2.科学活动手册;3.每组小灯泡1只、1.5v 的干电池1节、导线1根。
教学过程聚焦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小灯泡)对,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点亮它,出示课题:点亮小灯泡(磁贴)(二)探索同学们信心十足,请看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导线用笔画)把能点亮的几种连接,用图摆出来,用磁铁固定在小白板上。
把不能点亮的,也用图也摆出几种。
汇报时,请先汇报不亮的几种连接的原因。
(要有记录单)2.学生汇报(1)引导学生分析灯泡“不亮”,预生:这里的电流没有流回电池。
师:那你觉得这里的电流是怎么流的?生:从电池正级流出,经过小灯泡,再回到负极。
师:那这个小灯泡的电流怎么了?生:流出来,到这里就断了,不能流回负极了。
师:我们再观察不亮的另外组,是不是也是这样,谁来说说这组的。
生: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电泡,到这里也断了,没有流回电池。
3.师:谁来说这组,(指短路)生:电流从正极流出,经过灯泡,回来负极。
师:咦,你们不是说,电流回来就会亮了吗?生:肯定是电池没电。
《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开放《科学》课堂提升科学素养《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一、内容摘要:这一课教学是在明白小灯泡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连接简单电路,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过程。
构建电路科学概念,能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整堂教学准备充分,开放水平较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二、关键词:开放探究提升三、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1.小灯泡的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点亮小灯泡》教案

《点亮小灯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电路知识,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路的搭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知道用电安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路的搭建。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电源一组。
(2)灯泡若干个。
(3)导线若干根。
(4)开关一个。
(5)绝缘胶带。
2. 学具:(1)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套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电路现象。
(2)提问:你们知道电路是什么吗?电路有哪些组成部分?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灯泡、导线、开关等。
(2)学生分组讨论,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规律。
3. 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电路搭建,将电源、灯泡、导线、开关连接在一起。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电路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学生绘制家庭电路图,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用电安全。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熟练地解释电路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路的搭建,并理解电流的流动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和分析电路现象。
(2)学生能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优秀教案(2套)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重点 1.掌握小灯泡的各个组成部分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难点怎样正确连接电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手电筒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
提问:手电筒里有什么?它是怎么工作的?看图猜测交流调动课堂探究电路兴趣讲授新课一、连接电路你能用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让小灯泡亮起来吗?赶快尝试一下吧。
提醒:画出连接图。
1、导线应该接触小灯泡的什么部位?引导学生观察灯泡结构。
明确: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任意一个连接点与导线连接,另一个与电池锌片连接。
想一想小灯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玻璃泡:提供封闭环境并保护灯丝灯丝:发光金属架:支撑灯丝连接点:连接作用播放视频《观察小灯泡》二、干电池的认识干电池,1.5V,属于安全电压,铜帽,称为正极,符号“+”,锌壳,称为负极,符号“-”观察灯泡结构观看视频通过将小灯泡点亮的探究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正确方法,并画出简单电路示意图。
短路: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没有经过小灯泡。
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爆炸。
三、交流:让小灯泡亮起来,你是怎么做到的?交流小组做法归纳:①将小灯泡侧面连接点和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底部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小灯泡就亮了。
②将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侧面连接点和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就亮了。
③将小灯泡底部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侧面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小灯泡就亮了。
④将小灯泡侧面连接点与电池的负极连在一起,再用导线连接小灯泡底部连接点和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就亮了。
教师演示:这样连接,小灯泡能亮吗?明确:不亮。
观察这名同学画的电路示意图,你有什么发现?发现: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呢?电从电池的一极流出来,通过导线流到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再经过与连接点相连的金属架,流到灯丝,然后从另一个金属架流到小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最后流回到电池的另一极,小灯泡的灯丝有电流流经,小灯泡就能亮起来。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两篇)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单元的第二课,学生在初步了解静电知识后将开展对简单电路的研究。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要利用一根导线和一个电池来点亮小灯泡,并尝试用更多的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明白建立一个电路,需要电池、导线以及用电器,一个电路的连接要形成一个回路,认识到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 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b)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连接起来;c)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d)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a)连接简单电路。
b)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c)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b)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c)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认识“回路”。
教学难点:分析“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发现“点亮”小灯泡的规律,最终认识“回路”。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为每组准备:1只小灯泡,一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老师准备: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1 辨别电路: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小灯泡会亮,你能辨别出来吗?(请学生分析交流)2 今天我们每个组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点亮”了1个小灯泡(板书:“点亮”小灯泡),如果要你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甚至更多的灯泡你能做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的认识,来分析判断更多的电路连接运用更多的电路连接图来检测学生对“回路”的认知程度。
激发研究兴趣。
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点亮小灯泡》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知道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和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2点亮小灯泡》说课稿【教材分析】本单元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而是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经的路线—电路,并让学生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从而在后面的几课中不断去巩固这一概念。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灯泡的结构以及如何让它亮起来,第三部分展示研讨亮起来的小灯泡电流的流动路线,即初步建立电路概念。
【学情分析】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点亮我的小灯泡》案例分析

《点亮我的小灯泡》案例评课稿一、背景及教材简析今年我执教了科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
《点亮我的小灯泡》是《电》单元中的第二课。
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电灯是怎么亮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也许并不会太在意,甚至提出疑义。
本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使用电池、电线,让小灯泡亮起来。
虽然,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绝大部分学生也能够点亮,但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学问值得研究。
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我思考的首要问题。
最终我将“问题引发任务,激励学生探究”定位为本课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课的始终。
二、片段简要回顾与评析(一)、观察材料,认识结构特点。
1、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灯泡,这是什么?(灯泡)2、你们有灯泡吗?(有)3、你们的灯泡和老师的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众说纷纭)4、那它们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呢?(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我们把小灯泡画一下好吗?(学生画小灯泡的简易图,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5、想不想点亮小灯泡?(想)还需要什么材料?(电池、电线)电池、电线有什么特点?我们先画一张图好吗?(学生画电池、电线简易图)【评析】创设简单形象的情境,以大灯泡“牵”出小灯泡。
利用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的观察习惯,启迪学生的心灵,来激发学生研究小灯泡的兴趣。
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征后,又及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对电路的简单构成(电池、电线、用电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看了之后画小灯泡、电池、电线,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看了又画,是学生很乐意做的事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也为后面学生画电路图埋下了伏笔。
(二)、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1、电池、电线都有了,现在能点亮小灯泡了吗?(能,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点亮小灯泡)2、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发光?(交流、演示,画电路图)3、猜猜看,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讨论,画电流流动路线)4、灯泡为什么会发光?(讨论,揭示“回路”含义)【评析】材料齐全了,学生已有强烈的动手欲望,这时教师的提问可谓恰到好处。
教案《点亮我的小灯泡》

教案《点亮我的小灯泡》第一章:认识灯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灯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灯泡的结构:灯丝、玻璃壳、接触点等。
2. 灯泡的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热量,使灯丝发光。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灯泡,引发学生对灯泡的兴趣。
2. 讲解灯泡的结构和原理。
3. 学生实验:观察灯泡内部结构,尝试拆解和组装灯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灯泡的结构和原理。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灯泡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制作小灯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制作小灯泡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灯泡的制作材料:灯丝、玻璃壳、导线等。
2. 小灯泡的制作步骤:组装灯泡、连接电路、测试灯泡。
1. 讲解小灯泡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制作小灯泡,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互相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独立完成小灯泡的制作。
2. 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第三章:点亮小灯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点亮小灯泡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点亮小灯泡的原理:电流通过灯丝产生热量,使灯丝发光。
2. 安全用电知识:正确使用电源,避免触电。
三、教学活动1. 讲解点亮小灯泡的原理和安全用电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点亮小灯泡。
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灯泡的使用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解释点亮小灯泡的原理。
2. 学生能安全地完成点亮小灯泡的实验。
第四章:探索灯泡的亮度1. 让学生了解灯泡亮度的调节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灯泡亮度的调节: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或灯丝长度来调节灯泡亮度。
2. 实验操作: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三、教学活动1. 讲解灯泡亮度的调节方法和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意图我国的科学教育正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要使学生对外界事物有准确的理解和判断,用准确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就必须从小让科学方法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课堂之中。
所以,要树立科学教育应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准确观点,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教会他们学习之法、思考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包括学习和掌握哪些探究技能和方法呢?有观察、推测、实践、记录、分类、归纳等等。
这其中,科学的观察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活动。
科学的求真性决定了观察的核心地位。
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之观点,在三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材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也包括老师,仍然把精力放在材料的搭配和实验的设计、操作过程上,却忽视了对材料本身的细致观察,导致做成功了实验,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所上的《点亮我们的小灯泡》一课,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观察,理解到在实验前或困惑时对事物本身实行必要的细致的观察,是成功的保证。
不但要点亮小灯泡,还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
当学生们领悟到观察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一定的观察技能,将来独立实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并能发现很多事物本身的奥秘,更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的热情与愿望。
教学设计思路第一部分:尝试点亮小灯泡教师出示一个带有灯泡的漂亮玩具,引出灯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点亮小灯泡。
学生们尝试着用电池、电线连接灯泡,并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都是用电池、电线连接小灯泡,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却没有点亮呢?这里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自然地进入学习,并从矛盾中、失败中发现问题,引出观察活动。
第二部分:观察灯泡的结构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使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防碍才能的发挥。
在学生的新旧认知发生矛盾时,教师即时的给予方法指导和协助,强调认真细致的观察对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由外到内地观察灯泡的结构。
从而发现灯丝的两端分别接在焊点和螺纹上。
这部分主要是通过了解小灯泡及电池的结构,培养学生有目的、细致的实行观察,发现电池连接小灯泡的技巧,为点亮小灯泡的活动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当学生观察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后,便能轻松地点亮小灯泡了。
为了不重复前面的探究活动,并将探究推向更高层次,我启发学生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并在黑板上展示出连接方法。
为后面的观察分析做好铺垫。
第四部分:观察并找出点亮小灯泡的规律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图,从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中发现点亮小灯泡的共同点。
再引导学生观察不亮的连接图,找出点不亮小灯泡的原因。
学生通过观察能总结出:小灯泡底部的焊点和金属螺纹要分别连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否则就不能点亮小灯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水平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五部分:引申扩展学生们在观察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并发现点亮小灯泡的规律后,教师加深了难度,将探究活动推向高潮——自主探究用两节电池点亮一个或两个小灯泡。
这部分引申扩展,是在新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持续发现、创新。
从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来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中段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能够吸引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并能增长知识,培养水平,获得探究的乐趣。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经历一个用一、两根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的过程,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逐步对科学事物实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并学习一定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如何点亮小灯泡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能画出简单的线路,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对科学事物实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2.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准备:分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两根电线。
演示: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我有一件小玩具,想不想看?出示玩具电筒,再看一看。
(亮了)为什么会亮?(里面有小灯泡、电池……)观察内部,的确有小灯泡。
二、新课(一)观察理解小灯泡的结构1.谈话: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灯泡,你能将它点亮吗?(不行,还需要电池和电线)为什么?(电池里面有电,电线能够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得到电。
)给你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你能将小灯泡点亮吗?试试看!2.学生尝试着点亮小灯泡。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
4.启发:为什么都是用的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将小灯泡连接起来,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却没有呢?点亮了小灯泡的同学为什么说不出来道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比如,对小灯泡的结构实行细致的观察。
有时候,深入细致地观察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5.分组观察:小灯泡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6.学生表述,教师小结并板书:小灯泡上用玻璃做的外壳叫玻璃泡,玻璃泡里面的金属丝叫做灯丝,玻璃泡下面是金属螺纹,最下面的小黑点叫做焊点。
7.讲述:如果我们把金属螺纹剥开(揭开挂图复合片),你又发现了什么?8.学生观察后表述:灯丝的一端接在金属螺纹上,另一端接在底端的焊点上。
这样,当电流从灯丝中通过,小灯泡就会发光了。
9.投影:解剖小灯泡(图片见后)10.点题: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点亮我们的小灯泡吧!(板题:点亮我们的小灯泡)(二)探索点亮小灯泡的规律1.要求:分组实验,两个同学一套材料,把你们连接的方法画在纸上,有多少种方法就画多少种,点亮的方法画在一边,点不亮的方法画在另一边。
先完成的同学在黑板上用图片、粉笔展示出方法。
请看仔细,黑板上已经展示过的相同的方法就不再贴了。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我们来看看点亮小灯泡有多少种方法(编号),是不是都能点亮小灯泡?(把有争议的先遮住)余下的图大家都同意要亮,那么我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连接方法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多媒体板书: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底端的焊点要分别连在电池的两极上。
5.判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有争议的图(揭开),现在能确定它们到底亮不亮吗?(学生交流)。
6.让我们再去看看这些小灯泡不亮的连接图,你能发现它们为什么不亮吗?7.学生交流。
(强调短路的形成和危害,并演示,让学生感觉电线发烫,同时实行安全教育。
)三、引申活动:(出示漂亮的玩具电筒)里面有几节电池?(两节电池)。
两节电池联接一个小灯泡该怎么接?(合并小组,共同探索)教学实录师:我有一件小玩具,想不想看?(出示玩具电筒),再看一看,(亮了)为什么会亮?生:里面有小灯泡在发光。
生:里面还有电池。
(打开鲜艳的花形外壳,观察内部,的确有小灯泡。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灯泡,你能将它点亮吗?生:能。
生:不行,还需要电池和电线。
师:为什么?生:电池里面才有电。
生:电线能够把电池里的电引出来。
生;我知道电池分正极和负极。
(板贴图片,标出正、负极)师:现在给你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你能将小灯泡点亮吗?试试看!(学生们两人一组,信心十足地尝试着点亮小灯泡。
有的组点亮了,有的组没有。
教师巡视分组实验情况,分别请点亮和没点亮的小组在黑板上展示连接的方法。
)师:(指图)没点亮小灯泡的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生:我以为电池里的电用一根线连在灯泡上就能够了,但是灯泡不亮。
师:(指图)点亮了小灯泡的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沉默了一会儿)我也不知道。
师:其他同学知道吗?生:(沉默)。
教师启发:都是用的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将小灯泡连接起来,为什么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却没有呢?点亮了小灯泡的同学为什么说不出来道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比如,动手操作前对小灯泡的结构实行细致的观察。
(学生们的已有经验遭遇了挫折和失败,反而激起了探究的欲望,听的格外认真、安静。
)师:有时候,深入细致地观察往往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我们还是冷静下来,由外到内好好的观察一下小灯泡吧,看谁观察的仔细,说的清楚。
(学生们分组观察:小灯泡是什么样的?)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小灯泡的复合图片,请学生描述。
生:小灯泡有一个玻璃做的像球一样的外壳,能够保护里面的灯丝。
它的下面部分是黄颜色的金属围成的外皮,上面还有一圈一圈的条纹。
生:小灯泡的灯丝被缠成螺旋状,它和两端的金属支架用的材料不一样。
生:小灯泡的最底下有个灰色小点儿,周围是一圈灰色的玻璃。
……生:小灯泡的那两个金属支架中间还连着一块蓝色的玻璃。
老师,我想问问,那块蓝色的玻璃用来干什么?师:(露出赞许的笑容)我很欣赏你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
那块小小的蓝色玻璃能够固定、分隔那两个金属支架,使灯丝能更好的发光。
生:(微笑着点点头)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小灯泡上用玻璃做的外壳叫玻璃泡,玻璃泡里面的金属丝叫做灯丝,玻璃泡下面是金属螺纹,最下面的小黑点叫做焊点。
师:支撑灯丝的两个金属支架又连在哪里呢?它被金属螺纹的外壳遮住了。
根据黑板上的点亮小灯泡的图去推测一下,金属支架连在哪里的?生:灯丝的一端可能接在金属螺纹上,另一端应该接在底端的焊点上。
师:大家同意吗?(投影解剖小灯泡,果然如此,学生们发出喜悦的欢呼。
)这样,当电流从灯丝中通过,小灯泡就会发光了。
师: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点亮我们的小灯泡吧!(板题:点亮我们的小灯泡)师:两个同学合作。
先完成的同学在黑板上用图片、粉笔展示出方法。
请看仔细,黑板上已经展示过的相同的方法就不再贴了。
(学生们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欢呼声此起彼伏。
黑板上很快展示出9种连接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点亮小灯泡有多少种方法(编号),是不是都能点亮小灯泡?(把有争议的先遮住)余下的图大家都同意要亮,那么我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连接方法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生:要让灯泡亮起来,就要把电池的正极和焊点连起来,把电池的负极和金属螺纹连起来。
或者把电池的正极和金属螺纹连起来,负极和焊点连起来。
师:(一边小结,一边多媒体板书)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底端的焊点要分别连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有争议的图,现在能确定它到底亮不亮吗?学生判断:这种方法小灯泡要亮。
因为小灯泡的焊点连在电池的正极上,他的金属螺纹用了两根电线连在电池的负极上,小灯泡还是要亮,但是他用了两根线,有点儿浪费资源。
师:让我们再去看看这些小灯泡不亮的连接图,你能说出它们为什么不亮吗?生:第一种方法小灯泡的焊点没有连在电池的负极上。
生:第二种方法电池的负极没有连在小灯泡的金属螺纹上,而是连在了电池的正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