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选用不同入路行肱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肘关节后侧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显露 , 内固定安 放方便 , 术后可早期 功能锻炼 , 临床效 果好。 关键词 : 骨远 端骨折 ; 肱 肱三头肌 一 肌瓣 入路 ; 肘 肘关 节
p s ro c p r c i mu c e eb w mu ce f p f r o e e u t n a d it r a x t n Re u t A lc s s wee o ti rt e sb a hi e i r s l —l o s l a o p n r d ci n n e n lf ai . s l l o i o s l a e r
摘要: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肱三头肌 一 肘肌瓣入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肱三头
肌 一肘肌瓣入路对 5 7例 C型 ( O分类 ) A 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 行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 。结果 患者均 获得 随 访, 时间 5— 6个月 ,7例骨折均获 骨性 愈合 。按 Jp e 肘关节功 能评 分 : 4 2 5 uir t 优 1例 ,良 1 , 3例 , 1 2例 中 差 例
m u c e e b w s l — l o mus l a M e ho 5 a e ftp c ef p. l t ds 7 c s s o y e AO— p te t t itlhu r lfa t r r r ae hr u h C a in swi dsa me a r cu ewe ete td t o g h
n n no e e fu d Co cu i n T ie sb a h imu c e eb w s l a p r a h f rte t n ffa t r s o o u in w r o n . n l so s r p rc i c s l — lo mu ce f p a p o c r a me to r cu e f l o d sa u ms i t e ie p r a h,t ru h g o l o n it l u m se p s r a e ma e t x t n itlh me s h d a a p o c l h o g o d e b w a d d sa me x o u e c n b d o f ai .W i h i o t h e r o t p r t ef n t n le e c s ,g o l ia f c a e e p c e . a l p so e ai u ci a x r ie o d ci c ef tc n b x e td y v o n l e
改良手术入路治疗小儿肱骨远端骨折

改良手术入路治疗小儿肱骨远端骨折发表时间:2012-10-17T16:55:53.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谭宏星方世考冼泽光[导读] 儿童肱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是一种难以手法复位、不稳定的骨折,且有时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常需手术切开复位。
谭宏星方世考冼泽光(广西区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卫生院 535021)儿童肱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是一种难以手法复位、不稳定的骨折,且有时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常需手术切开复位。
采用何种入路能尽可能小的创伤下更有利于显露骨折,更于复位及固定,又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问题。
2005年1月一2012年2月,笔者采用改良肘后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内外侧联合切口入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远端骨折共52例,疗效良好。
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6一13岁。
左侧24例,右侧28例。
肱骨髁间骨折22例,肱骨髁上骨折30例;粉碎性骨折10例,横断性骨折42例,合并其他损伤13例。
伸直型39例,屈曲型13例。
均采用肘后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
1.2治疗方法采用分离麻醉。
患肢肿胀不严重可急诊手术,肿胀严重待肿胀消退后再手术。
对疑有血管神经损伤急诊手术。
分别于肘后两侧切口。
外侧切口进入,分开关节囊,向内显露外髁骨折,分离骨折端,清除血肿。
内侧切口分离出尺神经,牵开尺神经加以保护。
骨折尽量解剖复位,并保持提携角。
然后分别自肱内上髁和外上髁各钻入1枚克氏针越过骨折线,并穿过对侧骨皮质3mm左右固定,克氏针交叉固定。
髁间骨折先用克氏针或螺钉横行固定,变成髁上骨折,再按髁上骨折处理。
活动肘关节可见骨折端稳定,针尾折弯短贴于骨膜,检查牢固后,冲洗并缝合切口。
术后屈肘90°前臂中位石膏外固定,3周后除去石膏。
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6~8周取出克氏针。
2 结果52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2年,按改良Cassebaur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1]:优30例,良16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88.6%。
经肱三头肌后侧切开入路及双柱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堕 堕竽 21 年 8 第2 卷第8 Me We h aA gs 21 , o 2 ,o8 02 月 4 期 dJ sC i , uut 0 2V 1 4N . t n .
经 肱 三 头 肌 后 侧 切 开 入 路 及 双 柱 解 剖 钢 板 治 疗 骨 远 端 骨 折 肱
顾 华 , 付 建 , 波 涛 , 小 勇 , 难 , 利 兵 张 宋 易 许
[ sr c] 0betv To iv siae ciia ef a yo n t mys a e o bepaig f ainva tie sb a hi Ab ta t jcie n e t t l c l fi c fa ao —h p d d u l— ltn i t i rcp rc i g n c x o
Ana o y。ha d d u l。 l tn i a i n v a t i e s b a h is i tm s pe o b e p a i g fx to i r c p r c i plt 。
a pr a h i r a m e t o it lh m e a r c u e p o c n t e t n f d s a u r lf a t r s
【 键 词 】 肱 骨 远 端 骨折 ;内 固定 ;肘 关 节 关 【 中图 分 类号 】 R 6 3 4 8 . 1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号】 D I1 . 9 9 ji n 1 7 — 5 1 2 1 . 8 0 7 文 O : 0 3 6 /. s. 6 23 1 . 0 2 0 . 1 s
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选择及其生物力学分析

钢板固定 ( 1 3管形钢 板 、 解 剖钢板 、 Y形钢板 、 重 建钢板 及各种新 型钢板单钢板 、 双钢板 平行或垂直 内固定 ) 和外 固定支架 固定 。然而 任何 一种 内 固定 方 法并 非尽 善尽 美 。内固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肱骨远端皮质较薄, 钢板 固定 比较 困难 , 尤 其 是 骨折 粉 碎严 重者 , 无法达到有效 固 定; 克 氏针 、 张力带虽在 固定碎骨块方 面有优势 , 但克 氏针 退 出是其最大缺陷, 由此导致 的关节活动受限 、 感染是内固 定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经生物力学研究验证的内固定方 式以 A O双钢板或特型钢板为代表, 术后符合肱 骨远端生 物力学特点并允许患者早期进行肘关节功 能训练 , 临床应 用较 多 。Y形 钢板 、 双 钢板 、 双 克 氏针及 双张 力带 固定 有 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节外关节囊内骨折( Ⅱ 型) 和关节囊外骨折( Ⅲ型) 。
2 内 固定 及 手 术方 式 选 择
鉴于肱骨远端骨折保 守治疗并 发症发 生率高 , 肘 关 节功能差 , 目前 多主 张采用 切开 复位牢 固 内固定术 。 国内外学者提 出肱骨远 端双柱理 论 , 即肱骨远 端在冠 状 面为三角形 , 前方 的冠状窝 和后方 的鹰嘴窝 占据 中央区 域大部分 , 两 侧 内、 外髁 向近侧 延伸 形成 坚强 的双柱 ; 认 为肱骨远端的合理 固定不仅要恢 复带关 节面的肱骨小 头和滑 车关节 , 还要恢复内 、 外侧双柱 的完整性。 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方法有多种 , 包括 克氏针 、 螺钉 固定( 经皮交叉克氏针 固定 、 双克 氏针及 双张力带 固定) ,
内外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

组患者除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显露 3 例术后给予石膏托,制动
于屈肘 9 。 0 位、固定 3 4 — 周外,其余均未予石膏托 固定 。
1 术后处理 . 4 术后前臂吊带保护,预防性使 用抗生素。适量 口 N A D 类药物防治骨化 I 服 S IS 生肌炎 。功能锻炼术后第 2 天拔
1 一 般 资 料 . 1
临床 与实践 Ln h a g u h in 《 国 学 新》 卷 第1期( 第2 期)0 年5 Ic u n y s i 中 医 创 第9 j a 3 总 2 21 Y 3 2 J
内外侧重建钢板 内固定治疗成人肱 骨远端 C 型骨折
杨耿华① 钟克宣① 何伟平① 谢 尚能①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内外侧重建钢 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 骨远端 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 方法 :0 8 9 一02 2 2 0 年 月 21 年 月收治的 2 例 成人肱 7
或维持其正常的宽度。滑车和肱骨小头复位满意后 ,用克氏针 临时固定 。继而用 l2枚松质骨螺钉贯 穿固定肱骨髁 间骨折,  ̄
性骨折 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且多发生于青壮年 。成 人中的肱
骨远 端骨折的处理 较为复杂,技术要求较 高。传统 的非手术
治疗 因很 难重 建关节 面,手法 复位 后早 期肘关节需 外固定,
其 中男 1 ,女 1 7例 0例 ;年 龄 1 — 6岁,平均 3 . 95 85岁。 闭 合性 损伤 2 2例 , 开放性损伤 5例 。伤后就 诊时 间 05 1 , .— 0h 平均 53 h . 。受伤原因 : 路交通伤 1 道 2例,高处 坠落伤 9 , 例
改良后入路肱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肢 悬 吊制 动 2周 后 功能 锻炼 。
中医正 骨 2 0 1 3年 8月 第 2 5卷第 8期
( 总6 0 1 ) ・ 4 1・
改 良后 入 路 肱 骨远 端 锁 定 钢 板 治疗 肱 骨 中下 段 骨折
孙 健
( 辽 宁省沈 阳市骨科 医院 , 辽宁 沈 阳 l 1 0 0 4 4 )
摘 要 目的 : 观察 改 良后入 路锁定钢板 固定治疗肱 骨干 中下段复杂骨折的 临床疗效 。方法 : 对采取 改 良后入路 肱骨远端锁定钢
骨后外 侧 显露 骨 折 。多枚 拉 力 螺 钉 复 位 固定 折 端 及
4 讨
论
肱 骨 干 中下段 粉 碎骨 折 手术
4 . 1 手 术入 路 的选择
人 路可 以有 多种 , 前外 侧入 路 于肱桡 肌 与 肱肌 之 间进 入, 钢板 只 能置 于外侧 和前 外侧 对 于折 线 距肱 骨 髁较 高者合 适 , 低者 钢板 力臂 不 够 , 远 端 固定 螺钉 少 易 打 入 鹰嘴 窝 , 内 固定 失 效 几 率 大 , 尤 其对 骨质 疏 松 患者 风 险更 高 。后侧 入 路 有 两 种 方法 一 种肱 三头 肌 劈 开 入路 , 肱 骨远 端 骨折 为显 露 髁 间及 复 位 固定 入 路 , 干 部 骨折 不适 用 ; 一 种在 外侧 肌 间隔将 三 头 肌 向 内侧掀 起( 即改 良后 入 路 ) j , 后 一 种 人 路 显 露 肱 骨 干 平 均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及分析我院1999年2月~2004年1月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7例, 骨折按ao/asif分型,a 2型3例,a 3型5例,c 1型4例,c 2型5例。
结果: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1个月。
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显示: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8.2%。
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适应症广及固定牢靠的优点,疗效满意。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双钢板;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60-01成年人的肱骨远端骨折,特别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多为粉碎性,由于关节面完整性被破坏,骨折处骨皮质薄、关节面构造复杂的解剖特点,闭合复位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也易出现再移位。
以往因缺乏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及良好的固定术式,内固定常达不到早期活动的要求,开放复位造成的肘关节功能障碍、骨不连或畸形愈合者并不少见。
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增多及术式的改正,手术疗效已较为满意,但现内固定术式的选择仍有多样性。
我院1999年2月~2003年11月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2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2岁,平均41岁。
均为新鲜骨折,其中摔伤2例,高处坠落6例,车祸9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
骨折类型按ao/asif分类[1]a 2型3例,a 3型5例,c 1型4例,c 2型5例。
开放性骨折4例。
本组患者均在伤后4h一15天内手术,绝大多数在24h以内。
1.1 手术方法:手术均采用侧卧位,胸前垫枕,承托上臂。
臂丛麻,上驱血止血带。
肘后正中“s”形切口,长9cm左右,纵形分开肱三头肌下部,也分离肱三头肌肌腱两侧显露骨折端的后方及侧方,注意保护尺神经。
经肱三头肌内外侧改良“S”型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 C 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肱三头肌内外侧改良“S”型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 C 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崔岩;马军;林振宗;谢飞彬;王耀宗;杨镔【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23【摘要】目的:总结经肱三头肌内外侧改良“S”型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 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改良“S”型入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
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骨折均获愈合。
3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出现尺神经麻痹症状,术后3个月内完全恢复;2例出现严重异位骨化。
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33%。
结论:经肱三头肌内外侧改良“S”型入路,可满意显露和固定肱骨远端C型骨折,既完整地保留伸肘装置,又避免对桡神经和尺神经的干扰,具有微创和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特点,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3233-3234)【作者】崔岩;马军;林振宗;谢飞彬;王耀宗;杨镔【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伤骨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伤骨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0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伤骨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伤骨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伤骨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伤骨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相关文献】1.改良肱三头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J], 王传功;卢翔;杨峰2.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对肱骨髁间C型骨折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J], 彭磊;宾捷;卢吉平;肖建林;苏朝阳3.改良肱三头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15例分析 [J], 周雄;万桃红4.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J], 赵禹; 周业金; 姚涛; 李莎; 方闰; 单涛5.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J], 赵禹; 周业金; 姚涛; 李莎; 方闰; 单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当选用不同入路行肱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中,综合选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鹰嘴截骨入路手术的疗效。
方法:根据骨折具体类型,选用两种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患者23例,平均随访15个月后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23例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8例,可5例,差1例。
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1例,尺神经炎1例,异位骨化2例。
结论:根据骨折具体类型分别选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鹰嘴截骨入路两种手术入路,尽早行坚强可靠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满意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9-0059-02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骨折和髁间骨折,比较少见,一般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困难。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内固定材料的快速发展,目前对肱骨远端骨折更趋向于手术治疗,但目前尚无某种绝对优势的入路方法供术者统一使用[1]。
对2006年2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37岁。
受伤原因:交通伤8例,跌落伤15例。
左侧13例,右侧10例。
手术时间:骨折发生3 d内手术5例,3~7 d内手术18例。
其中合并桡骨远端骨折1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2例。
ao分型:a型4例,b型3例,c型16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施行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采取健侧卧位,在气囊止血带下手术。
其中行尺骨鹰嘴截骨术或经尺骨鹰嘴骨折端进入者13 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显露者10例。
均取肘后正中切口,肘上10 cm至鹰嘴下5 cm,弧形避开鹰嘴,分离皮下,常规游离、保护尺神经。
1.2.1 经鹰嘴入路先钻孔预留克氏针或螺钉骨隧道,于鹰嘴滑车沟内v形截骨,鹰嘴骨块连同肱三头肌腱一起翻向近端,充分暴露肱骨远端后面及内外髁,滑车。
先复位髁间骨折,以克氏针临时固定,以螺钉从內髁至外髁贯穿固定,变髁间骨折为髁上骨折,再按髁上骨折复位,用两块塑形重建钢板,或使用解剖型肱骨内外髁锁定接骨板固定。
肱骨髁间及髁上骨折固定后,对截下的尺骨鹰嘴进行复位。
固定方法为一枚直径6.5 mm松质骨螺钉髓内固定+张力带钢丝(图1),或两枚平行克氏针髓内固定+张力带钢丝。
1.2.2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在肌膜表面游离皮瓣至肱三头肌内外侧间隙,紧贴骨膜剥离肱三头肌,游离肱三头肌,向内外侧牵开可显露内外侧髁,屈曲肘关节可显露滑车,必要时可切开肘肌和内侧关节囊。
复位和固定方法同上(图2)。
该入路适合髁上骨折和简单髁间骨折。
常规行尺神经前移,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
除严重粉碎骨折外,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术后颈腕吊带保护,口服镇痛。
每天行完全屈伸锻炼1~2次,6周后增加活动频次,轻微抗阻练习。
以主动活动为主,辅助进行轻柔被动牵拉。
2 结果
本组随访10~2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采用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2]:优9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4%。
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1例,尺神经炎1 例,异位骨化2例。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
入院详细检查肢体局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神经血管损伤情况,是否合并肩部和腕部损伤[3]。
最好行ct检查,以确定骨折部位、粉碎的程度及移位的情况。
确定治疗方案,用何种手术入路、复位固定顺序、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充分的准备,争取在术后1周内施行手术。
3.2 手术入路选择
肱骨远端骨折常用入路:(1)肘后正中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4],在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骨折时有较多的优势。
术后以张力带固定,可早期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
缺点是增加手术操作,增加新的骨折,有发生骨不连的可能,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适合c3型骨折。
采取如下措施能减少上述不利情况的发生:截骨前
先用钻头或克氏针预留骨道;截骨部位位于尺骨鹰嘴切迹的中点,用骨刀或微型电锯呈“v”形截骨,以增加骨的接触面和再固定时的稳定性;尺骨鹰嘴的固定最好选用两枚相互平行的克氏针或一枚直径为6.5 mm的松质骨拉力螺钉行髓内固定,再结合张力带钢丝。
(2)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
从肱三头肌内外侧分离,整体游离肱三头肌,利用牵拉肱三头肌和肘关节的不同屈伸角度显露肱骨远端骨折,不破坏伸肘装置,可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因不增加额外骨折,手术风险减小。
用以下方法可增加关节显露[5]:沿肱三头肌远端切开肘肌,拉起肱三头肌和肘肌,可显露关节外侧;在鹰嘴内侧切开关节囊,可显露内侧关节面。
(3)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肘关节显露也比较清楚,对滑车前方显露较差。
术后肱三头肌纤维化、粘连、挛缩风险高。
3周内不能进行深度功能锻炼,易发生肘关节僵硬。
本组未采用。
(4)肘关节内外侧入路。
对于前方为主的骨折有优势,对多数肱骨远端骨折来说,显露不清。
本组未采用。
本组病例,笔者采取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前者用于髁上骨折和简单髁间骨折,对于b3型和c2、c3型全部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3.3 手术要点
肱骨远端骨折要求绝对稳定的坚强固定,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对于关节内骨折,还要求解剖复位。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恢复肘关节功能,减少关节僵硬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术中可以先复位和固定髁间骨折,再按髁上骨折复位固定。
对于复杂的粉碎髁间骨折,
可以用多枚克氏针固定并保留。
也可以先复位一侧髁,并固定,再复位另一侧髁。
对于a1型和b型骨折可以使用各种螺钉固定。
对于a2、a3、c型骨折,普遍采用双钢板。
ao推荐的是预塑形的解剖型锁定板[1],可以相互平行或垂直放置。
现有一种新上市的产品,可双侧面平行放置,锁定螺钉贯穿两髁的多向锁定钢板,有待长期临床验证。
固定时注意恢复肱骨远端关节面的前倾和外翻角度。
滑车用拉力螺钉固定时要防止过度加压,否则可能导致滑车变小。
对于尺神经是否应该前移,目前尚存争论[3],但一定要适当松解。
本组病例中,只要使用了内侧钢板,则常规前移尺神经。
3.4 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即在镇痛下行肘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1/d次,极度屈伸交替,活动20 min,其余时间在颈腕吊带保护下行握拳等肌肉收缩锻炼。
2周后每天两次,主动极度屈伸锻炼,辅以适当被动拉伸,但要避免强力推拿。
6周后根据骨折固定和愈合情况,进行轻微抗阻练习。
锻炼过程中,如果感觉关节活动阻力大,可使用温水浴、电磁理疗仪等[6]。
必要时请理疗科医生协助指导,不要暴力推拿,否则增加骨化性肌炎发生。
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选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鹰嘴截骨入路两种手术入路,尽早行坚强可靠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可满意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参考文献
[1]thomas p rüedi,richard e buckley,christopher g moran.ao
principles of fracture management[m].2 nd
edition.switzerland:ao publishing,2007:455-467.
[2]morrey b f,adams r a.semiconstrained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elbaw[j].j bone joint surg(am),1992,74(3):479-490.
[3]黄雷,张波,王满宜,等.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3):159.
[4]郝建彬,吕福润,杨物鹏.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4):290.
[5]候德泰,刘应忠,张正,等.游离肱三头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9):844. [6]任绍东,虎群盛,叶淦湖.经尺骨鹰嘴截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肱骨远端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
146-147.
(收稿日期:2013-04-08)(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