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

合集下载

砗磲的价值及发展现状研究

砗磲的价值及发展现状研究

砗磲的价值及发展现状研究作者:张奕璪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0年第03期摘要砗磲作为中国南海海域珊瑚礁间的优势物种,在南海地区曾有广泛的分布。

但砗磲因其价值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在短短30年间就被捕捞殆尽。

基于此,对砗磲进行简要介绍,总结砗磲的食用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并分析我国以及世界对砗磲的保护与养殖现状。

关键词砗磲;价值;保护现状中图分类号:S968.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09.0641 砗磲简介1.1 外观及分布砗磲是海洋生物中最大的双壳类软体动物,通常有一个大的脚孔,后部有1个主牙和1~2个后牙。

砗磲一般生长在气候温热的海域,大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

在我国境内,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均有这类动物分布;此外,青藏高原也是一个特殊的砗磲产地。

由于板块运动,海中的砗磲化石随地壳抬升至高原,成为所谓的砗磲“山料”。

藏区喇嘛的砗磲佛珠是质朴的、不华丽的,有一些粗的天然裂纹,一般没有珍珠光泽,但有极高的收藏价值[1]。

1.2 砗磲的价值1.2.1 食用价值食用价值是砗磲的基本价值。

砗磲与虫黄藻互惠共生,外套膜上存在大量的虫黄藻,使外套膜气味腥臭,不适宜食用。

但砗磲的闭壳肌和足块肥大,尤其是鳞砗磲肉质肥厚脆嫩,常用来鲜食或制作干贝;且砗磲含呈鲜物质谷氨酸、酰胺、肽类和琥珀酸等,可作为鲜味剂给无鲜味的原料赋味增鲜[2]。

1.2.2 文化价值砗磲因其细腻的质地和纯洁的光泽,在宗教领域和艺术领域中均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在佛教文化中有“佛教七宝”之说。

据佛教经文记载,此七种宝物为砗磲、金、银、玛瑙、珊瑚、琉璃和琥珀。

其中,砗磲因产量稀少、成品珍贵而位列七宝之首。

在艺术领域中,人们通常把砗磲壳磨成圆珠,制成项链或手链等进行装饰;也会将巨型砗磲进行雕刻,制成摆件进行展览观赏。

绚丽多彩的“贝王”砗磲之保护

绚丽多彩的“贝王”砗磲之保护

绚丽多彩的“贝王”砗磲之保护绚丽多彩的“贝王”砗磲之保护(砗磲科砗磲属动物)砗磲[chē qú](学名:Tridacnidae spp.):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

共有1科2属9种,是海洋中最⼤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最⼤体长可达1⽶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

壳质厚重,壳缘如齿,两壳⼤⼩相当,内壳洁⽩光润,⽩皙如⽟。

外韧带,通常有⼀个⼤的⾜丝孔。

铰合部有⼀个主齿和 1~2 个后侧齿。

外套痕完整,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近中央。

全部为热带种,通常以⾜丝附着在珊瑚礁上⽣活。

为双壳类中个体最⼤的贝类,其中⼤砗磲(Tridacna gigas)壳长可达 1 ⽶。

砗磲外套膜内有⼤量的⾍黄藻,借助膜内玻璃体聚光,使⾍黄藻⼤量繁殖⽽作为⾃⾝养分,⼆者形成互利共⽣的特殊关系。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中国共有 6 种,分布于台湾和南海各岛礁。

历史故事灿烂的砗磲⽂化砗磲外表看起是个“糙汉⼦”,但⼈家内部可是光滑⽩皙,当砗磲贝壳张开时,内部的鲜艳的⾁质膜变回露出,显现得⼗分美丽。

正是这份美丽让砗磲⼗分的珍贵,被列⼊《华盛顿公约》的保护物种,近年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度加⼤,⽬前我国所有种类的砗磲均属于保护动物。

内容来⾃中⽂名砗磲拉丁学名Tridacnidae spp.别名车渠、巨蛤界动物界门软体动物门纲双壳纲亚纲异齿亚纲⽬帘蛤⽬科砗磲科属砗磲属、砗蚝属 [1] 种9种 [2] 命名者及年代Lamarck,1819保护级别:易危(VU)4种;⽆危(LC)1种;数据缺乏(DD)4种 IUCN标准 [3]形态特征砗磲砗磲贝壳⼤或特⼤,壳质厚重,壳⾯很粗糙,两壳相等,壳⾯有强⼤的隆起的放射肋,肋上常有鳞⽚或棘,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的鳞⽚。

外韧带,通常有⼀个⼤的⾜丝孔。

铰合部有⼀个主齿和 1-2 个后侧齿。

外套痕完整,前闭壳肌消失,后闭壳肌近中央。

砗磲为双壳类中个体最⼤的贝类,其中⼤砗磲(Tridacna gigas)壳长可达1⽶。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07.29•【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4号•【施行日期】2016.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4号《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已由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16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6年7月29日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2016年7月29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保障本省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在本行政区域内陆地和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

生态保护红线所划定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

第三条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功能稳定、刚性控制、分类管控的原则。

第四条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本行政区域的总体规划,并作为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的刚性约束,控制城乡发展边界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督管理,并将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督管理工作作为政府及其负责人环境保护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陆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生态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并按照职责做好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保护与管理相关工作。

南海珊瑚礁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南海珊瑚礁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南海珊瑚礁的保护措施有哪些南海珊瑚礁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珊瑚礁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海珊瑚礁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

首先,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南海珊瑚礁的重要举措之一。

海洋保护区可以限制捕捞和其他破坏性活动,保护珊瑚礁的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保护区,可以保护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珊瑚礁的再生和生长。

其次,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也是保护南海珊瑚礁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珊瑚礁的生态特征和生物多样性,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保护南海珊瑚礁的重要途径。

由于南海珊瑚礁地处多个国家的海域,因此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制定保护计划,加强监测和执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性问题。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也是保护南海珊瑚礁的重要举措。

公众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珊瑚礁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珊瑚礁保护的意识,改变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减少对珊瑚礁的破坏。

同时,公众教育还可以促进人们参与保护行动,共同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最后,加强法律法规和执法也是保护南海珊瑚礁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限制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保护珊瑚礁的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执法可以确保这些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减少对珊瑚礁的破坏。

总之,保护南海珊瑚礁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以及加强法律法规和执法,可以有效保护南海珊瑚礁,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保护南海珊瑚礁的行动中,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海南省二十条规定全文

海南省二十条规定全文

海南省二十条规定全文海南省二十条规定第一条:禁止在海南省内非法捕捞、破坏、盗取海洋资源,未经许可不得从事任何捕捞行为。

第二条:禁止非法占用、污染、破坏海滩和海岸带,不得擅自建设、填埋、修整海滩,不得倾倒垃圾、污水或其他污染物。

第三条:禁止非法捕猎珍稀野生动物,不得收购、贩卖、运输珍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四条:禁止非法砍伐、毁坏珍贵树木、森林资源,不得滥伐林木,破坏森林生态平衡。

第五条:禁止捕捉、饲养、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不得购买、出售、食用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六条:禁止非法占用、开发湿地资源,不得填湖、填泽、围湖,不得私搭乱建于湿地保护区内。

第七条:禁止擅自开采和运输矿产资源,不得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不得洗刷、转卖非法开采的矿物。

第八条:禁止非法露天焚烧农作物,不得擅自焚烧农作物秸秆。

第九条:禁止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弃物,不得违规倾倒、填埋非法收集的固体废弃物。

第十条:禁止违法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不得违规排放、倾倒有毒有害废物。

第十一条:禁止非法破坏生态环境,不得随意破坏植被、花草,不得非法破坏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第十二条:禁止非法燃放烟花爆竹,不得擅自燃放、制造农村地区禁止燃放的烟花爆竹。

第十三条:禁止非法占用耕地,不得非法征用、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

第十四条:禁止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保护动物及其制品,不得收购、销售、运输、储存非法猎捕、非法交易的野生保护动物及其制品。

第十五条:禁止非法收购、运输、贩卖、加工、储存、倾倒有毒有害化学品,不得擅自收购、运输、倾倒有毒有害化学品。

第十六条:禁止非法乱倒、乱排污水,不得违规排放、倾倒污水。

第十七条:禁止非法利用农药、化肥,不得违规使用农药、化肥。

第十八条:禁止非法射击、捕猎鸟类,不得擅自射击、捕猎鸟类。

第十九条:禁止非法破坏名胜古迹,不得随意破坏、损毁名胜古迹。

第二十条:禁止非法猥亵、侮辱妇女、儿童,不得进行非法猥亵、侮辱妇女、儿童行为。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2.11.29•【字号】•【施行日期】2022.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为切实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我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

请认真遵照执行。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11月29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为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措施。

一、总体目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海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与监管平台,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逐步推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争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等生”,建设生物多样性履约海南样板,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到2025年,陆域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16.5%以上,近岸海域海洋自然保护地占比10.4%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1%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35%以上,自然海岸线保有率稳定在60%以上,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率分别达到95%、70%以上。

到2035年,重要生态空间保护面积及重要物种保护指标保持稳定,典型生态系统、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形成统一有序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网络,建成协同共享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全面掌握海南省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

“贝类之王”砗磲

“贝类之王”砗磲
长 砗 磲 , 学 名T r i d a c n a maxima ,在英文中也被称为 “小巨人砗磲”(small giant clam)。实际上,成体的长砗磲 壳长通常也就20厘米上下,还不 及大砗磲壳长的三分之一。虽然长 砗磲个头并非最大,但在所有砗磲 中它的分布范围最广:从东非一路
向东,包括红海、印度、东南亚、 澳大利亚一直到太平洋中部岛屿周 围的热带亚热带海域,都有它的踪 影。
无鳞砗磲,学名Tridacna derasa ,又名扇砗磲,在砗磲中属 于第二大的种类,壳长达60厘米。 扇砗磲外壳无鳞片,贝壳光滑。
砗 蚝 , 学 名H i p p o p u s hippopus ,是砗磲科、砗蚝属的
Ocean W天地
一种双壳贝类动物。砗蚝呈不规则 四边形,壳质重而坚厚,有尖锐、 锯齿状的齿,一般壳长15厘米,高 12厘米。
中国,砗磲与金银、琉璃、玛瑙、 珊瑚、珍珠一起,被尊为佛教七宝 之一。据说,清王朝六品官顶戴上 的珠子,就是砗磲;二品官官服上 的朝珠,也是它。
砗磲之所以能长得如此巨 大,关键还是要营养丰富。和其他 双壳类一样,砗磲也是靠流经体内 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不过,它 还有其他“丰衣足食”的方式。
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共生, 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供 给砗磲以丰富的营养。当然,砗磲 也不是白拿人家的,它的外套膜边 缘有一种叫做玻璃体的结构,可以
砗 磲 ( 学 名T r i d a c n i d a e spp. ),是海洋中的一种双壳贝 类,在古代被称为“车渠”。这是 因为,砗磲的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 放射状的沟槽,形状就像古代的车
辙。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 称:“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 如箕。背有渠垄如蚶壳,故以为 器,致如白玉,生南海。”后人因 砗磲的外壳坚硬如石,便在“车 渠”旁各加以“石”字。

我国野生砗磲保护机制之完善

我国野生砗磲保护机制之完善

我国野生砗磲保护机制之完善王秀卫【摘要】砗磲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规范的保护,但存在着法律解释不清晰、执法方面较困难、行政处罚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笔者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加强保护与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期刊名称】《新东方》【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砗磲;法律解释;执法;行政处罚【作者】王秀卫【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法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3砗磲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共有1科1属9种。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我国砗磲资源主要分布于台湾和南海各岛礁,如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与黄岩岛等。

根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海洋贝类图鉴》,在我国分布的砗磲有6种:无鳞砗磲,鳞砗磲,长砗磲,番红砗磲,砗砗蚝还有最珍惜的库氏砗磲。

砗磲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从汉代开始的,其外壳表面的一道道沟槽像古代车辙一般,所以古人称之为车渠,之后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称之为砗磲。

由于砗磲生长速度缓慢,对环境要求严苛,加上气候变暖和人为捕捞的影响,目前处于濒危状态。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将砗磲列为附录Ⅱ级保护动物,我国也将库氏砗磲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将其他种类砗磲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砗磲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但所有砗磲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此,海南省已经开展相关砗磲人工培育养殖技术的开发实践,同时严格对野生砗磲捕捞依法进行管制。

一、砗磲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明文规定“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三亚蜈支洲珊瑚礁观光旅游活动对珊瑚及其生态的影响探讨

三亚蜈支洲珊瑚礁观光旅游活动对珊瑚及其生态的影响探讨

三亚蜈支洲珊瑚礁观光旅游活动对珊瑚及其生态的影响探讨吴钟解;陈春华;丁翔宇【摘要】2004-2008年采用Line Intercept Transect断面法对蜈支洲珊瑚礁观光旅游区的珊瑚礁进行监测.文章对珊瑚覆盖率和珊瑚补充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珊瑚礁的变化趋势,总结珊瑚礁观光旅游活动对珊瑚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可持续开发,取代了不合理开发所带来的对珊瑚礁及其生态的极大破坏,对旅游活动局部区域附近的珊瑚生态起到促进保护作用;珊瑚礁旅游活动对局部区域的珊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依托珊瑚生态景观旅游活动区蜈支洲的调查,发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适度的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效地保护珊瑚,而且能够促进受影响和破坏的珊瑚礁得到修复和稳定,使珊瑚礁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1(028)003【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珊瑚礁;观光;旅游【作者】吴钟解;陈春华;丁翔宇【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口,570125;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口,570125;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口,570125【正文语种】中文珊瑚礁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能维护海岸、净化水质、具有高生产力的生物多样性,还具有生态景观资源的利用价值。

世界上大约一半的海岸线位于热带,其中珊瑚礁约占1/3,许多热带珊瑚礁区的国家,如斐济、马尔代夫、模里西斯、帛琉和加勒比海等都依赖珊瑚礁生态景观资源开展珊瑚礁观光旅游。

马尔代夫珊瑚礁区观光收入约占国民生产总额的45%,加勒比海国家更高达50%。

珊瑚礁区每年观光产值:加勒比海达89亿美元,美国佛罗里达州为16亿美元,澳洲大堡礁约10亿美元。

海南岛珊瑚礁岸线约占总岸线长的13%,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南部的三亚,至西部的东方、昌江、临高、儋洲、澄迈沿岸均有珊瑚礁及活珊瑚分布。

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炸鱼和电鱼等无序渔业生产、采集珊瑚作为工艺品和建筑房屋,已造成了海南珊瑚礁生态出现了退化趋势。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2022年)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2022年)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2022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5.31•【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8号•【施行日期】2022.05.3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2022修正)(1991年9月20日海南省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4年9月26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18年12月1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两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2年5月31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六件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建设第三章保护管理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规划、依法管理、适度利用,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工作,并主管同级人民政府确定由其管理的自然保护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海洋、渔业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修订)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修订)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修订)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3.01.16
•【字号】琼府办〔2023〕4号
•【施行日期】2023.02.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修订)的通知
琼府办〔2023〕4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范生态保护红线内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的有限人为活动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以及《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和《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经省政府同意,对《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进行了修订。

经修订后的管理目录适用于我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于2023年2月17日起施行。

2022年7月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琼府办〔2022〕31号)同时废止。

经修订后的管理目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负责解释。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1月16日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修订)。

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办法

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办法

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09•【字号】三亚市人民政府令第15号•【施行日期】2023.1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办法(2023年10月9日三亚市人民政府令第15号公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水上旅游活动,促进水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管辖水域内的水上旅游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水上旅游,是指利用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的船、艇、筏、水上飞行器、潜水器、移动式平台以及其他移动式装置开展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水上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水上旅游管理应当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注重科学规划、依法监管、综合治理、安全有序。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水上旅游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水上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财政、海域使用等产业扶持政策,推进水上旅游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水上旅游管理信息平台和水上旅游执法综合协调机制的建设,研究解决水上旅游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区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内水上旅游管理工作。

第五条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水上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信息登记、行业指导和监督检查等。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上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水上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条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详细规划,统筹海域空间布局,划定水上旅游活动区域,做好海域使用权的审批出让工作。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营运船舶航线审批和游艇租赁市场的监督管理。

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

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

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

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4号【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11.30【实施日期】2017.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4号)《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已由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6年11月30日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2016年11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珊瑚礁和砗磲资源的保护,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珊瑚礁、砗磲的保护。

本规定所称珊瑚礁,是指各类以造礁石珊瑚为基础、与其他生物及非生物物质共同形成的生物性礁体和在其中生长的珊瑚物种,以及其他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珊瑚物种。

本规定所称砗磲,是指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及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的砗磲的所有种,包括活体和死体。

第三条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珊瑚礁的保护工作;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砗磲的保护工作;交通运输、工商、公安、环境保护、旅游、海警、海关、海事、边防、邮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珊瑚礁、砗磲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珊瑚礁、砗磲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珊瑚礁、砗磲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海洋、渔业、交通运输、工商、公安、海警、海关、海事、边防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查处和打击破坏珊瑚礁、砗磲的违法行为。

第五条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珊瑚礁资源的保护及生态恢复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珊瑚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对保护珊瑚礁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珊瑚保护相关条例

珊瑚保护相关条例

一级保护动物:红珊瑚(珊瑚纲/柳珊瑚目/红珊瑚科)《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评估方法》(与《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办法》相配套)本标准指出,凡违规建设项目用海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为损害赔偿,凡合法建设项目用海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为损失补偿。

该标准规定了沿海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和污染等对海洋环境特别是生物资源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

该标准中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年限和倍数按不同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对占用海域影响的轻重而有不同规定。

对各类工程施工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影响的或对自然景观、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物造成严重影响的,其生物资源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年限均按不低于20年计算。

工程建设、海岸工程填海占用的海域面积,按其最外界址点的包络面积计算。

对占用海域的生物资源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占用年限低于3年的,按3年赔偿和补偿;占用3年~20年的,按工程设计服务年限赔偿和补偿;占用20年以上的,按不低于20年或工程设计服务最高年限赔偿和补偿。

一次性生物资源的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为一次性损害额的3倍。

持续性生物资源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分3种情形,实际影响年限低于3年的,按3年计;实际影响年限为3年~20年的,按实际影响年限计;影响年限持续时间20年以上的,赔偿和补偿计算时间不应低于20年或根据专家评估法按其实际年限计。

《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办法》《办法》在15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建立了新的规定。

一是规定了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的范围。

规定在本省管辖海域内,海洋污染事故、违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等行为导致海洋生态损害的,以及因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倾废等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改变的,应当缴纳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

但是对单位和个人在水域滩涂进行养殖造成损害、损失的赔偿和补偿,不在调整范围之内。

二是规定了提出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的主体。

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提出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要求。

珊瑚保护相关条例

珊瑚保护相关条例

一级保护动物:红珊瑚(珊瑚纲/柳珊瑚目/红珊瑚科)《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评估方法》(与《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办法》相配套)本标准指出,凡违规建设项目用海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为损害赔偿,凡合法建设项目用海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为损失补偿。

该标准规定了沿海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和污染等对海洋环境特别是生物资源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

该标准中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年限和倍数按不同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对占用海域影响的轻重而有不同规定。

对各类工程施工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影响的或对自然景观、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物造成严重影响的,其生物资源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年限均按不低于20年计算。

工程建设、海岸工程填海占用的海域面积,按其最外界址点的包络面积计算。

对占用海域的生物资源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占用年限低于3年的,按3年赔偿和补偿;占用3年~20年的,按工程设计服务年限赔偿和补偿;占用20年以上的,按不低于20年或工程设计服务最高年限赔偿和补偿。

一次性生物资源的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为一次性损害额的3倍。

持续性生物资源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分3种情形,实际影响年限低于3年的,按3年计;实际影响年限为3年~20年的,按实际影响年限计;影响年限持续时间20年以上的,赔偿和补偿计算时间不应低于20年或根据专家评估法按其实际年限计。

《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办法》《办法》在15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建立了新的规定。

一是规定了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的范围。

规定在本省管辖海域内,海洋污染事故、违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等行为导致海洋生态损害的,以及因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倾废等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改变的,应当缴纳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

但是对单位和个人在水域滩涂进行养殖造成损害、损失的赔偿和补偿,不在调整范围之内。

二是规定了提出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的主体。

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提出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要求。

砗磲的宝石特征及开发现状

砗磲的宝石特征及开发现状

砗磲的宝石特征及开发现状砗磲贝壳是我国有机宝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宝石特征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自2016年年末我国颁布的砗磲保护规定中明确禁止对于砗磲的加工和销售,让更多的收藏者聚焦于砗磲,同时由于天然砗磲的限制,各类砗磲仿制品可谓层出不穷,也对质检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就砗磲的各类宝石特征及其市场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多的专业认知与鉴别技巧。

标签:砗磲;有机宝石;市场现状0 引言砗磲是热带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更是我国热带珊瑚岛礁的造礁、护礁生物,同时砗磲在其外套膜中共生了大量为其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的单细胞植物——虫黄藻,不仅如此,虫黄藻的外套膜的存在也让砗磲在海底色彩斑斓、艳丽夺目,在维护我国热带海洋区域内的珊瑚岛礁生物多样性及岛礁的牢固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而,于2016年年末,我国也颁布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明确于2017年1月1日起禁止对海南省全省珊瑚礁和砗磲的加工、销售,据国际旅游岛商报报道,截至1月12日海南省工商局已约谈销售点711家,下达整改通知书187份,停止加工点作业160家,下架珊瑚礁、砗磲制品共计3905件。

虽然早在很多年前,我国中科院广州分院、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就已经立足于砗磲贝壳的人工繁育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无法满足我国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安全维护需求。

这也主要是由于多年来对于砗磲贝壳的过度捕捞开发引起的。

砗磲在我国的有机宝石应用中一直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它被认为是佛教八宝之一,象征着无上的权力、地位与纯洁的心灵,佛教中更是认为砗磲是人世间最为纯洁的物质,砗磲自我国古代起就被认为是护佑辟邪吉祥的事物,民间及佛教信众都认为佩戴砗磲饰物及珠链能够提升事业运程、守护爱情忠贞、保佑身体平安并能启迪开悟、消除烦恼,在西藏以及各地的佛教高僧有持砗渠串制的念珠。

在《汉书大传》中就记载有“散宜生献宝救文王”的故事,散宜生向纣王所进献的正是砗磲;曹丕的《车渠碗赋》和苏鹗的《苏氏演义》中都曾对砗磲进行描述。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3.05.31【实施日期】1993.07.25【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1993年5月31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3年7月25日公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管辖的行政区域内,从事渔业生产、经营以及与渔业有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省渔业生产实行捕捞、养殖、加工、流通并举,开发利用与增殖保护并重的方针,发展外海远洋捕捞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渔业水域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负责《渔业法》、《实施细则》及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

公安、边防、海关、交通、海监、海洋、环境保护、工商管理、水利、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监督渔业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实施。

第五条在增殖和保护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进行渔业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执行渔业法规方面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渔业的监督管理第六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渔政渔港监督检查人员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发证。

第七条渔业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内陆水域及浅海、滩涂养殖水域的渔业生产,按照行政区划由所在市、县、自治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渔港监督机构管理。

跨行政区划的渔业水域、滩涂的渔业生产,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市、县、自治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监督管理。

其他海域的渔业生产,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保护珊瑚礁的措施

保护珊瑚礁的措施

保护重建。

1、海事保护区一个越来越广泛被采纳的措施是设立海事保护区。

在东南亚和全球其他地区均有引入海事保护区来改善渔业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试图。

这些保护区相当于陆地上的自然公园或者野生动物保护区。

在这里不允许捕鱼。

设立海事保护区即有生态目的,也有社会目的。

它旨在使得珊瑚礁得到恢复、维持其美观、增加和保护其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当地人的经济状况。

不落实、相互矛盾的见解和财政来源是设立保护区最大的困难。

2、自然保护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部近岸及海岛四周海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09°20′50″~109°40′30″,北纬18°10′30″~18°15′30″范围内。

3、保护组织许多组织的目的是帮助保护珊瑚礁。

比如珊瑚礁联盟是一个由其成员支持的、非营利组织。

这个组织通过综合性的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旅游业以及社区合作等手段来保护珊瑚礁的健康。

它与当地人合作来分析和解决保护问题、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改变当地人的看法、提供资源来加强保护的努力、产生可持续旅游业的刺激等等。

它的活动范围包括佛罗里达、伯利兹、洪都拉斯、墨西哥、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夏威夷。

珊瑚礁生活习性:其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

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

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

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连同珊瑚岛面积共有1000万平方公里。

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

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长发育过程中礁基不断下沉或海面不断上升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4号
【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6.11.30
【实施日期】2017.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84号)
《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已由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11月30日
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
(2016年11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珊瑚礁和砗磲资源的保护,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珊瑚礁、砗磲的保护。

本规定所称珊瑚礁,是指各类以造礁石珊瑚为基础、与其他生物及非生物物质共同形成的生物性礁体和在其中生长的珊瑚物种,以及其他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珊瑚物种。

本规定所称砗磲,是指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以及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附录中的砗磲的所有种,包括活体和死体。

第三条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珊瑚礁的保护工作;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砗磲的保护工作;交通运输、工商、公安、环境保护、旅游、海警、海关、海事、边防、邮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珊瑚礁、砗磲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珊瑚礁、砗磲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珊瑚礁、砗磲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海洋、渔业、交通运输、工商、公安、海警、海关、海事、边防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查处和打击破坏珊瑚礁、砗磲的违法行为。

第五条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珊瑚礁资源的保护及生态恢复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珊瑚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恢复,对保护珊瑚礁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六条省和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珊瑚礁、砗磲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珊瑚礁、砗磲保护工作,建立珊瑚礁、砗磲保护志愿服务机制。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在珊瑚礁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建立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标明区界,加强保护。

对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具有重要珊瑚礁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区域,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

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八条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将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及其他珊瑚礁集中分布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

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对珊瑚礁保护成效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划出适移海域用于珊瑚礁移植与生态恢复。

第九条禁止采挖珊瑚礁和以爆破、钻孔、施用有毒物质、电击等方式破坏珊瑚礁。

因科学研究需要采挖珊瑚礁的,应当严格控制,并经省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