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31 妥善固定导管 .
导 管置 人 后 进 行 外 部 缝 线 固定 , 防止 牵
污 染 机 会 越 多 。此 外 , 文献 l 报 道 , 管 置 人 2 ~ 4 _ 4 导 4 8 h后 便
拉; 更换 贴膜 时 一手 固定 导 管 柄 部 , 手 顺 毛 发走 行 方 向撕 脱 ; 一 每 班准 确测 量 导管 置人 刻度 并做 记 录 , 如发 现导 管 部分 脱 出 , 严 禁 消毒 后 回送 , 回抽 血液保 证其 在 血管 内做 好记 录 即可 。 32 保持 导管 密 闭性 置 管和 留置 导 管期 间 严 格 遵 守无 菌 操 . 作 原则 , 在进 行输 液 治疗 前 后 均 用 聚维 酮 碘 消 毒 。尽 量 减少 使 用 三通 , 降低 接头 处脱 开或 开启 的频率 , 导管 尾端 宜 连接 肝 素帽
2 与 C R 相关 的危 险 因 素 VC I 2 1 导 管 留置 时 间 、 置 部 位 及 导 管 选 择 . 留 2 1 1 导 管 留置 时 间 .. 研 究 表 明 , 置 时 间 > 6 d患者 的感 留
2 3 其他 .
除 了患 者 的 年 龄 、 自身 免 疫 功 能 、 发 病 、 位 原 远 表 明 , 肠 外 胃
随养 、 流 动 血 力学 监测 、 速 补 液 等 中 的 广 泛 应 用 , 心 静 脉 导 管 相 关 感 快 中
染 ( e ta v n u ah tr e td ifci , VC I 明 显 增 cn r l e o sc t ee_ l e e t n C R ) ra n o 多 。C R 的增 多 , 仅 增 加 了 医 疗 费 用 , 长 了 住 院 时 VC I 不 延
次 打 开 夹 子 或 导 管 打 折 均 可 造 成 血 液 回流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预防
t sPC 技术是从头静 脉 、 e ,IC) r 贵要静 脉或 肘正 中静 脉插 管到 达 上腔静脉( 深静脉 ) 是需长时 间肠外 营养或肿瘤患者化疗 常采 , 用的静脉输注途径 。但 由于 PC IC置管 的时 间较长 , 导致 置 可 管后 相关感染 的发生 , 导管相 关感 染( a e r e tdi etn ct t — l e fc o , h e ra n i C I是长期置管 的常见 并发 症 , IC置 管并 发症 以机械 性静 R) PC
[ 关键词 ]PC 医院感染 ; IC; 质量控制 ; 相关 因素 [ 中图分类 号]R 1 . ; 4 9 3 [ 6 9 3 R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02 2 1 )50 2 -2 6 25 4 (0 0 0 -4 90
由 外 周 中 心 静 脉 置 管 ( e p eayisr d cn a cte p r h r l ne e e t l a — i l t r h 植 是 静 脉 导 管 感 染 的 主要 原 因 。 此 外 , 管 连 接 部 位 受 污 染 也 导 是 导 致 PC IC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重 要 原 因 。 经 中心 静 脉 导 管 进 行
置 日) 其 中 9例 (4 ) 发生 在第 1周 ,2例 ( 6 ) 生在 , 3% 是 1 4% 发 置管后第 3周末 。另对 2 5例 前 瞻性研 究进行 分析 表 明, 导 管 留置 时间越长 , 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越高 。
2 4 输 注 药 物 .
使用静 脉内营养时高渗溶液是细 菌生长 的 良好 培养基 , 而
毒 血症 。
13 留管 时间 .
导 管 留 置 时 间 也 是 引起 PC IC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另 一 危 险 因 素 。研 究 表 明 , 院 患 者 中 PC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发 生 率 为 住 IC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引起外 周中心静 脉置管导管相关性 感染 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 周
中心静脉置管 2 8例患者 的临床 资料 , 4 观察导管相关性感 染发生率 , 比较感 染组与无感染组 患者在可能影 响感 染因 素上面 的差异 , 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 显著性变量进行 多因素 L gsc统计学 分析 。结果 oit i 2 8例 患者共 发生导管 相 4
医学 创新
2 1 8月 第 7卷第 2 坦 00年 3
Meia Invt no C i , uut2 1  ̄ o. o 2 —dcln oa o —— hn A g s 0 0 V 17N .3 — i f a .
・
8 ・ 7
・
临 床 研 究
・
外 周 中心 静 脉 置 管 导 管 相关 性 感 染 的 危 险 因素 多 因素分 析
重 、 蛋 白水 平 低 、 P C El评 分 高 、 作 人 员 经 验 不 足 、 白 AA H I 操 本 次 穿 刺 次 数 多 、 静 脉 置 管 、 管 留 置 时 间 长 、 用 化 疗 及 高 股 导 应
11 一 般 资料 .
20 0 2年 9月 ~20 0 9年 1 2月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导管相关 性 感 染 是 主 要 并 发 症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 发 生 率 1 . % ~ 其 64 2 . % 88 , 影响感染 因素是 多方 面的 ] 。本 文通 过 L g t oii sc
素( 化疗 、 高营养 药物) 等方 面的差异 , 并进行统计 学分析 。
14 统 计 学处 理 . E cl . 建 立 数 据 库 , 用 S S 3 0统 xe 8 0 应 P S 1,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常规用于ICU中各种监测、治疗,在ICU的救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也逐年增加。
因此,针对我科今年50例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发生做出总结,综述如下。
1 危险因素分析1.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1.1.1置管部位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穿刺部位有关,其中以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高,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居中[1]。
1.1.2导管留置时间理论上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2]。
1.2病人因素机体免疫力—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也与患者自身抵抗力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抑制疾病或病人自身情况差如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使CVCRI明显增加。
1.3 医护人员相关因素1.3.1无菌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穿刺操作或置管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欠缺、操作欠规范,以及对手卫生重视不够,都可使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而致感染。
1.3.2治疗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
1.3.3忽视对导管的护理。
通过导管接口给药不按规范操作,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2 预防2.1 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穿刺成功后,CVC的维持主要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前认为病人皮肤和医务人员手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对操作者手和病人皮肤广泛严格消毒。
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局部使用无菌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插管部位用安尔碘严格清洗及消毒,消毒皮肤范围直径不少于20cm,每次消毒二遍,待消毒剂完全晾干后再进行穿刺。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感染。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士再进入检查室将配置的消毒液(0.3%过氧化氢稀释液)按照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原则进行全面喷洒,喷药量为100 mL/㎡~300 mL/㎡,注意要将CT 机器用一次性中单覆盖,防止机器潮解,待作用30分钟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CT 机器,分开摆放四台紫外线灯距离扫描床1米,调试60分钟,关闭门窗,使房间密闭4小时后开窗通风。
3小结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技护组人员对排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5]。
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严格到位的防护方法、科学合理的人力安排、细致有效的排班方法,可以为一线技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6],实现“零打仗、零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性肺炎防控与诊疗工作手册[2] 周丽娜,吴昊,宋彩萍,等,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布局流程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5(35).7-9[3] 吴建中,黄顺,王婉雪,等,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医疗队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17-18[4] 刘丽英,王建荣,吴丹,等,同伴教育在塞拉利昂护士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8-10[5] 刘娟,李春红,醋爱英,分组式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4,7[6] 王丽慧,李宁,邹德莉,等,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V ol.32.No.4[收稿日期:2020-11-02]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梁涛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目的 阐述ICU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后的相关性感染疾病发生因素及其护理措施研究。
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处理
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处理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沿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尖端达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治疗的重要条件。
但作为一种入侵性操作,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穿刺处皮肤感染仍是主要的并发症,诸多学者对感染的原因与处理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综述如下。
1感染源1.1皮肤:置管穿刺破坏了人体皮肤天然屏障,为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一个路径;如果置管时皮肤消毒不彻底,微生物移居皮下组织和血液,增加了发生感染的机会。
处理:穿刺前清洗穿刺上肢,严格穿刺点消毒,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
1.2导管:在能够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最少腔的导管。
较细的导管使其周围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就越大。
1.3护理人员的手:操作前后洗手不规范,洗手时间不足,都可引起相关性感染。
处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戴手套前后需严格手部皮肤清洁。
1.4输入的液体与种类:PICC常用于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分子颗粒容易粘附在导管壁形成天然的培养基,在药物配制过程中也可带入细小微粒造成感染。
处理:输液完毕或在两次输液之间应冲管,避免药物残留在管壁。
2.感染途径2.1环境:置管环境应清洁、明亮,消毒30分钟。
处理::设立完整的PICC置管及维护室能帮助降低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2.2温湿度:夏季温度高,患者出汗多,穿刺点周围皮肤受汗液污染,贴膜易卷曲松动,出现穿刺点感染,或经皮下入血,引发静脉炎。
有学者研究,室温在10-15℃,10天更换敷贴也未出现局部感染现象;室温超过20℃的条件下,贴膜更换时间不应超过5天;温度超过30℃,贴膜更换时间英限制在3天之内。
处理:应告知患者避免运动,减少汗液的分泌,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应缩短更换贴膜的时间。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在医院环境中,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输液、血液透析和监测等治疗过程中。
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成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最佳实践。
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无菌操作不当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无菌操作措施,细菌就有可能进入导管引起感染。
其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也是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时间留置的导管容易产生局部感染,造成细菌滋生。
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高发性,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严格无菌操作:在插入导管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和面罩。
插入过程中,应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并注意避免导管与患者皮肤摩擦。
2.导管选择与保养:选择合适的导管,如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置管等,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导管。
定期观察导管留置部位的状况,保持干燥清洁,避免产生湿润环境,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使用抗生素:在插管前或插管后的早期阶段,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但是应遵循抗生素选择的指南,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4.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建立科学的护理制度和流程。
三、最佳实践除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外,一些最佳实践也可以帮助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的建议:1.适时拔除导管:当导管不再需要时,应及时拔除,避免不必要的留置时间。
2.穿刺部位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合理使用盖帽:导管接头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并定期更换或消毒盖帽,以防止细菌侵入。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导管相关性感染 。 据临床资料显示 , CU中, 在I 大约有8 % 0 0 至9%的与血 流内装置 相关的菌血症是 由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所引起的, 关性菌血症 相 的 发生 率 为4 %至4 %, 死 率高 达 l%至2 D 3。 生 感染 的 因 3 病 0 Oo 】发 / 【 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操作人员和导管护理及配药人员是否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 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及患者所患基础性疾病 的类型。 此外 , 还包括置 管人员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 , 护理人员 对 导 管 的护 理 情 况 , 管 内导 管 的 情 况 , 管 的部 位 以及 留置 血 置 的时间等 , 既有不可控 因素 , 也有可控 因素 。 临床研究证实 , 导管 留置的时间>7 天的患者 , 发生感染 其 的 几 率便 高于 留置 时 间<7 的 患者 , 管 时 间<1天 的患 者 , 天 置 4 其总的感染率 为1 %; 6 置管时间在 1 ~2 天的患者 , 4 1 其感染率 为2 .‰ 置管时间>2 天的患者, 65 1 其感染率高达4 .%, 4 8 可见导 管 留置 的 时 间 越 长 , 用 的 频 率越 多 , 被 污染 的机 会 也 就越 使 其 大。 此外 , 有文献【 出, 4 l 指 导管在进入患者体内2 -4 h , 4 8 后 便有 纤维蛋白鞘包 绕在其周 围, 微生物便可在其 中繁殖 , 因而置管 的时间越 长, 导管周围细菌的定植率便越高 。 细菌还 可 以通过 污 染 的 导 管 接 头 进 入 血 液 , 有 5 % 的导 管 相 关 感 染 来 自皮 约 0
21 插 管部 位及 感 染 发 生 比例 .
行锁骨 下置 管患者共2 0 , 2 例 发生感染 的为 4 例 ( 0. 5 占2 5 。 颈内静脉置管患者 8 例 , %)行 3 发生感染 的为 1 例 ( 2. 9 占2 9 , %)行股静脉置管患者 5 例 , 5 发生感染的为l N( 0 9 。 7 占3 .%) 2 2 留置 时 间与 发 生 感 染 的 关 系( 1) . 表 表 1 置 管 时 间与 感染 发 生 情 况 ( 次 ) 例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
174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李巧芬 郑慧霄通讯作者 张丽君 代艳会目的:讨论血液透析患者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影响原因及其护理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手段和依据。
方法:通过选择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之间某医院血液透析并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256例,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病原菌分布。
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性和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合并糖尿病、无菌操作不严格有着很大关系(P <0.05);39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一共分析出病原体52种,其中占比例较大的几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占有的比例分别是28%、36%、29%、17%。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同时患有合成糖尿病的患者或者是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无菌规范的也有一定关系,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意识,防止出现感染。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的相关研究发现,在美国平均感染率在5.3/千个导管滞留日,患者感染之后的死亡率高达26%。
而这种疾病通常都是因为导管在体内时间过长导致的,并且一旦出现感染就会增加住院治疗时间,从而可能会使得各种无菌操作不规范行为概率增加。
本研究通过对253个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和相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本文通过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某医院接诊的263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22例;治疗时间大概是2年之内,平均时间在1.68年,其中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39例,占比例15.2%。
1.2 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综合性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情况、无菌操作是否严格等。
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符合下面标准:全身出现明显出汗和发热,口腔测量温度达到38℃以上、同时患者出现站立困难,打寒战。
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摘要:从导管因素、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操作技术方面等对引起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诊断并针对性提出了护理对策。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
引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了开放的静脉通道,使静脉高营养( PN)等治疗得以进行, 而且还能经导管( SWAN-GANZ CATHETER) 获得中心静脉压( 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与监测手段。
但中心静脉置管所致感染的几率也在增高,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部分,约占院内感染的 10 %~ 15 % 。
为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外周静脉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及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相关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并发症。
这引起了国内外护理同行的重视,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现综述如下: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1.1导管因素导管因素主要集中于导管材料的选择上,此类材料要求不易引起血栓和感染,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硅及聚氨酯为CVCs的主要材料,应用聚氯乙烯导管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70%,硅胶管仅为20%,多腔导管较之单腔导管感染机会增多,因为多腔导管通道多、管腔分隔,岁虽可满足不同成分液体同时输入,避免药物的配伍禁忌,但增加了接头污染的机会。
文献报道:单腔导管感染率为8.3%,双腔导管感染率高达37.3%。
1.2置管部位置管部位应根据不同的疾病而定。
如血液透析病人可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3种方式。
锁骨下静脉置管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适合门诊透析病人。
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方法易掌握,保留时间长,适合昏迷病人。
股静脉置管操作方法简便,术后并发症少,但不宜长时间保留。
3种置管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气管切开病人不宜选用颈内静脉置管,易被痰液污染;老年病人尽量不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易造成气胸;股静脉置管易被二便污染,且不方便观察。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等。
然而,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I )是让临床工作者们棘手的严重并发症。
有文献报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2%~4 %[1] ,且直接影响着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因此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是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分析1.1导管留置时间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导管留置时间大于7天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因素的机率逐渐增加,理论上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会则越大。
1.2导管的选择导管材料可以影响血栓的形成和微生物的附着,应用聚氯乙烯导管时,其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0 %, 而柔软的硅胶和聚氨酯导管更少形成血栓[2];抗菌导管的使用, 使CRI 的发生率是否下降至今还存在争议,指南中指出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
1.3 置管部位置管位置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目前临床上比较一致的观点为:锁骨下静脉感染发生率最低,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最高。
1.4 置管的操作技术置管医师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
操作熟练,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可减少导管移动的幅度,减少微生物侵入损伤部位的机会[3]。
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次数小于50次的医师,因其操作导致的导管相关脓毒血症的风险比熟练医师高2倍以上[4];3次置管操作失败后,应更换穿刺部位,否则将会导致相关并发症成倍增加[5]。
1.5个体因素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原发病的严重程度等都会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及预后,很多因素都是医护人员难以控制的。
2.预防措施及护理2.1 增强无菌观念,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是预防感染的保证,也是减少CVC-RI的关键。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33 做 好 留置 静 脉 导 管 的维 护 .4 .
( ) 视 导 管 置 人 口及 接 头 的 1重
岁, 平均年龄(3 + 7 ) 其中创伤引起颅脑损伤9 , 6 . 1. 岁。 4 6 例 多发伤5
例 , 血 管疾 病 1例 , 药 中 毒 2 , 性 呼 吸窘 迫 综 合 症 l , 脑 0 农 例 急 例 慢 性 阻 塞肺 疾 病 3 , 性 肿瘤 5 。 R S的分 类 和诊 断标 准 按美 国 例 恶 例 C BI 疾 病 控 制 预 防 中 心 ( D 20 年 《 防血 管 内 导 管相 关 性 血 流 感 C C)0 2 预
时无菌屏障最大化能降低C B I R S的风险。因此要求操作者及其助
手 都 戴 口罩 帽 子 、 无 菌 隔离 衣 和 戴 无 菌 手套 。 患 者 采 用 无 菌 穿 对 单 从 头 到脚 整个 覆 盖 , 只露 出穿 刺部 位 。 3Mai 【 究 显 示 , ( ) k等 l l 研 使 用2 %氯 已定 消 毒皮 肤 比采 用 2 %碘 酊及 7 %酒 精 消 毒 皮肤 更 能 有 5 效 地 减低 C B I R S的发生 【。 l l l 3 . 选择最理想的置管位置 .2 2 下 静 脉 、 内静 脉 、 静 脉 颈 股 。 32 每 日检 查 患 者 是 否 需 要保 留 导 管 .3 .
2 结 果
管受损 、 血栓形成及感染等 , 其中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
染 ( te rr a d b osem if t nC B I 问题 最 为 常见 , c ht e t l dt a ne i ,R S) a e le o r co 的
ICU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ICU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方法:对98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培养阳性6例,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菌2例,感染率6.1%。
结论: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置管部位的监测和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高渗静脉液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及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相关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护理中心静脉置管不仅可以对危重病人进行快速补液,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长期静脉营养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或护理不周以及置管时间过长,极易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
我们对2008年5月~2009年12月共98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管相关性感染。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98例,男65例,女33例,平均年龄65岁;锁骨下静脉置管75例,股静脉置管20例,颈内静脉置管3例。
1次穿刺成功置管87例。
留置时间3~35天,穿刺部位用透明敷贴或美肤贴固定,每天穿刺点消毒并更换敷贴。
方法: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及分泌物形成,并送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病人(38.5℃以上)分别经外周及中心导管抽血送培养。
拔管时行导管尖端培养。
结果培养阳性6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菌2例,均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标准,感染率为6.1%。
出现感染最短导管留置时间6~23天,5例病人年龄>60岁,且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基础性疾病。
讨论目前认为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①皮肤表面的微生物通过导管和表皮组织间的空间及经皮隧道移动,最终进入血管,引起菌血症。
各种证据提示患者皮肤表面的菌落是菌血症最为重要的来源。
长期在ICU的住院患者,皮肤表面多为G-杆菌或菌[1]。
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征临床分析
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征临床分析史永红;吴广礼;黄旭东【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8(31)8【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CRI)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行CVC 301例,依据治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对其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感染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并观察不同置管位置病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结果纳入本研究行CVC 301例中共发生感染53例(1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及导管种类与CVC发生CRI无关,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及置管位置均与CVC发生CRI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及置管位置均是CVC发生CRI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CRI率分别为10.1%和24.1%,CRI率颈内静脉置管低于股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研究中颈内静脉置管CRI多为革兰阳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而股静脉置管CRI多为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结论为减少CVC发生CRI,置管前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营养状况,并尽可能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对CVC发生CRI者,应依据细菌谱针对性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总页数】5页(P73-77)【作者】史永红;吴广礼;黄旭东【作者单位】050082 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肾脏病科;050082 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肾脏病科;050082 石家庄,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肾脏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6【相关文献】1.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临床分析 [J], 冉玉力;刘泱川;谭华2.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护理干预 [J], 张锦婷;林淑芬3.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J], 于爱利4.不同敷料对长期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J], 倪华芳;周琳;周娟;尹卓文5.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J], 胡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CU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合诊断标准发生 C B I R S 患者 2 , 6例 患病率为 6 2 共 3 . %, 4例次 , 8 例次发病率为 8 2 导管相关 f . %; 9 生感染率为 9 4例次 /0 0导管 . 5 10 日, A I 经 SS调整后为 2 2例次 /0 0导管 日。 . 8 10 22 R S 感 染因素分 析 . C B I 临床病情较严重 , 免疫功 能低
下, 导管 留置时间较长 的患者 C B I R S 患病 率较高 , 紧急插管较
11 一般资料 .
20 0 8年 1 月一2 0 0 9年 1 2月对我 院所有
入住 I U带有 中心静脉导管超过 4 C 8h和携带 中心静 脉导管转 出 IU未超过 4 3 1 C 8h的 8 例住 院患 者 ,选择符合 中华医学会 重 症 医 学 分 会 《 管 内导 管 相关 感 染 的 预 防 与 治 疗 指 南 血
脉营养支 持的主要途径 [ 然而 , 1 】 。 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 te r e tdbodt a f tn C B I 的 危 险 也 日益 突 c ht l e l s em i ei , R S) a er a o r n co
应用 S S 1. P S 20软件 进行统 计学 分析 ,
计数资料采用 检 验 ,< .5为有显著差异 。 P0 0
出。C B I 医院感染 , R S属 有研究显示[C 2 U由于感染 高风险因素 1 I 的影响 , 其院 内感染 发生率是普 通病房 的 3 5倍 , 病原菌多 ~ 其 为难 治性 耐药 菌 , 不仅增加患者 医药 费用 , 延长住 院时间 , 还增 加 了病死率 , 加重了医疗负担。 本文采用 目标性监测方法 , 探讨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汇总
总的培养阳性率% 100% 7% 21%
16%
五、预防与监测
解读:建立专业的静脉治疗小组 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插管操作时间过长
导管留置的时间长 导管接头细菌定植过多 导管护理不规范 床护比不足
五、预防与监测
常用消毒剂比较
消毒剂 酒精
优点
缺点
起效快 较少的残留活性, 抗菌谱广(G+,G- 引起皮肤干燥 菌,真菌,病毒) 安多福 抗菌谱广 起效慢,长期接触 对皮肤有刺激性
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
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二、诊 断
1、插管部位炎症:红 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
2、临床感染症状 :发热>38℃,寒 战,低血压 ≤90mmHg,少尿
<20ml/h。
3、导管相关并发
症:感染性心内膜 炎,感染性血栓静 脉炎,骨髓炎,其 他迁徙性病社。
导管材料及设计 感染菌内在特性 细菌生物膜biofilm
9
三、原因及危险因素
导管类型与感染发生率
外周静脉导管 外周动脉导管外周静脉插至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s
有隧道的中心静脉导管 全植入式血管内装置TIDs
在美国每年发生医院内BSI超过20万起。大多数与不同类型的血管内装置有 关,尤其是非隧道型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
内容
一、背景及概念 二、诊 断
三、原因及危险因素 四、现状及危害
五、预防与监测
一、背景及概念
1962 年美国Dudfick 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术应用于 长期 TPN 支持治疗。
近 30 年来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有效防范对策。
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18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
结果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股静脉穿刺时污染、病人的易感性、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在准备输注的液体及处理管道接口时未行无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防范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深静脉置管术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救治、长期静脉营养等方面。
与普通静脉输注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但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感染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现对本科2007年7月~2009年6月共发生18例中心静脉置管出现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5~84岁,导管留置时间3~31d。
静脉置管途径:锁骨下静脉10例,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3例,共插管18次。
1.2 感染判定标准1.2.1局部感染置管处皮肤有红肿、痛、硬结、伴或不伴有渗液,细菌培养阳性。
1.2.2全身感染置管期间出现畏寒、发热伴血培养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经抗生素治疗后菌血症即得到控制者。
2 结果根据拔管后导管尖细菌培养结果,可能导致导管感染的各种相关因素3.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权衡利弊,为了减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股静脉穿刺;少用颈内静脉。
3.2穿刺前护理穿刺前应紫外线空气消毒30min,避免人员走动和清扫地面。
术者应戴无菌手套、帽子和口罩,按要求备皮,用安尔碘消毒,消毒范围为10cm×10cm,然后扩大铺洞巾、无菌巾形成一无菌区。
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
方法: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5例,调查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构成比及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探讨有效的临床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105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感染7例,感染率为6.7%,病源菌类型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比为33.3%(4/1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抗菌药物、护理人员操作经验、导管类型、导管留置时间是诱发感染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P<0.05)。
结论:诱发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因素众多,通过分析诱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可为临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标签: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护理干预中心静脉导管(CVC)能广泛应用于营养支持、给药等临床治疗措施,但随着其应用范围和频率的不断增长,置管导致的感染发生率也日益增加。
本文选择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中心静脉置管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探寻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72例,女33例;年龄31~69岁,60岁以上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7.3±2.4)岁;中心置管原因中恶性肿瘤22例,营养支持12例,呼吸衰竭9例,循环衰竭20例,外伤3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其他3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在4~17d之间。
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患者置管后伴有发热或寒颤,未见其他感染病灶,且中心静脉导管培养呈阳性,105例患者均自愿参考本文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调查内容及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患者的基线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一次穿刺成功、护理人员操作经验、使用刺激性药物、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置管部位、使用抗菌药物、导管直径、静脉炎及糖尿病,调查内容共计12项诱发因素,将所有可能诱发因素设定为自变量,按照x。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关重要 。
刘凤梅 : 女, 硕士 , 护师
蔡益民: 通讯 作者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2 — 2 2 2 l周 小 波, 张海琴, 钱 条娣 . 神 经 外科 患 者 经皮 胃镜 下 胃造 瘘 术 肠
位 和 输 液 类 型 为C V C — R I 的独 立危 险 因素 。
C V C — R I 的主要
致病 茵为表皮 葡萄球 茵、 金 黄 色葡萄球菌 ; 置 管部位 、 导 管留置天数、 输 液类型及 患者 的基 础疾病 为C V C — R I 的危 险 因素, 其 中留置部
关键词 :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病原学 ; 危险 因素
静脉组感染率为3 5 . 6 %, 股静脉组感染率为7 0 %, 三组 留置部位 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氏O . 0 5 ) ; 留置天数 ≤7 d 组感 染率为1 9 . 4 %, 8
1 4 d 组感染率为4 1 . 7 %, > 1 4 d 组 感染率为5 2 . 6 %, 3 组 留置天数 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火0 . 0 5 ) ; 导 管型号4 F r 组感 染率为2 6 . 7 %, 5 . 5 F r 组感 染率为4 5 %, 7 F r 组感染率为3 5 _ 3 %, 3 组导管型号 比较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尸 > O . 0 5 ) ; 头外伤组感 染率为5 3 . 6 %, 脑 出血组感 染率为
1 资料 与 方 法
3 0莫海花. 危重患者置 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 因与预 防2 例【 J 】 _ 护理
实践 , 2 0 0 3 , 1 9 ( 8 ) : 6 6 .
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尹楠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116033【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PICC 置管的302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 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302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7例(8.94%)。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组年龄≥70岁、穿刺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14d 、营养不良、未定期更换辅料、股静脉穿刺比例高于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穿刺次数>3次、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导管留置时间>14d 、股静脉穿刺、未定期更换辅料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 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且均OR ≥1)。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 相关性血流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血液透析;影响因素;预防对策基金项目:大连市医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711045)Factors influencing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aused by central venous catheterYin Na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Dali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Dalian 116033,China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根据半透膜原理经对流或弥散的形式将体循环中的有害物质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维持机体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减轻机体负担,控制疾病发展,延长生存期[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64 ·
临 床 麻 醉 学 杂 志 2012 年 12 月 第 28 卷 第 12 期 J Clin Anesthesiol,December 2012,Vol.28,No.12
·临床研究·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张玥琪 李敏 葛圣金 薛张纲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 年 5~10 月 普 通 外 科 病 房、外科重症监护室和留院观察室接受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穿 刺 置 管 的 患 者 。 调 查 患 者 一 般 情 况、诊 疗 方
案及诊治过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相关 情 况,行 多 因 素 Logistic回 归 分 析。 结 果 50 例 患 者 中 心 静 脉穿刺置管61例次。普通外科病房和外 科 重 症 监 护 室 未 观 察 到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发 生 ,留 院 观 察 室 有6例次发生导管 相 关 血 流 感 染。 不 同 科 室 (OR=2.678,95%CI 1.154~6.235)、导 管 留 置 时 间 (OR=1.372,95%CI 1.326~5.735)、是否存在他处感染(OR=2.712,95%CI 1.181~6.174)是中 心 静脉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良好的环境、专业性强的医 疗 团 队 对 于 预 防 与 控 制 中 心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Key words】 Central venous;Infections;Risk factor
中心静脉置管 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工 作 中,作 为 有 创操作难免出现一 系 列 并 发 症,其 中 导 管 相 关 性 感 染是较突出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通过临床 病例分析,探讨中心 静 脉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危 险 因 素 以及临床上预防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某些措施的有 效性及可改进之处。
【关 键 词 】 中 心 静 脉 置 管 ;感 染 ;危 险 因 素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ZHANG Yue-qi,LI Min,GE Sheng-jin,XUE Zhang-gang.Department of And Infant Hospital,Shanghai 20004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GE Sheng-jin,Email:ge.shengjin@zs-hospital.sh.cn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2009 年 5~10 月 接 受 深 静 脉 穿 刺 置 管 的 普 外 科 病 房 、外 科 重 症 监 护 室 (SICU)及 慢 性
作者单位:200040 上 海 市 第 一 妇 婴 保 健 院 麻 醉 科 (张 玥 琪 ); 上 海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 院 麻 醉 科 (李 敏 、葛 圣 金 、薛 张 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