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采血关键点
体温上升期或寒战时 应用抗生素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
立即获得足够血液并且开始抗生素治疗
• 从不同部位获得2-3套血培养(40-60ml血液) • 最好在5分钟内采集
#1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采血液量的影响
100 90 80 70 60
相% 对Rel产ati量ve 50
增加导管的管腔数量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如有可能尽量选用 单腔导管。
需要长期置管(>30天)治疗的病人,选用全植入的中心血管导 管。
选用抗微生物药物包裹的导管,可以洗必降泰低/磺短胺期嘧插啶管银的高危病人 的感染率。
插入部位
皮肤消毒剂 导管根数
导管使用时间 隔离方式
风险
急救 (emergency) > 自选 (elective)
普通操作者 > 经过专门培训的 (general) > (specialized)
腹股 > 胸部 (femoral)
(subclavian) 70%乙醇,10%碘伏 > 2%洗
必泰
多根 > 单根 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在使用导管前即刻准备输液,并注意无菌操 作
----对进行导管插入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
----不要把动脉或静脉切开置管作为插管的常规 方法 ---- WHO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2011年美国CRBSI防控要点
1 对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2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3 用含氯己定浓度超过0.5%的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 4 避免常规更换中心静脉置管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5 当严格执行上述方法仍不能降低感染率时,使用消
中心静脉导管(CVC)管理及常见并发症护理
使用皮肤保护剂。避免使用患者敏感的消毒剂进行皮肤 消毒。可选用无菌纱布敷料和弹力绷带包扎,起到用药、保 持通透性,又可固定导管作用。
8.拔管困难
1)原因及表现
因拔管时患者体位不当、情绪紧张或导管体内打折、纤维蛋白鞘形成。 导管留置时间超过导管推荐使用时间等因素均可造成拔管时有阻力、拔管困 难。
3)处理方法
立即通知医生,并查看导管的完整性,制动。
5.导管脱出、移位
1)原因及表现
因导管置入过深或过浅,护理不当,固定不牢,胸腔压力过大等导致脱 出、移位,出现液体流通不畅,无法抽到回血及体外导管长度改变等。
2)预防措施
妥善固定全部体外导管,防止导管随意移动。每次使用前对导管进行评 估。更换敷料时,逆导管方向去除贴膜。
3)处理方法
及时更换敷料,按压穿刺点10~15min。 嘱患者在咳嗽、咳痰时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压力过大血液渗出。
7.皮肤过敏
1)原因及表现
因患者对导管、贴膜或皮肤消毒剂敏感所致,表现为局 部皮疹、瘙痒、红肿,甚至皮肤出现破溃。
2)预防措施
穿刺前或导管维护时,消毒剂要充分待干。针对敏感皮肤, 宜选用无纺布敷料或水胶体敷料等,减少皮肤过敏发生。
3
若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需24h更换 接头,连接新的接头时应确保连接紧密。
输入血液,营养液,人血白蛋白,脂肪
乳时,需4小时一次冲管。
冲洗导管
方法:用肝素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正压封管
脉冲
产生正负 压形成涡 流,可有 力地将黏 在导管壁 上的内容 物冲洗干 净。
直推
水注只能 在导管中 心流动无 法冲洗导 管壁,容 易造成导 管腔狭窄 而堵塞导 管。
置管穿刺和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首选大于0.5% 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年龄小于2个月的婴儿谨慎)、有效碘浓 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
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EICU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术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相关性感染总感染率为22.63%;不同穿刺部位感染率有所不同;导管留置的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双腔导管留置感染率高于单腔导管留置。
结论:EICU患者发生CVC-RI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严格中心静脉置管各阶段的管理,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需长期的卧床治疗,加上各类基础性疾病的影响,将会降低患者的免疫能力和预防疾病的能力,一旦患者发生感染,将会延长其病程,且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
为此,应加强预防感染方面的护理。
我院予以EICU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预防性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对其进行报道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EICU住院并行中心静脉置管术380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8例,女112例,年龄11~81岁,平均年龄为(56.5±7.6)岁。
插管的部位,67例为股静脉插管,92例为颈内静脉插管,221例为锁骨下静脉插管。
导管留置的时间,67例在1w以内,137例在1~2w内,108例在2~3w,68例超过3w。
留置导管的类型,262例为单腔留置导管,118例为双腔留置导管。
1.2方法1.2.1置管准备为最大程度的实现置管无菌屏障的最大化,护理人员应完成相应的卫生消毒,之后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及导管的实际应用,完成导管材料的合理选择,并选好插管的部位。
之后对患者的皮肤应用安尔碘完成消毒处理,且需指导患者让其自然风干[2]。
1.2.2导管的维护及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留置导管的管理,每天均应进行相应的评估。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常规用于ICU中各种监测、治疗,在ICU的救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也逐年增加。
因此,针对我科今年50例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发生做出总结,综述如下。
1 危险因素分析1.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1.1.1置管部位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穿刺部位有关,其中以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高,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居中[1]。
1.1.2导管留置时间理论上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2]。
1.2病人因素机体免疫力—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也与患者自身抵抗力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抑制疾病或病人自身情况差如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使CVCRI明显增加。
1.3 医护人员相关因素1.3.1无菌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穿刺操作或置管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欠缺、操作欠规范,以及对手卫生重视不够,都可使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而致感染。
1.3.2治疗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
1.3.3忽视对导管的护理。
通过导管接口给药不按规范操作,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2 预防2.1 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穿刺成功后,CVC的维持主要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前认为病人皮肤和医务人员手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对操作者手和病人皮肤广泛严格消毒。
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局部使用无菌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插管部位用安尔碘严格清洗及消毒,消毒皮肤范围直径不少于20cm,每次消毒二遍,待消毒剂完全晾干后再进行穿刺。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感染。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士再进入检查室将配置的消毒液(0.3%过氧化氢稀释液)按照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原则进行全面喷洒,喷药量为100 mL/㎡~300 mL/㎡,注意要将CT 机器用一次性中单覆盖,防止机器潮解,待作用30分钟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CT 机器,分开摆放四台紫外线灯距离扫描床1米,调试60分钟,关闭门窗,使房间密闭4小时后开窗通风。
3小结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技护组人员对排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5]。
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严格到位的防护方法、科学合理的人力安排、细致有效的排班方法,可以为一线技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6],实现“零打仗、零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性肺炎防控与诊疗工作手册[2] 周丽娜,吴昊,宋彩萍,等,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布局流程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5(35).7-9[3] 吴建中,黄顺,王婉雪,等,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医疗队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17-18[4] 刘丽英,王建荣,吴丹,等,同伴教育在塞拉利昂护士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8-10[5] 刘娟,李春红,醋爱英,分组式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4,7[6] 王丽慧,李宁,邹德莉,等,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V ol.32.No.4[收稿日期:2020-11-02]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梁涛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目的 阐述ICU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后的相关性感染疾病发生因素及其护理措施研究。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定期冲洗导管
用无菌生理盐水定期冲洗导管,防 止血液凝块和沉淀物堵塞导管。
严格消毒
每次接触导管前应进行手部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监测指标
定期监测导管入口处皮肤有无红 肿、疼痛、分泌物等感染征象。
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感染征象,应立即报告 医生,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
CHAPTER
中心静脉导管的合理使用
严格掌握适应症
导管选择合适
只有当患者病情需要时才考虑使用中 心静脉导管,避免不必要的置管。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 型号和材质。
置管操作规范
确保置管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减 少污染机会。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和消毒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导管入口处敷料的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防止细菌滋生
少部分感染由真菌引起,如念珠菌等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患者自身因素
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 疫功能低下等。
导管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 。
置管部位
颈部和腹股沟置管感染风险较 高。
护理措施
护理操作不规范、未能及时更 换敷料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04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感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录
CONTENTS
• 医院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和管理
01 医院感染概述
CHAPTER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定期更换导管及敷料
定期更换导管
根据导管类型和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导管更换计划。一般情况下,每7-10天更 换一次导管,以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导管插入部位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情况下,每2-3天更换一次 敷料,或在变湿、污染时及时更换。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以减少局部感染和皮 肤损伤的风险。
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及时处理导管堵塞问题。
静脉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活动,避免长时间卧 床,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处理策略
针对不同并发症类型,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如拔管、抗生
素治疗等。
康复期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
了解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 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疏导
分类
根据导管插入部位不同,可分为 颈内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导管 、股静脉导管等。
使用场景及优势
优势:中心静脉导管具有以下优 势
可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 标,指导临床治疗。
使用场景: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 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科 等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患者的场 所。
提供快速、有效的输液和输血途 径。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 患者焦虑和恐惧情绪。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康复管理,提供家庭支持和 关爱,促进患者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01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管维护不佳等原
因,容易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堵塞与血栓形成
跨学科合作与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与导管维护意识,降低并发症发 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在医院环境中,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输液、血液透析和监测等治疗过程中。
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成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最佳实践。
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无菌操作不当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无菌操作措施,细菌就有可能进入导管引起感染。
其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也是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时间留置的导管容易产生局部感染,造成细菌滋生。
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高发性,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严格无菌操作:在插入导管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和面罩。
插入过程中,应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并注意避免导管与患者皮肤摩擦。
2.导管选择与保养:选择合适的导管,如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置管等,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导管。
定期观察导管留置部位的状况,保持干燥清洁,避免产生湿润环境,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使用抗生素:在插管前或插管后的早期阶段,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但是应遵循抗生素选择的指南,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4.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建立科学的护理制度和流程。
三、最佳实践除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外,一些最佳实践也可以帮助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的建议:1.适时拔除导管:当导管不再需要时,应及时拔除,避免不必要的留置时间。
2.穿刺部位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合理使用盖帽:导管接头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并定期更换或消毒盖帽,以防止细菌侵入。
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摘要:从导管因素、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操作技术方面等对引起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诊断并针对性提出了护理对策。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
引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为危重病人的抢救提供了开放的静脉通道,使静脉高营养( PN)等治疗得以进行, 而且还能经导管( SWAN-GANZ CATHETER) 获得中心静脉压( 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与监测手段。
但中心静脉置管所致感染的几率也在增高,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部分,约占院内感染的 10 %~ 15 % 。
为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外周静脉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及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相关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并发症。
这引起了国内外护理同行的重视,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现综述如下: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1.1导管因素导管因素主要集中于导管材料的选择上,此类材料要求不易引起血栓和感染,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硅及聚氨酯为CVCs的主要材料,应用聚氯乙烯导管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70%,硅胶管仅为20%,多腔导管较之单腔导管感染机会增多,因为多腔导管通道多、管腔分隔,岁虽可满足不同成分液体同时输入,避免药物的配伍禁忌,但增加了接头污染的机会。
文献报道:单腔导管感染率为8.3%,双腔导管感染率高达37.3%。
1.2置管部位置管部位应根据不同的疾病而定。
如血液透析病人可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3种方式。
锁骨下静脉置管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适合门诊透析病人。
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方法易掌握,保留时间长,适合昏迷病人。
股静脉置管操作方法简便,术后并发症少,但不宜长时间保留。
3种置管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气管切开病人不宜选用颈内静脉置管,易被痰液污染;老年病人尽量不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易造成气胸;股静脉置管易被二便污染,且不方便观察。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的研究现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的研究现状摘要:中心静脉置管是重症监护病房中救护危重患者的常见方法之一,同时也增加着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因此,及时发现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血流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及时加以护理干预便成了临床热议的话题。
本文现将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常见的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序言:通过实施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来救治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危重患者已成为现代急救医学中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且目前在临床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但通过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在给危重患者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路的同时,也增加了此类患者伴发全身或是局部感染的风险。
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就是其最常见并发症,并且已成为助长重症患者原发性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病率居高,虽然不会大幅度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但是会导致重症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病床周转率显著降低等临床问题[1]。
现将CLABSI的临床断定标准、发病机制、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和护理在现阶段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定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血管内导管48 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同时经外周静脉采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标本化验室培养的结果呈现出阳性率至少一次,并且伴随常见疾病感染的其他临床表现,且除导管以外,无其他显明的血流感染源时即可。
在确定中心静脉血管内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时,应特别着重区别该感染是直接源于中心静脉导管还是源于其他途径的感染而导致的间接血液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等。
然而,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I )是让临床工作者们棘手的严重并发症。
有文献报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2%~4 %[1] ,且直接影响着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因此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是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分析1.1导管留置时间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导管留置时间大于7天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因素的机率逐渐增加,理论上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会则越大。
1.2导管的选择导管材料可以影响血栓的形成和微生物的附着,应用聚氯乙烯导管时,其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0 %, 而柔软的硅胶和聚氨酯导管更少形成血栓[2];抗菌导管的使用, 使CRI 的发生率是否下降至今还存在争议,指南中指出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
1.3 置管部位置管位置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目前临床上比较一致的观点为:锁骨下静脉感染发生率最低,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最高。
1.4 置管的操作技术置管医师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
操作熟练,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可减少导管移动的幅度,减少微生物侵入损伤部位的机会[3]。
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次数小于50次的医师,因其操作导致的导管相关脓毒血症的风险比熟练医师高2倍以上[4];3次置管操作失败后,应更换穿刺部位,否则将会导致相关并发症成倍增加[5]。
1.5个体因素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原发病的严重程度等都会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及预后,很多因素都是医护人员难以控制的。
2.预防措施及护理2.1 增强无菌观念,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是预防感染的保证,也是减少CVC-RI的关键。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VC-BSI)是医院感染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感染风险。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关键措施来预防和控制CVC-BSI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CVC-BSI的防控措施展开讨论,以期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
1. 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部位的选择对于预防CVC-BSI至关重要。
通常建议选择静脉丰富、易于触及的部位进行插管,同时需避免皮肤受污染、有创伤性操作的区域。
常用的插管部位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在插管前,应充分消毒和采用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CVC-BSI的防控同样适用。
医护人员应正确使用手消毒剂或洗手液,在关键操作前后进行充分的手卫生。
此外,还需定期修剪指甲、佩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更换导管或进行其他相关操作时,无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
医护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在使用无菌工具、器械等时注意避免污染。
同时,操作时要避免谈笑、咳嗽和喉咙清洁,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4. 定期更换导管并做好导管护理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过长是CVC-BSI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定期更换导管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般建议每周更换一次导管,但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此外,在导管留置期间,还需要定期清洁导管口、更换敷料,并定期检查导管是否松动或亮层剥离,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 使用抗菌质地敷料和抗菌预涂管材为了降低CVC-BSI的发生风险,可选择使用抗菌质地敷料和抗菌预涂管材。
这些材料能够防止细菌在导管周围繁殖,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
同时,还需注意敷料的定期更换,保持导管口周围的清洁和干燥。
护理常识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要点
护理常识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要点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用于监测血压、输液、输血、药物给予等治疗手段的重要医疗设备。
然而,由于导管插入体内后的管路与外界环境相通,患者往往面临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类感染,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护理要点。
本文将介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常识和注意事项。
一、导管插入前的准备工作1.1 保持个人卫生:护理人员在进行导管插入前,必须充分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确保双手和相关器具的无菌。
1.2 准备工具和物料:确保导管插入所需的工具和物料(如导管、导管固定带、无菌盒等)齐全、无菌,并进行消毒。
二、导管插入时的操作2.1 导管插入部位的选择:根据患者需求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部位(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等)。
注意避免肘窝静脉和锁骨上静脉的插入。
2.2 导管插入的无菌操作:导管插入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导管和周边皮肤的无菌。
2.3 导管定位的准确性:导管插入后,使用适当的方法(如X线检查)确保导管的准确定位,避免错误的位置造成感染的风险。
三、导管定期更换与清洁3.1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嘱要求,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导管,避免长期使用同一导管导致感染的风险。
3.2 清洁导管周围皮肤:护理人员应每天对导管周围皮肤进行清洁,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方法,防止细菌在此处滋生。
3.3 定期冲洗导管:定期冲洗导管可以清除内部的积聚物,减少导管内部的细菌滋生,降低感染的风险。
四、注意并发症的预防4.1 检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早期征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早期征兆。
4.2 遵循感染控制原则:护理人员要遵循严格的洗手和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源的传播。
4.3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常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导管,并提醒他们及时就医并报告异常情况。
五、患者护理及心理支持5.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护理-最新文档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护理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的必要通道,广泛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疗、肠道外营养、中心静脉压检测、血液透析和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但随之产生的并发症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性感染为主,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出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包括住院天数延长、病死率增加和医疗成本上升等,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笔者就我院2010年2月〜2011年3月应用中心静脉置管122例,发生导管感染相关性感染8 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预防1.1增强无菌观念,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是预防感染的保证,也是减少CVC-RI的关键。
CVC留置是一项有创的侵入性操作,所有操作者必须坚持无菌观念,保持环境清洁,无论在置管、换药、换管,还是在配液、输液、加药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进行无菌操作。
置管按外科手术的无菌要求,常规备皮、清洁、消毒皮肤,操作时注意无菌屏障最大范围化,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隔离衣,铺大面积无菌治疗巾等。
1.2规范置管操作流程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的选择应以锁骨下静脉为首选,具有利于固定、感染概率低的优点,尽量避免选择颈内静脉和股静脉,以降低导管的感染发生率。
选择材料优良和表面光滑的硅胶和聚氨酯导管可有效防止纤维及细菌黏附,可降低因导管因素所致的感染风险及血管内膜损伤[1]。
置管腔数的选择以单腔导管为首选,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等需大量液体输注的患者可采取双腔及多腔导管,同时也应注重护理的要求。
医师置管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影响CVC-RI 感染的风险因素之一,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经验缺乏等也可增加CVC-RI 的发生率。
因此,应提高置管医师操作技术的规范化和熟练化,以确保留置导管使用的安全。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2.1 合理选择导管静脉置管导管材料的选择要求不易引起血栓和感染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选用合适的置管管道可使患者的静脉治疗更安全。
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
方法: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5例,调查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构成比及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探讨有效的临床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105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感染7例,感染率为6.7%,病源菌类型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比为33.3%(4/1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抗菌药物、护理人员操作经验、导管类型、导管留置时间是诱发感染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P<0.05)。
结论:诱发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因素众多,通过分析诱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可为临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标签: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护理干预中心静脉导管(CVC)能广泛应用于营养支持、给药等临床治疗措施,但随着其应用范围和频率的不断增长,置管导致的感染发生率也日益增加。
本文选择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中心静脉置管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探寻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72例,女33例;年龄31~69岁,60岁以上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7.3±2.4)岁;中心置管原因中恶性肿瘤22例,营养支持12例,呼吸衰竭9例,循环衰竭20例,外伤3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其他3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在4~17d之间。
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患者置管后伴有发热或寒颤,未见其他感染病灶,且中心静脉导管培养呈阳性,105例患者均自愿参考本文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调查内容及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患者的基线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一次穿刺成功、护理人员操作经验、使用刺激性药物、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置管部位、使用抗菌药物、导管直径、静脉炎及糖尿病,调查内容共计12项诱发因素,将所有可能诱发因素设定为自变量,按照x。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与预防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 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策略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0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 述
感染发生机制
微生物定植
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异物植入人体 后,皮肤表面的细菌容易黏附在 导管表面形成生物膜,进而引起
感染。
免疫逃避
微生物黏附在导管表面后,会通过 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 ,如产生生物膜、改变表面抗原等 。
血液反流
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异物改变了血液 的正常流动模式,可能导致血液反 流,为微生物进入血液提供机会。
严格手卫生
01
医务人员在接触中心静脉导管和患者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
范。
无菌操作
02
在置管、换药和护理等操作中,应遵守无菌原则,降低感染风
险。
导管护理
03
定期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导管的通畅和无菌
状态。
05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 研究进展
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抗菌涂层材料
利用抗菌物质与导管材料结合,降低感染风险。如银离子涂层、聚 合物抗菌涂层等。
个体化用药方案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制定针对不同病原菌和耐药性的个性化用药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
研究利用免疫手段增强患者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如免疫调节 剂、疫苗等。
社会经济学评价与政策建议
1 2 3
成本效益分析
对新型抗菌材料、个体化治疗策略等进行成本效 益分析,评估其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经济价值。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中心静脉置管与感染防范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中心静脉置管与感染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科室,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心静脉置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感染的发生。
为了防范和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必不可少。
本文将分析中心静脉置管与感染防范,并阐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一、中心静脉置管的作用与风险中心静脉置管是将导管插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以提供持久的广域输液、药物输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或监测中心静脉压等功能。
它的使用广泛,包括麻醉科、重症监护科、外科、肿瘤科等。
然而,中心静脉置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最为担忧的就是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是指在导管插管后发生的感染,一旦感染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症状包括局部红肿、发热、脓液渗出等,严重的感染还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二、感染防范措施为了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医院应该建立科学的感染防控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染防范措施:1.洁净操作: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洁净操作的原则,包括正确的洗手、穿戴一次性无菌手套、面罩、袖套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消毒与无菌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必须保证导管和周围皮肤的消毒无菌。
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消毒液,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消毒,避免导管插入时的污染。
3.导管选择与维护:医院应该选择符合标准的导管,并对导管进行定期更换与维护。
导管使用期限一般为7天左右,超过期限应及时更换,避免导管老化和污染。
4.教育与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防控培训,提高自身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中心静脉插管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5.监测与反馈:医院应建立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监测与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ICU 每年发生大约8万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引起的病 死率高达 35%。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报道:佘巍巍等对 2008 年 1月- 2009 年 6 月医院综合 ICU 住院的 268 例患 者,93 例符合 CRI, CRI感染率为 34. 70%,每日 每 1000 根导管发生 CRI 19. 3 次, 其中 24 例 ( 8.96%) 患者血培养和导管培养出相同致病菌; 131例符合导管细菌定植诊断, 发生率为48. 88%, 每日每1000 根导管发生23. 4 次。 有统计表明, 在 ICU 中, 中心静脉插管较未插管 者引起血液感染高出 20~ 30 倍
采血方法
1.消毒: 采血者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 75%的乙醇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 2.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小于5分钟) 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 达40ml,提高阳性检出率。 4.采血后,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 室。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2小 时。
输液 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导致微粒污染。 消毒液污染 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因素 血管内装置若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或输 入全静脉营养液,则会增加感染概率。 患者情况 年龄<1岁或>60岁、白细胞减少症、使用免疫抑制 剂、皮肤弥漫性病变(烧伤)及远处感染病灶等 病区因素 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
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以 千导管留置日来统计,从2.9-11.3/1000导管日 不等,平均5.3/1000导管日。(血管内导管相关
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 分会 引用美国国家医院获得性感染监测系统数据 NNIS 。) 重症监护室CR-BSI的感染率在1.3‰~5.5‰之间, 导管使用率在39%~71%之间。(2006-2008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11-27T17:20:39.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耿晴晴[导读] 导致CVC2RI 发生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规范的护理行为来避免。
耿晴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骨科一区山东淄博 255300)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363-0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营养等。
然而,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I )是让临床工作者们棘手的严重并发症。
有文献报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2%~4 %[1] ,且直接影响着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因此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是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分析
1.1导管留置时间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导管留置时间大于7天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因素的机率逐渐增加,理论上留置时间越长,感染机会则越大。
1.2 导管的选择导管材料可以影响血栓的形成和微生物的附着,应用聚氯乙烯导管时,其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0 %, 而柔软的硅胶和聚氨酯导管更少形成血栓[2];抗菌导管的使用, 使CRI 的发生率是否下降至今还存在争议,指南中指出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
1.3 置管部位置管位置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目前临床上比较一致的观点为:锁骨下静脉感染发生率最低,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最高。
1.4 置管的操作技术置管医师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
操作熟练,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可减少导管移动的幅度,减少微生物侵入损伤部位的机会[3]。
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次数小于50次的医师,因其操作导致的导管相关脓毒血症的风险比熟练医师高2倍以上[4];3次置管操作失败后,应更换穿刺部位,否则将会导致相关并发症成倍增加[5]。
1.5 个体因素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原发病的严重程度等都会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及预后,很多因素都是医护人员难以控制的。
2.预防措施及护理
2.1 增强无菌观念,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是预防感染的保证,也是减少CVC-RI的关键。
CVC留置是一项有创的侵入性操作,所有操作者必须坚持无菌观念,保持环境清洁,无论在置管、换药、换管,还是在配液、输液、加药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进行无菌操作。
2.2 严格操作人员的手消毒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非常重要,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可以有效地减少CRI 的发生。
2.3 置管操作后的维护
2.3.1 置管后局部及导管接头的维护置管后的第1 个24h,局部换药1次,以后每周1-2次,选择透气性好的贴膜。
使用导管时加强导管接口护理,减少输液污染,导管接头用酒精棉片反复消毒优于用安尔碘棉签消毒,更换敷料及导管接头时要戴无菌手套。
2.3.2 置管后合理选择更换敷料的时间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早期,穿刺处或多或少总有些渗血渗液现象,穿刺处渗血渗液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
为了防止细菌的生长繁殖,置管术后第1天应常规更换消毒敷料,随后更换敷料间隔时间以2d为宜,避免过于频繁更换敷料,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2.4 输液管理的护理输液液体宜现用现配,最好在洁净度高的环境下配制。
在使用中,对输入血液、高营养高渗溶液或其他较稠厚的药物时,尽可能安排于其他液体的中间,或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营养物质残留和堵管而增加感染机会[6]。
2.5 早起发现感染及时拔管动态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观察有无局部感染症状或全身症状,保持插管部位干燥等,可为更换置管部位或拔管提供好的条件。
出现局部感染症状,或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血象升高,应高度怀疑导管相关感染,立即做局部和导管内液细菌培养,并拔除导管,给予抗感染治疗。
达到治疗目的后,尽早拔除导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置入导管而引发的并发症。
导致CVC2RI 发生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些危险因素可以通过规范的护理行为来避免。
其次是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如CVC动态护理记录单、CVC效果评估单等。
护理人员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可使感染减少到最小范围。
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如何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得到更好的监控和预防仍是研究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林西. 中央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病机理及预防[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 ,16 (1) :25 -26.
[2] 叶文,张建平,黄国良,等.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 ,3 (8) :5052507.
[3] 邹琳,俞森洋.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05-407.
[4] 刘鲁忻,孙艺铸,赖总善.中心静脉插管39例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54-355.
[5] 宋平,李祖栋.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启示[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40.
[6] 羊永梅.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