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础(全套课件250P)
合集下载
毒理学基础 PPT课件
(二)细胞瞬息活动的调节障碍
1 电可兴奋细胞的调节障碍 2 其他细胞活动的调节障碍
毒物引起细胞维持功能障碍 (一)细胞内部维持的损害 (二)细胞外部维持的损害
第四节 修复障碍
损伤修复机制 (一)分子修复(蛋白质、脂质、DNA修复) (二)细胞修复(巨噬细胞、施旺细胞) (三)组织修复(细胞的凋亡、增殖、分裂及胞外基质替代) 修复障碍及其引起的毒作用 (一) 修复障碍 (二) 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 1 炎症 2 坏死 3 纤维化 4 致癌作用
1. 神经毒性随年龄不同而异; 2. 神经系统的损伤持续存在; 3. 神经细胞损伤的缓冲作用; 4. 进行性的神经毒性反应; 5. 神经系统对不同剂量药物的不同反应; 6. 化学物质联合接触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神经递质与神经毒性 通道与神经毒性(Na+、Ga2+通道) 受体信号转导与神经毒性(受体、信号转换因子)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毒性 细胞骨架与神经毒性
第十四章 生殖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生殖毒理学:生殖医学和毒理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 重要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对生殖系统产生损害作 用的原因、机制和后果。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一大类在环境中天然存在或污 染的,可模拟天然激素生理、生化作用,干扰或 抑制生物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和生殖系统功 能,产生可腻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 生殖危害:外源化学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对 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
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
二 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
(二)妨碍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1 血浆蛋白结合 2 专一化屏障 3 贮存部位的分布 4 与细胞内结合蛋白结合 5 从细胞中排出 (三)排泄与重吸收 1 排泄 2 重吸收(肾小管、肠粘膜)
毒理学ppt
推的不确定性
描述毒理学试验的基本原则
1 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 于人。基本假设 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 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与体重 (或体表面积)相关。
2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 人潜在危害的必需的和可靠的方法。
3 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 人可能的暴露途径基本一致。
按照染毒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毒性实验 1、急性毒性实验:指一次染毒或者 24h内重 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2、亚急性毒性实验:或称为亚慢性毒性实验, 一般认为1-3个月为宜,但具体实验期限随实 验要求而异 3、慢性毒性实验:一般指6个月以上到终生 染毒的毒性实验 按照实验目的的不同:
毒理学发展简史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一些动植物的有毒作用就已有认 识。
1550 BC已有文献记载。 在16世纪,瑞士著名医生Paraபைடு நூலகம்elsus提出有毒物的剂量反
应。 “Everything is a poison…it is only the dose that makes it not a
环境生态毒理学
核心为非人 类生物,扩 展到人类
环境毒理学
核心为环境 污染物对人 的影响,扩 展到动植物
生态毒理学
4、环境化学污染物(环境化学物):是由于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人为地进入环境 的化学物质。 5、内源化学物:机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 物和中间产物。 6、环境生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的观点和方 法,从环境生态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 态系统及其组成种群的影响规律的一门科学。 7、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 8、种群:同种个体的组合
一般的实验动物有: 狗
小鼠
大鼠
描述毒理学试验的基本原则
1 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 于人。基本假设 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 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与体重 (或体表面积)相关。
2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 人潜在危害的必需的和可靠的方法。
3 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 人可能的暴露途径基本一致。
按照染毒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毒性实验 1、急性毒性实验:指一次染毒或者 24h内重 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2、亚急性毒性实验:或称为亚慢性毒性实验, 一般认为1-3个月为宜,但具体实验期限随实 验要求而异 3、慢性毒性实验:一般指6个月以上到终生 染毒的毒性实验 按照实验目的的不同:
毒理学发展简史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一些动植物的有毒作用就已有认 识。
1550 BC已有文献记载。 在16世纪,瑞士著名医生Paraபைடு நூலகம்elsus提出有毒物的剂量反
应。 “Everything is a poison…it is only the dose that makes it not a
环境生态毒理学
核心为非人 类生物,扩 展到人类
环境毒理学
核心为环境 污染物对人 的影响,扩 展到动植物
生态毒理学
4、环境化学污染物(环境化学物):是由于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人为地进入环境 的化学物质。 5、内源化学物:机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产 物和中间产物。 6、环境生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的观点和方 法,从环境生态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 态系统及其组成种群的影响规律的一门科学。 7、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 8、种群:同种个体的组合
一般的实验动物有: 狗
小鼠
大鼠
《毒理学基础绪论》课件
细胞培养技术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理 环境,研究各种有毒物质的毒性作用。
生化分析技术
利用生化分析技术检测生物体内各种 有毒物质的代谢产物,研究各种有毒
物质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动物实验技术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暴露于有毒物 质后的反应,研究各种有毒物质的毒 性作用及其机制。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基因突变、 DNA损伤等,研究各种有毒物质的致 癌作用及其机制。
类的健康。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毒理学研究可以为工业界、政府 机构和公众提供有关化学物质安 全性的信息和建议,促进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毒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 学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毒性 作用和不良影响,为环境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02
毒物的分类与性质
毒物的分类
慢性毒性物质
THANKS。
水溶性
有毒物质能否溶于水的性质。
反应活性。
毒物的暴露途径
01
经口摄入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 。
吸入
有毒气体或粉尘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
03
02
皮肤接触
有毒物质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注射
有毒物质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如药 物注射或毒品注射。
04
03
毒理学实验方法
毒理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环境保护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毒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为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卫生
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毒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支持。
食品安全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理 环境,研究各种有毒物质的毒性作用。
生化分析技术
利用生化分析技术检测生物体内各种 有毒物质的代谢产物,研究各种有毒
物质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动物实验技术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暴露于有毒物 质后的反应,研究各种有毒物质的毒 性作用及其机制。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基因突变、 DNA损伤等,研究各种有毒物质的致 癌作用及其机制。
类的健康。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毒理学研究可以为工业界、政府 机构和公众提供有关化学物质安 全性的信息和建议,促进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毒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 学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毒性 作用和不良影响,为环境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02
毒物的分类与性质
毒物的分类
慢性毒性物质
THANKS。
水溶性
有毒物质能否溶于水的性质。
反应活性。
毒物的暴露途径
01
经口摄入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 。
吸入
有毒气体或粉尘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
03
02
皮肤接触
有毒物质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注射
有毒物质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如药 物注射或毒品注射。
04
03
毒理学实验方法
毒理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环境保护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毒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为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卫生
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毒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支持。
食品安全
毒理学基础课件
Why Melamine discover in Milk Powder?
Milk powder is produced by milk, the most important of milk ingredient is protein.
Melamine and protein also have the same N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补)
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
第六章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概述 急性毒性作用 局部毒性作用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 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 第十章 毒理基因组学与系统毒理学(自学) • 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he more descriptive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s,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gents o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mechanisms of such effects , safety evaluation and risk analysis(evaluation). ---Basis of Toxicology 5th Edition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oxi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gents o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ecosystem, including the prevention and amelioration of such adverse
毒理学基础pptppt正式完整版
黄素蛋白类和细胞色素b5则负责从NADPH或NADH向细胞色素P450传递电子
③、磷脂类。
磷脂类的作用是使酶系的各种蛋白成分固定、促进还原酶与细胞色 素的偶联并增强底物与细胞色素P-450的结合。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催化的氧化反应Ⅱ
(3)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是: 化学物在生物氧化中呈单加氧反应。 总反应式为: 底物(RH)+O2+NADPH+H+ 产物(ROH)+H2O+NADP+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催化的氧化反应Ⅲ
(5)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反应类型
①、脂肪族羟化:亦称脂肪族氧化
(5)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反应类型
: ②、芳香族羟化
③、环氧化反应:
(5)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反应类型
环氧化反应
(5)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反应类型 ④、杂原子( N-,S-和O-)脱烷基反应:
细胞
强
肝脏
肝细胞
肺脏 Clara细胞、Ⅱ型上皮细胞
中等
肾脏
近曲小管细胞
小肠
粘膜内层细胞
皮肤
上皮细胞
弱
睾丸
输精管与支持细胞
二)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第一阶段:即Ⅰ相反应包括: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
第二阶段:即Ⅱ相反应:又称结合反应。
I相反应的类型
I
氧化作用
硝基和偶氮还原
相
反
应 的
还原作用
类
型
弱或消失。
但也有生物活性或毒性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者。另有一些
化学毒物经结合反应形成的产物并非极性较强的亲水性化合物, 反而获得明显的亲脂性,不易排出体外。
③、磷脂类。
磷脂类的作用是使酶系的各种蛋白成分固定、促进还原酶与细胞色 素的偶联并增强底物与细胞色素P-450的结合。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催化的氧化反应Ⅱ
(3)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是: 化学物在生物氧化中呈单加氧反应。 总反应式为: 底物(RH)+O2+NADPH+H+ 产物(ROH)+H2O+NADP+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催化的氧化反应Ⅲ
(5)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反应类型
①、脂肪族羟化:亦称脂肪族氧化
(5)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反应类型
: ②、芳香族羟化
③、环氧化反应:
(5)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反应类型
环氧化反应
(5)细胞色素P-450酶系催化的反应类型 ④、杂原子( N-,S-和O-)脱烷基反应:
细胞
强
肝脏
肝细胞
肺脏 Clara细胞、Ⅱ型上皮细胞
中等
肾脏
近曲小管细胞
小肠
粘膜内层细胞
皮肤
上皮细胞
弱
睾丸
输精管与支持细胞
二)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第一阶段:即Ⅰ相反应包括: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
第二阶段:即Ⅱ相反应:又称结合反应。
I相反应的类型
I
氧化作用
硝基和偶氮还原
相
反
应 的
还原作用
类
型
弱或消失。
但也有生物活性或毒性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者。另有一些
化学毒物经结合反应形成的产物并非极性较强的亲水性化合物, 反而获得明显的亲脂性,不易排出体外。
PPT课件-毒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二)学形成期
1. Paracelsus(1493—1541) 是中世纪后期科学和医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是毒理 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一生阐述了许多革命性的观点,一些观点沿用至今;
2. 意大利内科医生Ramazzini(1633—1714)首先描述了岩石工矽肺病、陶器工坐骨 神经痛和铅中毒,他被认为是职业医学的创始人;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二)描述毒理学
1. 描述毒理学主要进行外源性有害因素的毒性描述、毒性鉴定和毒性表型锚定。 2. 描述毒理学通常采用体内、体外和人群研究方法获取外源性有害因素在特定暴 露条件下的毒性资料,这些毒性资料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 3. 描述毒理学既可为机制毒理学研究提供线索,也可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管理 法规与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实验依据。
第三节 毒理学应用
(三)风险评估
1. 风险评估主要通过毒理学研究和毒性试验,结合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系统评 价外源性有害因素暴露对人类和生态的潜在损害作用,并对产生这种损害作用的证 据的强度或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 2.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剂量-反应评定 (dose-response assessment)、暴露评定/接触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和风险表 征(risk characterization)。 3. 风险评估受不确定性(uncertainty)和变异性(variation)影响,需要结合暴露评 估、毒理学研究、关联分析和询证决策来确定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第四节 毒理学展望
(四)计算毒理学
1.计算/预测毒理学(computational/predictive toxicology)是新的毒理学分支。 2. 计 算 / 预 测 毒 理 学 以 计 算 化 学 (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 、 计 算 生 物 学 (computational biology/in silico biology)或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为基础,运 用先进的高通量(high throughput)、高内涵(high contents)和高灵敏(high resolution)测试方法,通过毒理学研究和数据挖掘建模,高效快速筛检和预测外 源化学物的毒性和有害健康效应,确定并定量表征有毒物质暴露的风险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毒理学基础》课件
06
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
总结词
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应 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分布 和浓度,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 持。
详细描述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 护中的基础应用。通过对环境中的水、土壤 、空气等介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可以 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这些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潜 在的健康风险,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某种可观察到 的生物学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
要参数。
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未见任何可观察到的 生物学效应的最高剂量。N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要
参数。
03
毒作用机制
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水溶性
一些毒物易溶于水,如重金属离子,容易通 过饮水进入人体。
腐蚀性
一些毒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酸、碱等, 容易引起皮肤和消化道损伤。
毒物的毒性参数
半数致死量(LD50)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50%动物死 亡的毒物剂量。LD50是评价毒物毒性强度的重要参数。
最小有作用剂量(LOAEL)
05
毒理学评价与风险管理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总结词
毒理学评价原则和程序是确保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公正性、个案性、前瞻性和公开性,这些原则是确保评 价结果可靠和准确的基础。毒理学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 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步骤,这些步骤有助于全面了解化学品的潜在危害和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急性毒性作用 ❖ 2 局部刺激试验 (local irritation test) ❖ 3 蓄积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 4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作用
❖ 新外源化合物首先需必须阐明其急性毒性的 强度及特征。
❖ 1.1 基本概念 ❖ 1.2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 1.3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 1.4 急性毒性替代试验 ❖ 1.5 LD50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 1.6 急性毒性评价
1.3.1.3 动物性别选择
❖ 性别的选择依试验目的、要求而定。 ❖ 如需要着重观察受试验物对雄性动物生殖功
能的影响,应选用雄性动物。 ❖ 如为受试物的致畸形试验作准备,则可只选
用雌性动物。 ❖ 如一般地阐明受试物毒性的大小与性质,则
应雌雄各半。
1.3.1.4 动物年龄与体重选择
❖ 动物年龄一般选用初成年者。 ❖ 最常用的是出生2-3月龄、体重分别为200克
1.3.5.2 经呼吸道接触
❖ 其适于在常温、常压下生产生活中以气态、蒸汽态、 气溶胶、烟雾与粉尘状态存在的受试物的急性毒性 试验。
❖ 具体接触方式有:吸入(将试验动物置于含有一定 浓度的受试物的染毒柜或其它容器中,让动物自然 吸入)和注入(将受试物直接注入试验动物的气管 或肺内)。
❖ 该途径接触的持续时间可依据试验要求而定。毒性 大的接触时间可短些,毒性小的可长些。国内一般 在求LC50时为2小时。
❖ 注意随机不等于随意! ❖ 每组样本例数小鼠10至20只,大鼠12至16
只,家兔8至12只。
1.3.3 动物喂养环境
❖ 实验动物喂养室室温应控制在22±3℃,家兔 可控制在20±3℃,相对湿度30%-70%,无 对流风。每笼动物数以不干扰动物个体活动 及不影响试验观察为度,必要时单笼喂养。
❖ 饲养室采用人工昼夜为好,早6点至晚6点进 行12小时光照,其余时间黑暗。
❖ 灵长目动物在种系上与人类最接近,结果最 能反映人体的反应。但其价格昂贵,获得较 难。基本不用于急毒试验。
1.3.1.2 动物品系选择
❖ 动物品系是指源于一个共同祖先而具有特定 基因型的一群生物。
❖ 不同品系的同种动物,可对同一被检物发生 不同反应,即存在品系差异。
❖ 为了在同种动物中减少这种遗传特性所决定 的品系差异,在毒性试验中,最好采用同品 系动物,即纯种动物。
❖ 一般食用常规择
❖ 一般采用查文献和预试验(少量动物试验), 估计LD50的范围。
❖ 然后以此剂量为中间剂量,然后以4倍数上下 各推两个剂量组,共5组,使相邻两对数剂量 的差值相等。如P90表6-3。
1.3.5 染毒途径
❖ 接触途径的选择应以人在生产生活环境中接 触该化合物的方式为出发点。主要有:
❖ 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 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
❖ 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
1.3.1.1 动物种属选择
❖ 啮齿类动物 ❖ 猫和犬 ❖ 猪和灵长目
啮齿类动物
❖ 因缺乏呕吐反射而利于经口接触受试物的吸收,但 不适于研究经口能引起呕吐的化学毒物的毒性。
❖ 1.3.5.1 经口接触 ❖ 1.3.5.2 经呼吸道接触 ❖ 1.3.5.3 经皮肤接触
1.3.5.1 经口接触
❖ 其是指将受试物经口摄入或用机械直接送入胃的过 程。具体包括:
❖ 灌胃:接触量和时间准确,但操作相对不便。 ❖ 掺入饲料:是将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中,让动物
自行摄入的方法,其操作简便,但接触量和时间不 够准确。 ❖ 吞咽胶囊:是将受试物装入胶囊内,放入动物舌咽 部迫使动物咽下。本法操作不便,仅适于较大的动 物。
1.2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 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LD50, LD100,LD01 ),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 为进一步的蓄积毒性试验、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及特殊毒 性试验提供剂量和判断指标的依据。
❖ 阐明一种化合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 出量-效关系,以便其毒性包括临床症状、生理生化和病理 变化、毒性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等有初步了解。为毒理学机 制研究的初步探索。
❖ 大鼠和小鼠繁殖力强、寿命短、食谱与人类似、便 于分析比较明确的生物学指标,且价格低、易管理。 大鼠在代谢和毒性反应上与人类较为接近,用于急 性毒性试验占第一位。小鼠占第二位。
❖ 家兔因盲肠较长,经口接触毒物在肠道的吸收充分, 结果往往毒性大于其他动物。
猫和犬
❖ 因试验成本较高,不适于样本量大的试验如 测定LD50。
毒理学基础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 一般毒性作用(general toxicity,基础毒性,basic toxicity):指外来化学物在一定的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 接触方式下对机体产生的综合毒效应。
❖ 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 毒性和慢性毒性。相应的试验称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 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
和20克左右的大、小鼠;犬则需喂养1年左 右;豚鼠体重200-250克;家兔2000-2500 克;猫1500-2000克。 ❖ 如需研究受试物急毒作用的年龄差别,则应 选用不同年龄组动物。
1.3.2 动物分组及样本例数
❖ 试验动物应按年龄、性别和体重进行分层随 机分组。
❖ 随机方法可用抽签法和随机数字表法,即先 将动物编号后,进行抽签或查随机数字表。
❖ 仅仅用来验证对毒性或对受试物的毒效应做 深入研究时以及对某些毒作用的种属敏感性 进行比较。
❖ 猫和犬有高度发达的呕吐反射系统,有催吐 效应的化合物在经口接触时应注意。
猪和灵长目
❖ 猪的食谱及皮肤结构与人接近,是一种用来 估计外来化合物对人急性毒性危害水平较好 的试验动物。但其饲养管理不便,价贵,也 不适于样本量大的试验。
1.1 基本概念
❖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一次 接触或在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学物后所 引起的快速剧烈的中毒效应(结构与功能变 化)。
❖ 一次接触因给予途径不同定义不同:口服和 注射指瞬间将受试物给予机体;吸入和皮肤 接触指在特定期间内(24小时)机体持续接 触受试物。
1 急性毒性作用
❖ 新外源化合物首先需必须阐明其急性毒性的 强度及特征。
❖ 1.1 基本概念 ❖ 1.2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 1.3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 1.4 急性毒性替代试验 ❖ 1.5 LD50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 1.6 急性毒性评价
1.3.1.3 动物性别选择
❖ 性别的选择依试验目的、要求而定。 ❖ 如需要着重观察受试验物对雄性动物生殖功
能的影响,应选用雄性动物。 ❖ 如为受试物的致畸形试验作准备,则可只选
用雌性动物。 ❖ 如一般地阐明受试物毒性的大小与性质,则
应雌雄各半。
1.3.1.4 动物年龄与体重选择
❖ 动物年龄一般选用初成年者。 ❖ 最常用的是出生2-3月龄、体重分别为200克
1.3.5.2 经呼吸道接触
❖ 其适于在常温、常压下生产生活中以气态、蒸汽态、 气溶胶、烟雾与粉尘状态存在的受试物的急性毒性 试验。
❖ 具体接触方式有:吸入(将试验动物置于含有一定 浓度的受试物的染毒柜或其它容器中,让动物自然 吸入)和注入(将受试物直接注入试验动物的气管 或肺内)。
❖ 该途径接触的持续时间可依据试验要求而定。毒性 大的接触时间可短些,毒性小的可长些。国内一般 在求LC50时为2小时。
❖ 注意随机不等于随意! ❖ 每组样本例数小鼠10至20只,大鼠12至16
只,家兔8至12只。
1.3.3 动物喂养环境
❖ 实验动物喂养室室温应控制在22±3℃,家兔 可控制在20±3℃,相对湿度30%-70%,无 对流风。每笼动物数以不干扰动物个体活动 及不影响试验观察为度,必要时单笼喂养。
❖ 饲养室采用人工昼夜为好,早6点至晚6点进 行12小时光照,其余时间黑暗。
❖ 灵长目动物在种系上与人类最接近,结果最 能反映人体的反应。但其价格昂贵,获得较 难。基本不用于急毒试验。
1.3.1.2 动物品系选择
❖ 动物品系是指源于一个共同祖先而具有特定 基因型的一群生物。
❖ 不同品系的同种动物,可对同一被检物发生 不同反应,即存在品系差异。
❖ 为了在同种动物中减少这种遗传特性所决定 的品系差异,在毒性试验中,最好采用同品 系动物,即纯种动物。
❖ 一般食用常规择
❖ 一般采用查文献和预试验(少量动物试验), 估计LD50的范围。
❖ 然后以此剂量为中间剂量,然后以4倍数上下 各推两个剂量组,共5组,使相邻两对数剂量 的差值相等。如P90表6-3。
1.3.5 染毒途径
❖ 接触途径的选择应以人在生产生活环境中接 触该化合物的方式为出发点。主要有:
❖ 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 物的代谢动力学过程。
❖ 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
1.3.1.1 动物种属选择
❖ 啮齿类动物 ❖ 猫和犬 ❖ 猪和灵长目
啮齿类动物
❖ 因缺乏呕吐反射而利于经口接触受试物的吸收,但 不适于研究经口能引起呕吐的化学毒物的毒性。
❖ 1.3.5.1 经口接触 ❖ 1.3.5.2 经呼吸道接触 ❖ 1.3.5.3 经皮肤接触
1.3.5.1 经口接触
❖ 其是指将受试物经口摄入或用机械直接送入胃的过 程。具体包括:
❖ 灌胃:接触量和时间准确,但操作相对不便。 ❖ 掺入饲料:是将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中,让动物
自行摄入的方法,其操作简便,但接触量和时间不 够准确。 ❖ 吞咽胶囊:是将受试物装入胶囊内,放入动物舌咽 部迫使动物咽下。本法操作不便,仅适于较大的动 物。
1.2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 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LD50, LD100,LD01 ),以初步估计该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 为进一步的蓄积毒性试验、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及特殊毒 性试验提供剂量和判断指标的依据。
❖ 阐明一种化合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 出量-效关系,以便其毒性包括临床症状、生理生化和病理 变化、毒性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等有初步了解。为毒理学机 制研究的初步探索。
❖ 大鼠和小鼠繁殖力强、寿命短、食谱与人类似、便 于分析比较明确的生物学指标,且价格低、易管理。 大鼠在代谢和毒性反应上与人类较为接近,用于急 性毒性试验占第一位。小鼠占第二位。
❖ 家兔因盲肠较长,经口接触毒物在肠道的吸收充分, 结果往往毒性大于其他动物。
猫和犬
❖ 因试验成本较高,不适于样本量大的试验如 测定LD50。
毒理学基础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 一般毒性作用(general toxicity,基础毒性,basic toxicity):指外来化学物在一定的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 接触方式下对机体产生的综合毒效应。
❖ 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 毒性和慢性毒性。相应的试验称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 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
和20克左右的大、小鼠;犬则需喂养1年左 右;豚鼠体重200-250克;家兔2000-2500 克;猫1500-2000克。 ❖ 如需研究受试物急毒作用的年龄差别,则应 选用不同年龄组动物。
1.3.2 动物分组及样本例数
❖ 试验动物应按年龄、性别和体重进行分层随 机分组。
❖ 随机方法可用抽签法和随机数字表法,即先 将动物编号后,进行抽签或查随机数字表。
❖ 仅仅用来验证对毒性或对受试物的毒效应做 深入研究时以及对某些毒作用的种属敏感性 进行比较。
❖ 猫和犬有高度发达的呕吐反射系统,有催吐 效应的化合物在经口接触时应注意。
猪和灵长目
❖ 猪的食谱及皮肤结构与人接近,是一种用来 估计外来化合物对人急性毒性危害水平较好 的试验动物。但其饲养管理不便,价贵,也 不适于样本量大的试验。
1.1 基本概念
❖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一次 接触或在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学物后所 引起的快速剧烈的中毒效应(结构与功能变 化)。
❖ 一次接触因给予途径不同定义不同:口服和 注射指瞬间将受试物给予机体;吸入和皮肤 接触指在特定期间内(24小时)机体持续接 触受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