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加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发展经济学经济学院统计111史俊望119114283人口老龄化的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超过30年,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奇迹与其“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年龄结构”关系密切,但是目前,各种迹象表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状态正趋于终结,“人口老龄化”有加速的趋势。
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的有利时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同时,创新机构养老方式克服老龄化趋势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人口老龄化现象始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是生产力革命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并稳定在一个低水平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就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联合国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及以上”或“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及以上”的国家及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和地区。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1个百分点。
人口问题具有长期性、滞后性的特点,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短期内并不十分明显。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制约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动态过程。
联合国把人口年龄结构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8.87%,这表明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出路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出路一、人口问题含义及形成原因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结构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各种问题的总称。
人的两重性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产生人口问题的根本原因。
由于人生存在环境之中,同时兼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特征,所以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方式等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自身发展的影响。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状态下的人口数量、分布和增长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有很大关系。
当人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时,人口的增长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人口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不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二、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1.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和加速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近30年来,我国的生育率快速下降。
但同时也要接受另一事实: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据202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去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
预测到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00年提高近4.96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1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社会总体负担加重。
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是一个大问题。
2.严峻的人口数量问题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社会统计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国家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5.02.26
【实施日期】2015.02.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5.2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98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
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
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
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201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信息来源:综合处发布日期:2015-02-26 被阅览数:494次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082.9万人,比上年增加53.1万人。
城镇化率49.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出生率12.86‰,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死亡率5.89‰,下降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97‰,上升0.15个千分点。
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年末常住人口6082.9其中:城镇2989.749.2乡村3093.250.8其中:0-15岁1200.719.7 16-59岁3851.363.3 60岁及以上1030.917.0其中:65岁及以上692.811.4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208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4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结构为11.5:53.7:34.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8559元/人,比上年增加3221元/人。
人均GDP34427元(折合5604美元),比上年增加2426元。
全年民营经济[3]增加值11946.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7%提高到57.3%。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20848.89.2其中:第一产业[4]2392.4 4.6第二产业11204.010.3第三产业7252.48.8其中:农林牧渔业2481.9 4.7工业9581.410.8建筑业1638.37.1批发和零售业1500.38.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84.4 6.2住宿和餐饮业347.77.4金融业1046.713.6房地产业755.1 3.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165.616.8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1547.4 4.9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311万人,比上年增加35.1万人。
201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锐意推进改革,推动事业发展,加强基础工作,强化自身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劳动就业坚持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9%;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0.6%。
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2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7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
全年全国共帮助5.8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组织2.7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
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2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8.5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按照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将“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进一步激发人力资源市场主体活力。
将人力资源市场对外资开放相关试点措施,扩大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推动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与国际接轨。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开展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确定工作,确定106家单位为“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发布《现场招聘会服务规范》和《人才测评服务业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
.
。
生 产性服务业
实 现 增 加值
0
.
1
0 7 2
.
5
亿元 增长
,
9
.
3
%
;
地
区 生
产总 值的 比重 为
9
%
,
比
上年提高
8
个百分点
:
。
财政 全 市 完 成 地 方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收 入
增值 税
6 4 6
.
4 0 2 7
.
2
亿 元 比 上年增 长
,
,
1
0
单 位
0 1 3
指
标 2
0 1 4
年 2
6
年
3
居 民 消 费 价 格
1
.
3 4
1
.
食 品3 其
中
:
.
2
.
7
肉
禽及 其 制
品
一
0
.
6
.
7
蛋 9
.
5
3
3
7
.
7
水产
品 6
-
.
1
.
4
菜
3
.
9
.
6
干 鲜 瓜 果 1
、 、 、
1 6 1
.
3
持 平 0
8
.
8
工 业 3
7 4 6
.
6
.
0
1
6
7
.
6
建 筑 业 9
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通用.doc
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7第2页完成801名军转干部及随调家属接收安置任务,其中:计划分配596人、自主择业205人、随调家属18人。
2014年全力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网络在线培训13.17万人次。
截至年底,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3981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462人。
引进海外人才238人,其中:80名海外人才来蓉创办企业80户;158名海外人才服务于我市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和科研领域。
截至2014年底,成都地区共有两院院士34人(其中“双院士”1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
截至2014年底,成都地区共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69人,其中市本级438人;“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72人,其中市本级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75人,其中市本级3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79人,其中市本级155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275人,其中市本级126人;成都市优秀专家95人;享受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534人。
年末,全市共有技工院校28所、就业训练中心20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450所,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9个,培养高技能人才33.4万人。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14年全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98%,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0.5%;全市创建达标市级以上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商务园区)38个、和谐乡镇街道(社区)339个、和谐企业1519户,创建四川省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城区、县(市)17个。
2014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案件5654件,年度结案4902件,调解率达86.7%;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12120件,年度结案11975件,结案率达95.3%。
2014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97%,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达标率100%。
2014公报解读:新型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2014公报解读:新型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来源:中国信息报发布时间:2015-03-09 11:30“新常态新成就”系列专题之七新型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解读《二〇一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自河南的小刘在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区开班车已经3年了。
虽然每天要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9点,但包吃包住3000元的月收入,仍比他在家务农高不少。
和老家相比,这里不仅生活便利、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每天能接触到各种信息,让他眼界大为开阔。
来年,他打算跟老乡一起开家洗车行。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了1800多万。
农民进城,改变的不仅仅是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他们的生活观念。
全国7.5亿人生活在城镇,了不起的深刻变化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7.9%,生活在城镇的人口约为1.7亿。
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4.77%,有将近7.5亿人生活在城镇。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感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深刻变化。
”2011—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指标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国总人口134735 135404 136072 136782 其中:城69079 71182 73111 74916镇乡65656 64222 62961 61866 村“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规划》要求,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
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从1978年的17.9%到2014年的54.77%,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增长1.02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提高,这意味着每年上千万的农民进入城镇工作、生活。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5-02-122014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1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4%。
常住人口出生率9.75‰,死亡率4.92‰,自然增长率4.83‰。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1人,比上年末增加22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3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1万人。
表1 2014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指标人数(万人)比重(%)常住人口2151.6100.0按城乡分:城镇185986.4乡村292.613.6按性别分:男性1106.551.4女性1045.148.6按年龄组分:0-14岁213.09.9 15-59岁1617.075.260岁及以上321.614.9其中:65岁及以上212.39.9按功能区分:首都功能核心区221.310.3城市功能拓展区1055.049.0城市发展新区684.931.8生态涵养发展区190.48.9二、综合经济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5.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6.3亿元,增长7.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9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278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1.7:77.5调整为0.7:21.4:77.9。
图1 2010-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表2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比重(%)地区生产总值21330.87.3100.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59.0-0.10.7第二产业4545.5 6.921.4第三产业16626.37.577.9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161.3持平0.8工业3746.8 6.017.6建筑业907.410.6 4.3批发和零售业2447.7 5.51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48.1 6.8 4.4住宿和餐饮业381.9-0.2 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62.011.79.7金融业3310.812.315.4房地产业1329.2-2.2 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00.2 5.88.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62.611.17.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36.011.40.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2.413.20.8教育859.09.7 4.0卫生和社会工作468.110.7 2.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70.4 1.9 2.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76.9-2.6 2.7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措施分析老年人作为居住区中的弱势群体,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去适应现在的生活方式,而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文章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标签:人口老龄化;问题;措施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分析(一)人口老龄化限制经济增长中国社科院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将近20多年来的“人口红利期”结束后,在2018年左右我国会进入“人口负债期”。
在人口红利期阶段,由于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导致少儿抚养比快速下降,人口总数中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峰值之前,此阶段的可利用的劳动力资源比较富足、老年抚养与少儿负担都相对较轻。
这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人口负债阶段,社会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适龄劳动人口少于非适龄劳动力人口,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负担。
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劳动力人口减少和短缺,会直接导致社会劳动生产效率下降,拉低社会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进而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也就是劳动力人口的老化。
它在一定程度上会阻止总体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速度,决定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动者的身体素质。
与此同时,儿童在人口结构中比例将会持续下降,而老年人的比重会持续上升。
我国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资本积累现状将会消失。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踏入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新阶段,在短时间内的比较优势不能体现出来,这就会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
(二)人口老龄化制约经济结构的优化人口老龄化增速的加快影响我国消费结构中医疗保健消费的比重。
根据对全国老年人口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人口中有73.6%的老年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类疾病,我国家庭一般对老年人在疾病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消费占总比重偏大,并一直处于上升阶段。
相比较发达国家,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医疗保健占总消费的6%,但是我国的医疗保健仅仅占总消费的4.7%,这一比重显然太低了,不过值得期待的是,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医疗制度的改革,这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占费用总支出的比重。
试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问题
试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问题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总人口规模约为13.7亿,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地区约13.4亿。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陆地区人口十年仅增加7390万人。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我国人口增长已由“高、低、高”过渡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少儿人口比重缩小。
从关注人口总量增长到关注人口结构变化,体现了我国人口观念的重大转变,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本文特别关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年人口达1.78亿,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以下简称六普公报)显示,我国0至14岁.口占16.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明,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得到巨大改善的同时,老龄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尤其沿海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生育率低和老龄化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龄人口增多,而且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十一五”的500多万提高到800多万。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则显示,到204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31%,老龄化程度仅次于欧洲。
这预示着,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20至30年间,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外媒聚焦中国六警公报,热议老龄化问题中国六普公报的发布,引起国内外社会尤其是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中国政府28日公布最新人口普查数据为13.39亿人,这表明我国仍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但这次,“正在变老”、“未富先老”成了中国人口给世界的最新印象。
“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随之成为海外媒体聚焦的热点话题。
形式与政策2022年春季答案
形式与政策2022年春季答案1【单选题】2021年11月8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D)。
A、《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D、《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突出的重点是(D)。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3【多选题】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总的是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ABCD)总结好。
A、党走过的光辉历程B、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C、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D、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4【判断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重要依据。
√5【判断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
√理解“四个伟大成就”读懂百年党史1【单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D),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A、浴血奋战、百折不挠B、自力更生、发愤图强C、解放思想、锐意进取D、自信自强、守正创新2【单选题】1978年12月,(B)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3【多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我国经济迈上(ABCD)、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1956 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 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1982 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 ,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昨日公布的2014 年一系列宏观数据的背后,一张中国“人口图谱”也浮出水面:劳动人口数量连续第三年萎缩,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城镇化率虽然稳步提升,但是人户分离以近千万的规模增加。
所有这些,都已经或还将加速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劳动人口连续三年下降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 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16 周岁以上至60 周岁以下(不含60 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 。
劳动力人口出现绝对下降绝非首次。
2012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 亿,比前一年减少345 万人,当时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劳动力人口拐点比预期提前三年到来。
这一趋势虽然在2013 年得到缓解,244 万人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量要少于往年。
但是,2014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仅迎来了“三连缩”,其371 万人的减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的表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15 岁以上不满60 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至少在2030 年以前应该是稳步地、逐步地有所减少。
“劳动人口下降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今后会加速下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全面影响。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人口规模下降会造成市场萎缩和购买力疲软,同时劳动力下降导致用工严重不足,催生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经济增速就上不去,对各类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不利影响,还会推涨出口产品和国内产品价格。
对此,我国要主动适应这种人口变化,加速产业结构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和智力型转变。
公报解读: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2014公报解读: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来源:中国信息报发布时间:2015-03-04 13:10“新常态新成就”系列专题之二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解读《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羊年春节前夕,山东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中,一年前因生孩子而辞职待业的孙女士,在家门口新开张的大型综合购物超市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
“商场广播员,工作挺轻松,待遇也不错”。
对于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孙女士而言,这份不用“卖力气”的工作,让她颇为满意。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201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在年内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大背景之下,新增就业稳中有增,这份就业“成绩单”的取得实属不易。
其背后,是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促就业的有效调控,是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不断释放的增长红利,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迸发出的市场活力。
促就业保底线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那么“促就业”便是头号惠民工程。
步入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企业效益欠佳、结构调整压力显现等种种因素叠加,让“促就业”这一最大的惠民工程经受巨大考验。
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逐步减少,就业领域总量矛盾相对缓解的同时,结构性矛盾却在逐步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内各级政府始终将“保就业”作为稳增长的“底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推出并落实了一系列颇具效力的政策措施。
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以来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我国高校研究生和本科专科毕业生总计达到713万人。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诸如“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各地轮番上阵,成效显著。
人口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多元互动
人口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多元互动摘要:本文聚焦人口主题,深入剖析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变迁对社会发展的多维度影响,涵盖经济增长、资源分配、文化传承等领域。
着重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社会发展如何反作用于人口要素,以及在面临人口挑战时应采取的积极策略,旨在揭示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复杂而紧密的内在联系,为实现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一、引言人口,作为社会构成的核心要素,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从原始社会的低水平均衡到现代社会的复杂动态变化,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始终与社会发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人口主题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人口的变动不仅关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着关键影响。
二、人口变迁的主要特征(一)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在历史长河中,世界人口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快速膨胀的过程。
工业革命以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出生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人口数量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
然而,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甚至负增长的现象,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二)人口结构老龄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
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给社会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劳动力市场等带来诸多挑战。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促使社会在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
(三)人口分布不均衡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等因素导致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分布差异显著。
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引发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而一些偏远地区或经济落后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劳动力短缺等困境,人口分布的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lobal Architecture | Completely A utomated | I ntelligent | New Generation A dvanced Application 盖雅工场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加
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透过这份看似平常的公报可以窥见中国经济社会正在悄然发生的巨变。
今天我们跟着盖雅工场的角度,看看在劳动力管理领域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
在人口方面,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正在下降。
公报显示,2014年年末16-59岁的人口占比为67%,比2013年年末下降了0.6个百分点,减少
371万人,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三年萎缩。
G lobal Architecture | Completely A utomated | I ntelligent | New Generation A dvanced Application 盖雅工场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G lobal Architecture | Completely A utomated | I ntelligent | New Generation A dvanced Application 盖雅工场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国家统计局、WIND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外出农民工有16821万人,增速仅1.3%,比2013年
1.7%的增速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近些年这一比例一直在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在快速上涨,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人均GDP 增速,农村居民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公报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人均GDP 增速,农村居民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 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比人均GDP
增速高1.2个百分点。
其中,农村
G lobal Architecture | Completely A utomated | I ntelligent | New Generation A dvanced Application 盖雅工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 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比上年缩小0.06。
未来中国劳动力人口下滑的形势可能更严峻。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 口将年均减少155万人;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9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总计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 将减少2.5亿,按照劳动参与率推算,中国未来减少的劳动力人口,将在2亿左右。
关于盖雅工场®:
盖雅工场®,大中华地区劳动力管理软件领先品牌,团队始终专注于为企业提供革新智能的劳动力管理商务软件的研发和服务,通过领先的劳动力管理软件以及优质的项目实施和售后服务,最终帮助企业提升劳动力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盖雅®HR ONE ®劳动力管理系统已成功地应用在国内外上百家企业的日常劳动力管理中,成为企业劳动力管理的核心数据平台和流程平台。
无论企业如何发展和变化,盖雅®HR ONE ®系统秉承”Lean Your Workforce &
Simplify Your Work !”的设计理念和宗旨为企业的高速发展竭诚服务。
G lobal Architecture | Completely A utomated | I ntelligent | New Generation A dvanced Application 盖雅工场
更多信息请访问盖雅工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