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1.目的确定并提供和维护为达到产品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避免对工作环境、人员和产品产生污染。

2.范围对洁净区及其使用做必须的要求,以保证产品在国家规定的环境下进行生产,适用于洁净区域的环境控制、管理及使用。

3.职责3.1生产部对本程序进行归口管理,负责协调各部门对各自负责区域工作环境以及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对工作环境的管理情况进行控制监督,确保各区域的安全,做好防火、防水等工作,负责污染的防护和控制,负责洁净区环境温度、湿度的日常监控及记录填写。

3.2各部门负责编制各自生产区域环境条件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等,负责生产区域环境的监视和检测以及监视测量设备的监控维护。

3.3综合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存档。

3.4质量部负责洁净环境的定期检测。

4.工作程序4.1洁净区管理要求:生产部负责相应洁净区的现场管理、卫生管理,具体执行《车间管理制度》;质量部负责洁净环境定期检测,具体执行《洁净区环境检测规程》;洁净区禁止随意出入,出入洁净区的规定见《车间管理制度》。

4.1.1人员进出控制程序,进入车间:经过一更脱外衣换拖鞋进入二更→换拖鞋→洗手→戴头套、口罩→穿洁净工作服→换洁净拖鞋→缓冲间→手消毒→操作间出车间:操作间→脱洁净工作服→脱洁净拖鞋→换鞋→穿外衣4.1.2物料进出控制程序进:物料→外包装除尘→去外包装→传递窗/物流通道→原辅料缓冲;物料→外包装除尘→去初洗间→精洗间→传递窗/物流通道→原辅料缓冲出:成品→小包装→传递窗/物流通道→外包间;废弃物→包装袋→传递窗→外包间。

必要时物料进入洁净区应在传递窗中紫外照射 30 分钟,然后才能进入洁净区。

具体执行《物料进出洁净车间管理制度》。

4.1.3洁净车间定期清洁和消毒,具体执行《车间管理制度》,并做好记录。

清洗工具应为洁净区专用,不得混用。

洁净区环境应符合 YY0033 中的相关要求,质量部负责定期对洁净区进行检测,具体执行《环境检验规程》,并填写相关记录。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修订页目录1. 目的 (4)2. 范围 (4)3. 职责 (4)4. 程序 (4)5. 相关文件 (6)6. 相关记录 (6)1.目的为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要求。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3.2生产部负责车间的工作环境控制。

3.3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4.程序4.1人员控制要求4.1.1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具备所需专业技能,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4.1.2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4.1.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4.1.4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4.1.5公司应确保所有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临时工作的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或在经培训的人员监督下,进入洁净区工作。

4.2物料及工位器具控制要求4.2.1进入洁净区的工位器具应经过清洗和(或)消毒,未清洗和(或)未消毒的不得进入洁净区。

4.2.2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必须在脱外包区去除外包装,由传递窗送入。

物料进入的流程是:脱外包装→清洁→传递窗/缓冲间→洁净区;物料传出的流程是:传递窗/缓冲间→外部区域4.2.3洁净区的设置、空调机组的配置以及洁净区内使用的物品(如洁净服、清洁工具、工器具等)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4.3环境卫生要求4.3.1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配备适宜的设备设施,以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3.2办公场所:整洁、明亮、有序,备有饮水设施。

4.3.3生产车间:1)整洁、明亮。

2)定期清洁,保持卫生。

3)工作台面保持干净,不许堆放杂物。

4)生产区的温度、湿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等。

4.3.4洁净区的环境要求1)除设计合理、采光、通风良好,能满足生产需要外,还应配置与洁净级别相适应的空气调节净化系统。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一、目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预防水体、大气、噪声、土壤污染的规定,以保护施工区域的环境。

二、范围适用于蓝水新城103-105,108#楼及地下工程项目环境预防工作。

三、职责安全部负责对施工区域内所辖水体、大气、噪声、土壤进行管理。

四、内容1、施工现场大气的环境保护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地方有关法律、规定。

施工现场采取有效防尘抑尘措施,控制场地内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废弃排放。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

施工现场应采取覆盖、固化、绿化。

洒水等有效措施,做到不泥泞、不扬尘。

施工现场的材料存放区、大模板存放区等场地必须平整夯实。

(1)施工现场设置砂浆搅拌机,机棚必须封闭。

其封闭率达 100%,并配备有效的降尘防尘装置。

(2)水泥和其他易扬尘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入库率达100%,使用过程中采用有效的防尘措施;施工现场渣土、砂、石应成方堆放,并进行苫盖; 土建主体施工、建筑物外侧应使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

(3)施工现场道路硬化率达 100%。

裸露地面采取抑尘措施,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

大面积的裸露地面、坡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用覆盖或固化的抑尘措施。

(4)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

(5)清洁模板和绑扎好的钢筋内的锯末、灰尘、垃圾时要使用吸尘器,不得使用吹风机,清除后将垃圾应装袋送入垃圾场分类处理。

(6)在采用机械剔凿作业时,必须有防粉尘飞扬的控制措施,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或水淋等降尘措施。

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高层建筑、桥梁的垃圾清运应使用袋装或容器吊运,严禁向下抛撒。

(7)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

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8)拆除旧有建筑时,应随时酒水,减少扬尘污染。

渣土要在拆除施工完成之日起三日内清运完毕,并应遵循拆除工程的有关规定。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管理,达到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作业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3.参考资料无4.术语和定义工作环境: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

5.职责5.1品保部负责现场生产环境的管理与检查。

5.2生产车间负责对工作环境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检查。

6.工作程序6.1根据产品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建立工作环境的管理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干燥、无污染、适宜的照明,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满足产品实现过程中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6.2生产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分类放置,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定期整理生产现场,对已完成生产的剩余物料及时退回仓库,废料、不良品、报废品应及时清理运至碎玻璃区或废品区,损坏或报废工具、工装夹具、设备等及时处理不得长期在车间存放。

6.3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吸烟、吃饭、睡觉、会客、化妆和服药等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6.4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工装、工具进行管理,使得生产现场规范、有序,组织和建立文明生产的工作环境。

生产区内工具、设备、工作台面等应清洁、无积尘。

6.5生产区应清洁卫生,无不清洁的死角。

6.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6.7生产区应有相应的卫生工具,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放于规定位置,不得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产生影响。

6.8进入一般生产区必须更换工作服,严禁不穿戴工作服、鞋、帽进入生产车间。

6.9运输通道不得放置任何生产用具或其他物品,保持通道的清洁、畅通。

6.10仓库对所储存物品予以分类并划分区域,并有明显标识易于识别。

设立明显的禁烟和防火标识,保证仓库的通风、干燥,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在适当地点并标识,化学物品的存放应独立并设明显的安全警示。

6.11行政部对生产车间进行不定期检查,如实记录检查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有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限期予以整改,并填写《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在制造业中,特别是涉及精密制造的行业中,车间环境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个稳定、干净、温湿度适宜的车间环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并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制定一个有效的车间环境控制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1. 车间环境评估在制定任何控制程序之前,首先需要对车间环境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的环境状态,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声水平等。

评估可以通过监测设备、采样和测试等手段进行。

评估结果将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环境参数设定根据评估结果和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环境参数。

例如,对于某些精密仪器的生产,要求车间温度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湿度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的环境参数将作为控制目标。

3. 设备选择和安装根据确定的环境参数,选择相应的设备来控制车间环境。

例如,可以安装温湿度调节器、空气净化设备、噪音消除设备等。

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安装过程应按照制造商的指示进行。

4. 监测和记录为了确保环境参数的稳定和符合要求,必须进行监测和记录。

可以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定期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记录的频率和内容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

监测结果可以用于及时调整控制措施,保证环境参数的稳定。

5. 环境污染控制除了温湿度和噪声等参数控制,还需要考虑车间的环境污染控制。

这包括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处理、废物处理、噪声源的控制等。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6.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车间环境控制程序的有效执行需要员工的参与和意识。

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环境控制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定期举行环境管理会议,分享经验和技术,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7. 持续改进环境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定期评估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密切关注新技术和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环境控制程序,确保其符合最新要求。

环境保护工作流程

环境保护工作流程

环境保护工作流程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并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

一、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步。

在项目筹备和规划阶段,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分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政策、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两种。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为确定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环境保护要求。

政策、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政策、规划草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定政策、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为修订提供参考。

二、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环境的连续、定点、定时监测,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环境监测主要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和噪声环境监测等。

各种监测数据需要经过相关的质控程序和标准化处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治理主要分为污染源治理、污染物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等。

污染源治理是通过对排放源进行控制和治理,达到减少或消除污染的目的。

污染物治理是通过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生态环境修复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四、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各个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进行规范和管理。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强制各个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保护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执行机制,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和问责。

五、公众参与公众的参与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只有广泛动员和引导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才能形成社会共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决策过程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等方面。

ISO13485:2016生产作业环境和清洁控制程序

ISO13485:2016生产作业环境和清洁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明确本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的要求,防止工作环境的条件能对产品质量有负面影响,特编制本程序文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作业环境控制及产品清洁控制活动。

3、职责3.1 工程部:负责负责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要求,包括工作过程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根据产品工艺要求编制生产作业环境文件及产品清洁作业文件。

为满足作业环境要求及清洁要求提出防护设施配置要求及负责配置。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工作环境要求应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性能与可靠性,防止产品失效。

按照工程部编制的作业文件要求进行生产作业环境控制及产品清洁控制的实施。

3.3 品管部:负责监督作业文件的执行。

若工作环境的条件能对产品质量有负面影响,须由品管部负责对工作环境进行监视和控制。

4、定义无。

5、内容5.1 生产作业环境的控制本公司生产作业环境控制主要包括:生产现场清洁卫生环境管理、员工卫生管理、防静电管理及生产区、仓库虫害管理等。

5.1.1 生产现场清洁卫生管理◇生产现场应保存基本的卫生环境要求,生产现场地面须防静电油漆涂层处理,墙壁光滑无粉尘脱落,窗户应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

◇若产品有温湿度要求,则车间须配置空调(有冷风)或空调及排风,干燥设备,观察并保留《温湿度检查记录》,温湿度超标时,须同时记录采取措施的记录。

◇生产现场的物料,成品,半成品须标识清楚,摆放有序。

暂时不用的物料及半成品须有外包装,以防止灰尘的影响。

◇若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无尘或少尘要求,应达到无尘车间的要求,按无尘车间的设计要求进行管理。

5.1.2 员工卫生管理◇员工进入车间应穿工衣及工鞋,戴工帽,工帽应可以有效遮挡住头发外露。

◇进入车间处须设有鞋柜,以存放员工个人物品,禁止私人物品带入车间。

◇员工应保留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剪指甲,工衣保持干净。

◇员工的个人物品不可戴入车间。

◇不可在车间吃零食、喝饮料,禁止吸烟,保持工作台面卫生。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1 编制目的确保产品生产实现符合所需要的工作环境要求,对相关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环境行为的持续改善。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生产区、检验区和仓库工作环境控制。

3 部门职责1)公司确定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适宜的生产场所。

2)生产部按照规定保持生产场所的卫生整洁。

3)生产车间作为特殊生产场所有相应的要求和控制程序。

4)质控部负责对洁净车间工作人员的各项要求进行监督。

4 工作程序4.1 环境要求4.1.1 生产部根据产品和国家相关的要求对公司生产区域和仓库的环境进行控制。

4.1.2 生产区域包括生产区、包装区;仓库包括原材料仓库和成品仓库;检验区域包括检验室等区域。

4.1.3 生产、检验区域要求1) 生产车间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以保证产品所需的环境要求。

2) 生产车间现场等应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通风顺畅。

3) 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生产区域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于每个生产日期在《温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或以打点标记的方式。

4) 生产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物,并按指定位置集中存放,保证产品的清洁度要求。

5) 检验区域需提供稳定无扬尘、腐蚀性气体的环境条件,如有磁场、震动、温度和湿度应控制的设备,应做好相应的环境控制和监测。

6) 生产现场布局需符合生产搬运要求及安全标准,通道应通畅无阻并有明显的通道线。

4.1.4 库房的控制要求1) 仓库物品标识清楚、摆放整齐。

2) 有温度湿度要求的仓库,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每天在《温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

3) 库房配备必要的防潮、通风以及安全消防器材等设备设施,保持完好,并按定置管理摆放。

4.1.5 生产车间的环境管理要求1)车间清洁度符合要求,所有生产活动应避免产生粉尘及其他污染源,生产部是生产车间的管理部门。

2)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应按要求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通过风淋室吹淋后方可进入,以避免将粉尘带入车间。

环境影响评价与污染控制操作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与污染控制操作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与污染控制操作规范第1章引言 (5)1.1 编制背景 (5)1.2 目的和意义 (5)1.3 适用范围 (6)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6)2.1 环评前期工作 (6)2.1.1 项目识别与筛选 (6)2.1.2 环境调查与分析 (6)2.1.3 确定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6)2.1.4 制定评价方案 (7)2.2 环评报告编制 (7)2.2.1 环评报告编制要求 (7)2.2.2 环评报告主要内容 (7)2.3 公众参与 (7)2.3.1 公众参与的目的与意义 (7)2.3.2 公众参与方式 (7)2.4 审批与监督管理 (7)2.4.1 环评报告审批 (7)2.4.2 环评监督管理 (8)第3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方法 (8)3.1 环境影响识别 (8)3.1.1 识别范围与内容 (8)3.1.2 识别方法 (8)3.2 环境现状评价 (8)3.2.1 评价内容 (9)3.2.2 评价方法 (9)3.3 影响预测与评价 (9)3.3.1 预测方法 (9)3.3.2 评价标准 (9)3.3.3 评价内容 (10)3.4 环境风险评价 (10)3.4.1 风险识别 (10)3.4.2 风险预测 (10)3.4.3 风险评价 (10)第4章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10)4.1 废水污染控制 (10)4.1.1 工业废水污染控制 (10)4.1.1.1 工业企业应根据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性质,采取分类收集、处理和回收利用措施。

(10)4.1.1.2 废水处理设施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行,保证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10)4.1.1.3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回用率,实现废水零排放。

. 104.1.2 生活废水污染控制 (10)4.1.2.1 生活废水应进行集中收集,并通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10)4.1.2.2 污水处理设施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行,保证处理后的污水满足排放要求。

工作过程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工作过程环境保护控制程序

工作过程环境保护控制程序文件编号:1. 目的减少施工污染物的产生,确保施工污染物的有序排放,避免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发生偏离。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活动和服务中污水、噪声、粉尘、烟(尾)气和装修有害气体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控制与管理。

3. 职责3.1安全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负责对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控制运行情况进行指导和重点检查。

3.2行政保卫部负责公司办公区、生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和重点检查。

3.3工程管理部负责监督检查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环保和固体废弃物处置的控制管理。

3.4各部门各单位执行环境管理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固体废弃物、污水、噪声、粉尘、烟(尾)气和装修有害气体有序合理排放。

3.5项目经理部是本程序的实施单位,负责施工过程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

4. 控制要求4.1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管理原则4.1.1应用“四新”成果,节省资源能源,兼顾污染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的控制。

4.1.2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环境保护措施,并加以落实。

4.1.3建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责任制,与分包方签订环境保护协议,要求材料供方提供材料符合环保要求的证书。

4.1.4施工现场环境污染控制设施与现场办公生活临时设施、施工设施及设备同步建设安装和使用。

4.2污水控制4.2.1根据国家《水污染防治法》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等有关规定,为防止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以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对污水排放的法律法规,强化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和治理措施,同时要合理利用水电资源,通过加强管理,应用节水、节电技术和工艺,减少水电资源的浪费。

4.2.2项目部对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食堂、宿舍的生活污水要经过至少两级沉淀净化后方可放入市政污水管道,沉淀后的废渣清运到生活垃圾集中存放点。

4.2.3对洗车、刷罐的污水首先要设置至少两级净化池,经沉淀后的净水应反复使用,既清洗设备又合理利用水资源,也可作为工地为防扬尘的喷洒水。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修订记录1、目的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环境因素的控制。

如一般生产区(普通车间),洁净车间,库房,实验室等。

3、职责3.1工艺技术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3.2工艺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区的环境及人员、物料、设备的各项管理规定。

3.3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3.4质量管理部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

3.4生产部负责厂房及设施的日常点检与清洁。

3.5各部门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按照相关区域的人员卫生、环境、物料、设备的规定要求进行实施。

4、程序4.1 一般生产区的环境管理4.1.1 环境要求公司要求全体职工必须以讲卫生、讲文明为己任,共同创造身心愉快、清洁文明的办公环境。

具体要求如下:a) 地面整洁,门窗玻璃、墙面、顶棚洁净完好无污迹、灰尘;b) 设施、管道、管线排列整齐光洁,无灰尘,无跑、冒、滴、漏;c) 办公设施要摆放整齐,设备、工具要按规定的管理要求放置;d) 加工车间不得吸烟、吃食品、存放食物,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私人物品。

4.1.2控制措施对一般生产区按周期进行清洁,具体措施见表1。

表1:4.2 洁净室的环境管理4.2.1 公司生产车间洁净(室)区为十万级;公司无菌检验室、微生物限度室和阳性对照实验室洁净(室)区为万级。

为对洁净(室)区的管理执行洁净(室)区管理制度。

4.2.2 环境要求a) 生产车间洁净(室)区除应符合—般生产区的要求外,还应配置与十万级洁净区相适应的空气调节净化系统;b) 洁净室(区)应便于清洁。

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做成弧形或采用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集便于清洁。

并有防尘、防污染、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及异物混入等设施;c) 洁净室(区)的外窗应采用双层窗,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医疗器械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医疗器械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针对公司的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对微生物或微粒物污染进行控制,以确保组装和包装过程要求的洁净度。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环境控制、污染控制、职业安全与健康及企业文化建设的控制。

3、职责3.1 质量部负责对洁净区域的环境和工艺用水进行监测。

3.2 办公室负责员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负责厂区及厂区周围环境卫生、安全与劳动保护工作。

3.3 技术部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在工艺文件中确定生产环境及工艺用水的要求。

负责确定为实现产品要求所需的工艺纪律、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洁净度、环境卫生等),配合质量部进行工作环境检查。

3.4 生产车间负责对洁净车间的清洁卫生管理;负责制定各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生产区域的定置管理、安全与文明生产、环境卫生;负责配合质量部进行工作环境的检查。

3.5 其他部门负责管理好本部门区域内的工作环境,并配合质量部进行工作环境检查。

3.6 最高管理层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育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增加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4、工作程序4.1工作环境的确定4.1.1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

公司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时,考虑到与人员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适宜的工作方法,有利于发挥人员潜能、安全规范和防护设备的使用;与人和产品均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环境的温度、湿度、照明、通风、洁净度、噪音、振动和污染等。

技术部负责确定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并在工艺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中做出规定。

4.1.2根据YY0033标准及《规范》要求对无菌医疗器械洁净度设置原则,本公司无菌医疗器械产品装配、内包装应在十万级洁净环境下进行,生物检测环境(包括阳性对照、微生物检测与无菌检测)应为万级洁净环境,这两个不同级别的洁净区域均应按YY0033标准及《规范》的要求进行控制。

厂区清洁、温湿度、防止霉菌污染程序

厂区清洁、温湿度、防止霉菌污染程序

一、目的为创建一个厂区内外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清新的工厂,减少因霉菌污染公司的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机会,给全体员工一个干净整洁卫生的工作环境,特制订厂区清洁程序。

二、适用范围厂区内所有场所。

三、清洁要求(一)工作场所1.所有工作场所,工作台的台面,通道,库房和办公室都应保持良好卫生, 地面无垃圾杂物,天花无蜘蛛网及其他污点,玻璃窗无灰尘,墙上无乱涂乱画及其他污点,有垃圾桶或箱,环境清洁有序。

2.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减少火灾的可能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因此请从自己做起,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3.将材料码放整齐,按正确方法存放。

4.木材上及开启的包装上的钉子应及时拔掉或砸弯。

(二)垃圾1.工作时应随时打扫卫生,将废弃物扔进垃圾桶。

2.不用的水杯,废弃物等杂物应及时处理。

.3.所有的垃圾、固体、液体废物都应尽快清除,以避免危害健康或影响环境整洁。

4.不得随意丢弃烟头。

(三)地板1.所有地板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并且无地脚螺钉、碎屑、松动板、坑或凸台。

2.潮湿的场所,应保持地漏通畅,如有必要应为操作员提供临时地板、脚踏板、垫子或其他干燥的供站立的地方。

(四)厕所清洁:要求地面、走廊无积水杂物,水池无垃圾杂物,瓷盆洁白无污渍,天花、墙壁无蜘蛛网及其他污点。

(五)楼梯清洁:范围包括楼梯间平台及楼梯走廊,以及楼梯间的玻璃窗,要求保持地面清洁无杂物、积水,墙壁无乱涂乱画及其他污点,玻璃无灰尘,天花无蜘蛛网及其他污点。

(六)厂内环境:要求无杂草、落叶,无瓜皮果壳、包装袋等杂物四、霉菌控制要求1定期使用福尔马林彻底将工厂场所及仓库清除干净,包括墙壁,楼梯,天花板,风扇及机器设备的内外。

将37%的工业用福尔马林稀释如下:2份的福尔马林加98份的水,再令其自然风干,隔夜。

擦洗变色的墙壁,需要的话再重新油漆。

请在雨季中或雨季开始时做防霉;为了保护员工,请依照福尔马林的安全操作指示使用.2每日清洁防霉措施2.1用1份的漂白水加上20份的水稀释后,喷洒于物品的表面并擦干,所使用过的毛巾在重复使用前要用漂白水清洗3包装车间清洁防霉措施3.1衣着保持整洁,使用干净的工作围裙.3.2离开工作台再返回时,必须用肥皂洗手,双手必须保持非常干净,生产线上的包装工人经常接触产品必须保持双手的清洁,尽可能地常常洗手. 3.3洗手后必须使用烘干机或纸巾将双手烘干或擦拭干净,以防止手上的水分不致于冷却凝结于产品表面起霉.3.4不使用共同毛巾擦手,以防毛巾过湿使水分被员工相互之间携带至产品表面从而引起产品表面发霉.3.5每天以漂白水拖地,注意地板勿留任何积水或水滴.4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等工作场所保持空气流通是很重要的。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是指为了保护环境、缓解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而采取的措施和程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1. 环境影响评估:对新建项目或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环境管理计划:制定并执行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境目标和计划、环境保护措施、污染物排放控制、资源有效利用等,以确保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3. 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监测要求,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监测和管理,并定期报告排放情况。

4. 废物管理:规划和实施有效的废物处理和管理措施,包括废物的分类、储存、处理和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能源管理:制定能源使用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6. 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

7. 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

8. 环境教育与宣传: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促进社会参与和共同责任。

通过实施这些环境因素控制程序,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YYT 0287-2017)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YYT 0287-2017)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洁净车间区域进行管理,以保证产品在符合标准和法规要求的环境下进行生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洁净车间区域的环境控制、管理及使用。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对厂房的使用、清洁、维护进行管理。

3.2 生产部负责控制微生物或微粒污染,在组装或包装过程中保持所要求的洁净度。

3.3 质量部负责对洁净厂房参数、指标进行定期监测。

4.工作程序
4.1 洁净区的设立
为确保产品生产质量符合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公司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和初包装车间应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洁净环境中生产,并按照YY 0033-2000标准进行维护管理和监控。

4.2 洁净设备设施的控制
设备管理员按照相关的《设备操作规程》运行和维护空调净化系统、工艺制水设备。

定期清洁或更换空气过滤器(网)、紫外消毒灯管等耗品。

4.3 人员管理
4.3.1公司在《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需要进入洁净间人员的健康要求,并在员工档案中建立健康档案。

公司组织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

4.3.2生产部制定《洁净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规定对人员清洁的要求、进入洁净区人员的净化程序、工作服的穿戴、洁净间工作守则,制定对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以及防止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4.4 工作服管理。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控制程序----d723a17e-6eb0-11ec-ac8d-7cb59b590d7d文件编号xxxxxx公司6.4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a/01/4版本/修订页次1目的在产品形成过程中,为了确保洁净区的清洁度,控制进入洁净区的工艺设备、已建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环境中的人员,尽量利用生产工艺将污染降至最低,控制微生物或颗粒物的污染,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过程及生产环境的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洁净区的消毒管理,组织操作人员对洁净区内的环境和仪器进行清洁,负责工艺纪律检查和工作环境管理,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负责洁净区人员的健康管理,组织实施各项工艺健康管理规定。

3.2采购部负责生产设备、器具、测量装置的采购。

3.3质量部负责生产环境的监视和监视以及测量装置的管理。

3.4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员培训和评估、环境监测和监测评估。

4程序4.1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健康要求4.1.1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4.1.2洁净区的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无传染病、皮肤病、肺结核等疾病。

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清洁区员工体检,并在进入清洁区前满足健康要求。

4.1.3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人员体检,并将所有体检表纳入健康档案。

4.1.4对于新入职的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先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入职。

4.2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与物品的清洁要求4.2.1进入洁净区的人员、材料、工装和设备应有清洁或净化要求,并形成文件。

清洁物品的人员和文件要求。

4.2.2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应当定期对手再次进行消毒。

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消毒剂的种类、使用、配置、要求应形成文件。

4.3在产品实现过程中,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的着装要求4.3.1着装的具体要求应形成文件。

4.3.2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对于进入洁净区的人员、物料、工装器具、设备等应有清洁或净化要求,并形成文件。文件应包括人员与物品的清洁程序与要求。
3.2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应当定期对手再次进行消毒。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消毒剂的种类、使用、配置、要求应形成文件。
3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着装要求
3.1关于着装的具体要求应形成相关文件。
一般生产区、办公区、室内外环境定期清扫,垃圾日产日清。
1.4.2 仓库及实验室的清洁由仓库管理员及实验室人员负责清洁,垃圾日产日清。
1.4.3 洁净室清洁见《洁净室工艺卫生作业指导书》。
1.4.4 使用人负责环境的保洁。
2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健康要求
2.1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4.2 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与记录
4.2.1 生产部按《基础设施控制程序》保证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4.2.2 质量部按4.2中的规定对洁净区的指标进行监测,各项检测结果必须在规定的测试记录表上记录。
4.2.3 生产部负责生产区的清洁卫生工作。
4.2.4 生产部指定专人负责对净化空调系统的日常运行控制。
4.2.5 生产部定期对净化系统中的各级过滤器进行清洗、更换,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填写《设施日常保养点检记录表》、《设施周期保养点检记录表》。
4.3.3对在环境条件不合格下的产品应进行风险分析重新加量检测确定处置办法。
4.3.4 当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5污染控制
5.1 人员污染控制:
5.1.1为了减少人员的染污,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员工着装的管理制度》执行,同时还应符合健康要求、清洁要求的规定。
5.1.2 在洁净室(区)生产无菌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人均面积应不少于4 m2。
5.2 物料的污染控制:
5.2.1 进入洁净室的物品需要在洁净室外进行必要的清洁脱外包装处理,对于没有密封包装大件设备或其他物料应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经消毒间消毒后方可进入。
5.2.2 在进入洁净室的过程中,应设有专门的人流与物流路线,不可交叉。
5.3 洁净室的污染控制:
5.3.1进入洁净室(区)内的管道、风口与墙壁或顶棚的部位均应密封。
5.3.2 洁净室(区)的门应密封良好,并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
5.3.3洁净室(区)内应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人流、物流分开并固定走向。
5.3.4 操作台应光滑、平整。无缝隙、不脱落尘粒和纤维,不积尘,便于清洗、消毒,不可用木质或油漆台面。
内 容:
1工作环境
1.1 工作环境识别
1.1.1 生产部组织公司各有关职能部门依据国家相应的环保、安全、职业健康相关要求,对生产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的识别应着重考虑:
a)人员与产品或工作环境的接触会对产品的质量有不利的影响。
b)工作环境条件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c)易于对其他产品、工作环境或人员产生污染的产品。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目 的: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工作环境。产品形成过程中,为
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对进入洁净区的物料、设备、所建立的工作环境
和工作环境中的人员等进行控制,尽量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产技
术控制微生物或微粒的污染,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规定要求。
范 围:适用于生产过程及生产环境的控制。
c)人员要求:在洁净区从事工作的人员应经体检并每年复检,合格者方能上岗。上岗时,不准化妆、不准戴饰物。
d)洁净工作服应定期清洗,并作记录。
e)洁净区的环境要求及监测严格按照YY0033 。
1.3.3 办公室
环境干净整洁;配备冷热饮水机、空调设备及必要的办公设备;
1.4 环境的清洁及保洁
1.4.1 办公室及一般生产区卫生清洁由保洁员负责:
4.2.6 质量部负责对洁净区温度、湿度的监测并记录。
4.2.7所有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4.3 环境条件检测不合格的纠正
4.3.1当悬浮粒子、沉降菌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质量部应将检测结果传递给生产部,由生产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
4.3.2 当换气次数(或压差、风速)、温度、湿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质量部将检测结果传递给生产部立即派人查明原因,组织纠正,及时调整。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T 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 16294-2010
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SMP-HC-002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SMP-HC-006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SMP-HC-027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SMP-HC-028
《员工着装的管理制度》GL-PM-052
《洁净室工艺卫生作业指导书》SOP-PM-005
相关记录
《设施日常保养点检记录表》REC-PM-058
《设施周期保养点检记录表》REC-PM-059
4在产品实现中洁净区的环境要求与监测
4.1洁净区的洁净室(区)环境要求及监测要求如下表
监测项目技术指标源自监测方法监测频次100级
10 000级
100000级
300000级
温度,℃
(无特殊要求时)18-28
GB 50591-2010
1次/班
相对湿度,%
45—65
1次/班
风速,m/s
水平层流
≥0.4
垂直层汽
1.1.2 对于确定存在上述工作环境需求的工作场所,质量部进而组织分析和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1.2 环境的设置:环境的设置分生产区和办公区。
1.3 环境的要求
1.3.1 生产区
1.3.1.1 生产区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分为一般生产区、洁净区。生产区的周围应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无蚊蝇孳生地。
1.3.1.2 一般生产区:地面平整清洁,墙面、工作台面干净,自然通风良好,区域划分合理,照明符合要求,设备清洁。
3.2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工作服的管理规定。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洁净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应当能够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
3.3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文件规定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
2.2洁净区的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无传染病、皮肤病、结核病等疾病,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对在洁净区工作人员的体格检查,符合健康规定方可进入洁净区工作。
2.3人事部负责组织人员体检,并将所有体检表收入健康档案。
2.4 对于新入职的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先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入职。
3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于需要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与物品的清洁要求
1次/季
≥5um
0
≤2 000
≤20 000
≤60 000
浮游菌数,个/m3
≤5
lOO
500
——
GB/T16293--2010
1次/季
沉降菌数,个/皿
≤l
≤3
≤10
≤l5
GB/T16294--2010
1次/周
说明:无菌医疗器具洁净室(区)在静态条件下检测的尘埃数、浮游菌或沉降菌数、换气次数(100级层流风速)、静压差、温度、相对湿度必须符合规定,应按监测频次对上述参数进行动态测试。
1.3.1.3 库房:地面平整清洁,墙面干净,区域划分合理,照明符合要求,要有通风防尘设备,并有防蝇、蚊、蟑螂、鼠和防异物混入等设备。
1.3.2 洁净区:
a)洁净区设置要求:地面、墙面、吊顶光滑,易清洁,不产尘,照明符合要求,环境应符合YY0033。
b)洁净区设备的要求:洁净区内的设备应选用结构简单、噪音低、运转不产尘,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得有颗粒物质脱落,便于清洁。
≥0.3
——
——
——
1次/月
换气次数,次/h
——
≥20
≥15
≥12
1次/月
静压差,Pa
不同级别洁净室(区)及洁净室(区)
与非洁净室(区)之间≥5
1次/月
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10
尘埃数
个/m3
≥0.5 um
≤3500
≤350 000
≤3500 000
≤10 600 000
GB/T16292--2010
责 任:生产部负责洁净区消毒管理,组织操作人员做好洁净区的环境、器具等
清洁工作,工艺纪律的检查及工作环境的管理,生产设备管理及设备的
维护、保养,洁净区人员的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各项工艺卫生管理规定
的实施。
综合部负责物料、生产设备、器具等的采购。
质量部负责生产环境监测和监视,测量装置的管理,以及环境的评估。
5.4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5.4.1 在生产过程中不应有产生颗粒,有害气体的环节对洁净室造成污染。
5.4.2 在生产工艺布局上,各工序尽量都有单独的工作台,避免交叉污染。
5.4.3进入洁净区的工艺用水、工艺用气应定期监测,管路应清洁、消毒、做好维护保养。
涉及法规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