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9.1 考点精讲

考点1 问题解决概述

1.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类型

①有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具有两个特征:

a.问题有明确性,问题的目标和条件都非常明确,解决者可以从问题的起始状态中找到明确的条件,也明白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且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可以对应起来。

b.解法的稳定性,即有明确的算法规则,可经过一定的推理转换得到答案,且答案是唯一的。

②无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此类问题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也容易使人感到困惑。

(3)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①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这个过程是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一定目的的指引下进行的。

②认知性

问题解决活动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问题解决属于复杂的行为领域,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过程,也不是已有知识经验的简单再现。

③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而且这些心理操作存在一定的序列。一旦序列出错,问题就无法解决。

2.问题解决的过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确认当前问题的存在,它是问题解决的起点。人们只有感觉到问题的存在,才可能引发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是弄清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分清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或适当的图示对问题进行表征。

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于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即提出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或方法。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通常,如果表征中预示出可能的解题策略或者方法,个体就直接提取该策略来解题,如果没有出现预示正确答案的方法,个体得进行策略的搜索。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即通过一定方法以确定假设的合适性、科学性等。通常,在选择并运用一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种策略运用的结果进行评估。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问题中的事件及物体将以某种特点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如空间位置、举例、时间顺序以及物体当时表现出的特定功能。这些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可影响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但若大量的知识是以杂乱无章的方式贮存在头脑中的,则对于有效的问题解决毫无帮助。

(3)定势与功能固着

①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

②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避免题海战术;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段的不同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考点2 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及其特征

(1)创造性的含义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①流畅性

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没有阻滞、反应敏捷,能在较短的时间表达出较多的信息。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反之就表示思维的流畅性低。

②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能在不同方向上提出不同类型信息的思维特征。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③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①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心灵工程师和个性塑造者

父母的特点和行为与儿童创造性的关系更密切。如果父母对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做事情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并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在榜样的作用下,通过隐性学习也会习得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人格品质。

②学校教育方面

如果学校气氛较为民主,教师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教师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学习活动有较多自由,教师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那么,这种教育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