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列夫托尔斯泰讲义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列夫·托尔斯泰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重点)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素养)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一位巨著累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三、背景知识

1、了解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评论家,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著称。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擅长用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代表作品有《三作家》《罗曼·罗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成功的秘诀》等。

2、创作背景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世袭伯爵,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晚年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本文节选自茨威格《三作家》,是《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节的一篇。

3.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粗糙.(cāo)侏儒

..(zhū rú)黯.然失色(àn)

滞.留(zhì)藏污纳垢.(gòu)犀.利(xī)

粲.然(càn)广袤.无垠(mào)禁锢.(gù)

炽.热(chì)黝.黑(yǒu)尴尬

..(gān gà)

酒肆

..(jiǔ sì)粗制滥.造(làn)

胡髭.(zī)颔.首(hàn)长髯.(rán)

鬈.发(quán)锃.亮(zèng)蒙昧.(mèi)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禁锢:当局禁止某些社会阶层或政治上的异己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关押,监禁。

轩昂:精神饱满的样子。

犀利:坚固锐利。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尴尬: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行为、态度不正常的;鬼鬼祟祟,不正派。

粗制滥造:质地不精而又过量制造。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黝黑: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颜色深黑。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迟钝。

器宇:人的仪表、风度、襟怀 .

诚惶诚恐: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现在常用来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的样子。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郁郁寡欢:指不愉快,心中憋气。

鹤立鸡群:比喻卓越出众。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五、课文解析

1、全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面貌的比喻句或夸张句及议论性的评价语。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敏锐、犀利。

议论性的评价语:令人畏缩,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又稳又准,击中要害,最富感情,透出一股才气,能看得清清楚楚,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犀利,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等。

3、简要概括文中比喻、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及议论性的评价语的作用。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使形象鲜明,特征突

出,把读者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议论性的评价语对于揭示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仔细揣摩下列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意。

(1)……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夸张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托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3)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晚年的托尔斯泰,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

5、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6、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思考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这对他个人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他所关心的人民来说是幸福的。这正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

7、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联系全文看,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

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8、除了先抑后扬,文章为了表现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还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侧面描写,通过写来访者者的心理落差,侧面表现托尔斯泰面目丑陋。

9、作为一篇重在写人物外貌的作品,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独特阅读体验?

第一,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第二,巧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凸显人物外貌特点。

第三,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第四,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第五,侧面描写,通过写来访者者的心理落差,侧面表现托尔斯泰面目丑陋。

六、课堂总结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