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周作人
语丝派最重要的作家是“周氏兄弟”。“五四”时期,周作人一直是跟鲁迅齐名的大作家和启蒙思想家,甚至名气超过鲁迅。是他第一个系统介绍了欧洲文学史,是他第一个提出了“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的口号。然而,他跟胡适、陈独秀不一样,他有丰富的创作实绩。到了30年代,他仍然有影响,是右翼文学阵营的精神领袖。到了抗战爆发以后,周作人就为君子所不齿了,因为他当了伪北大图书馆馆长和伪华北教育总署督办。
(一)创作概况
他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胡适当时说过:“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当中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海外的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周作人是现代散文的开山大师,到成长期为止,无论就作品数量和质量来说,他都是不争的领袖。”这些评价都不是过誉。
周作人的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周作人散文从风格上可以分为两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叛徒与隐士”。“叛徒”:浮躁凌厉,富有斗争锋芒的。代表作品有:《前门遇马队》、《碰伤》、《上下身》、《祖先崇拜》、《日本人的好意》等等。“隐士”:平和冲淡,抒写闲情逸致的。代表作品有:《乌蓬船》、《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谈酒》、《喝茶》、《苦雨》、《怀旧》、《初恋》等等。而最能代表周作人散文风格的是后一种。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当中曾经拿鲁迅和周作人比较(P193):“鲁迅的文体简炼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了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致,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散漫,句句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这是对周作人散文的总体把握。具体说,周作人散文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题材广泛。这是“语丝派”散文的共同特征,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周作人散文似乎没有什么不谈的,政治、经济、哲学、人生、文学、以及日常

的吃、穿、住、行,从中到外,从古到今,确实是无所不谈。我们从前面的篇名就可以看出。
第二,平和冲淡。周作人的散文绝没有情感的外溢。他始终是以平静的、超然的态度对待所描写的一切。不管写怎样的情感,都以淡笔出之。例如《初恋》中的片段:
我不曾和她谈过一句话,也不曾仔细的看过她的面貌与姿态。大约我在那时已经很近视,但是还有一层缘故,虽然非意识的对于她很是感到亲近,一面却似乎为她的光辉所掩,开不起眼来去端详她了。……
我在那时候当然是“丑小鸭”,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终不以此而减灭我的热情。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的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乐。并不问她是否爱我,或者也还不知道自己是爱着她,总之对于她的存在感到亲切喜悦,并且愿为她有所尽力,这是当时实在的心情,也是她所给我的赐物了。在她是怎样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大约只是淡淡的一种恋慕……
这种浓情淡写显示了散文的正宗规范。散文是叙述曾经有过的情感,而不是抒发当下的情感。散文作者的当下心态一般是理性的。《乌蓬船》也是。开头一段:
子荣君:
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一封信告诉你。
这里,作者为什么不急切地夸耀一番,而是故意轻描淡写呢?因为这样写是智慧的,是理智的。
第三,短小精悍。短小本是小品文的基本特征。但短小的并不一定精悍。只有在短小篇幅中蕴涵丰富的内容才是精悍。《乌蓬船》是作者最欣赏的一篇。全文千把字,表面上看似乎是介绍船,介绍游玩的方法,但实际上,写出了故乡绍兴的风土人情,写出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并且写得从容不迫,却如郁达夫所言。《故乡的野菜》也是千把字,作者旁征博引,把古今中外人们对野菜的赞美都写尽了。
第四,轻松幽默。“周氏兄弟”都是幽默大师,但确实有郁达夫所说的不同,鲁迅是“全近讽刺”,周作人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周作人对时事时有针砭,但跟鲁迅比较,明显地要委婉得多,温和得多。如:《前门遇马队》,这是揭露北洋政府用马队冲散情愿学生的行径的。但文章说骑在马上的人是和善的,只是“马是无知的畜生”,“不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法律”。再如,《碰伤》,由于作者用了反语,使得一些青年读者产生了误解。文章字面上看好象是对妓女、哑巴、奴才进行了赞美,但实

际上是表现了作者对造成妓女、哑巴和奴才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此外,象丰富的知识性也是重要特色,这前面的“题材广泛”、“短小精悍”是一致的。
(二)《乌蓬船》
1、串析
这是周作人自己最欣赏的一篇散文。是书信体的。文章很短,就三个自然段,一般人们把它分成三段,但我以为应是四段,最后的破折号后面是第四段。
①是写信的缘由。作用不多说了,没有这一段就不自然。
②介绍船。作者用反复排除的方法,突出了重点描述的对象。作者先说,“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因为“那是写不尽的”。作者要介绍的是风土人情的一部分──船。船有两种:白蓬和乌蓬。因为白蓬不便坐,故而只介绍乌蓬船。乌蓬船又有几种:四明瓦、三明瓦、脚划船。而最适宜的是三明瓦,故只介绍三明瓦。作者具体描绘了它的构造、形状、大小,然后又跟脚划船对比,突出其好处。
③写如何游玩。分两层:第一层写游玩的态度:应取游山的态度,不能性急。第二层写游玩的途径。作者指出三种途径:一是去绍兴附近的风景名胜地: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娄公埠;二是坐船去杭州:沿途的景色很好看,各种声音(水声、橹声、吆喝声、鸡犬之声)听起来也很有意思;第三是坐船去乡下看庙戏:不仅能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还可以领略“理想的行乐法”,比去上海看猫儿戏强。
④补充说明和寒暄。此段内容不重要,但作为书信体散文是不可少的,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2、艺术特色
①笔淡情淡。文章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淡”,情淡笔也淡。充满全篇的是淡泊、闲适的情趣。这种情趣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介绍风物的态度上。作者并没有表现出急切地想要介绍的情状,并没有夸耀故乡的风物如何如何吸引人,而是故意轻描淡写地提一下。如文章的开头:
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一封信告诉你。
这就是以淡笔写淡情,是典型的散文笔法。这种写法是很高明的,这种淡泊是有涵养、有智慧的表现(散文的抒情,理性色彩浓)。如果“我”一开头就做广告式的大大宣传一下,情是浓了,但万一他游了之后觉得不怎么样,岂不是要说“我”吹牛吗?这完全可能。游玩的情趣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而玩绍兴尤其要有闲情逸致。散文跟诗不一样,诗可以吹牛,散文不行。所以作者一开始就故意将对象和主体的距离拉开,取一种超然的态度,来介绍风物。这样就显得淡泊、理性、有涵养。其次

,这淡泊、闲适的情趣还表现在对游玩的见解上。说到坐船,作者认为,应取游山的态度,不能性急。这就是说,不能把坐船当作手段,而要当作目的。边行边看,处处皆目的,也就无目的。如果没有相当丰富的情趣,没有闲情逸致,没有士大夫的文化修养是做不到的。说到景物,作者感兴趣的是哪些?暮色苍然中挂着薜荔的东门,黄昏的水乡风景,夜间水乡的各种声响,还有当地的庙会等等。都是些水乡极平凡的东西,不同于一般人的猎奇觅险的情趣。至于游玩的方法,作者主张随意,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要打麻将就打麻将,显示了一种无所求亦无所忌的自由情怀。而这种自由源于淡泊。其三,语气平和,文词朴实。这也是淡泊、闲适情趣的体现。
②短小精悍。文章不长,千把多字。但篇幅短不一定就是短小精悍。这篇文章虽短,但容量很大。既描述了绍兴一带的风土人情,又抒写了作者的闲情逸致。文章为什么能以少量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主要是因为作者能将风土人情的描绘融化到乌蓬船的介绍和游玩方法、途径的介绍之中,一箭双雕。文章开头说:“我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但读完全篇之后就会发现,文中处处都有风土人情,只是处理得很巧妙,使你感觉不到他在介绍。前面说过,作者介绍乌蓬船的时候用的是反复排除的手法。为何用此法?为何不直接介绍乌蓬船?原因是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在与各种船的比较中把乌蓬船的特色、妙处突出出来。乌蓬船是绍兴特有的,在绍兴才有特殊的情趣,拿到北海公园就不行了。绍兴的船不止一种,但适合游玩的只有乌蓬船,而最适合的又是其中的三明瓦。这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清楚。这看起来是在反复排除中写乌蓬船,但客观上又介绍了绍兴一带的风土人情。文中的介绍似乎是在无意之中,这正是文章的妙处,自然到了极处。比如,开始介绍船时,作者顺便说明,这里“普通代步都是用船”,正是突出了水乡最重要的特色。再如,作者拿三明瓦跟脚划船比较的时候,详细写了乘坐小船的情景,特别富有水乡情趣,南开本上P249……这种看似无意的介绍风土人情,是这篇文章精练的真谛所在。
这篇文章在短小的篇幅里容纳了丰富的内容,这已经不错了,而尤其妙的是我们并不感到文章写得拥挤、局促,相反,显得从容不迫、舒徐自在、游刃有余。该细的地方写得很细,还有一些寒暄客套的话,显得极其自然,的确是显示了大家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