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音域音色

合集下载

古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古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古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琴的起源和历史古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考据,古琴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而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古琴已经成为宫廷音乐的一部分。

在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古琴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完善,并逐渐传入民间。

到了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和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古琴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室内娱乐乐器。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2年)古琴的音韵风格逐渐形成,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二、古琴的结构和制作工艺古琴的机体通常由面、背板、音桥、左右两扇纵横板、琴轴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在制作工艺方面,古琴通常选用瑶柏、海桐等濒临绝迹的珍贵材料制作,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成一把完整的古琴。

三、古琴的音韵特点古琴的音色清雅深远,音域宽广,声音清越而柔和,有时会带有些微的响泣之声。

与其他弦乐器相比,古琴的音韵特点更具穿透力与韵味,能更好地表达中国古代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四、古琴的演奏方法古琴的演奏方法需要用指尖弹奏琴弦,同时配合左手的按弦和右手的扶按,以及用指甲的指古拉弦、推弹、拨弦等手法。

这些技巧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练才能掌握,因此古琴被誉为“琴中泰斗”,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素养和修养。

五、古琴的传承与发展古琴在中国乐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而且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现代社会,古琴不仅在音乐演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在教育、文化交流、语言学习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古琴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乐器,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六、古琴的演奏和表演古琴的演奏和表演通常需要在清静的环境中进行。

演奏者会选用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或者中国古诗词来作为曲目,结合音乐演奏表达出其中的情感与内涵,用音乐的语言来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此外,古琴也可以参与到戏曲、影视配乐、舞蹈音乐等不同领域的演出中。

历代古琴大赏,高山流水遇知音!

历代古琴大赏,高山流水遇知音!

历代古琴大赏,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属于八音中的丝。

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

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大量诗词文赋绘画中都有琴的身影。

元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北宋赵佶《听琴图》局部唐周昉《调琴啜茗图》清刘彦冲《听阮图》北齐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五弦琴湖北省博物馆藏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湖北省博物馆藏湖北荆门郭店战国中期七弦琴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藏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七弦琴湖南省博物馆藏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筑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

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伶官式、鹤鸣秋月式。

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焦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伶官式鹤鸣秋月式历代存世古琴是古琴爱好者及收藏家的深爱之物,以下是从网络搜集的宋至清的部分存世古琴介绍,供大家了解欣赏!南宋龙吟虎啸仲尼式王世襄旧藏此“龙吟虎啸”古琴为仲尼式,以虫蛀古桐材所制,通身髹以黑漆,久经使用,手指袍袖磨擦处露栗壳色漆,蛇腹断满布其上,古气盎然。

琴背池上刻隶书“龙吟虎啸”四字,其下嵌一片古玉。

琴通长122厘米,额宽19厘米,尾宽14厘米,四五徽间最厚处达6.5厘米。

古琴知识

古琴知识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传世的唐至清代的琴曲就有三千余首,其内容之多彩,和文献之丰富,可称中国古乐遗产之冠。

古琴不仅在中国古乐中占极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乐学者的重视,它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清末以来,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趋稀少,许多宝贵琴曲也相继失传,使古琴艺术落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困境。

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原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以後,对古琴音乐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

195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古琴工作者赴全国廿一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

在这次采访的推动下,各界对古琴又有...(展开全部)曲目······卷一管平湖《广陵散》、《离骚》、《碣石调幽兰》卷二吴景略《阳春》、《墨子悲丝》、《潇湘水云》、《桐叶舞秋风》、《忆故人》、《秋塞吟》、《渔樵问答》卷三查阜西《洞庭秋思》、《长门怨》、《渔歌》张子谦《梅花三弄》、《龙翔操》刘景韶《樵歌》詹澄秋《听泉引》卷四管平湖《流水》、《欸乃》、《胡笳十八拍》卷五姚丙炎《高山》、《华胥引》、《酒狂》、《大胡笳》、《楚歌》溥雪斋《良宵引》、《鸥鹭忘机》、《梅花三弄》、《普庵咒》卷六乐瑛《韦编三绝》、《沧海龙吟》、《岳阳三醉》、《列子御风》杨葆元《鹿鸣》、《伐檀》、《归去来辞》、《平沙落雁》夏一峰《静观吟》程午加《秋江夜泊》卷七吴兆基《搔首问天》、《渔歌》、《忆故人》顾梅羹《流水》徐立荪《捣衣》詹澄秋《石上流泉》卷八杨新伦《乌夜啼》沈草农《平沙落雁》龙琴舫《捣衣》侯作吾《高山流水》喻绍泽《佩兰》关仲航《渔樵问答》卫仲乐《醉渔唱晚》、《流水》次,“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

好古琴的标准

好古琴的标准

好古琴的标准咱先说说这琴的材质吧。

好的古琴,那木材肯定是有讲究的。

就像那老杉木或者桐木,这就像是琴的灵魂载体。

老杉木呢,它的纹理特别细腻,就像一位稳重的长者,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都转化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桐木呢,质地轻盈,声音清脆,就像是灵动的精灵,一发声就像在你耳边轻快地诉说着什么。

而且啊,这木材得干燥得恰到好处,要是水分太多,那琴的声音可就发闷啦,就像人感冒了鼻塞说话嗡嗡的,可不好听。

再讲讲这琴的音色。

好琴的音色就像人的性格一样丰富多彩。

低音要醇厚,就像大地一样深沉、稳重,当你轻轻拨动低音弦的时候,那声音就像从深深的山谷里传来,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力量。

高音呢,得清亮,像山间的清泉,叮咚作响,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而且啊,这音色还得有韵味,不能是那种干巴巴的声音,就好像炒菜没放盐似的。

要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就像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你面前轻轻走过,还留下了一阵迷人的香气,让你忍不住去回味。

琴的做工也很关键呢。

你看那琴面,得光滑平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

要是摸起来坑坑洼洼的,那可不行,就像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弹起来都不顺手。

还有那琴的岳山、龙龈这些地方,得精致,就像给琴戴上了漂亮的首饰一样。

而且琴的漆也很重要,好的漆不仅能让琴看起来美观,还能保护琴身呢。

漆得均匀,不能一块厚一块薄的,不然就像人穿衣服,补丁打得乱七八糟的,看着就别扭。

还有啊,好琴得有个好的共鸣箱。

这个共鸣箱就像是琴的大喇叭,把声音放大、美化。

它的内部结构得合理,就像一间设计巧妙的房子,能让声音在里面自由地回荡、碰撞,然后发出最美妙的声音。

要是共鸣箱设计得不好,那声音就像被关在小笼子里的小鸟,怎么也飞不出去,展不开翅膀。

对于咱爱琴的人来说,一把好琴还得有缘分。

有时候你一看到那把琴,就感觉它在召唤你,就像两个有缘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定了彼此。

这种感觉很奇妙的,它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像是一个陪伴你的朋友,能和你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所以呀,好琴的标准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有那一种说不出的缘分和情感在里面呢。

古 琴 音 韵

古 琴 音 韵
古 琴 音 韵
清和妙雅的音韵
一、 天、地、人之音 源自(一)泛音如天 琴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所谓:泛音、散音、按音。
这三种琴音,可说是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相配。
所谓泛音,即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
(5)润
所谓润,指其琴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
(6)圆
所谓圆,指其琴声浑然不散。
(7)清
所谓清,指其琴声如金石,如风中铃铎。
(8)匀
所谓匀,指其琴七弦俱清圆,匀均平衡,无三实四虚之病。
(9)芳
所谓芳,指其琴弹愈久而声愈出。
当然,后世至今也有斫琴名家仿制雷琴纳音的(如现代斫琴名家孙庆堂、张建华所斫之琴),但毕竟较为少见。
三、琴有九德
(一)琴之九德
一张好琴,往往其声音要具备许多优点,如:低音应浑厚,高音要具金石之声,声音应松透圆润,没有杂音等等。
琴曲重在直透人心,所以认定好琴的标准,往往依其音韵,重其表现力,一般不直接要求其音量有多大。这也表现出中国琴对音质要求的严格,审美格调的高洁。
(二)不同的纳音
纳音又有“纳音”与“假纳音”之别。所谓假纳音,即并非直接制出,而是单独制出,而后镶于琴内的纳音。
唐琴一般都镶有桐木假纳音。尤其是雷氏之琴所镶的假纳音更具特色。雷琴纳音的特色是在纳音中央隆起部分上,通体纵开一条凹槽。这也是雷氏琴器的一大特点。
后世之琴,虽也有仿唐而镶有桐木假纳音的,但往往有别于唐琴。其差别在于往往中不隆起,亦无凹槽。
(二)九德简说
(1)奇
所谓奇,指其琴轻松脆滑兼备。其材轻松脆滑。音亦轻松脆滑。

学习古琴的十大基础知识

学习古琴的十大基础知识

学习古琴的十大基础知识展开全文古典乐器千千万,古琴那是最好看!几乎所有影视剧都是美女和文人墨客人手一件的道具,今天良音宝宝带您认识一下!一、名称与历史古琴,在古代一般称作“琴”,也称作“瑶琴”、“玉琴”、“七弦琴”,近代为与西方乐器区别,才在名字前加一个古字,称作古琴。

2003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名列其中。

古琴有文字可考证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在孔子的春秋时期已盛行。

古琴的创制者,有黄帝、伏羲、神农、舜多种说法,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

二、构造与象征古琴长一般在三尺六寸五分左右,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面板呈弧形,象征天;地板是平的,象征地;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暗合金、木、水、火、土,对应宫、商、角、徵、羽,据传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分别各加一根弦,增至七弦;古琴有十三个徽位,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古琴下有两个出音孔,称为龙池,凤沼,象征太阳和月亮。

三、形制与流传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等等。

同时历代琴人也创造了很多新形式,今天的斫琴人也在不断创新形式。

但历代下来,流传最多,流传时间最长的,是伏羲式和仲尼式。

今天还有1000多年前的唐琴,流传于世,并可以演奏。

而宋、明、清代流传的琴就更多了。

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010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会上,一张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出品,宋徽宗御制官琴“松石间意”,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记录。

四、古琴音色古琴有四个八度的音域,音色有三种:1、泛音:左手在弦上如蜻蜓点水,右手弹拨时所发出的声音,其声空灵清越,清冷入仙,象征天的声音。

2、散音:右手直接弹拨琴弦,所出发的声音。

其声厚重朴拙,松沉旷远象征地的声音。

3、按音:左手将弦按于面板,右手弹拨所发出的声音,其声细微悠长,如人对话,象征人的声音。

古琴必备乐理知识点总结

古琴必备乐理知识点总结

古琴必备乐理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概念声音是指一种由振动引起的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一种感觉。

在古琴演奏中,声音是表达音乐情感的媒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

因此,了解声音的概念对于学习古琴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包括音高、音强、音色和音长等特性。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高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音强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强的变化可以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质,是由音色谱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色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音长是指声音的持续时间,是由音波周期决定的。

在古琴演奏中,音长的变化可以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二、音程的概念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是音乐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音程可以分为纯音程和变化音程两种。

纯音程包括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和纯三度等,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

变化音程包括增四度、减五度、增二度和减七度等,是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在古琴演奏中,音程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掌握音程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琴音乐的调式和音阶。

古琴音乐中常常包括各种不同的音程,例如纯五度、纯四度等,通过对音程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琴音乐的音乐结构和乐曲走向,从而更好地演奏古琴音乐。

三、谱记法的概念谱记法是指用符号来表示音乐的方法,是音乐的书写和阅读系统。

谱记法包括五线谱和简谱两种。

五线谱是一种由五条水平线和四个间隔组成的符号系统,用来表示音高和节奏。

在古琴演奏中,五线谱是常用的谱记法,通过五线谱的阅读,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古琴音乐的音高和节奏。

简谱是一种简化的音乐记谱系统,用来表示音高和音名。

在古琴演奏中,简谱也是常用的谱记法,特别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

通过学习简谱,我们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古琴音乐的音高和音名,从而更好地演奏古琴音乐。

四、节奏的概念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节奏包括拍子、节拍和小节等内容。

古 琴

古 琴

a.文学 古琴出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即有戏剧小说中的弹琴听琴场景, 也有诗词歌赋的赞美《诗经》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睢 》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鹿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常棣 》等唐诗中也有很多刻画弹琴景象的诗作:“泠泠七弦上,静听松 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弹琴》“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有弹奏古琴的情节出现,如曹雪芹的 《红楼梦》就有“黛玉论琴”、“妙玉听琴”等场景。 b.影视 在当代,古装电影电视艺术中会使用古琴,其中不乏夸张之作,例如 在著名电影《英雄》中琴家徐匡华扮演的盲人琴师。《笑傲江湖》 中插曲“沧海一生笑”画面虽为古琴演奏实际上是古筝演奏的。电 影《六指琴魔》中的琴并不是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古琴。 也有用古琴配乐的影视艺术作品:如电影《秦颂》琴师高渐离和秦 王的故事。配乐为李祥霆即兴演奏。电影《知音》蔡锷和小凤仙的 故事。用了琴曲《梅花三弄》李祥霆演奏。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雷激演奏唐代名琴“太古遗音” 。
南 宋: • 浙派(浙江省):注重古琴的独奏艺术,乐曲的器乐化方 面得到重视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郭沔 • 江派(长江下游):注重琴歌的伴奏艺术,琴曲较单纯, 以便配合歌唱。代表乐曲姜白石《古怨》
明、清 • 明末:严澄,虞山派(在传统浙派基础上创立)演奏风格 讲究“清、微、淡、远”。代表曲目《潇湘水云》 • 清初: 徐常遇创立广陵派(即扬州)其演奏风格与虞山派相近。 代表曲目《梅花三弄》《平沙落雁》
• 古琴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现代的简谱、五线谱和混合记谱 最早的记谱法为文字谱,是用文字详细叙述全部演奏指法动作, 因此是一种指法谱。现存文字谱是唐代的《碣石调· 幽兰》现藏于 日本东京博物馆。 晚唐时出现了减字谱。减字谱是使用减笔字组合来记录琴曲的指 法、弦序和徽位。 目前,琴谱现存有150多部,包含着3000多首流传下来的琴曲。 这些琴谱原本大都收藏在中国或者别国的公共图书馆里,而目前 市场上的琴谱都是影印本或重新装帧修订的复制品,琴谱一般是 减字谱与简谱,或者减字谱 • 古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没有严密的格式。下列是部分广为流传的琴曲: 《梅花三弄》《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酒狂》 《欸乃》《阳春白雪》。 当代的古琴作品有: 《三峡船歌》---李祥霆曲。《梅园吟》-----许国华、龚一曲。 《春风》----许国华、龚一曲。《山水情》---金复载曲。 《楼兰散》-----金湘曲。《胜利操》----吴景略曲。

【古琴的三种音色】

【古琴的三种音色】

【古琴的三种音色】一、散音散音,雄浑而稳重,就像大地那样.而古琴的一切,都建立在这朴实而极富感染力的“大地”之上,故散音,又被称为“地籁之音”。

每次右手凌空,有力的拨响琴弦时,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那片混沌之中,看到盘古,使劲挥舞着手中的巨斧创造出世界,感受那石破惊天的魄力。

散音,就如一位智慧的长者,他奔放却不狂野,深沉却不死板,热情却又静谧,他传达出了千百年来万物的思想,大地的思想,他是古琴的灵魂,他是一切美妙音乐的源头。

二、走音琴曲中最常见的,便是走音。

走音可随弹琴者的心境、手法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因此走音是变幻无穷的。

这正如人的情绪一样,会随不同的环境而改变,所以走音也叫“人籁”。

既然是“人籁”,那么走音也赋予许多人的灵性。

比如:在《酒狂》里,接连不断的走音,给人以一种急促、眩晕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醉酒的武功高手,在迷糊中,打起醉拳,那强大的气势,连地都被震动了~而在《知音》中,柔婉的走音,传达出丝丝缕缕的柔情与感伤,仿佛正应和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走音所表现出的,是人世间的悲喜、痛快、情爱之美。

三、泛音泛音,是古琴灵魂与精神的结晶,是集日月之精华的大雅之音,是只有高尚灵魂,才能聆听到的“天籁”。

比起散音与走音,想要很好的驾驭泛音,就要难得多。

毕竟,“天籁”讲求的是精神上的宁静以及人与琴的高度合一。

想要使泛音拥有情感,就必须认真揣摩各首琴曲的总体思想与意境,从而使自己置身其中,如此,让自己与琴的精神,在沉思中提炼,在宁静中升华。

与此同时,左右手的默契程度,也决定着泛音的品质。

总之,泛音,是一个弹琴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古琴音色中的最高境界,他使古琴的躯体,拥有了思想。

论古琴演奏区域的划分标准

论古琴演奏区域的划分标准

一、古琴音高、音色的区域划分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关于音高、音名、音区、音色的理论用语,萌芽很早。

如“三分损益法”是对音高与弦长比例关系的认定、“十二律吕”是关于半音阶的独立命名,它们均出现在先秦时期。

在器乐演奏方面,有关乐器上的音高认识,也有一系列类似于现当代的音乐基本理论“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这样的音高分区,甚至还涉及更加细致到音色划分。

在古琴音乐中,就有根据乐器特点进行音高、音色的分类。

如对琴面上的琴徽音高和徽间音高的认知与区分,有“明徽”①“暗徽”②划分法,早在唐代就已出现。

对音色的认知有散音、按音、泛音三种音色之分,统称为“三声”。

其中根据古琴发音原理的不同和音色差异,有按音“三准”、泛音“四准”的音区划分法等等。

中国对这种对音高、音色的认知及理论总结,起源很早,并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对当今音乐创作、演奏仍有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一)古琴七弦相同音高的分布与音色差异在器乐演奏中,相同音高的旋律重复,往往是在同一音位、同一区域完成。

如钢琴是一键一音,古筝是一柱一音,音高不同、排列有序。

而古琴较为特殊,它与古筝虽同为弹弦乐器,但是古琴有一弦多音的特点,用音十分丰富。

古琴定弦法是音阶式为特征,尤以五声音阶“五正音”为基础,琴弦长度相等,①是指古琴上可见的十三个琴徽标识。

②是指古琴上不在琴徽上所产生的音高,如琴徽之间以及徽外。

1182021·3但音域较为宽广,每条弦音域达3个八度,各弦之间都会产生相当多的相同音高,七弦之间存在相同音高,可多达七个。

详见表1。

从“g”音高可以看出,古琴存在相同的音高多达七个。

这样相同的音高,在七条弦上会随着音阶式的定弦依次展开。

因此,相同音高的旋律,可以在不同琴弦、不同徽位上进行,有多种音位的选择。

但是,如何“选择”个性不同的音高,则需要对古琴音质(音色)等发音原理进行探讨。

由于古琴的琴弦粗细有别、发音琴首与琴尾的位置远近不同,其音色类型也非常多样。

古琴知识

古琴知识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传世的唐至清代的琴曲就有三千余首,其内容之多彩,和文献之丰富,可称中国古乐遗产之冠。

古琴不仅在中国古乐中占极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乐学者的重视,它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清末以来,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趋稀少,许多宝贵琴曲也相继失传,使古琴艺术落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困境。

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原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以後,对古琴音乐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

195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古琴工作者赴全国廿一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

在这次采访的推动下,各界对古琴又有...(展开全部)曲目······卷一管平湖《广陵散》、《离骚》、《碣石调幽兰》卷二吴景略《阳春》、《墨子悲丝》、《潇湘水云》、《桐叶舞秋风》、《忆故人》、《秋塞吟》、《渔樵问答》卷三查阜西《洞庭秋思》、《长门怨》、《渔歌》张子谦《梅花三弄》、《龙翔操》刘景韶《樵歌》詹澄秋《听泉引》卷四管平湖《流水》、《欸乃》、《胡笳十八拍》卷五姚丙炎《高山》、《华胥引》、《酒狂》、《大胡笳》、《楚歌》溥雪斋《良宵引》、《鸥鹭忘机》、《梅花三弄》、《普庵咒》卷六乐瑛《韦编三绝》、《沧海龙吟》、《岳阳三醉》、《列子御风》杨葆元《鹿鸣》、《伐檀》、《归去来辞》、《平沙落雁》夏一峰《静观吟》程午加《秋江夜泊》卷七吴兆基《搔首问天》、《渔歌》、《忆故人》顾梅羹《流水》徐立荪《捣衣》詹澄秋《石上流泉》卷八杨新伦《乌夜啼》沈草农《平沙落雁》龙琴舫《捣衣》侯作吾《高山流水》喻绍泽《佩兰》关仲航《渔樵问答》卫仲乐《醉渔唱晚》、《流水》次,“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

关于古琴的音色介绍

关于古琴的音色介绍

关于古琴的音色介绍关于古琴的音色介绍古琴的声音和琵琶、古筝等传统的弹拨乐器相比,古琴的声音要显得更加厚重,韵味也更浓。

实际上古琴的音色可以分为三种,即按音、泛音和散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琴的音色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古琴的音色介绍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弹奏古琴是通过复杂的指法掌握散音、泛音、按音三种音色交替表达乐曲感情的乐器,主要演奏技法又在按音上。

按音按音即是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

按音的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喻,故按音象征人。

琴的按音最多,加之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可说是琴最具表现力之音。

散音散音即是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

散音的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故散音象征地。

泛音所谓泛音,即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

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

琴所弹出的泛音,以七徽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约可弹出泛音119个。

泛音之多,泛音应用之频繁,也是琴的一大特点。

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

按音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

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古琴配琴炉的方式介绍古琴,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

声音强弱平衡,深幽有余韵,具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表达力。

古琴的弹奏在文人雅士中,并不是单纯地用来表演。

抚琴一曲,更深远的意味是,让这个仪式与弹奏者自己的内心应和,以此追求“心骨俱冷,体气欲仙”的意境,这已接近是一种心灵训练的途径。

古琴追求气韵合一,弹琴不仅要用手指,还要用气,气带着指尖,琴音就完全融入其中。

古琴的有效音域

古琴的有效音域

古琴的有效音域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之一,古琴的有效音域十分丰富,包含了多种音色和音区。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古琴的有效音域,以便对学习和演奏古琴的人们有所指导。

古琴的有效音域一般可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三个部分。

高音区通常在琴弦上的最高两根弦,即一、二弦,这个区域的音色较为明亮,音调较为尖锐。

中音区在三到六弦之间,这个区域的音色相对平和稳定,音调较为柔和。

低音区位于琴弦的最底部,从七弦到十三弦,这个区域的音色较为深沉浑厚,音调较为低沉。

古琴的有效音域能够通过手指的按弦方式进行扩展。

在演奏古琴时,演奏者可以通过弹拨、拨弦和弹指等技巧来使琴弦发出不同的音调。

通过调整手指力度和方法,可以在同一弦上演奏出多种音色和音域。

这对于扩展古琴的音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得古琴能够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和音乐效果。

古琴的有效音域对于演奏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了解古琴的有效音域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表达效果。

不同的音区所产生的音色和音调特点是不同的,演奏者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在不同的音区中选择合适的音色和音调。

其次,了解古琴的有效音域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运用弹拨技巧和手指按弦的方法,以扩展古琴的音域和音色。

在学习和演奏古琴时,演奏者应该充分利用古琴的有效音域,注重音色和音调的变化。

可以通过多次练习和实践,熟练掌握不同音区的音色和音调特点。

在演奏过程中,要注重手指的力度和技巧,以确保琴弦能够发出理想的音色和音调。

同时,还要注重音乐的感情表达,使得演奏更加生动、感人。

总结来说,古琴的有效音域包含了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三个部分。

通过手指的按弦方式和技巧,可以在同一弦上演奏出多种音色和音域。

了解古琴的有效音域对于演奏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表达效果和运用弹拨技巧。

在学习和演奏古琴时,演奏者应该充分利用古琴的有效音域,注重音色和音调的变化,并注重音乐的感情表达,使得演奏更加生动、感人。

古琴的外观与音色

古琴的外观与音色

古琴的外观与音色中国古琴是不同于任何中西乐器的一种乐器,它与其他乐器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不仅是一件历史最悠久的乐器,而且还是一件极具欣赏价值的中国工艺品漆器,历来受到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喜爱,成为高雅艺术和文化修养的象征。

古琴是一件动听的乐器,还是一件可供观赏的美器。

以上两点是决定了选择古琴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要选择声音,二要选择外观。

先说声音。

古琴与其它乐器不同之处在于,像古筝、琵琶、小提琴等均是薄面板发出的声音,薄面板容易震动,故而易发音且音量大。

但古琴则是厚面板发出的声音。

它的面板厚度可达20-30毫米,是其他乐器厚度的5-10倍。

它的声音浑厚、圆润余音长尤其是低音部分,如古钟般咚咚声,有种使人身心震撼的感觉。

它的高音部分圆润甜美。

如果与琵琶、古筝等比较一下,相同的音位的声音,前者的声音显得单薄,后者显得厚重,韵味更浓。

古琴的特殊制造工艺决定了古琴的发音与众不同。

它不但面板长且厚,它所有表面均有一层生漆与鹿角霜的腻子。

古琴的声音是被包裹的、被束缚的、被限置的。

古琴的声音要含蓄、浑厚、不张扬而且余音长,所谓绕梁三日不绝。

挑选古琴的声音,提高耳力很重要。

最好要多听一些古琴名家用名琴弹奏的曲子。

反复听,自然就对好的古琴的声音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更简单,更有效地方式是:借到一张好古琴,比较一下音色的差别,反复对比的听,就能听出音色的差别还能增进自己的耳力。

古琴音色的好坏,古琴声音是否好听,是古琴优劣的决定因素。

古人评价古琴有四善九德之说,四善即:苍,松,脆,滑。

九德即: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

四善中苍有老的意思,音要苍桑古朴,不燥不闹。

松与紧相对而言,声音发紧,听起来不自然,不流畅。

松和透有相似的意思。

脆有声音清楚干净无杂音的意思。

滑有琴声韵味长,余音长绵不绝,声音不楞不硬,如丝般柔滑。

九德中奇为首位,奇是一张好琴的第一要素,奇就是与众不同,千篇一律,众琴一声则不为奇,古琴选材均为百年以上老木,或桐或杉或老黄松或老红松等,琴材不同,琴材的年代不同,琴材取的部位不同,音色应有差异,不同的为奇,相同的则不为奇。

古琴音域范围

古琴音域范围

古琴音域范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琴的音域范围是指它能够发出的音高的范围。

古琴的音域通常分为低音、中音和高音三个部分。

古琴的低音部分是指琴弦所能发出的最低音。

一般来说,古琴的低音可以达到G2或A2,即相当于钢琴上的低音1或低音2。

低音部分的音色沉稳、厚实,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古琴的中音部分是指琴弦所能发出的中等音高。

一般来说,古琴的中音可以达到D3或E3,即相当于钢琴上的中音1或中音2。

中音部分的音色较为明亮、柔和,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

古琴的高音部分是指琴弦所能发出的最高音。

一般来说,古琴的高音可以达到A3或B3,即相当于钢琴上的高音1或高音2。

高音部分的音色清澈、明亮,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

古琴的音域范围不如钢琴等其他乐器宽广,但却能够表达出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古琴的音域虽然有限,但演奏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手法,灵活运用琴弦的振动、音色的变化等,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在演奏古琴时,演奏者可以根据曲目的需要和个人的艺术追求,合理安排使用古琴的音域。

一些悲凉、深沉的曲目可以更多地运用低音部分,以表达出沉郁的情感;而一些明快、欢快的曲目则可以更多地运用高音部分,以表达出轻松愉悦的情感。

古琴音域虽然有限,但正是这种限制使得古琴音乐更加纯粹、深奥。

在古琴音乐中,演奏者需要通过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修养,准确地把握低音、中音和高音的变化,以达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古琴的音域范围虽然有限,但演奏者可以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音色和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古琴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能够欣赏到古琴音乐的美妙,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和静谧。

无论是演奏还是欣赏,古琴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古琴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其中的美妙和魅力吧。

唐代古琴的特点

唐代古琴的特点

唐代古琴的特点
唐代古琴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制:唐代古琴一般为长方形,由悬弦、演奏区和筋梁组成。

琴身多采用竹
材制作,筋梁则以硬木制成。

2. 弦索:古琴共有七根弦,分别代表阴阳五行的音律。

唐代古琴的弦索材质多
为丝弦,后期也有使用丝线制作的弦。

3. 调音:唐代古琴采用五声调音系统,即宫、商、角、徵、羽五声。

调音方式
分为平调和间隔两种,弹奏时以拨弦的方式产生音响。

4. 配器:唐代古琴通常需要配合其他乐器演奏,如琵琶、笛子、鼓等。

这种配
器方式在唐代音乐中十分常见,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5. 曲谱:唐代古琴的曲谱以琴谱形式流传,其中最著名的有《神奇秘谱》和《太白谱》等。

这些曲谱记录了大量的古琴曲目,成为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文献资料。

总体来说,唐代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忧伤的古琴

忧伤的古琴

忧伤的古琴简介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被视为中国音乐的象征之一。

古琴音色柔和悠远,能够表达出深沉的音乐情感,其中尤以忧伤的音调最为人称道。

本文将探讨忧伤的古琴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以及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忧伤的音调古琴的音调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忧伤色彩。

这主要得益于古琴独特的构造和演奏方式。

古琴的弦数较少,常常只有七根,这意味着它的音域相对较窄。

加之琴弦用丝质制成,演奏时以指甲弹拨,使得音色柔和而悠扬。

这些特点使得古琴的音乐常常具有一种忧伤的质感。

忧伤的古琴音调不仅仅限于悲曲,也可以透过琴音表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反思等复杂情感。

当听到忧伤的琴音时,往往能够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使人陷入一种幽静而深邃的情绪之中。

古琴与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古琴常与诗词相结合,成为文人雅士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众多文人墨客都有创作与古琴相关的诗词作品,他们以琴音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诉说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这些琴诗中,忧伤的主题是常见的。

例如,唐代文人杜牧创作了《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中用到了“秋光冷”、“夜色凉”等词语,充满了忧伤和寂寥的意象。

当将这样的诗词与古琴的音乐结合在一起演奏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情感的共鸣。

古琴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的历史演进中,古琴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琴不仅被认为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

在古代,学习古琴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

古琴音乐也常常被用于宫廷乐队和祭祀仪式中,显示了其高贵和尊崇之意。

古琴音乐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古琴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古琴的忧伤音调成为古琴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其更加传神和动人。

结语忧伤的古琴在中国音乐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传递着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琴的域和色
古琴的音域
古琴的音域,最低音是第一弦的散音,最高音是七弦一徽的泛音。

古琴一般分三组音域:
从徽外→七徽:第一组(低音区)
从七徽→四徽四:第二组(中音区)
从四徽四→一徽:第三组(高音区)
古琴的音色:
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基本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三才。

按音: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发出的声音。

在古琴简字谱里以“安”表示。

古琴很有特色的一种按音叫“滑音”。

散音:只是右手弹奏空弦音,在古琴简字谱里以“艹”表示泛音:即左手指当琴徽处点弦,右手同时弹弦发出的声音。

在古
琴简字谱里以“”表示。

泛音应用之频繁,是古琴一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