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2.强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提醒学生注意: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还有其他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
4.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解答: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作用点的理解。
2.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以及公式的运用。
3.利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1)采用生动的案例导入,如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是什么,从而引出重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以加深理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使学生认识到重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重力?重力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
1.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等基本特征。
4.提问:“重力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结合课本,详细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等基本特征。
2.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是垂直于地面向下的力,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3.介绍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重力公式G=mg。
(4)巩固练习:设计梯度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力》教案(精选12篇)_1

《重力》教案(精选12篇)_1

《重力》教案(精选12篇)《重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重力产生的缘由。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二、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只能发现地球的某一局部。

假如在宇宙空间里看地球,地球近似是圆球型。

(老师画图)北京在北纬40°左右。

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请同学画出苹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

(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海南省盛产椰子,椰子落下来沿着什么方向?南半球上果树上落下的水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老师: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沿着黑板上所画的方向落向地球,缘由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产生老师:地球对地面四周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四周都受到重力。

老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四周的物体。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老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

我们常发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

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

你有爱好的话,可以采纳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五、重力的大小1.试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外形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

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基础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基础班)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重力的方向。

2. 重力的计算: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其受到的重力。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讨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讲解重力常数的概念。

4. 重力的测量:介绍常用的测量重力的工具,如弹簧测力计,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能够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其受到的重力。

3. 让学生理解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重力常数的概念。

4. 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测量重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学生需要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 重力的计算公式:学生需要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并能正确运用。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重力常数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弹簧测力计。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讲解重力的计算:介绍重力的计算公式G=mg,讲解如何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其受到的重力。

4.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讨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讲解重力常数的概念。

5. 测量重力:示范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计算公式:G=m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其中g为重力常数)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答案:G=mg=2kg×9.8N/kg=19.6N2. 题目:解释为什么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二、教学分析
【教学反馈】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难点是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到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学生对重力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比值法处理数据,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

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乐趣和科学方法的重要。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的第三节,主要讲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4.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

2. 重力大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物体(如苹果、书包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如苹果),感受重力的存在。

2. 讲解重力的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5. 讲解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6. 例题讲解:用地球仪和重力计演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作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手中的物体(如书包)进行重力方向的实验。

六、板书设计重力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作用点:重心。

3. 方向:竖直向下。

4.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高度无关。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答案:20N。

2. 题目:一个苹果的重心在哪里?答案:苹果的重心在苹果的中心部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然后讲解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注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以及重心位置的判断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你所见到的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尝试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进行解释。
"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观察并思考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例如抛物线运动、物体下落等,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它们。"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重力研究在我国科技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5.教育学生遵守物理实验操作规程,养成安全、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
本教学设计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为依据,紧密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用性,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重力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重心位置。”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方法,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非常好,各小组都取得了不错的讨论成果。通过你们的努力,我们得出了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也了解了判断物体重心位置的方法。”
2.介绍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推导公式G=mg,并通过实例解释其意义。
“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我们可以用公式G=mg来表示。这里的G代表重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重力与质量关系、重心位置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涉及重力概念、计算、实验等方面,让学生独立完成。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3重力--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3重力--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3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mg。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作用点,能够找出常见物体的重心。

3.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方向,能够描述重力的方向特点。

4. 让学生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心的概念。

3. 重力的方向特点。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锤、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受到重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存在。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作用点、方向特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运用教具演示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如地球仪、重锤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的概念和方向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重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物体掉落到地面上、为什么抛出去的球会落回地面等。

5. 重心概念讲解: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出物体的重心,如天平实验、砝码实验等,让学生掌握重心的概念和找重心的方法。

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应用:让学生运用公式 G=mg 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1. 重力概念2. 施力物体:地球3. 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物体4. 作用点:重心5. 方向特点:竖直向下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重力的方向。

2. 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测量重力。

3. 重力的作用点:介绍重力的作用点是什么,以及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讲解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产生原因和重力的方向。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学会测量重力。

3.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点,学会确定重力的作用点。

4. 让学生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学会计算物体的重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

2.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3. 重力的作用点。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计、物体。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感受一下重力的存在。

2. 讲解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重力的方向。

3. 讲解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测量重力。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介绍重力的作用点是什么,以及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

5.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讲解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

6.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7.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G=mg。

4.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的重力。

答案:G=mg=2kg×9.8N/kg=19.6N。

2. 题目:判断一个物体的重力是否与其质量成正比。

答案:是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践和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2.实验探究,理解重力本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观察重力的方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重力的存在,理解其本质。
3.问题驱动,突破教学难点:针对重力大小和方向等难点,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帮助他们逐步突破难点。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重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5.通过对重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重力在生活中可能带来的危害,学会防范。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协助孩子完成实践作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批改、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力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重力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对重力的产生、方向和大小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深化。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启发。因此,针对本章节内容,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介绍重力的定义,讲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重力与地球引力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并掌握重力的表达式和单位。

第七章 第3节.重力教案

第七章 第3节.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2.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二、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一)落实重点1.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突破难点2.G=mg的应用。

三、课型与课时安排新授课、一课时四、教学时间教学班级八()八()八()八()教学日期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等.六、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课件视频: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引导大家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教师就学生举例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下面我们来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重力。

(二)进行新课1.认识重力生活中,同学们可以随处发现像上面视频中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物理学中把地球的这种吸引作用叫做引力.重力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吸引.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知道,凡是力都有大小,那么重力的大小如何呢?重力的大小通常叫重量.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有的物体所受重力大,有的物体所受重力小.请大家猜想,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发表看法: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可能与它相对地面的位置有关;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实验方案(多媒体课件)(1)需要测定的物理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设计说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力,对以后压力、浮力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包括“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

学生必须经历对重力的感知,描述和测量等过程,形成对重力的整体认识。

学生对重力的认识只是略有了解,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和学生实验等手段唤起学生对重力的感知。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归纳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对于重力的方向,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例如让学生进行悬挂钩码的小实验)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来认识。

为纠正“重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的错误认识,可让学生在小实验中将另一悬挂钩码的铁架台先后放在平面上和斜面上,观察两条悬线的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究竟与哪个面垂直,从而让学生区分竖直方向和垂直方向。

关于重心和重力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到教材介绍的程度即可。

在学生了解了重力的三要素之后,可组织学生练习重力示意图的画法。

对于重力的由来,只需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即可。

对于万有引力的理解,在教学中可通过月亮与橡皮,人手与地球、拉力与引力等的类比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会根据G -m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观察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和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探究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教具学生用:质量为50 g的钩码6个,量程为0~5 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

教师用:乒乓球一个,大小不同的金属球,细线,重锤,钩码,铁架台等。

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义。

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2、了解牛顿尖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3、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尖系”认识认识“质量”与“重力”尖系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4、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究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二、教学重点1、掌握重力的“三要素”。

2、能进行重力大小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重力的方向。

2、重心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1盒)、三角板、坐标纸、铅笔、细线、橡皮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播放视频图片:石往山下滚,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月球围绕地球转,抛物下落。

演示系绳橡皮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

(师)提几个问题: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谁发现万有引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体只要在什么附近就会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引发思考;阅读教材,P9导读与P12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二)实验探究,进行教学(学习内容)1、重力的定义及表示符号(师)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生答)2、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师问)托起不同的钩码,感受它对手的压力,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师)要求学生在课本P10页的表格中加多一行,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如下(学生活动)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总结结论。

设计,填写表格重力N质量Kg比值N/KgL「去占7 土vr以为横轴,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结g=9.8N/kg •总结重力公式。

(学生活动)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mg。

m/kg(师)通过实验,同学们请思考: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尖系?学生感受后回答,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掌握重力的相关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重力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重力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重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概念。
6.适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5.强调重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重力的作用使得物体落地、水流向低处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测量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重力大小的实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a.质量为5kg的书
b.质量为200kg的人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知道重心的概念。

2.知道重力的大小以及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尖系,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尖系左二悝。

本节课难点是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质量的符号和单位。

2•力的符号和单位。

(-)、引入新课如图所示,苹果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一一重力的知识.(三)、新课探究1 •重力(1)•想一想做一做由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书中图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同学们是不是发现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松开手就会被甩掉。

那为什么我们并没有用绳把月亮拴在地球上,但是月亮总是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这又是为什么?是不是地球上有某种力,像拉着橡皮的线一样,在牵着月球呢?和大家想的一样,地球和月亮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他是看到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想一想、你还看到过什么现象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比如现在流行的蹦极、美丽的瀑布、荡秋千等,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合作探究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盖大楼打地基时,就是把夯举高释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运动就能将地基夯实。

跳水运动员走到高高的跳台上向下跳时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种动作后入水。

人和各种动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内容。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心的概念。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石块、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一、实验引入:(2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思考:1、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力在束缚着小球。

2、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那肯定在和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

我们称这个叫引力。

3、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4、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5、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符号是。

6、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7、力的三要素是:、、。

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要素。

知识拓展:假如在地球没有受到重力可能出现哪些情景?二、新知探究: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的概念、影响重力的因素,计算重力的公式自学指导1:学生看书找出重力的概念,表示的字母。

(1分钟)重力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并进行试验,并完成导学练习“活动二”(10分钟)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写出你的猜想)下表是研究重力与关系所做的实验记录:﹙1﹚分组记录实验数据。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第 3 节《重力》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由。

2.认识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认识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依据图像分析办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研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研究中培育学生的沟通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课重难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不时辰刻都遇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亲密有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特别重要。

本节要点是重力的观点、研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老是竖直向下的。

研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波及质量和重力的丈量、实验数据的采集、剖析论证等多个研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课策略重力与平时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体验特别丰富,所以在教课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旁,物理不单风趣,并且特别实用,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念,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课方式之一。

经过研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指引学生提出问题,培育学生擅长提问、怀疑的优秀习惯,鼓舞学生制定简单的科学研究计划,培育学生办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意会科学研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成立基础。

教课过程中经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讲堂教课,提高教课效率。

四、教课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课过程教课环节导入新课(5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视频:观看奔跑的黄河、学生实验:让橡皮从倾注而下的瀑布、空投高处由静止落下,再的救灾物质、体育竞赛把它竖直向上、沿水掷铁饼等与重力有关的平方向、向随意方向画面。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方向: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3. 重力的作用点:介绍重力的作用点,即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点,称为重心。

4. 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可用公式G=mg表示,其中G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5. 重力的测量:介绍测量重力的工具,即弹簧测力计。

6. 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天平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大小及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大小及测量方法。

难点: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弹簧测力计、重物。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悬挂物品,如吊灯、风扇等,思考它们受到的力是什么。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向学生解释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3. 讲解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介绍重力的作用点,即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点,称为重心。

5. 讲解重力的大小: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可用公式G=mg表示,其中G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6. 演示重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让学生亲身体验。

7. 举例说明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天平等。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苹果受到的重力大小。

9. 板书设计: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大小及测量方法。

10. 作业设计:(1)请用一句话概括重力的概念。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7.3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③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④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②培养“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感受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论证【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类比联想、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重力感应游戏引出重力的概念将平板与电脑同屏,打开平板中的重力感应游戏APP。

师:老师平板里有一个游戏,(打开游戏)你们知道怎样操作可以让小球滚动起来呢?谁愿意上来挑战一下呢?提问: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发现当平板一端抬高之后,小球就会滚向更低的一侧。

那么,平板是如何实现这个功能的呢?引出屏幕自动旋转功能与之类似,观看屏幕;学生代表上台体验游戏;生:倾斜手机倾听,思考;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到科技与物理的联系都是因为电子产品内部装有一个芯片:重力感应器。

利用它可以实时反映重力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重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现代科技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重力的简单知识。

【重力及其由来】重力的定义生活中能证明重力存在的实例: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方向】重力方向的直观演示重锤线的应用(1)检验竖直分别将一个小球由静止下落、竖直向上抛、斜向上抛,提问小球最终会落向哪里?提问:为什么小球最终都会落回地面呢?引出重力的概念: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提问: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呢?补充例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
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
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情况分析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
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
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
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画面。

思考:视频和实验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这些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况。

生兴趣,引发求
知欲。

一、重力
思考:视频和实验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上升的直升机、烟囱里冒出的烟、放飞的风筝都是向上运动。

它们是否受重力的作用?地球附近有没有不受到重力作用的物体?如果没有重力,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分析视频和实验中物体
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与这些物体
有着共同联系的物体是地球,这
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
个力叫做重力。

学生分析归纳出地球表面附近的
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通过地面附近上
升的物体也受到
重力,强化地球
表面附近的一切
物体都受到重力
的认识。

新课教学
一、重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二要
素,现在我们就来研究重力的三要
素。

体验:让学生手拿质量不冋的钩码,
体验重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请提
出猜想。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
的猜想?如何测量重力大小?
提醒注意观察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
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
直线。

联系数学知识分析,过原点的
直线说明坐标学生交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
力的方法: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
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即为被测物体的重
力。

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
据,画出图像。

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得出实验结
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
量成正比。

重力与对应质量的比
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
比值大约是
9. 8 N/kg。

让学生经历探究
重力大小跟什么
因素有关的实验
过程,会根据图
像分析处理实验
结果。

能正确书
与重力大小与物
体质量的关系
式,并能进行简
单计算。

轴上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函数,两 个量成正比。

写出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 系式,给出例题。

(2)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 直?
归纳: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 直,与斜面不垂直。

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 下。

思考: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 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 是否水平。

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 和根据。

通过分析让学生说出:地球 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 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 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

因 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 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 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 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 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 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 就应该叫做“向上”。

思考: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 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 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
、重力的方向
活动:(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 自由下落的方向。

学生观察得出:小球受重力 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 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 的方向便是重
力的方向,这一 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 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 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演示:(1)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 方向是否垂直?
学生领悟到:如果重垂线和 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 直,
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 是垂直的,贝曲明桌面和窗台 是水平的。

这一部分 的教学,充分 体现了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理 念,遵循了由 易到难,层层 深入的方法。

重垂线、水平 仪是重力方向 的重要应用, 对
它们的学 习,也体现了 “从生活走向 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 基本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