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的: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主要内容:中药微乳靶向制剂,脂质体靶向制剂,中药微球靶向制剂,中药纳米粒靶向制剂
发展趋势:中药靶向制剂在我国还处于实验阶段,临床研究和应用还比较少,其研究主要是单一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很少。

因为目前的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制备和质量评价理论适用于单一成分的药物,不适合于成分繁多、理化性质复杂的中药。

因此,应首先选择药味较少、作用显著、著名中药复方来作为中药复方靶向制剂研究的突破口。

我的收获:要想真正深入研究并开发出临床可用的靶向制剂,只靠制剂学的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加强中药的物质基础和药效学研究,加强中药制剂的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并和现代技术相结合。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靶向制剂已经发展成为中药药剂学的一个亮点。

中药靶向制剂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改变目前中药制剂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提高整个中药制药行业的科技水平,提高中成药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于佳,范青,等.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11(2):27 -35。

靶向制剂论文总结范文

靶向制剂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靶向制剂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实现精准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对近年来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引言靶向制剂是指通过特定的载体将药物靶向递送到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靶向制剂具有以下优势: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实现精准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靶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1. 被动靶向制剂被动靶向制剂是指利用药物载体将药物递送到靶组织,主要依靠载体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靶向。

目前常用的被动靶向制剂有脂质体、微囊、纳米粒等。

(1)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微型囊泡,具有靶向性、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等特点。

近年来,脂质体在抗癌、抗病毒、抗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微囊:微囊是将药物包裹在微小囊泡中,具有靶向性、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等特点。

微囊在药物递送、缓释、靶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纳米粒:纳米粒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尺寸的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降低药物毒性等特点。

纳米粒在药物递送、靶向治疗、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 主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是指利用修饰药物的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目前常用的主动靶向制剂有抗体偶联药物、小分子药物、肽类药物等。

(1)抗体偶联药物:抗体偶联药物是将抗体与药物结合,通过抗体识别靶点,将药物递送到靶区。

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在肿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2)小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具有靶向性、高效、低毒等特点。

近年来,小分子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肽类药物:肽类药物具有靶向性、生物活性、低毒等特点。

近年来,肽类药物在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

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与未来中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医学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中药的历史悠久,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对于人类的健康福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与未来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一、中药研究的现状中药研究是指针对中草药及其制剂进行的化学组分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活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药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但是,中药研究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缺乏标准化:中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其性质复杂,成分众多,治疗效果难以统一。

缺乏标准化,使得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难以衡量。

这对于中药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困难和阻碍。

2、不规范生产:中药的不规范生产也是中药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药生产存在着传统工艺流程、区域性差异、材料特异性等因素,使得中药生产普遍缺乏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这直接影响了中药制剂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

3、缺乏可靠性证据:中药的治疗效果凭借着既有的临床经验和个体成功案例,缺乏科学的实验数据和证据支持。

因此,中药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和信赖度难以在科学上得到保证,为中药市场和药品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中药研究的未来1、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是中药研究未来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标准化的中药生产流程和评价标准将在中药的研究和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流程将使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得到更精确的评价,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生产规范化:生产规范化是中药研究未来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

将中药生产量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有机结合,建立完整的中药生产体系。

规范中药生产流程和口服制剂,建设中药生产标准化工厂,使中药的生产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保证。

3、依托科技:中药研究的未来将依托科技的力量。

中药的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药效机制、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需要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上进行严谨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研究.湖北中医杂志 ,2011 ,33 (1) :1 -3畅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张玲
脑血管病已跃升为中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 所有脑血管病的 2 /3。 缺血性卒中是指脑血管狭窄或闭塞, 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致
及安全性分析.重庆医学,2013,42(33) :4028 -4029畅 [5] 王丽华,沈芳疗效观察.中国癌症杂志,2010 ,20(7) :547 -550畅 [6 ] 郭惠琴,陈洪亮,楚社录,等.榄香烯乳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ⅢB-Ⅳ期) 综合治疗中应用.中国肿瘤,2007,16(6) :471-473畅 [7] 杨婧,姜霁铭,王锐.蛇床子乳剂的制备及体外抗阴道滴虫考
王丽华[5] 、郭慧琴[6] 等分别进行了榄香烯乳剂联合 NP 方案(长春瑞滨 +顺铂)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 疗效观察,以单纯 NP 方案为对照组,发现晚期 NSCLC 患者联 合应用榄香烯乳在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方 面均有一定的疗效。 杨婧等[7] 采用超声法提取蛇床子中的 总香豆素,选取乳化时间、乳化次数、乳化压力及乳化剂加入 顺序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蛇床子 O /W 型乳剂的 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抗阴道滴虫药理活性。 确定的蛇床子 乳剂制备工艺为乳化时间 15 min,乳化压力 150 MPa,乳化 3 次,乳化剂加入顺序为油相加入到水相;该制备工艺稳定可 行,并证实其对阴道滴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1畅3 微球靶向给药系统 微球是指将药物与适宜高分子材 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骨架实体。 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实体 中,粒径通常在 1 ~250 μm 之间。 一般制成混悬剂供注射或

靶向制剂的发展和前景

靶向制剂的发展和前景

靶向制剂的发展和前景凡能将治疗药物专一性地导向所需发挥作用的部位,而对非靶组织没有或几乎没有相互作用的制剂统称为靶向制剂。

靶向制剂的概念早已提出,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靶向制剂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直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飞速进步,靶向制剂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靶向制剂从诞生开始就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美国、瑞典、日本等国从中得到的经济利润不菲,我国也于80年代开始了对靶向制剂的研究工作。

新的工艺、设备、优秀的载体物质、辅料的诞生及应用,使靶向制剂得以迅速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靶向制剂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各种微粒载体的机制、制备方法、特性、体内分布和代谢规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有的已经上市,如脂质体、微球。

脂质体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靶向制剂。

多年来,对脂质体在进一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提高稳定性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脂质体的给药途径也不断扩大,除静脉注射外,脂质体制剂也可采用经皮、眼部、肺部等给药,可以增加药物在局部组织的分布。

脂质体用作皮肤局部给药的载体已取得令人嘱目的成就,例如我们熟知的膏药、软膏剂就是最为常见的靶向作用制剂。

脂质体可以作为抗癌、抗寄生虫和原虫药物的载体,同时具有控释、提高疗效和增加药物稳定性等优点。

微球也是靶向制剂中常用的载体。

将抗肿瘤药物包封入微球,经血管注入并栓塞于动脉末梢,对某些中晚期癌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微球沉积于肺部可以延缓的释放,且可保护不受酶水解。

改变制备工艺,可获得大小、形状和孔隙率等均符合要求的微球。

上述性质决定微球为较好的肺部给药制剂。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药物制成纳米囊或纳米球后,具有缓释、靶向、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等特点。

总之,靶向制剂由于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正在成为药剂学及临床研究的热点,但靶向制剂的研究还面临很多问题,影响药物分布和释药的因素很多,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涉及到药物本身的理化参数、载体的种类、制备的工艺及体内的pH值等。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分析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分析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各种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都可以通过靶向治疗药物来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前景进行分析。

一、靶向治疗药物的概念及分类靶向治疗药物是指以特定的分子靶标为目标,通过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来干扰这些分子靶标的功能和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靶标类型,靶向治疗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D-1抑制剂、细胞增殖抗原抑制剂等。

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也越来越迅速。

许多研究机构和公司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以寻找更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最近的研究进展。

(一) 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指将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修饰成具有特定的受体,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对其进行攻击和消灭的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已被证明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二) PD-1抑制剂PD-1抑制剂是一类治疗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它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表面的PD-1受体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来激活免疫系统并增强对肿瘤的攻击力。

(三)化学修饰药物化学修饰药物是一类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和生物活性来实现治疗的药物,它包括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抑制剂、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抑制剂等。

三、靶向治疗药物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非靶向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一)治疗效果更好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干扰,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更好地把握疾病发展机理,从而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副作用更小由于针对靶标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副作用也更小。

(三)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病情的不同,进行精准的治疗,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四、靶向治疗药物的局限性虽然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它们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doc

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doc

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doc
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doc
药物制剂是针对特定疾病而设计的医学药物的一种生产形式,它的性能及其常见的类
型和特性都有利于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它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联合多
个药物成分实现药物的综合治疗的一种形式。

近年来,药物制剂研发及应用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得益于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


型药物制剂具有分散性强、稳定性好、溶解付被降低等一些优点,在改善药物的解毒作用、抗癌能力以及药物的释放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原料药制剂药监管部门实施了宽松的申
报政策。

这一政策有利于积极吸收新技术和新药研发,支持企业新药制剂技术的发展升级。

此外,国家也实施了新药及新药制剂研究开发进程中的税收减免等政策,以及技术更新、
非专有药材类型替代、高仿制剂进口系列政策,从而有效推动了新型药物制剂的技术研发
和转化技术的应用。

未来,药物制剂研究发展的趋势将继续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药物在吸收、
渗透、分解等方面存在小分子聚集效应,因此会有更多关于药物微粒和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其次,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鼓励科技型企业进行新药制剂的技术研发,可望促进新药
制剂的技术研发;最后,药物制剂研究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复杂性质的制剂,如维持释放型
制剂研究。

综上,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将得到进
一步推进,新药制剂
技术将得到更全面的应用,药物制剂分散化、释放调控化和维持释放相关技术也将获得进
一步发展,对药物疗效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药效物质的靶向递送系统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的靶向递送系统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的靶向递送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中药药效物质的应用受到其生物利用度低、副作用大等问题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开发中药药效物质的靶向递送系统。

本文将介绍中药药效物质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现状、递送载体的选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药药效物质的靶向递送系统研究现状目前,中药药效物质的靶向递送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靶向递送系统的构建为了实现中药药效物质的有效递送,研究人员借鉴了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和聚合物技术等手段,构建了不同的靶向递送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修饰表面,增加与靶点的亲和力,实现中药药效物质的精确递送。

2. 控释技术的应用为了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人员利用控释技术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

常用的控释技术包括胶束、微球和纳米粒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中药药效物质的缓慢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

3. 靶点的选择在进行靶向递送系统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靶点。

这些靶点可以是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也可以是炎症组织的局部信号。

选择合适的靶点可以提高递送系统的准确性和目标性。

二、递送载体的选择在构建中药药效物质的靶向递送系统时,递送载体的选择非常重要。

合适的递送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常用的递送载体包括纳米颗粒、脂质体和聚合物等。

1. 纳米颗粒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可调控性,可以通过调节颗粒的组成和形状来实现对药物的包封和释放。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修饰表面来提高递送系统的靶向性。

2. 脂质体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脂质形成的微小空泡,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其中进行运输。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包封能力,可以用于中药药效物质的递送。

3. 聚合物聚合物递送系统是通过将药物包裹在聚合物材料中实现的。

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性和延缓释放效果,可以增加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新药研发靶向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新药研发靶向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新药研发靶向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近年来,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靶向药物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或靶点来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本文将介绍新药研发中的靶向药物开发现状,以及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和未来的展望。

靶向药物的研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为了开发出具有良好疗效的靶向药物,研究人员需要深入理解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信号通路,并设计出能够干扰这些通路的药物。

然而,许多疾病的分子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这增加了药物的研发难度。

此外,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也是研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然而,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靶向药物研发技术的进一步进步,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

已经有许多靶向药物成功进入临床阶段,并在特定类型的癌症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例如,经典的靶向药物靶向于HER2蛋白在乳腺癌中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更多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获得了有效的治疗。

此外,EGFR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是靶向药物的最终目标,通过在大规模人群中的临床试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在临床应用中,靶向药物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成为了关键。

首先,需要准确识别适用于靶向治疗的患者群体,这需要借助基因检测和组织分析技术。

其次,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要加强靶向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以扩大其治疗范围。

然而,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靶向药物的高价格限制了其普及和可及性,需要加强价格管制和医保政策的制定。

其次,靶向药物的耐药性是一个持续关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耐药机制,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此外,靶向药物的副作用也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未来,靶向药物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为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更多的机会。

通过深入研究致病基因和信号通路,并结合高通量技术,可以筛选出更具潜力的靶向药物靶点。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摘要:根据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靶向制剂的论文和专著,并结合其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介绍靶向制剂的要素和评价参数,探讨了主动靶向、被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等三个方面,阐明了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中药靶向制剂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关键词靶向制剂脂质体微球近20年来,医药科学迅猛发展,药物种类日益繁多,制剂不仅在数量、品种上大幅度提高,而且在质量、剂型更新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制剂按历史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四个时代,第一代是常规制剂,第二代是肠溶制剂,第三代是缓、控释制剂,第四代是靶向制剂。

1 靶向制剂的概念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systerms,TDS),是指将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

靶向制剂可利用载体将药物选择性地积集于作用部位而发挥药效,以达到高效而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尤其是细胞毒素药物。

靶向制剂被认为是抗癌药的适宜剂型所以其最初意指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给药途径、靶向的专一性和持效性等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故还应广义地包括所有具靶向性的药物制剂。

2 靶向制剂的分类及作用特点按载体的不同,靶向制剂可分为脂质体、毫微粒、毫微球、复合型乳剂等;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肤给药系统及眼用给药系统;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等。

而如果根据要达到特定部位的靶向要求,分为三大类,即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

2.1 被动靶向制剂即为自然靶向,一般的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实现被动靶向的机制在于微粒的大小(0.1∽3um的微粒)。

靶向系统发展包括前体药物合成和药物载体。

主要包括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

2.1.1 脂质体脂质体(LS)是一层或多层脂质双分子膜以同心圆的形式包封而成的微形球状体。

中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一、前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的开发和利用也逐渐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从中药发展现状、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中药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二、中药发展现状1. 中草药资源丰富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拥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据统计,中国境内共有约1.2万种野生植物,其中有超过8000种具有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

此外,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培育出了大量适合人体健康需求的特色中草药。

2. 中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文化认知度不断加深,中医养生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因此,市场对于各类保健品以及具备特定功效的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中药市场规模达到了约9000亿元人民币,未来还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3. 中药现代化技术不断提升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中药现代化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传统中草药加工方式已经逐渐被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所取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中药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三、中药现代化进程1. 中草药标准化生产为了提高中草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中草药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并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2. 中成药制剂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常常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汤剂煎煮或者调配等方法才能制作出有效成分含量合适、口感良好的治疗方剂。

而现在,随着科技手段不断发展,制剂工艺也变得更加先进,中成药的生产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3. 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剂形式,它具有用量准确、作用迅速、疗效显著等优点。

此外,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采用了高压灭菌和无菌灌装技术,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中药临床应用1. 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上世纪末,Paul Ehrih首次提出了“魔弹”的想法:“如果要使合成药物发挥疗效,首先必须找到对某一器官有亲和性的载体,才能将活性基团载到特定的器官去”。

今天,已可从多种途径来实现Ehrih的梦想,这就是靶向制剂给药。

靶向制剂最初指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阔新,给药途径、靶向的专一性及特效性方面均有突破性的进展1靶向制剂的定义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一种新的制剂技术和工艺,属于第二代控制释放产品,是DDS理念的具体体现,这种制剂能将药品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而正常部位几乎不受药物的影响2靶向制剂的特点靶向制剂与普通制剂和缓控释制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提高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性,药物集中于靶区;减少用药剂量;提高疗效t降低药物对于正常细胞的毒性。

靶向制剂的释药特点:靶向制剂经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后,大多数迅速到达靶区.在到达靶区前尽可能少的释放药物,到达靶区后迅速释放药物,以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同时,其释放药物尽可能平衡而持久。

3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中药靶向制剂是一类将中药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位于靶区(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其它正常组织,从而提供疗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以这种方法制成的制剂称为中药靶向制剂。

近年来,中药靶向制剂在脂质体、微球、纳米粒、药质体、磁性药物制剂、靶向给药乳剂、前药、单克隆抗体等研究方面都有比较人的进展。

3.1 脂质体:脂质体是一层或多层脂质双分子膜以同心圆的形式包封而成的微形球状体。

脂质体在体内通过内吞作用被网状内皮系统作为异物吞噬,或通过细胞融合作用进入靶细胞,进入溶酶体后裂解释放出药物。

脂质体可以作为抗癌、抗寄生虫和原虫药物的载体,同时具有控释、提高疗效和增加药物稳定性等优点。

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1)单室脂质体,粒径不大于25um;(2)多室脂质体,粒径不大干5um;(3) 多相脂质体,粒径为0.25-2um;(4)修饰脂质体,粒径为5—0.25 u m。

中国靶向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靶向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靶向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靶向药物是指被赋予了靶向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

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

在2018年后,医改重心由单纯的药品审评审批改革,逐步走向以医保局为核心,药监局为基础,前者利用绝对购买优势,后者保障药品质量基础,通过两者结合规范医院医疗行为,降低社会和患者经济负担。

一、靶向药行业现状2015年开始,医药行业迎来剧变,药品研发方向由原来改良型新药和仿制药转变为创新药,此后,大量创新药如雨后春笋般快速上市。

2021年,中国上市创新药数量83个,较上年增加38个,同比增长84.4%,达到历史新高。

随着大量创新药的快速上市,资本对生物医药投融资热度持续高涨,引发热潮。

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融资事件数507起,较上年增加199起,同比增长64.6%,达到历史新高。

我国1类新药(化药和生物药)注册临床试验数量占所有临床试验数量的65%以上;同时,我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仍然集中在肿瘤领域,且靶点同质化明显,热门靶点PD-(L)1、VEGFR等竞争非常激烈。

2021年,中国化学药IND申请1498次,1类化学药IND申请1131次。

2015-2021年中国CDE化药及1类化药IND申请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融资事件数507起,其中创新药占生物医药融资事件数的90%;CRO、原料药均占生物医药融资事件数的3%;中药占生物医药融资事件数的2%;仿制药、CDMO均占生物医药融资事件数的1%。

2016-2020年中国肿瘤药领域药品医保谈判降幅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降幅有所缓和;在2016-2021年六次谈判中,治疗肺癌、乳腺癌和淋巴瘤的药品种类最多,分别为19个,11个和10个。

国家医保谈判为创新药提供快速进入医保目录途径,但对于同质化创新药来说,面临一上市价格即“腰斩”的困境。

2021年第六次医保谈判,94种药品谈判成功,目录外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1%。

靶向性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靶向性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靶向性药物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其中靶向性药物,成为医疗领域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靶向性药物的研究与发展,为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从靶向性药物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靶向性药物的定义靶向性药物又称为分子靶向性药物,是指对疾病的治疗以及预防方面,通过对生物体内分子靶位点进行选择性活性调控,实现其疾病特异性治疗的药物。

靶向性药物与传统的药物相比,其最明显的特点是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治疗靶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二、靶向性药物的发展历程靶向性药物的发展历程虽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随着生物学、生物技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靶向性药物也迎来了它的发展黄金期。

1、第一代靶向药物:鸟嘌呤类药物鸟嘌呤类药物是靶向性药物中的先锋,当它首次问世的时候,成为了科学界的一次惊天大发现。

鸟嘌呤类药物能够选择性地靶向肿瘤性细胞,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血管新生等关键环节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2、第二代靶向药物:单抗类药物单抗类药物是针对肿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靶向性药物。

单抗类药物能够实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可以通过选择性识别和结合靶分子的表面抗原,从而影响其作用机制,对肿瘤细胞实现精准识别和杀灭。

单抗类药物的问世,让靶向性药物的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第三代靶向药物:三价抗体类药物三价抗体类药物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性药物,其不同于传统的单抗,具有较强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具有完美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三价抗体类药物尤其适合于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其治疗效果显著,为肿瘤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三、靶向性药物的研究现状1、癌症领域靶向性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应用,是当前靶向性药物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方向。

通过精准地选择靶向药物,可以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下治疗癌症。

通过对肿瘤分子靶标的不断研究,基因突变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等进一步完善靶向性药物的研究方向。

靶向制剂-研究发展

靶向制剂-研究发展

靶向制剂的研究发展【摘要】本文以靶向制剂的分类、机制、作用特点及医药应用为主,综述了近五年来发表的一些有关靶向制剂的研究论文与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了近年来靶向制剂的研究发展。

【关键词】靶向制剂、靶向给药、载药微粒、脂质体、抗肿瘤药物、发展靶向制剂的概念是1906年由Ehrlich年提出的,至今已经100多年了.但由于人类长期对疾病认识的局限和未能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了解药物作用,以及靶向制剂的材料和制备方面的困难;直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飞速进步,才给靶向制剂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 80 年代初人们开始比较全面地研究第二代控制释放产品,即靶向制剂,包括它们的制备、性质、体内分布、靶向性评价以及药效与毒理。

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的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病变部位常被形象的称为靶部位,它可以是靶组织、靶器官,也可以是靶细胞或细胞内的某靶点。

靶向给药可以增加药物在靶部位的浓度、降低药物在非靶部位的浓度、延长药物在靶部位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给药后的疗效【1】。

由于靶向制剂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所以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靶向制剂的分类1.被动靶向制剂(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

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尤其是肝的kupffer细胞)摄取,通过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等器官,若要求达到其他的靶部位就有困难。

被动靶向的微粒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微粒的粒径大小。

通常粒径在2.5-10μm 时,大部分积集于巨噬细胞。

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

靶向制剂现状及趋势研究

靶向制剂现状及趋势研究

靶向制剂现状及趋势研究靶向制剂的特点是定位浓集,高效、低毒,控制释药,血浓恒定,顺应性提高,为第四代药物剂型。

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高药物的靶向性,以期最大限度地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因此靶向给药系统(TDDS)已经成为现代药剂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1·1脂质体由于脂质体天然类细胞膜结构,并且具有无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特点,在20世纪70年代,Bangham和Ryman首先将其作为抗癌药物载体。

脂质体用作皮肤局部给药的载体已经取得嘱目的成就,用亚硝酸控制解聚法制得低分子肝素脂质体喷雾凝胶,经研究表明能够明显的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大于含有等量药物的普通软膏剂和水凝胶剂[1]。

1·1·1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脂质体,增加了脂质体的柔顺性和亲水性,减少了载药脂质体脂膜与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延长在体内循环系统的时间,故称为长循环脂质体。

具有延长体内半衰期的作用,有利于对肝脾以外组织器官的靶向作用。

1·1·2免疫脂质体在脂质体表面接上其中一种抗体,具有对靶细胞的识别能力,提高脂质体的专一靶向性。

原理是利用抗体、抗原间特异性识别机制,将单抗组装于脂质体表面达到靶向给药,提高药效。

1·1·3配体修饰脂质体体内一些组织器官上存在有特定的受体,其配体多为糖残基化合物。

用特殊的糖残基与脂质体膜材结合,使其覆盖在脂质体的表面,进入体内即靶向特定的组织器官。

1·2微球是指药物分子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载体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系统,可以在体内特异性的分布,提高药物局部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全身的毒副作用。

1·2·1免疫微球是抗体抗原被包裹或吸附于聚合物微球上而具有免疫活性的微球。

应用很广,除可用于抗癌药物的靶向给药外,还可以用来标记和分离细胞[2]。

1·2·2磁性微球由磁性材料包裹于微球中,给药后在外磁场作用下,能选择性地集中在病灶部位,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2023年靶向制剂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2023年靶向制剂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 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 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谨慎投资决策
投资者在投资靶向制剂行业时应谨慎 决策,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 实力,降低投资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动产品国际化
积极推动靶向制剂产品的国际化进程,申请国际认证和注册,为 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洞察报告主要结论回顾
靶向制剂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个性化治疗的需求增加,靶向制 剂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持续扩大。
研发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靶向制剂行业的研发创新不断涌现,包括新型靶点的发现、药物设 计和生产技术的改进等,将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VS
潜力巨大
当前靶向制剂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 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上市和临床应用的拓 展,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竞争格局演变趋势
企业竞争加剧
随着靶向制剂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制药 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未来市场竞 争将更加激烈。
合作与并购频发
为了获取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市场份额,企业 间的合作与并购将成为未来靶向制剂市场的 重要趋势。
加强人才培养
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靶向制剂领域的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高 素质的研发人才。
关注政策法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布局
密切关注政策法规动态
关注国内外药品监管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了解政策调整对靶向 制剂行业的影响。
调整研发策略
根据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研发策略和方向,确保研发工作符 合政策法规的要求。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靶向制剂的设计、合成、筛选等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提 高研发效率和治疗精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目的对中药靶向制剂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方法查阅大量文献,从常见的靶向制剂(脂质体、乳剂、微球、纳米粒)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别综述。

结果中药靶向制剂将中药的优势与靶向制剂的优势结合了起来,既具有靶向性又能提高其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毒副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结论中药靶向制剂现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药剂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中药制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药;靶向制剂
中药的疗效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尤其是在治疗如癌症等疑难病症方面。

但是由于制剂工艺落后、质量不稳定等因素,使中药的推广受到限制。

1906年Ehrlichp[1]提出了靶向制剂(target ing drug system,TDS)的概念,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 livery system,TDD),系指通过适当的载体使药物选择性的浓集于需要发挥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某靶点的给药系统,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其他正常组织,从而达到提高疗效、降低全身不良反应的目的。

1 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
中药靶向制剂也就是指借用适当的载体将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或细胞内某靶点的制剂。

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国内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内有人研究中药的靶向制剂如脂质体等,开展了部分基础研究,为靶向制剂在现代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1 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脂质体系指将药物被类脂双分子层包封成的微小泡囊,亦称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缓释性、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优点。

中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常用的包括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向蒸发法、冷冻干燥法。

金岩等[2]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葫芦素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中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其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为开发其新剂型提供参考;苏春梅等[3]利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此法可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脂质体,故可作为其常规制备方法。

万莉娟[4]对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研究组皮疹、肌肉/关节酸痛、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紫杉醇脂质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1.2 乳剂靶向给药系统乳剂的靶向性特性在于它对淋巴系统的亲和性。


状药物或亲脂性药物可制成O/W型乳剂经静脉注射后,浓集在肝、脾、肾等单核巨噬细胞丰富的组织器官中;水溶性药物可制成W/O型乳剂经口服、肌内或皮下注射后易浓集于淋巴系统。

W/O/W型和O/W/O型复乳不仅具有淋巴系统亲和性,还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失活,增加药物稳定性。

王丽华[5]、郭慧琴[6]等分别进行了榄香烯乳剂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观察,以单纯NP方案为对照组,发现晚期NSCLC患者联合应用榄香烯乳在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

杨婧等[7]采用超声法提取蛇床子中的总香豆素,选取乳化时间、乳化次数、乳化压力及乳化剂加入顺序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蛇床子O/W型乳剂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抗阴道滴虫药理活性。

确定的蛇床子乳剂制备工艺为乳化时间15 min,乳化压力150 MPa,乳化3次,乳化剂加入顺序为油相加入到水相;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并证实其对阴道滴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1.3 微球靶向给药系统微球是指将药物与适宜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骨架实体。

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实体中,粒径通常在1~250 μm之间。

一般制成混悬剂供注射或口服,多用生物降解材料为载体,如蛋白类(明胶等)、合成聚脂类(如聚乳酸、丙交酯乙脂类共聚物等)。

微球具有靶向性和缓释性的特性。

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或液中干燥法均可用于制备微球。

王曦等[8]利用明胶为载体包裹丹参、川芎制成肺靶向参芎明胶微球,控制粒径在7~30 μm 范围内,经静脉注射给药,使参芎明胶微球最大限度靶向浓集于肺组织,提高肺部病变部位药物浓度,有利于其发挥药理作用。

结果发现参芎明胶微球可降低肺纤维化小鼠早期TGFβ1 在肺组织的表达,对小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何杨等[9]利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通过平均粒径及分布、载药量、包封率等理化性质对微球质量进行评价,发现优化工艺所制备的水飞蓟宾PLGA微球粒径均一可控,质量稳定,为膜乳化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袁亮亮[10]制备载有紫杉醇的多孔硅微球(MSM),考察紫杉醇的溶出速率以及在人结直肠腺癌细胞和人结肠癌细胞共培养单层细胞模型中的渗透性,结论是MSM作为药物载体,可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吸收速度。

1.4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粒是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固态胶体粒子,粒径多在10~1000 nm范围内。

它包括纳米囊和纳米球,其中纳米囊属药库膜壳型,纳米球属基质骨架型。

通常药物制成纳米粒后,具有缓释、靶向、保护药物、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特点。

制备纳米粒的方法很多,常见有聚合法、天然高分子凝聚法、液中干燥法等。

杨时成等[11]采用热融分散技术制备了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喜树碱溶液为对照组,Poloxamer 188 包衣的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静脉注射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小鼠脑、心、肝、脾、血浆、肾和肺中的分布显著增加。

这表明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对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金伟伟等[12]将葛根芩连汤饮片
制成纳米粒,通过与常态中药、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比观察其对幼鼠实验性结肠炎(IBD)的治疗作用,结果纳米化的葛根芩连汤在改善IBD幼鼠的肠粘连与溃疡等形态学指标、降低潜血(OBT)、减轻局部的炎症程度(MPO 水平)方面,其疗效明显优于同剂量的常态中药组(P<0.05);纳米中药组在对OBT与MPO的水平影响方面与SASP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减轻局部粘连和溃疡等组织形态学指标方面有明显优势(P<0. 05)。

这就说明葛根芩连汤纳米粒对幼鼠IB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优于常态中药和SAS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