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2019生长发育

合集下载

儿科学生长发育PPT医学课件

儿科学生长发育PPT医学课件
连续性、非匀速性发展、阶段性 体重和身长在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 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男 女

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遵循一定规律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 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青春期前达高峰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其他系统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性别有关

二、 环 境 因 素
1. 2.
营养 宫内营养不良;生后营养不良 疾病 急性感染: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体重和身高;内分泌疾病:骨骼和神经系统; 先天性疾病:生长迟缓
3.
母亲情况 母亲妊娠早期的病毒性感染;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早期某些药物、X线照
射、环境中毒物和精神创伤
3.
身材匀称: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下肢的生长。身体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
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软骨营养不良。
4.
指距与身高:指距大于身高1~2cm,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如蜘蛛样指(趾)(马方综合 征)。

匀称性矮小 临床意义:判断矮小类型 非匀称性矮小
异常(幼稚型或非匀称型) 下肢增长缓慢(有关的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
正常儿童体重估算公式
年龄 出生 3~12月龄 1~6岁 体重(kg) 3.25 [年龄(月)+9]/2 年龄(岁)×2+8
7~12岁
[年龄(岁)×7-5]/2

(二) 身材的增长
1. 身高(长)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增长规律与 体重相似。
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

三、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青春期是体格生长的第二个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身高、体重增长迅速,体重的增长与身高平行,同时内脏器官增长

中医儿科学之小儿生长发育

中医儿科学之小儿生长发育

七、呼吸、脉搏 呼吸、脉搏 年龄越小,呼吸、脉搏越快, 详见下表:
年龄 新生儿 ≤1 岁 2~3 岁 4~7 岁 8~14 岁
各年龄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次/min)
呼吸(次) 45~40 40~30 30~25 25~20 20~18
脉搏(次) 140~120 130~110 120~100 100~80 90~70
5~6岁15分钟
7~10岁20分钟 10~12岁25分钟 12岁后约30分钟 11~12岁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 性提高,注意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 识记(大脑中形成暂时联系)、保持(大脑 中留下痕迹)和回忆(大脑中痕迹恢复)。 回忆又可分为再认和重现。再认是指以前感 知的事物在眼前再次出现时能认识;重现是 指以前感知的事物虽不在眼前,但可在脑中 重复出现。
一、感知发育
视觉的发育:新生儿视觉不敏锐,在15~ 20cm距离处最清晰,可短暂地注视和反射地跟随 近距离内缓慢移动的物体,2个月起可协调地注视 物体,初步有头眼协调;3个月时头眼协调好,可 追寻活动的物体或人;4~5个月开始能认识母亲, 见到奶瓶表示喜悦;6个月时能转动身体协调视觉; 9个月时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1岁半时 能区别各种形状;2岁时能区别垂直线与横线,目 光跟踪落地的物体;5岁时可区别各种颜色;6岁时 视力才达1.0。视力是在外界刺激不断作用下反复练 习才得以发展。
四、性格发育
性格是指人在对事、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 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英勇、刚强、 懦弱、粗暴等。
从人的个体性格发展过程来看,小儿性格 的形成、变化是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 响下,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质变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不同, 因而表现在对人、对事的兴趣、能力、适应 程度等方面的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小儿性 格特征的形成和建立,是随着小儿的生长发 育逐步完成的。

华西预防医学儿科学课件2生长发育

华西预防医学儿科学课件2生长发育

提出问题:
生长发育评价
如何进行具体的生长发育评价呢??
n 体格生长评价 n 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生长发育评价
举例:2个 5岁男孩
生长发育评价
6个月前
17kg
体重 18kg
身高:120cm
6个月前
20kg
体重 18kg
身高:100cm
体格生长评价
生长水平 生长速度 匀称程度
生长发育评价
生长水平 growth leve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熊 菲 副主任医师
【目的要求】
¨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 意义
¨ 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 重点掌握生长发育评价的常用指标和评价方法
具体的临床问题 如何解决?
生长 growth
生长发育的概念
指各器官、系统的长大。有相应的测量值表 示量变。
出生后大脑树突的发育
出生
15月
2岁
生长发育评价
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u 大运动(gross motor) u 精细运动(fine motor) u 语言(language) u 个人-社会适应能力(personel-social
behavior )
生长发育评价
简单口诀
生长发育评价
n 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月站、一岁走 n 三握、五抓、七换手、九钳物、一岁乱画 n 二笑、六认生、九月做再见
出生 50 cm
1岁 75cm
2岁 85cm

身高增长规律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红色为 增长的 部分
立位与卧位测量 值约相差1-2cm

儿科学总论:儿童生长发育

儿科学总论:儿童生长发育

• 内因性矮小 常见的有:
① 家族性矮小: 身材矮小,骨龄延迟不显著,其父母均矮小,或父母 亲其中之一正常,另一个矮小。小儿出生时体态偏小, 2~3岁起生长缓慢,以后虽循正常的生长规律,但保持在 第三个百分位以下,青春发育正常,最终身高在正常儿童 的最低值,无内分泌功能障碍,智能及性发育正常。
• 内因性矮小 ② Turner 综合症 又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其主要特征是生长障碍、 性幼稚、蹼颈、肘外翻等。发病率约 1/5000 新生儿,未 治疗女孩子平均身高为 143 厘米,其矮小原因是由于卵巢 发育不良,不能产生雌激素,无生育(缺乏第二性征、性 幼稚、无月经或月经初潮延迟、以后可呈现闭经、不孕) 及青春期的身高突增;另一是软骨发育异常,如第四、五 掌骨短、小指短而弯曲、骨质疏松。
《儿童性早熟》
定义 • • 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10岁前出现第二性征。 性早熟分为真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两种。
《儿童性早熟》
• 假性性早熟: 又称周围性性早熟或不完全性性早熟,病儿不具备 有生育能力,男孩睾丸不增大。 1、乳房早发育: 发生在于8岁以前的任何年龄,女孩明显多于男孩, 乳房可单侧或双侧,但以双侧为多见,常可有先后 增大,起病时小儿常诉有触痛,多数增大的乳房直径 不大于5cm,而且乳头、乳晕正常,可自行消退又重新 出现,少数持续到青春发育期。另外,小儿不出现白 带,无身高增长加速,部分小儿有进食蜂乳史,本病 可自愈,可不必处理。 2、阴毛早发育: 正常女孩在乳房发育后数月出现阴毛,男性在阴 茎、阴囊发育后数月出现阴毛。
2、阶段性:两个快速阶段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3、小儿体格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 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长期加速趋势 体格发育长期加速趋势主要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第九版儿科学重点

第九版儿科学重点

儿科学第一章绪论新生儿期: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1.体重的增长〔理解〕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

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

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

儿科临床中多用体重计算药量和静脉输液量。

正常儿童体重、身高估计公式2.头围的增长〔理解〕头围: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33-34cm。

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一年前三个月头围的增长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二年头围增长缓慢,约为2cm,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

头围测量在2岁内最有价值。

3.头颅骨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6-8周龄闭合。

前囟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2岁闭合。

一般1-1.5岁闭合。

4.牙齿〔理解〕牙齿:6个月下中切牙,9个月上中切牙及上侧切牙,12个月下侧切牙,18个月上下第一乳磨牙,2岁上下单尖牙,2岁半上下第二乳磨牙。

大多于三岁前出齐。

(出牙数量=月龄-4~6)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进程〔理解〕小儿肥胖症:是指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均值的20%以上第三章儿童保健1.合理喂养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辅食,推荐以富含铁的米粉作为首次添加的食品,辅食的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薄到厚、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的原则。

2.计划免疫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尽早接种。

第四章儿童疾病诊治原则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脱水的症状和体征(1)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kg体液的减少。

2019中西医医师《儿科学》模拟题1(A1型题)

2019中西医医师《儿科学》模拟题1(A1型题)

2019中西医医师《儿科学》模拟题1(A1型题)1、婴儿每日需糖量为A、6~8g/kgB、8~10g/kgC、10~12g/kgD、12~15g/kgE、15~18g/kg答案:C解析:糖类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占总热量的50%~60%,每克糖产热17.2 kJ,婴儿需糖量每日10~12g/kg,2岁以上小儿需糖量约每日10g/kg。

2、母乳喂养早吸吮的最合理时间是A、出生后30分钟内B、出生后1~2小时C、出生后2~6小时D、出生后6~24小时E、出生后24~48小时答案:A解析:母乳喂养的方法:主张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开奶,满月前坚持按需喂哺,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定时喂养,每次哺乳不宜超过20分钟。

3、小儿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尤以下列何脏最为突出A、肺、肾B、脾、肾C、肺、脾D、心、脾、肾E、肺、脾、肾答案:E解析:小儿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故曰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及“肾常虚”。

4、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两脏疾病是A、肺脾B、肝肾C、心肾D、肝脾E、肝肺答案:A解析:小儿时期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所患疾病最为多见,因此,根据题干要求,最佳的选项是A。

5、下列将小儿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医家是A、李东垣B、吴鞠通C、张景岳D、刘完素E、张从正答案:B解析: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这里的“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指幼嫩而未臻成熟。

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

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

6、小儿常用内治法中利水消肿法之阳水常用方剂是A、实脾饮B、真武汤C、五苓散D、十灰散E、防己黄芪汤答案:C解析:利水消肿法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致水肿者。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

新生儿 听觉已相当良好,能寻找声源,
辨音量、音调音色、语音和非 语音。
3~4月 头可转向声源,听悦耳声微笑 8月 能确定声源,对语气敏感 3岁 能清楚分辨e和er声
皮肤感觉的发育
触觉
新生儿 眼、口周、口腔、舌尖、手掌、足
底的触觉已非常敏感
2~3岁 可辨别物体的属性 5~6岁 区别体积和重量不同的物体
Raise颅in内tra压cra增nia高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Meningitis
Dehydration
扩大、晚闭
Hypothyroidism
Cleidocranial dysostosis Hydrocephalus
(四) 头围
*用软卷尺自双眉上最突出处,经过枕 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即头围。
*身长低于正常的30%以上——侏儒 症、营养不良等。
体格生长
头与身长比例
(三)囟门
* 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形成的三角形 间隙,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形成的菱形间 隙。测定以对边中点连线为准。
*正常值:后囟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约25%于初生时已闭)。前囟于12~18个 月关闭。
*临床意义:囟门早闭并头围明显小于 正常者,为小头畸形。囟门晚闭及头围大于 正常者,见于脑积水、佝偻病等。囟门凹陷 者,多见于失水。囟门凸出,多为颅内压增 高的疾病,如各种脑炎、脑膜炎等。
年龄 出生
3月
12月 24月
5岁 15岁
实际头围(cm) 增长(cm)
34
40
6/(0~3月)
46
6/(3~12月)
48
2/(1~2岁)
50
2
53~54
3~4

儿科学-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儿科学-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今天为大家带来《儿科学》第一部分——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这一部分的特点是数据非常多,且零碎、难以记忆,然而又是考试重点,需要反复多次学习。

另外首先说明:基础知识整理的推文中,绝对重点的内容以红色粗体标出,相对重点的内容以黑色粗体标出。

一、儿童年龄分期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

受精后前8周为胚胎发育期。

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至出生28天。

其中,第1周为早期新生儿期。

婴儿期:从生后满28天至1周岁的时期,为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易患消化和营养紊乱疾病、急性传染病。

(注:此为北医第4版对婴儿期的定义,人卫第9版规定婴儿期为出生至1周岁,即新生儿期属于婴儿期,考试时以此为准)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前的时期,此期智能发育加快。

易发生意外事故,同时也易患消化和营养紊乱疾病、急性传染病。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入学前的时期,为智能发育最快的时期。

传染病明显减少,免疫性疾病、外伤、食物中毒、龋齿、弱视等发生率相对增大。

学龄期:进入小学以后到青春期前的时期,一般是自6~7岁至11~12岁,为学习的重要时期。

(以上“m”代表月,“y”代表岁数,下同)实际上老版本的教材上数据是“3、6、9、12”,但近几年做了修改。

可记住出生时的平均体重(3.25kg),后三个即为 3.25不同时段身高增加速率亦不同:0~6个月:增长2.5cm/m6~12个月:增长1.5cm/m1~2岁:增长1cm/m2~12岁:增长6~7cm/m头围非常生动地诠释了“前3个月生长的指标≈后9个月生长的指标”这一规律。

4. 胸围反映胸廓与肺的发育。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两者近似相等(46cm)。

胸围≈头围+年龄-1。

5.上臂围可筛选营养不良儿童。

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cm,>13.5cm表示营养良好,<12.5cm表示营养不良。

6. 骨骼囟门闭合早,警惕小头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

儿科学-生长发育

儿科学-生长发育

p50th p75th p97th
53
体格生长评价
体格生长评价
➢发育水平 将特定时间,某一个体的各单项体
格生长指标与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相应 参数进行横向比较来评价个体的体格生 长状况。
54
➢发育水平
体格生长评价
早产儿体格生长有一允许“落后”
年龄范围,进行生长水平评价时应矫正
胎龄至40周(足月)后再评价
12± 3/(1~2岁)
3
>2岁至青春前期
2kg/年
体重增长的规律
体格生长
1.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 峰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 于稳定。
2.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 重增长。
体重增长的规律
体格生长
3.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一周内如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 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在 生后第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 至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21
体格生长
青春期前体格生长规律
体重( Weight,W )
体格生长
• 器官、系统、体液的 综合重量
•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 状况的灵敏指标
体重的增长
体格生长
关键 年龄
实际体重 体重增加 与出生时
(kg)
(kg) 比较(倍)
出生
3
3月 12月 24月

3/(0~3月)
1

3/(3~12月)
2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8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环境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
营养: 疾病: 其它:

儿科学-小儿生长发育

儿科学-小儿生长发育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 成熟。
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 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这种潜 力从受精卵开始就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与 调节,表现出个人的生长发育模式。
因此,生长发育水平是遗传与环境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 体 格 生 长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体格生长规律
(一)体重的增长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可塑性强。
疾病种类(1)儿童与成人不同, (2)不同年龄儿童也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差异。
临床表现: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 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进展快。
诊断:病情表述困难,不准确,详细了解病 史,准确体检。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 正常值常不相同。
治疗:综合治疗。药物剂量、液体量。 预后:来势凶猛,恢复也较快,且较少
儿科学
(Pediatrics)
绪论
儿科学:
是一门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 养卫生、保健和疾病的综合性临床医学 科学。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研究对象: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研究内容
1、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2、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治疗的理论、技术; 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儿科学文献知识】小儿生长发育

【儿科学文献知识】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从成胎、初生到青春期,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一般以“生长”表示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生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发育主要反映为质的变化,生长和发育两者密切相关,“形”与“神”同步发展,因些,生长发育通常相提并论。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格生长关于小儿体格生长,有各项生理常数。

这些生理常数,是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的数据加以统计得出的,可再用于临床,来衡量和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为了实际应用的方便,又按小儿体格生长的规律,列出一些计算公式,临床可以此来推算出各年龄组儿童的生理常数。

(一)体重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

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龄愈小,增长速率愈高。

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

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6个月体重(kg) =3十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 =7十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 =8十2×年龄体重测定可以反映小儿体格生长状况和衡量小儿营养情况,并作为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

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85%者为营养不良。

(二)身高(长)身高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

一般3岁以下小儿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以量床测量,称身长。

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约相差1~2cm。

测量身高时,应脱去鞋袜,摘帽,取立正姿势,枕、背、臀、足跟均紧贴测量尺。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 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

2019年儿童体格生长测量与评价

2019年儿童体格生长测量与评价

3.4 评价方法-2曲线图法
以儿童的年龄或身长(身高)为横 坐标,以生长指标为纵坐标。
把测量数据描绘在图上,与标准曲 线进行对比,可以直观进行评价。
4种:体重/年龄,身高(长)/年龄, 体重/身高(长)、头围/年龄
体重/年龄
3.4 评价方法-2曲线图法
身长(高)/年龄
体重/身长(高)
7
实战操作03
7 基本信息
李四宝,男,出生于2019年6月3日,孕周34周(预产期 2019年7月15日),第2胎第1产,出生时羊水清亮,无脐 带绕颈,Apgar评分8-9-9,母亲孕期无特殊。
出生身长44cm,出生体重2.10kg。
7.1 计算矫正年龄
检查日期2019年07月01日 出生日2019年06月03日 预产期2019年07月15日
儿童处于安静时读数。
2.4.2 体重的记录
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 至小数点后1位,如15.8kg。
2.4.3 体重的记录(推荐)
2岁以下至小数点后2位,如 4.36kg。
2岁以上至小数点后1位,如 15.8kg。
2.4.4 体重记录补充说明
《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规定体重以千克(kg)为 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如12.3 kg。
4.6 测量与评价(3月)
找原因:检查测量工具坏了, 测量时有误没
复测结果64.0cm。
重新绘图再评价,结果:中, 中
4.7 测量与评价(6、8月)
2019年07月03日 6个月 体重9.15kg 身长69.0cm
2019年08月18日 8个月15天 体重10.10kg 身长73.5cm
2岁前的体检记录身高(长)、体重中等,体格发育正常。

第九版儿科学重点

第九版儿科学重点

儿科学第一章绪论新生儿期: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1.体重的增长〔理解〕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体液为主要成分。

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

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

儿科临床中多用体重计算药量和静脉输液量。

正常儿童体重、身高估计公式2.头围的增长〔理解〕头围:出生时头围相对大,平均33-34cm。

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一年前三个月头围的增长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二年头围增长缓慢,约为2cm,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

头围测量在2岁内最有价值。

3.头颅骨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6-8周龄闭合。

前囟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2岁闭合。

一般1-1.5岁闭合。

4.牙齿〔理解〕牙齿:6个月下中切牙,9个月上中切牙及上侧切牙,12个月下侧切牙,18个月上下第一乳磨牙,2岁上下单尖牙,2岁半上下第二乳磨牙。

大多于三岁前出齐。

(出牙数量=月龄-4~6)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进程〔理解〕小儿肥胖症:是指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均值的20%以上第三章儿童保健1.合理喂养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辅食,推荐以富含铁的米粉作为首次添加的食品,辅食的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薄到厚、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的原则。

2.计划免疫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尽早接种。

第四章儿童疾病诊治原则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脱水的症状和体征(1)轻度脱水:表示有3%-5%体重或相当于30-50m/kg体液的减少。

儿科学课件 儿童生长发育

儿科学课件 儿童生长发育
和胫骨近端已出现骨化中心;1-9岁腕部骨化中 心为年龄+1
骨缝
前囟
骨缝与囟门的闭合
后囟
反映颅骨骨化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部位 前囟 后囟 骨缝
出生时 1.5~2cm
0.5cm 可及
关闭年龄 ≦18月 1~2月 3~4月
脊柱发育
年龄 3月 6月 12月
动作 抬头 坐 走
脊柱弯曲
颈曲
(颈部脊柱前凸)
胸曲
(胸部脊柱后凸)
3月
6± 3/(0-3月)
1
12月 24月
9± 3/(3-12月)
2
12± 3/(1-2岁)
3
>2岁至青春前期
2kg/年
体格发育评价指标---体重
<6月 7~12月 2岁至青春前期
BW(kg)+月龄*0.7 (kg) 6+月龄*0.25 (kg) 年龄*2+7 (kg)
体格发育评价指标---身长
小儿喂养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重量比值---接近1:1:4-5, 各占总能量---10-15%、25-30%和50-60%
小儿喂养
辅食添加原则- 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由一种到多种; 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小儿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能量和(或)蛋白质缺乏的
起始免疫月(年)龄 出生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8个月
1岁半至2岁 4岁 7岁
12岁
计划免疫程序
疫苗名称 卡介苗、乙肝疫苗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乙肝疫苗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百白破混合制剂 乙肝疫苗 麻疹活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卡介苗、麻疹活疫苗、吸附精制白喉、破伤 风 二联类毒素 精制卡介苗

儿科学-医考练习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

儿科学-医考练习题及答案-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一、A11、一岁小儿头围测量为36cm,应考虑哪种疾病A、营养不良B、脑积水C、脑发育不良D、甲状腺功能减低症E、佝偻病2、生理性体重下降,至多久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A、7~10日B、7~14日C、10~14日D、10~21日E、14~21日3、1岁小儿头围测量为54cm,应考虑哪种疾病A、营养不良B、脑积水C、脑发育不良D、甲状腺功能减低症E、佝偻病4、2岁到青春前期平均每年体重增加A、1kgB、1.5kgC、2kgD、3kgE、4kg5、1周岁小儿的平均身长为:A、50cmB、60cmC、90cmD、85cmE、75cm6、下列有关脊柱的发育不正确的是A、3个月左右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B、1岁以内脊柱增长快于四肢C、6个月后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D、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E、脊椎3个自然弯曲出现后即被韧带固定7、关于头围的说法下述哪项是错误的是A、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B、头围测量自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C、头围增长越快提示脑发育越好D、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E、头围过小可见于脑发育不全8、小儿生长发育,下述哪项是错误的是A、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有阶段的过程B、各系统的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C、淋巴系统发育于青春期前达高峰D、不同年龄段生长速度不同E、生长发育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无个体差异9、关于脊柱的发育,不正确的是A、生理弯曲的形成与直立姿势有关B、3个月左右出现颈椎前凸C、6个月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D、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E、出生时即有颈椎前凸10、关于小儿粗细动作的发育,不正确的是A、2个月能抬头B、6个月能独坐C、8个月会爬D、9个月能独走E、12个月能独走11、1岁小儿,不正确的是A、体重9kgB、能独走C、头围46㎝D、能爬台阶E、出牙6个12、2~12岁小儿,计算公式为A、身高=年龄×2+8(㎝)B、身高=年龄×2+12(㎝)C、身高=年龄×2+10(㎝)D、身高=年龄×7+75(㎝)E、身高=年龄×5+75(㎝)13、小儿头围,正确的是A、出生时平均34cmB、3个月时平均42cmC、6个月时平均46cmD、1岁时平均48cmE、2岁时平均50cm14、2周岁小儿应达到A、乳牙16个B、身长87cmC、头围40cmD、身长90㎝E、身长75cm15、正常10个月小儿,下列哪项属不正常A、体重8.5kgB、身长73cmC、乳牙4颗D、头围48cmE、能推车走几步16、小儿骨骼发育中,正确的是A、前囟最晚闭合的年龄为10个月B、后囟一般闭合的年龄在出生后2周C、颅缝一般闭合的年龄为2个月D、腕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为1岁半E、前囟增大重者可延迟至2~3岁才闭合17、9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应有A、8个B、9个C、10个D、11个E、12个18、小儿机体发育所遵循的规律,正确的是A、是一个连续平均的过程B、年龄越大发育越快C、婴儿期发育最快D、各系统发育快慢一致E、体格上的个体差异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19、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为原出生体重的A、9~12%B、5~10%C、3~9%D、3~5%E、4~6%20、1岁小儿,标准体重、身长是A、体重7kg、身长65cmB、体重8kg、身长70cmC、体重9kg、身长75cmD、体重10kg、身长80cmE、体重11kg、身长85cm21、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年龄是A、6~8周B、3~4个月D、1~1.5岁E、2~2.5岁22、小儿体重在1岁时每年增长约A、2kgB、4kgC、6kgD、9kgE、12kg23、语言的发育三个阶段的顺序是A、发音、理解、表达B、理解、表达、发音C、表达、理解、发音D、听觉、发音、理解E、模仿、表达、理解24、下列有关生长发育遵循的一般规律,不正确的描述是A、由下到上B、由近到远C、由粗到细D、由低级到高级E、由简单到复杂25、小儿后囟闭合一般应在A、3~4B、4~6C、6~8D、8~10E、10~1226、小儿前囟闭合量迟的年龄是A、10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27、2~12岁儿童平均身长(cm)推算公式是A、身高(cm)=年龄×7+75B、身高(cm)=年龄×5+70C、身高(cm)=年龄×6+80D、身高(cm)=年龄×7+80E、身高(cm)=年龄×9+8028、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是出生体重的A、1%~5%B、3%~9%D、10%~15%E、15%~20%29、生长和发育的表述不正确是A、量和质的发展B、它们之间相互联系C、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的过程D、组织、器官形态的成熟的过程E、个体在形态和功能方面已全面达到成人水平30、关于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的错误论述是A、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连续性过程B、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阶段性C、各系统的发育过程平稳而协调D、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性E、儿童个体生长发育呈现出一定的轨迹现象二、A21、正常婴儿,体重7.2kg,能独坐一会儿,能用手摇玩具,能辨认熟人和陌生人,最可能的年龄是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2、健康儿,能大笑,开始能发出“爸爸”、“妈妈”之复音,脊柱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对“再见”还不懂,其年龄可能是A、3~4个月B、5~6个月C、7~8个月D、9~10个月E、11~12个月3、牙16只,会用勺子吃饭,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最可能的年龄是A、1岁B、2岁C、3岁D、4岁E、5岁4、某患儿所在幼儿园老师反映其身高体重均远远低于同龄儿,为了解其骨骼发育情况,应作下列哪项检查A、血常规B、胸部X线摄片C、肝功能D、腰椎穿刺E、腕部X线照片三、A3/A41、一家长带小孩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该患儿体格检查结果如下:体重10.5kg,身长80cm,前囟已闭,出牙12颗,胸围大于头围。

生长发育实训报告儿科学

生长发育实训报告儿科学

一、引言生长发育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本次实训中,我深入了解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疾病,现将实训心得与收获整理如下。

二、实训内容1.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分期,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胎儿期生长发育迅速,器官系统逐渐形成。

(2)新生儿期:出生后1个月内,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对外界环境适应性逐渐增强。

(3)婴儿期:出生后1岁内,婴儿生长发育最快,体格、智能和运动能力迅速发展。

(4)幼儿期:1岁至3岁,幼儿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减慢,语言、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逐步发展。

(5)学龄前期:3岁至6岁,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相对稳定,智能和运动能力进一步发展。

(6)学龄期:6岁至青春期,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趋于成熟,智能、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逐步完善。

(7)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体格、智能、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快速发展。

2. 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遗传、营养、环境、疾病和生活方式等。

(1)遗传:遗传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包括身高、体重、智力、性格等。

(2)营养:充足、均衡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充足的光照和新鲜的空气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积极影响。

(4)疾病:某些疾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先天性畸形、内分泌疾病、营养性疾病等。

(5)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3. 常见疾病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如佝偻病、营养性贫血、肥胖症、矮小症等。

(1)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软化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肌肉无力、生长发育迟缓等。

儿科学教案-儿童生长发育与疾病防治

儿科学教案-儿童生长发育与疾病防治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儿童生长发育与疾病防治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儿童生长发育
03
儿童疾病防治
04
儿童营养与健康
05
儿童心理发展与疾病预防
01
添加章节标题Βιβλιοθήκη 02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
单击添加项标题
胎儿期:从受精卵到出生前的阶段,包括胚胎期和胎儿期
监测频率:定期体检,跟踪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营养不良的判断:体重、身高、BMI等指标低于正常值
儿童营养问题的干预措施
均衡饮食:保证食物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合理膳食: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活动量等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儿童饮食行为:饮食习惯、饮食时间、饮食量等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多样化饮食、适量饮食等
饮食与生长发育:营养摄入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饮食与疾病防治:合理饮食对预防疾病的作用
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估与监测
营养过剩的判断:体重、身高、BMI等指标高于正常值
营养干预: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
评估方法:身高、体重、BMI等指标
单击添加项标题
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的阶段
单击添加项标题
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的阶段
单击添加项标题
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的阶段
单击添加项标题
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周岁的阶段
单击添加项标题
学龄期:从6周岁到12周岁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
6.7 6.9 7.2 7.7 8.3 9.0 9.6 10.0 10.2
儿科学(第9版)
等级法
三分法
五分法
测量值表示


(异常)

中下

(异常)
中上

(异常)

(异常)
均值离差法: -2SD -1SD
X 1SD 2SD
百分位法:
p3 p25
p50
p75 p97
儿科学(第9版)
(四)生长曲线的应用
儿科学(第9版)
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 受遗传、环境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 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但不绝对的 ❖ 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的影响因素
儿科学(第9版)
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儿科学(第9版)
一、 遗 传 因 素
❖ 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 ❖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 ❖ 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 ❖ 遗传代谢性疾病、内分泌障碍、染色体畸形等,更与遗传直接有关 ❖ 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性别有关
1. 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 2. 不仅可以评出生长水平,
还可看出生长趋势, 并能算出生长速度。
儿科学(第9版)
(四)生长曲线的应用
正确解释生长曲线的关键 1. 生长监测 定期、连续测量比一次数据更重要 2. 生长的个体差异 在P3和P97之间(或2SD)均属正常 3. 喂养方式 评价纯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时应考虑喂养方式的影响 4. “回归”均值趋势 约2/3的儿童出生体重和身长在2~3岁前可出现百分位值趋向P50 5. 生长波动 生长曲线偏离原稳定的生长轨道超过1条主百分位线,需要适当增加生长监测频率 6. 生长异常 当儿童生长水平或体型匀称度< P3或>P97 ,或生长曲线偏离原稳定的生长轨道超过2
第二章
生长发育
作者 : 殷蕾,刘瀚旻,江帆
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
目录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节 体格生长 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
目录
第六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第七节 发育行为与心理异常
重点难点
掌握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正常值;利用儿童生长发育曲线正
儿科学(第9版)
(三)体格生长数据统计学表示方法
1. 均值离差法:用于呈正态分布的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ത��� ±2SD为正常范围。 2. 百分位数法:测量值呈偏正态分布,通常P3~P97为正常范围。 3. 标准差的离差法(Z评分或Z score,SDS):Z=(X- ���ത���)/SD,以±2为正常范围,不同质
0.5
2.8 2.9 3.1 3.4 3.8 4.1 4.5 4.6 4.7
1.5
3.4 3.5 3.8 4.1 4.5 4.9 5.3 5.5 5.7
2.5
4.0 4.2 4.4 4.8 5.2 5.7 6.1 6.3 6.5
3.5
4.5 4.7 5.0 5.4 5.9 6.4 6.8 7.1 7.3
正常儿童体重估算公式
年龄 出生 3~12月龄 1~6岁 7~12岁
体重(kg) 3.25
[年龄(月)+9]/2 年龄(岁)×2+8 [年龄(岁)×7-5]/2
儿科学(第9版)
(二) 身材的增长
1. 身高(长)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增长规律与 体重相似。 ❖ 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 2. 坐高(顶臀长)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顶臀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 生长。 3. 指距 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4.5
5.1 5.2 5.5 5.9 6.4 7.0 7.5 7.8 8.0
5.5
5.5 5.7 6.0 6.4 7.0 7.5 8.1 8.4 8.6
6.5
6.0 6.1 6.4 6.9 7.5 8.0 8.6 9.0 9.2
7.5
6.4 6.5 6.8 7.3 7.9 8.5 9.1 9.5 9.7
-2SD -1SD X
1岁~ 7.18 8.21 9.24 2岁~ n岁~
+1SD +2SD 10.27 11.30
儿科学(第9版)
参数表举例(百分位数法):(女童体重)
M
P3 P5 P10 P25 P50 P75 P90 P95 P97
0.0
2.4 2.5 2.7 3.1 3.4 3.7 4.0 4.2 4.3
儿科学(第9版)
(七) 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2. 体型匀称:体型生长的比例,如身高的体重(W/H);身高胸围指数;Quetelet指数;Kaup 指数(幼儿用);年龄的体质指数(BMI/age)等。
3. 身材匀称: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下肢的生长。身体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 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软骨营养不良。
(三) 头围的增长
年龄 出生 3个月 12个月 24个月 5岁 15岁
实际头围(cm) 34 40 46 48 50
53~54
增长(cm)
6 6 2 2 3~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平绕胸一周 ❖ 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 ❖ 出生时:32cm,略小于头围;1岁左右≈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头围+年龄-1cm ❖ 头、胸围的交叉时间:营养、胸廓的生长发育;生长较差者交叉时间延后
儿科学(第9版)
(cm) 60 55 50 45 40 35 30
头胸围生长曲线
3个月
头围
胸围
年龄
1岁
2岁 3岁 4岁 5岁 7岁
儿科学(第9版)
(五) 上臂围
❖ 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绕臂一周 ❖ 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 ❖ 1岁以内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cm。 ❖ 左上臂围筛查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
(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指标)数据间比较。 4. 中位数法:当样本变量为正态分布时中位数等于均数或第50百分位数。用中位数表示变量
的平均水平。
儿科学(第9版)
(三)体格生长数据统计学表示方法
P50
百分位法 P3
P97
均值离差法 -2SD
X
+2SD
儿科学(第9版)
参数表举例(均数离差法):(女童体重)
确评价儿童生长水平;应用儿童发育里程碑进行发育监测;儿童神 经行为发育的体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
体格发育、骨骼发育、牙齿发育以及器官发育的特点;生长障碍种 类;发育筛查的工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
了解 屏气发作、吮拇指癖、咬指甲癖、遗尿症和儿童擦腿综合征的临床
表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睡眠障碍 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体格生长
儿科学(第9版)
一、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 体格生长: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 ❖ 常用的形态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儿科学(第9版)
二、 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一) 体重的增长 (二) 身材的增长 (三) 头围的增长 (四) 胸围的增长 (五) 上臂围的增长 (六) 皮下脂肪 (七) 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儿科学(第9版)
(一) 体重的增长
❖ 我国201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男婴体重:(3.38±0.40)kg,女婴体重:(3.26±0.40)kg,接近 WHO的参考值(男3.3kg,女3.2kg)。
❖ 生后3~4个月 ≈ 出生时的2倍 ❖ 12月龄 ≈ 出生时的3倍(10kg) ❖ 生后第2年 ↑ 2.5~3.5kg ❖ 2岁至青春前期,年 ↑ 2kg
儿科学(第9版)
身长/高:头顶到足底的长度
<3岁
卧位测
≥3岁
立位测
正常儿童身长(高)估计公式
身长(高) 出生
3~12月龄 2~6岁 7~10岁
cm 50 75 年龄(岁)×7+75 年龄(岁)×6+80
儿科学(第9版)
坐高(顶臀长)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儿科学(第9版)
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 连续性、非匀速性发展、阶段性

❖ 体重和身长在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

❖ 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儿科学(第9版)
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 遵循一定规律 ❖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 ❖ 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青春期前达高峰 ❖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 其他系统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 速度不同与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功能有关
2. 采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及规范的测量方法 3. 选择恰当的生长标准或参照值:建议根据情况选择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或
2015年中国9市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制定的中国儿童生长参照值(附录一) 4. 定期评估儿童生长状况,即生长监测
儿科学(第9版)
(二) 评价内容
1. 生长水平 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在同年龄、同性别人群中所处的位置。
≥3岁
坐位量 --坐高
儿科学(第9版)
(三) 头围
❖ 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头一周的长度 ❖ 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 ❖ 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连续追踪测量更重要 ❖ <���ത��� -2SD:脑发育不良的可能,<���ത��� -3SD:脑发育不良 ❖ 增长过速:脑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