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25课导学案
《第25课 世说新语》导学案
《第25课世说新语》导学案《第25课世说新语》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学习过程】(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步骤可由老师灵活调配,时间暂不做明确规定。
)第一步:自学环节 (解决目标1)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2、学生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雪骤 ( ) 差可拟( ) 柳絮( )尊君在不( )第二步:合作环节 (解决目标1、2,)1、小组长检查“自学环节”完成情况,并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
《咏雪》向?③七岁的陈纪“入门不顾”是否无礼?第三步: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学及合作学习成果。
第四步:拓展延伸(解决难点1)“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译文:《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就离开了。
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 (元方)回答道:“他等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离开了。
”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见。
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学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张謇实业救国的史实;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的原因。
学习重点:张謇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学习难点:不同时期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一、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1、找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背景和状元实业家是谁?2、找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何时得到发展?处于短暂的春天、再度受挫分别是什么时期?3、请结合教材,说一说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4、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二、合作探究:材料一1914到1919年我国面粉出口情况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外资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是不易,作为一国之政府不但不支持,反而与民争利……大生纱厂顿时转赢为亏,损失巨大,外负债多达400万两。
材料三:图片《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一战期间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求生存、图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堂检测1、古代有“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班超,近代有中过状元后来选择了创办实业道路的()A.张謇B.孙中山C.荣德生D.范旭东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A.采矿业B.机器制造业C.轻工业D.造船业3、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是()A.总体来说比较落后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C.地区发展不平衡D.民族工业产品主要出口国外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A.抗日战争胜利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大革命期间D.洋务运动期间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D.③④⑤6、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宫阙(què)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千里共婵娟(指月亮)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重点句子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
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后人称之为“小杜”。
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之赤壁导学案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与
评
价
配乐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学生爱上诗词鉴赏课,效果很好。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但是,
岁月却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今天,我们就随杜牧一起走近那些历史风云人物!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
教师评点。
资料链接: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了。
【知识链接】
1、题解:本诗选自《樊川文集》。这是一首咏史诗。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经过赤壁时,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
【问题导读】朗读
5、把握本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当堂训练】
1、背诵全诗。
2、《赤壁》中生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教师导入】
播放歌曲《历史的天空》,将学生带入战争的特定情境中去。
1、投影内容,听配乐范读《赤壁》。
第25课 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重点难点】1.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2.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认识《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纪传体: 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古代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他二十三史,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3.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题目是编者加的。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
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
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4.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自主预习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
4.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四、随堂演练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资金少,规模小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3.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张骞3.纺织业面粉业4.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三、合作探究1.(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
课题
杜甫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4、拓展延伸
7、重读谈艺。从艺术创作角度谈谈这首诗在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借鉴?
5、达标测评
1. 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 、 、 ,
《三别》是 、 、 。
2.杜甫,字,朝的伟大诗人,后人称他为,他和 并称为“大李杜”,(4分)
3. 赏析:”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一句好在哪里?(5分)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6分)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学习
重点
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
学习
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要说山,当属“五岳”最为有名,它们分别是:
2、谈谈你对题目《望岳》的解读:
二、自主学习
3、初读感知。
1)给你认为的生僻字注音2)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3)明确这首诗的体裁:
6、再读解义。(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掌握诗句的含义,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
三、问题探究
7、分读品景。
1)分组讨论哪些诗句是诗人“望”岳之景?
2)诗人对这些景象的所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3)具体指出诗人眼中“岳”之特点。
导学案25课(老师版)
课题 学 习 目 标 杜甫诗三首 课型 精读 课时 2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背诵一些重要的句子。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 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 2.过程与方法:诵读、想象、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养初步的 鉴赏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积极进取”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1.走近作者 杜甫(公元 712—770) ,汉族,字 ,世称 、杜工部、杜 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我国 代最伟大的 诗人,与 并称“大李杜”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 奉为“ ”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因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诗多涉笔 前后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 为“ ” ,如著名的“ ”“ 、 ” 。 “三吏” ( 指: , “三别”指: 。 ) 其诗风格基本上是“ ” ,大都表现出 的思想。有 《杜工部集》 。 2.写作背景 特别要了解《石壕吏》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回顾学过的历史,结合 课文下面注释,了解这场战争。 知 识 构 建 1.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 2.能背诵三首诗,并能鉴赏一些重要的句子。 3.感悟人物不同时期的思想。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夫如何 ) 青未了 ( . ( . ) 岱( . ) 邺( . ) 宗 决眦 ( . )城戍( ) . )
独与老翁别:________ 夜久语声绝:________ . . 2.掌握下列句子大意。 ⑴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⑵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三、理解探究 1. 《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 2. 《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望 附: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学生版)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感知内容。
2.学习对比、衬托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品质。
【重点难点】1.学会运用对比、衬托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文章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不卑不亢的精神。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文题解读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前143),时期名将,汉族,沛县(今属江苏)人。
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封条侯。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他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军:。
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题意:2.背景简介汉文帝即位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
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个地方慰问军队。
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纪实。
3.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38岁任太史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写作。
47岁的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
他出狱后忍辱含垢,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4.作品简介《史记》是我国,原名《》或《》,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古诗五首》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古诗五首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词的内容,熟读成诵。
②学会在品读重要词句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想象与拓展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配乐朗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活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感受词的内容,诵读成诵。
学习难点:品读重要词句,体会作者感情,感受词的意境美。
学法指导:朗读法、启发法、讲授法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2、字词字音:宫阙(què)琼楼玉宇(qióng)低绮户(qǐ)二、课堂学习研讨1、补充注释:(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6) 不胜(shēng):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8)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9) 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0)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睡不着的人。
(11)婵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
2、这首词的上片、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本词上片望月写景,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
语文:8年级上册第25课导学案(部编)
25、《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1. 记住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 知道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记清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2)决眦入归鸟眦()(3)白头搔更短搔()(4)浑欲不胜簪簪()(5)老翁逾墙走逾()(6)三男邺城戍邺()戍()(7)如闻泣幽咽咽()(8)老妪力虽衰妪()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3.填空(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岳阳楼记》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岳阳楼记》导学案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作品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霪雨( ) 霏霏( ) 薄暮冥冥( ) 潜形( ) 岸芷汀兰( )( ) 皓月( ) 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2、翻译加点的字词。
(1)政通.人和.:通:( ) 和( )。
(2)越.明年:越:( ) (3)于观夫巴陵郡胜状..。
胜状( ) (4)横无际.。
涯:( ) (5)朝晖.夕阴:晖:( )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 (7)前人之述.备矣:述:( ) 备:( ) (8)然则..北通巫峡:然则:( ) (9)迁客骚人....:迁客:( )骚人( )学习目标 一、知识链接(10)得无..异乎:得无:(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了解“诗圣”杜甫及其作品。
3.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温故互查】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挂罥( ) 塘坳( ) 丧乱( )2.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 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 , ________ 代诗人,字 ____________ ,自号___________ 。
作品有“三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别”:《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设问导读】1. 熟读诗歌,用现代汉语简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2. 同桌相互梳理全诗,划分诗歌的结构,并用四字词语概括每节内容。
3. 找出诗歌中抒发情感的句子,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1. 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
1 )八月秋高风怒号. 怒号:2 )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3)秋天漠漠向昏黑向: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长夜沾湿何由彻!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时间是,事件是,从诗中的一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 ”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巩固练习】1 •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思,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桃花源记》导学案25《桃花源记》导学练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及作品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桃花源诗并记》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社会理想。
“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
一、预习导学:自读课文、并完成预习检测要求——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
——画文章中难解的字词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预习检测:【演示文稿展示】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便要还家()及郡下()刘子骥()诣太守()与外人间隔()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缘溪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仿佛若有光便舍船才通人豁然开朗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延至其家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诣太守寻向所志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二、自主先学(一)、疏通文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25课《岳阳楼记》导学案
《岳阳楼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常(作者、文体)、背景,记住生字读音,熟读课文。
2.翻译课文,记住重点解词含义,归纳特殊用法的词语。
3.把握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归纳写作法,背诵课文。
重难点:1.翻译课文,记住重点解词含义,归纳特殊用法的词语。
2.把握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自学预习:目标一(15分钟)1.阅读课前导语、书下注解1、2、3,初步了解写作背景及文题。
补充:范仲淹简介、范仲淹轶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世称“范文正公”。
唐宰相范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
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读课文,记住生字读音。
3.学习对子互查读课文,确保能流利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sson 25 Let’s Do an experiment!
学习目标:
1. Words and expressions: science/ experiment / prove/ theory /jar observe/ scientific/ method/ fill…with … / turn upside down /right side up
2. To learn how to express the experiment.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预习案: experiment theory science scientific observe prove jar method fill upside
导学案
Step1.Do the experiment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observe the experiment.
Step2.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rue (T) or false (F).
1.Fill the glass jar with water.
2.Put a piece of cardboard over the jar.
3.Turn over the jar carefully.
Step3. Read the whol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s a theory?
2.What’s an experiment for?
3.Why does Danny want to do the experiment outside?
4.Does Danny have the same theory as Brain’s?
Step4.Put the sentences in right order.
1.Put your hand on the cardboard. And turn over the jar carefully.
2.Move your hand away quickly.
3.Fill the jar with water.
4.Cover the top with a piece of cardboard.
5.The cardboard will hold the water up.
------ ------- ------- -------- -------
Step5. Homework.
1.Do the exercises.
2.Do the experiment by yourselves after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