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教学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5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⑴ 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⑴ 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⑴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
“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
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路,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崛、范”等9 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3 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7 个词语。
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4.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教学难点能结合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资料辅助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周恩来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2.简单介绍周恩来,引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崛起、抱负、租界”等。
(三)整体感知—1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周恩来写了哪几件事?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归纳并板书:修身课立志、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习“修身课立志”部分(1)指名读,思考:周恩来的志向是什么?(2)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
2. 学习“耳闻‘中华不振’”部分(1)分角色朗读,体会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
(2)思考:“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3.学习“目睹‘中华不振’”部分(1)默读,画出描写租界景象和中国妇女受欺辱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五)拓展延伸1.展示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2.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周恩来的其他事迹。
(六)课堂小结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周恩来立志的过程和原因。
四年级语文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案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课堂三导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科目:语文四年级班执教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实施导学诊断1.下列词语中,带点词读音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填序号)①崛起(jué)②模范( mó)③铿锵(kēng)④喝彩(hē)2.看拼音写词语。
chǎo rǎng zūjièchéng chǔxún jǐng zhèn xīng小组互查互教1、小组学习,联系课文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认识文中8个生字,练习写12个词语。
小组讨论交流需要注意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引导释疑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认真观察方格里的生字,注意写好“范、巡、嚷”等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小组互查互教】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互相检查,通过“兵教兵”解决一些问题,并有意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进行反馈。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龙岩市溪南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课堂三导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科目:语文四年级班执教人:龙岩市溪南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课堂三导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科目:语文四年级班执教人: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自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划出生字新新,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次数学生自己确定。
2、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人教版四上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前板书课题: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请大家读课题——(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句话是少年周恩来说的,谁了说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回答:魏校长提问时说的)他是怎么说的?(清晰而坚定、铿锵有力,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让他们从课文中找相关词语。
)请大家清晰而坚定地读——(生读),请大家再铿锵有力地读——(生读)。
师:“中华崛起”是什么意思?——(中华振兴)课文中有一个词刚好与“中华崛起”的意思相反,相信细心认真的孩子一定能找到这个词。
(生读课文并找到“中华不振”这个词)师:对,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面对周恩来的一连串提问,伯父只是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了一个“中华不振”就没有再说什么。
中华不振,中华不振,一连串的问题却一直萦绕在周恩来的头脑中,使他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他决定到租界里去看个究竟。
二、细读课文,体会中华不振1、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周恩来一起闯进租界,去感受中华不振的事实。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7—8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中华不振,画下来并在旁边做批注(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生阅读课文7—8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2、交流体会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在课文中相关语句下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尽量按照顺序来。
预设:句子: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学生说出这句话后课件出示这段话,然后让学生具体谈谈体会)体会1:我从“闯”字感受到中华不振,因为租界本是中国的土地,而外国人却把它据为己有还不让中国人随便进入,这就是因为中华不振才会这样(如果学生不能从“闯”字来谈体会,教师就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国家的国土上,周恩来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走进租界,而要“闯进”去呢?这个“闯”字说明了什么?)师:体会得真好!帝国主义列强肆意将中国土地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还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出,原因就在于中华不振!体会2:从“大不相同”感受到中华不振,因为在外国人居住的租界里,到处都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而中国人居住的地方都是比较破烂的地方,生活很艰苦,这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如果学生不能从“大不相同”来谈体会,教师就用红色字体出示“大不相同”这个词,然后让学生再认真读读这句话,并说说有什么新的体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第1篇】一、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近代历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信念,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坚定他们为振兴中华而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的信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二、活动准备:1、让学生收集我们先辈努力学习,顽强奋斗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
并在活动时讨论。
2、在黑板上写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
三、活动过程:1、由主持人读一段话,引入班会的主题。
女主持: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国家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60年前,我国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之下,民不聊生,在经过许多先辈不惜抛头颅,撒热血,艰苦抗战,才终于结束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男主持:经过了众多有志之士的多年奋战,才使我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齐读:我们需要继承先辈遗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七(二)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主持:首先请听这个有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吧。
(张沁同学)2、分组举出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事迹。
男主持: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正是在众多的先辈共同努力下,才把祖国有如今的成就,现在,请同学们举出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事迹。
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都举出两个例子来。
给表现好的组加分。
3、歌唱《大刀进行曲》4、诗朗诵(两位男生:顾豪君刘泽轩)——《灵魂》女主持: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豪情到国歌声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悲壮男主持: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挠到王昭君“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的民族团结,都凝结着这些伟人的苦苦追求。
下面请听诗朗诵《灵魂》。
5、小品《阿q外传》〉表演者:朱海晓徐佳艺女主持:的确,人常常为着理想去苦苦追寻。
可就在我们的周围却还有少数同学仍没有醒悟学习的重要性,为此也在生活和学习中闹出不好的笑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5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周恩来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奠定基调,直入课题。
1、师介绍周恩来的简介。
(多媒体显示配乐画面)2、导入课题,解题。
(1)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为我们说说课题的意思呢?(3)带着我们的理解,清晰而坚定地再读读课题吧(师指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聚焦“中华不振”。
1、初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老师检查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显示)(2)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大家完成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填空。
3、聚焦“中华不振”。
(1)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
请把它找出来?(“中华不振”)(2)对!你们都有一双慧眼,都找出来了,是“中华不振”,这个词正好与“中华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课题下方板书“中华不振”)请齐读这个词。
(3)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来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不振。
(多媒体播放历史背景资料)(4)观看完短片,你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三、精读课文,感受“中华不振”。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8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篇一课前准备:布置同学们课前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展示搜集的资料,自然导入。
1.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要求:⑴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⑴标出小节。
2.检查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懂的?2.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边读边画。
3.汇报自读情况,共同解决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4.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校长认为周恩来回答的好?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引导。
4.开火车读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老师小结:周恩来在他年仅一叁岁的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这个理想,为了这个志向,他努力的学习,发奋的读书,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袓国的强大,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因而深受人国人民的爱戴。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你有什么志向?把你的志向写下来吧!五、学习汉字的书写1.大屏幕出示要求写的字,小组内讨论字的书写。
2.汇报书写情况,师生共同解决。
3.同位之间做扩词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读16个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会写9个字,注意词语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建议: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在少年时就有了远大的志向。
一叁岁的周恩来的志向比一般孩子远大,他心里装着中华、而且知道中华现在的苦难,必须崛起还把中华崛起与自己联系起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完全不是空洞的口号,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在的小孩子说出的豪言壮语,很难判断是不是由衷的,这就给教学本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教程:一、聚焦“中华不振”1、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师: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和课题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个词,圈出来。
3、据生答板——中华不振!师:“中华不振”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就是——中国(落后、衰败、软弱)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仅仅是这个词的表面意思,这四个字还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历史。
二、感受“中华不振”1、师:让我们跨越时空,回到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用心去感受一下周恩在租界里亲眼目睹的那一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7、8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作上记号。
2、交流反馈:师:流淌在课文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找到一处的同学再认真读,仔细找,可能你会有新的收获。
你们到找到哪几处?●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师:读着这句话,有一个字很快跃入我们的的眼帘——“闯”。
这个“闯”字你感受到什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本来可以堂堂正正的,居然还要闯,)评:从一个字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齐读)●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抓“大不相同”师:看到这个词“大不相同”,这里与中国的别处有哪些大不相同?中国的别处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房屋破旧不堪,到处是断垣残壁;街道冷冷清清;街道上行走的大多是衣衫褴褛的中国人……)师:放眼中国满目苍凉,唯有几处繁华的地方,但却不属于中国,请接着老师的话读:(师)中国的别处一条条街道破旧不堪,冷冷清清,而这里——(生)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de)是周恩来少年时代(de)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儿无处说理(de)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de)“中华不振”(de)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de)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de)思想感情.3. 感受少年周恩来(de)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de)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de)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de)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学习字词,体会句子,范读课文等内容制成(de)教学演示课件.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de)图片,周恩来成才经历(de)图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de)目(de)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关于读书(de)名人名言提名学生回答.2.看看我们敬爱(de)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教师板书周总理(de)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指名读课题.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de)情况下说出他读书(de)目(de)(de)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de)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2)不懂(de)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de)范读动画,纠正自己自读课文时(de)发音,巩固正确读音.三、学习生字、生词1.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de)生字动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注意:(1)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2)“范、巡”是前鼻韵.(3)“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2.板书难理解(de)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崛起---兴起(de)意思.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de)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通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朗读(de)方式体会铿锵有力(de)意思.诸生:这里是敬辞. “诸”是“众、许多”(de)意思.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下诸生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呢----总称教室里(de)所有学生.类似(de)用法还有“诸位”等.三、再读课文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2.针对上述问题,提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提示: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12岁(de)周恩来初次听到“中华不振”,疑惑不解;第二件事: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中国人受到欺侮(de)场面,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de)含义;第三件事:周恩来表明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de)情感.四、作业1.熟读课文3.记忆生字词.板书设计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铿锵崛起 : 兴起铿锵有力:声音有力、响亮.诸生:敬词,所有学生.范惩第二课时一、导入1.在一次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是怎么回答(de)指名学生回答.将学生(de)回答写在黑板上.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de)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出来.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中华不振二、研读“中华不振”(一)理解词语(de)表面意思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请你用自己(de)话说说这个词语(de)表面意思.(二)扣“中华不振”,感受国家(de)落后,人民饱受欺凌.周恩来闯进租界,哪些地方让他看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作上记号.重点交流:⒈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de)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de)外国人和耀武扬威(de)巡警.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你可以抓句子中(de)词语来谈读后(de)体会.提示:大不相同(1)你读出了哪些不相同提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中国(de)别处会怎样呢耀武扬威――本该为民服务外国人多――把租界当成了自己(de)国家(2)看到这样(de)场面,年幼(de)周恩来会怎么想让学生说想法时读句子,读出学生自己(de)感受.(3)小结:是(de),贫穷(de)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但这繁华不属于中国中华不振啊⒉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de)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1)指名说体会(2)从当时妇女(de)穿着“衣衫褴褛” 初步感受人民生活(de)困难,体会中华不振.(3)这里有一组对比十分强烈(de)词,你找出来了吗提示: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de)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3)你知道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亲人(de)无辜惨死――被轧死(联系下文中句子)(出示下句“这位……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de)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de)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洋人(de)惨无人道(抓得意洋洋,他凭什么得意洋洋他有理由得意洋洋吗――中华不振)◆巡警(de)狗仗人势(抓“不但不…反而…” 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de)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正义得不到伸张(“谁又敢怎么样呢” “谁又敢怎么样呢”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为什么人民不敢怎样吗注意:以上学生谈到一处就结合朗读训练.(4)导读:这位妇女(de)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de)孩子,她心如刀绞,读----(生1)这位妇女(de)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de)丈夫,她悲痛欲绝,读----(生2)这位妇女(de)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de)母亲,她心都碎了,读----(生3) 3、这样(de)事仅仅就在那天发生吗仅仅是偶然吗同学们不要凭空猜想,作者把用自己(de)笔墨,用泣血(de)文字在告诉大家,读读课文,你能发现吗(1)“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现在你知道那是一个怎样(de)地方了吗(2)在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善良(de)中国人用自己(de)行动表达了内心(de)愤怒与无奈,你发现了那充满愤怒却又满带无奈(de)动作了吗提示:紧握拳头4、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de)时候伯父就告诉他没处说理去呀,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体会到伯父当时(de)心情了吗进入角色体会着读读当时他们(de)对话,想一想应该怎么来读.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de)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伯父对他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所有(de)一切都是因为(指板书,让生齐答――中华不振)是(de)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de)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发生这样(de)事情,在当时(de)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4、补充材料,书写感想出示一组图片:十九世纪末,中国被外国殖民者欺负瓜分(de)时局图中国劳工在监视下劳动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de)公园内,外国人在乘马车游玩.(1)在旧中国(de)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这样(de)事,面对这一件件、一桩桩(de)不平等事件,你都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2)交流学生(de)感受.学生说时,老师提炼,用一句话激情并肯定学生(de)想法.同学们,这一切(de)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啊(3)小结:妇女(de)哭诉;洋人(de)得意扬扬;巡警(de)训斥;围观中国人(de)敢怒不敢言.这一切,都源于“中华不振”.周恩来看了内心很不平静……愤怒、同情、悲哀、伤心……于是回来后他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三、立志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找答案.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de)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读周恩来(de)话.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de)旧中国,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简短(de)九个字在周恩来(de)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2.这九个字是他今后(de)学习(de)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3. 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de)诺言啊齐读4. 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de)目标啊齐读他是这样说(de),也是这样做(de). 出示一组图片:★赴法留学,求得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重庆谈判,国共合作,取得抗战胜利★运筹帷幄,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建设国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国人民(de)爱戴,他离去时十里长街上站满了送行(de)人;他赢得了世界(de)尊重,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之降半旗.四、总结1.那今天,你们将为什么而读书呢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2.大家都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de)国家.人均收入,综合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de)距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当成为我们共同(de)理想.然而,中华之崛起,民族(de)强大,光靠理想是不够(de),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de)建设者,作为跨世纪(de)新一代,我们应当刻苦学习,为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奋斗.3.你们能做到吗学生齐回答:能.4.你们能一生为之努力吗学生齐回答:能.5.让我们以伟大(de)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沿着伟人(de)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老师期待着.课后习题精选基础训练一、根据拼音填字组词jué()起门méi()yà()死lún()陷血pō ()kēnɡ()qiānɡ()二、下列句子中蓝色词语理解错误(de)一项是()A.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陷入)B.周恩来看见外国人(de)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C.一桩桩(de)事实,使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四个字(de)沉重分量.(振兴)D.书中自有颜如玉.(颜色)三、选词填空1.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de)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de)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____(A.训骂 B.斥责 C.训斥)死者(de)家属____(A.阻碍 B.妨碍 C.妨害)交通.2.受到群众_____(A.责问 B.质问 C.询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3.这是多么______(A.宽广 B.宽阔 C.广阔)(de)心胸啊精读训练四、阅读下文,然后答题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有过多种不同(de)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许多人为了个人(de)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de)敲门砖.门敲开了,书就丢到一边去了,门敲不开,书对他们也不再有什么用处了.渺小(de)目(de),当然不可能产生持久而伟大(de)动力.周恩来根本反对只是为个人找出路而读书.1913年,他考上了天津南开学校.有一次,大家讨论为什么上中学(de)问题.有(de)同学说,南开很有名,在这里毕了业,就能有个好前途.周恩来却说:我们生活在20世纪列强竞争(de)时代,国家贫弱不振,外国侵略者一天紧逼一天,眼看中国就要灭亡,青年人怎么能只想个人(de)前途呢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1.为下面两个词分别找出它们(de)反义词.①伟大②富强2.划横线句子用(de)是什么修辞手法,“敲门砖”(de)具体含义是什么3.“周恩来却说”这个词语后面用了冒号加以停顿,为什么“说”(de)内容不用引号呢4.在讨论为什么上中学(de)问题上,为了突出少年周恩来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de)伟大目标而读书,文章采用什么方法给我们以鲜明、深刻(de)印象5.你是怎样理解本文题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de)答案一、崛楣轧沦泊铿锵二、D三、1.C,B2.B3.A四、1.①渺小②贫弱2.比喻,比喻用来求得名利(de)初步手段.3.间接引用.4.对比.5.用“为……而……”准确地表达了目(de)与行动(de)关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喧嚷、得意扬扬、惩办、志向、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同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和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本教案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问题:因为原因而立下的志向。
指名回答后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知内容(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7~8自然段)1、师:从与伯父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种种疑问,终于有一天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按要求进行自学。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找出描写出“中华不振”的句子或者词语,并做上记号。
(2)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或词语,想一想,周恩来看到这样的场面会怎么想,怎么做?2、全班交流:下列环节根据同学回答情况作机动处置:第7自然段:(1)(提问找到这里的同学)你从刚才的句子里面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里面感受到租界地的繁华?哪些词语感受到巡警的威风?(假如同学一时不会回答,那么老师引导:看到这些,周恩来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气愤?)(2)全体同学带着问题再读句子。
谈谈感受。
(教师引导: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中华不振”。
四年级上语文导学案-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语文科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设计: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 2 课时累计 58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121-123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解读目标1、我能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2、我能了解周恩来的成长过程,从中受到启发。
二、夯实基础【回顾课文,感同身受】1、周恩来由听到伯父说“中华不振”,到后面在租界看到中国人被洋人汽车轧(yà)死却无处申冤,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请你有感情地自由朗读1-8自然段中体现中华不振的相关语句。
2、快速浏览第7-8自然段,找出课文中介绍了哪些人,用横线画出描写这些人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如:他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通过用一种气愤、痛心的语气读这些句子,我感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猖(chāng)狂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体会到了中国人受人欺压的悲惨境遇。
三、提升能力【深感痛心,立志报国】少年周恩来亲眼目睹了中国人任人宰割、受人欺压的悲惨际遇回来后经常沉思,心里也暗暗立下了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决心。
展示一: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这是一个过渡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思考:周恩来在沉思什么?【知识链接】周恩来读书时,班里富家子弟经常欺负他,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读书。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后来他为寻求救国真理,1917年留学日本,曾留下临别赠言是“志在四方”,“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再次表达了他献身祖国的宏伟志愿,1919年回国,建国后担任了新中国总理。
【温馨提示】课文中还有其他描写这些人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耀武扬威”、“得意扬扬”、“训斥”等仔细体会。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新课标版
《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导教案家庭是少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少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初期抓好少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少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状况实时传达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少儿的阅读能力提升很快。
【教材剖析】《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 课。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击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辱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领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所以发奋要为复兴中华而念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理想。
课文构造谨慎,层次清楚。
12 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百思不解和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遇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这一伟大理想的导火索,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兴起而念书”是他少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详细表现。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
经过本节课的教课,会瓜熟蒂落的解决学生“为何而念书”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
【设计理念】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必定的理解、剖析、概括、朗诵、感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在本节课的教课中进一步增强以上能力的培育。
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尊敬的周总理其实不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资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恩来为复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长进行沟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导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 15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累积文中的四字词语。
4、经过联系上下文、睁开想象等多种方法,走进人物心里世界,领会人物思想感情。
5、认识少年周恩来发奋的原由,感觉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理想,建立为国家繁华、民族复兴而勤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教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教学案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书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并理解词语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掌握生字、词语,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预习任务: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收集几句名人名言。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认识文中8个生字,练习写12个词语。
小组讨论交流需要注意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链接:语文书124页,课后选读课文《真实的高度》。
我来闯关: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崛()范()铿()锵()闯()租()
2、听写词语: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学习重点:阅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预习任务:1、多读几遍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用红笔勾画出不懂的地方。
自主、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第1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