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教案1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学实习教案

初中生物学实习教案

初中生物学实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2. 掌握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1. 昆虫标本或图片
2. 放大镜
3. 显微镜
4. 昆虫观察盒
5. 昆虫取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昆虫的生活习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向学生介绍昆虫的种类和特点。

2.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如食性、活动时间等。

3. 观察昆虫的结构:让学生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昆虫的特点。

4. 制作观察记录:让学生用笔记或图片记录他们观察到的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

5. 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对比不同昆虫之间的异同,并讨论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更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

2. 让学生尝试在户外观察昆虫,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昆虫种类。

3. 鼓励学生制作昆虫标本或观察报告,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

评估方式:
1. 观察记录: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详细准确。

2.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昆虫生活习性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1. 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理解程度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他们构建对自然的独特认识和审美观。

以上是一份初中生物学实习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实习教案初中政治老师

实习教案初中政治老师

实习教案初中政治老师课程名称:初中政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3.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期3. 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2.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吗?我国现在处于哪个发展阶段?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地理、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

2. 分析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3. 讲解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的。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战略期。

2. 强调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课堂讲解1. 讲解如何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2. 分析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 给学生发放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2. 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的方法和重要性。

初中历史实习教案

初中历史实习教案

初中历史实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2. 了解这些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
3. 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认识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

教学内容:
1. 介绍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
2. 分析这些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3. 学习这些发明的发明者和发明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分别介绍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者、发明过程,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3. 活动:小组讨论,探讨这些发明对古代中国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4. 总结: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5.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四大发明的作文或制作一份展示板。

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于四大发明的理解;
2. 通过作业来评价学生对于四大发明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1. 教材《初中历史》;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作业布置表。

教学反思:
1. 在引导学生探讨四大发明的意义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避免给出答案;
2. 在讲解四大发明的过程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化。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范本,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中数学教育见习教案

初中数学教育见习教案

初中数学教育见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猜想验证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3. 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2. 教学难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猜想验证能力。

2. 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相似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相似多边形。

2. 新课导入:介绍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七、板书设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 定义:形状相似,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多边形称为相似多边形。

2. 性质:(1)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3)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边的比例的平方。

初中实习手册教案

初中实习手册教案

初中实习手册教案年级学科:初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实习手册的作用和内容,明确实习要求。

2. 培养学生填写实习手册的习惯,提高实习效果。

3. 引导学生总结实习经验,提升自身能力。

教学重点:
1. 实习手册的作用和内容。

2. 实习要求的明确。

3. 实习经验的总结。

教学难点:
1. 实习要求的细化。

2. 实习经验的深入总结。

教学准备:
1. 实习手册。

2.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实习手册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实习手册的内容。

二、讲解实习要求(10分钟)
1. 明确实习的基本要求。

2. 细化实习的各项指标。

3. 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实习手册的填写与交流(10分钟)
1. 学生填写实习手册,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相互交流实习心得,分享经验。

3. 教师点评,总结实习经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学生总结实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提出改进措施,提升自身能力。

3.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习手册的作用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实习要求,培养学生填写实习手册的习惯,提高实习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实习经验,提升自身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实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见习授课教案初中

见习授课教案初中

见习授课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秋天的雨》,让学生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描绘出秋天的美丽画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秋天的美好情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1. 描绘秋天的雨的画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 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秋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秋风秋雨愁煞人,今天,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场雨,让我们一起感受秋天的雨带来的美好吧!(2)板书课题:秋天的雨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秋天的雨的氛围。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讨论交流(1)请学生谈谈对秋天的雨的感受,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绘秋天的雨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秋天的特点,如金黄、硕果、丰收等。

4. 想象与描绘(1)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秋天的雨的场景,并用语言描绘出来。

(2)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描绘进行评价、指导。

5. 拓展延伸(1)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季节的描绘,进行比较、欣赏。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的美好。

(2)布置作业:以“秋天的雨”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见习授课,我对教学过程的掌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讨论、想象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秋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美好时光。

教育实习教案初中

教育实习教案初中

教育实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2. 课文:《秋天的怀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1.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理解课文大意。

2.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合作学习3.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2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3.3 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与引导4.1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4.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练习5.1 教师布置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6.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6.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美术见习教案

初中美术见习教案

初中美术见习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色彩搭配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

2. 色彩搭配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知识、冷暖概念和色彩搭配实例。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和技巧。

2. 提问:你们对色彩有什么认识和了解?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概念。

2. 举例说明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运用色彩知识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色彩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创作,提出改进方向。

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家庭作业创作。

2.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美术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以及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了色彩绘画的基本技能。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综合实践教案6篇

一年级综合实践教案6篇

一年级综合实践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演讲稿、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年级综合实践教案6篇教案帮助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提高学习效果,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事先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的流畅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一年级综合实践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中物理见习教案

高中物理见习教案

高中物理见习教案课题:力的作用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2. 力的分类3. 力的测量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概念及其分类2. 熟练掌握力的测量方法3. 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力的分类及其应用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绳子等2. PPT课件3. 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力的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力的概念和分类;2. 讲解力的测量方法;3. 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解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三、实验(20分钟)1.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测量不同力的大小;2. 学生通过实验,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四、讨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讨论力的分类及其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疑惑,进行知识交流。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和应用。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练习题,回顾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力的作用- 力的概念- 力的分类- 力的测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见习教案,我学到了如何设计一堂高中物理课,有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实习教案化学初中

教育实习教案化学初中

教育实习教案化学初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质的分类及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

2.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4.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常见的分类方法。

2.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1.白板、彩色粉笔
2.化学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3.实验用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概念,并带入本节课的话题,引出物质的分类及分类方法。

二、讲解(10分钟)
1.讲解物质的分类及分类方法:化学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介绍常见的分类方法:按物质的组成、按物质的性质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并注重实验安全。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物质分类及化学实验仪器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物质的分类方法并列举例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质的分类及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实验安全方面仍需加强,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初中实习教案体育

初中实习教案体育

初中实习教案体育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教学重点:1. 篮球基本技巧的掌握。

2.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篮球技巧的熟练运用。

2. 团队配合的默契度。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5分钟)教师检查教学场地、器材是否齐全,确保安全。

二、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技能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传球:教师讲解传球的手型、姿势和力度,并进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纠正错误。

2. 接球:教师讲解接球的手型、姿势和脚步,并进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纠正错误。

3. 运球:教师讲解运球的手型、姿势和节奏,并进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纠正错误。

4. 投篮:教师讲解投篮的手型、姿势和力度,并进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纠正错误。

四、分组练习(15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鼓励学生。

五、课堂比赛(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技巧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比赛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六、课后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表扬优秀学生,鼓励进步学生,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和比赛,让学生掌握了篮球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同时,通过篮球运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篮球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初中语文见习教案

初中语文见习教案

初中语文见习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春天的特点,增长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式。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起春天的景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引入课文,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春》。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学会正确地朗读。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2. 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

2.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进行小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熟读课文,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2.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讲解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在朗读课文和写作练习中,运用了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水平。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式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初中物理教育见习教案

初中物理教育见习教案

初中物理教育见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3. 滑轮和轮轴的原理4. 斜面的机械效率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单机械。

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翘板、剪刀、钳子等。

3. 学习滑轮和轮轴(1)让学生观察滑轮和轮轴的图片,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滑轮和轮轴的作用,总结其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探讨滑轮和轮轴在生产中的应用。

4.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1)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斜面的机械效率。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

(3)讨论如何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并联系实际应用。

5.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素养。

初中化学见习教案

初中化学见习教案

初中化学见习教案
课题: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2.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 氧气的制备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氧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瓶盖、马克瓦氏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2. 教学课件:介绍氧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3. 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对生物和地球的意义。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一:用高锰酸钾溶液制备氧气;
2. 实验二:收集氧气并观察其性质。

四、实验总结(10分钟)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增强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师范生初中语文实习教案

师范生初中语文实习教案

师范生初中语文实习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母爱的文章,如《背影》、《母亲》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提问:你们觉得母爱是怎样的?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2. 讨论问题:(1)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2)课文中的母亲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你觉得课文主题是什么?四、展示交流(10分钟)1.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 教师对各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认识。

实习教案初中生物

实习教案初中生物

实习教案初中生物
课题: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掌握植物的生长所需的条件;
3.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
1.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1. 多肉植物或其他种类植物苗;
2. 生长环境调控(阳光、水分、温度等);
3. 实验器材(标尺、水壶等);
4.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出本课话题。

二、探究(20分钟)
1. 学生观察实验中放置的植物苗,对比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
2. 学生讨论植物生长的条件,包括光照、水分、空气、温度等。

三、实验(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情况;
2. 学生调控植物的生长环境,如调节光照、水分等。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心得,讨论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条件。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家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希望能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生物实习报告教案

高中生物实习报告教案

高中生物实习报告教案
一、实习报告教案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生习得写一份完整的生物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总结等要素。

二、实习报告教案内容
1. 实习目的:学生应在实习报告中清晰地表明实习的目的,以及他们希望通过实习所达到的学习目标。

2. 实习地点:学生应描述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包括实习单位名称、实习时长、实习岗位等信息。

3. 实习内容:学生应详细描述他们在实习期间所进行的工作内容,包括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等。

4. 实习总结:学生应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实习对自己的意义、对未来学习和就业的影响等。

同时,还应对实习单位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

三、实习报告教案步骤
1.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实习单位,并确定实习目的和学习目标。

2. 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的各个部分,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和实习总结。

3. 细致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报告的写作,包括如何合理组织论述、如何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等。

4.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不断完善实习报告的写作,以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5.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和修改,以确保实习报告符合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

四、实习报告教案评价
通过对学生实习报告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表达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养。

教育见习教案设计初中物理

教育见习教案设计初中物理

教育见习教案设计初中物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并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运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折射定律的内涵。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光的折射?为什么会出现折射现象?2. 实验演示:1. 演示光的传播实验,让学生了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演示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3. 引导学生探讨折射定律,总结折射规律。

3. 知识讲解:1. 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涵。

2. 讲解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等。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折射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折射定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总结折射现象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折射现象,评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外观:睑裂大小及对称否,上睑下垂、眼球突出、凹陷或斜视
② 眼球运动:有无受限、复视、眼球震颤等
③ 瞳孔及对光反射:瞳孔大小、
形状及是否对称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复视:因眼肌麻痹所致,当某一眼外肌麻痹,眼球不能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而使患侧眼球偏斜,目的影像落在双眼不同的视网膜区域,产生双影或复视的错觉。
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教案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神经内科学
课程学时:2
教师姓名:阿荣高娃
教师职称:主任医师
授课学期:第七学期
年级专业:13级临床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五第节
课次
1
章(节)
教学目的
掌握神经内科查体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
一、主要内容:
(四)、感觉系统
1、 感觉系统的传导通路
2、 浅感觉:痛温觉;触觉
3、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感觉障碍性质类型:痛觉过敏及减退
感觉障碍分布类型:末梢(套式);片状(神经干);阶段(神经根或脊髓后角或前灰白联合);束性(脊髓丘脑束);交叉性(脑干)、偏身(半球)
(五)、反射系统检查Reflexes system examination
舞蹈样、手足徐动样、肌束颤动、肌阵挛、震颤等及部位、范围、程度等
①震颤:为主动肌和拮抗肌交替收缩所致,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静止性震颤、动作性(意向性)震颤、姿势性震颤
②舞蹈样动作:肢体及头面部出现的无规律的不能控制的不自主运动
③手足徐动:肢体远端游走性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的动作,表现徐动的扭转样蠕动,伴远端关节过屈和过渡伸张。
一侧病变:
双侧病变:
8、舌下神经:有无萎缩、纤颤,伸舌偏否
中枢性舌瘫:
周围性舌瘫:
(三)、 运动系统检查(motor examination)
1、肌肉形态和营养:肥大和萎缩;限局性和普遍性;远近端
2、 肌张力:肌肉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的阻力增高:
①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上肢屈肌、下肢伸肌;
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锥体束损害)
④肌束颤动:肌束快速蠕动样不自主运动
⑤肌阵挛:突然而短暂的某一肌肉或肌群的收缩
抽动症:单个或多个肌肉快速收缩动作,固定一处或游走性,如面肌抽动
6、姿势和步态:
痉挛性偏瘫步态―――脑血管病
痉挛性截瘫步态―――脊髓病变
共济失调步态―――小脑病变
慌张步态―――帕金森病
摇摆步态―――肌肉病变
跨越步态―――腓神经麻痹
4、面神经:额纹、睑裂、鼻唇沟及口角是否对称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5、位听神经:
①听神经:耳语及音叉检查(Rinne、Weber试验)
区别神经性聋和传导性聋
②前庭神经:眼震,Romberg征偏向患侧
③眼震:
余见耳鼻喉科
眩晕(vertigo):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相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感。
3、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六)、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1、 括约肌功能检查:小便潴留或失禁
2、 皮肤划纹征:正常时数秒白线条,继之发红,很快消失
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白纹时间长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红纹久而粗
二、教学方法
1、请学生做查体模特
2、观看查体视频
3、实际病人查体。
(一)、高级神经活动
意识
语言
情感、智能及精神活动
1.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包括意识水平(觉醒或清醒)受损,如昏迷和急性意识模糊状态;以及意识水平正常而意识内容(认知功能)改变,如痴呆和遗忘等。通常指意识水平下降。
维持意识的解剖结构: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丘脑和大脑皮层。
②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铅管样或齿轮样
见于锥体外系病变
降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小脑、后索、肌病
3、 肌力:六级分法
4、 共济运动: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反跳试验及Romberg试验和Romberg征
意义:①小脑;②前庭;③后索
共济失调(ataxia):是小脑、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导致运动笨拙和不协调,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可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
眼球震颤:指眼球节律性摆动。分为自发性和诱发眼震,区分方向、潜伏期、疲劳性、快慢向、幅度等
凝视麻痹:双眼向左或右侧同向注视受限,可能累及一侧额叶额中回后部或桥脑。
3、三叉神经:面部感觉、运动及角膜反射
① 感觉:三支的分布
② 运动:咀嚼肌有否萎缩、张口下颌偏否
③ 角膜反射: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
一侧三叉神经麻痹:
意识障碍分类:
嗜睡:常处于睡眠中,轻微刺激既能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正常,停止刺激后又复入睡。
昏迷:意识活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需求不能感知,不能被唤醒,但可有些无意识活动。
浅昏迷: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或肢体躲避动作,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多平稳。
深昏迷:各种自活动消失,刺激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不稳。
三、互动
1、学生查体给予指导
2、老师规范查体示范。
课后作业或阅读书目、下次课预习内容
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采集、病历书写
2.言语:
失语症:脑损害导致的语言交流功能障碍,包括各种语言符号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及严重认知障碍、无视觉、听觉缺损和发音器官结构及功能正常。
运动性失语:Broca区,优势侧额下回后部损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讲话,或仅能讲1-2个字且不流利。
感觉性失语:Wernicke区,优势侧颞上回后部损害
6、舌咽、迷走神经:二者解剖关系密切,一般同时受累,故同时检查
① 运动:声音清晰度、软腭动度,对称否
② 感觉:咽反射对称否
真性球麻痹: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反射消失、软颚动度差,悬雍垂偏向健侧。
假性球麻痹: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反射正常,伴脑干原始反射阳性。
7、副神经:耸肩、转颈,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有无萎缩
动眼神经麻痹:同侧眼睑下垂、外展位,向内、上下活动受限伴复视,如同时累及副交感神经则伴有同侧瞳孔散大,直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外展神经麻痹:眼球内收位,向外侧注视受限。
中枢性眼肌麻痹:为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病变引起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表现向病灶对侧同向偏斜。
Ⅲ、Ⅳ、Ⅵ全麻痹:
Horner征:累及交感神经节前及节后纤维,表现损害同侧眼球凹陷、瞳孔缩小、眼裂变小、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构音障碍:由于发音器官、咽喉肌、舌肌等因无力、张力等改变所致,
或生理功能失调所致的言语表达障碍,非言语理解及应用障碍,而是口语的声音形成困难。
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小脑损害
锥体外系损害
3.精神状态:在精神病学中讲述
(二)、颅神经
1、视神经:视力、视野、眼底及对光反射
2、眼动神经: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可同时检查
1、 深反射:为肌腱和关节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划分:正常++、减弱+、消失0、活跃+++、亢进++++
意义:活跃或亢进—上运动神经元病变(锥体束受损)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后索、小脑、神经肌接头及肌肉病变
1、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
2、 病理反射: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nda征
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5、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s):指清醒状态下出现的不
能自主控制的骨骼肌不自主运动,其特点为紧张及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后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