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振动训练在慢性下腰痛中的应用
全身振动训练的功能与应用现状
Vol.28No.5M ay 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5期(下)2012年5月1全身振动训练的作用效果1.1科学的振动训练提高肌肉的力量全身振动训练能够刺激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当身体中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肌纤维内的肌梭会产生强烈的兴奋讯号,通过Ia感觉神经纤维迅速传入脊髓的α运动神经元,再传至骨骼肌纤维,激活潜在的运动单位,募集更多运动单位参与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间协调能力,增强屈肌力量的同时,使伸肌力量得到很大的发展,达到提高肌肉力量的目的.1.2全身振动训练延缓疲劳产生振动刺激训练时,由于肌肉本体感受器始终保持一定的兴奋,神经调节功能引起肌肉轻微的、持续的交替收缩,细胞膜对有害物质的通透性增强.振动刺激过后即刻至6min内,皮肤的血流量一直处于持续增加状态,皮肤血流加速,有利于氧的运输,加快物质能量代谢,肌肉抗疲劳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肌肉疲劳收缩期间振动可能成为高阈值运动单位的补充,这表示在抗阻训练中施加振动训练能更有效、快速消除机体疲劳,有利于运动性或病理性肌肉力量的恢复和提高.1.3全身振动训练改善血液循环全身血流外周阻力在振动期间被提高.流体动力学显示外周阻力的提高途径由于血管的变形,作为补偿反应,为保持身体必须的心排血量水平,更多毛细血管可能被开放,结果导致在血液和肌纤维之间更多有效的气体和物质代谢进行.并表明振动训练作为生物活性刺激方法重新安排外周循环,因而产生的特殊血管反应被描述为微循环的提高.外周循环的适应性改变依赖于它的适宜分布方式.局部血流量的提高对急性或慢性骨骼肌损伤引起的疼痛或其它症状的缓解是有益的.1.4全身振动训练改善控制能力,提高平衡全身振动训练借助振动板进行,在振动期间,肌肉必须对身体平衡和动作稳定性进行控制,这由人体运动器官中的本体感受器参与,骨骼肌、肌腱和韧带由于振动刺激而造成压力、张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的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体感受到在空间的位置、姿势、运动的变化,形成神经对肌肉的准确支配能力,在不断重复的对肌肉紧张度的控制以及对多块肌肉不同紧张度的调节中达到身体整体的平衡状态.1.5全身振动训练增强柔韧性振动训练可以作为训练前的热身活动,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振动刺激即刻皮肤的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加,肌肉温度升高,降低身体粘滞性,提高其伸展性;降低关节周围脂肪含量,增强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尤其是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协调关系的改善,以及肌肉收缩力和舒张协调能力的提高,减少由于对抗肌紧张而产生的阻力,增大关节运动幅度,提高肌肉弹性.2全身振动训练的应用现状2.1肌肉力量在运动技术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肌肉力量的增长成为提高体能类竞赛项目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传统的抗阻训练基础上,全身振动训练丰全身振动训练的功能与应用现状吕晓梅,王海英(河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河北石家庄050041)摘要:全身振动训练不仅能够作为竞技运动员的一种新型的训练手段,而且对普通大众也有良好的强身健体作用,运动员可以通过系统的全身振动训练提高专项力量或薄弱部位力量,达到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普通大众可以通过全身振动训练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机能.关键词:振动训练;肌肉力量;锻炼效果中图分类号:G80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5-0140-03基金项目:201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2010280)140--富了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了专项运动能力.刘振宇等[2]以山东体育学院古典式摔跤队20名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力量训练实验,发现振动刺激训练对提高肌肉力量具有显著的效果,表现为蹬伸最大力量较实验前具有显著性变化,快速力量也得到了显著性提高,主动肌、协同肌及对抗肌力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肌肉间协调用力能力增强.Annino等[3]对22名年轻的芭蕾舞运动员进行8周的振动训练,结果表明振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膝关节伸肌的爆发力.王兴泽等[4]采用自制振动台对6名国家队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实施振动负荷辅助训练,通过6周振动负荷训练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局部力量的训练效果10%~16%左右,整体力量的训练效果8%左右,身体形态趋于稳定.2.2特殊人群平衡能力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反映了身体的肌肉力量及其协调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对特殊人群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老年人动作迟缓、不灵活,平衡能力下降,严重会引起摔倒,诱发其他疾病;帕金森病人手脚或身体的其他部位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很难维持身体的平衡,通过全身振动训练可以提高这类特殊人群的平衡能力.Kawanabe[5]对平均年龄为72岁的老年人进行2个月锻炼后,全身振动加常规训练组单腿站立最长时间有重要提高,单腿姿势稳定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被基础值影响,振动锻炼能提高健康老年人静力性单腿站立的平衡.Wrisley[6]等研究老年人摔倒的两个危险指标的改善,即身体倾斜的振动反馈提高人体从中间到周边摇摆的控制能力以及步态的动力指标.Bautmans对11个帕金森病人施加振动训练,Tinetti平衡天平数值从9.3提高到12.8,动态姿势描记术也有所提高(1937-1467mm).Bautmans[7]对24个功能活动受限的被护理人调查发现进行为期6周的全身振动训练有益于平衡能力和移动能力发展.2.3大众健身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导致体力活动不足,骨密度降低、肥胖现象出现,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而突然的剧烈运动或离心运动还会使肌肉产生延迟性酸痛,肌肉活动能力降低.全身振动训练可以提高骨盐密度,降低延迟性酸痛,增加能量消耗,提高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维持机体能量代谢的负平衡状态,使体内过剩的脂肪转换为能量被利用.Fjeldstad[8]等对21个不爱活动的绝经妇女采用振动结合抗阻训练,8个月后全身脂肪比例锻炼后较锻炼前降低,然而,没有锻炼的控制组全身脂肪有一个明显的增加.振动使全身包括手臂、躯干部位瘦组织增加,体脂百分比降低.另外DaSilva等证实振动结合蹲举的训练方式对能量的消耗高于单独的蹲举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对减少脂肪、提高肌肉比重最有效果.Liphardt[9]对头低位6度卧床休息的健康年轻人固定卧床14天导致膝关节软骨密度降低和血清软骨基质蛋白聚集减少,振动介入使骨密度增加21.9%,控制组导致在胫骨的承重区域平均软骨密度损失8%.振动提高骨盐密度主要通过骨质的储存与再吸收实现,对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能够通过此种方法提高骨质,避免或延迟骨质疏松症的出现.Bakhtiary[10]调查发现离心运动之前进行振动训练可以预防和控制肌肉的延迟性酸痛.2.4康复锻炼全身振动训练在提高健康人身体素质的同时,许多研究者将振动训练有针对性施加到某些病人的康复训练中,不但能减轻病症而且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Ness[11]研究发现由于脊髓损伤导致的四头肌痉挛的现象,通过全身振动训练至少8天时间能够使痉挛明显缩小,而且定时的振动较直接、立即振动效果好,并认为振动可以作为痉挛的附属训练.Rittweger[12]研究认为振动训练能够缓解或降低慢性低腰痛和其它类型的疼痛,有利于帕金森疾病、多发性硬化和中风病人的神经和运动功能的康复.Otsuki[13]引入代表动脉硬化的指数-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进行研究,在振动训练后20和40分钟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降低,60分钟后恢复到基础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全身振动明显降低动脉硬化.Baum[14]以40个不依赖于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一般锻炼组、无锻炼组和振动组,振动组和一般锻炼组进行12周,每周3次的振动训练,结果显示振动锻炼组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在起始值之下,在一般锻炼组、无锻炼组反而增加.这些发现表明振动训练对于2型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是一个有效又节省时间的方法.2.5柔韧锻炼传统的柔韧性锻炼主要依靠静力性拉伸,如踢腿和劈叉等练习缓慢牵拉使有关部位肌肉、韧带慢慢拉长至一定程度,不易引起组织损伤,并能有意识的放松对抗肌群,扩大动作幅度,提高柔韧性.随着新兴的训练方法—全身振动训练的引入,在传统训练基础上提高柔韧性效果更好.vandenTillaar[15]将19个大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都进行静力性拉伸练习,但其中一组在静力性拉伸前进行膝关节弯曲141--90度的半蹲振动训练,每次振动时间为30秒,频率为28Hz,振幅为10mm,每个锻炼时间段内进行6次振动,结果表明两组腿腱柔韧性都有很大提高,但静力拉伸结合振动组(30%)关节活动范围比单独的静力拉伸组(14%)增大得多.Kinser[16]对女体操运动员的研究发现在振动的同时施加拉伸也可以很大提高柔韧性;Sands[17]要求一组体操运动员在振动台上开机后劈叉,另一组在振动台上未开机劈叉,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增加劈叉的运动范围.3全身振动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展望3.1全身振动训练方法有待完善全身振动训练是在被动状态下,对肌肉进行振动刺激而诱发出神经反射的结果.被动状态下发展的肌肉力量不利于在灵活多变的运动中得到发挥,不能反映专项特点,不能满足专业项目的需求.振动训练所产生的效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性的特点,不同个体,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同一振动训练的反应不尽相同,所以,振动训练的计划应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设计特定项目的振动训练方案,例如动力性和静力性的振动效果不同,另外,一定要控制好振动持续的时间以及训练与间歇的关系,因此建立符合不同专项特点的全身振动训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2全身振动训练作用机理不明确振动刺激引起人体器官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增加人体力量,提高人体机能,达到了一定训练效果.但训练效果由于受振动特性、频率、振幅以及施用方法、训练方式、训练类型、训练强度、训练量、训练频次、训练间歇时间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在大多数研究中采用随意的振幅和频率,具有摸索性,振动施加方式等没有具体、精确控制.振动对肌肉力量发展表现为对抗肌协调放松,主动肌和对抗肌的同时发展,但对于在何种振动刺激(包括振动方式、振幅、频率等)下,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最大肌肉力量和肌肉爆发力,目前的研究尚不明确.对一些帕金森、多发硬化病和中风病人的神经和运动功能康复的机理尚不清楚.———————————————————参考文献:〔1〕张自刚.振动力量训练综合效果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602-606.〔2〕刘振宇,韩海涛,周勇智等.振动刺激训练提高运动员下肢力量能力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33-35.〔3〕Annino G,Padua E,Castagna C.Effect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on lower limb performance in selected high-level ballet students[J].J Strength Cond Res,2007,21(4):1072-6.〔4〕王兴泽,胡贤豪,康辉斌.振动负荷辅助举重训练对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111-116.〔5〕Keio J Med.Effect of 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and muscle strengthening,balance,and walking exercises on walking ability in the elderly[J].2007,56(1):28-33.〔6〕Gait Posture.Vibrotactile tilt feedback improves dynamic gait index:a fall risk indicator in older adults[J].2009,30(1):16-21.〔7〕Bautmans I,Van Hees E,Lemper JC,Mets T.The feasibility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in institutionalised elderly persons and its influence on muscle performance,balance and mobility: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MC Geriatr,2005.〔8〕Fjeldstad C,Palmer IJ,Bemben MG,Bemben DA.Whole-body vibration augments resistance training effects on body composi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Maturitas,2009,63(1): 79-83.〔9〕Liphardt AM,Mündermann A,Koo S.Vibration training intervention to maintain cartilage thickness an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cartilage oligometric matrix protein(COMP)during immobilization[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09,17(12):1598-603.〔10〕Bakhtiary AH,Safavi-Farokhi Z,Aminian-FarA.Influence of vibration on delayed onset ofmuscle soreness following eccentric exercise[J].Br J Sports Med,2007,41(3):145-8.142--。
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非特异性下腰痛(LowBackPain,LBP)是指一组以下背部、腰骶部及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是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常见疾病之一。
LBP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其工作能力的丧失。
作为临床综合症的一种,LBP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方法也较多,有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及手术治疗等。
其中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欧洲非特异性腰痛管理指导方针推荐运动疗法作为治疗首选。
它通过肢体运动和肌肉收缩来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加速疾病痊愈的进程,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
运动疗法对机体内各系统均有良好的康复作用,对机体的损伤性较少,而治疗的有效性和特异性较高,对LBP的具有良好的疗效,是目前多数专家学者推荐的作为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的首选方法。
现将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中图分类号】R681.533【文献标识码】A1LBP的运动疗法运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LBP的康复治疗,其目的是提高脊椎稳定性,其对象是脊柱的核心肌群。
LBP运动疗法的内容可概括为核心肌群力量和耐力训练,脊柱关节活动度训练及神经肌肉功能控制训练。
2LBP运动疗法的类型2.1体操治疗LBP治疗性体操是指导患者治疗和预防LBP简易、有效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屈曲和伸展运动体操两类。
Williams体操是屈曲运动体操的典型代表,它通过力学作用改变触发伤害感受器引起疼痛的异常力学结构而起作用,可以起到强化腹背肌、臀大肌和腘绳肌得到牵张的目地。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体操的疗效好于一般的非特异性疗法。
和Williams体操相比,Cailliet体操在锻炼时增加了坐位和站立位,通过该体操的训练,可以使躯干肌肉的肌力和耐力得到强化、软组织的牵张状况缓解以及训练骨盆回旋。
二者均是通过强化腹肌训练达到治疗LBP的基本肌力训练法。
Mackenzie体操是把脊柱伸展运动作为训练中心的体操,主要由上肢支撑来完成,McKenzie评测方法对于患者的分类、治疗的选择、预后的判定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Thera-Band训练系统对运动员慢性腰背痛的康复效果
T eaB n h r - a d训 练 系统 对 运 动 员 慢 性 腰 背 痛 的 康 复 效 果
陈 香 仙
[ 要 ] 目的 探 讨 T eaB n 摘 h r- a d训 练 系统 对 运 动 员 慢 性 腰 背 疼 痛 的康 复 效 果 。方 法 对 4 5例 运 动 训 练 所 致 腰 背 软 组 织 损 伤 者 进 行 疼 痛 及 压 痛 测 定 、 背 功 能 评 价 , 用 Th r— a d康 复 系 统 训 练 。结 果 训 练 后 疼 痛 及 压 痛 测 定 、 背 功 能 测 定 积 分 明 显 降 腰 运 e aB n 腰
b c pan o heat l t s M eho 45a h e e ih t o tts u e i e et s e orpan an hef a k i ft h e e . t ds t l t sw t hes f is e l son w r e t d f i d t unc i fl m ba c us 1 ton o u rba k m ee wa v l t d The l a e r r i d w ih The a Ba s e s s e a ua e . n a lc s s we et ane t r - nd Sy t m .Re u t Af e r i i g,t c e fpa n a un ton e l — s ls t r ta n n he s or s o i nd f c i vaua ton ofl b r ba k us l c e s d sgn fc ty i um a c m ce de r a e i iian l .Con l i The a Ba cuson r — nd Sys e sofp ogr s i xe cs st e o tm r e svee r ie ha h bviusan o — o d p si
慢性腰背痛的S-E-T治疗
- 视觉 - 前庭器官
本体感觉 来源于机械感受器:
- 肌肉 - 肌腱 - 韧带 - 关节囊 - 皮肤
通过肌肉校正全身的平衡、稳 定局部的关节
深层稳定肌的激活信
号输出中心
产生脊柱稳定性 的认知计划
Local musculature (tonic)
慢性腰背痛的病理发展过程
--- 脊柱稳定性的逐渐丧失
考虑到这些方面够了吗?
Kinetic Chain 动力链
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 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
• 深筋膜
– – 项筋膜 胸腰筋膜
• •
竖脊肌鞘 腰方肌鞘
“The longitudinal muscle sling”
纵向肌肉链 骶结节韧带
股二头肌
背部肌肉牵伸技术
站立位背部牵引
仰卧位腰部牵引
Neurac诊疗步骤
再测试改
是否 适合? 否
善?
否 是
否
Neurac 治疗
是
功能 测试 改善?
否 是 是
否
是
Neurac 训练
再测试改善?
是
否
开链力 量 训练
Holdingtime 训练
Neurac 技术之 俯卧腰部中性区摆放 起始位 动作
要领:患者放松的前提下,将患者腰椎曲度上顶越2mm,
至少98%的腰背痛是由脊柱力学性障 碍,即功能性疾患,而非病理性疾患引 起的。
Swenson R.A medical approach t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ow Back Pain. Journal of the Neuromuscu-loskeletal system 1998;6;100-113
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
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本文将深入探讨振动训练、核心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相关知识。
这些训练方法在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姿势和增强运动表现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振动训练是一种利用高频振动刺激肌肉增长和恢复的训练方法。
振动波能刺激深层肌肉,提高肌肉的张力和灵活性,进而改善运动表现。
振动训练可根据振幅和频率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训练需求。
其中,高频低幅振动波能刺激肌肉生长,而低频高幅振动波则有助于肌肉放松。
振动训练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器械进行,如振动杆、振动盘等。
举个例子,利用振动盘进行腿部推蹬训练,可以通过振动刺激深层肌肉,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这种训练方法对膝关节损伤恢复和下肢力量提升有很好的效果。
核心肌群是指位于腹部和脊柱区域的肌肉群,它们在维持身体姿势、传递力量和协调肢体运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核心训练主要是通过强化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运动表现。
核心训练方法包括平板支撑、仰卧起坐、桥式等。
平板支撑是一种强化核心肌群的有效方式,它通过静态支撑训练,增强腹部和脊柱区域的肌肉力量。
仰卧起坐则可以锻炼腹肌和髋部肌肉,提高躯干旋转和屈曲的能力。
例如,通过进行平板支撑和仰卧起坐的组合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核心肌群,并改善身体的姿势。
这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一种侧重于提高运动表现和协调性的训练方法。
它通过模拟实际运动中的动作和情境,使肌肉在多维度和多平面上进行训练,以提高力量的传递和协调性。
功能性力量训练包括多种形式,如哑铃推举、俯卧撑、臀桥等。
这些训练方法不仅强化了肌肉,还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在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时,需要注意动作的选择和正确的姿势,以确保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例如,哑铃推举可以强化上肢肌肉,提高肩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
而俯卧撑则能有效地锻炼胸肌、肱三头肌和肩膀后部肌肉。
通过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使人更加全面地发展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表现。
浅谈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运用
振动疗法的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经 济投入。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 方向
发展前景预测
拓展应用领域
振动疗法在康复领域的应用逐 渐得到广泛认可,未来其应用 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涵盖更
多疾病和康复目标。
技术创新与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振动疗法的 技术手段有望得到进一步创新和优 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接受度 。
联合其他疗法
振动疗法可以结合其他康复技术和 疗法,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康 复效果。
研究方向建议
深入研究机制
针对振动疗法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以期揭示其对机体康复的作用原理。
加强设备研发
针对振动治疗设备进行进一步研发和 改进,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降低治疗成本。
优化治疗方案
进一步研究不同疾病和康复目标所需 的最佳振动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活质量。
促进血液循环
机械振动能够刺激血管壁,增 强血管的弹性,降低血液黏稠 度,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振动可以刺激血液中的白细胞 和红细胞的活动,增强细胞的 代谢功能,进一步改善血液微 循环。
振动还可以促进血液中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的运输,提高组织 细胞的代谢水平。
缓解松弛和收缩,增加肌肉的弹性和力量,缓解肌肉疲劳和疼 痛。
振动还可以促进肌肉内乳酸的代谢,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的症状。
加速组织修复
振动疗法可以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机械振动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的活动,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布,加 速伤口愈合。
振动还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和骨细胞的代谢活动,加速骨折愈合和骨痂形 成。
案例二:颈肩疼痛康复
总结词
振动疗法在颈肩疼痛康复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轻疼痛、改善肌肉力量和恢复关节活动。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激痛点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9] 康贝贝,徐磊,卢明甲,等.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躯干控制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9):891-893.[10] 晏小华,熊建忠,李生伟,等.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4):266-269.[11 ]阴涛,张杰锋,郑遵成,等.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生物力学机制的临床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17,32(6):555-558.[12] 阴涛,郑遵成,高强.悬吊运动疗法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4):15-17.[13] 金伟,徐蓉,贾东奇.手法推拿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及肌肉抗疲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5):2772-2776,2796.[收稿日期]2020-07-16腰背肌筋膜炎也称为腰背纤维织炎,是指腰背肌筋膜非特异性炎症,属于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臀部压痛及腰部活动不利[1-3]。
笔者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激痛点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收到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64例,均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我院康复门诊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2~65岁,平均(45.13±9.78)岁;病程3~20个月,平均(10.16±9.47)个月。
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1~65岁,平均(45.97±10.21)岁;病程3~19个月,平均(10.54±9.68)个月。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和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5]中腰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
双电极射频在慢性下背痛中的应用
鸡蛋 清 中, 分别 于 双针 问距 2 m、 r 6 m、mm、 m 4 m、m 8 a 1r 0 m时持 续 9 c 损 10秒 , 现 当两 电极 针 间 a 0c毁 9 发 距 为 2 m、rm、r 时 , m 4 a 6m a 两者 之 问为连 续 的带状 毁 损 区域 , 而间距为 8 m、0 l a r 1nl 两者之 问成为不 相 n时
在放射线 引 导下 , 给予 L 先 5后 支毁 损 , 后 给予 患 然
者 骶后 孔 射 频毁 损 , 患 侧骶 后 孔 外 侧 5 m 的 l 取 m 2 点 、 、 、 处为 穿刺 点 , 穿刺 点 之 间 间 隔 2点 4点 6点 两
为 4~ m 呈 “ 蛙 ” 6 m, 跳 状依 次在 两 穿刺 点 之 间行 射
( ) 髂关 节 的单 极 射 频 热 凝 术 :0 2年 G — 1骶 20 e vre 将射 频毁 损 用 于骶 髂 关 节痛 中, agz 对患 者骶 髂
关节 中骨 问韧 带 行 射 频 毁损 。此后 相 继 有 学 者 开展此方 面的研 究 , oe C h n等 对 支 配骶 髂 关 节的 L
槐 洪波 林 建
( 南京 大 学 医 学 院 附属 鼓 楼 医 院镇 痛 科 , 京 20 0 ) 南 10 8
当射频 电流通 过有 一定 阻 抗 的组 织 时 , 高频 在 电场作用下 离子发生 振动 , 偶极 子发 生转动 , 动 中 运
离 子 、 极 子 与周 围质点 相 互磨 擦 产热 以及 克服 导 偶
医学 杂 志 C ieeJu a o anMeii 0 7 ( hns or l f i dc e2 1 1 , I n P n 1
d i1 . 9 9 j is .0 69 5 . 0 . . 1 o:0 3 6 / .sn 1 0 —8 2 2 1 010 4 1
局部振动结合悬吊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观察
局部振动结合悬吊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观察王瑞平; 陈卓; 葛亚博【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9(031)020【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穴位局部振动; 悬吊训练【作者】王瑞平; 陈卓; 葛亚博【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4.1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是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类,占85%,症状以长期腰骶部疼痛为主,可伴有腰部无力、僵硬、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悬吊疗法(SET)从椎关节紊乱、小关节、韧带及核心肌群的稳定入手治疗CNLBP,效果显著[1-2],局部振动(DMS)也被证实在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3-4]。
本文观察局部振动联合悬吊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物理治疗师协会(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APTA)关于CNLBP的诊断标准[5];年龄20~65岁,以腰骶和臀部疼痛为主诉,持续时间超过12周,无下肢疼痛或麻木等不适;经脊柱触诊、活动度试验检查与X线、CT断层扫描、磁共振及骨密度检查等确诊;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治疗部位存在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存在腰椎手术史者;伴有骨折未完全愈合、人工关节、金属植入、严重骨质疏松者;最近一周曾接受其他手法或康复训练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
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40.9±7.36)岁;病程3~40个月,平均(14.8±4.23)月。
研究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3~60岁,平均(43.2±5.98)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6.6±3.97)个月。
高频振动按摩仪在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应用分析
高频振动按摩仪在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应用分析作者:杨春陈琳琅原林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高频振动按摩仪在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频振动按摩仪(点阵波)理疗的120例慢性颈肩腰腿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高频振动按摩仪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1月以及3月的VAS分数和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P【关键词】颈肩腰腿疼痛;体外高频振动按摩仪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引致原因相对复杂,一般因为组织慢性损伤造成。
和以往相比,我国人民节奏明显增加,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导致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朝向年轻化势态发展【1】。
既往疗法在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疼痛方面的效果不稳定。
放散式高频振动按摩仪在治疗肌肉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其能够经过松解肌肉组织,加速血液循环和促进机体修复的方式,改善病患自觉症状。
为了全面分析高频振动按摩仪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至我院接受理疗的120例该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使用了高频振动按摩仪(点阵波)治疗。
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颈肩腰腿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符合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诊断标准,受试者均为自愿前往并同意配合实验调查。
现按照处理方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60例,均为女性患者,对照组60例。
年龄区间为22.14-53.26岁,平均年龄为(41.25±1.14)岁。
病程区间为10.24d-5.23年,平均病程为(1.17±0.21)年。
观察组60例。
年龄区间为21.17-52.14岁,平均年龄为(40.25±1.28)岁。
全身振动训练治疗腰痛的研究进展
之 一 。研 究调查显示 存在 骨质疏松 的人群 ,发生腰 痛几率 明显大 于非 骨质 疏松人 群 。腰 椎椎 体前 部多 为松 质骨 组 成 ,此部位 负重 最多 ,容 易压缩 变形 ,使 脊柱前倾 ,背曲加剧 , 形 成驼背 ,从而进一 步影 响腰 痛。
1 全 身 振 动 训 练 概 述 全 身振 动 (whole body vibration,WBV)训 练是 一种新
型 有 效 的训 练 方 法 ,W BV训 练 是 放 置 于 地 面 上 的专 门 振 动 台(可供 双脚或单 脚站立 、双手 支撑或 坐姿 )产生振 动 ,使其 释放 的冲击性 振动刺激通过肢体传 递到肌群上 ,进而增加 主 动肌 的激 活程度并提高高 阈值运 动单位 的生物学 活性 ,引起 参与 运动单位肌群 以高频率放 电 ,而达 到神经肌 肉系统兴奋 性提 高的训 练效果 。于 2017年 1月 以“whole body vibra— tion”为标题词/摘要词检索 Pubmed数据库 ,共检索到 1 546篇 相关 文献 ,发现全身振 动训练在康复 医学 、运动 医学 、竞技体 育 、航天 医学 和大众 健身等领域 中的研究 和应用越来越受 到 重视 ,近 2O年相关 文献逐年增加 且增 幅较大。
骨密度 下降 (骨质 疏松症 )主要是 由于成 骨细胞 的骨形 成不 足 和 破骨 细 胞 的骨 吸 收亢 进 导致 的骨重 建 失 衡 的过 程 。刊登 在 2015年 ((Bone》期 刊 的一篇 基础 研究 发现 ” ,全 身振 动训 练 (振动 频率 40Hz,每 12h振 动 30min,每 周 5d)可 显著提高大 鼠的骨密度 ,该 研究论文 的作 者发 现全身振动训 练激活 ERK1/2通路 ,进 而促进 成骨基 因表达 和成骨 细胞增 殖 ,同时抑制破骨细胞 的活性。最后该研究作 者建议全身振 动训练可作 为一 种非药物干预 的方 式 ,提 高骨密度 。国内研 究表 明全身 振动训 练能显著 改善去 卵巢骨质 疏松 大 鼠腰椎 骨小梁 结构 ,减 少骨髓 腔脂肪空 泡和破 骨细胞 的数量 ,增加 转 录 因子 Osterix蛋 白的表 达 ,对 缓解 和治 疗骨 质疏松 症有 一 定 的效果 ” 。Rohlmann学 者” 在研究 中提出 ,全身振动训 练可通 过提 高腰椎骨 密度 、腰部 的血流量 ,进 而改善 或预 防 腰痛 的发 生 。Yarar-Fisher学 者 证 实全身振动训练 (振动频 率 30— 50Hz,振 幅 为 2mm ,每 周 干 预 3次 ,振 动 时 间 3— 6rain)可 显著提 高脊髓 损伤患 者的血流 量 ,血流量 增加一方 面可 以将血 钙和其他 营养物质 送到骨骼 ,加速骨 内营养供应 和代谢 过程 ,另 一方面 可促进成 骨细胞 的活性 ,增 加成骨细 胞对钙 和其他矿 物质的吸收 ,进 而提 高骨骼的密度 。
全身振动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年2刀第15卷第1期Pain Clin J,February2019,Vol.15,No.l53•综述与讲座•全身振动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杨霄'王德强'陈方民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省滨州市256603;2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山东省烟台市264003通信作者:王德强,Email:wdqbz@【摘要】目前对膝骨关节炎并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作为一种新兴、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方式,全身振动训练开始用于此症的治疗「本文就全身振动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肌肉在等速肌力、肌电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关键词】全身振动训练;骨关节炎,膝;肌力DOI:10.3760/cma.j.issn.1672-9633.2019.01.013Progresse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in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lower extremity muscles in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Yang Xiao'.Wang Deqiang',Chen Fangmin:'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Binzhou,ShandongProvince256603,China;'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Province26400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Deqiang,Email:u ciqbz@[Abstract]There are no exact and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KOA)nowadays.Recentlythe use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W BVT)has been recommended,as an efficient and alternative optionfor improving muscle strength in individuals with KOA.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ffects of WBVT on theneuromuscula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KOA.[Key words]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Osteoarthritis,knee;Muscle strengthDOI:10.3760/cma.j.issn.1672-9633.2019.01.013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其特征是关节痛、僵硬和活动受限5KOA是最常见的关节紊乱,是世界范围内引起老年人慢性疼痛和残疾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健身气功对缓解慢性腰痛的功效
健身气功对缓解慢性腰痛的功效作者:王奕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摘要易筋经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健身的智慧结晶。
它动作舒缓,简单易学,客观条件要求较低,是一个非常适合大众练习的健身方式。
近年来,它也被作为一种运动疗法被引入到大众运动康复治疗当中。
而慢性腰痛,是当今社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限制因素。
目前,治疗慢性腰痛的主动运动疗法主要是改善腰部肌肉力量,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缓解腰部疼痛。
将传统健身术与现代核心稳定性训练理念相结合,解决当前大众所面临的问题,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而且能为我国的传统运动疗法在现代康复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慢性腰痛易筋经核心稳定性一、概念慢性下背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俗称慢性腰痛,是指一组以下背、腰骶、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疼痛综合症[1]。
慢性腰痛,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负担,降低人群生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病机病因目前,很多的研究都发现,慢性腰痛的治病原因虽然很多,也很复杂。
但各种原因的慢性腰痛很大程度上都与维持腰椎稳定的腰部多裂肌功能有关。
从脊柱核心稳定性的角度分析,腰部多裂肌的微细损伤导致的腰椎节段的不稳定,是慢性腰痛的重要致病因素[2]。
因此,目前治疗腰痛的主动运动疗法主要集中在对维持腰椎稳定性的腰部肌肉的改善,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缓解腰部疼痛。
三、脊柱的稳定性根据Panjabi等提出的脊柱稳定性“三亚系模型”,腰椎稳定性的维持,需要由椎骨、关节等成分组成的被动系统;肌肉、肌腱组成的主动系统;和神经控制系统共同组成。
它们共同作用,保持脊柱稳定[3]。
目前治疗腰痛的主动运动疗法主要集中在对维持腰椎稳定性和控制腰椎姿势的主动系统即由肌肉和肌腱组成的系统的改善,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全身振动治疗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全身振动治疗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摘要:全身振动治疗属于新型治疗模式,具有无创的特点,该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机械振动,对肌肉产生刺激,进而影响神经中枢兴奋性,起到治疗作用。
现阶段,全身振动治疗在Ⅱ型糖尿病、神经中枢损伤、膝关节炎以及骨质疏松患者中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争议。
基于此,本文对全身振动治疗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现作一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全身振动治疗;研究进展;康复领域目前,全身振动治疗在康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使用专业设备,刺激患者肌肉,能够改善其肌肉情况。
国内外对全身振动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将其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中。
本文针对全身振动治疗在康复领域应用情况作综述研究,探究其研究进展。
1.全身振动治疗概述全身振动治疗主要是采用专业设备,通过产生不同波段的振幅以及振频,利用振动作用促使肌肉长度产生变化,进而对运动神经元产生影响,使肌肉被刺激后产生放射性收缩。
通过该种方式本体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并且将其传入大脑,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程度。
全身振动治疗早期主要应用在运动员之中,目的是改善其肌肉运动情况。
但是随着临床科学深入研究,全身振动治疗还可用于康复治疗中,通过一定频率的振幅刺激,可改善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肌肉功能,并且对促进肌肉收缩也具有重要价值,能够用于慢性病治疗中[1]。
现阶段,振动板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以中心为支点,进行左右振动的振动板系统,其二是整块板上下振动的系统。
无论采用上述哪种系统,均能够通过振动刺激,对人体的神经、肌肉以及骨骼等产生影响。
2.全身振动治疗在康复领域的应用2.1中枢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体各感觉器官所传回的信息进行收集,由脊髓与难组成。
待其完成信息收集后,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再将其传到至运动系统。
因此,如果中枢神经损伤,损伤部位将会产生运动障碍或者特定感觉。
采用全身振动治疗,可通过振动对肌梭内的本体感受器进行刺激,继而提高大脑神经中枢的兴奋程度,不断激活神经肌肉。
背痛 关节疼痛怎么办 研究显示垂直律动可缓解背痛
背痛关节疼痛怎么办研究显示垂直律动可缓解背痛许多老年人都有背痛、关节疼痛的症状,怎么办?如何来缓解?是否有办法可以缓解背痛、关节疼痛?研究显示垂直律动可以降低下背部疼痛,也可以减少大关节疼痛,提升这些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
复健医师很早就明白透过皮下的震动,可以减轻急慢性疼痛。
由于震动觉与疼痛觉共享身体较大直径的「传入神经」,所以当接受震动时,大条神经线路被低频震动觉占据,痛觉就会降低缓解。
卢丹柏(Lundeberg TC)在1983 年发表一大型的研究报告,共有135 位急性疼痛,及596 位慢性疼痛病患,经过震动治疗后,70%病人都感觉疼痛缓解。
疼痛解除的原因是因为震动传导时,需使用较大直径的「传入神经」,而疼痛觉也是透过此种神经传导,所以当此神经线路被低频震动觉占据时,痛觉就会降低缓解。
东京京王大岩本彻三(Iwamoto J)研究50 位已经有骨质疏松症,正使用一种双磷酸盐类治疗的停经后老妇人。
分成两组,一组加上垂直律动协助,另一组没有垂直律动,在观察一年后,比较两组有没有差异。
结果他们发现两组在骨质密度及其他指针都没有差异。
唯一且最明显的差别是:垂直律动组的慢性背部疼痛降低许多。
原因可能是因为垂直律动松缓背部的肌肉。
可见垂直律动训练可以让背部肌肉群放松,并减低老人背部的慢性疼痛。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利威格(Rittweger J)则比较腰椎伸展运动与垂直律动,对于慢性下背部疼痛病人的影响。
平均51 岁病人的60 位患者,随机分两组,经过一年的实验。
两组的疼痛感觉及疼痛带来的失能,都明显降低。
以往认为震动有可能会导致下背伤害,但此研究显示控制下的低频垂直律动可以取代其他运动,不但不会造成伤害,而且可以治疗下背部疼痛。
德国的亚历山大大学的科拉伦也进行垂直律动实验,是针对停经老年妇女而做,108 位平均66岁的老人进行垂直律动实验,垂直律动组接受每周3 次,一次15 分钟的垂直律动,研究时间为一年。
运动前50 Hz全身振动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改善作用
运动前50 Hz全身振动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改善作用张学彬;敖文君;蒋鑫;宋成林【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3(27)32【摘要】背景:运动前使用全身振动能够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程度,然而缺少何种振动频率效果更佳的文献报道。
目的:探讨在运动前使用50 Hz或35 Hz的全身振动对于普通男大学生运动后下肢股四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31名健康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年龄(22.7±1.6)岁,随机分成50 Hz全身振动组(n=10)、35 Hz全身振动组(n=11)和对照组(n=10)。
采用行进间全蹲跳和负重半蹲跳的方式诱导股四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在运动前1 d、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2,3,7 d测试肌肉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伸膝关节的等长峰值力矩;运动前1 d、运动后1,2,7 d 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白细胞介素6和前列腺素E2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在运动后1,2,3 d,50 Hz全身振动组和35 Hz全身振动组的目测类比评分和等长峰值力矩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运动后2 d,50 Hz全身振动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35 Hz全身振动组(P<0.05);在运动后2,3 d,50 Hz全身振动组的等长峰值力矩下降值低于35 Hz全身振动组(P<0.05);②50 Hz全身振动组肌酸激酶水平在运动后1,2 d低于对照组(P<0.05),35 Hz全身振动组在运动后2 d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运动前1 d相比,50 Hz全身振动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各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35 Hz全身振动组在运动后1 d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在运动后1,2 d显著增高(P<0.05);④3组的前列腺素E2水平在运动后1 d均较运动前1 d显著增高(P<0.05);⑤结果表明,运动前使用全身振动能够减轻运动后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和力量损失,同时对相关血液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用50 Hz的全身振动比使用35 Hz效果更佳。
全身振动疗法对青少年运动员下腰痛疗效研究
全身振动疗法对青少年运动员下腰痛疗效研究李亚君【期刊名称】《福建体育科技》【年(卷),期】2023(42)1【摘要】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功能障碍、躯干活动度和心理的影响。
方法:将女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全身振动疗法,治疗时间持续12周。
采用数字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估功能变化,汉密顿焦虑(HANA)量表评估心理变化,运用表盘量角器测量治疗前后躯干活动度。
结果:2组治疗前VAS、ODI、HAMA评分和躯干屈伸活动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2组VAS、ODI、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躯干屈伸活动度均扩大(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全身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缓解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焦虑,增加躯干屈伸活动范围。
【总页数】5页(P79-83)【作者】李亚君【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8.1【相关文献】1.康复治疗青少年运动员非特异性下腰痛2.针刺治疗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腰痛的疗效观察3.瑞士球训练配合推拿对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下腰痛的疗效研究4.局部振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研究5.全身振动训练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腰背肌力和平衡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下肢功能和慢性疾病影响的研究与进展
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下肢功能和慢性疾病影响的研究与进展谭景旺;吴雪萍【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7(021)008【摘要】背景:近些年关于全身振动训练的研究在逐年增多,全身振动仪器也开始逐渐流行,全身振动训练的价值正在逐渐被挖掘,特别是不便于参加常规锻炼的体质弱势人群被认为能够在全身振动训练中受益,其中老年人占了较大比重。
目的:阐述全身振动训练在下肢功能和慢性疾病两个方面对老年人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应机制进行探讨,为其他全身振动训练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由第一作者以"whole body vibration"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1998年至2015年的全身振动训练文献,然后以"older adult"、"elderly"、"seniors"和"aging"为关键词进行筛选;中文数据库选择中国知网(CNKI),以"振动训练"、"老年"、"高龄"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其中振动之于肺部疾病的研究除外。
文献筛选时以60岁为标准来界定老年人群,下肢功能方面选择与老年人跌倒相关且易在全身振振动训练中产生效果的"神经肌肉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慢性疾病方面选择与全身振动训练作用机制联系紧密的神经肌肉系统类和心血管系统类疾病,包括脑卒中、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帕金森病。
结果与结论:老年人在全身振动训练中的下肢肌力增强效果显著,平衡和步行功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慢性疾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帕金森病)方面,全身振动训练的效用主要表现在神经-肌肉系统功能上,如肌力增强、肌肉僵硬和震颤程度减轻等,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部分指标也存在着改善效应。
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在肌肉力量、平衡和步行功能方面有提升需求的老年人可以使用此训练方法。
老年人在选择全身振动训练时要衡量其投入-产出比,不能因其耽误常规治疗,关于全身振动训练未来还需要大量深度研究来明确已有效益及发现更多适用领域。
知足教育—全身振动训练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肌力和本体感觉
知足教育—全身振动训练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肌力和本体感觉全身振动(whole body vibration,WBV)训练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训练方法,它是通过外在抗阻负荷和机械振动诱发神经肌肉反射,进而增强肌肉收缩,且骨骼受到重复性的应力刺激,达到改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和结构的训练技术。
1全身振动训练背景全身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1997年俄罗斯Vladimir Nazarov科学家研究表明在太空中振动训练可以减少宇航员肌力的下降及骨量的丢失。
目前全身振动训练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广泛应用于康复训练及运动训练中。
2 全身振动训练进展2015年以“whole body vibration”为自由词检索Pubmed,共检索到1257篇相关文献,发现全身振动训练在大众健身、竞技体育、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航天医学等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三十年相关文献逐年增加且增幅较大(见下图)。
从文献检索看,国际文献主要涉及提高肌力、增强骨密度、改善平衡控制能力、减轻疼痛、增加柔韧性等。
3 全身振动训练提高膝骨性关节炎的肌力与本体感觉丹麦的腓特烈斯贝医院运动功能实验室的Trans T等在《The Knee》杂志上撰文,报道了全身振动训练在全身振动训练在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中肌力和本体感觉的作用。
文中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在提高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肌力及本体感觉的作用。
方法:将52为女性患者(mean age 60.4 years±9.6)分为三组:1、全身振动训练在稳定平台上(VibM;n=17(mean age,61.5±9.2,);2、全身振动训练在平衡板上进行(VibF;n=18(meanage,58.7±11.0)),3、控制组(mean age,61.1±8.5)。
全身振动训练一周两次,一共8周,训练强度循序渐进。
评价:评价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力及膝关节本体感觉。
结果:VibM组的肌力显著优于与控制组(p<0.001),等长肌力VibM组也明显优于控制组(P<0.021),VibF组的本体感觉优于控制组(p<0.0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振动训练在慢性下腰痛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5-07T13:54:08.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熊翠兰[导读] 下腰痛(lowbackpain,LBP)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有疼痛的主观感觉,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一类腰背痛总称。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分析近年来治疗慢性下腰痛的方法。
进一步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在慢性下腰痛中的应用,探寻更为有效便捷的慢性下腰痛康复训练方法。
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中国知网、Pumed等总结慢性下腰痛患者全身振动训练的方法、效果。
结果: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强化核心肌力量及增强机体本体感受性的动态训练,对恢复患者康复信心及腰背痛症状的改善均有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慢性下腰痛;全身振动训练;本体感觉;
1相关概念
1.1下背痛
下腰痛(lowbackpain,LBP)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有疼痛的主观感觉,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一类腰背痛总称。
下背痛的发病率高,84%的人一生中遭遇下腰痛的困扰。
3%将转化为慢性下背痛(Chroniclowbackpain;CLBP),致残率达11-12%[1]。
其中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lowbackpain;NLBP)是所有LBP问题中最为严重的症状,约占到85%[2]约占总非特异性腰背痛的75%-85% [1],是康复科和骨科的常见疾病。
综合国内外下背痛专家提出标准,我们归纳其诊断依据主要为症状持续3个月(12周)或6个月中疼痛时间超过一半,表现为单纯的局限性腰痛,未向臀部或下肢放射,其性质为酸痛、胀痛或钝痛;表现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局部有压痛;影像学等检查无特殊的器质性病变。
1.2全身振动训练
全身振动(wholebodyvibration,WBV)训练是一种利用机械振动和外在抗阻负荷刺激机体,以引起肌肉震荡、中枢神经系统适应,而改善神经肌肉功能的训练方法,它是一种新型的神经肌肉训练方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WBV除了在改善运动肌肉力量和强度等运动能力方面有良好表现外,还在运动康复领域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如在骨关节系统疾病中,WBV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逆转肌肉减少症和提高骨量等方面改善其骨质疏松。
WBV训练在肌肉组织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依然有良好的表现。
1.3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和保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本体感觉信息主要由关节周围韧带、肌肉、肌腱及皮肤等组织产生。
因此,本体感受器的损伤将会降低肌肉控制能力,影响姿势反射,从而导致运动功能的障碍[3]。
在下腰痛病症中选择其主要包括主动运动及平衡训练、被动运动训练、体感刺激训练、体感辨别训练以及多系统综合训练[3]。
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与其神经肌肉功能之间关系密切,但由于腰部本体感觉与其肌肉量之间缺乏相关性,这提示我们在下腰痛患者的日常康复中不仅需要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还需要关注本体感觉重建训练,且二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此外本体感觉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下腰痛患者的站立平衡能力。
因而在下腰痛本体感觉训练中优先选择体感刺激训练中的振动训练。
2 振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
2.1 振动刺激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影响
振动训练需要神经-肌肉系统不断进行自身调节以适应训练需求,能够有效增加神经-肌肉系统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Collado[4]等人关于WBV训练对纤维肌痛症的系统评价,WBV训练对于其他疾病继发引起的非特异性疼痛也有着较好的疗效。
研究认为,在进行WBV训练期间全身血流外周阻力增加,此时为了保持身体必须的心排血量水平,更多毛细血管可能被开放,结果导致在血液和肌纤维之间更多有效的气体和物质代谢进行。
表明WBV训练作为生物活性刺激方法使得微循环能力提高。
局部血流量的提高对急性或慢性骨骼肌损伤引起的疼痛或其它症状的缓解是有益的。
此外,WBV训练能引起神经肌肉功能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加柔韧性、刺激激素分泌等,达到减轻疼痛的治疗效果。
因此,WBV训练可能是改善和缓解慢性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2.2 振动训练对核心区稳定性的影响
振动训练所产生的交变负荷使机体的练习处于非稳定状态之中,能够使参与运动肌肉的动员程度、数量明显高于无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提高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性[5]。
研究表明,振动可以刺激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增加传入纤维末梢的兴奋性,引起梭外肌纤维产生收缩,使潜在运动单位激活参加活动,即增加收缩成分力量[6]。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该研究认为:振动刺激既能使潜在的运动单位进一步激活从而提高肌肉力量,同时还增加肌肉弹性成分的弹性特征。
而离心收缩形式是弹性成分张力和收缩成分力量两部分组成,这也解释振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离心收缩肌力。
机械性振动刺激训练可增加肌肉力量,促进肌肉力量素质提高。
附加振动刺激可增加肌纤维能源物质的以及肌凝蛋白的含量,进而扩大肌纤维横断面积。
在一定程度上,附加振动刺激通过刺激可增加肌肉收缩成分和弹性成分的张力,进而使肌肉力量增强。
3 小结
腰背痛的主要诱因是腰椎稳定性的降低和肌力的减退,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强化核心肌力量及增强机体本体感受性的动态训练,对恢复患者康复信心及腰背痛症状的改善均有积极地作用[7]。
研究发现振动训练有效改善下腰部疼痛患者腰部本体感觉和后伸肌群肌肉力量、降低闭眼站立时的晃动面积。
与常规运动训练方式相比,振动训练在改善下腰部疼痛患者腰部本体感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因此我们认为振动训练结合核心肌力训练可用于下腰部疼痛患者的常规康复训练中。
参考文献
[1]BalagueF,Mannion AF,PeéF,etal.,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Lancet,2012.379 (9814): 482-491.
[2]PijnenburgM,CaeyenberghsK,JanssensL,GoossensN,SwinnenSP,SunaertS,BrumagneS.Micro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superior cerebellarpeduncleis associated with an impaired proprioceptive weighting capacity in individual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PLoSOne,9(6):e100666,2014.
[3]AMANJE,ELANGOVANN,YEHIL,etal.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rioceptive training for improving motorfunction:asys-tematicreview[J].FrontHumNeurosci,2014,8(10):75-76.
[4]Collado-MateoD,AdsuarJC,OlivaresPR,etal.EffectsofWhole-BodyVibrationTherapyinPatientswithFibromyalgia: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J].Evidence-
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2015,2015(3).
[5]彭春政.论机械性刺激对提高肌肉力量增长的机制和效应[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25-27.
[6]陈伟婷,王志中,李晓浦.振动刺激对肌肉疲劳进程的影响[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26(1):61-63.
[7]李昭洁.机械性振动刺激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当代体育科技[J]2015.5.(17)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