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钱娜赣榆县沙河小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虽然小学生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比较薄弱的,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多媒体恰恰融形、色、声为一体,具有声像兼备、形象直观的优势,能使教学立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氛围,调动情感;突破难点,提高朗读水平,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字:激发兴趣调动情感营造氛围突破难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虽然小学生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比较薄弱的,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多媒体恰恰融形、色、声为一体,具有声像兼备、形象直观的优势,能使教学立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课文。那么究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上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由“好”而“乐”,而产生的追求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在动力。故教师应该在“趣”上下工夫。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要靠老师的巧妙引导,运用新颖的方法来激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恰时的播放多媒体,就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教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郑成功>>这课时,首先想得到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均与学生的空间较远。如果教师枯燥地向学生介绍历史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课前,我设计了一张双方地形的课件和录音。上课时,我利用小学生爱看战争片的心理,激发他们想迫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这段历史,并及时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讲述作战时间、地点和双方的军事实力,全班学生看的认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学新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氛围,调动情感

情感,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知道只有经历过的事情学生才会有感受,才是真实的,才能触发内心真实的感情。但学生经历过的毕竟有限,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必须营造一个让学生动情的氛围。要营造一个让学生动情的氛围,单单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而多媒体就能达到这点,多媒体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能将抽象的文字化成动人的图画,能将无声的语言化成有声世界……使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这个画面,仿佛自己经历过一样。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情就会油然而生。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学生却很陌生。对现在学生来说,周总理逝世时,还都没出生,别说当年送总理的情景,就是对周总理,他们都缺乏了解,人民对总理有那么深厚的情感,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情感就更不容易理解,这就很难让学生动情,进入课文说描绘的意境之中。我在教这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除了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生平事迹、图片,组织看电影《周总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去感染学生。教师先出示多媒体:周总理的遗像前摆满了花圈这情景,在配上哀伤的音乐。课堂气氛肃穆。。接着教师充满感情的叙述:“同学们,1976年1月8日,祖国大地上一颗巨星坠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周总理为革命积劳成疾,不幸逝世。总理逝世的噩耗,随着无线电波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山为之肃泣,江河为之哭泣。全国人民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本文说描述的是1月11日首都人民在严寒中,在十里长街上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次随作者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去感受这动人的情景吧。”通过看多媒体的音乐画面,听老师感情叙述,学生自然进入那种庄严、沉重、悲痛的气氛之中,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了。

又如:教“望灵车”这段时,要让学生理解人们的行动、神情为什么会不约而同,这样一致?人们望灵车时是怎样的心情呢?这时播放着首都人民当时送别周总理的一段录像实况,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亲眼目睹人们不约而同的站直了身体,摘下了帽子,眼睁睁望着灵车哭泣,顾不得擦去腮边泪水得感人场面,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去感受人们送别总理时得悲痛心情,从而体会出人民对周总理得无限热爱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更是无法理解。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无法得以圆满的解决的,所以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现在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我们的语文课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益。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使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变生疏为熟悉,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使

小学生更好理解和把握课文,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如:我在教唐代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时,学生对“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很难理解其意。开始时我边读边讲,并在黑板上画图,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头脑中并没有形成诗句所描绘得图景。结果这节课得效果很差,难点没有得到突破。后来,我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所描绘得情景出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天为什么比树还低?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这两句诗得意境又是怎样?)和想象来理解诗意。这样,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所提供得画面很容易就会想到:所谓“天低树“并非天真的比树低,而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好像比树还要低些。在通过观察月亮影子在水中浮动的图景,也很快就会懂的:由于江水很清,所以月亮似乎和人接近了。对学生指导后,学生脑子里很自然的就出现了一幅原野空旷、天晴水碧,月影沉江美妙动人的夜景,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朗读水平

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反复的朗读,既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又推动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于学生生活的经验不同、感受不同,对文章的理解水平、朗读水平也有所不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激发学生情感,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缩短学生朗读之间的差距。

如:《梅雨潭》是一篇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看图学文教材。作者通过传神的词语和多处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潭周围自然风光的奇物形状和明快的色彩,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这课,在分析内容时,我指导学生读描写瀑布“形”的句子以及一些优美的比喻句。重点指导读“梅雨潭”一段,让学生轻声读,放声朗读,单个读,集体读,自由读…….最后我带领学生看画面,听课文录音,借情境语言,来“游赏”梅雨潭。在课文快要结束时,我放配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梅雨潭的画面,引导学生伴着乐曲的旋律,语言的节奏,边读边在头脑中强化,表现出梅雨潭的美,诵读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给课堂增加了艺术情趣,学生从中学到了朗读的技巧,既提高了朗读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更能突出重点和难点,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