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蜡烛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看待蜡烛精神

在黑暗迷茫中,点燃一根蜡烛,它就能发出熠熠光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人们给予蜡烛很高的赞誉,甚至赋予它一种精神内涵——无私奉献的象征,因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烛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传诵千古。后来,人们也常说教师的工作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蜡烛”、“春蚕”来比喻教师。这足以说明教师这种职业具有很强的牺牲精神。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价值理念的丰富和多维化,这一传统定位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甚至有人说现在已经不流行“蜡烛精神”了,“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了。我觉得不大赞同。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具有“蜡烛精神”。

淡泊名利、舍弃追求、默默奉献、倾其所有,为了教育事业永不言累,永不言悔。这就是教师的风范、教师的情怀、教师的精神——蜡烛精神。这也正是师德之所在。一个不具备“蜡烛精神”的教师不管其学识多么渊博,教学技能多么纯熟,都不能赢得学生的内心尊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过自己的学生。”“蜡烛精神”是一种倾其所有、充满爱心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奉献永不言累、永不言悔的精神,就是甘于奉献的无私忘我精神。其实,这也正是奉献品德之所在。

其次,教师的劳动对象要求我们具有“蜡烛精神”。

我们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我们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未成熟的人,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我们要把他们从“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这个过程是相当艰巨的。所以,我们的劳动对象也要求我们从事着既要劳体又要劳心的工作,尤其需要劳心。虽然我们现在的教学手段先进得多了,但这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我们劳动的辛苦性、复杂性、创造性以及社会责任之大的特点。这由此也决定了我们从事教师这种职业需要具有更强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也就是“蜡烛精神”。

我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的民族精神,无不在传承着这样的理念。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心中的目标和信念,在发扬奉献精神,诸葛亮为了蜀汉的千秋基业,可以说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历代忠诚将士奉为典范。我们当代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百姓的幸福,不惜耗尽生命的最后的一点力,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的榜样,也让无数人们景仰和崇敬。正是有无数的人们在前赴后继,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挥洒着自己的血汗,也正是这无数的人们用美好的品质,伟大的精神,铺就了我们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光明而坦荡的大道,而今天我们的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要立于世界之林,依然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去奉献,去奋斗,去进取。我们的时代在呼唤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蜡烛的奉献精神依然需要发扬光大。

但是,蜡烛精神不代表就是一味的牺牲自己,“教学相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俗话说,学十遍不如教一遍。如果说备课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丰富、强化和提炼,那么课堂上环环相扣的表述过程就像不断转动的辘轳一样,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老师自身的知识潜力和思维活力。而师生互动的电光火石更是增强了这种良性刺激,常常能够引发老师们自身在科研上的突破。老师们的付出是双向获益的: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能真正让学生长久受益的好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要有丰富的人生智慧和足够的人格魅力。而要具备这些素养,一方面,老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地研修、进深来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确保能够把本专业最实用鲜活的信息养分及时输送给学生;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在健康活泼、多维多彩的个人休闲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滋养自己的心灵,积累人生经验,提高自己的“情商”和洞察力。而这些真实的人生体悟和深厚的人文认知都将在教学中转化为人格魅力,向学生们传递一种深刻而不沉郁、健康而不肤浅、高尚而不缥缈的人生态度,增进他们以及对人性和人文的哲理性认知。换言之,老师们需要一边汲取,一边给与。一边享受,一边分享。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知识链的良性循环。

所以,我认为,蜡烛精神应该赋予新的意义。从传统的单一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转变为与时俱进,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精神。除了认真备课,对学生负责,还要自我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边积极的去照亮别人,一边积极进取,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