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看其备课观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深深地被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所折服。
他用他真挚的爱心、诚恳的话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使我们不仅有感性的认识,更有理性的提升。
读其书,就是与这位哲人促膝交谈;读其书,就是与这位伟人平等对话;读其书,真乃是受益匪浅哪!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艺术和水平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
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不禁怦然一动,因为我想到了我自己。
从教这么多年来,教过的学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班主任工作也做了十多年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仁至义尽”的,我自己感觉对学生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可是我逐渐发现,学生对我是“敬而远之”,这种“发现”是从我的要好的同事身上发现的。
我这名也是一名小学教师,每次与她走在一起遇到学生的时候,学生都会与她谈笑风生、亲密有加。
而对我,我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的拘谨与不安。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对学生可以说是严厉有加、极尽爱心的,为何学生看到我那么不自在呢?真是白教他们一回了!我不禁愤愤然。
我同事笑着对我说:“你的‘极尽爱心’是做到了,可是完全让‘严厉有加’给掩盖住了。
你对学生来说是高高在上,学生需小心地仰视你,而我,学生只要放心地平视就行了。
你呀,对学生好,也要讲究点方法嘛”,看着她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我不由地“怒火中烧”,可转念一想:她说的还真有一些道理。
回想自己以前,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许”,不许犯错误、不许违规、不许做有损于学校的事、不许这、不许那······一旦发现学生有犯禁者,便会大发雷霆,怒吼声“响彻云霄”,最后,不让这个学生“连哭带嚎”地出去绝不罢休。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6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6篇】篇一:《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一第一次听说《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是在备考招教,学习外国闻名教化家苏霍姆林斯基时得知。
这名字一听就是老师应当细品的书籍,想着考上招教,第一个要读的就是它。
没错,现在的我,就沉醉于此。
刚起先,接触此书,看了前3节,第一感觉就是好深邃,好难读,好抽象,有种在看半文言文的意思。
因为它不仅仅须要去看,更多的是去品,去思索,去回味。
看到第4,5节,爱了,写得真好,真得很有信服力。
看完之后就觉得“的确如此”“是的是的”,它的理论思想很强,是那种站在教化制高点,给出的一条条教学建议。
值得思索回味!作为教化学典范之作,它当之无愧!然而,联系如今的教化形势,却未必能够大胆接受。
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才是硬道理。
当然实践离不开理论!由此,我确定,细致研读每一条教化建议。
切实与教学实际相关联,转变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终归,要想教得好,首先知道如何教,怎么教最好!篇二:读《给老师的建议》有感篇二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化著作《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以前在高校的时候都是学了一些教化理论,其中大多数是比较抽象的理论学问,不能很好的理解,自从读了《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就觉得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壶好茶、交一个好友,会让你受益匪浅。
可以说这本书是教化届的圣典,他的通俗易懂不会让你觉得读书乏味,更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他的一些经典话语直到现在还在被许多老师引用。
这本书中的一条条建议,让作为一名年轻老师的我很受启发。
让我学到了前辈们的阅历和建议,也让我在教化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老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慧语连连,充分体现此书的精神底色,它像一声断喝,唤醒了老师对自身精神性方面的关注与追求:“老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重在阐释老师发展与学校建设方面的话题;“老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化者”,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论述老师应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教化教学活动;“老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者”,是从职业化的崭新视角深化剖析老师当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做一名胜利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8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8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
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是一位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例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
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
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
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身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
使人终生受益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就是一本这样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
他的的每一个教育观念都深入我们教师的心灵,引领我们前进。
读完这本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精彩的案例常常在脑中闪烁。
第一点,允许孩子之间有差距,做一位有宽容心的老师。
作者认为,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记得这个形象的比喻吗?让所有刚刚入学的孩子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
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
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不仅会损害他的力气,而且会打击他的自信心。
因此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
读到这我不禁感慨,我们所有教师都知道个体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他的特质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学生不可能做到同样好,但往往我们还是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不容许有学生离开这个标准太远。
现在我知道,我们应该容许孩子之间有差距,但这不意味着我会放弃那些学生,相反我要尽所能缩短这种差距。
首先,我要告诉这些孩子:“你们行。
”要为他们找回自信;其次,我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最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位因材施教的老师。
第二点,允许孩子有缺点,做一位有耐心的老师。
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
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信赖教育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要为后进生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要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好奇与热情。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更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了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一所谓“温故而知新”,防控疫情,宅于家中,我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从关注思维的角度,深受启发——育人至心,读思共促。
其一,启迪学生思考,关注教学软实力。
“思考”这个词,常常浮现于脑海。
李莉老师去年到校指导教学工作,她明确提出语文课上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听之,思之。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由于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我最初关注“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时,我勤于写教育日志,其教学理念仍停留在表层。
一个企业不是电脑新编,办公楼新编,就是最好的。
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才是尤为重要的。
思考,就是教学中的一个软实力。
那如何让学生乐于思考呢?康·季·乌申斯基也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绘画可以将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结合起来。
班中有几个喜欢儿童画的女孩,低年级他们的写话能力并不突出。
经过了两年的儿童画学习,他们的习作具体生动,利用多种感官,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让老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读来如王维的诗,文中有景,景中有意。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首先是教师阅读的自我成长。
如今关注到了学生内在能力发展,才知道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去绘画,去思考。
其二,结合不同学生的阅读特点,培养其阅读习惯。
课上,学生在答疑解惑时,鲜有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就越多。
”我恍然大悟——孩子不提问,并非他们已经掌握所学知识,而是其思维不够活跃,许是懒于思考的缘故。
面对学生思维的凝滞,如何引导他们思考呢?苏霍姆林斯基总结:“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解决的。
”阅读,不但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渠道,还是家长素质得以提升的方式,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引言《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经典著作。
苏霍姆林斯基是俄罗斯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研究对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以及对其中一些重要观点的分析和评价。
主要观点1.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指导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成为学生的指导者。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引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2. 学习应与生活经验结合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与真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学习应具有情感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应该具有情感意义,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他提倡通过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以及创造富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情境,来增强学习的效果。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帮助他们建立与所学内容的情感联系。
4. 学习应当是社交性的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学习的社交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共同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分析与评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提出了许多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他的观点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学习与生活经验、情感和社交的关系。
其中,他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指导者,这一观点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也指出了学习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学习的情感意义和学习的社交性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并通过个体和社会层面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当我再次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获益匪浅。
在100条建议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这一点给我的触动也最深。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苏氏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
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
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给教师的建议》P96)。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
肩负园丁的使命,我们就会感到汗颜。
所以,职业的责任感促使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千古名言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
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体会5篇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人人都会写,但是要想引起别人的深思还是要下功夫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有温度的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做有温度的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自《给教师的建议》于1965—1967年以连载形式发表,光阴已辗转半个多世纪,世界与中国共同经历诸多动荡,社会和人民的面貌几度更迭。
而教育,作为世界建构的一切基石的教育,依然以永恒流动的形态,构成我们生活背景的一部分。
《给教师的建议》就像一部围绕教育的《答案之书》,何时开卷都有开悟,智慧光辉不灭。
初次掩卷,书中闪耀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令人折服。
《给教师的建议》提出的教育宗旨是:“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勇于创造和精神充实的合格公民与幸福个人”。
对于曾经成长在普遍的升学压力之下、如今又在指导学生面对这种压力的我们这一代人,这种论点无疑是陌生的。
我们似乎未曾把成为一个“合格公民与幸福个人”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不可能把它当做教育的目标。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面对学生种种不符合预期的行为时会感到失望、愤怒甚至不解。
当学生成绩平平,我们“努力”良久仍无起色时,我们会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选择产生怀疑。
我们惯性地追求“完美”的学生,尤其在成绩方面,为每个学生都定下相同的标准。
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
青年教师的一大要务,就是意识到并接受这种差异的存在。
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最具哲学意义的一点。
如他所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独特的人”。
教师的工作,是点燃他们内心的花火,让这些独一无二的个体得到其应有的发展,使他们发挥出全部的天赋和才能。
当这一思想成为我们教育理念的基石,我们就能够摘下名为观念的眼镜,重新观察我们眼前的学生。
这时,学生也得以从课业评价的围栏里解脱,恢复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在我不到二十人的小班级里,有一位个子不高的女同学,热衷于篮球,每当提起高二那年代表学校参加的那场比赛,她就眼中有光。
一位同学总在无人主动时把黑板擦干净;他还对三国两晋的故事如数家珍;有几次阴雨连绵,我因疏于运动导致的关节弹响短暂发作,是他第一个发现并给予关心。
上一个春天,我和七八名学生徒步到老君山,进行了一次小规模春游,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快乐至今难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
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
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
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
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
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于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苏联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他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对全球教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基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原则所提炼出的建议:
爱与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首先要爱并尊重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和潜能,鼓励他们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观: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以及各种生活技能。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个性化教学: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个体差异。
教育与生活的融合:鼓励将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使学校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掌握生活本领的平台。
建立亲密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以信任和理解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帮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持续自我教育与专业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是终身学习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文章一:《我的建议》读后感我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我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想法。
作为一名学生,我觉得里面的建议对于教师来说非常有用。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学习依据兴趣原则”的观点。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学习。
如果学生对某个课题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就很难保持持久地学习。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学习应该具有执行性”的观点。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主动权,让他们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有效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总之,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值得借鉴和实践。
作为一名学生,我希望我的老师能够更加关注我的兴趣爱好,让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赋予我更多的主动权,帮助我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相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可以创造出更加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写作重点: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两个观点,即“学习依据兴趣原则” 和“学习应该具有执行性”,并提出了学生希望老师能够更加关注兴趣爱好,赋予更多主动权的观点。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简练、清晰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冗长的修辞。
在表达观点时,使用了“启示”、“想法”、“关注”、“乐趣”等词汇,让读者容易明白文章的主旨。
文章二:《我的建议》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的《我的建议》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教育的新思路和新观点。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一个观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就是关于“情境学习”的观点。
他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到的情境,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思考产生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高质量情境。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的观点。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支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了解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起先是时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他的观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感觉理论知识匮乏,需要再充实一下“精神食粮”。
20xx 年,一次到重庆听课,无意间看到会场外面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时出于许久的崇拜,我迫不及待地买回了家。
记得在读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倍觉晦涩,每一段文字仿佛都需要拥有厚实理论基础的人才能参透个中深意。
就这样,求之不得购买的书被搁置在书架上。
20xx 年,我在学校科研处任副主任,因为学校的市级规划课题“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面临结题,学校安排我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这时,我又想到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打算从中寻找关于“志趣”方面的理论。
一章一章地读,肯定读不下去,我就采取目录检索的方式,找到了21 章“兴趣的秘密何在”,但里面只对“兴趣”做了详尽的描述,对写研究报告没多大用处。
这一次成功地阅读了一章后,它再次被束之高阁。
20xx 年,我调任教导处主任。
20XX 年,学校正式加入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实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提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模式”。
学校组织了“相约星期二的读书会”,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
这一次,再也没有逃脱的理由,我开始每天一页或者两页逼迫自身去看。
于是,这样的一些字眼开始在我的头脑里盘旋:第二套大纲、智力背景、思维课、思维训练、让知识活起来、阅读自动化等等。
老师们多以书中观点加经验感悟进行交流,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发现意义不大。
后来,学校决定改变这样的方式,组织全校的读书会,由发展处冉泽明主任主持。
冉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经验:新教育研究中心魏智渊老师主持网络学院,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学员必须提交当年三千字的阅读史方能加入,课程设置包含啃读经典书籍和文本解读,学员如果不按时提交预习作业就会被自动除名。
2024年《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给教师的建议》是一篇富有启发性的文章,通过作者对教师的建议,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方面的观点。
文章紧扣教师的专业角色,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启示和帮助。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体会颇多。
首先,文章强调了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榜样。
作者认为,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这点让我深有感触。
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只有做到身体力行,才能真正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时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激励学生。
其次,文章提到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这一点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地对待每个学生,更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
此外,文章强调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
教师应该通过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这点让我深有共鸣。
现在的学生需要在面对未来的复杂社会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这一点让我深受鼓舞。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班、阅读教育相关的书籍和论文等方式,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最后,文章强调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篇在读后感中,我会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影响他人的思考和行动,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受朴素的文字中透出无比高明的教育智慧,感受简单的文字中蕴藏无比睿智的教育思想,在和教育大师的心灵对话中,我找到了重新出发的理由。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看时“爱不释手”,看后“百读不厌”的好书。
书中用大量的教育实践阐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建议。
通读一遍后,最令我震惊和佩服的不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那些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而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
这种“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热情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韧品质才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宝。
所以我认为,要想教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锤炼自己的素质。
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一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在这里谈到了多个方面,其中谈到每一位教师要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要深知所教学科的知识。
那么如何获得这些知识?苏氏建议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书中还有另一条建议——《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他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
苏氏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作为一名教师,很可能会平庸一世,但是如果我们能努力追求,也照样能够成为名师和专家,创造自己的事业。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心得体会是人生智慧的结晶,通过思考提升自身内在的品味,结合实际,心得体会才能有深度,才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智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虽然在上学期间接受过关于教育教学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但是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才会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多么的遥远。
工作岗位上的“动态”学习与坐在教室里的“静态”学习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面对的对象不同。
关于理论,一时半会理解不了,你还有机会,但站在教室,在课堂上绝对不允许你有丝毫的差错,因为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是不会答应你出错的。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选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从中受到的启发还是比较明显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
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通过读这本书,我认为这里包含两点:第一是关于学生的思考方向,第二是关于教师的是思考归宿。
学生的思考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利用各年级各学科不同的思考特点,让他们有目的的去想问题,探究问题,让那些不成熟的思维动起来,主动地去感知世界中存在于万事万物中的规律,进而让学生能单独研究规律,发现真理,造福人类,这是最高目标,也是最美好的期望。
所以,在当下我国教育的环境中,无论是从家庭还是到社会,都对教育的期望很高,自然而然,学生承载的压力也比较大,老师不断的创造条件,让学生放开是思维去思考,天资比较聪慧的学生,能够在“空想”中掌握很好的知识,但对于有其他发展倾向的学生来讲,他们的思考还处于朦胧状态,知识对于他们是种一苦涩的味道,越学越困难,也根本不知道其来自何方,又要用于何方。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思考,教师应当思考让这些孩子怎样进入学习状态,学会思考,但在短暂的时间里,要取得丰硕成果的心理作用,教师只能让这些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东西,尤其是算数中,哪一种种题型学生掌握不了,就教给他固定的解题方法,这些学生在繁重的记忆中度过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或者段考中会有一定的作用效果,但慢慢的学生变得厌恶了学习,思考的意义凸显的不足,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和关系量连接不到一起,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观察不明确,语言文字理解外延不明显,一系列过度的思维停滞让他们已经感觉到学习的困难,似乎已经克服不了了。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If it weren't for a long life and long obsession, who would know that these wasted years but it was a shockingdream!(页眉可删)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1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着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着、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
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
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着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看其备课观
一. 引言
在学校教育中,上课的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课前的准备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的质量,备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从自己的教育生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改进课堂教学的问题,关于备课的问题也提出很多见解。
本文试图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分析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备课的主要观点,探讨其备课观对我们的启示。
二. 《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备课的主要观点
(一). 阅读是有效备课的重要途径教师自如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但一位好的教师不会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此,广泛地阅读是教师备好课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 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的来源。
" 《给教师的
建议》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
一位有30 年教龄的
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师们和视导员准备写点意见以便下课后提出来,但他们听得入了迷以至于忘记了做记录。
下课后,听课的老师问这位历史教师花了多少时间准备这节课。
这位老师回答道:"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 分钟" 。
像这样的优秀教师,他们都说每一节课是准备了一辈子,然而,上课前这些教师并不需要花上几个小时去备课。
那么怎
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便是阅读。
读书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出于对知识的渴求,而不是为了应付上课。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在教师整个知识的背景里变得越来越小。
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在讲课过程把把注意的中心放在学生思维情况上,而不是教材内容上;也因为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注入,教师的知识河流才能永远保持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涉猎书籍领域十分广泛,个人藏书就多达一万九千多册。
他建议年轻教师们每个月要买至少三本书:所教学科的著作,可作为青少年学习榜样的人物的书籍以及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
" 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本一样。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
"
(二). 教师面对的是具体的儿童儿童是不同的具体的个体,是有差异性的,不能以同一标准要求儿童。
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的情况,便很难使每个儿童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教师不了解谁听他的课,他就不可能备好课。
苏活姆斯基认为,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他的健康状况。
" 不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
" 而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有更好的了解有利于教育者根据不同状况对他们采取保护和增强健康的措施。
其次,教师了解每一个儿童在哪一种思维类型上占优势,不同儿童思维在运算进度及思考速度上的区别,确定学生能达到什么程度。
会使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潜力发挥出来,让每一位儿童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从而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中父母以及长辈的智力兴趣情况,家长阅读的书籍以及思维的方式往往给儿童思想留下很大影响。
对家庭智力气氛的了解有利于深入了解儿童,同时也利于使儿童形成良好道德和心理品质。
(三). 教学方法与教育教学目的相一致教学方法随着学科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以及学生特点的差异而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比如演讲法在文学课上具有的特点与在数学课上具有的特点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由于是感知知识的方式和脑力劳动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科上细节的变换受具体环境的制约,那么如何选择以及确定教学方法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的组织因素和教育学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系那个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
"
(四)备课的几个阶段苏霍姆林斯基的备课观体现在其备课的几个阶段,这几个阶
段包括:新学年的备课,课堂教学体系的备课以及单个课时的备第一个阶段的备课,教师开始深入思考以确定整个学年本科课的基本方针,分析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并根据学生上学年成绩研究他们的知识状况以及将来应达到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课堂教学体系的备课,这个阶段的备课作用有:确定课的体系中每一节课的地位;在相互联系的课中完成教学任务等。
苏霍姆
林斯基认为:" 每节课都是完整的整体,但是一节课的完整性,并不是说它与其他节课是脱离的。
相反,这节课与前后几节课的联系越紧密、教师越清楚地想像这种联系、思索得越深入、则每一节单独进行的课的结构就越完整、越合乎逻辑。
n
"。
第三阶段是对具体课时的备课。
这个阶段的备课也从研究和分析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开始,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在分析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选择与教育教学目的一致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教育目的以及方法确定课的类型和结构;对教材进行加工,从各种资料中选择补充材料,丰富教科书阐述的内容;教师自如地掌握教材内容;找出逻辑中心,编写课时计划;准备课堂上将要叙述的内容。
四. 苏霍姆林斯基备课观的启示
(一). 备课既要紧抓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
准确掌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等,熟悉掌握教材,以教材为载体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有效组织教学。
但是这是远远不够,教师越是能够自如地运用教材,学生学的就越是轻松。
教科书上的知识在教师准备教给儿童的知识中所占的比例应该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
小,教材上要教的知识对教师来说应该只是入门的常识,才不至于把备课变成死抠教科书。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师备
课可以根据需要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为课堂服务。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读书,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进行思考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上得到提高。
(二). 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有效地备课。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能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 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的情况,不了解谁听他的课,他就不能备好课。
" 同时,复杂的教学工作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往往给课堂的任务带来麻烦,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备课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准备,而且是指导学生智力活动的准备,教师应当在在课前对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深入考虑。
(三).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会随着学科
特点与教材内容的不
同而变化,智育的成效如何就取决于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要使智育得到完善发展,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相一致,与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
周密地考虑讲授知识在学生头脑里将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
点挑选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其备课的各个阶段,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深入分析,并融入到教育实践中。
其关于备课的思想以
及创造性地利用这种思想,有利于学校及教师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