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观测点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观测点综述一、总结成绩

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院围绕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基础课程建设、严格考试管理、加强实践环节、引入激励机制等多项措施,保障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一)加强基础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的掌握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强化基础教育,增强人才适应性”的原则,强化基础教学,扩大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为提高学生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通过基础课程建设,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基本理论水平。通过学校主要课程的考试试题水平及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平均分在70-80之间,不及格率在10%以下,考试成绩渐趋合理,总体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基本实践技能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开放性实验内容,推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优化,提高实验、实习和实训的质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突出专业课内容的应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力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制药工程专业已建成华兰生物等校外实习基地3个,为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案例教学等,同时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改革,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四)加强考风建设

加强考试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严格命题,实行教考分离;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场巡视,对违反监考规定和考试纪律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严格按照标准答

案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确保考核成绩的可信度。“三严”的执行,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积极推进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创造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将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与个人量化、及评先评优挂钩,提高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效果日趋明显。近几年,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稳定上升,2013年达到%。

(六)鼓励本科生考研

为鼓励我院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优化我院考研学生的学习环境,我院从大一新生开始进行考研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成立考研领导小组,制定考研奖励政策,加大考研奖励力度,优化课程设置,创造更多考研时间,多方协调,为考研提供便利。

(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各种专业技能培训

加大教师科研力度,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大力支持科技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

国家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我院设立的河南省唯一的“化工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对学生及企业技术员工进行化学化工行业的技能培训工作,已培训化学检验工、总控工等3600余人。

(八)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通过一系列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技能竞赛,为学生获得多种技能创造条件。“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等活动,提高学生外语交流能力;“挑战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科技制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基本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存在问题

一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之间梯度安排和相互衔接存在不足;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模式;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和考核方式还比较单一。

二是实践教学还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程度还不够高,学生自主实验还相对薄弱;实验项目的开发力度还要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还较少;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还要加大力度,高水平实验室和实验基地还不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

二、产生原因

一是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把握不够。有的教师还没有完全适应本科办学的要求,对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标准还把握不准;近年来,虽然学校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但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还不多,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体系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是升本初期,学校在专业的内涵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对专业建设的内涵把握还不到位,对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还不够准确,把产学研合作认为是教师与合作单位之间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联不大,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社会资源参与专业建设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改进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打破传统按学科范畴设计课程的旧框架,尤其是在总体考虑人才培养规格的前提下,建立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出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教学体系;按照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原则,构建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围绕社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整合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专业对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提升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是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校要着力在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制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学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上下功夫,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产学研基地,聘请基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

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路子;教师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工程和科技项目,增强工程和科研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