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农村包围城市》PPT

沪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农村包围城市》PPT
甘孜
大 夹
金 雪 山
懋功
川陕 鄂豫皖
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处 ——甘孜 大渡河
遵义

卢定桥
中央
两 万 五 千 里 长 征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 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练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 的精华。 的结果而告结束。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
国民党军队 次数 修筑碉堡 1
时间 1930、11 敌方 10万 我方 4万
2
3 4 5
1931、5
1931、7 1933、2 1933、10
20万
30万 50万 100万
3万
3万 4万 8万
王明(1904--1974) 敌我比例 指挥者 结 果 1926 年入党, 1931 2.5:1 毛泽东 歼敌1万多 年取得党中央领导 7:1 毛泽东 歼敌3万多 权,推行“左”倾 机会主义路线, 10:1 毛泽东 歼敌3万多 1934年红军第五次 4:1 朱德 歼敌3万多 反“围剿”严重失 周恩来 利,给党和革命事 业造成极大损失。
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毛泽东
选择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群众基础比较好。 位于湘赣两省之间,远 离大城市,反动力量薄弱。 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地 势险要,易受难攻。 四周都是产粮区,便于 筹粮筹款。
二、根据地的建设
(1)政权建设 在各个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共中 央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基本内容(一)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从中国社会的性质来看,中国民主革命必须从农村的武装斗争开始。

毛泽东指出,西文资本主义国家的元首阶级可以利用资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制度,从中心城市发动和平斗争开始,再转变为武装夺取政权。

(2)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来看,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从敌我力量的对比与分布来看,革命力量必须深入,发动农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壮大革命力量,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三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提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农民问题与土地革命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关于农民革命的理论问题,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富有创造的重大贡献之一1925年,毛泽东开始从事农民运动,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二)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了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

毛泽东阐述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而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1] 第一,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方面,地方性的农业经济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广泛的存在于中国各农村地区,但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实体的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政治方面,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使红色政权获得深厚的阶级基础。

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与发展的缝隙。

第二,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必要的主观条件。

第三,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第四,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地方,受到过民主革命的广泛影响.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不愿妥协,避免伤亡的话,“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其主要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武装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进行游击战争。

毛泽东又指出,把武装斗争的重点放在农村,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城市,相反,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农村根据地也就处于孤立的地位,革命就会失败,农村包围城市。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优质课教学设计_3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内容主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开创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新道路的开创艰难而曲折,红军将士怀揣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创造了史诗般的壮举——长征。

长征的伟大胜利,体现出了信仰的巨大力量,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井冈山会师”三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开创;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依序观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井冈山会师”三幅油画作品,理解艺术作品用于证史的基本路径;通过观察历史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从时空概念上对长征的基本概况有所印象;通过长征亲历者的日记、回忆、故事等,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与曲折、赞同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最终确立、感受到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震撼于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重点难点】1.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探索2.难点: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过程】环节1:承接前一课内容,通过简要回顾国民党“白色恐怖”政策,提出疑问:“共产党该如何应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动?”设计意图:回顾并导入新课。

环节2:以油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为媒介,教师示范指导阅读油画“南昌起义”,了解油画中的主要人物、服饰穿着的变化以及背景环境,知道油画作品能够艺术性的再现历史;学生模仿教师阅读油画“秋收起义”,能够认出主要人物,并通过人物的服饰判断身份,通过背景环境推测起义地点的选择变化。

进而通过教师提供的口传史料意识到艺术作品再现历史可能存有的错误;通过共同阅读油画“井冈山会师”,能够认出主要人物,并能通过观察油画中对人物表情与动作的描绘,从而感知油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并以此理解艺术作品证史的基本路径。

农村包围城市PPT资料讲解

农村包围城市PPT资料讲解

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
会宁
过草地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胜 利到达陕北
爬雪山

夺 泸
四渡赤水
定 桥
遵义会议
召开
巧渡金沙江
红一方面军 长征1
开始长征
(4)路线:
瑞金—遵义—赤水—金沙江—泸定桥—雪 山—草地—吴起镇—会宁
七律·长征(毛泽东 1935.10)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 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 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精神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3、内容
材料二:中央红军长征历时368天,有235天 在白天行军,18天夜间行军,71天打遭遇战平均 每天行军71华里,一年仅休息44天。翻过大小 1000座山,其中18座山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5 座大山终年白雪皑皑;渡过24条大河。突破60余 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占领62座大小城市,顺 利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经过12个省份, 最终到达陕北。
农村包围城市PPT
(2)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 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发动起 义。
(3)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在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分子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八七会议确定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斗争路线,并决定土地革命,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道路.但在三大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革命军队在攻打大城市中损失惨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想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中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无法成功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在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与革命力量的发展.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能够在敌人统治边缘地带生存下来.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转入了井冈山地区,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共同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

第三,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可能的,是因为: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

第二,建立根据地的在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原创版)目录1.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2.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背景3.农村包围城市的实施过程4.农村包围城市的成果5.农村包围城市的影响正文【提纲】1.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农村包围城市是指在革命过程中,以农村为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农村的力量,最终夺取城市的政权。

这一战略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2.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背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在中国国内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后提出的。

当时,中国的社会矛盾尖锐,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国内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想夺取全国政权,必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农村包围城市的实施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武装斗争、建立政权等手段,逐步发展壮大农村的力量。

同时,共产党还在城市中开展地下斗争,争取群众的支持。

在长期的斗争中,农村的力量逐渐超过了城市,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4.农村包围城市的成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宣告国民党政府垮台。

此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政权,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农村包围城市的影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为世界各国革命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农村包围城市_PPT课件

农村包围城市_PPT课件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 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 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精神成为巨大动力。 3、锻炼和保存一大批骨干,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 4、使革命的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开始新的革命历程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 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 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重于求实, 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艰苦奋 斗、坚韧不拔等
3、根据地建设
1)、开展土地革命----经济上 ①政策: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土地所有制: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 ③意义: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 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提 高,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打土豪》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 我们要做 主人,我们要做主人,去革命,去革命。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土地 革命成功,土地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 斗地主
入红军
2)、政权建设-----政治上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性质:工农革命政权 意义:正式建立了与 国民政府相对峙的 红色政权,有利于 革命形势的进一步 发展
4、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内容: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②影响: 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1930年,在全国 建立了十几个根据地,红军发展到十几万人
3、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4、开展武装斗争 5、组织革命统一战线 6、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根本原因)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上课课件)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上课课件)

长 征 出 发 地 江 西 瑞 金
(2)转折性会议——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年1月 2.地点: 贵州遵义 3.内容: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正确领导 4.影响:
成为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旧址
(2)转折性会议——遵义会议
背景:1934年10月,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 (1)批判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意义: 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万里长征 八一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学 习 目 标
八一南昌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红军的战略转移——长征
一.八一南昌起义 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反动
派对革命党人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地点: 1927年8月1日 南昌 3.领导者: 周恩来 贺龙 朱德
4.结果: 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
(3)结束标志: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
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4)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1)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
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七 过 岷 桥 水 磅 逶 千 不 毛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泽 尽 千 铁 云 走 腾 只 远 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形成和 农 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成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各地建立十多块革 命 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

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教案)

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教案)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
[教学目标]
1.学习“毛泽东与革命根据地”一目内容 知道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等基础知识;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利用地图了解各地建立根据地的概况;分析红军发展的原因。

2.学习“长征与遵义会议”一目内容 知道红军长征的出发时间、地点、路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等基础知识;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理解遵义会议在长征和党史上的生死攸关转折点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 农村包围城市局面的形成和长征。

难点 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

说明
1.农村包围城市是共产党人探索出的符合国情的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长征的胜利使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得以延续和扩展,故列为本课重点。

2.“工农武装割据”是一个专有名字,其内涵不易理解,故列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结构式板书
南昌起义
形成星火
秋收起义
形成和发展工农武装割据
各地建立十多块革命根据地
发展燎原
红军发展到30万人
挫折——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挫折和转移
转移——长征和遵义会议。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朱德、陈毅会师的率领下,经过艰苦转战,于1928 年4月下旬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朱毛 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 东任党的代表。不久红军转战江西、福建,建立了赣南。 闽西革命根据地。
从1927年到1930年,共产党在各地发动了100 余次武装起义,开辟了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 革命根据地内,共产党建立红色政权和工农武装, 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
一、毛泽东与革命根据地
1、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①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 导北伐军3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 义。周恩来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 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南昌城。 国民堂反动派急忙调集军队包围南昌。 8月5日,起义军按原定计划撤出南昌,南 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 围攻而失败。随后,一部分起义军转移到 海陆丰地区,继续坚持斗争。
起义指挥部所在地--江西大旅社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 战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 开始。它打响了反对国 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 斗争旗帜。
②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中共七大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 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开始,起义 军先后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向长沙进攻。但由于敌强我弱, 起义军受挫。 9月19日,毛泽东在湖南浏阳文家 市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改变原来 直取浏难,攻打长沙的计划,向 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 而后,起义部队兵分两路,经湖 南转至江西,10月抵达井冈山。 从此。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 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 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革命道路:中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 多。通过在农村建立革 命根据地,可以更好地 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力 量
增强了人民的革命意识 :在农村中,农民深受 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 压迫。通过革命运动, 可以唤醒农民的革命意 识,使他们认识到只有 通过自己的力量才能改 变命运
为全球革命提供了借 鉴:中国革命的成功 经验为其他国家的革 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 借鉴和启示
第1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 背景与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在20世纪的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城市则被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占据。 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认识到农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他提出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 建立农村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意义在于
第2部分
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 性与困难
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与困难
武装夺取政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关键步骤。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势力十分强大,要夺取政权,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实现 武装斗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敌人的强大: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共 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相对弱小
权的伟大目标
第4部分
总结与启示
总结与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 略之一,它为中国的革命事 业指明了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践经验 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 示
总结与启示
01
因地制宜:在制定战略或解决问 题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或当下具 体情况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适 合当地或当下情况的解决方案
斗争的残酷性:武装斗争是流血的斗争,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在斗争中,革命者需 要具备坚定的信仰和高昂的斗志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实因素:城市暴动的失败,生存的现实需要 基本国情:
敌人力量集中在城市,农村反动力量相对薄弱
个人因素:毛泽东的智慧和魄力
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示意图
农民
地主
无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 大资产阶级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手工业者
文家市决策
•内容:决定以进攻大城市改向敌人薄弱的农村 进军
大城市

中国共产党 文家市决策 夺取政权
工作重心

农村
长沙
修水

铜鼓
文家市
安源
三湾
西
永新 赣
井冈江山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
一九二七年秋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探究⑵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在 农村立足?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 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 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 本条件”
——毛泽东
材料: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为穷人撑腰,所以,红军也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
持。为了扩大红军,在根据地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参军热潮,出现了许多母亲送
匡庐(即修水、铜鼓,江西省县名)
潇湘(平江、浏阳,湖南省县名)
暮云愁(地主催租索债给农民带来无限 的悲愁)
秋收起义和 向井冈山进军图
(前) 三湾改编 (后)
部队中没有党的各级 组织和党代表制度。
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 组织和党代表制度。 确定党的支部建在连 上。部队的一切重大 问题,都必须经党组 织集体讨论决定。

农村包围城市PPT课件

农村包围城市PPT课件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时间: 中共二大(1922年7月); 条件: 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内容: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 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个产物就是中共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江苏省上冈中学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2、实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 .10 毛泽东 ) (1)根据地的建立 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 (2)土地革命 ①范围: 在革命根据地内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②内容: ③作用: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 活上有了保障。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3)政权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11 江西瑞金 )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意
1924年1月
广州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致。
义: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江苏省上冈中学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2、国民大革命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打倒列强除军阀” (2)目标: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兴起:
中共的正确领导中共的正确领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开展武装斗争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建立统一战线江江苏苏省省上上冈冈中中学学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1当代学者提出了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内容主旨】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历经一路的艰难险阻,红军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勇气,在人民群众无私的支持下,最终取得长征胜利。

【教学目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结合《红军长征路线图》,了解长征中发生的主要事件;讲述遵义会议前后,红军行军打仗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讲述红军“长征故事”、地图上画“长征之路”等小活动,结合相关史料,理解长征的胜利是信念、意志、勇气及人民群众的支持,理解并学习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难点: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长征精神的内涵【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

播放《七律长征》的朗诵视频,这首诗描写了长征中的哪些历史事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诗词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2: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出示《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回顾旧知,引出五次“围剿”与反“围剿”。

出示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对比表格,提问:红军反“围剿”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与问题的解析,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收集信息、分析归纳的水平。

环节3:红军长征的过程。

通过地图和史料的解读,分析长征之初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结合地图,了解长征的路线及主要事件,提问:党和红军的命运在遵义会议前和遵义会议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利用地图设计“说一说讲一讲长征故事”和“画一画走一走长征之路”,两个小活动。

设计意图:使用对比的分析方法,理解、归纳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讲述长征故事、画长征路线的小活动设计,初步树立时空意识,体会红军面对困境,展示出不屈的斗志。

环节4:长征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结合前面所学,提问:长征中红军历经了哪些艰难险阻?在引导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出示长征中的一组数字、老红军的回忆视频,提问:面对艰难险阻,这样一群力量弱小的青少年军队,造就人间奇迹,他们凭借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交流、思考,感悟长征是信念、意志和勇气的胜利,出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课件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课件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是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回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发生、存在和发展?
• 主观客观的原因 • 第一,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的这种特殊国情,存在
有两种产生红色政权的原因:一是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农村可 以不依赖城市而存在;二是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 第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 •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 •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 认识来源于实践。上述关于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原因的分析,是创建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斗争经验的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它的产生表明“工农武 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教学提纲
• (一)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 • (二)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 • (三)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基本问题 • (四)土地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一)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
➢ 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积极的探索中国 革命的道路,湘赣边秋收起义为这一道路探索提供契机, 进攻大城市受挫后,革命道路问题凸显出来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果断决定向 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退却”
主席左手边第三个是李立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A是仍然按照原先的计划准备攻打长沙?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局势面前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
B 还是顶着被扣上右倾的大帽子, 上“逃跑”罪名的风险实施战略退却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地点:上海市建平中学南校(峨山路638号)班级:初一2班一、教学主旨:以毛泽东为人物主线,通过史实凸显其雄才伟略及其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从而使学生理解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等一批共产党人如何结合国情,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二、教学目标: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三方面军胜利会师等基本史实;罗列毛泽东在1927年至1936年的大事年表,通过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的对比、三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对比、湘江之战和四渡赤水的对比,突出毛泽东在党的困境时期所起到扭转作用,体会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示意图》的阅读和查找,使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路线,培养学生读图水平和空间水平,学生对红军长征基本过程和典型事件实行讨论、了解,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强敌、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毛泽东重要贡献;难点:为什么工农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毛主席照片及其基本情况表,引导学生谈谈人物印象;并依据课前预习,罗列出毛泽东在1927年至1936长征结束这段时间内的大事年表。

(板书年表)毛泽东作为我党我军我国的第一代领袖人物,他究竟拥有怎样的智慧、做出了什么贡献,今天我们通过这个课,就能够使同学有初步的了解,用具体的史实来体现毛泽东过人的政治智慧。

(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对比—农村包围城市—扭转危局;1、秋收起义-----了解时代背景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简述秋收起义:1927年,毛泽东到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在什么背景下,共产党人决定用武装暴动的方法反抗?(蒋反共、白色恐怖)得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2、对比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突出毛泽东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局面;简介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的结果;寻找原因?点明在秋收起义的过程中,毛泽东作了一个重大决定:放弃了进攻长沙的计划,改为向农村地区进军。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农村包围城市》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1927--1937)【内容主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粉碎国民党围剿到苏维埃政权建立,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唯一的准确道路。

而反围剿的失败、长征初期的失利、遵义会议后的转折,也从正反两方面表明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的唯一准确性。

【教学目标】1、白色恐怖下的城市之路,秋收起义和遵义会议之后的农村之路。

2、通过文献、图片、油画、视频等介质,了解学习历史的常态途径和方法;通过度析材料讲述历史,体现历史的叙事性与史料应用的无痕对接;言必有据,培养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素养。

3、在持续的探索和坚持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教学重难点】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意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旧人民币,都有一个人。

他是谁?为什么人民币的设计要用他的头像?设计意图: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至关重要的影响。

环节二:1927年,历史竟然风起云涌跌宕起伏地来到了一个拐点:中共面临生死关头!提问“同僚是谁?屠杀指什么?道路又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承上启下,引出中共在白色恐怖下的选择——城市之路。

环节三:建军大业片段。

这段视频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共产党选择用什么的方式(革命)对付国民党的反革命。

整理表格。

城市革命屡次失败,“敢问路在何方?”设计意图:用借助影视作品再现历史片段,了解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

通过整理表格,梳理教材,形成基本理解;通过设问——思考,从显性理解到理性思考。

环节四:分析毛泽东文家市讲话内容,出示油画“井冈山会师”,提问:两位主角是谁?从战士们手中的旗帜看,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度析材料讲述历史,体现历史的叙事性与史料应用的无痕对接;赏析油画和诗词,通过诗文互证了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历史现象。

环节五:展示“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1930——1934年期间发动多次对我军和根据地的围剿。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①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

②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③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

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④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那么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是什么呢?1、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

2、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

3、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4、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为农村革命提供机遇。

5、已经有了新的政党和革命的军队和人民,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6、总之,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意义是什么?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正确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2、是毛泽东思想的闪光点,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思想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同马列主义衔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之一。

3、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为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榜样。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总结:长征是被迫采取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保存了革命的精干力量,使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得以延续和扩展。
1、阅读教材归纳红军长征的时间、出发地点、到达时间、地点及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地位等基础知识。
2、思考:红军为什么长征?
3、看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省区、主要地点,并用铅笔在中国地形图上描出,明了红军经过的不同地形地势,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
7、开辟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引出八一南昌起义。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或调整意见
教学环节
或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主要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9、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不久,在此处出现了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井冈山会师。
10、过度:井冈山根据地的成功开辟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0、了解会议的基本信息。
11、利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教科书P77小字分析红军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或调整意见
教学环节
或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4、过度:井冈山的星火形成了燎原之势,威胁了蒋的统治,引起了蒋的惊恐,所以对红军连续发动五次“围剿”。
二、长征与遵义会议
1、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读图描图、计算红军每天的行程距离。与学生一起讨论红军长征的艰难情景。展示材料一、材料二,说明长征的了不起。
南汇区第二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第13课时)
教学时间
年月日,星期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等基础知识;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理解遵义会议在长征和党史上的历史地位。
8、讨论得出根据地的两个主要特点:基本在南方、位于几省交界。跨省的原因是敌人力量集中于城市,边界是“四不管”地区,便于生存。
9、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艰苦的环境下,红军仍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续斗争。因而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同时,在它的影响下,各地先后发动起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建立了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
8、进入农村后起义军有什么作为?
1、八一建军节。
2、说出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等基础点。
3、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湘南。
4、阅读课文,了解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
5、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比较强大。
6、思考:毛泽东领导的起义军为什么由攻打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毛泽东为什么说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了解各地建立根据地的概况,分析红军发展的原因。能围绕长征这一主题,搜集多幅图片史料,说清其概况及其历英勇事迹,感受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怕艰难曲折、百折不挠的毅力。
课型
基础课
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
教学重点
难点、关键
重点:农村包围城市局面的形成和长征。
11、观察地图,说出主要根据地名称并思考:这些根据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根据地大多建立于几个省的交界处?
11、会师后的红军的生活如何呢?是不是开始安逸享乐呢?
12、随着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13、到1933年红军发展至30万人说明什么?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温故知新。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或调整意见
教学环节
或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毛泽东与革命根据地
材料: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毛泽东
1、在这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的过程中,我军建立并壮大起来,那么大家想想我军的一个重要节日是什么呢?
2、这个节日跟一件重要的大事有关,那就是南昌起义。(播放视频)
3、南昌起义失败,损失惨重,起义部队接下来是怎么做的?
4、中国共产党为了领导以后的革命,必须要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制定方针政策。为此,党及时召开了八七会议,随后按照会议精神,毛泽东不久就领导了秋收起义。
5、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有关知识要素。
6、工农革命军虽攻占一些县城,但损失惨重,原因何在?
7、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你认为部队应如何行动?是攻打大城市长沙,还是进军农村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敌强我弱是毛泽东向农村进军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要原因;毛泽东重视武装夺取政权也是面对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的唯一选择。
4、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集体朗诵《七律。长征》
6、计算并讨论:红一方面军平均要走多少路程?考虑地形、气候和与敌人周旋等因素,如何评价长征?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难点: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或调整意见
教学环节
或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回顾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大屠杀,说明面对着国民党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征服,而是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在各地兴起了一次次起义,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