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常见症状的中医技能操作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护理精品PPT课件
![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护理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a788a2f5335a8103d22049.png)
通调水道
1. 肺主气司呼吸 功能异常
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 嗽气喘,气虚、甚至呼吸 停止生命告终。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 布,五经并行。”
2. 肺失宣降
失于宣散 失于肃降
无汗,皮肤水肿 小便不利,水肿
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法
病机:外感寒邪,里有寒饮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2)痰热郁肺证
证候:咳逆喘息气粗,胸闷烦躁,目睛涨突,痰黄或白。 黏稠难咯,常伴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
苔脉: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病机:痰热内郁 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n 体征:
• 早期可不明显,
• 可出现桶状胸,呼吸活动减弱 ;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 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 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心音遥远,呼吸音普遍 减弱,呼气延长;并发感染时 ,肺部可有干、湿啰音。
一、概述—讨论范围
根据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肺胀 咳喘 喘证
二、病因病机
1.久病肺虚:久病或迁延失治 2.感受外邪:六淫反复乘袭 3.痰夹瘀血:肺气虚弱,或肺体损伤 4.痰蒙神窍:痰浊久蕴,久蕴化热,热极生风 5.阳虚水泛:疾病发展过程中,败伤肺脾肾三焦
肺左右各一。共五叶,左二右三。肺呈白色,是一个质 地疏松,内里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得水而浮”, 故称“清虚之脏”。肺还与百脉相通。
(二)主要生理机能
• 1. 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
• 2. 主行水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 3. 朝百脉,主治节
1. 肺主气司呼吸 功能异常
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 嗽气喘,气虚、甚至呼吸 停止生命告终。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 布,五经并行。”
2. 肺失宣降
失于宣散 失于肃降
无汗,皮肤水肿 小便不利,水肿
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法
病机:外感寒邪,里有寒饮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2)痰热郁肺证
证候:咳逆喘息气粗,胸闷烦躁,目睛涨突,痰黄或白。 黏稠难咯,常伴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
苔脉: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病机:痰热内郁 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n 体征:
• 早期可不明显,
• 可出现桶状胸,呼吸活动减弱 ;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 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 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心音遥远,呼吸音普遍 减弱,呼气延长;并发感染时 ,肺部可有干、湿啰音。
一、概述—讨论范围
根据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肺胀 咳喘 喘证
二、病因病机
1.久病肺虚:久病或迁延失治 2.感受外邪:六淫反复乘袭 3.痰夹瘀血:肺气虚弱,或肺体损伤 4.痰蒙神窍:痰浊久蕴,久蕴化热,热极生风 5.阳虚水泛:疾病发展过程中,败伤肺脾肾三焦
肺左右各一。共五叶,左二右三。肺呈白色,是一个质 地疏松,内里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得水而浮”, 故称“清虚之脏”。肺还与百脉相通。
(二)主要生理机能
• 1. 主气司呼吸 (1)主呼吸之气。 (2)主一身之气。
• 2. 主行水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 3. 朝百脉,主治节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da4ed602020740bf1e9bca.png)
临床上如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 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 矽肺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均可按照本 节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喘证的成因虽然很多,但概要而言,不外外感 与内伤两方面,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可由饮 食、情志、劳欲、久病所致。有邪者为实,因 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 气,肾不纳气所致。
(三)重证每多影响到心
本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 多影响到心。这是因为心与肺、肾在生理病理上有相 互影响的关系:
心与肺: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 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
心与肾:肾脉上络于心,心肾水火既济,心阳根于命 门之火,故心的阳气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 气皆有密切联系。
实气
机
饮食——痰浊
升
情志——肝气
降
喘
内伤
失
久病 劳欲
肺不主气 肾不纳气
出纳失常
虚常
心阳衰竭……… 喘脱
【诊查要点】
一、断依据
(一)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 ,鼻翼煸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二)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 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二、病证鉴别 (一)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景岳全书·喘》:“但经微劳或饥时即见喘促,或于精泄之 后,或于大汗之后,或于大小便之后,或于大病之后,或妇人 月经之后,而喘促愈甚。”《诸病源候论·伤寒喘候》:“水 停心下,肾气乘心,故喘也。”
二、病机
(一)病位主要在肺和肾
1、肺为气之主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 者,皆属于肺。”肺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 赖其宣肃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肺又外合皮毛 ,内为五脏华盖,朝百脉而通他脏。肺为娇脏,不耐 邪侵,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 降,肺气胀满,壅塞气道,呼吸不利,发为喘促;如 肺虚则气失所主,以致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其他如 脾经痰浊上干,中气虚弱,或肝气逆乘,亦均与肺有 关。
【病因病机】
喘证的成因虽然很多,但概要而言,不外外感 与内伤两方面,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可由饮 食、情志、劳欲、久病所致。有邪者为实,因 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 气,肾不纳气所致。
(三)重证每多影响到心
本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 多影响到心。这是因为心与肺、肾在生理病理上有相 互影响的关系:
心与肺: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 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
心与肾:肾脉上络于心,心肾水火既济,心阳根于命 门之火,故心的阳气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 气皆有密切联系。
实气
机
饮食——痰浊
升
情志——肝气
降
喘
内伤
失
久病 劳欲
肺不主气 肾不纳气
出纳失常
虚常
心阳衰竭……… 喘脱
【诊查要点】
一、断依据
(一)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 ,鼻翼煸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二)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 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二、病证鉴别 (一)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景岳全书·喘》:“但经微劳或饥时即见喘促,或于精泄之 后,或于大汗之后,或于大小便之后,或于大病之后,或妇人 月经之后,而喘促愈甚。”《诸病源候论·伤寒喘候》:“水 停心下,肾气乘心,故喘也。”
二、病机
(一)病位主要在肺和肾
1、肺为气之主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 者,皆属于肺。”肺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 赖其宣肃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肺又外合皮毛 ,内为五脏华盖,朝百脉而通他脏。肺为娇脏,不耐 邪侵,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 降,肺气胀满,壅塞气道,呼吸不利,发为喘促;如 肺虚则气失所主,以致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其他如 脾经痰浊上干,中气虚弱,或肝气逆乘,亦均与肺有 关。
呼吸科常见症状护理PPT课件
![呼吸科常见症状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f72907a8114431b80dd81c.png)
咳嗽原因
炎症 机械性:灰尘 、 气道压迫 化学性:气体 、 药物 温度刺激 呼吸道外的刺激:习惯性 、精神因素
咳嗽与疾病
中老年人出现顽固、刺激性咳嗽伴血痰,应高度警惕肺 部恶性肿瘤的可能。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如出现咳嗽、 心悸、气喘,可能是慢性心功能不全。 对于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的患者,如出现突发咳嗽、胸痛、 咯血,应考虑到肺血栓栓塞。 对于合并关节肿痛、皮肤红斑的咳嗽患者,需进一步检 查排除或肯定结缔组织疾病。
胸痛、气急、呼吸困难。 可能:自发性气胸
最近曾受伤,咳嗽,触摸胸部的一边时很痛。 可能:肌肉扭伤 胸部当中有烧灼痛,弯下腰时更痛。 可能:食管裂孔疝 剧咳屏气时加重 气胸 可能:
胸痛护理
疼痛宣教 病情观察 药物 心理 环境
咳嗽与疾病
痰由白色转为脓性:提示细菌感染 大量黄色浓痰: 肺脓肿、支气管扩张 铁锈样痰: 大叶性肺炎 红棕色胶冻样: 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 粉红色泡沫样: 急性肺水肿
咖啡样:阿米巴病
果酱样:肺吸虫 痰量的增减反映感染的加剧或炎症的缓解
咳嗽的护理
环境 避免诱因
饮食
观察病情 促进有效排痰:有效咳嗽咳痰;
•
咳嗽与疾病
进食过程中因误吸突发剧烈咳嗽,应考虑支气管异物的 可能。 对于有“烧心痛”、返酸的患者,如出现卧位或熟睡时 咳嗽,需考虑到返流性食管炎。 咳嗽、胸痛,随后出现气喘,需考虑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脑出血或血栓可影响吞咽反射,引起进食时误吸,表现 为长期慢性咳嗽,故对老年咳嗽患者,需考虑到中风。
课程目标
• 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 掌握大咯血急救护理 • 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及相关疾病
授课方式及时间
• 方式: 幻灯讲解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d208e53968011ca20091bf.png)
请注意听讲啦!
ppt课件完整
8
• 一、病因
• (一)外邪侵袭
• 1.风寒 多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肺卫为邪所伤, 外则郁闭皮毛,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不得宣畅,气机 升降失常,上逆为喘。
• 《症因脉治·喘证论》:“外冒风寒,皮毛受邪,郁 于肌表,则身热而喘。……壅于肺家,则咳嗽而喘。”
•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中素有蕴热,寒邪外束, 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肺失宣降,气逆而喘。 风寒外袭→外闭皮毛,内壅肺气→肺气不得宣降→上 逆而喘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为寒郁→肺失宣降→上逆 而喘
• 《景岳全书·喘》:“但经微劳或饥时即见喘促,或于精泄之 后,或于大汗之后,或于大小便之后,或于大病之后,或妇人 月经之后,而喘促愈甚。”《诸病源候论·伤寒喘候》:“水 停心下,肾气乘心,故喘也。”
ppt课件完整
13
• 二、病机
• (一)病位主要在肺和肾
• 1、肺为气之主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 者,皆属于肺。”肺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 赖其宣肃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肺又外合皮毛, 内为五脏华盖,朝百脉而通他脏。肺为娇脏,不耐邪 侵,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 肺气胀满,壅塞气道,呼吸不利,发为喘促;如肺虚 则气失所主,以致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其他如脾经 痰浊上干,中气虚弱,或肝气逆乘,亦均与肺有关。
• 由于致喘原因不一,故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不同。
•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 降不利所致。
• 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 肾出纳失常,且尤以肾虚为主。
• 《医学心悟·喘》:“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 喘,未有不由于肾者。”
• 3、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多为慢性喘咳, 肺肾虚弱,复感外邪,引起之急性发作,因外邪、痰 浊等壅阻肺气,而致出现“上盛”之证;因肾不纳气, 同时并见“下虚”之侯。病情重笃者则见喘脱危候。
ppt课件完整
8
• 一、病因
• (一)外邪侵袭
• 1.风寒 多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肺卫为邪所伤, 外则郁闭皮毛,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不得宣畅,气机 升降失常,上逆为喘。
• 《症因脉治·喘证论》:“外冒风寒,皮毛受邪,郁 于肌表,则身热而喘。……壅于肺家,则咳嗽而喘。”
•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中素有蕴热,寒邪外束, 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肺失宣降,气逆而喘。 风寒外袭→外闭皮毛,内壅肺气→肺气不得宣降→上 逆而喘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为寒郁→肺失宣降→上逆 而喘
• 《景岳全书·喘》:“但经微劳或饥时即见喘促,或于精泄之 后,或于大汗之后,或于大小便之后,或于大病之后,或妇人 月经之后,而喘促愈甚。”《诸病源候论·伤寒喘候》:“水 停心下,肾气乘心,故喘也。”
ppt课件完整
13
• 二、病机
• (一)病位主要在肺和肾
• 1、肺为气之主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 者,皆属于肺。”肺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 赖其宣肃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肺又外合皮毛, 内为五脏华盖,朝百脉而通他脏。肺为娇脏,不耐邪 侵,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 肺气胀满,壅塞气道,呼吸不利,发为喘促;如肺虚 则气失所主,以致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其他如脾经 痰浊上干,中气虚弱,或肝气逆乘,亦均与肺有关。
• 由于致喘原因不一,故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不同。
•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 降不利所致。
• 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 肾出纳失常,且尤以肾虚为主。
• 《医学心悟·喘》:“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 喘,未有不由于肾者。”
• 3、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多为慢性喘咳, 肺肾虚弱,复感外邪,引起之急性发作,因外邪、痰 浊等壅阻肺气,而致出现“上盛”之证;因肾不纳气, 同时并见“下虚”之侯。病情重笃者则见喘脱危候。
呼吸科常用治疗PPT课件
![呼吸科常用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942f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c.png)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思维 模式和行为习惯。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其克 服困难和压力。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社 交网络,提高生活质量。
06
呼吸科疾病患者教育
提高疾病认知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详细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结构,包括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 官,以及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 作用。
药物副作用与处理
说明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及 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副作用,提高 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
呼吸仪器正确使用
介绍呼吸科常用的仪器,如氧气机、 雾化器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 仪器,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安全地 使用。
预防复发与并发症
预防疾病复发
强调预防疾病复发的意义和方法,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接触过敏原和污染物等。
疗。
氧气疗法
高压氧治疗
在高压环境下给予患者纯氧, 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气栓
症等。
持续低流量吸氧
用于缓解低氧血症症状,如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
面罩吸氧
通过面罩给予氧气,适用于轻 中度低氧血症患者。
无创机械通气
通过面罩或鼻罩给予氧气,同 时改善通气功能,适用于呼吸
衰竭患者。
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
04
呼吸科疾病治疗案例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总结词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 特征,通常与吸烟、空气污染和职业暴露等环境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COPD的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治疗 COPD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减 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治疗方法包括戒烟、药物治疗、肺 康复和氧疗等。
呼吸科常见症状的中医技能操作ppt课件
![呼吸科常见症状的中医技能操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8c4995f242336c1fb95e8f.png)
手太阴肺经 太渊:常按此穴可让气血通畅,心肺功能增强,主治无脉 症、脉管炎、肺炎、心动过速、膈肌痉挛 鱼际:是清除肺热、止咳平喘的特效穴,可以增强肺部机 能;由肝火过旺引起的咳嗽可通过按摩鱼际穴来缓 解,对咽喉疼痛、打喷嚏等感冒初期症状有很好的 效果 少商:治疗喉痛第一穴,重要急救清热穴位之一,放血可 治疗咽喉肿痛,还可治疗小儿惊风、热病、中暑 呕吐
• 角刮:天突、风门、中府、少商 • 风寒束肺证可角刮风池 • 风热犯肺证可从上而下面刮曲池、尺泽
拔罐
• 天突 • 曲池 • 合谷 • 风门 • 肺俞 • 大椎 • 肺阴虚气虚证加丰隆、
足三里、太渊
耳穴埋籽
•肺 • 大肠 • 痰多加三焦、脑干、口 • 发热加耳尖、皮质下 • 气喘加对屏尖、神门、肾
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辨证分型:风寒束表、风热外袭、风热疫毒、风湿化热、
外燥袭表、暑湿袭表、暑热内郁、气分热盛、 营分热盛、 血热内扰、热闭心神、热盛动风、 肝郁化火、瘀热内郁、痰热内扰、气虚发热、 血虚发热、阴虚内热、虚阳浮越
刮痧
风热:面刮从上而下曲池、尺泽、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 风寒:面刮大椎、肺俞,少商
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3.孔最:前臂掌面桡侧,
腕横纹上7寸 4.鱼际:第一掌指关节
后凹陷处,赤白肉际 处
艾灸
1.大椎:第七颈椎棘突 下凹陷处
2.身柱:第三胸椎棘突 下凹陷处
3.定喘:第七颈椎棘突 下,旁开0.5寸
4.肺:第三胸椎棘突 下,旁开1.5寸
艾灸
5.足三里:屈膝,犊鼻下3寸 6.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 7.太溪: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
• 基本穴位: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孔最 • 头痛加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 风邪为主加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发热恶寒加大椎 • 喘甚加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 虚证加足三里、三阴交
呼吸内科常用操作技术PPT课件
![呼吸内科常用操作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ffe4fcfad6195f312ba6ef.png)
第14页/共33页
胸腔穿刺的适应症
1.外伤性血气胸。 2.诊断性穿刺。 3.胸腔积液。
第15页/共33页
禁忌症
1.病情垂危者。 2.有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 3.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第16页/共33页
方法步骤
1.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健例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病例臂伸过头顶。或取斜坡卧位,病侧手上举、枕于 头下或伸过头顶,以张大肋间。
检查后两个小时内,因为局部麻醉药效未退,应避免进食(包 括喝水),以免造成误呛
第12页/共33页
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如有下列情形: (1)咳血量较大,持续不停; (2)有剧烈胸痛; (3)呼吸困难 请立即到急诊就诊,住院病人请立即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
第13页/共33页
胸腔穿刺术
• 用消毒过的针刺经皮肤、肋间组织、壁层胸膜穿刺进入胸膜腔,这样的操作就叫胸腔穿刺。
体位引流
一、概述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是指对分泌物的重力引流,应配合使用一些胸部手法治疗。如拍
背、振颤等,多能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治疗者可参照X线胸片跟踪肺内分泌物的方法,并通过血气分析监测肺内分泌物清除效果,提供氧合的客
观数据。
第1页/共33页
目的
主要促进脓痰的排出,使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的开口 向下,促使痰液借重力作用,顺体位引流气管咳出,有助于痰液的引 流。
2. 吸气末正压呼吸(EIPPB), 吸气末,呼气前,呼气阀继续关闭 一段时间,再开放呼气,这段时间一般不超过呼吸周期的5%, 能减少VD/VT (死腔量/潮气量)
第21页/共33页
第22页/共33页
第23页/共33页
通气方式
3.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在间歇正压通气的前提下,使呼 气末 气道内保持一定压力,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非心源性 肺水肿、肺出血时起重要作用。
胸腔穿刺的适应症
1.外伤性血气胸。 2.诊断性穿刺。 3.胸腔积液。
第15页/共33页
禁忌症
1.病情垂危者。 2.有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 3.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第16页/共33页
方法步骤
1.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健例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病例臂伸过头顶。或取斜坡卧位,病侧手上举、枕于 头下或伸过头顶,以张大肋间。
检查后两个小时内,因为局部麻醉药效未退,应避免进食(包 括喝水),以免造成误呛
第12页/共33页
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如有下列情形: (1)咳血量较大,持续不停; (2)有剧烈胸痛; (3)呼吸困难 请立即到急诊就诊,住院病人请立即告知医师或护理人员。
第13页/共33页
胸腔穿刺术
• 用消毒过的针刺经皮肤、肋间组织、壁层胸膜穿刺进入胸膜腔,这样的操作就叫胸腔穿刺。
体位引流
一、概述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是指对分泌物的重力引流,应配合使用一些胸部手法治疗。如拍
背、振颤等,多能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治疗者可参照X线胸片跟踪肺内分泌物的方法,并通过血气分析监测肺内分泌物清除效果,提供氧合的客
观数据。
第1页/共33页
目的
主要促进脓痰的排出,使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的开口 向下,促使痰液借重力作用,顺体位引流气管咳出,有助于痰液的引 流。
2. 吸气末正压呼吸(EIPPB), 吸气末,呼气前,呼气阀继续关闭 一段时间,再开放呼气,这段时间一般不超过呼吸周期的5%, 能减少VD/VT (死腔量/潮气量)
第21页/共33页
第22页/共33页
第23页/共33页
通气方式
3.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在间歇正压通气的前提下,使呼 气末 气道内保持一定压力,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非心源性 肺水肿、肺出血时起重要作用。
中医适宜技术【呼吸内科】 ppt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呼吸内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c6cd84f5335a8103d220ce.png)
隔蒜灸
温和灸
2、悬灸
雀啄灸
回旋灸 温盒灸
9
灸法
感冒(常用于风寒型)
面瘫病: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等。
1常见病
泄泻病:天枢、足三里、神阙、中脘、 内关、关元等
痛经:中极、气海、三阴交
膝痹病:局部压痛点 项痹病:颈部压痛点、颈夹脊、大椎、肩井
腰痛: 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10
灸法禁忌症
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 忌用艾灸 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22
熏洗法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 熏洗。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 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 坏疽者,禁止使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 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7、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法。
熏洗法分类
3、热罨(yan)法:热罨法类似现代的热湿敷法,由于 患病部位不同,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 布7-8 层或干净软布数层蘸药汤乘热摊放患处,或将药 物研成粗末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搪瓷盆内加水 煎汤,乘热熏洗,并取出药袋,带汤乘热在患处进行湿 热敷。热罨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临床愈合 后肢体功能障碍者
19
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药经加清水煎煮沸后, 先用蒸气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从而 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治疾病方法。
适用于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外科疾病;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疾病;软组织损伤等骨 科疾病;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寻常疣、手足癣、发癣、 股癣等皮肤科疾病及某些内脏疾如失眠、高血压等。
温和灸
2、悬灸
雀啄灸
回旋灸 温盒灸
9
灸法
感冒(常用于风寒型)
面瘫病: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等。
1常见病
泄泻病:天枢、足三里、神阙、中脘、 内关、关元等
痛经:中极、气海、三阴交
膝痹病:局部压痛点 项痹病:颈部压痛点、颈夹脊、大椎、肩井
腰痛: 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10
灸法禁忌症
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等 忌用艾灸 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22
熏洗法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 熏洗。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 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 坏疽者,禁止使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 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7、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法。
熏洗法分类
3、热罨(yan)法:热罨法类似现代的热湿敷法,由于 患病部位不同,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用消毒纱 布7-8 层或干净软布数层蘸药汤乘热摊放患处,或将药 物研成粗末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搪瓷盆内加水 煎汤,乘热熏洗,并取出药袋,带汤乘热在患处进行湿 热敷。热罨法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以及骨折临床愈合 后肢体功能障碍者
19
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药经加清水煎煮沸后, 先用蒸气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从而 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治疾病方法。
适用于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外科疾病;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疾病;软组织损伤等骨 科疾病;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寻常疣、手足癣、发癣、 股癣等皮肤科疾病及某些内脏疾如失眠、高血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艾灸
基本穴位: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孔最 头痛加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 风邪为主加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发热恶寒加大椎 喘甚加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虚证加足三里、三阴交
11
刮痧
背部面刮法,从上而下,自大杼(第一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经风门到肺俞
压膈俞
中);配合患者呼气,双手掌顿挫性按
刮痧:面刮法刮气海至关元;面刮膈俞、中脘;刮痧 板单 角点按双侧厥阴俞(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 线旁开1.5寸)
24
拔罐:膈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脐上3寸
2
耳穴压豆
实证:气管、交感、内分泌 风寒外束:加皮质下、肺 邪热伤肺:加耳尖、胃、耳迷根 痰湿阻肺:加脾、三焦、枕 虚证:肾、皮质下、肾上腺 肺肾气虚:加肺
脾肾阳虚:加脾、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 部,与枕穴相对,主治嗜睡症、因嗜睡 引致的遗尿症。)
3
穴位按摩
1.天府:腋前纹头下3寸 2.尺泽:肘横纹中,肱
呼吸科常见症状的中医技能应用
1
一、气喘
病机复杂,有外感与内伤之别,虚实两方面之不 同,主要 与气机升降失常有关,病位主要在肺与肾。
有 食邪 不者 当为实,多因外感风寒袭肺或风热犯肺,饮 气脾上失逆健犯运,痰湿内生,情志内伤,忧思气结,肝 肺。如寒邪雍肺证、热扰胸肺证
无 不邪 足者 ,属 或虚,多因劳倦太过,久病体虚,或肺阴 肾不纳气等均或致气喘。如肺气亏虚证、脾气亏 虚证、肾 气亏虚证
艾灸:内关(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 肌腱之间)、中脘、膈俞、足三里、 三阴交
耳穴压豆:膈、胃、贲门、交感、皮质下、神 门
25
26
六、便秘
穴位按摩:天枢: 横平脐中,旁开2寸 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支沟: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 秩边: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
7.太溪:内踝后方,内踝 尖与跟腱之间凹陷 处
8.大钟:内踝后下方,跟 腱附着处的内侧前方凹 陷处
7
穴位敷贴
1.中府:锁骨下缘,前 正中线旁开6寸
2.缺盆:锁骨上窝中央, 前正中线旁开4寸
3.膻中:两乳头连线的 中点
4.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8
二、咳嗽
与外邪袭肺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有外感、 内伤之分
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3.孔最:前臂掌面桡侧,
腕横纹上7寸 4.鱼际:第一掌指关节
后凹陷处,赤白肉际 处
4
5
艾灸
1.大椎:第七颈椎棘突 下凹陷处
2.身柱:第三胸椎棘突 下凹陷处
3.定喘:第七颈椎棘突 下,旁开0.5寸
4.肺俞:第三胸椎棘突 下,旁开1.5寸
6
艾灸
5.足三里:屈膝,犊鼻下 3寸
6.丰隆:小腿前外侧,外 踝尖上8寸
嵴旁开3寸 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连线中点
艾灸:脾俞、胃俞、天枢、手三里、合谷、支沟
27
拔罐:虚证:神阙(脐中央)、天枢、气海、 关元、足三 里
实证:脾俞、大肠俞、支沟、天枢、 上巨虚(犊鼻
下6寸)
刮痧:面刮腹部天枢至气海 面刮足三里至上巨虚
耳穴压豆:大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焦、脾、皮质下
28
29
七、腹泻
伤、肝火上逆犯肺 证型:风热犯肺、燥邪犯肺、肝火犯肺
虚证病机:久病体虚、脾气亏虚、心气虚 衰、气不统血、阴虚火旺、肺热伤络 证型:肺热炽盛、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15
穴位按摩
基本:孔最、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风热加尺泽、合谷、曲池 肝火加内关(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
太冲(足背部、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 处) 阴虚加复溜(内踝尖上2寸)、太渊 (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外侧)
角刮:天突、风门、中府、少商 风寒束肺证可角刮风池 风热犯肺证可从上而下面刮曲池、尺泽
12
拔罐
天突 曲池 合谷 风门 肺俞 大椎 肺阴虚气虚证加丰隆、
足三里、太渊
13
耳穴埋籽
肺 大肠 痰多加三焦、脑干、口 发热加耳尖、皮质下 气喘加对屏尖、神门、肾
14
三、咯血
多为肺络受损,血溢脉外,随咳嗽咯出 实证病机:外感风燥热邪、暴咳、外力所
穴位按摩:急性腹泻: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胫 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三里
慢性腹泻:天枢、关元、中脘、脾俞、大肠俞 足三里
拔罐:虚寒性: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小肠俞 湿热性:合谷、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食滞:脾俞、胃俞、中脘、章门(侧腹部,第11肋 游离端下方)
辨证分型:风寒束表、风热外袭、风热疫毒、风湿化热、
盛、
外燥袭表、暑湿袭表、暑热内郁、气分热
风、
营分热盛、 血热内扰、热闭心神、热盛动
热、
肝郁化火、瘀热内郁、痰热内扰、气虚发
血虚发热、阴虚内热、虚阳浮越
20
刮痧
风热:面刮从上而下曲池、尺泽、外关(腕背横纹 上2寸)
风寒:面刮大椎、肺俞,少商 角刮风池、中府
暑湿:面刮中脘、孔最 角刮从上而下刮膻中
21
穴位按摩
合谷 曲池 鱼际 少商 孔最
22
艾灸
阴虚内热:肺俞、大椎、三阴交 气虚证:肺俞、脾俞、足三里、气海
23
五、呃逆
穴位按摩:食指和拇指夹住内关穴;中指与无名指点 压中
摩擦
庭(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隙);拇指
耳后翳风(耳垂后方,乳突下方前方凹 陷
外感因素(六淫外邪、情志刺激、饮食不节 等)多属邪实,如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
内伤因素(咳嗽日久、耗伤气阴、病延及肾) 多为虚实夹杂证,如肺肾气虚证、阴虚证
9
穴位按摩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中府:锁骨下窝外侧,正中线旁开6寸 鱼际:第一掌骨桡侧赤白肉际处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6
17
艾灸
肺俞 肾俞 膏肓: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 太溪 颈百劳:第七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
中线旁开1寸
18
耳穴压豆
膈 脑垂体 脾 肾上腺
19
四、发热
外感发热:感受六淫、温热疫毒之气,正邪相争,阳胜 则热
内伤发热:情志不舒,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外感温热 病后期久病伤正,气滞、血瘀、痰湿蕴结、脏腑功能失 调、气血阴阳亏虚
艾灸
基本穴位: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孔最 头痛加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 风邪为主加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发热恶寒加大椎 喘甚加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虚证加足三里、三阴交
11
刮痧
背部面刮法,从上而下,自大杼(第一胸椎 棘突下旁开1.5寸)经风门到肺俞
压膈俞
中);配合患者呼气,双手掌顿挫性按
刮痧:面刮法刮气海至关元;面刮膈俞、中脘;刮痧 板单 角点按双侧厥阴俞(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 线旁开1.5寸)
24
拔罐:膈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脐上3寸
2
耳穴压豆
实证:气管、交感、内分泌 风寒外束:加皮质下、肺 邪热伤肺:加耳尖、胃、耳迷根 痰湿阻肺:加脾、三焦、枕 虚证:肾、皮质下、肾上腺 肺肾气虚:加肺
脾肾阳虚:加脾、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 部,与枕穴相对,主治嗜睡症、因嗜睡 引致的遗尿症。)
3
穴位按摩
1.天府:腋前纹头下3寸 2.尺泽:肘横纹中,肱
呼吸科常见症状的中医技能应用
1
一、气喘
病机复杂,有外感与内伤之别,虚实两方面之不 同,主要 与气机升降失常有关,病位主要在肺与肾。
有 食邪 不者 当为实,多因外感风寒袭肺或风热犯肺,饮 气脾上失逆健犯运,痰湿内生,情志内伤,忧思气结,肝 肺。如寒邪雍肺证、热扰胸肺证
无 不邪 足者 ,属 或虚,多因劳倦太过,久病体虚,或肺阴 肾不纳气等均或致气喘。如肺气亏虚证、脾气亏 虚证、肾 气亏虚证
艾灸:内关(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 肌腱之间)、中脘、膈俞、足三里、 三阴交
耳穴压豆:膈、胃、贲门、交感、皮质下、神 门
25
26
六、便秘
穴位按摩:天枢: 横平脐中,旁开2寸 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支沟: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 秩边: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
7.太溪:内踝后方,内踝 尖与跟腱之间凹陷 处
8.大钟:内踝后下方,跟 腱附着处的内侧前方凹 陷处
7
穴位敷贴
1.中府:锁骨下缘,前 正中线旁开6寸
2.缺盆:锁骨上窝中央, 前正中线旁开4寸
3.膻中:两乳头连线的 中点
4.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8
二、咳嗽
与外邪袭肺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有外感、 内伤之分
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3.孔最:前臂掌面桡侧,
腕横纹上7寸 4.鱼际:第一掌指关节
后凹陷处,赤白肉际 处
4
5
艾灸
1.大椎:第七颈椎棘突 下凹陷处
2.身柱:第三胸椎棘突 下凹陷处
3.定喘:第七颈椎棘突 下,旁开0.5寸
4.肺俞:第三胸椎棘突 下,旁开1.5寸
6
艾灸
5.足三里:屈膝,犊鼻下 3寸
6.丰隆:小腿前外侧,外 踝尖上8寸
嵴旁开3寸 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连线中点
艾灸:脾俞、胃俞、天枢、手三里、合谷、支沟
27
拔罐:虚证:神阙(脐中央)、天枢、气海、 关元、足三 里
实证:脾俞、大肠俞、支沟、天枢、 上巨虚(犊鼻
下6寸)
刮痧:面刮腹部天枢至气海 面刮足三里至上巨虚
耳穴压豆:大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焦、脾、皮质下
28
29
七、腹泻
伤、肝火上逆犯肺 证型:风热犯肺、燥邪犯肺、肝火犯肺
虚证病机:久病体虚、脾气亏虚、心气虚 衰、气不统血、阴虚火旺、肺热伤络 证型:肺热炽盛、阴虚火旺、气不摄血
15
穴位按摩
基本:孔最、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风热加尺泽、合谷、曲池 肝火加内关(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
太冲(足背部、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 处) 阴虚加复溜(内踝尖上2寸)、太渊 (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外侧)
角刮:天突、风门、中府、少商 风寒束肺证可角刮风池 风热犯肺证可从上而下面刮曲池、尺泽
12
拔罐
天突 曲池 合谷 风门 肺俞 大椎 肺阴虚气虚证加丰隆、
足三里、太渊
13
耳穴埋籽
肺 大肠 痰多加三焦、脑干、口 发热加耳尖、皮质下 气喘加对屏尖、神门、肾
14
三、咯血
多为肺络受损,血溢脉外,随咳嗽咯出 实证病机:外感风燥热邪、暴咳、外力所
穴位按摩:急性腹泻: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胫 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三里
慢性腹泻:天枢、关元、中脘、脾俞、大肠俞 足三里
拔罐:虚寒性: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小肠俞 湿热性:合谷、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食滞:脾俞、胃俞、中脘、章门(侧腹部,第11肋 游离端下方)
辨证分型:风寒束表、风热外袭、风热疫毒、风湿化热、
盛、
外燥袭表、暑湿袭表、暑热内郁、气分热
风、
营分热盛、 血热内扰、热闭心神、热盛动
热、
肝郁化火、瘀热内郁、痰热内扰、气虚发
血虚发热、阴虚内热、虚阳浮越
20
刮痧
风热:面刮从上而下曲池、尺泽、外关(腕背横纹 上2寸)
风寒:面刮大椎、肺俞,少商 角刮风池、中府
暑湿:面刮中脘、孔最 角刮从上而下刮膻中
21
穴位按摩
合谷 曲池 鱼际 少商 孔最
22
艾灸
阴虚内热:肺俞、大椎、三阴交 气虚证:肺俞、脾俞、足三里、气海
23
五、呃逆
穴位按摩:食指和拇指夹住内关穴;中指与无名指点 压中
摩擦
庭(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隙);拇指
耳后翳风(耳垂后方,乳突下方前方凹 陷
外感因素(六淫外邪、情志刺激、饮食不节 等)多属邪实,如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
内伤因素(咳嗽日久、耗伤气阴、病延及肾) 多为虚实夹杂证,如肺肾气虚证、阴虚证
9
穴位按摩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中府:锁骨下窝外侧,正中线旁开6寸 鱼际:第一掌骨桡侧赤白肉际处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6
17
艾灸
肺俞 肾俞 膏肓: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三阴交: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 太溪 颈百劳:第七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
中线旁开1寸
18
耳穴压豆
膈 脑垂体 脾 肾上腺
19
四、发热
外感发热:感受六淫、温热疫毒之气,正邪相争,阳胜 则热
内伤发热:情志不舒,劳倦过度,饮食失调或外感温热 病后期久病伤正,气滞、血瘀、痰湿蕴结、脏腑功能失 调、气血阴阳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