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书中的用字

合集下载

03.古书的用字

03.古书的用字

B.有時候,字形雖然沒有簡化,卻兼併了另外一個(或兩個) 音同音近字的記詞功能,而被兼併的字在被“解除”職務後, 多數被廢棄,少數被留用,但記詞的職務大大減少。例如: 丑——丑 醜: 丑——丑:原本只是表示地支,简化字中表示地支没有改 变; 醜——丑:在古汉语中是“美丑”的丑,在汉字简化的时 候由于和表示干支的“丑”同音,因此借用了这个同音词, “醜”就被废弃了。 干——干 乾 榦: 干:甲骨文作 ,是原始的狩猎工具,引申为干求之意; 简化后没有改变。 榦:主干的干则作“榦”,简化以后作“干”,本字就废 弃不用了; 乾:干湿的干本作“乾”;简化为“干”,“乾”在“乾 坤”的义项中保留;
弟: 《論語》:“人皆有兄弟。” 《禮記》:“兄良,弟弟。” 賈: 《孟子》:“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中。” 《孟子》:“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
B、古字分化後,本義為引伸義所奪,因而 造新字表示本義。 暴: 《孟子·滕文公上》:“秋陽以暴之。” 《史記·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 非。” 丞: 揚雄《羽獵賦》:“丞民乎農桑。” 丞相。
谢 谢
三、繁簡字
(一)簡體字的來源 (二)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對應關係
(一)簡體字的來源
1.減省一些成份 婦妇 飛飞 務务 廣广 墾垦 2.符號代替 風风 趙赵 對对 歡欢 難难 鄧邓 聶聂 3.新造形聲字 遠远 認认 補补 態态
4.同音替代 醜(美醜)丑(干支) 後(后来)后(皇帝) 鬬(斗争)斗(容器量词) 5.俗體字 燈灯 實实 遷迁 6.草書楷化 辦办 書书 學学 為为
古書的用字
文學院:李建平
古書的用字
一、古今字 二、異體字 三、繁簡字
一、古今字
1.古今字的定義 .古今字的定義
2.古今字的來源 .古今字的來源 3.古今字的形體聯繫 .古今字的形體聯繫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一)本无其字的“假借”
1、什麼是假借?
《說文解字》云:“假借者,本無其字,依 聲托事,令長是也。” 語言中某個詞要進入書面語卻沒有現成的書 面符號(本無其字),就用一個已有的音同音近 的字來代替(依聲讬事),因此就產生了以一個 字形記錄幾個詞的假借現象。
朱駿聲認為許慎所舉的例字不當,直接換成 “‘朋’、‘來’是也”。
• 不同點: • 1、假借無本字,通假有本字,並且,“本 字”概念不同。 • “假借無本字”的“本字”是“表示本 義的字” ,是為探討字形與意義而設的。 如“難”從“隹”,本義是鳥,但文獻中 借用表示“困難”這一意義。 • “通假有本字”的“本字”是“本來應 該用的字”,是相對於通假字而言的。 “本來應該用的字”,可以用它的本義, 也可以不用它的本義。
• 2、本無其字的假借可能催生新字——為分 化假借而另造新字,本有其字的假借(即 “通假”)則無論直接、間接都不催生新 字,僅是在句子中用音同、音近字來替代 另一個字的用字現象。
二、古今字
(一)什麽是古今字?
某個多義字的幾個意義中,有一個意義或幾 個意義後來用另一個字記錄,原來的這個多義字 與後來的另一個字組成一對古今字。産生在前的 叫古字,産生在後的叫今字。一般解释为“×後 來寫作 ×”。
①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說文》:“畔,田界也。”句中“畔”代 替了“叛”,表示背叛意,故“畔”是通假 字,“叛”是本字。 ②(蘇)秦狀有歸色。 《說文》:“歸,嫁女也。”引申爲還家 等義。句中“歸”代替了“愧”,表示慚愧 意,故“歸”是通假字,“愧”是本字。 ③《史記》:“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句中“蚤”代替了“早”字。“早”為本字, “蚤”是通假字。
(三)今字的字形特點 今字產生之後,它在字形上與古字的聯繫有 四種情況: 1、今字以古字為聲旁、添加有區別意義作用的形 旁而構成的形聲字。 如:“責/債”、“衰/蓑”、“取/娶”。 2、今字以古字的聲旁為聲旁,改變古字的形旁而 構成的形聲字。 如:“赴/訃”、“張/脹”、“謝/榭”。 3、今字完全新造,與古字形體沒有聯繫。 如:“亦/腋”、“蘇/甦”。 4、對古字的筆劃稍作改造以成今字。 如:“母/毋”、“巳/已”。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5.偏旁位置不同 够——夠 和——咊 峰——峯 鞌——鞍 裏——裡 棋——棊 6.省形或省声 星——曐 雷——靁 累——纍
(四) 繁简字
简化字与其所对应的繁体字合称繁 简字。 汉字简化的历史十分悠久。从甲骨 文时代起历代都有汉字简化的现象。 这里所说的简化字,有其特定的含 义。即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 《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
今字产生的方式: 1.以古字为基础,增加具有表意作用 的形符。 然——燃 奉——捧 队——坠 受——授 坐——座 其——箕 2.以古字为基础,增加具有表音作用 的声符。 自——鼻 晶——星 食——飼
3.改换古字的形符 说——悦 赴——讣 唱——倡 5.完全改换字形 伯——霸 身——娠 6.对古字略加改易 陈——阵 不——丕
古书中的用字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 之间有密切关系。但是由于汉字拥有 几千年的历史,在它们的不断发展变 化之中,同词异字或同字异词的现象 大量存在。这就给大家阅读古书,辨 别词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古今字
这一术语最早见于东汉学者郑玄对儒家 经典的解释中。 《礼记· 曲礼下》:“予一人”,郑注:
古今字与它们所记录的词义的关系 1.古字记录本义,今字记录引申义。 支——肢 解——懈 知——智 2.古字记录本义,今字记录假借义。 牟——眸 采——彩 景——影 3.今字记录本义,古字记录引申义或 假借义。 然——燃 益——溢 亦——腋 要——腰 段——锻 自——鼻là),臘祭。简化为“腊” 腊(xī),小动物整体干肉。 同音替代字 : “後”简化为“后”(君王) 两个以上的字共简为一形: 钟:鍾(一种容器)、鐘(钟鼓)
“余、予,古今字。”

通论二:古书中的用字

通论二:古书中的用字

• ④民不知禮,未生其共。(《左傳· 僖公二十七年》) • 例①是“共同”的意思;例②是“供給”的意思;例③是 “拱揖”的意思;例④是“恭順”的意思。 • “共”一字身兼四職,即分別記錄了四個不同的詞。這對 運用文字來說是經濟的,但字的兼職過多,容易造成表意 的含混、模糊。 • 為了增強文字的表意的明確性,後世就造了供、拱、恭三 個新字來分別分擔它的兼職,“共”字本身主要用以表示 共同、共合這一個義項了。
• 諸如此例,我們把原先一字多職的共用字“共”稱為母字 ,把後來特地為分擔母字兼職而造的“供、拱、恭”等稱 為分化字。 • 2.分化字的類型 • 從分化字表義的分工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 • (1)母字表引申義,分化字表本義。 • 例如“益”與“溢” • “益”字小篆作水從器皿中漫出之形,本義是水漫溢,引 申則又有增益、利益、更加等義。後來加水旁新造“溢” 字專表本義,“益”則只表引申義了。 • 《呂氏春秋· 察今》:“澭水暴益。”
4.通假現象產生的原因 從根本上說,漢字作爲記錄漢語的符號, 本來就允許和存在着借音表義的。 漢字在隸變之後,字形的直觀表義功能 已不復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體難 記,人們在倉猝下筆也易寫“別字”。
漢·鄭玄: “其始書之也,倉卒無其字,或以音類 比方假借爲之,趣於近之而已。受之者非 一邦之人,人用其鄉,同言異字,同字異 言,於茲遂生矣。”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 先秦兩漢典籍中的通假較爲普遍 漢代以後開始減少 唐宋以後出於仿古
• 無[沒有]——毋[不要]【無使滋蔓】 • 闕[宮闕]——缺[缺失]【袞職有闕】 • 帥[佩巾]——率[率領]【帥車二百乘】
2.“通假字”與“六書”中的“假借” 通假字:本有其字,依聲托事 ——臨時、個別的借代 假借字:本無其字,依聲托事 ——固定、普遍的使用 • 【汝】——[水名]——本用(本字) ——[代詞]——借用(假借字) • 【則】——[法則]——本用(本字) ——[連詞]——借用(假借字)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古汉语通论五、六)汉字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产物,用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也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作品。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的人,在使用汉字记录汉语时,往往有种种不同有情况,加上汉字本身具有独自的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时必然会遇到不少有关用字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古人在用字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一般规律,势必影响对作品意义的理解。

(一)古今字什么叫古今字:又叫分化字区别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叫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例如:共-供。

语汇是不断发展的,用来记录语言的字总是处于不能充分满足词汇发展的需要的。

因此,在古代,尤其是在上古时代,不少汉字身兼多职,往往一个顶几个来使用。

例如,“久”字,本是“灸”的初文,《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贼死》:“其腹有久.故瘢二所。

”后“久”表示假借义,又造区别字“灸”。

田地的“田”,又可以表示耕种田地(引申义)、打猎(假借义)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使不同意义能够在字形上有所区别,让汉字表义分工明确,就给“田”字加上意符“亻”,写作“佃”,表示“耕种田地”这个意义;加上意符“攴”,写作“畋”,表示“打猎”这个意思。

古今字跟用字的“假借”和词义的引申有密切关系,古今字构形模式大多数是原字基础上加上(或改换)意符。

因此,除了少数在形体上没有相承关系的古今字,如“身”与“娠”、“罢”与“疲”、“不”与“柎”、“吕”与“膂”等以外,那么,古今字就是指产生于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在形体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组字。

从表义的特点来看,古字兼表多个义项,而今字只分担古字的一个义项;除了今字分担的义项以外,其它义项仍然由古字承担。

并且,在今字产生之后,后世的古文家写作时往往仍用古字。

古字和今字,绝大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但也有少数古字兼义较多,与它对应的今字也往往就不止一个,例如“奉”与“捧”、“俸”,“采”与“採”、“彩”。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三)关于通假,有人把它分为两种情况,即所谓 关于通假,有人把它分为两种情况, 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 “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而不用的古音 通假。也有人认为前者不属于通假, 通假。也有人认为前者不属于通假,那是六书中 依声托事”的假借,只有后者才是古音通假。 “依声托事”的假借,只有后者才是古音通假。我 们同意后者的观点。现区分如下。 们同意后者的观点。现区分如下。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古今字所表示的 词义关系来看,主要有: 词义关系来看,主要有: 为本义造今字。有些字被假借作别的意思, 1、为本义造今字。有些字被假借作别的意思,于 是又为它的本义造个所谓的今字。这种文字现象, 是又为它的本义造个所谓的今字。这种文字现象, 文字学上称为加形保义。所保的,就是该字的本义。 文字学上称为加形保义。所保的,就是该字的本义。 例如: 本义是从高处坠落下来。 例如:队,本义是从高处坠落下来。后来假借为队 列的队,于是就造坠字以保住坠落的本义。 列的队,于是就造坠字以保住坠落的本义。队是古 坠是今字。 字,坠是今字。 其他的如: 其他的如:队—坠,正—征,匡—筐,或—国, 段—锻,莫—暮,须—鬚。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方面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方面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 有: 今字与古字在形体上存在相承的关系。 1、今字与古字在形体上存在相承的关系。 就是说, 就是说,今字是在所谓古字的基础上加上表义形符 而创造出来的。 本来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而创造出来的。如:竟,本来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但在古代文献里也常用来表示边境的意思, 但在古代文献里也常用来表示边境的意思,例如 左传宣公二年》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左传宣公二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 讨贼,非子而谁? 其中的竟, 讨贼,非子而谁?”其中的竟,用的就是边境的意 后来,就在竟字的左边加上个土,造了个境字, 思。后来,就在竟字的左边加上个土,造了个境字, 这就形成了一对古今字的关系。 这就形成了一对古今字的关系。这是古今字产生的 主要途径。常见的有: 主要途径。常见的有:禽—擒,责—债,要—腰, 辟—避、譬、僻,卒—猝,其—箕,莫—暮,员— 圆,韦—围,取—娶,昏—婚,州—洲,解—懈;

第二节 古书中的用字

第二节  古书中的用字

第二节古书中的用字●一、古今字●二、通假字●三、异体字●四、繁简字一、古今字●古今字: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就叫古今字。

在前的叫古字,在後的叫今字。

●如:暮,古字爲“莫”,後來爲暮,在昏暮的意義上爲一組古今字。

(一)、古今字的形體●古字加形符●其萁;采(才采);員圓;韋圍;取娶;昏婚;州洲;●改變形符●說悅;赴訃;斂殮;沒(歹殳);振賑;張脹;●略加变形●母毋;不丕;大太;闲间;陈阵●形体无关,通假字造成的:亡无;伯霸;(上自下幸)罪(二)、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和通假字●1、古今字形成的原因●上古文字量少,一个字可能负担许多词义,为了加以区别,旧对某个词义另造一个新字,于是就形成了古今字。

所以,古今又叫区别字。

●2、古今字和通假字●中学教学并不区分古今字和通假字,只是笼统的称为通假。

大学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才提出这一问题。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研究的角度不同:古今字是从时间的先后来看;通假字是从语音相同相近来看。

●两者的具体内容有部分交叉,为解决假借问题而形成古今字也不少。

●的影响不同:古今字的出现使文字表达更加细蜜准确,但给阅读古籍带来一定困难;●通假字基本上是给文字增加了一些冗余,给文字的使用和识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假借字●(一)、什么是假借字:●假借字:凡文献中的字,如果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许慎的定义:假借者,本无其字,因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字是书写者只考虑语音因素而不考虑形体因素而造成的。

(二)、假借字的两种情况●1、造字假借:●有些字原先并没有专门为之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同音字来记录它,就叫造字假借,又称本无其字的假借。

●2、用字假借:●某些次原先已为之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二是另外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就是用字假借。

又叫通假。

假借字举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列子汤问》●子子孙孙、穷:用的本义或引申义。

古书中的用字 (古今、通假)

古书中的用字 (古今、通假)
竽先则锺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故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坚强者,死之徒也;先唱 者,穷之路也;后动者,达之原也。 (《文子· 道 原》)
被—披
《说文》:“被,寝衣,长一身有半。” 本义为被子。 被子是加盖在身上的,所以引申为覆盖 的意义,由覆盖义又引申为遭受、蒙受, 被子是加盖在身上的,所以如果着眼于 被子覆盖于人体表面的特点,可以引申为披、 穿着。如: 《楚辞·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
1.古字被引申义或假借义所占,久借不归,今 字分担古字的本义 益- 溢 《吕氏春秋· 察今》:“ 澭水暴益。” 益——水从器中漫出——富足——增加、增益 ——利益 州- 洲 队- 坠 其- 箕 然- 燃 莫- 暮 采-一採
2.今字分担古字的引申义。本义仍用古字 表示,另造今字表示某个引申义。
1.增加意符,即以古字为声旁,另加形旁 构成形声字。例如: 取—娶 然—燃 孰—熟 昏—婚 反—返 奉—捧
2.改变意符,即如果古字本身是形声字,就 改变其形旁,构成新的形声字。例如:
说—悦 唱 —倡
《说文》:“唱,导也,从口昌声。”本义 为领唱。
《韩非子· 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
( 2 )《陈涉世家》:“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公子扶苏、项燕 , 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 课下注“唱通倡”(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 四册150页,2001年11月)。
(3)《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 无道,诛暴秦。”课下注“被通披”(人教 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152页,2001年11月)。
四、固定与临时的不同。
古今字是在文字制定上有目的的分化,联 系确定;一旦确定下来,便固定下来。 通假字本字与借字之间属同音字的临时借 用,联系是非固定的。离开具体的语言环 境通假就不成立。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古書中的用字Ⅰ、重點和難點提示古書難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古書用字情況複雜,即同一個詞時常有不止一個的字形來記錄它。

本節介紹的假借字、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就是古書常見的四類用字現象。

(一)假借字1、什麼是假借字古書裡的用字,如果它所記錄的詞義不是該字的本義或引申義,這個字就是假借字。

假借字產生的原因是書寫者只考慮語音因素而不考慮形體因素,造成不同字之間的通用和假借。

這也就是許慎所說的“依聲託事”。

2、假借字的兩類情形(1)本無其字的假借本無其字的假借:某些詞原先並沒有為它專門造字,人們就從現有的文字中選取某些同音字來記錄。

例如:表示“沒有誰,沒有什麼”意思的否定性無定代詞,原先沒有為它專門造字,就借用與之同音的莫”(本義為昏暮)字來記錄它。

這樣,“莫”也就成了記錄否定性無定代詞的專用字。

為了區別,人們後來又造了“暮”來表示日暮的意思。

“莫”和“暮”的關係,屬於古今字的關係。

再如借用本義為“燃燒”的“然”,來記錄表示“如此,這樣”意思的指示代詞;借用本義為“畚箕”的“其”,來記錄代詞和語氣詞;借用本義為“呼叫”的“乎”來記錄表疑問的句末語氣詞;借用本義為“搗臼的棒槌”的“午”,來記錄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屬於這類情況。

(2)本有其字的通假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詞原先已為它造過專用字,但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它。

例如:早晚的“早”寫成“蚤”;屈伸的“伸”寫成“信”;飛翔的“飛”寫成“蜚”;屎尿的“屎”寫成“矢”,“尿”寫成“溺”;背叛的“叛”寫成“畔”;抗拒的“拒”寫成“距”;修養的“修”寫成“脩”;等。

(二)古今字1、什麼是古今字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後的叫“今字”。

例如“暮”這個詞,本來用“莫”來記錄,後來寫作“暮”,“莫”和“暮”就是古今字的關係,“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漢字除了表示本義,還用於表示引申義和假借義。

02.03古 书 中 的 用 字

02.03古 书 中 的 用 字

(1)、有些古今字是一对多的关系: 奉→俸、捧 采→採、彩、綵 辟→嬖、僻、閉、避、譬
(2)、古人理解的古今字的范围很宽。 郑玄给《礼记· 曲礼下》“予一人”作注说:“余、予,古今 字。”(古今字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这里)商代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 里,第一人称代词“余”都写作“余”,用“予”表“余”不会早 于春秋时代。从历时角度看,“余”、“予”是古今字的关系,但 是“予”对“余”没有分化的作用。类似的例子还有“谊”和“义” 等。另外对一些更新换代的字如“繖→傘 、绔 →袴→裤”等,古 人也看作古今字,而实际上它们是异体字。由此可见,古人使用 “古今字”这个术语只是指出哪一个古字与哪一个今字对应,目的 是帮助人们读古书。
通假字是以突出表音为特点的,古人在 写通假字时,不注意形体结构所表示的本字 本义,而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语音符号。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还报王,
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索隐:“谓数起便也。矢,一作屎。”
时间上古今字是历时关系,有先后之别。 通假字的二字同时存在,属于共时关系。 字形上古今字以古字为基础,另加意符。 如取——娶 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毫无造字相承关 系。如有——又 意义上古今字是最常见的同源字。而通假 字只有语音上的联系,意义无瓜葛。
声符不同的异体字——线線、煙烟、時峕、 蚓螾
意符声符都不同的异体字——剩賸 、 炮礮
变换各种成分的位置——慙慚、和咊、鵝騀 鵞、襍雜 够—夠
注意:有三种情況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其一、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 如:置——寘 其二、自古就音同,但意义广狭不同的字。如: 游——遊、酤——沽 其三、偶尔通用的字(用字时的通假字)。如: 剥——扑、蚤——早 提问:异体字的存在有没有积极意义?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1、古书中的用字四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1)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古今字成因---一字多义,爲了书面上有所区别,人们就造出新字来分担古字的记词任务,以求达到一字一职同源分化所谓同源----是指某几个词具有相同的语源,词义之间有联系,有引申关系。

奉——捧贾——價昏——婚坐——座禽——擒止——趾道——導包——胞原——源益——溢受——授北——背见——现文——纹臭——嗅同音假借何——荷要——腰戚——慼孰——熟卒——猝采——彩免——娩顷——倾解——懈申——伸尝——嚐县——悬2)异体字----读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3)通假字---- 通假字包括本字与借字。

古书里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义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通假字。

通假的基本原则------同音替代音同音近是用字通假的必备条件,没有这个基本条件。

识别古书中的通假字,可分别从音、义、形、证(例证)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4)繁简字----简化字与其所对应的繁体字合称繁简字。

★5)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6)通假与假借的区别古书用字歧异的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是不同的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也卽本字;而假借字则不存在本字的问题通假字的存在说到底是一种写同音别字的现象7)古今词义的异同①、范围上的差异(Ⅰ)词义扩大(菜) (Ⅱ)词义缩小(宫)(Ⅲ)词义转移(汤)②、色彩上的差异(Ⅰ)褒贬色彩不同(爪牙)(Ⅱ)轻重色彩不同(诛)练习:㈠辨析下列詞語的古今變化:去、勤、勸、河、睡、子、禽、穀、瓦、聞、恨、謗、賄、誅、怨、妃㈡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卒]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步兵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终、终于3.鲁肃闻刘表卒。

——死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古书的用字

古书的用字

1. 1.异体字及其产生原因 异体字及其产生原因
2. 异体字的广狭之分
(二 )异体字 异体字的整理规范使得异体字有广义狭义的分别。
上面的定义针对的是广义的;广义异体字中与后来的 所谓正体字相对的是狭义异体字,又称为或体或俗体。 解放以后的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 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55个异 体字,这是狭义异体字的产生背景。 异体字的存在,为人们的学习阅读带来了不必要 的负担。但古籍中的异体字依然存在,阅读古书不能 不面对,所以学习古代汉语需要学习异体字的有关知 识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异体字。
女—汝
3. 古字和今字之间的关系
(1)形体对应关系
① 以古字为声符,另加形符成为今字 要腰 求裘 爰援 队坠 受授 州洲
另加的形符往往具有使词义显豁的作用。 ② 以古字为基础,更换形符成为今字
敛殓
说悦
振赈
张帐
张涨 熨慰
改换的形符往往具有使词义具体化的作用。
③ 对古字形体略加改变成为今字
大太
句勾
陈阵
④同组字的形体分歧不一致,交叉部分又 有不同特点 形符不同交叉。前者仅是观测角度的差 异,后者今字的形符有提示具体词义作用。
(三)繁简字
1.繁简字的形成途径及特点
繁化和简化。 求简明而简化。繁化是少数,简化是主流。 1956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编印《简 化字总表》。1977公布的二简,1986年国务院批 准废止。 繁简字是特殊的异体字:造字异体 繁简异体
母毋
④ 脱离古字基础,另造新字或借用他字为今字
身娠
龟皲
御驭
要邀
伯霸
(2)数目对应关系
一对一为主,也有一对二或一对多的。如:

古书中的用字课件

古书中的用字课件
古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
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
字”,在后的叫“今字”。
2.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队,本义为从高处坠落,后来借用表示队列义, 于是用今字“坠”来表示本义。
(2)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
解,本义是分割、分解,引申为松懈,后来就造 “懈”来承担松懈这个引申义。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辟,本指法制,假借来记录“躲避”的“避”这 个词。后来造了“避”字。“避”承担的是“辟”的 假借义。
綫,从糸,戔声;線,从糸,泉声。
粮,从米,良声;糧,从米,量声。 迹,从辵,亦声;蹟,从足,责声。 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 (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如: 和——咊;群——羣;鞍——鞌;雜——襍
三、繁简字 1.什么是繁简字 简化字与其所对应的繁体字合称繁 简字。这里所说的简化字,特指1956 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 颁布的简化字。
二、异体字
1.什么是异体字
读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义(包
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
同的字,就是异体字。
2.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往往是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如: 泪,从水,从目;涙,从水,戾声。
(2)构字部件不同:变换形符;变换声符;变换形符和声符。如:
睹,从目,者声;覩,从见,者声。 溪,从水,奚声;谿,从谷,奚声。
2.学习繁简字必须注意的几种情况 (1)同形字 臘(là),本义指国君在年终用猎品祭祀祖先鬼神,即 臘祭。 腊(xī),本义为小动物的整体干肉。 臘(là)简化为“腊”后,就和“腊”(xī)混同为一 个字了。 (2)同音替代字 “後”的意思为先后;“后”的意思为君主,也表示君 主的妻子。简化字“后”兼有“後” 和“后” 两个字的 功能。 (3)两个以上的字共简为一形 “钟”对应“鍾”(一种容器)、“鐘”(钟鼓)两个 繁体字。

二 古书中的用字

二 古书中的用字

二 古书时期用来记录同一个词的形体不 同的字,先出现的是古字,后出现的是今 字,古字和今字合称古今字。 • 古今字是要看这两个字是否为同一个词义 服务,如果是就是古今字。当然现在的高 中课本为了讲解方便,往往把古今字看成 假借字。
(二)异体字
• 字形不同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字叫异体字。或称或体、重文。如鹅、睹、 罪、弃、鸡。 • 异体字在形体上的不同体现在: (1)会意字和形声字的不同 泪、岳、野、灾 (2)意符不同 叹、睹、雁、照、杯。 既然异体字仅仅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那 么读音或字义只要有一点不同,即不能算作异体 字。
(三)繁简字
• 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1汉字简化的主要方法 (1)将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 (2)删去原字的一部分 (3)草书楷化 (4)采用笔画简单的古字 (5)同音替代 (6)另造笔画简单的新字
•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是从不同角度对 汉字划分的结果,三者之间不仅有区别而 且有联系,常常相互交叉,例如一对古今 字可能同时是一对异体字(如弃);也可 能是一对繁简字(如云),因此因此要把 三者结合起来,不能对立的看待三者之间 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節古書中的用字由於漢字的歷史悠久,使用人數眾多,特別是為了適應交際的需要等原因,致使一些漢字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形體,歸結起來,主要有三種情況,即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

此外,在上古時期人們還常常書寫別字,即所謂通假字。

無論是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還是通假字,都會給我們閱讀古書帶來麻煩,需要認真學習和掌握。

一、古今字古今字从狭义上说,是對前代數詞或數義共用的統用字與後代為了區別而另造的分化字的合稱。

从广义上说,凡是记录某一词义的先后出现的不同形体的字都可以叫古今字。

以下所说的古今字是指狭义的古今字。

古、今的時間界線是相對的,時代較早的字叫“古字”,時代較晚的字就叫“今字”。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誼字下指出:“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為古字,小篆、隸書為今字也。

”一般來說,古字兼有多個詞或多個義項,今字分擔的只是古字所記錄的詞或義項中的一部分,古今字之間不能劃等號。

古今字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一)为将兼詞从字形上区分开。

例如:①《莊子·說劍》:“夫子休就舍。

”②《管子·任法》:“舍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譽。

”例①中的“舍”為“客舍”,例②中的“舍”為“捨棄”。

“客舍”、“捨棄”本是兩個詞,同由“舍”記錄,後來人們為“捨棄”一義另造了一個區別字“捨”,舍、捨即構成古今字。

(二)为使引申義独立成词。

例如:①《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于鄭。

”②《戰國策·齊策》:“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乎?”例①中的“責”為“索債”,例②中的“責”為“債務”。

“索債”、“債務”屬於引申關係,後來人們為“債務”一義另造了一個“債”字,責、債即構成古今字。

(三)为使假借字与本字在形体上区分开来。

例如:①《韓非子·王蠹》:“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

”②《莊子·大宗師》:“哭泣無涕,心中不戚。

”例①中的“戚”為兵器名,屬本義;例②中的“戚”為“悲傷”,屬假借義。

後來人們為假借義“悲傷”另造了一個“慽”字,戚、慽即構成古今字。

今字的製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甲、以古字為聲符,另加意符,構成形聲字。

此类字最多,例如:反:返昏:婚馮:慿冓:構棥:樊其:箕知:智益:溢它:蛇止:趾云:雲莫:暮然:燃或:域要:腰景:影竟:境屬:囑暴:曝厭:饜朿:刺厶:私桼:漆弟:悌康:穅匡:筐危:跪內:納孰:熟見:現屬:囑卒:猝羞:饈臭:嗅暴:曝隊:墜道:導北:背奉:俸共:供拱辟:避僻劈乙、古字是形聲字,保存其聲符,改換意符。

例如:說:悅被:披赴:訃輓:挽適:嫡斂:殮谿:溪丙、古字是形聲字,保存其意符,改換聲符。

此类字最少,例如:識:誌丁、對古字的形體略加改造。

例如:句:勾大:太戊、採用與古字完全不同的字形:要:邀餘:予衡:橫鄉:向于:於亦:腋饰:拭除以上五種情況外,還有些今字是由會意字改換構件而成的,或者是將形聲字改造成了會意字,如“閒:間”、“涙:泪”。

二、異體字字形不同而意義和讀音完全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叫異體字,古稱“或體”、“重文”。

例如:諭:喻螾:蚓睹:覩雞:鷄慿:凭辠:罪棄:弃按說一個字應該只有一個寫法,不應有幾個不同的形體。

但是由於漢字的造字方法多樣以及時代、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對於同一個詞,人們往往會造出不同形體的字去記錄,這樣便導致了大量異體字的產生。

異體字在形體上的分歧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會意字和形聲字的不同:泪:淚岩:巖凭:慿岳:嶽拿:拏妬:妒野:埜災:烖(二)意符不同:欶:勅嘆:歎詠:咏睹:覩驅:敺雁:鴈暖:煖焰:燄詒:貽炤:照杯:盃魎:蜽瓶:缾嘆:歎觝:牴忻:欣(三)聲符不同:線:綫袴:褲煙:烟時:峕螾:蚓杯:桮猿:猨(四)各成分位置的改變變或寫法的改變:慚:慙群:羣裏:裡概:槩峰:峯略:畧和:咊花:芲襍:雜夠:够綿:緜期:朞鵝:鳥我:鵞既然異體字僅僅是形體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所以無論是讀音還是字義,只要有一點不同即不能算作異體字。

象下列情況均不屬於異體字:甲、古通用字古通用字指古代讀音及部分義項相同的字。

這類字在相同的義項上可以通用,但意義並不完全相等。

例如:喻:諭此二字上古音相同,均屬以母侯部,都有“比喻”義。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請以戰喻。

”《戰國策·齊策四》:“請以市諭,市朝則滿,夕則虛。

”除“比喻”義外,“諭”尚有“告訴”義而“喻”無。

例如,《說文》:“諭,告也。

”《史記·項羽本紀》:“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

”訝:迓此二字上古音相同,均屬疑母魚部,都有“迎接”義。

例如,《儀禮·聘禮》:“厥明,訝賓於館。

”《公羊傳·成公二年》:“使跛者迓跛者。

”除“迎接”義外,“訝”又有“驚訝”義而“迓”無。

例如,《呂氏春秋·必己》:“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

”乙、古音不同而義通的字此類字的古音相近但不相同,在意義上也只是部分義項相同。

例如:置:寘此二字的上古音不同,“置”為端母職部,“寘”為章母錫部。

意義上二字均有“放置”義。

例如,《莊子·逍遙遊》:“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只杯焉則膠。

”《詩經·周南》:“置彼周行。

”此外,“置”有“赦免”、“購買”等義而“寘”無。

例如,《說》:“置,赦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且置履者。

”仇:讎此二字的上古音不完全相同,“仇”為群母幽部,“讎”為禪母幽部。

二字均有“仇敵”義。

例如,《詩經·秦風·無衣》:“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

”此外,“仇”有“配偶”義而“讎”無,“讎”有“應答”、“酬賞”、“校對”等義而“仇”無。

例如,《左傳·昭公二年》:“嘉偶曰妃,怨偶曰仇。

”《詩經·大雅·抑》:“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

”左思《魏都賦》:“讎校篆籀,篇章畢覩》。

”三、繁簡字繁簡字是對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

學習古代漢語,必須要掌握繁體字的認讀、書寫以及漢字的簡化方法和繁、簡字之間的對應關係,因為古代的典籍都是用繁體字記載的,不認識繁體字,便無从閱讀。

漢字的簡化方法和繁、簡字之間的對應情況主要如下:(一)漢字簡化的主要方法甲、將繁難的偏旁改成簡單的。

例如:燈:灯機:机憐:怜遷:迁黏:粘膚:肤塵:尘竊:窃遞:递擁:拥態:态躍:跃膠:胶樁:椿乙、刪去原字的一部分。

例如:務:务條:条習:习處:处雖:虽開:开糞:粪奮:奋隸:隶糴:籴聲:声擊:击與:与標:标陽:阳謄:誊醫:医丙、草書楷化:會:会東:东門:门韋:围當:当長:长專:专書:书堯:尧龜:龟報:报丁、採用筆劃簡單的古字云:雲(古今字)网:網(古今字)舍:捨(古今字)启:啟(古今字)礼:禮(古異體字)粮:糧(古異體字)弃:棄(古異體字)夸:誇(古通用字)荐:薦(古通用字)仇:讎(古通用字)戊、同音代替:穀:谷麺:面醜:丑後:后餘:余徵:征己、另造筆劃簡單的新字竈:灶舊:旧滅:灭體:体蠶:蚕驚:惊護:护2、繁體字與簡體字的關係(一)簡體字與繁體字只是在形體上有繁簡之別,在音、義上完全相同,屬於一對一的關係。

例如:辦:办愛:爱罷:罢遞:递達:达繭:茧糞:粪隸:隶糴:籴竊:窃(二)幾個意義不同的繁體字採取了同一簡體,原每個繁體字的字義都包含在簡體字中。

如果原各繁體字的讀音不同,簡體字也兼具其不同的讀音。

例如:醜(惡;相貌不揚;同類)、丑(地支第二位;十二時辰之一):丑适(kuò迅速;人名用字)、適(shì前往;女子出嫁;恰好):适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是从不同角度对汉字划分的结果,三者之间不仅有区别而且有联系,常常相互交叉,例如一对古今字可能同时是一对异体字 (如“弃棄”),也可能同时是一对繁简字(如“云雲”)。

因此,不能仅仅对立地看待三者的关系。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古人在書寫時所使用的與本字同音的替代字。

有些書上把這種字也稱作“假借字”或“本有其字的假借字”。

為了與“六書”意義上的假借字在名稱上有所區別,我們把這種字叫做通假字。

通假字與假借字產生的動因是不同的,前者旨在解決新詞的記錄問題,後者則是為了解決書寫的問題。

兩者最根本的區別是:前者本無其字,借用已有的字去記錄;後者本有其字,只是在書寫時由於中種種原因沒有使用本字而使用了替代字。

兩者的共同點是:前者與新詞音同,後者與本字音同。

關於通假字產生的原因,東漢鄭玄作了這樣的推測:“其始書之也,倉卒無其字,或以音類比方假借為之,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鄉,同言異字,同字異言,於茲遂生矣。

”倉卒之間想不起來本字而用了替代字,這固然是通假字產生的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通假字具有與本字同樣的表音功能。

傳達字義的主要工具是字音而不是字形,字形所傳的意義只是輔助性的。

通假字儘管沒有本字在構型上所顯示出的輔助義,但其與本字的讀音相同,在通過字音傳達字義這一點上與本字的功能是相同的,所以才能夠產生並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記憶體在下去。

通假字在先秦兩漢的典籍中相當普遍,漢以後開始減少,唐宋以後人們出於仿古等原因一般只是沿用而不自創,通假字遂逐漸退出了舞臺。

經過長期的實踐,人們還是習慣於使用本字。

通假字多数是單向的,即甲字可以通乙字,而乙字不能通甲字;也有少數可以雙向互通。

共有“一通一”、“一通多”、“多通一”以及“二字互通”四種类型。

甲、一通一一通一是指一個通假字只通一個本字。

例如:“務”通“侮”二字上古音相同,均為明母侯部。

《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作“其侮”。

“剝”通“扑”二字上古音相近,“剝”幫母屋部,“扑”滂母屋部。

《詩經·豳風·七月》:“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乙、一通多一通多是指一個通假字可以通幾個本字。

例如:“矢”通“屎、誓”矢、屎二字的上古音相同,均為書母脂部。

誓字的上古音為定母祭部,與矢字音近。

矢通屎的例子如,《左傳·文公十八年》:“殺而埋之馬矢之中。

”杜預注:“矢,或作屎。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矢通誓的例子如,《詩經·衛風·考槃》:“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論語·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详”通“祥、翔、佯、扬”详、祥、翔三字上古音相同,均为邪母阳部。

佯、扬二字上古音相同,均为定母阳部。

“详、祥、翔”与“佯、扬”音近。

详通祥、翔的例子分别如,《左传·成公十六年》:“详以事神,义以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