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7课 诗歌

合集下载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

2013年粤教语文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

二、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酒杯。 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一词多义
③大江东去 ______ . 流淌 (1)去 离开 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______ . 铲除 ⑤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______ . ⑥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距离 ____ .
2.资料链接
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 齐,称诗余,也称长短句。根据词的字数的 多少,词又分为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 在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阕,59-90 字)、长调(90字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 限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词的流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
孙仲谋:孙权的字,三国时吴主,曾在京口建都,赤 壁之战中大破曹操的军队。作者认为南宋的政权
①赢得仓皇北顾 _____ . 回头 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
四、词类活用 ①强虏灰飞烟灭 . . 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像烟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尚能饭否 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设帐幕 ③都门帐饮无绪 ___________________ .
第17课 宋词四首
诗海探珠 浣溪沙 晏 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 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 的一个侧面:悲年华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在 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 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华的一部分,慨叹空间 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 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 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 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 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雨霖铃》 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雨霖铃》 课件
2018/11/7 9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 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 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 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 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 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 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 10 别离情景。
• • • • • • • • • • • • • • • • • •
2018/11/7 14
雨霖铃
柳永
2018/11/7
寒 蝉 凄 切 ︐ 对 长 亭 晚 ︐ 骤 雨 初 歇 15 ︒
/ / /
2018/11/7
都 门 手帐 相 饮无 看绪 泪︐ 眼留 ︐恋 竟处 ︐ 无兰 语舟 凝噎 催 ︒发 16 ︒ / / /
2018/11/7 3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qí )卿, 福建崇安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 “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 “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 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 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 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 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其中以都市 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词作流传很广,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词集 有《乐章集》。
2018/11/7 23
(思念苦)
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 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 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 七(柳永)?”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7课《宋词四首》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7课《宋词四首》课件

等。
答案
(4)辛弃疾(1140—1207),幼字安 ,自号“稼轩居士”,济南
历南城人。豪放宋
派词人。在宋词史上,辛弃疾苏在轼文学上与
齐名,李号清称照“苏辛”济;南与二安 并称“
”。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
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
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
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其代表人物有 辛弃疾 、苏轼 、
(3)《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名篇之一,是其晚年之作。李清 照南渡以后,志趣相投的丈夫死了,这当然是对她最沉重的打击; 在杭州、金华一带,她又遭遇金兵的侵扰,所积存的金石字画, 一切荡尽,这对她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命运的残酷而消极绝 望,对那时的一个封建妇女来说,是可以理解的。这首词就是在 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词人在镇江知府任上时。当 时南宋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为 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行事,否则难免再次遭到失败。 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 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远眺,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
答案
重点突 破
1.阅读《雨霖铃》,回答问题。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案 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 “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答案 用精练传神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是 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是何其尖锐,更加 强化了感情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优质课件(37张)(共3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优质课件(37张)(共31页)

学生活动五 浪漫主义文学大扫描
国籍 英国 德意志 法国 作家 拜伦 雪莱 海涅 雨 果 代表作 《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 《唐璜》 《西风颂》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体裁特点 长诗 诗体小说 诗歌 长诗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小说
小说
中国古代:《离骚》、李白、 《西游记》
学生活动六 现实主义文学大扫描
自主预习成果展示表
文学 形式 浪漫 主义 诗歌 产生背景 代表人及美誉 代表作及美誉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 记》 《唐璜》讽刺现代 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西风颂》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 的百科全书 《战争与和平》--人 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近代的《伊里亚特 》罗曼罗兰评 《母亲》革命现实主 义的奠基之作
艺术特色 反叛精神和民主 思想
流派风 格 侧重人 的 主观感 情 世界
揭露和 批 判现实
拜伦-诗坛 对资本主义 制度的失望, 上的拿破仑 理想与现实 的差异
雪莱-天才的预 言家
乐观主义 批判揭露现实社 会 赞扬人民的爱国 精神与英雄气概。 揭示人性的光辉 与阴暗面
现实 主义 小说
工业革命使 资 本主义社会 矛 盾更加尖锐
你想听戏吗 假如关汉卿《窦娥冤》和莎士 比亚的《哈姆雷特》同时在我校上 演,你准备观看哪一个?为什么?
《哈姆雷特》插图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 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学生活动一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小组争霸赛
• 学生分成诗歌爱好组、小说爱好组 和戏剧小组,根据学案分别汇报预 习成果。根据汇报情况分出第一名、 第二名和第三名。
国籍 法国 俄国 英国 作家 巴尔扎克 司汤达 托尔斯泰 狄更斯 代表作 《人间喜剧》 《红与黑》 《战争与和平》 《双城记》 体裁特点 小说集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经典课件(44张)(共4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经典课件(44张)(共44页)

代表 作品 特点
(代表及作品)
(代表及作品)
反映现实;再现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 社会问题本质。
追寻理想主义;想象 力丰富;通过心理描 写揭示情感世界;极 富感召力。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1、时间:19世纪中叶之后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2、背景: 3、代表: 高尔基(俄国) 代表作品:《海燕之歌》 《母亲》被誉为革 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4、特点:
封建农奴制危机不断严重 写了一个年轻人爱的一生 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课堂探究:
直面现实之丑
1、巴尔扎克的愿望实现了么?(说明理由) 2、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举例说明)
《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 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国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3、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的共同之处是 什么? 都是现实主义作品;
2、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没出现理性世界 3、人们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
1787
浪漫主 义文学
1830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大描绘
国籍
英国
代表
拜伦 雪莱
代表作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 《西风颂》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德国 法国
海涅 雨果
多愁善感的自由 主义者
1、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弊端日益暴露 2、资级政权的巩固,社会矛盾的尖锐 3、浪漫主义不满足人们精神需要
1840
1848
发西 电门 机子 发 明
明爱 电迪 灯生 发
的本质。 作者要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 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讲述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给一个流落伦敦街 头的穷光蛋的生活带来改变的故事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评价
— —
被誉为③“资本主义 社会的百科全书”
被誉为“近代的《伊利亚特》”
3.特点:注重⑤ 细节 描写,通过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 社会问题的⑥ 本质 。
4.影响: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⑦ 社会人生 的镜子。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
1.背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2.作者:俄罗斯作家① 高尔基 。 3.地位:② 革命现实主义 文学的奠基之作。
——雪莱《西风颂》
史料三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它以离奇 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 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 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 动人民的善良、友爱。“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 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 想。
探究点2 有人说史料二中的这首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你同意吗? 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同意。这是雪莱的一首抒情诗。它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 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 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诗句充满 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 力量。
细微点拨 [易混易错] 拜伦与雪莱作品文风的不同 拜伦笔下的英雄形象总是高傲、孤立的叛逆者,多为追求个人幸福,人称“拜伦 式英雄”。而雪莱则将人类的未来寄予普遍的爱,体现出热情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核心点拨] 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反映 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期,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岳麓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课件

岳麓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课件

蒸汽火车
卢梭
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
覆地的变化?(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一定 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浪漫主义诗歌
1、时间: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 2、背景:
(1)启蒙探学者究所:描绘为的什美么景并当未时出现 (2)欧资洲本会家奴流役行工人浪,漫私主欲横义流诗歌?
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这命也运是一部绝对的俄罗斯

文学大师之作,没有什么
小形说象结鲜构活宏饱大满,,是人一物部众具多比斯有,这的史典部辉诗型作煌和品。编更”年能说史明特俄色罗的
鸿篇巨著。
三、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1、时间:19世纪中叶之后 2、背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3、代表:高尔基(俄国)
代表作品: 《海燕之歌》 《母亲》被誉为革命现实 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反 传统的:没有鲜明的人物刻画、 台词对话、情节结构、完整的主 题等。
4、代表:贝克特(爱尔兰)
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荒 诞派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是 塞缪尔·贝克特 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 程碑。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14课【自我测评】
1.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提出了哪些思想?如何 评价他们的主要贡献? ①孟德斯鸠探讨了政治自由的条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他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本原则。②伏尔 泰宣扬自由、平等观念主张君主立宪制或开明君主制。 他把对教会的批判从现象引向了实质,广泛唤起民众, 培养了不少启蒙运动的追随者,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 巨大影响。 ③卢梭提出人民主权,主张民主共和制。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 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必修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第17课宋词四首

必修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第17课宋词四首

必修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第17课宋词四首测试题2019.91,题目:真有趣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___________亭送别。

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一句中,“杜郎”指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___________》,他与______朝另一位著名诗人__________被后人合称为“______________”。

5,古人在方位上以___________为左,以___________为右。

扬州在淮水东面,故称为“淮左名都”。

6,“___________”是指木兰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

7,《扬州慢》一词押韵的字有哪些?按顺序写出并注明该字的读音。

例:程(chéng)8,《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9,《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10,明写眼前景,暗写离别情。

测试题答案1, 略2, C3, 在长亭送别4, 唐朝诗人杜牧,诗作《江南春绝句》,与唐朝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5, 以东为左,西为右。

6, “兰舟”。

7, 青(qīng)兵(bīng)城(chéng)惊(jīng)情(qíng)声(shēng)生(shēng)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9,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0,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高二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学案第1页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吴海彬【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探讨荒诞剧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历出、史论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背景;《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学情分析】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学生心理发展具体表现为: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高度发展;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情感生活丰富而热烈,一方面富于激情,富有朝气,另一方面情感具有两极性,易走极端。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之下,可以初步养成开放的、兼容并包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导入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

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名题分解(备注:无。

)1.(2011年北京卷,22)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考点】近现代世界文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理解。

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强调主观想象力,用诗歌表达人的强烈情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故选B项。

【答案】B1.(2011年浙江文综,23)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的少女》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应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组合类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

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

【答案】B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2011年本课时没有命制试题必修三模块综合1.(2011年山东文综,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8分)(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8分)(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9分)【考点】明清进步儒学和启蒙思想【解析】本题以史学方法为载体形式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材料解读能力以及比较分析能力。

第(1)问首先要明确“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指的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新见”指的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在此基础上从材料归类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从“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则失于……尺度。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否则难免有失偏颇。

第二小问注意放到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评论,第(3)问注意围绕“传统”和“交流”两个主题和“两者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角度,并且注意组织答案时先分后总地分析。

【答案】(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4分,每点2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4分,每点2分)(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2分,每点1分)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6分,每点3分)(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3分)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3分)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分)2.(2011年重庆卷,37)(32分)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

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

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斯大林时斯的苏联)怀疑主义、独立思想,都是没有活动余地的。

没有自由工会,没有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充其量只有对宗教的有限的宽容。

适应这个体系的某些苏维埃犹太人却发现自己受到较多的宽容,有些人甚至取得了了重要岗位。

但是多数犹太人仍面临着怀疑和不信任,而且在宗教事务上受到困扰。

艺术、文学、甚至科学都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

创新性、试验性的作品——以及从事它们的人员——在苏维埃文化生活中消失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

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

(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

(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状况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的根源。

(4分)(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4分)(4)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2分)【考点】古今中外思想文化(清朝文化政策;斯大林模式;现代中国教育)【解析】本题以国家文化政策为主题考查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

第(1)问考查清朝文化政策的理解。

史实从材料概括,影响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

第(2)问考查斯大林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特点从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严重后果立足材料和课本知识分析;思想文化的根源从体制(或斯大林体制)角度概括。

解析:第(3)问考查的高考制度的恢复。

思想观点和动机从材料分析。

影响可以从政策的转变、建设力量方面加以概括。

第(4)问为开放性试题。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教育、文化政策等方面概括。

【答案】(1)史实: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

(6分,每点2分)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6分,每点2分)(2)特点:怀疑主义和独立思想受到严格限制;没有出版和结社自由;对宗教持有限的宽容态度;艺术、文学、科学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作品遭到扼杀;创新性、试验性作品的作者等遭到“清洗”。

(6分,每点2分)危害: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

(2分)根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体制)。

(2分)(3)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分)动机: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2分)影响: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4分)3.(2011年全国I卷,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8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14分)【考点】早期儒学;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解析】本题以热点问题“关注民生为背景考查古代和近代中国的思想演变。

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材料中可理解到民本思想强调君民和谐关系,君主应重视人民。

政治理想指君主应用贤人,施行仁政。

第(2)问首先要根据材料概括王滔和孙中山的主张,材料二中王韬主张“君民共治”“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材料三中孙中山主张“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