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观点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观点(一)认知结构皮亚杰创立的发生心理学,从方法论角度看就是关于儿童智慧(思维)发展的结构论。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有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智慧的适应就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平衡,即儿童智慧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儿童客观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皮亚杰认为,主体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主体自身必须具有认识能力才能去适应环境,认识客体,而认识能力乂必须以认知结构为基础。
皮亚杰很强调主体的结构特征,把它称为“图式”,即个体动作的协调组织。
他从生物学观点出发认为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
随着儿童与外界的不断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他的图式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就是儿童动作的图式不断完善,从而使认知结构山较低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的过程。
皮亚杰把主体活动对环境的能动适应概括为同化和顺应。
在同化和顺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稳定状态,即平衡。
儿童每遇一新事物(接受外界刺激),就把它纳入原有图式中,试图去同化它。
如获成功,就会改变原有图式,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就会得到认识上的暂时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使认知结构不断发展,主体动作不断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同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
智慧活动就是同化与顺应交义占优势的平衡状态和平衡过程。
平衡是动态的,不断从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过渡。
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过程,就是适应过程,也就是皮亚杰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儿童的智慧就在这种往复循环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
第一个因素是成熟,指有机体的成长,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笫二个因素是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 11岁,他在当地一家名为《枞树枝》的自然科学 杂志发表观察报告; • 15-18岁,他独自撰写一系列有关软体动物的论文, 这些论文使得还是中学生的他成为当地一位小有 名气的软体动物学家; • 19岁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 • 22岁获得生物学、哲学双博士学位
• 1921年,皮亚杰担任日内瓦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 及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主席、 创办《瑞士心理学》杂志。 • 1954年,皮亚杰当选为国际心理学会主席,并创 立“国际科学心理学联合会”,担任主席。来年, 皮亚杰在日内瓦创立了“国际发生认知论中心”, 学术界常常将他们称之为“日内瓦学派”,其宗 旨在于传播及发展发生认知论。
• 周岁后的儿童已不满足于把已有的格式联 系起来解决问题了,而是积极地尝试可能 的结果,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 如拉动床单拿到玩具。 • 这一通过尝试而发现解决问题新方法的智 力活动是思维出现之前最高级的智力活动 形式,是智力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6、通过心理组合而创造新的格 式(18个月-2岁)
5、非变换性 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发展的过 程中,要经过许多中间状态,若能理解事 物这一演变的过程,就说明思维具有了变 换性。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儿童还缺 乏这种变换性,即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只 注意到事物开始的状态和结束的状态,完 全忽视过渡状态。
前运算阶段为2~7岁,历时5年。这5年又 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准备期和完成期两个小 阶段。 2~4岁为准备期,此时儿童还具有感知运 动阶段的一些特点,但由于语言的发展, 认知和思维活动迅速进步,使得儿童的智 力活动迅速摆脱前阶段的特点。从5岁开始 进入完成期,各种心理能力进一步完善, 为进入具体运算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皮亚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1896-1980),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
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行为》、《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道德判断》、《智慧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等。
皮亚杰的理论主要是认知发展的理论,其治学思想是从儿童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研究,进而探索认识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也就是"发生认识论"学说。
他的理论极为丰富,融合了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和认识等方面的知识。
(一)智慧的本质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就是同化和顺应,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内因)和客体(外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平衡状态。
他认为主客体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机动的,就导致了他的主体客体的不可分的认识论。
(二)关于认识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而认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基本概念。
1、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图式,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
2、同化和顺应在心理发展的水平上,适应也可概括为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
同化是指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则是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3、平衡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之间的平衡,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
平衡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
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作用,平衡从较低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
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就是适应过程。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过程。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之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 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无论是适应还是组织都是所有儿童和成人先天具有的生物机制。 所有行为和思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有机体以更好地方式适应外部环 境。 2、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顺应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以食物的消化过程作比喻) 儿童每当遇到新事物,往往倾向于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如 果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调整 原有格式或创立新格式去同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同化与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只有同化没有顺应…..只有顺应没有同化….. 同化占优势,自我中心主义,主观地弯曲现实。 顺应占优势,按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动作,如模仿游戏。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的概念定义例子开始平衡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只见过鸟的婴儿会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同化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刺激从而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适应新刺激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刺激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
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 义是: 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 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 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 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 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
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各个阶段: 0-4个月:无视觉或操作探索 4-8个月:探索部分的掩蔽物体 8-12个月:探索完全掩蔽的物体 12-18个月:探索眼前被替换的物体 18个月以上探索掩蔽着替换的物体
第五分阶段(1-1.5岁)
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 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 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 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 “尝试错误期”。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皮亚杰心理发展观是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一个漫长的,缓慢的发展过程。
他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一种普遍受欢迎的心理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儿童发展领域。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包含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推动个体进入下一个阶段。
以下是详细的说明:1. 感知运动期(0-2岁):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发现世界。
他们开始发展感觉,能够识别声音,触感,味道和视觉。
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探索和改变他们周围物体的位置和特性。
他们还学会了区分自己和环境中的物体。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发展对象的恒常性,即了解即使在物体位置和外表发生变化时,物体的本质仍然没有改变。
2. 前运算期(2-7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他们开始使用不同的符号和语言进行沟通。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对逻辑概念的理解。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常会犯一些逻辑性错误,例如认为瓶子中的水比两个杯子的水多。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操作的内在化,即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性。
3. 具体运算期(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更加理解逻辑规则和抽象概念。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类比和推理,能够根据观察和经验做出多步的推论。
在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推理或抽象的发展,这是进一步发展正式操作思维所必需的。
总体来说,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强调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连续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推进个体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理论对于儿童认知和学习的研究非常重要,并对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其他关心儿童发展的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到大约两岁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智力发展的特点是,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运用心理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有运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十分完备。
前运算思维阶段
前运算思维阶段指2—7岁这段时期。
儿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表象进行思维,且这种思维成为智力活动的主要方式。
儿童能区别自己和其他物体,但此时儿童还无法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只能已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
儿童在观察事物时仅仅把注意集中在他最感兴趣的,或事物最突出、最显著的方面,而对其他方面并不关心。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相当于儿童的小学阶段,时间大致为712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掌握了群体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序列等逻辑运算能力,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中。
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大约从12岁开始至15岁左右结束。
儿童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内容而在纯形势的水平上,依据一定的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和命题运算。
儿童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组成某一问题的全部因素做各种可能的结合,然后逐一进行分析。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和儿童学家,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适应、积极构建、组织和操作。
以下是对这四个要素的详细解释。
首先,适应是指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适应新的情境和体验。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面临新情境时,会经历一种称为平衡的认知过程。
当儿童遇到新的情境时,他们的现有认知框架可能无法解释这个情境。
在面临这个认知冲突时,儿童会通过适应性过程来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适应性过程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行为适应环境,即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和适应情境;二是通过认知适应环境,即通过认知的转变来解决问题和适应情境。
适应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是儿童从简单的行为模式到复杂的认知结构逐渐发展的过程。
其次,积极构建是指儿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互动来建立和构建知识和理解。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天性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
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通过观察、触摸、探索等行为,积极地建立新的概念和认知结构。
他们通过锻炼感知、运动和思维能力,逐渐理解和掌握自己周围的世界。
通过积极构建的过程,儿童不断发展出越来越复杂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第三,组织是指儿童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成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认为,组织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过程。
儿童通过将不同的概念、知识和经验组织成有条理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组织可以是以空间为基础的,例如将物体按颜色、形状或大小分类;也可以是以时间为基础的,例如将事件按顺序组织。
通过组织过程,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习的内容,并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
最后,操作是指儿童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操作,即儿童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认识和改变环境。
他认为,操作是认知发展的基础,操作能力的发展为儿童提供了更广阔的认知和思维空间。
儿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操作,逐渐掌握抽象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这种能力解决问题和进行更高级的思考。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的主要内容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的主要内容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观察和研究,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对于理解儿童的思维和学习过程有重要意义。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下面将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
1. 感知运动期(出生至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他们通过触摸、品尝、听觉和视觉等感官获得信息,并通过运动来探索和理解周围环境。
此时,婴儿还没有形成永久的对象概念,即他们无法理解物体的存在是持久不变的。
2. 前运算期(2岁至7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象征性思维,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操作。
他们开始发展出语言能力,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和事件。
此时,儿童的思维仍然受限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他们缺乏逻辑推理的能力。
3. 具体运算期(7岁至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推理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具体的数学和逻辑运算。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重量、长度和空间等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在具体运算期,儿童的思维仍然受限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
4. 形式运算期(11岁及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变得更加抽象和逻辑。
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此时,他们能够思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原则。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以满足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
此外,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孩子。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引导,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 水平3--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 据个人自愿选择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 认为社会道德、法律和习俗都不过是些社会契约, 当然可以改变,不同意单纯以规则来衡量人们的行 为。 • 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 评价行为不仅要考虑法律的准则,更重要的还要考 虑更本质的道德原则,认为个人一贯依据自己选定 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 经典研究:“三座山”实验
• 幼儿坐在固定位置,实验者把布娃娃放 在模型周围的不同位置,问题:“布娃 娃看到了什么?”6岁以下儿童不能成功, 只能按照自己的角度选择。
•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对他人的 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4岁左右 • 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错误信念任务、 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
(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1、皮亚杰的发展观
• 皮亚杰的理论属于内外相互作用的 建构主义发展观,即既强调内外因的相 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 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 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 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 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外部的动作 • 动作 目的都是适应 内化了的思维动作 • 同化(assimilation) • 适应方式 顺应(accommodation)
• 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 水平1--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 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 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认为受 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 •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 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准则,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这四个阶段有以下的特色:
(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 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 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 由于各种因素,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 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交 叉。
精品文档
•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
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 适应环境。
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 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 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 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 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 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精品文档
•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 化、顺应和平衡。
精品文档
• 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
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 括。 •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 • 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 的图式。
精品文档
同化与顺应
•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顺 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 ②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是传统的认识论,而是 要对各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
精品文档
发展观
《智力心理学》五种发展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 (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Karl Bühler )的早期
观点。 (3)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 (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 (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由意大利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种心理发展理论,尤其是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儿童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每个阶段都有固有的发展目标和目标,每隔三到六个月这些特征和目标都会发生变化。
该理论以儿童心理发展从欲望、依恋到价值观和社会正确性等关键阶段构建。
根据该理论,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整个阶段由出生至大约一岁时。
婴儿期婴儿的目标是发展抚摸人的能力,逐渐形成父母的基本依恋关系。
接下来的阶段是幼儿期,该阶段从一岁至四岁。
幼儿期的首要目标是逐渐增加他们的体力发展,在社会环境和情感上逐渐掌握自己并形成自我认知。
此外,幼儿期还可以在婴儿期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多的认知能力,包括实现因果关系和进行概括分析。
紧接着的是学前儿童阶段,该阶段为4至6岁儿童。
与同龄人进行比较相互学习是学前儿童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此外,孩子还可以学习多个新的概念,并且开始更加重视价值观和反思他们自己的行为。
最后是学龄期,是从7岁到十二岁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是发展自控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尤其是关于情感管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同时,儿童也会更加注重社会规范、责任感和开放性思维等。
综上所述,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前儿童期和学龄期,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目标都有所不同,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潜在的发展需求,以期能在早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最大的助益。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法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感知运动期,出生后的两年内,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活动来认知世界。
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期,适用于2~7岁的儿童,他们开始通过语言和表象符号进行思维活动和解决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具体运算期,适用于7~11岁的儿童,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考和操作性思维。
第四个阶段是形式运算期,适用于11岁以上的儿童,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2.艾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
3.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他强调了社会互动和语言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叫做"近似区域"的概念,指的是儿童能够通过与比他们更有经验的人合作来完成高水平的任务。
这种合作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4.雅各布·洛特岗斯坦发展理论
洛特岗斯坦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了发展的环境理论,强调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和社会。
他认为,正念的培养、安全的家庭环境和适度的挑战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
5.幼儿园教育理论
幼儿园教育理论是指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该理论主张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机会,并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培养儿童的认知、社交和情绪能力。
幼儿园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作为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以研究儿童的认知著称,通常人们称他以及他的同事为日内瓦学派。
他的著作主要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24)、《智力心理学》(1950)、《儿童心理学》(1969)、《发生认识论》(1970)等,对儿童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
他的理论以“发生认识论”为核心,以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为基础。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列出了几种相同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心理或行为图式(结构)中,用公式表示为:t(结构或图式)+i(刺激,指环境因素)→at(对刺激的反应)+e(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西)。
而顺应,则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环境(如从吃奶转变为吃饭)。
个体正是通过这两种形式不断求得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从中我们认为,一旦幼儿失去了这种平衡,除了幼儿本身自发地调整之外,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咨询人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达到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另外,皮亚杰对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展开了具体分析,他指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存有四个:明朗、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均衡。
(1)成熟,即神经系统的成熟。
他认为,一定的躯体结构或神经通路的发生机能在整个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但并非决定作用。
“成熟仅仅是所有因素之一,儿童年龄渐长,自然及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
(2)物理环境,包含物体经验(源自外物)和数理逻辑经验(源自动作)。
皮亚杰表示,物理因素很关键,但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3)社会环境,即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同样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却不起决定作用,它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心理发展而已。
这就充分暴露了他的唯心主义或先验主义的立场,引发国际心理学界不少学者的抨击。
(4)平衡(或自我调节),即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起决定作用。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五分阶段(1~1.5岁)
41
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 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 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 的地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 尝试中的偶然。“尝试错误期”。
尝试错误
第六分阶段(1.5~2岁)
43
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 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 新问题。 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 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27
例如,“把瓶子中的水倒进杯子中去”这 本来是一种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行为动作,其 效果可用眼睛观察到,但是对于成年人或高年级 学生来说,用不着实际做这个动作,只需在头脑 里运用表象去想象完成这一动作的过程就可预见 其效果。这种在头脑里想象的倒水过程,就是一 种内化了的心理操作。这种心理运算具有两个基 本特征:
28 l 、可逆性——可以朝一个方向进行,也可 以朝相反方向进行。例如刚才所说的“倒水”操 作,不仅在头脑里能把水从瓶子倒进杯子,还要 能从杯子再倒回瓶子,使之恢复原来状态,这就 是可逆性或称可逆运算。
29
2、守恒性——运算的结果会使客体的外部形态 发生变化,但其原有属性保持不变,这种不变 性称为守恒,如“窄×高”可以等同于“宽× 矮”(面积不变)。
10 于是 我再一次问他: “是棕珠子多还是木珠子 多?”现在,很明显,幼儿开始理解这个问题,知 道确实有问题,这个问题不象他们开始想的那么简 单。 我看着他,看到他正努力地思索着,终于他断定 “但还是棕色珠子多;如果你拿走棕色珠子,就只 剩下两、三白珠子了。(1963 )
11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具体而言,包括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与结构、发展的阶段。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他认为,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和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①心理发展的因素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主体之所以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同化
只要是四条腿的就是动物
路途遥远,步行太慢,换辆摩托车。
顺应是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 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
同化
带毛的生命体就是动物
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熟:生理的成熟。 2.物理环境:儿童对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经验。
皮亚杰认为,知识主要来源 于动作,通过动作的联系和经验 获得知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 皮亚杰是心理学界著名的儿 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首先,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 结果,既不依赖于遗传,也不依赖于环境。
在这种观念下,皮亚杰提出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概念。 图式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 知发展的实质。 它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发展,一是同化,二是顺应。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 过程。
3.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已 有的社会经验同样会影响儿童的 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4.平衡: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它调和了成熟、物理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作用。
因此,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可以让婴儿尽可能通过动作和外 界环境接触,丰富他的认知结构,促进心理发展。
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经验、平衡。
(2)对于心理发展的动力,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有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
(3)对于心理发展的阶段,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
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于是我再一次问他:“是棕珠子多还是木珠子 多?”现在,很明显,幼儿开始理解这个问题,知 道确实有问题,这个问题不象他们开始想的那么简 单。
我看着他,看到他正努力地思索着,终于他断定 “但还是棕色珠子多;如果你拿走棕色珠子,就只 剩下两、三白珠子了。(1963 )
11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12
22
状态A→不一致信息→不平衡: 选择a:忽略→状态A(恢复旧平衡)
选择b:同化→状态A(恢复旧平衡) 选择c:顺应达 23 成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24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25
(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如儿童认识狗的过程
顺应
定义: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如婴儿由喝奶到吃饭
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 者是认知结构发展的两个机能羽翼。
21 (二) 平衡
对皮亚杰而言,平衡是指个体试图保持其认知 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隐藏于个 体发展背后的动力。
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平衡不是静态而是动态 的,平衡是不断发展的,一个较低水平的平衡,通 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渡到较高水平的平衡。 也就是说,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 衡运动的开始。这样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的过 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
一、 皮亚杰的生平 二、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三、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四、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
皮亚杰其人
生平
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最著名的发 展心理学家之一,生于瑞 士纳沙特尔。发生认识论 的提出者,日内瓦学派的 创始人。
一 、智慧的本质——适应 二、智慧的结构 三、智慧的形成机制
13
一 、智慧的本质——适应
正是基于早期的生物学训练以及机能主义 传统,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乃是一种适应 (adaption),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或 者说直接延伸。任何特定年龄或阶段的儿童的 智慧都反映出该年龄儿童特有的理解世界的方 式,发展决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获得,而是 主体在与客体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建构主体内 部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水平不断向 高级水平过渡与转换的无止境的过程。
18
儿童的认知发展从出生到成年的每一发展阶段 都依循着下述进程。
儿童每当遇到新事物,在认识中试着用原有图 式去同化,如果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 的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 立新图式去同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同化
同化:指主体将环境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 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6
从Piaget的著作中的两段摘录,可以看到Piaget应用临床 谈话法,追踪一个幼儿的认知推理。在第一段中Piaget探 究一个五岁的儿童对梦的理解。
“梦是从哪儿来的?” ——“我想睡的很香所以作梦”
“它们是来自我们自己还是来自外面?” ——“从外面”
“我们用什么作梦?” ——“我不知道。”
三、智慧的形成机制
17
(一) 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 顺应(accommolation)两个过程来实现的,“刺激 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 适应现实,叫做顺应。”换句话说,同化就是把 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有体的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 的结构内,顺应则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它所同化 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14
智慧的结构
15
二、智慧的结构
图式(schema):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 结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 组织的内容是动作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 结构,皮亚杰把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称为 图式。
16
这里的结构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结构,而是 一种认识上的功能结构。主体只有依靠它才能 对来自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儿童最初的图式 是“遗传性图式”,表现为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如吸允反射、抓握反射、以此为依据,在不断 地与外界相互作用即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儿童 的遗传图式逐渐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 即从遗传性图式发展成为感觉运动图式、表象 图式、直觉思维图式,最后构成运算思维图式。
9
幼儿说道所有珠子都是木头的,说大部分是棕色的, 小部分是白的。
但如果你问他是棕色棕子多还是木珠子多,他立刻 回答:“棕色珠子多因为只有两、三个白珠子。”
于是你说:“听着,这不是我所问的。我不想知道 是棕色珠子多还是白珠子多,我是想知道是棕珠子多还 是木珠子多?”
同时,为了使问题更简单,我拿一个盒子放在装珠 子的盒子边,问道:“如果我把木珠子放在旁边那个盒 子里,这个盒子里还剩几个?”幼儿回答:“没有,没 一个剩下,因为它们都是木头的。”于是我说:“如果 我拿棕色珠子放在那个盒子里,这个盒子里还剩几个?” 幼儿回答:“当然剩两、三个白珠子了。”显然,现在 他理解这问题了,事实是所有的珠子都是木头的,其中 有些珠子不是棕色的。
(1929 :97—98)
8 下面是Piaget描述一个七岁儿童对类包含的理 解:
你呈现一个打开的盒子给幼儿,里面装有木 制的珠子。
这幼儿知道它们都是木制的,因为他抓起它们, 触摸每一个,发现它是用木头做的,大部分珠子 是棕色的,一小部分是白色的。
提的问题很简单,它是:是棕色珠子多还是木 头珠子多?让我们设定A为棕色珠子,B为木珠子, 于是问题简化为B包含A。对于七岁以前年龄的儿 童,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用手吗?……还是什么都不用?”
——“是什么都不用。”
7
“你在床上作梦时,梦在什么地方?”
——“在我床上,在被子底下。我真的不知道。 说不定在我肚子里(!)那么骨头一定在那里, 所以我才看不见它”
“梦在你脑袋里吗?”
—“是我在梦里,而不是它在我脑袋里(!) 你作梦时,你不知道你是在床上。你知道你在走。 你是在梦里,你是在床上,但你不知道你是在那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