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读书笔记
20《中国秘书史》 (6)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照刷、磨勘制度 朱销文簿制度 翻译缮写制度 公文署押制度 当面交卷制度 催办制度 周年交案制度 印章的制作、保管、使用 公文传递制度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二、公文文体 皇帝和皇后、太子颁下的文书,沿用前代的诏书 宣命、敕牒、懿旨、令旨 皇帝颁下的文书统称为圣旨 臣下上呈皇帝、太子的文书沿用前代的奏、启等 各级官府的下行文有答付,今故牒、指挥等;上行文有
呈Hale Waihona Puke 申、牒上、牒呈上等;平行文有咨、平牒等 三、档案工作
架阁库 实录院、国史院
思考题:
1.简述辽朝秘书机构设置的特点。 2.简述金朝的“急递铺”制度。 3.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4.综述元朝的“吏治”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5.试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对秘书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金朝的秘书工作 (一)秘书机构和人员
中央设有尚书省,总揽政务,长官为尚书令 元帅府,掌管军政,后改称枢密院 奏事官 翰林学士院,负责拟制诏命 地方府、州、县各级官衙内设有判官、掌书记、主簿、 孔目等秘书官职
第一节 辽金的秘书工作
低级秘书:知事、书写、都目、吏目、典吏、书吏、 抄事、司吏、主文、贴书、知印 (二)文书档案工作
《中国秘书史》
第七章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
知识点:
1.辽、金、元时期的秘书工作体现了多民族秘书工作经验相 互混合的特点 2.各级秘书机构中都配有通晓多种民族语言的秘书官吏 3.辽代秘书机构分为南北两套系统 4.金代创立了快速传递文书的急递铺制度 5.元代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文书传递制 度方面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一种,大批弃学少年为见习吏员 第二种,由吏员的子弟充任 第三种,由被开除的吏员充任 (二)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的来源 主要来自见习吏员 另一种来源是从民间直接选用 (三)中央政府秘书吏员的来源 “岁贡” 职官任吏员
20《中国秘书史》 (3)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简牍文书 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 或木片上的文书,是先秦 时期使用最多的文书形式。
(四)缣帛文书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 便于收藏、阅读、运转, 但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 高,故难以普及。只是简 牍文书的辅助品。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文书工作的初步规则 (一)文书运转有了初步程序 (二)根据文书运行方向分类 (三)拟文有了规定程序 (四)用印制度 (五)公文传递制度
甲骨文书、金文文书、 简牍文书、缣帛文书 (一)甲骨文书
甲骨文书是迄今发现的最 早的官方文书实物,广泛 应用于商朝后期,西周的 甲骨文书绝大部分是贞卜 文书,后被简牍文书和金 文文书逐渐替代。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金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
西周的金文文书有以下几 个特点:内容广泛,记述 详细,真实可信,数量众
多,最为盛行。
的加入,更新、扩大了秘书队伍。 因此,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第一节 秘书机构
第一节 秘书机构
一、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太史寮
1.太史寮成形的社会背景 2.太史寮的“五史”
卿史寮
宰
左史 右史
承
太史寮
太史 小史 内史 外史 御史
女史
典瑞 掌节
(二)王宫秘书 二、信访机构诞生
第二节 秘书官吏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一、史官的特点 (一)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二)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分工: 1.同一秘书机构中的秘书分别承担各种工作 2.不同秘书机构中的秘书承担内容各不相同的业务
第二节 秘书官吏
层次: 1.根据国家机构间的从属关系,秘书分成王宫、朝廷、诸侯
国等不同的群体层次,上级机构的秘书一般比下级机构的 秘书地位重要、作用要大 2.同一部门的秘书层次增多,如太史为太史寮的长官,小史 为其助手,御史地位最低微,内史、外史介于其间。这种 层次的增多,使秘书出现了等级,高级秘书有权议政,辅 助决策,低级秘书却无此权力,仅负责具体事务
中国秘书简史读后感

中国秘书简史读后感读了中国秘书简史,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划着小船,一路看到好多有意思的风景。
以前我就觉得秘书嘛,不就是打打字、安排安排会议的工作。
可这简史一读,才发现秘书这个角色那可是相当有料、相当有故事的。
从古代说起,那时候的秘书工作者可都是文化人的代表。
像在宫廷里,给皇帝当秘书的那些大臣,那得有多大学问啊!他们要帮皇帝起草诏书,这诏书可不是随便写写的,那可是要斟酌每个字的含义,还要体现出皇家的威严和治国的理念。
就好比写作文的时候,既要符合主题,又要文采飞扬,还得不出一点差错,不然脑袋可能就搬家了,这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古代的秘书还得把各种历史典籍、文书档案管理得井井有条。
我就想啊,那时候可没有电脑,全靠人工整理,他们得费多少脑细胞啊。
要是现在的我去干这个活儿,估计得被那些成山的竹简或者书卷给淹没了。
而且他们整理这些档案可不是为了好玩,那都是为国家治理提供依据的,就像现在企业里查数据做决策一样重要。
再看看近现代,秘书的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革。
从传统的手写记录,到后来有了打字机,再到现在的电脑办公,秘书工作的效率是蹭蹭地往上涨。
但同时呢,对秘书的要求也更多了。
不仅要会处理各种文件,还要懂礼仪、会交际,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
我觉得秘书简史也是一部反映社会发展的历史。
秘书这个岗位就像是一个社会的小镜子,社会怎么变,秘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就跟着变。
而且秘书在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桥梁,连接着不同的人和事。
比如说在一个公司里,秘书要能在老板和员工之间传递准确的信息,要是传错了话,那可就像在平静的池塘里扔了个大石头,激起千层浪,整个公司都得乱套。
读完这本书,我对秘书这个职业那是充满了敬意。
以前小瞧了这个职业,现在才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
这也让我明白,不管是什么职业,都有它的深度和广度,都值得我们去好好了解和尊重。
就像这秘书简史里的每一个篇章,都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精彩。
秘书史系列之一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年代新探

一、关于中国秘书工作起源的两种不同观点关于中国历史上秘书工作究竟发端于何时,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是随文书的产生而出现的。
探讨中国文书的起源,必须紧紧抓住两点:一是中国文字的出现,二是中国阶级社会的出现。
”因此,公务文书的出现也就是秘书工作的出现,“不但是在有了文字以后,而且是在有了阶级统治以后才有可能。
”(李欣等编著《中国现代秘书工作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历史常识告诉我们,中国的阶级社会始于夏代,根据上述观点,中国的秘书工作发端应该是在夏代,也就是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出现以后,距今四千年左右。
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刘登山先生,他直接指出“秘书工作产生于夏代的奴隶社会”。
(《秘书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页)第二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的产生必须具有两个条件:文字和有领导部门的社会组织。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推断,从广义的范围来说,我国的秘书工作起源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即黄帝至禹时期,约距今四千五百年至四千一百年之间;从狭义的范围而论,它起源于黄帝时期,即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至四千四百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时晚期,最迟当启端于尧舜时期。
”(杨剑宇《中国秘书史》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0页)二、文字的出现不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条件上述两种观点都把文字出现作为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条件。
认为,即使秘书工作可能实际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后,但从理论上说文字的出现并不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条件。
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是基于这样一个推论:公务文书就是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文字材料,有了文字才会有公务文书;有了公务文书才会有撰写、处理和保管公务文书的秘书人员,才会有秘书工作。
这一推论一个隐含前提是:秘书工作就是有关公务文书的工作,没有文书工作也就不会有秘书工作。
这一前提是不符合现代秘书学观点的。
现代秘书学认为,秘书是为领导或雇主“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人员”(陈合宜著《秘书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18页),秘书工作的范围是非常广的。
中国秘书史读后感

中国秘书史读后感《中国秘书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著作,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李东阳。
这部著作详细地记录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秘书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独特魅力,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通过《中国秘书史》,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秘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他们负责记录、传达和处理君王的命令和文书,是朝廷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殷商时期到秦汉时期,秘书制度逐渐完善,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制度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秘书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得到了提升,成为了朝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其次,通过阅读《中国秘书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秘书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秘书不仅仅是一个记录文书的职业,更是一个拥有巨大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
他们可以通过处理文书来影响朝廷政务的决策,甚至可以成为朝廷中的重要官员。
同时,秘书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他们负责记录和传达君王的命令和文书,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
因此,秘书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通过阅读《中国秘书史》,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中国古代,秘书制度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制度,它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机构,更是一个政治和文化的象征。
通过了解秘书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秘书史》,我对中国古代秘书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秘书制度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研究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独特魅力,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中国秘书史第一章一、秘书工作的产生需要两个社会条件:一是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分;二是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
二、原始文字的演进:1、原始文字的演进的过程:距今约6000年前,西安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中陶器符号。
距今约4500—44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文。
距今约4200年前,发现原始社会末期的甲骨文。
2、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有原始文字的史证:《后汉书祭祀志》“自五帝始有书契”《周礼春官》中有属外史,专掌保管三皇五帝之书。
上古政治文件的汇编《尚书》,收录的文件起自《尧典》,尧、舜言行的记录。
三、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皇帝左右有不少史官。
《史记》、《汉书》说仓颉是皇帝的史官,执掌记录言行。
尧在位时,曾于庭前设置“进善旌”。
又据舜的建议,设“诽谤之木”。
四、国家建立1、关于我国国家形成时间的多种说法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约4500年以前)龙山文化中晚期(约4500—4400年前)尧舜时期:禹时期(约4100多年前);夏朝(约4100年前)商朝(约3700年前)西周(约3000年前)2、多数学者认为,夏朝是我国国家的起始,理由如下:?据《礼记》中描述,禹死以后,由“大同社会”进入“小康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和人剥削人、奴役人的现象。
?考古证明,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文化遗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夏朝的国都。
四、夏朝的文字和公务文书:1、夏朝的文字距今约4000多年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陶文,已经是较为成熟古文字。
不少专家认定,这就是夏朝的文字。
2、夏朝的公务文书《尚书》中的《甘誓》《征》、《汤誓》。
五、商朝的史官1、史官的分工与民目商朝的史官大致可分为四类:(1)贞卜史官。
有卜、多卜等名目,负责占卜,解释“卜兆”,科写卜辞。
商朝的占卜史官又分为巫和史两种,前者偏重鬼神,后者偏重人事。
(2)祭祀史官。
有祝、多尹等名目,负责天室的祭祀事务。
(3)作册史官。
有乍、乍册右史等名目。
中国秘书史

中国秘书史1. 为何说夏朝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萌发时期,夏朝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形态,出现了管理公共事务的领导部门,产生了公务文书。
同时,夏朝的文字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现有史料表明,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由于有关夏朝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是否已经形成。
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这是可以断定的。
2. 太史寮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何,商朝末年,大举用兵,平定了东夷,势力扩展至江淮流域。
俘获了大量奴隶,史称商纣王“有臣亿万”有亿兆夷人“。
统治区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导致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3. 为何说殷商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形成时期,商朝已有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如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等,其中作册史官与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管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太史寮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
考古发现大量甲骨文证明,商朝在政务活动和祭祀占卜活动中已形成了甲骨文书,其体例有时间,事由,占卜者姓名,办法,措施,验证结果等,初步具备可一定的文书格式。
甲骨文书经过“归档”,或按帝王分类收藏,或按内容分类收藏,并有简单的编号,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的秘书工作至殷商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4. 史官具有哪些特点和素质,1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2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职责明确,分工准确)3“士”的议政。
5产生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书法” 。
(秉笔直书、君举必书的职业道德)6形成了职业个性。
(刚真不阿、威武不屈的鲜明个性)7文化素质优秀。
5. 史官衰落的原因是什么,1人治观念继续增长。
2史官与国君在观念上发生冲突。
3选官制度的变化。
中国秘书史课程总结笔记

中国秘书史课程总结笔记目录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 .................................................................. .. (1)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 ....................................................... 1 第二节:春秋战国后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秘书官职的演变 (3)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 . (12)第一节: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 12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书工作制度 .................................................................. ... 13 第三节:有关公文办理的重要制度 .................................................................14 第四节: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 (14)第三章中国古代其它秘书工作 .................................................................. .. (16)第一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16)第二节:中国古代驿传制度和信息传递方法 ................................................. 16 第三节:中国古代秘书参谋言谏职能考辨 (18)第四章课堂展示成果 .................................................................. (18)第一节:《三国演义》中的秘书问题 (18)第二节:从《世说新语》中的秘书中探究西晋的社会风气 ......................... 20 第三节:从唐代文学作品中的秘书工作 ......................................................... 21 第四节:从文学作品看宋代的秘书工作 ......................................................... 17 第五节:从文学作品看明代的秘书工作 ......................................................... 18 第六节:雍正帝首席机要秘书——张廷玉 ..................................................... 20 第七节: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 (22)第八节:清朝的军机处 .................................................................. ................... 23 第九节:蒋介石侍从室的组建开展及演变 (25)I前言:中国秘书史概论一:研究中国秘书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秘书工作开展规律的探讨,总结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吸收反面教训,为现实的秘书工作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