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读书笔记
20《中国秘书史》 (6)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一、文书工作制度 照刷、磨勘制度 朱销文簿制度 翻译缮写制度 公文署押制度 当面交卷制度 催办制度 周年交案制度 印章的制作、保管、使用 公文传递制度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二、公文文体 皇帝和皇后、太子颁下的文书,沿用前代的诏书 宣命、敕牒、懿旨、令旨 皇帝颁下的文书统称为圣旨 臣下上呈皇帝、太子的文书沿用前代的奏、启等 各级官府的下行文有答付,今故牒、指挥等;上行文有
呈Hale Waihona Puke 申、牒上、牒呈上等;平行文有咨、平牒等 三、档案工作
架阁库 实录院、国史院
思考题:
1.简述辽朝秘书机构设置的特点。 2.简述金朝的“急递铺”制度。 3.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4.综述元朝的“吏治”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 5.试分析多民族文化融合对秘书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金朝的秘书工作 (一)秘书机构和人员
中央设有尚书省,总揽政务,长官为尚书令 元帅府,掌管军政,后改称枢密院 奏事官 翰林学士院,负责拟制诏命 地方府、州、县各级官衙内设有判官、掌书记、主簿、 孔目等秘书官职
第一节 辽金的秘书工作
低级秘书:知事、书写、都目、吏目、典吏、书吏、 抄事、司吏、主文、贴书、知印 (二)文书档案工作
《中国秘书史》
第七章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
知识点:
1.辽、金、元时期的秘书工作体现了多民族秘书工作经验相 互混合的特点 2.各级秘书机构中都配有通晓多种民族语言的秘书官吏 3.辽代秘书机构分为南北两套系统 4.金代创立了快速传递文书的急递铺制度 5.元代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文书传递制 度方面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一种,大批弃学少年为见习吏员 第二种,由吏员的子弟充任 第三种,由被开除的吏员充任 (二)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的来源 主要来自见习吏员 另一种来源是从民间直接选用 (三)中央政府秘书吏员的来源 “岁贡” 职官任吏员
20《中国秘书史》 (3)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三)简牍文书 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 或木片上的文书,是先秦 时期使用最多的文书形式。
(四)缣帛文书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 便于收藏、阅读、运转, 但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 高,故难以普及。只是简 牍文书的辅助品。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文书工作的初步规则 (一)文书运转有了初步程序 (二)根据文书运行方向分类 (三)拟文有了规定程序 (四)用印制度 (五)公文传递制度
甲骨文书、金文文书、 简牍文书、缣帛文书 (一)甲骨文书
甲骨文书是迄今发现的最 早的官方文书实物,广泛 应用于商朝后期,西周的 甲骨文书绝大部分是贞卜 文书,后被简牍文书和金 文文书逐渐替代。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二)金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
西周的金文文书有以下几 个特点:内容广泛,记述 详细,真实可信,数量众
多,最为盛行。
的加入,更新、扩大了秘书队伍。 因此,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第一节 秘书机构
第一节 秘书机构
一、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 (一)太史寮
1.太史寮成形的社会背景 2.太史寮的“五史”
卿史寮
宰
左史 右史
承
太史寮
太史 小史 内史 外史 御史
女史
典瑞 掌节
(二)王宫秘书 二、信访机构诞生
第二节 秘书官吏
第二节 秘书官吏
一、史官的特点 (一)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二)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分工: 1.同一秘书机构中的秘书分别承担各种工作 2.不同秘书机构中的秘书承担内容各不相同的业务
第二节 秘书官吏
层次: 1.根据国家机构间的从属关系,秘书分成王宫、朝廷、诸侯
国等不同的群体层次,上级机构的秘书一般比下级机构的 秘书地位重要、作用要大 2.同一部门的秘书层次增多,如太史为太史寮的长官,小史 为其助手,御史地位最低微,内史、外史介于其间。这种 层次的增多,使秘书出现了等级,高级秘书有权议政,辅 助决策,低级秘书却无此权力,仅负责具体事务
中国秘书简史读后感
中国秘书简史读后感读了中国秘书简史,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划着小船,一路看到好多有意思的风景。
以前我就觉得秘书嘛,不就是打打字、安排安排会议的工作。
可这简史一读,才发现秘书这个角色那可是相当有料、相当有故事的。
从古代说起,那时候的秘书工作者可都是文化人的代表。
像在宫廷里,给皇帝当秘书的那些大臣,那得有多大学问啊!他们要帮皇帝起草诏书,这诏书可不是随便写写的,那可是要斟酌每个字的含义,还要体现出皇家的威严和治国的理念。
就好比写作文的时候,既要符合主题,又要文采飞扬,还得不出一点差错,不然脑袋可能就搬家了,这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古代的秘书还得把各种历史典籍、文书档案管理得井井有条。
我就想啊,那时候可没有电脑,全靠人工整理,他们得费多少脑细胞啊。
要是现在的我去干这个活儿,估计得被那些成山的竹简或者书卷给淹没了。
而且他们整理这些档案可不是为了好玩,那都是为国家治理提供依据的,就像现在企业里查数据做决策一样重要。
再看看近现代,秘书的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革。
从传统的手写记录,到后来有了打字机,再到现在的电脑办公,秘书工作的效率是蹭蹭地往上涨。
但同时呢,对秘书的要求也更多了。
不仅要会处理各种文件,还要懂礼仪、会交际,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
我觉得秘书简史也是一部反映社会发展的历史。
秘书这个岗位就像是一个社会的小镜子,社会怎么变,秘书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就跟着变。
而且秘书在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桥梁,连接着不同的人和事。
比如说在一个公司里,秘书要能在老板和员工之间传递准确的信息,要是传错了话,那可就像在平静的池塘里扔了个大石头,激起千层浪,整个公司都得乱套。
读完这本书,我对秘书这个职业那是充满了敬意。
以前小瞧了这个职业,现在才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
这也让我明白,不管是什么职业,都有它的深度和广度,都值得我们去好好了解和尊重。
就像这秘书简史里的每一个篇章,都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精彩。
秘书史系列之一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年代新探
一、关于中国秘书工作起源的两种不同观点关于中国历史上秘书工作究竟发端于何时,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是随文书的产生而出现的。
探讨中国文书的起源,必须紧紧抓住两点:一是中国文字的出现,二是中国阶级社会的出现。
”因此,公务文书的出现也就是秘书工作的出现,“不但是在有了文字以后,而且是在有了阶级统治以后才有可能。
”(李欣等编著《中国现代秘书工作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 历史常识告诉我们,中国的阶级社会始于夏代,根据上述观点,中国的秘书工作发端应该是在夏代,也就是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出现以后,距今四千年左右。
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刘登山先生,他直接指出“秘书工作产生于夏代的奴隶社会”。
(《秘书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页)第二种观点认为,“秘书工作的产生必须具有两个条件:文字和有领导部门的社会组织。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推断,从广义的范围来说,我国的秘书工作起源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即黄帝至禹时期,约距今四千五百年至四千一百年之间;从狭义的范围而论,它起源于黄帝时期,即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至四千四百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时晚期,最迟当启端于尧舜时期。
”(杨剑宇《中国秘书史》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0页)二、文字的出现不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条件上述两种观点都把文字出现作为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条件。
认为,即使秘书工作可能实际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后,但从理论上说文字的出现并不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条件。
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产生的前提,是基于这样一个推论:公务文书就是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文字材料,有了文字才会有公务文书;有了公务文书才会有撰写、处理和保管公务文书的秘书人员,才会有秘书工作。
这一推论一个隐含前提是:秘书工作就是有关公务文书的工作,没有文书工作也就不会有秘书工作。
这一前提是不符合现代秘书学观点的。
现代秘书学认为,秘书是为领导或雇主“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人员”(陈合宜著《秘书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18页),秘书工作的范围是非常广的。
中国秘书史读后感
中国秘书史读后感《中国秘书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著作,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李东阳。
这部著作详细地记录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秘书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独特魅力,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通过《中国秘书史》,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秘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他们负责记录、传达和处理君王的命令和文书,是朝廷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殷商时期到秦汉时期,秘书制度逐渐完善,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制度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秘书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得到了提升,成为了朝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其次,通过阅读《中国秘书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秘书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秘书不仅仅是一个记录文书的职业,更是一个拥有巨大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
他们可以通过处理文书来影响朝廷政务的决策,甚至可以成为朝廷中的重要官员。
同时,秘书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他们负责记录和传达君王的命令和文书,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
因此,秘书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通过阅读《中国秘书史》,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中国古代,秘书制度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制度,它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机构,更是一个政治和文化的象征。
通过了解秘书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中国秘书史》,我对中国古代秘书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秘书制度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研究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独特魅力,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
中国秘书史1-9章重点内容中国秘书史第一章一、秘书工作的产生需要两个社会条件:一是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分;二是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
二、原始文字的演进:1、原始文字的演进的过程:距今约6000年前,西安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中陶器符号。
距今约4500—44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文。
距今约4200年前,发现原始社会末期的甲骨文。
2、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有原始文字的史证:《后汉书祭祀志》“自五帝始有书契”《周礼春官》中有属外史,专掌保管三皇五帝之书。
上古政治文件的汇编《尚书》,收录的文件起自《尧典》,尧、舜言行的记录。
三、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皇帝左右有不少史官。
《史记》、《汉书》说仓颉是皇帝的史官,执掌记录言行。
尧在位时,曾于庭前设置“进善旌”。
又据舜的建议,设“诽谤之木”。
四、国家建立1、关于我国国家形成时间的多种说法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约4500年以前)龙山文化中晚期(约4500—4400年前)尧舜时期:禹时期(约4100多年前);夏朝(约4100年前)商朝(约3700年前)西周(约3000年前)2、多数学者认为,夏朝是我国国家的起始,理由如下:?据《礼记》中描述,禹死以后,由“大同社会”进入“小康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和人剥削人、奴役人的现象。
?考古证明,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文化遗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夏朝的国都。
四、夏朝的文字和公务文书:1、夏朝的文字距今约4000多年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陶文,已经是较为成熟古文字。
不少专家认定,这就是夏朝的文字。
2、夏朝的公务文书《尚书》中的《甘誓》《征》、《汤誓》。
五、商朝的史官1、史官的分工与民目商朝的史官大致可分为四类:(1)贞卜史官。
有卜、多卜等名目,负责占卜,解释“卜兆”,科写卜辞。
商朝的占卜史官又分为巫和史两种,前者偏重鬼神,后者偏重人事。
(2)祭祀史官。
有祝、多尹等名目,负责天室的祭祀事务。
(3)作册史官。
有乍、乍册右史等名目。
中国秘书史
中国秘书史1. 为何说夏朝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萌发时期,夏朝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形态,出现了管理公共事务的领导部门,产生了公务文书。
同时,夏朝的文字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现有史料表明,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由于有关夏朝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是否已经形成。
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这是可以断定的。
2. 太史寮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何,商朝末年,大举用兵,平定了东夷,势力扩展至江淮流域。
俘获了大量奴隶,史称商纣王“有臣亿万”有亿兆夷人“。
统治区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导致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3. 为何说殷商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形成时期,商朝已有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如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等,其中作册史官与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管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太史寮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
考古发现大量甲骨文证明,商朝在政务活动和祭祀占卜活动中已形成了甲骨文书,其体例有时间,事由,占卜者姓名,办法,措施,验证结果等,初步具备可一定的文书格式。
甲骨文书经过“归档”,或按帝王分类收藏,或按内容分类收藏,并有简单的编号,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的秘书工作至殷商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4. 史官具有哪些特点和素质,1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2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职责明确,分工准确)3“士”的议政。
5产生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书法” 。
(秉笔直书、君举必书的职业道德)6形成了职业个性。
(刚真不阿、威武不屈的鲜明个性)7文化素质优秀。
5. 史官衰落的原因是什么,1人治观念继续增长。
2史官与国君在观念上发生冲突。
3选官制度的变化。
中国秘书史课程总结笔记
中国秘书史课程总结笔记目录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 .................................................................. .. (1)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 ....................................................... 1 第二节:春秋战国后历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官职的秘书官职的演变 (3)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工作 .................................................................. . (12)第一节:中国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的演变 ..................................................... 12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书工作制度 .................................................................. ... 13 第三节:有关公文办理的重要制度 .................................................................14 第四节: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 (14)第三章中国古代其它秘书工作 .................................................................. .. (16)第一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社会调查 (16)第二节:中国古代驿传制度和信息传递方法 ................................................. 16 第三节:中国古代秘书参谋言谏职能考辨 (18)第四章课堂展示成果 .................................................................. (18)第一节:《三国演义》中的秘书问题 (18)第二节:从《世说新语》中的秘书中探究西晋的社会风气 ......................... 20 第三节:从唐代文学作品中的秘书工作 ......................................................... 21 第四节:从文学作品看宋代的秘书工作 ......................................................... 17 第五节:从文学作品看明代的秘书工作 ......................................................... 18 第六节:雍正帝首席机要秘书——张廷玉 ..................................................... 20 第七节:国民党“第一支笔〞陈布雷 (22)第八节:清朝的军机处 .................................................................. ................... 23 第九节:蒋介石侍从室的组建开展及演变 (25)I前言:中国秘书史概论一:研究中国秘书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秘书工作开展规律的探讨,总结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吸收反面教训,为现实的秘书工作效劳。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
中国秘书史复习资料1. 应用文科必须包括史、论、应用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2. 中国秘书史是研究我国历代秘书工作现象和规律的专史,是历史学和秘书学相互交叉、渗透的一门学问。
3.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历代秘书机构、历代秘书人员、历代秘书工作制度。
4. 打好两个基础是指打好秘书学、历史学的基础。
5. 掌握两种方法是指要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6. 进善旌、华表木、感谏之鼓,当时是我国官方信访活动的源头。
7. 夏代末年,商汤征伐夏桀时,战前发布了檄文,即著名的《汤誓》。
8. 商朝末年,诞生了历史上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
直到西周时,才臻于成熟。
9. 西周时期,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设立。
天府置于都城的宗庙里。
10. 天府为“九府”之一,相当于现代的部级单位,地位颇高。
保管天府档案的人员称“守藏史”,他们父死子继,时代相袭,成为天府世家。
11. 卿事寮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史籍上常合称为“卿史寮”。
12. 西周时秘书人员产生职业道德,即“书法”。
“书法”的核心是“君举必书”和“秉笔直书”,即实事求是予以记载,称“书法不隐”。
13. 春秋战国时期,公文拟制产生了程序。
产生了起草、讨论、修改、润色四个环节,然后定稿。
14. 汉灵帝光和年间设立了鸿都门学。
15. 籀书16. 秦朝,为收藏档案筑有专门的库房,称藏府、书府。
汉朝著名的有石渠阁、兰台、东观。
17. 秘书令、秘书左丞和秘书右丞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官职。
以秘书令为首的机构也就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机构。
秘书令、秘书丞使“秘书”一词产生了本质的变化,使其由指物转为指人(官员)、指官署,含义与今天的秘书工作相吻合。
所以说,他们可视为我国“秘书”的渊源。
18. 魏晋和南朝以中书省为重,北朝则以门下省为重,尚书省偏重于执行。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已经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
20.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成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大类。
中国秘书简史读后感
中国秘书简史读后感读完中国秘书简史,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来了一场秘书行业的奇妙之旅,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各种宝藏的古老盒子,里面全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恍然大悟的瞬间。
我以前总觉得秘书嘛,不就是打打字、安排安排会议的工作。
可这简史一瞧,才发现秘书这个角色在咱中国历史里那可是有着超级重要的地位,简直就像一颗颗隐藏在幕后的超级明星。
从古代开始说起,那时候的秘书就像是君王的智囊团,要能文能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比如说像伊尹,那可是商朝有名的大臣,他就有着秘书的角色属性。
他不仅得帮着帝王治理国家,还得操心各种祭祀的大事,祭祀在古代那可不得了,就像是和老天爷沟通的大事。
伊尹做这些事儿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个全能选手,把秘书工作的各种技能点都点满了。
这就让我想到现在,我们做事情也得有这种全面性,不能只会单一的技能。
再往后看,到了秦汉时期,秘书工作更加规范了。
就好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那文书工作的管理,秘书们要按照严格的制度来办事。
这就像我们现在在公司里,有各种规章制度一样,必须得遵守。
而且那时候的秘书对于文字的运用要求极高,要把皇帝的诏令写得既庄重又准确。
我就想啊,要是让我穿越回去当秘书,就我这偶尔还写错别字的水平,估计得被皇帝拖出去打板子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秘书工作也是越来越细致复杂。
唐朝的时候,秘书在文化繁荣的大环境下,那简直就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他们要记录各种文化活动,整理文献。
感觉那时候的秘书就像是一个行走的文化宝库,什么诗词歌赋都得懂。
这也让我明白了,作为秘书得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文化潮流,不然就只能被淘汰。
到了近现代,秘书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社会的变革,秘书不仅要掌握传统文化知识,还得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
就像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软件,得与时俱进。
总之呢,读完中国秘书简史,我对秘书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一个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职业。
中国秘书史读后感
中国秘书史读后感《中国秘书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专著,作者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发展历程、演变过程以及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
在阅读《中国秘书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中国古代,秘书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更是一个政治权力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中,秘书制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朝廷的政令、文书等重要事务,对于朝廷的稳定和政治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中国秘书史》,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再到宋明清时期,秘书制度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秘书制度不断地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秘书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力范围,以及他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中国秘书史》还介绍了一些关于秘书制度的相关知识,比如秘书的选拔、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我对中国古代秘书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中国秘书史》,我对中国古代秘书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专著,更是一部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籍,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中国秘书史》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它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深入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中国秘书史读后感
中国秘书史读后感《中国秘书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官员秘书制度的专著,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历史分析和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古代秘书制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王国维通过对古代秘书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秘书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政府机构的重要支撑,也是统治者和官员之间的桥梁,对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古代秘书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以及统治者和官员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对古代秘书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外,王国维还对秘书制度在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他指出,秘书制度不仅在政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秘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成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和文化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秘书制度也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例如对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影响,对社会阶层和等级制度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秘书制度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和特点,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中国秘书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王国维对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对古代秘书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和特点,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本书也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统治者与官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编中国秘书史》2 第五章 中华民国的秘书工作
四、南京临时
政府对文书工 作的变革
南京临时政府对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下的文书工作制度做了 比较彻底的改革。
1 对公文名 称的改革
为适应政权性质的改变,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上行文章、表、 奏、议,下行文制、诰、诏、敕等带有封建色彩的公文名称。
2 对公文格 式的改革
临时政府内务部对公文的形式作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文式: 勿论何项公文,不限页数,随文而止。”“行式:除首尾职名、 人名及叙事中应行另提勿论外,其叙事终了处,即紧接‘此 谕’‘此咨’等字样。”“字式:凡在咨、谕、照会、令等文, 其折石之咨、谕等字及折内职名、人名各字,均比叙事字约大 一倍,在呈文则一律相等。”“折面居中书文种并用印,折内 首页首行仅书某职某文种,次行即紧接叙事,底页居中书年月 日,并齐年盖月用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就通告 各省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此后,所署月、日 均为阳历。
临时政府还对公文中收文者的称呼作了规定,废除“大 人”“老爷”等称谓,一律称现任职务,对无职务者则一律称 “先生”或“君”。
2 中央政府
各部的秘书机 构
总统府统辖九个部,各部设专门的秘书机构承政厅(也有的叫秘 书处),《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承政厅及各局办事规则》规定: “承政厅置秘书长一员,承总长之命,总理厅务,并掌管机要
文书。”承政厅下又分若干处,如内务部承政厅设有文牍处、
收发处、监印处、纂辑处、庶务处、会计处等六处,每处置秘 书(相当于处长)一员,“承总长之命,分掌其事务”。另置文 牍员、书记员、监印员、收发员、缮写员、调查员、应接员、 录事等一般秘书人员。
三、南京临时
政府对秘书人 员的选用
南京临时政府和它所管辖的各级新政权中的秘书人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 从早期革命党人中聘任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20世纪初,黄兴在湖南组
《中国秘书史 第二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目录
07 第三章 古代秘书工作 确立时期——秦、汉
第四章 古代秘书工作
08 大发展时期——三国 两...
第五章 古代秘书工作
09 成熟时期——隋唐、 两...
第六章 古代秘书工作
010 经验融合时期—— 辽、...
011
第七章 古代秘书工作 强化时期——明朝
第八章 古代秘书工作
012 的高峰及衰落时期— —...
修订再版说明
总序
中国秘书工作历史发展脉络图
绪论
第二节 本课程 教和学的方法
第一节 中国秘 书史课程的概况
第三节 本课程 教学前的预备知
识
第一章 古代秘书工作起源时 期——夏、商
第二节 萌发于 夏朝
第一节 孕育于 部落联盟昌盛时
期
第三节 形成于 殷商
第二章 古代秘书工作初创时 期——两周
《中国秘书史 第二版 》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时期
档案
历代
秘书史
文书
中国
发展
秘书
课程
机构 经验
概况
工作
官吏
起源
人员
经验教训
教材
确立
01 修订再版说明
目录02 总序来自03中国秘书工作历史发 展脉络图
05 第一章 古代秘书工作 起源时期——夏、商
04 绪论 06 第二章 古代秘书工作
第十章 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 和鉴戒
第一节 秘书机构 设置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秘书官吏 的选拔和管理
第三节 历代秘书 人员的优良传统
第四节 主要秘书 业务的经验教训
《中国秘书史》绪论(编辑定稿)
绪论
(二)界定古代秘书工作 第一,记录帝王、长官言行、政事,拟制、处理文书,
保管档案 第二,了解下情、传达命令,起上通下达的作用 第三,接待吏民上访,向皇帝或长官汇报,并向上访者
传达处理结果 第四,处理官衙内日常事务及交办事项
绪论
(三)界定古代秘书机构 承担全部工作的如西周的太史寮,西汉武帝以后的尚 书台,宋朝的通进银台司,明朝的通政使司,清朝的 南书房、军机处等;承担部分秘书工作的,如西周的 肺石,唐朝的匦使院,宋朝的鼓院、检院,明朝专掌 保管皇帝印玺的尚宝司。
《中国秘书史》
杨剑宇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中国秘书史》
绪论
绪论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秘书”一词的古今区别 1.现代“秘书”一词的来源和涵义
秘书一词源出于拉丁文“secretarius”,意思是“可 靠的职员”。 我国现代“秘书”一词的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当代秘书学研究开始起步 ,对秘书的定义尚有争议,但是,一般认为,秘书 是掌管文件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2.古籍中的“秘书”涵义
绪论
(四)界定古代秘书官职 对秘书官职的界定: 第一,承担前述划定的古代秘书工作范围内一项或多项 业务的官吏 第二,他们属于帝王或长官的辅助官吏,一般上无决策 之权,下无指挥之权,只起帝王或长官和下属执行部门 之间的中介、纽带作用 第三,他们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系从事智力型事务的工作 者
绪论
(四)界定古代秘书官职 秘书官职名称的变化形式: 第一,官职名称不变,而承担的秘书工作的内容及其 内容地位有变化 第二,官职、名称虽没变,却已经由秘书官吏演变为 掌有决策、指挥之权的实职 第三,原是秘书官职,后演变为执掌其他事务兼管一 些秘书事务的官员
中国秘书史读书笔记
第一章: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部落联盟→夏→商)第一节: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孕育)一、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1.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1)原始人群:无(2)氏族公社:无(3)部落联盟:黄帝时代①演变:黄帝部落→击败蚩尤部落(南)+降服炎帝部落(黄河上游)→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主干②黄帝部落A.核心人物:黄帝B.领导部门:“六相”(分管各方面事务)C.史官(如仓颉、孔甲、大挠、沮诵、隶首、宾成等):陪侍于黄帝左右,记录言行,汇编成册,以备忘、信守。
③昌盛时期(400年):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2.文字和公务文书。
(1)文字(最早):陶文(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临潼姜寨)(2)古籍(最早)A.三坟(三皇所作):法B.五典(五帝所作):宗教C.八索:八卦,具有哲学性质。
D.九丘:九州,有关地理方面。
二、官方信访活动的源头1.进善旌(尧):设庭前,百姓站旗下,提出对政事的建议、评论。
2.诽谤之木(尧<根据舜的建议>)→重华(舜)→华表:设土阶前,百姓在木柱上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
3.敢谏之鼓(舜):设庭前,因事务日繁,抽不出时间天天去倾听和阅读百姓的意见,于是凡民众反映情况、建言陈事,只需击鼓几下,他便出来接见,听取意见。
三、结论(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①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
②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
③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史官)。
④出现了≈现代秘书活动。
第二节:夏朝(萌发)一、我国国家的起始1.理由:①禹以后,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
②二里头文化遗址(河南,偃师市)。
2.统治区域:九州3.官职:“六事之人” +牧正、庖正、车正等4.军队5.贡赋制度6.禹刑(刑法)7.夏/钧台(监狱)二、文字和公务文书1.文字:(大汶口文化陶文→)登峰王城岗陶文(→殷商甲骨文)2.公务文书(1)军事动员令(多)①收录:《尚书》A.《甘誓》(檄文):(启)讨伐(有扈氏)B.《胤征》:仲康(启子)征讨羲和(掌管天时历象,沉湎酒乐、荒废职守)C.《汤誓》(著名):商(汤)征讨夏(桀)②文体:誓(比较规范的古代公文)(2)宫廷档案3.官员:以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为主要业务。
《中国秘书史》打印
1、士从事秘书工作的历史背景、特点、意义2、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各国国君寻求富国强国之道,迫切希望具有一定政治见解的士帮助他们实现强国和统一天下的大业。
2).特点:任期短,流动性大(1)原因A.士一旦被授予有实权的官职,则基本上脱离了秘书队伍,成为某一部门的主官。
B.士的本土观念、故国情感较淡薄,并不以为别国效力为耻。
(2)利A.国君:获取各种知识、信息,了解各国情况和各种政见,开阔眼界,权衡得失,提高决策水平。
B.士:吸收、交流、传播各种新观念、新思想,提高参政能力和辅助决策的技能,提高整个秘书工作水平。
3).意义(1)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拓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2)促进社会发展。
(3)提高秘书人员的地位和声誉。
(4)将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分离为独立性较强的两大部分。
1.简述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过程。
答:我国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活动。
那一时期也就成为我国国家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由于有关夏朝的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已经形成。
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
商朝已有了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商朝末年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有了甲骨文书,文书档案工作起步。
因此,我国的秘书工作从部落联盟昌盛时期孕育,经夏朝萌发,至迟在殷商已经形成。
4.试分析“管理”与“文字”两大条件对秘书工作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答: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中国秘书史考试重点
《中国秘书史》考试重点1、诽谤之木:部落联盟时期,尧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立的,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2、祭祀史官:是商朝史官的类型之一,专管各种祭祀,安排一切祭祀仪式。
他们类似于现代负责大会或典礼的筹备,组织,服务的人员3、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4、太史寮:出现在商朝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中央秘书机构。
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5、.卿事寮:是西周时期三公之下设置的执掌政务的官署,它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史籍上将二者合称为“卿事寮”6、金文文书:商朝时期,人们在青铜器上镌刻文字,被称为“铜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他们的字体类似甲骨文,已初步具有史书的性质,所以,称之为金文文书7、天府:出现在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
8、试吏法:是秦朝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的选用方法。
所谓试吏法,就是根据各地民意反映,对地方闲散人才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召集有关人士,由县以上官员对他们目测外貌,口试问题,选其中较优秀者,派至县,乡当秘书吏员9、避讳制度:皇帝为维护自己的威严,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吏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
这种制度称作避讳,形成于秦朝10、骑缝,押缝制度:产生于魏晋南北朝。
骑缝即在两张粘连的公文纸的连接处加盖印章;押缝即在两张公文纸的粘连处或公文末尾署名,又称押字或押尾,这一制度根据纸制公文的特点,起到了防止公文伪造,保证其真实性的作用11、连暑制度:也称联暑制度,产生于魏晋南北朝,即几位官员在同一公文上联合签署姓名,以表示对该公文内容共同负责12、经筵官:宋代除了起草制诏,参谋顾问的翰林学士以外,设有一些冠翰林学士之名而不属于学士院的官,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称为”经筵官“在皇帝左右进讲书史,相当于皇帝的学习秘书13、匦使院:是武则天执政时设立的信访机构,武则天称帝后,为了打击政敌,巩固皇位,采纳臣下鱼保家的建议,铸设铜匦,奖励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