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病机与防治

合集下载

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初探

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初探

土, 胃主受纳 , 熟水谷 , 主运化 , 精微 , 腐 脾 输布 胃气主 降, 脾气主升 , 胃喜润而恶燥 , 脾喜燥 而恶湿 。因此 , 脾 胃经常处 于一种不湿不燥 、升降有 序 、纳运规律 的状 态 。若长期过食肥甘 , 当脾 胃功能强健 、 纳运化 旺盛 受
时, 则生肥胖 , 此时多为实胖 ; 当超过脾 胃的运化功能 ,
胃在肠 , 表现 为痞 满/ 满 , 胀 , 胀 腹 口苦 , 便 不畅 , 大 或
《 灵枢 ・ 五变篇 》 :怒则气上 逆 , 中积 热 , 谓 “ 胸 血气
长 期 临床 实 践 , 合 《 结 内经 》 论 , 出肥 胖 2型糖 尿 病 的病 因 为 过食 肥 甘 、 志 失 调 ; 心病 机 是 “ 满 内 热 ”病 位 在 脾 、 、 、 理 提 情 核 中 ; 胃 肝
胆 : 壅 木 郁是 中满 化 为 内 热 的枢 机 。 土 开郁 清热 为 治 疗 肥 胖 2型糖 尿 病 的 基本 治法 。 以期 为 丰 富 中 医糖 尿病 理 论 、 高 中医 糖 尿 提 病 临 床疗 效 提 供 新 的方 法 与 思 路 。
性变化 。 据报 道圆 经调查糖 尿病患者在发病前 的饮食 :
习惯都有 食量多 、 嗜甜食 、 喜油荤 、 蔬菜的共性 。所 少 谓肥甘炙 J之 品 , 博 味厚也 。 饮食之所 以能养人 , 取决 乃 于饮食之气 , 非取 其味 ;味厚者 , “ 气泄也 。 甘味人脾 , ” 过食 甘 味 , 则脾盛 , 盛则土 来克水 , 伐 肾气 ; 脾 消 炙焯 之物 , 性热偏 燥 , 嗜食不 自禁则 胃之器似火焚 。 胃之 脾 阴随之消铄 递减 。 阴之所生 , “ 本在 五味 ; 阴之五官 , 伤
不运 , 津液 内停 则湿浊 内生 , 久之变 为痰湿 、 痰浊或痰 热, 脾虚 胃实 , 由实转虚 , 乃 虚实夹杂 。土壅 中满 , 痰浊 入血则生痰瘀 、 血浊 , 停于全 身或腹部才变肥胖。 21 中满 生 内热 :因肥 甘而 生 中满 .中满包 括食 .. 2 滞 、 浊 、 湿 、 滞等 诸 多方 面 , 痰 痰 气 中焦 气机 壅 滞 , 与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米须 、 杖 、 五 加 、 参 ) 活 血 化瘀 ( 七 、 参 、 芎 、 虎 刺 苦 、 三 丹 川 桃 、 红
花、 母草 、 蛭 、 益 水 山楂 、 黄 、 杏 ) 补 益 脾 肾 ( 芪 、 药 、 蒲 银础理论 , 结合 临床观察 , 学 并 对 胰 岛 素 抵抗 的 病 机 认 识 有 了新 的 发 展 , 成 了 脾 虚 论 、 虚 形 肾

中 图分 类 号 : 5 7 1 R 5 . R 8. 2 5 4 文献标识码 : A
斌, 秦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2 1 ) 8— 9 8— 2 1 7 —1 4 ( 0 0 0 0 7 0
胰 岛素 抵 抗 ( sl ei ac , 是 指 胰 腺 分 泌 的 胰 岛 素 i ui rs tneI n n s R) 不 能 发 挥 应有 的生 物 学 效 应 以满 足 机 体 靶组 织 器 官 ( 肪 、 肉 脂 肌 等 ) 葡 萄 糖 的 摄 取 和 利用 , 周组 织 对 胰 岛素 的敏 感 性 及 反 应 对 外 性 降 低 。 I 贯 穿 于 2型 糖 尿 病 全 过 程 , R 既是 2型 糖 尿 病 的 主要
论、 肝郁 论 、 湿热 、 湿 、 血 等 病 机论 。 痰 瘀
术、 茯苓 、 参 、 羊 藿 、 人 淫 枸杞 、 首 乌 、 虫 夏 草 等 ) 作 用 。。 何 冬 等 ]
3 2 中 药复 方 .
11 1 脾 虚 第 五永 长 等 】 为 多 种 致病 因 素损 伤 脾 胃 , .. 认 导致 脾 虚 、 不 散 精病 理 形 成 之 后 会 产 生 诸 多 l 脾 临床疾 病 如 肥 胖 、 高脂 血 症 、 尿 病 、 脉 粥 样 硬 化 等 。 江 南 等l 认 为 , 糖 动 2 ’ 2型 糖 尿 病 等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

在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中,注重从整体角度调节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达到防止病情进展的目的。

下面是一个针对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总结如下:1.饮食调理:(1)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2)饮食稳定:定时定量进食,防止过度饥饿和饮食过量引起血糖波动。

(3)食物搭配合理:避免食物过于单一,应食物多样化,搭配有合理的粗细搭配、质量搭配和颜色搭配。

2.中药调理:(1)清热解毒:应用中药配伍,清热解毒,以降低血糖,如黄连、苦瓜等。

(2)滋阴降火:中医认为糖尿病多属阳热内扰范畴,故可选用滋阴且能降火的中药如知母、玄参等。

3.中医经络疗法:(1)针灸疗法:经针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拔罐疗法:通过拔罐刺激,促进气血循环,调理体内环境,降低血糖。

(3)推拿按摩:通过揉捏、按压等手法刺激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胰岛功能。

4.运动调理:(1)适度锻炼: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

(2)运动时间规律:尽量选择固定的锻炼时间,以建立规律的锻炼习惯。

(3)注意安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避免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

5.心理调适:(1)积极乐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疾病,避免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2)适当放松:学习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冥想、音乐疗法等,缓解压力和紧张感。

周国英教授2型糖尿病重视理脾经验总结

周国英教授2型糖尿病重视理脾经验总结
※基金项 目: 国家第 四批名老 中医药专 家学 术经验继承项 目 作者单位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 福州 3 0 0 5 0 4)
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 民医院 内分泌科 ( 州 3 0 0 福 5 0 4)
了津液的生成 ,输布和排泄 的过程 。脾 的运化 功能是指 脾 具有将 食入之 水谷化 为精 、气 、血 、津液等精微物 质, 并将 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 的作用 ,脾主运化食物 ,是 指 脾 气促进食物 的消化和吸 收并转输其精微 ( 谷精 )的功 能,脾主运化水液 ,是指脾气 的吸收、转输水精 ,调节 水 液代谢的功能 。因此脾 胃为后天之本 。脾失健运 的作 用机制是脾气将饮食化 为谷精和水精 的过程发 生障碍 的 病 理变化 ,包括两种情况 :食物化 为谷精 障碍和津液输 布 障碍 ,停滞贮 留于体 内,最终 导致痰浊瘀血产 生,也 就是导致消渴及 变证发生的病 理基础 。
2 病因病 机
21 饮食不节 为脾虚之体,长期过多的进食甜味和脂 . 肪多的食 品,或者长期饮酒或过食肥甘厚味酒酪之属,易 损伤脾 胃, 饮食 自倍,脾 胃乃伤 ” “ ,过多的肥甘 厚味不得 正常运化 ,反而酿生湿浊,困遏脾气 ,造成脾虚湿 困。 22 年老体虚 高年发病 的消渴患者 ,多 由于年老各脏 . 腑功能减退 ,年老气虚 ,脾气虚 ,再加上饮食 自倍 ,过 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运化 不及 ;则更损伤脾 胃之气 。 23 情 志失调 社会压力增加 ,长期工作繁忙 ,情志郁 _ 抑恼怒 ,气郁化火 ,因此 喜怒忧 恐,损耗元气 ,导致 心 火 内生 ,心火与 元气不两立 ,脾属土 ,火胜则乘其土位 , 此所 以病也【o 3 】 24 劳逸失常 缺乏运动 ,则气 血运行 不畅,导致脾 胃 .
呆滞 、运化失职 。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认识与体会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认识与体会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认识与体会卢洋【摘要】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大宝库,中医、西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各有特长,西药在降血糖方面作用强而明显,具有针对性强、靶点清楚、量化操作性好的优势,而中药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有效防止并发症,与西药降糖药协同降糖的作用,所以,治疗糖尿病必须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将宏观的辩证论治与微观的辩病论治相结合,以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的各项监测指标为依据,进行有效药物的筛选和配伍,提高诊疗水平.使中医药参与到2型糖尿病的防止工作的各个时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为广大患者服务.【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3页(P139-141)【关键词】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认识【作者】卢洋【作者单位】731100甘肃临夏,临夏州中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我国是一个糖尿病的大国。

在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下,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加权分析,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约4310万,城市约4930万。

我国可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1]。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0%以上[1]。

更为严重的是,在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死亡率已上升到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位[2]。

2型糖尿病理想治疗目标,不但使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0%,而且使患者体内的代谢达到正常水平,延缓乃至阻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各种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乃至GLP-1和DPP-4等药物在降血糖方面作用强而明显,具有针对性强、靶点清楚、量化操作性好的优势;然而诸多大型研究未能证实严格的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在很大一部分患者中,虽然血糖控制满意,但身体总处在这样那样的不适当中。

周国英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概要

周国英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概要

周国英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专业: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张前导师:周国英主任医师副教授摘要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表现为多种代谢异常的疾病,包括细胞功能缺陷和骨骼肌、脂肪组织、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这些代谢异常导致慢性高血糖症,长期发展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这些缺陷常同时存在,呈自身恶化趋势,并随时间而逐渐加重。

目前多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周国英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至今30余年。

她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脾虚、痰浊、瘀血在2型糖尿病发展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认为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与脾虚密切相关,痰浊、瘀血是脾虚的病理产物,亦是加剧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多采用西药与中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在口服降血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基础上,酌情选用健脾益气、除湿化浊、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主题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中西医结合疗法脾虚痰证益气健脾降血糖药/治疗应用Experience Summary on Professor Zhou Guoyin treatingType 2 diabetes mellituaMajor : Clinic ni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ostgraduate: Zhang QianTutor: Chief Physician Zhou GuoyingAbstractType 2 diabetes mellitua is a kide of heterogenous disease,which is multi- metabolism disorder ,involving cell defect and skeletal muscle,fatty tissue,hepatic inslin resistance,these metabolism disorder result in chronic hyperglycemia,which can develop severe complication.All above exist at the same time and get worse with time passing,it is treated with insulin to injection or drug treatment to take orally. Professor Zhou Guoyin has been engaging in clinic,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more than 30 years.she is rigorous in study and expert in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After long term of medicine pratice,she accumulated rich clinic experience and discovered that spleen asthenia,sputum- dampness and blood-stasi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2DM. she held the opinion that inslin resistance had close relation with spleen asthenia, sputum- dampness and blood-stasis were pathology products of spleen asthenia,and we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ggravated inslin resistance. she treated T2DM with combatio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Under taking hypoglycemic drug orally a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nsulin,she select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huoe of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to benefit Qi,eliminating phlegm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to treat it and get significient effect.MeSH Term:diabetes mellitus, non-insulin-dependent/ tcm wm therspleen deficiencyphlegm syndromereinforcing qi strength spleenhypoglycemic agents周国英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专业: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张前导师:周国英主任医师副教授前言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中医药干预

2型糖尿病中医药干预

2型糖尿病中医药干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超过4.60亿人患有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主要由胰岛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因素引起。

传统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药将2型糖尿病分为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证型有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肾虚气滞等。

中医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辨明病情,然后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中药调理。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病情。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病人应该遵循“少甜、少脂、少盐、富含纤维”的饮食原则。

平时多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黄柏等,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同时,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食量和食物的种类,有助于平稳血糖。

3. 艾灸治疗艾灸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些症状,如手脚冰凉、神疲乏力等。

通过燃烧艾条,对患者特定的穴位进行灸烧,可以温经散寒、调畅气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多次艾灸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症状。

4.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2型糖尿病的干预也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改善血糖水平,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疗法渗透着中医药的独特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5. 运动康复中医药强调“动则通,通则不病”,运动在2型糖尿病的干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增强体质,促进糖代谢,降低血糖水平。

通过中医药的指导和配合,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达到康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2型糖尿病的干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倡导平衡养生,具有独特的预防和调理优势。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学中2型糖尿病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病因的不同,糖尿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在中年或老年人中更为常见,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起病较为缓慢,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可能在多年之后才被确诊。

常见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疲乏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中医学在对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脾胃失调表现为消化功能不良、体内湿气与脂肪代谢紊乱等。

中医学将2型糖尿病分为多个亚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并分析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定义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还会展望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可以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介绍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接着,阐明了撰写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该部分将重点探讨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将介绍2型糖尿病的定义,包括其特点、发病机制等方面。

然后,将探讨中医学中对2型糖尿病的分类方法,不同分类方式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是结论,该部分将总结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定义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浅谈从肝脾肾论治2型糖尿病的体会

浅谈从肝脾肾论治2型糖尿病的体会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16期 -97-浅谈从肝脾肾论治2型糖尿病的体会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from liver, spleen and kidney苏国盈1王晓红1张晶1谢丽虹1徐晟1卓欣运2(1.无锡安国医院,江苏无锡,214000;2.上海建安集团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1800)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6-0097-证型:DGB【摘要】肝脾肾功能失调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最基本病机,从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补肾益精三脏同治的方法来治疗2型糖尿病,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肝脾肾;中医辨证施治;体会【Abstract】The dysfunction of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is the most basic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Sanzang Tongzhi (三脏同治) on type 2 diabetes from Shugan Liqi (疏肝理气), Jianpi Qushi (健脾祛湿) and Bushen Yijing (补肾益精) shows a satisfactory effect.【Keywords】Type 2 diabetes;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6.037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

而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五脏柔弱是2型糖尿病(消瘅、脾瘅)发病基础;长期饮食失节、多食少动、情志不遂、劳逸过度等是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主要因素。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骤增,在西医单纯降血糖而副作用极大的现实面前,中医药以其调态、打靶的整体治疗手段,规避了“刻强轴弱、态强靶弱”的治疗短板。

笔者从近年来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2型糖尿病,调态打靶,研究概况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机体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出现的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一种慢性重大疾病。

目前现代医学仍然无法明确指出其发病机制,在治疗上也只是刻意强调血糖值的降低,而忽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表现。

西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饮食运动控制、药物治疗及减肥手术等,但往往患者依从性较低,西药副作用较大,手术操作极为复杂,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

所以,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优势在于调态打靶,双管齐下,通过调整患者机体内环境,既降低血糖又改善全身症状而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病名的认识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脾瘅”、“消渴”等范畴[[作者简介:田璐璐,硕士研究生,中医内科学-消渴病的研究方向,长春中医药大学,674395717@。

通讯作者:王秀阁,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54383040@qq. []仝小林,姬航宇,李敏等.脾瘅新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08:988-991.]]。

北宋《太平圣惠方》曰:“夫三消者,一名消渴,二名消中,三名消肾”,首次提出三消概念。

“消渴”是由唐代甄立言提出的,至宋形成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辩证方法。

其后历代医家多有补充,近代医家提出三型辨证及中满内热理论有较好的代表性[[[]庄乾竹.古代消渴病学术史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9):612-615.]]。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心肌梗死、卒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显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因子、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Abstract:Type 2 diabetes is a commo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 and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t present,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Studies show that factors such as hyperglycemia,hyperinsulinemia,impaire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inflammatory response,adipocytokines,and atherosclerotic dyslipidemia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Key words:Type 2 diabetes;Cardiovascular disease;Pathogenesis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主要發生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其疾病特征为高血糖。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简述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简述
固 肾。 3 常用经方
糖尿病属于 中医 “ 消渴 ”范畴,《 内经》认为人体感 受外邪 ,不得入 里,郁而化热 ;或先天 禀赋 不足 ,五脏
柔弱, 津亏血少 : 饮食失节、 或 过食肥甘厚味 、 胃 ( ) 脾 肠 积热 内蕴 ;或 素体肥 胖 :或情志失调 、郁而 化热 ;或脏 腑 寒热相移等都是消渴病的病 ” 。历代医家多有阐述 , 贴近临床 的实 际。李东垣认为 ,五脏六腑 皆生阴火 “ 火 与元气 不两立 ” ,出现气 火失调的糖尿病 表现 。张了和 】 对消渴多有论述 ,对 于甘之渴 ,张 氏运用 《 内经》理论 进行阐释 。肥者令人 内热 ,甘者令人 中满 ,其气 上溢 , 转为消渴 。成入于 胃中,其气上走 中焦 ,注 于肺 ,则血 气走之 ,血与咸相得 ,则凝干而善渴 ,此 皆肥甘之渴 。 夫石药之气悍 ,适足滋热 ,与热气相遇 ,必 内伤 脾 ,此
糖尿 病 ( i e s da t )是 由遗传 因素 、免疫功 能紊乱 、 be 微 生物 感 染及其 毒 素 、 自由基毒 素 、精神 凶素 等 各种 致 病 因子 作用 丁机 体导 致胰 岛功 能减 退 、胰 岛素 抵抗 二 等 引 发的糖 、蛋 白质 、脂肪 、水 和 电解 质等 一系 列代 谢 紊乱 综合 征 ,属 中医 “ 渴 ”范畴 , 临床 以多饮 、 消 多食 、多尿 、乏力 、消瘦或尿 有甜 味为主 要临床表 现 。 糖尿 病 一旦 控制 不好 会 引发 并发症 ,导致 肾 、眼 、足 等部位 的衰竭 病变 ,严 重者会 造成尿 毒症 。糖尿 病分 1 型糖 尿病 、2型糖 尿病 、妊娠糖 尿病及 其他特 殊类 型的 糖尿病 。其 中,2型糖尿病 所 占的 比例约 为 9 %。近 年 5 来 ,不 少医 家 已开始 注意 到 中医辨 证 与西 医辨 病相 结 合 的治疗优势 ,运用 中医 药治疗 2型 糖尿病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

其病机主要在于阴精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主要是指西医学的糖尿病。

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2.如果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赙,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

雀目、疮痈等病症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3.由于本病的发生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二)西医诊断依据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二、治疗(一)中医辨证治疗 1 .肺热津伤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

症候分析: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是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例方:消渴方。

花粉12g 黄连6g 生地12g 麦冬10g 葛根10g 天冬15g 知母12g 党参15g 丹参15g 2.胃热炽盛症状:消谷善饥,口渴,尿多,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

症候分析:胃火炽盛,腐熟水谷力强,故多食善饥。

阳明热盛,耗伤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

胃津不足,大肠失其濡润,故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是胃热炽盛之象。

颜乾麟分期辨治2型糖尿病经验撷英

颜乾麟分期辨治2型糖尿病经验撷英

2017年总第49卷第7期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候。

本病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障碍及衰竭,成为临床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该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或作“痟渴”。

目前发病较为普遍,由于降糖药物、胰岛素的应用,使2型糖尿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是仍存在胰岛素抵抗、西药疗效差、终点事件发生率较高等状况。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颜乾麟教授,从医多年,经验丰富,他应用中医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在降低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终点事件发生等方面有独到经验,现总结整理如下。

1病因病机述新由于饮食结构、生活节奏的改变,糖尿病知识的普及,糖尿病治疗前移及治疗药物的干预,使得目前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与古代不同。

颜氏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脾气不足,湿热瘀结”为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1.1非“燥热为标”,乃“湿热为标”消渴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消瘦)。

从上述症状可以推断与“燥热”之邪密不可分。

由于古代人对糖尿病的认识较浅,就诊的患者大多发展到了较严重的阶段,因此,“三多一少”乃古代糖尿病的基本表现,“阴虚燥热”乃古代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当今,人们多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由于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碳水化合物及高脂高油快餐等摄入较多,并缺乏运动,使2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正如《素问·奇病论》谓:“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脾喜燥而恶湿,由于摄入的“水谷”较多,脾失健运,不能将其转化为精微输布全身,反而内生湿热,湿热蕴藉肠胃而见口秽、口苦、大便闭结,或腹泻臭秽;湿邪泛溢于肌表,而见形体肥胖,肢体肿胀;湿热下注而见小便短赤。

湿邪可经热邪灼烁为痰,上蒙清窍则见头晕头重;其上扰心神,而见心烦、心悸、失眠等症;痰湿阻于脉道,不通则痛而见胸闷、肢体疼痛等症状。

2_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2_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编者按】 伴随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循证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思维范式㊂由政府㊁行业学会引领制定的临床诊疗标准㊁指南㊁共识㊁规范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㊂这些诊疗指南还方便了非专业医生的临床决策,对诊疗实践指引,成效显著㊂应广大读者建议,经我刊编委会讨论,决定在本刊开设 标准指南共识规范”栏目㊂期待各行业学会㊁专业委员会的标准㊁指南㊁规范能在我刊发布㊂把中医学期刊办成临床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㊁基层医师㊁广大医学生和中医从业者的良师益友,一直是我刊的办刊宗旨㊁追求目标㊂鉴于当前中医RCT 研究数量少㊁质量良莠不齐,而实践经验总结多㊁证据确凿等特点,本刊鼓励从临床实践出发,基于循证医学原理,采用Cochran 手册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采用GRADE 小组制定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推荐证据等级,按照疾病的临床诊疗需求,根据专家共识分别确定循证病证结合诊断㊁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等措施,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实践㊂欢迎各学术团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标准㊁指南㊁共识㊁规范,本刊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发布㊂㊃标准指南共识规范㊃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16⁃1⁃4151)通信作者:倪青(1968-),博士,主任医师,教授㊂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病中医药临床与基础研究㊂E⁃mail:niqing669@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国医师协会中西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西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5.041 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临床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以多饮㊁多食㊁多尿㊁消瘦㊁乏力为典型临床表现的多代谢紊乱综合征[1⁃2]㊂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 消渴病”范畴㊂众多临床证据表明,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在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显著优势,如单纯降糖㊁改善糖脂尿酸代谢紊乱㊁减肥㊁逆转或延缓并发症㊁减少降糖西药的用量等等㊂尽管国内近年已有多个相关指南发布,但2型糖尿病中医药研究成果日新月异,近3年国内外治疗㊁研究2型糖尿病产生很多新证据㊂为更新完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国医师协会中西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㊁北京中西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㊁北京市中医糖尿病防治办公室组织编写‘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采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循证证据和参考建议㊂1 制定过程与方法1.1 制定计划与单位本‘指南“由北京市中医糖尿病防治办公室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教授牵头,在相关方法学专家指导下,联合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内分泌专科联盟单位㊁北京市中医糖尿病防治办公室合作单位及北京市国家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 1+X+N”单位等共同成立指南编写委员会及工作小组,召开‘指南“编写启动会,确定编写体例,参考既往‘指南“,对2型糖尿病相关大量文献进行筛选,同时邀请循证医学㊁文献学㊁统计学等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讨论,形成‘指南“草案,再经‘指南“项目组讨论修改后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并组织专家审核会,最后形成‘指南“终稿㊂‘指南“特指‘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㊂1.2 工作组‘指南“制定工作组由4个部分构成:(1)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①确定‘指南“范围并按照PICO 原则,即患者(patient,P)㊁干预措施(intervention,I)㊁对照措施(control,C)㊁结局指标(outcome,O),形成临床问题的构建;②确定系统评价团队㊁‘指南“方法学专家与‘指南“制定小组和外部评审小组成员;③监督‘指南“证据检索㊁评价和综合等过程;④管理并评定利益冲突㊁组织‘指南“制定小组会议;⑤与执笔人合作起草‘指南“,监督同行评审并适当修正‘指南“草案,监督‘指南“的出版和传播,监控并评估‘指南“的更新需求㊂(2)专家组,主要负责:①协助确定‘指南“范围㊁制定PICO 格式的关键问题并对结局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②使用证据评价工具形成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③完成‘指南“草案撰写;④发布和推广‘指南“㊂(3)秘书组,主要负责:①协助指导委员会开展各项‘指南“制定工作;②负责‘指南“工作组成员间的沟通与联络工作㊂(4)系统评价小组,主要负责:①对每一条推荐意见的进行严谨全面的证据检索与综合分析;②制定GRADE 证据概要表㊂1.3 临床问题的构建根据PICO 原则进行文献预检索,并将检索结果进行汇总㊁分类,通过临床调研㊁专家咨询方式,确定本‘指南“的临床问题㊂1.4 方药的遴选本‘指南“推荐的方药及中成药以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为主,结合中医临床诊疗经验,进行证据检索及综合,形成专家组共识推荐意见㊂1.5 证据的检索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㊁万方全文数据库㊁MEDLINE㊁Embase㊁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3年1月13日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㊂对于来自同一单位㊁同一时间段的研究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发表的研究,选择其中1篇作为目标文献㊂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进行文献管理㊂1.6 证据的筛选㊁评价及综合1.6.1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系统评价㊁Meta分析㊁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消渴病);(3)干预措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㊁非药物干预方法;(4)主要结局指标: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5)文献来源:期刊论文㊂1.6.2 排除标准(1)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2)设计不合理的临床研究;(3)无具体方药组成者㊂1.6.3 筛选过程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将所有筛选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首先对导入的文献进行自动及手动去重后,再根据确定的纳排标准进行二次筛选㊂阅读文献题目及摘要进行初筛,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下载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下载文献后,进一步通过阅读全文进行复筛,确定最终纳入文献㊂1.6.4 质量评价使用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价工具AMSTAR量表对系统评价进行证据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据质量评价㊂高质量系统评价,直接使用其结果;否则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据综合㊂1.7 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采用GRADE评价体系对证据体进行汇总和质量评价,将证据体分为高质量㊁中质量㊁低质量㊁极低质量4个等级,并形成推荐意见㊂GRADE证据等级:高(A):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中(B):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程度的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低(C):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极低(D):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㊂GRADE推荐强度:(1)强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2)弱推荐: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㊂2 共识的范围本‘指南“规定了2型糖尿病的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及综合治疗措施,适用人群为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㊂本‘指南“适用于中医㊁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使用,也可供西医执业医师㊁护理人员和药师㊁医学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时进行参考㊂3 术语及定义消渴病是指以多饮㊁多尿㊁多食及消瘦㊁疲乏㊁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㊂消渴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肾㊁肺㊁脾(胃),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㊂消渴病日久,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变证百出,如:疖痈㊁眩晕㊁胸痹㊁雀盲㊁肢体麻疼㊁坏疽㊁肾衰水肿㊁中风昏迷等兼证㊂4 中医辨证施治路径图图1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治路径图5 诊断5.1 西医诊断标准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㊂5.2 西医鉴别诊断5.2.1 与尿糖阳性的鉴别诊断[3](1)肾性尿糖:此为肾糖阈降低所致,表现为虽尿糖阳性,但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正常㊂(2)大量维生素C㊁水杨酸盐㊁丙磺舒或异烟肼㊁青霉素㊁强心苷㊁噻嗪类利尿剂等随尿排泄的药物亦可引起尿糖假阳性反应,需注意鉴别㊂(3)过度饥饿后,一次进食大量糖类食物,可产生饥饿性糖尿㊂(4)胃切除或甲亢患者可出现暂时性糖尿及低血糖症状㊂5.2.2 与其他类型血糖升高鉴别诊断如急性应激㊁心梗㊁脑血管病㊁创伤等,使胰岛素对抗激素升高,可出现一过性血糖升高和(或)尿糖阳性,但应激过后可恢复正常,需与2型糖尿病鉴别㊂5.2.3 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般表现为多食㊁易饥㊁口渴多饮㊁怕热多汗㊁大便次数增多㊁急躁易怒等高代谢状态及甲状腺肿大㊁突眼等,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㊂5.3 中医疾病诊断和证候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6版)“[1]‘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4]及‘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5],分为糖尿病早期㊁中期㊁晚期3个阶段诊断㊂5.3.1 早期多见于糖尿病早期,临床以热证㊁实证为主㊂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身重困倦,小便频数,大便粘滞不爽或便秘,舌红㊁苔黄,脉弦数㊂该期病位主要在肺㊁胃㊁脾㊁肝,病程多在5年之内,尚无明显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糖㊁肥胖㊁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㊂该期主要包含肝郁脾虚证㊁痰热互结证㊁肠道湿热证㊁脾胃不和证㊁肝胃郁热证㊁热盛伤津证㊂5.3.2 中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㊂该期主要病位在肺㊁脾㊁肾,病程多在5~10年,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及峰值延迟,可伴见胰岛素抵抗㊂该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证㊂5.3.3 晚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小便频数,手足抽搐,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沉细;或见眩晕耳鸣,乏力,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㊂该期主要病位在肝㊁脾㊁肾,病程多在10年以上,已出现大血管并发症,病情复杂,表现为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脏腑功能受损㊂该期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㊂5.4 病证结合诊疗标准采用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㊂首先根据2型糖尿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消渴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再根据临床表现㊁疾病病程分期不同,进行中医证候诊断㊂6 治疗6.1 早期(1)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胁肋胀满,腹胀,纳少,便溏不爽,情志抑郁,善太息,舌质淡胖㊁苔白或腻,脉弦缓㊂以女性为多,形体中等或偏瘦,可有焦虑㊁抑郁倾向㊂治则:疏肝健脾推荐方药:逍遥散[6⁃7]‘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强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当归㊁白芍㊁柴胡㊁茯苓㊁白术㊁甘草㊁生姜㊁薄荷㊂推荐的中成药:加味逍遥丸[8](弱推荐,证据等级:C),一次6g,一日2次㊂推荐的单验方:三舒汤[9](弱推荐,证据等级:C):柴胡㊁当归㊁白芍㊁姜半夏㊁甘草㊁白术㊁厚朴㊁枳壳㊁山药㊁郁金㊁茯苓㊁知母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治疗[10](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百会㊁神庭㊁中脘㊁足三里(双)㊁合谷(双)㊁太冲(双)㊂留针30分钟,一周3次㊂(2)痰热互结证临床表现:形体肥胖,腹胀,胸闷脘痞,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㊂治则:清热化痰推荐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11⁃12](强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黄连㊁半夏㊁瓜蒌㊂推荐的中成药:①痰热清注射液[13](弱推荐,证据等级:C),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者㊂②痰热清胶囊[14](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3粒,一日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益糖康[15](强推荐,证据等级:A)黄芪㊁党参㊁白术㊁茯苓㊁甘草㊁黄连㊁黄柏㊁黄精㊁五味子㊁丹参㊁三七㊁大黄㊁葛根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腹针治疗[16](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关元㊁气海㊁中脘㊁下脘㊁阴都(双)㊁石关(双)㊁商曲(双)㊁气旁(双)㊁气穴(双)㊁滑肉门(双)㊁外陵(双)㊁上风湿点(双)㊁下风湿点(双)㊁天枢(双)㊁大横(双)㊂不使用提插㊁捻转手法㊂留针30分钟㊂隔日1次,每周3次㊂(3)肠道湿热证临床表现:口干不渴,或有口臭,脘腹痞满,大便粘腻不爽,或臭秽难闻㊂小便色黄,舌红,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数㊂多见于肥胖㊁高血糖㊁有肠道菌群失调表现者㊂治则:清热利湿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17⁃19]‘伤寒论“)(强推荐,证据等级:A)合三仁汤[20](‘温病条辨“)(弱推荐,证据等级:C),药物组成:葛根㊁黄芩㊁黄连㊁厚朴㊁半夏㊁苦杏仁㊁白蔻仁㊁薏苡仁㊁滑石㊁通草㊁白术㊂推荐的中成药:黄葵胶囊[21⁃23](弱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5粒,一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㊂推荐的单验方:清热祛湿方[24](弱推荐,证据等级:C):黄连㊁苍术㊁厚朴㊁枳壳㊁茵陈㊁佩兰㊁当归㊁薏苡仁㊁玄参㊁丹参㊂推荐的其他疗法:糖四针[25](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包括丰隆㊁地机㊁养老及曲池,消毒处理后,使用毫针深刺,进针1~2寸,以患者有触电感为宜,随后提插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提插1次,每周5次㊂(4)脾胃不和证临床表现:心下痞满,口干,唇周痤疮,乏力,纳差,脘腹满闷,水谷不消,便溏,或腹泻,干呕呃逆,舌淡胖苔腻,舌下络瘀,脉弦滑无力㊂治则:调和脾胃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26⁃28](强推荐,证据等级:A) (‘伤寒论“),药物组成:半夏㊁黄连㊁黄芩㊁干姜㊁甘草㊁大枣㊁人参㊂推荐的单验方:三黄清幽汤[29](弱推荐,证据等级:B):茵陈蒿㊁川芎㊁党参㊁黄芩㊁知母㊁丹参㊁桃仁㊁法半夏㊁黄连㊁吴茱萸㊁炙甘草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30](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中脘㊁曲池㊁合谷㊁足三里㊁阴陵泉㊁三阴交㊁丰隆㊁血海㊁地机㊁太冲㊂均常规直刺20~30mm,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㊂(5)肝胃郁热证临床表现:形体偏胖,腹部胀大,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㊂治则:开郁清热推荐方药:大柴胡汤[31⁃33](‘伤寒论“)(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柴胡㊁大黄㊁枳实㊁黄芩㊁半夏㊁白芍㊁生姜㊂推荐的中成药:①糖敏灵丸[34](弱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g,一日3次㊂②胆宁片[35⁃36](弱推荐,证据等级:C),一次5片,一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性胃肠病㊂推荐的单验方:开郁清热方[37⁃38](弱推荐,证据等级:C)柴胡㊁黄芩㊁半夏㊁白芍㊁枳实㊁大黄㊁黄连㊁全瓜蒌㊁水蛭㊁桃仁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耳穴压丸[39](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脾㊁胃㊁肝㊁胰㊁神门㊁小肠㊁大肠㊁内分泌㊁糖尿病点㊁三焦㊁皮质下等㊂(6)热盛伤津证临床表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皮肤干瘪,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干㊁苔黄燥,脉细数㊂此证多见于2型糖尿病初发㊁血糖明显升高者㊂治则:清热生津推荐方药:白虎加人参汤加减[40⁃42](‘伤寒论“)(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生石膏㊁知母㊁太子参㊁黄连㊁天花粉㊁生地黄㊁麦冬㊁牛膝㊁葛根㊂推荐的中成药:①降糖胶囊[43⁃44](弱推荐,证据等级: C),一次1.5g,一日3次㊂②杞黄降糖胶囊[45](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粒,一日3次㊂③糖尿灵片[46](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片,一天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石地降糖饮[47](弱推荐,证据等级:C):生地㊁知母㊁天花粉㊁葛根㊁太子参㊁麦冬㊁苍术㊁黄芩㊁生石膏㊁山药㊁柴胡㊁白芍㊁川牛膝㊂推荐的其他疗法:电针治疗[48](弱推荐,证据等级:C),选穴:中府㊁肺俞㊁尺泽㊁太渊㊁天枢㊁合谷㊁曲池㊁大肠俞㊁上巨虚㊁胰俞㊁丰隆㊂电针取穴:合谷 曲池(双侧)㊁上巨虚 丰隆(双侧)㊁天枢 天枢㊂选用连续波,频率为5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分钟后起针,背俞穴不留针㊂6.2 中期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㊁苔少而干,脉虚数㊂此期患者可出现并发症但多尚不严重,心脏超声可见心脏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或伴心律失常等㊂治则:益气养阴推荐方药:玉泉丸[49⁃50](‘杂病源流犀烛“)(弱推荐,证据等级:C)或玉液汤加减[51⁃52](‘医学衷中参西录“)(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生山药㊁生黄芪㊁知母㊁生鸡内金㊁葛根㊁五味子㊁天花粉㊁生地黄㊁麦冬㊁乌梅㊁甘草㊂加减:心肺两虚为主者,宜选生脉散;心脾两虚为主者,宜选归脾汤㊂心肝两虚为主者宜当归补血汤合一贯煎;偏于肾者,宜选参芪地黄汤㊂推荐的中成药:(1)玉泉胶囊[53](强推荐,证据等级: A),0.6g/粒,一次4粒,一日4次㊂(2)参芪降糖胶囊[54⁃55] (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3粒,一日3次㊂(3)天麦消渴片[56⁃57](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2片,一日2次㊂(4)消渴丸[58⁃59](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5~10丸,一日2~3次㊂(5)芪药消渴胶囊[60](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6粒,一日3次㊂(6)金芪降糖片[61](强推荐,证据等级:A),饭前半小时服用,一次2~3片,一日3次,疗程3个月或遵医嘱㊂推荐的单验方:孙氏降糖饮[62](强推荐,证据等级:B):生黄芪㊁丹参㊁太子参㊁天门冬㊁五味子㊁生山楂㊁麦冬㊁荷叶㊁玉米须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63](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百会㊁四神聪㊁印堂㊁内关(双)㊁神门(双)㊁太乙(双)㊁水道(双)㊁关元㊁足三里(双)㊁三阴交(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㊂6.3 晚期(1)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多梦遗精,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视物模糊,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㊂多见于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㊁肾病㊁神经病变者㊂治则:滋补肝肾推荐方药:杞菊地黄丸[64⁃65](‘小儿药证直诀“)(弱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生地黄㊁山萸肉㊁炒山药㊁茯苓㊁泽泻㊁牡丹皮㊁枸杞子㊁菊花㊂推荐的中成药:①杞菊地黄丸[66](弱推荐,证据等级: B),一次8丸,一日3次㊂②六味地黄丸[67⁃69](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8丸,一日3次㊂③和血明目片[70](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5片,一日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补肾明目方[71](弱推荐,证据等级:B):熟地黄㊁山萸肉㊁枸杞子㊁玄参㊁苍术㊁泽泻㊁丹参㊁昆布㊁川牛膝㊂推荐的其他疗法:①针刺治疗[72](弱推荐,证据等级: C),选穴:承泣㊁瞳子髎㊁攒竹㊁丝竹空㊁风池㊁肝俞㊁肾俞㊁光明㊁阳陵泉㊁三阴交㊂针用平补平泻,每周3次,适用于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㊂②中药浴足[73](弱推荐,证据等级: C),处方:豨莶草㊁红花㊁醋乳香㊁醋没药㊁艾叶㊁鸡血藤㊁刘寄奴㊁沉香㊁川芎㊁伸筋草㊁透骨草㊁苏木㊂煎好汤剂加温水调整到合适的温度,先熏蒸,注意防止烫伤㊂再浴足,浸泡20分钟左右为宜,适用于糖尿病足㊂③中药外敷(强推荐,证据等级:A),针对糖尿病足局部红肿㊁溃疡,可清创处理,后给予碘伏创面消毒㊁生理盐水冲洗,予京万红软膏[74]涂抹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㊂(2)阴阳两虚证临床表现: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神疲,畏寒肢凉,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㊂多见于糖尿病肾病㊁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等后期㊂治则:滋阴温阳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75⁃76](‘金匮要略“)(强推荐,证据等级:A),药物组成:附子㊁肉桂㊁熟地黄㊁山萸肉㊁枸杞子㊁炒山药㊁茯苓㊁泽泻㊁巴戟天㊁肉苁蓉㊁菟丝子㊁鹿角胶㊂推荐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77](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6g,一日3次㊂推荐的单验方:糖肾方[78](弱推荐,证据等级:B):黄芪㊁芡实㊁金樱子㊁黄连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艾灸[79](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肾俞㊁太溪㊁足三里㊁三阴交㊂配穴:上肢麻木㊁疼痛加曲池㊁外关㊁合谷;下肢麻木㊁疼痛加血海㊁阳陵泉㊁太冲㊂用温和灸固定艾条温和灸法,每穴10分钟,每日1次㊂以局部穴位温和舒适为度,适用于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㊂6.4 兼夹证(1)痰浊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头重嗜睡,呕恶眩晕,恶心口黏,食油腻则加重,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㊂实验室检查多见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脂肪肝㊂治则:化痰降浊推荐方药:偏湿热者,宜黄连温胆汤加减[80⁃81](‘重订广温热论“)(弱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黄连㊁竹茹㊁枳实㊁半夏㊁陈皮㊁甘草㊁生姜㊁茯苓㊁白术;偏寒湿者,宜苓桂术甘汤[82⁃83](‘伤寒论“)(弱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茯苓㊁桂枝㊁白术㊁甘草;痰湿证,宜二陈汤[84⁃8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弱推荐,证据等级:C),药物组成:法半夏㊁陈皮㊁茯苓㊁生姜㊁乌梅㊁甘草㊂推荐的中成药:①金糖宁胶囊[86](弱推荐,证据等级:C),一次4粒,一日3次㊂②护肝片[87](强推荐,证据等级: B),一次4片,一日3次推荐的单验方:五加苍耳降糖方[88](弱推荐,证据等级: C),五加皮㊁苍耳子㊁茯苓㊁白术㊁陈皮㊁黄精㊁生甘草㊁三七粉㊂推荐的其他疗法:腹针疗法[89](弱推荐,证据等级:C),取穴:中脘㊁下脘㊁气海㊁关元㊁天枢(双)㊁滑肉门(双)㊁外陵(双)㊁商丘(双)㊁气穴(双)㊂(2)血瘀临床表现:肢体麻木或疼痛,胸闷刺痛,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暴露,苔薄白,脉弦涩㊂治则:活血祛瘀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90⁃91](‘医宗金鉴“)(强推荐,证据等级:B),药物组成:当归㊁白芍㊁川芎㊁熟地黄㊁桃仁㊁红花;或血府逐瘀汤[92⁃93](强推荐,证据等级:B)(‘医林改错“),药物组成:当归㊁生地㊁桃仁㊁红花㊁枳壳㊁赤芍㊁柴胡㊁甘草㊁桔梗㊁川芎㊁牛膝㊂推荐的中成药:①芪蛭降糖胶囊[94⁃95](强推荐,证据等级:B),一次5粒,一日3次㊂②复方血栓通胶囊[96](强推荐,证据等级:A),一次3粒,一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㊂推荐的单验方:糖痹胶囊[97](弱推荐,证据等级:C):黄芪㊁丹参㊁当归㊁桂枝㊁白芍㊁路路通㊁水蛭㊁怀牛膝,适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㊂推荐的其他疗法:针刺疗法[98](弱推荐,证据等级:B),取穴:双侧阳陵泉㊁阴陵泉㊁足三里㊁合谷㊁曲池㊁太溪㊁丰隆㊁三阴交,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适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者㊂7 非药物疗法(康复疗法)7.1 教育学习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以掌握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99]㊂在健康教育中应注重个性化,患者主动参与,并采取连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100]㊂通过系统性㊁全程性的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并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101]㊂7.1.1 社区教育[102⁃103]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㊂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㊁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㊂临床证据:强推荐,证据等级:B㊂7.1.2 同伴教育[104⁃106]同伴教育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餐前和餐后血糖,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㊂并且同伴教育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

浅议2型糖尿病的病机

浅议2型糖尿病的病机
20 1 ( )9 1 . 04,1 3 :・O
[ ] 马建岭 , 8 史利卿 , 席宁 . 祛风宣肺颗粒治疗感染 后咳嗽 印 例临 床观察[ ] 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07,0 1 :76 . J. 20 3 ( )6 - 9 ( 收稿 日期 :0 90 —0 20 - 1 ) 4
( 本文编辑 : 闵俊)
环 球 中 医 药 20 09年 5月 第 2卷 第 3期
Gl a Ta ioa hns dcn , y20 V 12 o o l rdt nl ieeMe i e Ma 0 9, o ,N .3 b i C i .
2 01
察 [ ] 中医药导报 ,0 6,2 2 :33 . J. 2 0 1 ( )3 -4 [ ] 晁恩祥. 风咳” 6 “ 证治探要 [ ]江苏中医药 ,0 84 ( )89 J. 2 0 ,0 7 :-. [ ] 史利卿 , 7 刘志 国, 席宁 , 宣肺止咳方治疗呼吸道病 毒感染后 等. 咳嗽 临床 观察 [ ] 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 J. 中医 l 版 ) 临床 ,
“ 五味入 口, 藏于 胃, 为之行 其精 气……” 脾 ; “ 饮入 于胃, 游溢精气 , 输于脾 ; 气散精 , 归于肺 , 上 脾 上 通调 水道 , 下输膀胱 , 水精 四布 , 五经并 行……” 。 从 这两段话可 以看 出 : 中医学认 为 , 食进 入 胃, 化 饮 消 成水 谷精 微 , 吸收进入人 体血液后 , 需要通 过脾肺两 脏才 能 运送 分布到周身 , 供机体各部位利用 。 如果脾肺 功能不 正 常 , 这些 水谷 精微 就不 能 正常 地被
《 内科学》 是这样描述 2型糖尿 病 的 : 患者 多肥胖 , “ 起病 较 缓慢 , 病情较轻 , 少病人 可长期无代 谢紊乱 症状 ( ‘ 多 不 即 三

女性更年期合并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女性更年期合并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女性更年期合并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关键词女性更年期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治法更年期是每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一个时期,指妇女由生殖功能旺盛的状态逐渐衰退,最后接近完全停止的一个过渡时期。

从时间段上包含绝经前的月经不规则期,经期和绝经后的一段时间。

体内激素的变化对更年期妇女糖代谢影响颇大,更年期前后的内分泌改变可能促进DM、IGT的发生,研究表明[1],胰岛素在维持雌激素受体的含量及其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可以提高糖耐量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经一般降糖的治疗而长期血糖不理想的更年期糖尿病患者加用适量雌性激素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反映了雌激素的降血糖作用,提出雌激素缺乏而使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葡萄糖利用减少,而易诱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

本例属“消渴”范畴,通过对更年期妇女2型糖尿病因病机的探讨,认为肾阴亏虚是其发生的内在因素,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胃肾而以肾为关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气阴两伤,阴阳俱虚,阴虚燥热,常见变证百出,阴虚燥热常能引起血瘀,为其病机特点,治疗上应以滋阴养肾,阴阳并补,佐以清热,活血化瘀之品为治疗原则。

现将本例的病因机理及治法阐述如下。

素体肾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渡妇女在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月经将断而至绝经,天癸属于阴精。

天癸渐竭,肾阴便见不足。

素体阴虚,或数脱于血,多产房劳,在此期则可出现肾阴亏虚,阳夫潜藏之证[2]。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运动失职,积热内蕴,化灼耗津,发为消渴。

《丹溪心法·消渴》篇说:“酒面无节,酷嗜炙博……于是炎火上蒸,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梦”。

这说明饮食不节和本证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长期精神刺激可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烁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此五至五极,郁热伤津,乃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素体阴虚,复因房室不节,劳欲过度,损耗阴精,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而发于消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0-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 年 2 月第 1 期(总第 129 期)
中医中药
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和调畅情志四个方 面,这其中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与营养物质在 其体内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肝脏的病变可以影响脾 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和输布的异常,《素问.宝命 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 气入胃,全赖于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 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焦之证,在所不免”。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基本病理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的糖代谢紊乱,表现 为高血糖、高血脂、葡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分泌释放试验异 常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 尤其是 2 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而且呈年轻化 趋势。由于糖尿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并产生多种病发症,对 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危害。现代中医临床研究,中医 药在预防和治疗 2 型糖尿病中已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掌 握糖尿病(消渴病)的病机,对于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 其重要。
现代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虽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气机失 调、气化失常致脏腑功能紊乱是贯穿于糖尿病(消渴病)整个 病理过程共有的病变机制。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也就决 定了不同表现、不同阶段的病机情况。 1 病机 1.1 先天因素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遗传因素缺 陷,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中医 学认为遗传因素来源于先天父母之媾精,《内经》所谓“故生之 来,谓之精”。由于人出生之前的先天精气与后天之水谷之气 密切相关,故《灵枢.刺节真邪》云:“真气者,所以受于天,与谷 气并充身者也”。指出真气由先天肾中之精气与后天脾胃之气 及大自然之气相通的肺气结合而成,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遗传因素)。由真气运行产生的气机运动 和气化功能是人体活动的基本特征。真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 种变化叫做气化,气化有两种涵义:一是指气、血、精、液、津 的各自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二是指脏腑间的功能活动。 《内经》认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已 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所以,气化乃机体最 基本的生命活动,气化功能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代谢”概念 [1]。因此,真气不足所致的气机失调、气化失常而导致的代谢 紊乱是糖尿病(消渴)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病机。现代医学 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 足所引起,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功能异常, 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肝脏利用葡萄糖减少。这 些病理变化的产生中医认为主要与肾气亏虚有关。系由肾气 亏虚、气化无力,导致全身脏腑组织功能低下,代谢缓慢、病 理产生阻滞,而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和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 感性下降,一定量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生物效应,血糖 升高[2]。
1.2 后天因素 1.2.1 脾虚致消 关于“脾”实质的探讨表明:中医认识的脾 包括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脾和胰,“脾”的运化功能和现代医 学胰的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其中包括糖代谢在内[3]。现代医 学认为,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疲乏无力是由于肌肉糖酵解作用 减弱,肌肉糖利用障碍所致,而脾主肌肉,故肌肉的糖酵解及 糖的利用与脾气的健旺与否关系很大[4]。《素问.藏气法时论》 曰:“脾病者,身重善饮”。《灵枢.本藏篇》称:“脾脆则善病消 瘅”。《素问.经脉别论》中记载:“饮入于胃,游益经气,上输于 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 并行”。饮食入胃之后,饮食中的精气(即三大营养物质)有赖 于脾气的健运,才能输布于五脏六腑,营养于四肢百骸。从中 医升降学角度来说,脾胃为机体升降的枢纽,脾虚失其“升清” 之能,清气不升,则浊气不降,清浊相杂,混行于脉道。血糖的 升高是由于血中混有营阴之外多余糖类浊物所致。脾失统摄, 清浊混杂不分,直趋下行膀胱而出现尿糖。“脾主身之肌肉”, 脾虚不运,精微散失,肌不得充,脏不得养故疲倦乏力,逐渐消 瘦[5]。从现代医学胰腺的生理功能来看,胰腺可归属到祖国医 学“脾”的范畴,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必须经过由胰腺外 分泌腺分泌的酶的消化,才能被吸收利用。各种营养吸收后又 会引起胰岛素的分泌,使营养物质或储存或利用。如胰腺功能 异常,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利用障碍,营养不足就会出现气血 生化不足的脾虚表现[6]。张延群等[7]对 2 080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 证候学调查,结果发现气虚证出现率为 88.75%,占诸证之首, 表明气虚是消渴病发病的基本病机。邵爱荣等[8],提出糖尿病 中医理论的病理改变形式有二,降出大于升入及升降无序,而 脾气下脱是其病理改变的基本病机。随着脾虚与胰岛素抵抗 研究的深入“脾虚致消”也得到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撑[9]。 1.2.2 肝郁致消 1.2.2.1 肝郁致消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肝又为五脏之 贼,欺强凌弱,肝病往往不限于本脏,常能影响上下左右,若情 志抑郁或大怒伤肝,郁而化火,则可使肺、胃、肾等功能乖乱, 从而导致消渴病[10]。肝脏在糖尿病中医病机中的病理机制,情 志失常,肝气抑郁,易于化火,上灼于肺,肺阴被灼则津液耗 伤;肝气过旺,导致火旺克土,使胃失和降,脾失运化,气机升 降失常;肝肾同源,相互滋生,若肝气抑郁,肝火旺盛,必然损 及肾阴,下汲肾水,肾水不足,统摄无权,气化失司,津液不能 蒸腾升发于上,而与浊水下行流于体外。现代中医学关于糖尿 病脏腑病机中肝脏的作用有以下四点:调畅气机,促进血的运
综上不难看出,气机逆论造成脏腑功能失常致代谢紊乱, 久而久之,病久入络,瘀血之变渐积,产生痰、湿、瘀、浊,现代 研究证实,糖尿病存在血流变异常,微循环障碍[15],多数患者血 液呈浓、粘、凝、聚状态,痰湿瘀血即生,则出现临床大血管炎、 微血管炎、坏疽、视网膜炎等等,可见,肝、脾、肾功能紊乱,痰、 气、湿、瘀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致 残、致死。所以笔者认为,本病的防治重于产生合并症后的治 疗!为此,预防、治疗、运动三者并架齐驱,以便更好地控制和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 防治
2.1 未病先防 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时期是在未病之前及 既发之时。所谓未发之前是指临床检查血糖在正常范围,但有 家族史或体形肥胖、高血脂者,年龄在 40 岁以上的人群,要随 时观察糖耐量变化,以期重点杜绝临床糖尿病的发生。《灵枢. 天年》云:“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 疏,溶化颓落,发颇班白,平盛不摇”。指出人生四十岁后,生长 发育盛极而衰,乃生命过程中盛衰转折阶段,不仅生机开始衰 退,而且以往所受的病理损伤,也由隐伏而显现出来[16]。人届中 老年,脏腑机能活动出现了自然衰退过程,除了物质的气阴相 对不足外,肾气渐衰,天癸竭,太冲脉衰,肾中阳气亏虚,气化 无权,阳气的温煦、蒸腾、布散津液之功能每况愈下,但是在这 个阶段的人体却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家庭负担,生活 不规律,饮食欠节制,因应酬过量饮酒,因繁忙而失眠。《经脉 别论》云:“……故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太过……”。 情致失调,劳逸过度不知顺应自然养生等等,都是促发 2 型糖 尿病的危险因素。此期着重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 老”,“节喜怒,戒思虑”,节生冷以护胃气,慎房帏以护肾气,戒 怒郁以护肝气。养性慎生,趋利避害,并适时调节机体脏腑功 能以预防之。 2.2 既病防变 此期在临床上已出现血糖指标超过正常范 围,但临床消渴病症状不明显、不典型,这时期是重点控制血 糖期,只有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才能不致于产生并发症或延 缓并发症的发生。 2.2.1 病机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延缓或阻止糖 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刘河间云:“治消渴者,补肾水 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 之衰,使道路散而不洁,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 已矣”。临床上根据病因入手,加以施治,治疗上抓住关键着力 于推动机体的气化功能,“疏其气血,令其调达”。 2.2.1.1 补肾纳气 调整阴阳 现代医学证实,肾虚与糖尿病 发生关系密切,补肾治疗通过其整体作用,尚可增加组织对胰 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糖尿病肾虚治 疗应滋阴补肾、协调阴阳。肾阴虚因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 致肝肾阴虚,虚阳上越,而见头晕目眩等上实下虚之候。故在 治疗上当善调阴阳。阴贵涵养,初期易养阴滋胃,育阴潜阳,多 用甘寒滋阴之品。常用生地、知母、白芍、枸杞子、玉竹、女贞 子、旱莲草、麦冬等以补肾水阴津之虚,抑阳火升腾之热,使阴 阳济而得和,津液生而不枯,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肾气虚弱, 阳气不足,常配伍仙茅、肉苁蓉、淫羊霍等,也可酌情选用鹿 茸、蛤蚧、冬虫夏草等,但附子、肉桂勿大量用,也可酌加沙苑 子、蚕茧、菟丝子等温补肾阳。补肾阳用右归丸,补肾气用八味 丸,使肾旺气化有力,肾阳足,阳旺阴生,肾之阴阳充沛,则五 脏得以柔润,消渴症自消[17]。
从肝主藏血来看:肝藏血是指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的生理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在肝内必须储存一定的 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 使之冲和条达。何谓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营气和津液 都来自所摄入的饮食经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水谷精 微,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指的就是水谷精微的主要部分。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释说: “肝藏 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所以,肝 脏具有储藏水谷精微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如果其功能失 常,失去其储藏水谷精微的作用,水谷精微便外泄于体外,发 为糖尿病[11]。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肝脏在糖尿病的致病中 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碳水化合物的体内代谢过程,肝脏在餐后 时期通过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元,抑制糖原分解和 糖异生,降低葡萄糖的浓度;而空腹状态时,肝脏起着维护机 体正常葡萄糖水平的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糖原分解和异生 两个途径来实现此目的,特别是在 2 型糖尿病中肝脏的胰岛 素抵抗是引起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12]。 1.2.2.2 精神因素致消 肝主疏泄对情志的因素最大,所以情 志因素与消渴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灵枢.无变》篇说:“怒则气 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 瘅”。金.刘河间《三消论》说:“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 而燥热郁盛而所成也”。都说明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已被医学界重视。现代医学认为伴有精 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压力以及突然的创伤等,可以引 起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 质激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而使血糖升高,而精 神情志为肝所主,也为从肝论治糖尿病,提供了现代的理论 依据[13]。“因郁致消”的病机是符合现代糖尿病发病规律,同 时长期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对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 相承的危险性[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