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操作规范
接种前准备
1 、 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 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 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条件。
2 、接种场所应当按照登记、健康咨询、接种、记录、观 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3 、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室 / 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 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
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或者用截针器毁型后,统一回 收销毁。
接种记录、观察与预约
1 、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上 记录 所接种疫苗的年、月、 日及批号。接种记录书写工整,不得用其它符号代替。
2 、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 留 在接种现场 观 察 15 ~ 30 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4 、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 毒记录。
5 、 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核实受种对象
1 、接种工作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受种 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 为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2 、 接种工作人员发现原始记录中受种者姓名,出生年、 月、日有误,应及时更正。
3 、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国家药典的规定,对未 收入药典的疫苗,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目前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见下表。
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疫苗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类疫苗 乙脑疫苗 A群流脑疫苗 A+C群流脑疫苗
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
流动儿童建卡建证: 2 个月内建卡、 EPI 系统有登记, EPI 系统登记信息和接种证一致。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接种效果,制定本工作规范。
二、工作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
三、预防接种知识普及1.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预防接种知识,包括疫苗的种类、使用方法、免疫程序等,以便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2.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关注最新的疫苗研究进展和接种指南,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预防接种程序1. 接种计划制定每个地区应根据疫情和人口流动情况制定本地区的接种计划,确保全体居民接种合适的疫苗。
2. 接种登记在进行接种前,应对接种对象进行登记,记录个人信息和接种情况。
接种登记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疫苗名称、批号、接种日期、接种部位等内容。
3. 接种咨询在接种前应进行咨询,向接种对象详细介绍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包括接种的目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反应等,解答其疑惑和顾虑。
4. 接种操作接种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包括手消毒、接种部位消毒、注射器/针筒使用等。
接种时应注意操作轻柔、快速,并及时清理接种现场。
5. 接种后观察接种后应对接种对象进行观察,了解接种反应。
对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接种对象,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五、疫苗管理1. 疫苗储存疫苗应储存在特定的冷藏设备中,设备应定期检测温度,并保持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
疫苗和其他药品应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 疫苗采购疫苗采购应确保采购渠道正规、疫苗质量合格,并进行配送前的检查。
3. 疫苗管理疫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接收、登记、分发和使用。
疫苗库存应进行定期盘点,并注意疫苗有效期的管理。
六、设备和设施1. 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的设备和设施应满足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包括冷藏设备、手消毒液、消毒设备等。
2. 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预防接种操作规范要点
带上孩子的接种证,不 要折叠、损坏,以便接种门 诊打印或登记接种信息。
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 接种前一天给宝宝先洗澡, 当天穿宽松、柔软、有袖的 外套。
口服脊灰糖丸疫苗前半小 时不要喂奶或进食温热食物或 饮品。口服霍乱疫苗最好在餐 后2小时服用。
育龄期妇女若准备怀孕接 种前请事先咨询接种医生;妊 娠期的妇女不能接种活疫苗。
[1] 吴泗龙,张一模,杜心如等.股外侧肌肉注射的应用解剖学,实用护理杂志, 1995,11(4):12~13.
安全接种体位要点:搂抱式
口服法
1、用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的接 种。 2、儿童的准备:安静、半空腹状态下较易接受。 3、操作方法: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碾碎后缓缓 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直接滴入口中 4、口服疫苗服后半小时内不能进水、进食。
预防接种操作:皮下接种法
1、适用疫苗:麻疹类疫苗、 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2、接种部位:上臀外侧三角 肌下缘附着处(凹陷处)皮 肤。 3、操作方法 (1)体位:家长取坐位,儿 童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双腿 夹住儿童双腿,儿童紧靠家 长胸部,家长一手按住儿童 注射侧手臂的肘关节,一手 抱住儿童的头部,将儿童右 臂置于家长身后。
疫苗使用要求
可同时在不同部位进行接种疫苗 减毒活疫苗和抗体(免疫球蛋白)制剂的接种间隔
两种灭活疫苗
先接种疫苗:间隔至少2周使用抗体
一种灭活疫苗与一种减毒活疫苗
先使用抗体:至少需间隔4周才能接
一种注射疫苗与一种口服减毒活疫苗 种减毒活疫苗。
两种注射用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 应间隔4周以上)。
说明书注:OPV、麻风、麻腮风、甲肝减毒、 乙脑减毒、口服轮状、水痘均要求间隔3个月 以上接种。
预防接种禁忌证和慎用证
接种规范及安全注射
6
7
接种时严格执行以下安全 注射要求 (1)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 注射器。 (2)在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 头误伤。如被污染的注射 针头刺伤,应按照有关要 求处置。 (3)注射完毕后不得回套针 帽,应将注射器具直接投 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 内,或者用截针器毁形后, 统一回收销毁。
接种操作经验的分享与探讨
在此输入标题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安全接种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皮下注射
定义
皮下注射接种法是将少 量疫苗注入皮下组织内 的方法,如麻疹疫苗、 流脑疫苗、流行性乙脑 疫苗和风疹疫苗的接种
操作
准备
1.用物准备:注射盘(消毒液、 棉签、砂轮)、疫苗、急救药物 与用品、1ml和2ml一次性注射 器、记录卡(册)等。 2.受种者准备:取坐位或半坐位, 注射部位可在上臂外侧三角肌 下缘附着处,大腿前侧与外侧 或两侧腹壁。 3.操作者着装整洁,戴口罩, 洗手,铺无菌盘。
肌内注射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是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 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 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一)皮内接种法1.适用疫苗:卡介苗。
2.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3.操作方法:(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左胳膊;(2)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摇匀后的疫苗,皮肤常规消毒,等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二)皮下接种法1.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
2.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3.操作方法:(1)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左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三)肌内接种法1.适用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
2.接种部位:乙肝疫苗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
3.操作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①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在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身后;家长用左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右上臂接种时相反。
②用0.5ml或1ml注射器配上6号或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疫苗注射操作规程
疫苗注射操作规程一、引言在疫苗接种领域,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疫苗注射操作规程,包括注射前的准备工作、注射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注射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注射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疫苗储存条件检查检查疫苗的储存条件,确保疫苗处于正确的温度范围内。
如果疫苗的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储存设备的温度等。
2. 注射设备准备准备好注射所需的设备,包括注射器、针头、棉球、消毒液等。
确保注射器和针头是干净的,并且没有明显的损坏。
使用之前,必须对注射器进行消毒处理。
3. 注射部位准备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仔细检查该部位是否有创伤或其他异常情况。
清洁注射部位,可以使用消毒液或酒精棉球擦拭。
三、注射操作步骤进行疫苗注射操作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洗手在开始注射前,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洗手,确保手部清洁。
2. 准备疫苗将疫苗取出并确认疫苗的名称、批号和有效期等信息。
仔细检查疫苗是否有明显的异常,如变色、浑浊等。
3. 注射器操作将适当剂量的疫苗吸入注射器中,确保无气泡存在。
在注射前,将针头向上拍打几次以去除气泡。
4. 注射操作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角度,将针头迅速插入皮肤并注射疫苗。
注射时应保持稳定且迅速,注射角度应与皮肤平行或略倾斜。
5. 注射后处理在注射完成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
如果有出血,应持续按压数分钟,直至止血。
6. 注射后观察注射后应观察接种者是否出现不适反应,如发热、呕吐、头晕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报告医生或停止接种工作等。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疫苗注射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必须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和注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注射程序或剂量。
2.在接种过程中,应与接种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解答其疑问,并告知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3.注意个体差异,对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采取相应的注射操作措施。
关于预防接种工作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规范操作要求
三、关于预防接种禁忌证 ㈠一般禁忌证: 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可缓期接种,如发热、疾病恢复期。 ㈡绝对禁忌证: 是指接种疫苗后,有可能造成发生接种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和不良 反应加重或免疫损伤。 如免疫缺陷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但可接种灭活疫苗。 四、WHO关于接种禁忌证的建议 ㈠一直强调EPI疫苗不应该有很多禁忌证。 ㈡常规使用疫苗的益处大多高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 ㈢卫生人员应利用一切机会为所有的合格对象接种疫苗。
关于预防接种工作中一些实际问题的
规范操作要求
一、关于同时接种 ㈠同时接种不会产生免疫干扰,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㈡2种灭活疫苗、1种灭活疫苗与1种减毒活疫苗、1种注射的减毒活 疫苗与1种口服的减毒活疫苗可以同时或任何时间在不同部位进行接 种。 ㈢2种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㈣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间隔4周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 活疫苗4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㈤不建议一类和二类疫苗同时接种,建议间隔大于2周。 ㈥操作标准:除2种注射的减毒活疫苗以外并且无接种禁忌症的各 类疫苗间隔2周以上即可接种。 二、补种的原则 ㈠小于14岁儿童补种的原则: 1.尽早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2.漏种什么疫苗,补种什么疫苗;漏种几剂次,补种几剂次。 3.优先补种脊灰疫苗、麻疹类疫苗、流脑、甲肝和其他疫苗。 4.某种疫苗产生了抗体,但没有完成程序,仍要继续接种该疫苗。 ㈡卡介苗的补种要求: 3月龄以下儿童可直接补种;对3~6月龄儿童PPD试验阴性者补种; ≥6月龄儿童不予补种,在接种证和卡上注明原因。
㈤但有4种情况应作为疫苗接种禁忌。 免疫异常; 一般不能接种活疫苗。 急性传染病; 既往接种疫苗后有严重不良反应者; 需连续接种的疫苗,如果前一次接种后出现严重不 良反应,则不应继续接种。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 未控制的癫痫、婴儿痉挛和进行性脑病。 必须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预防接种规范
预防接种规范预防接种规范是指根据疾病传播和防治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接种程序和规范,以确保接种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预防接种的常规规范:1. 接种计划:根据国家、地区和个人接种计划,制定接种时间和顺序。
按照计划,确保接种人群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接种相应的疫苗。
2. 接种对象的筛查:在接种前,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筛查,了解其个人疾病史、过敏史和免疫功能状态,以确定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3. 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接种对象的年龄和免疫史,选择适合的疫苗接种。
确保疫苗品种的选择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4. 疫苗保存和运输:疫苗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进行保存和运输,避免疫苗的变质和失效。
5. 接种操作规范:接种过程中,接种者应采取洁净操作,使用无菌针头和注射器,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
6. 接种部位和方式:根据疫苗的要求,确定接种部位和接种方式。
常见的接种部位有上臂三角肌,接种方式包括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
7. 接种后观察和记录:接种完成后,接种者应观察接种对象的不良反应,记录疫苗的批号、接种日期和疫苗剂次等信息。
8. 不良反应处理:如有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9. 接种效果评估:接种完成后,定期对接种对象进行免疫效果的评估,确保免疫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10. 监测疫苗安全性:对接种后的疫苗安全性进行监测,发现和报告疫苗不良反应和健康问题,确保疫苗安全性和质量。
以上是预防接种的常规规范,对于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非常重要。
同时,每个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特定的规范和程序,请根据当地的指导方针进行接种。
预防接种知识与操作技术规范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横指处
肌内接种
• 臀大肌
•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 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为注射区,注意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
•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 注意: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33
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大腿前外侧肌肉,是非常理想安全的接种部位, 也是国际上公认并广泛应用于婴儿疫苗接种的部位 。
34
大腿解剖示意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股外侧肌
35
内,统一回收销毁
• 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
• 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 • 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 • 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
18
安瓿抽吸法
要点
1、将安瓿尖端的疫苗弹至底部。 2、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一周(有蓝 点标记不需锯)。 3、颈部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用 干棉球或纱布裹住折断。 4、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插入安瓿 的液面下,吸取疫苗。 5、吸取疫苗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向 上,排出气泡,直至针头出现一小滴 疫苗液为止。
接种对象:儿童和成人
疾病监测
关键环节
6
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管理要求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16年版) 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 上海市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方案 上海市疫苗适用性评估和遴选管理办法 上海市第二类疫苗采购工作要求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课件
疫苗采购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通过规范的招标采购程序,选择 符合资质的疫苗供应商。
疫苗存储与运
存储条件
确保疫苗存储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避免疫苗失效或变质。
运输要求
确保疫苗在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温 度和湿度,防止破损和泄漏。
成功案例二: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工作
总结词
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强化培训
详细描述
针对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工作,采用因地制宜 的方法,创新宣传和教育方式,并强化工作 人员的培训,提高了疫苗接种率,降低了传
染病发病率。
失败案例一:疫苗管理不善导致的问题
总结词
疫苗失效、接种率下降、公众信任受损
详细描述
由于疫苗管理不善,导致疫苗失效,接种率下降,公 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信任度受损,传染病发病率上升 。
05
预防接种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内容与形式
要点一
内容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接种程序、疫苗种类、接种注意事项 等。
要点二
形式
宣传册、海报、宣传片、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等。
宣传教育目标与对象
目标
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促进疫苗接种率的提升。
VS
对象
儿童家长、教师、医务人员、社区居民等 。
宣传教育效果评估与改进
失败案例二: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问题
总结词
操作失误、疫苗浪费、公众安全风险
详细描述
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失 误,疫苗浪费,甚至可能增加公众安全风险,影响预防 接种工作的效果和公信力。
THANKS
预防接种规范
预防接种规范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规范的预防接种措施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免疫屏障,减少病菌的传播。
以下是关于预防接种规范的一些建议:1. 接种目标群体的确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门的建议,确保目标群体在接种范围内。
不同年龄段和群体的接种计划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接种时间的确定:根据预防接种手册的指导,确定接种的时间节点。
有些疫苗需要在出生后尽早接种,如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而有些疫苗需要在特定的年龄段接种,如百白破疫苗、风疹疫苗等。
及时接种是确保免疫的关键。
3. 接种途径的选择:根据接种手册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接种途径。
大多数疫苗是通过注射肌肉或皮下来进行接种的,但也有些疫苗可以通过口服或鼻腔喷雾的方式来接种。
确定正确的接种途径能够提高接种的效果。
4. 接种疫苗的保存和运输: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是关键环节,需要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疫苗应储存在符合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定期进行温度监测和记录,以确保疫苗的质量。
5. 接种现场的规范:接种现场应严密管理,保证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接种工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了解接种程序和操作规范。
接种设备应妥善使用和维护,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6. 接种记录的建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系统,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和接种结果。
接种记录可提供给个人、家庭,以及卫生部门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为后续的疫苗接种提供参考依据。
7. 接种后的观察和跟踪:接种后应进行观察和跟踪,及时处理接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如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等,应加强接种后的观察和健康指导。
8. 接种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接种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接种意识和接种率。
向社会公众普及接种知识,解答常见疑问和担忧,增加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和支持。
9. 监测和评估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监测接种效果和疫苗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优化接种策略和措施。
预防接种操作规范要点
对鸡蛋有明确过敏史;对疫苗相关成分已知有过敏史;
上次接种该疫苗后出现过敏者算有过敏史。 只对某种食物或药物(如新霉素等)过敏的,可由家长自愿选择接种。
妇女妊娠期:妊娠期的妇女不能接种活疫苗。
禁忌
OPV, 麻风, 乙脑减 毒,水 痘 A患急性疾病、 严重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急性发 作期、发热者 ● 麻 腮 风 甲 肝 减 毒 无细胞 百白破, 五联, 白破 乙 脑 灭 活 甲肝 灭活, 乙肝 疫苗 A群流 脑, A+C群 多糖流 脑 ● A.C结 合疫 苗 HIB IPV 七 价 肺 炎 23 价肺 炎 霍 乱 口 轮 流 感
疗和紧急预防
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 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 依据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 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 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 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 苗、以及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共13种疫 苗,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 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炭疽、钩体等13种疾病其免费接种对象为从2008年 9月1日起,达到各疫苗各剂次应种月(年)龄的儿 童即可享受免费接种。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 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2)接种人员用2ml注射器配上5号半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排尽空 气; (3)皮肤常规消毒; (4)待酒精干后,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 不可接触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 约至针头长度的⅓—⅔,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后,注入 疫苗。注意,针头入刺角度不应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若有回血, 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5)注射完毕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确保疫苗储存和运输条件符合规范,包括温度控制、光照防护等,以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注射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疫苗注射前,应详细询问接种者的个人健康情况,了解是否有过敏史或其他禁忌症,并根据接种疫苗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
3. 注射器具的使用和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并在使用前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 接种疫苗的途径和时间:根据接种疫苗的途径和时间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途径和时间点进行接种。
5. 接种记录的完善和管理:对接种者的相关信息和接种疫苗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卫生部门上报,以便追踪和管理接种情况。
6. 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密切监测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处理和报告,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7. 健康宣教和咨询:及时向接种者提供相关疫苗知识、接种后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等健康宣教和咨询服务。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1.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规定,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前,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 接种工作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保持清洁、整洁、通风良好,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4. 接种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在接种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接种对象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判断其接种适应性,排除禁忌证。
6. 在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遵循规定的接种程序,正确掌握接种技术和方法,保证接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7. 接种后,医务人员需要观察接种对象的反应情况,并留下详细的记录,及时处理接种不良反应。
8. 及时向接种对象和其家属等提供关于接种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引导其积极参与接种工作。
9. 加强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和接种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接种工作。
10. 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11.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合作,形成多部门联合推进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机制。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是指对于疫苗接种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管理要求的规范,旨在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科学和有效进行。
以下是2016年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1. 接种场所要求:a. 接种场所应具备清洁、通风良好的条件;b. 应设置专门的接种区域,保证接种者的隐私和安全;c. 保证场所内疫苗的安全储存和管理。
2. 接种人员要求:a. 接种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持有合格的执业资格证书;b. 接种人员应定期接受接种技术培训,并持续更新接种知识。
3. 接种疫苗储存和管理:a. 疫苗应储存在恒温冰箱中,温度应保持在2-8摄氏度之间;b.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储存、发放和接种;c. 疫苗的有效期和免疫程序应及时监测和更新。
4. 接种操作要求:a. 接种前应进行健康评估和免疫史询问,确认接种适应症和禁忌证;b. 接种时应采取无菌技术,确保接种器具的洁净和安全;c. 接种后应观察接种者的反应,及时处理接种反应或并发症。
5. 接种记录和监测:a. 每次接种后应详细记录接种信息,包括接种的疫苗名称、批号、接种部位等;b. 接种单位应建立健全接种档案和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 接种单位应定期进行接种效果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测。
6. 接种宣传和教育:a. 接种单位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接种意识和知情率;b. 接种单位应提供准确的接种信息和解答接种者的疑问。
7. 疫苗供应和质量监管:a. 疫苗供应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b. 疫苗批签发和疫苗追溯应进行严格管理;c. 对于疫苗的制备、储存和运输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质检措施。
以上是2016年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种。
▪ 2) 未完成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 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
疫苗接种要求
▪ 3) 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5 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6-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 合疫苗;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 破联合疫苗。
2.一般反应的处理:无论是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一般都 无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防 止G例外)较重的全身反应,可对症治疗。
3.异常反应的处理:初步核实后上报市卫生局、食药监局 进一步处理。未最后确定为异常反应的,不得在口头上 或病史上向家属说明似的接种反应。任何医疗单位或个 人所作的诊断无效。
▪ 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 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 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每 台冰箱应配有温度监测记录表,每天记录 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
冷藏包
▪ 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包内应按照要求 放置冻制好的冰排。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 冰排接触,防止冻结。
▪ 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应在冷藏包的底层垫 上纱布或纸,以吸水和防止疫苗破碎。
▪ 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后 保存
冰排
▪ 冻制冰排程序:冰排内注入清洁水,注水量为冰 排容积的90%。注水后冰排直立放置在低温冰箱 或普通冰箱的冷冻室,冻制时间应不少于24小 时。
▪ 在冻制冰排时,冰排与低温冰箱箱壁之间应留有 3~5cm的间隙。
▪ 冰排应在低温条件下冻制至结露(“出汗”)状 态后,放入冷藏箱(包)内。
▪
疫苗做到专帐管理,帐物相符
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疫 苗记录,接种单位要经常核对疫苗进出情况,日清月结, 每月盘查1次,做到帐、苗相符。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1.接种前准备在进行接种前,医务人员首先需要确认儿童的疫苗接种史,并检查接种记录,确保接种的类型和接种间隔时间。
同时,对儿童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对,确认其身份和是否有禁忌症,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此外,医务人员应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确保疫苗的质量。
2.接种手术台的准备接种手术台应处于清洁状态,并配备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医务人员需要使用无菌的消毒液对接种台进行清洁处理,并将所需的注射器、针头等准备齐全。
此外,还需要准备适当数量的保险针头和一次性注射器,以防止交叉传染。
3.接种部位的选择接种部位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在给儿童进行接种时,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部位或股外侧部位作为接种部位。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接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注射技术在进行注射时,医务人员需要采用正确的注射技术。
首先,需要确保注射器和针头是无菌的,并要注意使用合适尺寸的针头。
接着,将皮肤上擦拭酒精棉球,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让皮肤紧张。
注射时需要掌握合适的注射角度和深度,避免针头插入过深或浅。
注射结束后,应将针头迅速收回并按压接种部位,然后用棉球轻轻按压,以促进血液塞栓。
5.注射后处理注射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观察,确保没有异常反应。
同时,应指导家长进行相关的护理,如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剧烈活动等。
6.记录和储存接种后,医务人员需要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并将其存档。
同时,疫苗的剩余量应进行记录,以便做好补充和储存管理。
7.安全操作总之,在进行预防接种技术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遵循规范流程和注意事项。
只有正确地操作和执行,才能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也是提高医务人员接种技术的关键。
预防接种程序规范
预防接种程序规范
为了保护儿童和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预防接种程序规范:
1. 接种前
在接种之前,应该了解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包括该接种的目的、注意事项、适应人群等。
同时,需要核实接种者的身体状况,
包括身高、体重、过敏情况等。
如果接种者有疾病或正在服用药物,应该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接种。
接种之前,还需要对接种器具和疫苗
进行核对,确保无异常。
2. 接种时
接种程序规范包括接种前准备、接种疫苗、观察等环节。
接种前,应先进行消毒,并采用合适的接种器具。
接种疫苗时,需要注
意注射部位、注射深度等。
接种之后,应该观察接种者有无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情况。
3. 接种后
接种后,应该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并提醒接种者关注接种后的身体反应。
如果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咨询医生进行处理。
在接种之后,还应该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并避免剧烈运动、游泳等活动,以免影响接种效果。
通过遵守预防接种程序规范,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积极接种预防疫苗,为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预防接种操作规范
预防接种操作规范
一、在接种前应作一般的问诊、视诊、触诊及测量体温等检查,以排除禁忌证。
二、按规定的接种途径和剂量接种各种疫苗,使用经安全处理的无菌注射和针头进行注射。
必须做到“一人一针”,局部用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三、预防接种前应严格检查疫苗,凡过期、变色、发霉、有摇不散的的凝块和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一律不得使用。
四、含吸附剂疫苗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防止吸附下沉,否则注射后可引起局部严重红肿或无菌化脓。
五、疫苗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临用时方可从冷藏容器中取出。
已启开的生物制品必须在1小时内用完,活疫苗最好不在超过半小时,用不完的应立即废弃。
六、接种过程中必须预备有1:1000肾上腺素及其他急救药品,以备急用。
接种后应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
七、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说明预防接种的目的和意义和接种后应注意的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一)皮内接种法
1.适用疫苗:卡介苗。
2.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3.操作方法:
(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左胳膊;
(2)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蓝芯注射器配号针头吸取1人份摇匀后的疫苗,皮肤常规消毒,等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二)皮下接种法
1.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
2.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3.操作方法:
(1)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左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三)肌内接种法
1.适用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
2.接种部位:乙肝疫苗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
3.操作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①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在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身后;家长用左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右上臂接种时相反。
②用或1ml注射器配上6号或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接种白百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等,要将疫苗充分摇匀。
(四)口服法
1.用于口服脊灰疫苗的接种。
2.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3.月龄小的儿童,推荐使用液体疫苗。
若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
4.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