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

合集下载

尿液有形成分yiyi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yiyi课件
显微镜设置
使用专门用于尿液分析的显微镜,确保显微镜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具备适当的放大倍 数和照明条件。
涂片制备
取一小部分尿液沉淀物,均匀地涂布在显微镜载玻片上,避免过厚或过薄的涂片,以免影 响观察结果。
正常尿液显微镜下的成分
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 较少,一般每个高倍视野下不超
过3个。
肿瘤细胞
在某些泌尿系统肿瘤的情况下,尿液中可能出现肿瘤细胞 。这些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线索,但 进一步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03
尿液有形成分的自动化分析
自动化分析仪器的原理及类型
光学法原理
通过测量尿液中各种有形成分的 光学特性,如折射率、吸光度等
,从而识别成分类型和浓度。
异常结果的识别
熟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液中常见异常有形成分的特征及其临床意 义,如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管型等。
3
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应与其他临床检查、患者 症状等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04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临床应用
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与鉴别
细菌计数与种类鉴定
01
通过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可以准确计数细菌数量并鉴定细菌种
• 精确度高: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先进的算法,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结果的一致 性。
自动化分析的优点与局限性
• 可重复性:自动化分析能够消除不同操作者之间 的差异,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自动化分析的优点与局限性
01 02 03 04
局限性
• 样本前处理要求高:自动化分析对尿液样本的收集、保存和运输有 一定的要求,不当的处理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结晶异常
总结词
提示泌尿系统结石或药物结晶
详细描述
尿液中结晶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结 石或药物结晶。结晶类型和成分对诊断不同 类型的泌尿系统结石具有重要价值。同时, 结晶数量和形态的异常也可能与某些代谢性
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
04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临床 应用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泌尿系统感染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 红细胞等有形成分,有助 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如 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上皮细胞异常
总结词
提示泌尿系统肿瘤或炎症
详细描述
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肿瘤或炎症,如肾盂癌、膀胱癌、尿道炎 等。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如移行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对诊断不同类型的泌
尿系统疾病具有参考意义。
管型异常
总结词
提示肾脏病变或尿路梗阻
详细描述
尿液中管型数量增多,可能提示肾脏病变或 尿路梗阻,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 盂肾炎等。不同类型的管型,如透明管型、 颗粒管型等,对诊断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具 有重要价值。
详细描述
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尿液中白细胞的来源通常为泌尿道感染或炎症。尿液中白细胞的出现可 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炎等疾病。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上皮细胞
总结词
尿液中上皮细胞的来源和意义
详细描述
上皮细胞是尿路上皮的主要组成成分,尿液中上皮细胞的来源通常为泌尿道黏膜的脱落。上皮细胞的 出现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疾病的 性质和进展。
03 尿液有形成分异常的临床 意义
红细胞异常
总结词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移行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鳞状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 层。
尿液中镜下红细胞>3/HPF,且肉眼不能看到尿液显血色, 称为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
1L尿液中含血量在1ml以上,肉眼能观察到尿呈红色, 称为肉眼血尿(macroscopic hematuria)。
尿液中的红细胞
尿液中的红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红细胞检查
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 高渗尿中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呈锯齿形、棘形等; 低渗尿中红细胞胀大,呈环形红细胞或者影红细胞。
Fuchs-Rosenthal血细胞计数板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学比较
一、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概述
尿他
检查
检查
二、尿液细胞检查
红细胞 吞噬细胞
白细胞 上皮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红细胞检查
正常人尿中排出红细胞甚少,如每个视野见到1-2 个红细胞时应考虑为异常。
尿液中的吞噬细胞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上皮细胞检查
肾小管上皮细胞 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移行上皮细胞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鳞状上皮细胞 squamous epithelial cell
二、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较中性粒细胞大1.5倍左右,细胞 核圆形较大,核膜很厚。常为多边形,胞质中 有小空泡、颗粒或脂肪小滴。
一、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概述

尿有形成分检查(重点、难点、疑点)

尿有形成分检查(重点、难点、疑点)
参考物质; (4)尿液整体化分析(理学,化学,镜检,仪器分析等)
规则的确立与细化,与临床资料相结合。
22
检验医学研究所
四、有形成份检查研修要点:
——科研及创新项目建设
(5)寻求对尿有形成染色、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6)免疫化学、组织化学、基因诊断的应用; (7)电镜检查在有形成份检查中的应用; (8)寻求加强与临床紧密沟通的途径如成立专门实验 室,开办专题培训班,网上讨论等措施。
医学技术学院尿液研究室
尿有形成份检查
——要点,难点,疑点
顾可梁 教授
检验医学研究所


现状: 广泛使用自动化分析仪,忽视“金标准” ——显微镜检查法
解决:1.宣扬尿有形成份检查重要性
2.分析当前手工法、仪器检查法的难点
3.严格的质量管理、创新实验方法
2
检验医学研究所
一、重要性
尿有形成份检查与临床诊治关系:
④尿管型增多提示: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远端)集合管病变,肾功能减退; ⑤检出肿瘤细胞有助确定泌尿道肿瘤; ⑥尿中嗜酸细胞增多提示:变态反应、抗生素损 害致间质性肾炎;
7
检验医学研究所
(2)各种尿有形成份的临床价值
⑦新鲜尿中检出霉菌:
机体的菌群失调或污染; ⑧结晶如代谢性氨基酸、胆固醇 : 判断代谢紊乱、结石病
检复查标准;
13
检验医学研究所
当前质控措施中强调了:
①分析前质控
包括合格尿标本,及时送检,防止污染,加强对病人
及医务人员对采集合格尿标本的宣传教育; ②分析中质控 严格执行S0P文件中关于仪器、试剂、实验步骤、质 量保证要点、仪器预防性维修,提高人员素质等;
③分析后质控
包括结果报告及结果解释等。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的 结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人工智 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尿液有形成分数据进行学习和 分析,提高对尿液成分的识别能力和诊断准确性。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与人工智能技术结 合的应用评价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观察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随访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定期随访,通过观察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 病情是否稳定。
04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实验 技术
尿沉渣检查技术
尿沉渣检查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的传统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尿 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
泌尿系肿瘤。
肾功能评估
肾小球滤过功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肾小球滤 过功能,通过观察尿液中蛋白质、红 细胞、白细胞等物质的含量,判断肾 小球滤过功能是否正常。
肾小管功能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可以评估肾小管功 能,通过观察尿液中氨基酸、糖、钙 等物质的含量,判断肾小管功能是否 正常。
疗效评估与随访
疗效评估
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尿沉渣检查的步骤包括留取尿液 、离心沉淀、显微镜观察和结果
报告。
尿沉渣检查的优点是能够观察到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对泌尿系统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技术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是一种自动化仪器,能够快速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 、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
尿流式细胞仪是一种新型的尿液分析仪器,它可以通过流 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快速、 准确的分析。该仪器不仅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 胞、上皮细胞等常规有形成分,还能够对尿液中的肿瘤细 胞、细菌等进行检测。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脂肪管型
管型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折光性很强的脂肪滴。
临床意义
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健康人偶见,肾实质性病变时增多 急性肾小球病变,肾小球出血 肾脏感染性病变或免疫性反应
上皮细胞管型 肾小管坏死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肾实质性病变伴有肾单位淤滞 肾单位长期阻塞,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 后差 脂肪管型 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颗粒管型
粗颗粒细胞
细颗粒细胞
管型基质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外形常较透明管型短而 宽大,颗粒轮廓清晰,容易折裂,可有不规则的断端,呈 无色、淡黄褐色或棕黑色。按颗粒的粗细可分为粗颗粒管 型和细颗粒管型2种。
蜡样管型
其外形似透明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折 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 而粗,一般略有弯曲,末端常不整齐。
红细胞管型
管型基质中嵌入红细胞且多在10个以上,其中红细胞常 互相粘连而无明显的细胞界限,有时红细胞形态完整, 有时因溶血仅见红细胞残影。
白细胞管型
管型中充满白细胞(或脓细胞)且多退化变性或坏死, 一般为中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有时呈团性重合。
肾小管上皮管型
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中的细胞呈瓦片状排列, 可充满管型,细胞大小不等,胞核模糊。
方法学评价: 能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且尿标本不离心能最大限度保 持各类有形成分的原始状态,但耗时、阳性率低,易漏诊。
每块计数板分为10个彼此独立封闭的计数室,可供检测10个 样本。每个计数室一侧有一个竖条长方形计数区,内刻有十 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底面积为1mm2,深度为0.1mm,容积 为0.1μl ,因此每个计数区的固有容积为1.0μl 。 为便于观察和计数,内又细分为9个小方格。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有形成分检查

尿有形成分检查1、1小时尿中有形成分计数成人女性红细胞<40000/h。

2、磷酸钙结晶常见于弱碱性尿、中性尿有非结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

3、肌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4、蜡样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直观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

5、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中单核细胞、大吞噬细胞为白细胞的2-3倍、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6、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属于非肾源性血尿。

包括: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

7、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形态大小多见正常,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50%。

8、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

9、尿中白细胞数>5/HPF为镜下脓尿。

10、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最重要参考方法。

(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

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

(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繁琐费时。

国内外对临床尿沉渣检查方法,已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

(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11、鳞状上皮细胞的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最大,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折;胞核很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无核。

为上皮细胞中胞核最小者。

因此A选项的说法错误。

12、尿液中有2种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后者来自组织细胞,体积为白细胞的2~3倍。

13、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为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锤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14、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见出现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15、尿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一、不离心镜检法方法:直接混匀新鲜尿液1滴涂片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二、离心镜检法方法: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在400g离心力(约1000转/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倾倒或吸弃上清尿液,留取底部约0.2ml尿液,混匀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三、离心染色镜检法方法:Stenheimer-Malbin染色法:结晶紫和沙黄;Stenheimer染色法:阿利新蓝和派若宁B;或0.5%甲苯胺蓝染色。

需要制备特定涂片,如浓缩涂片、印片或细胞离心涂片等。

结果:不同染色结果报告各不一致。

四、计数板定量镜检法(1小时尿沉渣计数)方法:患者先排尿弃去,准确采集3h内的全部尿液N ml。

取混匀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吸去上层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匀后,取混匀尿沉渣充入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内。

计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计数20个大方格的管型,然后换算成1h尿液中细胞和管型的数量。

计算:1小时细胞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1000/10*N/31小时管型数=2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2*1000/10*N/3式中:1000为ul换算为ml;10为尿液浓缩倍数;N为3h内的全部尿液量ml。

参考:红细胞男性<3万/小时;红细胞女性<4万/小时.白细胞男性<7万/小时;白细胞女性<14万/小时.管型<3400个/小时。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ppt)
参考值:0~3/HP 0~5/ul M:<3万/h F:<4万/h
白细胞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 :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
脓细胞为破坏或死亡的 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 ,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 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 成堆簇集。
清楚。细胞常成堆簇集
参。考值:0~5/HP 0~10/ul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完整版(ppt)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完整版
尿液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尿液中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 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2、掌握尿沉渣镜检的标准化操作。
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中细胞、管 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 野内的数量(或换算涂片法 2、离心尿沉渣涂片法
操作
(一)直接涂片法:适用于尿外观明显混浊者。 1、充分混匀尿液。 2、制备涂片:取尿液一滴于载玻片上,用滴管 推成薄薄的一层,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 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 视野确认。确认后管型在低倍镜下至少计数20个 视野,细胞在高倍镜下至少计数10个视野,结晶 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面积估计量。
参考值
直接涂片法: RBC 0-偶见/HPF WBC 0-3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离心涂片法: RBC 0- 3个/HPF WBC 0-5个/HPF 管型 0-偶见/LPF
红细胞
典型的RBC为浅黄色双凹 圆盘形。
浓缩尿中RBC常皱缩成表 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
在低渗尿中RBC吸水胀大 ,HB析出,成为一个无色的 圆圈,称RBC淡影。
M:<7万/h
F:<14万/h
闪光细胞
在低渗条件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 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 因其运动似星状闪光称之。急性肾盂肾炎时多见。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练习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练习

2020第八章尿有形成分检查一、A11、尿沉渣镜检离心所需的尿量为A、2mlB、5mlC、10mlD、15mlE、20ml2、对诊断肾小球疾病没有意义的细胞形态是A、面包形B、颗粒形C、半月形D、碎片状E、双凹圆盘形3、1小时尿中有形成分计数成人女性红细胞应该A、<30000/hB、<40000/hC、<70000/hD、<140000/hE、<60000/h4、常见于弱碱性尿、中性尿有非结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的结晶是A、草酸钙结晶B、尿酸结晶C、非结晶形尿酸盐D、磷酸钙结晶E、尿酸铵结晶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胆红素管型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B、血小板管型见于DICC、血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D、肌红蛋白管型见于肾梗死E、圆柱体见于急性肾炎6、管型呈浅灰色或淡黄色,直观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这种管型是A、细颗粒管型B、粗颗粒管型C、蜡样管型D、脂肪管型E、细胞管型7、有关尿中吞噬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B、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中单核细胞C、大吞噬细胞为白细胞的2~3倍D、尿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E、以上都正确8、下列不属于肾源性血尿的疾病是A、急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肾盂肾炎D、泌尿系统结石E、肾病综合征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形态大小多见正常B、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C、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80%D、非肾性血尿,异型红细胞≤50%E、以上说法均正确10、下列哪种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A、大圆上皮细胞B、小圆上皮细胞C、尾形上皮细胞D、鳞状上皮细胞E、肾小管上皮细胞11、镜下脓尿是指尿中白细胞数为A、>1/HPFB、>2/HPFC、>3/HPFD、>5/HPFE、>10/HPF12、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不包括A、直接镜检法B、离心镜检法C、自然沉降法D、尿液干化学法E、SM染色法13、对尿液中鳞状上皮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尿上皮细胞中体积最大、核也最大的细胞B、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C、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D、形状不规则,多边多角,边缘常卷褶E、胞质丰富14、尿液中的小吞噬细胞主要来自A、红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肾小管上皮细胞E、单核细胞15、含铁血黄素颗粒可见于尿液中哪种细胞内A、红细胞B、移行上皮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中性粒细胞E、鳞状上皮细胞16、提示出现肾实质病变的细胞是A、红细胞B、白细胞C、鳞状上皮细胞D、变移上皮细胞E、肾小管上皮细胞17、如患者患有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等疾病时,尿液中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晶A、尿酸结晶B、草酸盐结晶C、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D、胱氨酸结晶E、磷酸盐结晶18、属于病理性尿结晶的是A、尿酸结晶B、尿酸盐结晶C、亮氨酸结晶D、磷酸铵镁结晶E、草酸钙结晶19、正常情况下可观察到的管型有A、细胞管型B、透明管型C、颗粒管型D、蜡样管型20、正常人尿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颗粒管型B、红细胞0~1/HPC、尿酸结晶D、白细胞0~2/HPE、透明管型0~1/LP21、关于颗粒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B、颗粒来自血浆蛋白C、细颗粒管型由粗颗粒管型降解而来D、细颗粒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E、粗颗粒管型常呈暗褐色22、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管型是A、血小板管型B、胆红素管型C、肌红蛋白管型D、结晶管型E、脂肪管型23、关于管型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形成的圆柱形聚体B、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C、尿浓缩与管型形成有关D、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管型形成的基质E、尿液碱化与管型形成有关24、以下哪种成分可用苏丹Ⅲ染色鉴别A、脂肪滴B、大肠杆菌C、淀粉颗粒D、肌纤维E、肠黏膜上皮细胞25、管型的基础物质主要是A、核蛋白B、α1球蛋白C、黏蛋白D、T-H蛋白E、α2球蛋白26、提示慢性肾炎晚期预后不良的管型是A、透明管型C、脂肪管型D、蜡样管型E、宽大管型27、关于尿沉渣镜检视野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检查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视野B、检查细胞应观察20个高倍视野C、检查管型应观察10个高倍视野D、检查管型应观察20个高倍视野E、检查结晶用低倍视野二、B1、A.皱缩、体积小,呈桑葚形B.体积膨胀、无色C.存在一定时间,但体积小D.边缘不规则E.无明显变化<1> 、低渗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A B C D E<2> 、高渗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A B C D E<3> 、酸性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A B C D E2、A.红细胞呈多形性B.复粒细胞C.大圆上皮细胞D.闪光细胞E.尾形上皮细胞<1> 、与器官收缩充盈有关的细胞是A B C D E<2> 、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和脂肪小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称为A B C D E<3> 、肾盂上皮细胞也叫做A B C D E3、A.肾衰管型B.脂肪管型C.细菌管型D.颗粒管型E.透明管型<1> 、呈规则圆柱体状,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的管型是A B C D E<2> 、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后形成的管型是A B C D E<3> 、宽大管型又称为A B C D E4、A.颗粒管型B.红细胞管型C.白细胞管型D.脂肪管型E.宽大管型<1> 、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的管型是A B C D E<2> 、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的管型是A B C D E<3> 、提示肾实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管型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遵循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取尿10ml离心。

尿有形成分检查 考点

尿有形成分检查 考点

尿有形成分检查考点
尿有形成分检查是尿液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点:
1. 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出现红细胞。

如果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

2.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也不应出现白细胞。

如果尿液中出现白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

3. 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可以出现少量的上皮细胞。

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的上皮细胞,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引起的。

4. 管型: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出现管型。

如果尿液中出现管型,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引起的。

5. 结晶: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可以出现少量的结晶。

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的结晶,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八章 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八章尿有形成分检查一、A11、以下尿沉渣离心镜检法检查结果,属于异常的是A、RBC:4~6/HPB、WBC:0~5/HPC、上皮细胞少见D、少量磷酸盐结晶E、管型:0~偶见/HP2、阴道炎患者在尿沉渣镜检可见下列何种细胞增多()。

A、扁平上皮细胞B、圆形肾细胞C、尾状上皮细胞D、红细胞E、柱状上皮细胞3、正常人尿常规检查,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结果()。

A、RBC0~1/HPB、WBC0~3/HPC、透明管型0~1/LPD、颗粒管型0~1/LPE、草酸钙结晶4、反映肾小管严重受损的管型是()。

A、细胞管型B、透明管型C、蜡样管型D、脂肪管型E、颗粒管型5、如患者患有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等疾病时,尿液中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晶()。

A、尿酸结晶B、草酸盐结晶C、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D、胱氨酸结晶E、磷酸盐结晶6、尿沉渣常规检查时,标本制备离心处理所需相对离心力约为()。

A、200gB、400gC、500gD、800gE、1500g7、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

A、尿道B、肾小管C、膀胱D、输尿管E、肾盂8、关于尿1小时细胞排泄率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肾盂肾炎患者白细胞排泄率显著增高B、临床意义类似于Addis计数C、标本收集时须控制过量饮水D、标本收集必须加入甲醛防腐E、应留取3小时尿液9、肾小管病变时,会出现()。

A、肾上皮细胞管型B、红细胞管型C、脓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蜡样管型10、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B、管型基质有来自血浆的蛋白C、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D、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早期E、颗粒物质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11、尿沉渣镜检所见小吞噬细胞来自()。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12、下列哪种管型出现时,表明肾脏存在实质性病变()。

A、透明管型B、颗粒管型C、红细胞管型D、脂肪管型E、白细胞管型13、关于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第八章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八章尿有形成分检查

第八章尿有形成分检查第一节检测方法本节考点:(1)检测方法(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一)检查方法尿沉渣是尿有形成分经离心沉淀、在显微镜下见到的尿有形成分。

这些成分可来自肾脏或尿道脱落的细胞、形成的管型、结晶和感染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尿沉渣检查可以弥补尿理、化检查不足造成的漏诊,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目前,尿有形成分检查常用的方法除了传统一般光学显微镜检查法和仪器检查法之外,还有特殊显微镜的检查,主要有:1.相差显微镜法:是以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照射标本,产生明暗不同的反差进行识别,有助于辨别透明管型、不典型红细胞、新鲜尿中血小板。

2.偏振光显微镜法: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的物体进行鉴别,如可显示盐类结晶的精细结构。

3.透射电镜法:利用电子束作为“照明波源”可明显提高分辨率,将尿沉渣标本切成超薄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准确分辨出细菌管型、白色念珠菌管型、血小板管型、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等。

(二)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检查:目前,尿沉渣检查虽可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查。

但迄今为止,仍无任何一种仪器可以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仍然是一种方法简便、价廉、结果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同时也是最重要参考方法。

(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

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

(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繁琐费时。

国内外对临床尿沉渣检查方法,已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

(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1)Sternheirner-Malbin(SM)染色法:为常用的染色方法,能辨别管型尤其是透明管型及各种形态的红细胞、上皮细胞,并能区别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和检出闪光细胞。

2)巴氏染色法:观察有形成分的微细结构,对泌尿道肿瘤细胞和肾移植排异反应具有诊断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尿有形成分检查一、A11、以下尿沉渣离心镜检法检查结果,属于异常的是A、RBC:4~6/HPB、WBC:0~5/HPC、上皮细胞少见D、少量磷酸盐结晶E、管型:0~偶见/HP2、阴道炎患者在尿沉渣镜检可见下列何种细胞增多()。

A、扁平上皮细胞B、圆形肾细胞C、尾状上皮细胞D、红细胞E、柱状上皮细胞3、正常人尿常规检查,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结果()。

A、RBC0~1/HPB、WBC0~3/HPC、透明管型0~1/LPD、颗粒管型0~1/LPE、草酸钙结晶4、反映肾小管严重受损的管型是()。

A、细胞管型B、透明管型C、蜡样管型D、脂肪管型E、颗粒管型5、如患者患有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等疾病时,尿液中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结晶()。

A、尿酸结晶B、草酸盐结晶C、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D、胱氨酸结晶E、磷酸盐结晶6、尿沉渣常规检查时,标本制备离心处理所需相对离心力约为()。

A、200gB、400gC、500gD、800gE、1500g7、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

A、尿道B、肾小管C、膀胱D、输尿管E、肾盂8、关于尿1小时细胞排泄率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肾盂肾炎患者白细胞排泄率显著增高B、临床意义类似于Addis计数C、标本收集时须控制过量饮水D、标本收集必须加入甲醛防腐E、应留取3小时尿液9、肾小管病变时,会出现()。

A、肾上皮细胞管型B、红细胞管型C、脓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蜡样管型10、关于尿颗粒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B、管型基质有来自血浆的蛋白C、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D、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早期E、颗粒物质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11、尿沉渣镜检所见小吞噬细胞来自()。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12、下列哪种管型出现时,表明肾脏存在实质性病变()。

A、透明管型B、颗粒管型C、红细胞管型D、脂肪管型E、白细胞管型13、关于管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衰竭患者B、透明管型见于心力衰竭患者C、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患者D、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患者E、红细胞管型见于膀胱炎患者14、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5、碱性尿中能见到的结晶为()。

A、尿酸钠B、尿酸C、磷酸钙结晶D、非结晶性尿酸盐E、磺胺结晶16、有关尿红细胞形态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可用来鉴别血尿的来源B、均一性红细胞多见于非肾小球源性疾病C、可呈酵母菌状D、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E、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17、在正常尿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

A、不可见B、少见C、极为少见D、<5个/HPFE、<10个/HPF18、急性肝萎缩时,尿液中特征性结晶是()。

A、尿酸结晶B、草酸钙结晶C、亮氨酸结晶D、胱氨酸结晶E、胆固醇结晶19、1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法,留取尿标本时间为()。

A、半小时B、1小时C、2小时D、3小时E、4小时20、慢性肾炎病人尿中不易见到的管型为()。

A、白细胞管型B、透明管型C、颗粒管型D、脂肪管型E、蜡样管型21、下列不属于正常人尿液检查结果的是()。

A、RBC0~1/HPB、WBC0~3/HPC、透明管型偶见/HPD、脂肪管型0~1/HPE、尿糖(-)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尿蛋白定性阴性,则尿中不应有管型物质存在B、正常人清晨尿液中不可能见到透明管型C、典型的上皮细胞管型中,上皮细胞是同心圆排列D、变形管型一般不包括血细胞管型E、DIC患者尿中可见血小板管型23、正常人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可出现()。

A、颗粒管型B、透明管型C、蜡样管型D、白细胞管型E、红细胞管型24、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存在早期肾小球病变()。

A、红细胞管型B、白细胞管型C、颗粒管型D、蜡样管型E、透明管型二、A21、病人,女性,32岁,因尿频,尿急,做肾区疼痛就诊。

体温39.2℃,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浑浊,镜检有大量白细胞,白细胞管型,同时可见闪光细胞,尿细菌培养阳性。

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尿道炎B、急性膀胱炎C、急性肾盂肾炎D、肾结石E、急性肾小球肾炎2、男性,43岁,因尿液浑浊就诊。

实验室检查:尿液外观浑浊,pH8.2,显微镜检查有大量结晶,呈无色哑铃状、小针状结晶,加酸后产生气泡,其可能的结晶是()。

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尿酸铵结晶D、磷酸盐结晶E、尿酸钠结晶三、B1、A.多形性红细胞B.大量白蛋白C.多量扁平上皮细胞D.闪光细胞E.尾形上皮细胞<1> 、尿中出现()细胞,有助于诊断尿道炎。

A、B、C、D、E、<2> 、尿中出现()细胞,有助于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正常人尿沉渣中,直接镜检法RBC:0~偶见/HP,离心镜检法RBC:0~3/HP。

【答疑编号100054853】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又称鳞状上皮细胞,形体扁平而薄,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的表层。

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时尿白细胞增多,常伴大量鳞状上皮细胞。

【答疑编号100054851】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正常人尿液中无颗粒管型,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聚集于TH糖蛋白基质,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答疑编号100054849】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正常尿中无蜡样管型。

出现蜡样管型则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

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也可见于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答疑编号100054848】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亮氨酸和酪氨酸的结晶为蛋白分解产物,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伤寒等。

【答疑编号100054846】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取尿液10ml离心,采用水平式离心机,有效离心半径15cm×1500r/min,相对离心力(RCF)为400g,离心5分钟。

手持离心管45°~90°弃除上层尿,保留0.2ml 沉渣,混匀后取1滴(50μl)置盖玻片上,镜检。

【答疑编号100054845】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于肾小管立方上皮。

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略大于中性粒细胞,一般不超过15μm;胞核圆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见;胞质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可出现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

【答疑编号100054842】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本法较留12h尿简便,不需限制饮食(但不能大量饮水),不必加防腐剂,对有形成分影响小,适用于门诊及住院患者连续检查。

【答疑编号100054841】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正常人尿中无肾上皮细胞管型,肾上皮细胞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晚期等,易出现上皮细胞管型。

肾移植患者在移植术3天内,尿中出现肾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指标之一。

【答疑编号100054839】1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可见于脱水、发热,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如出现于慢性肾炎晚期,提示预后不良。

【答疑编号100054837】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尿沉渣镜检的吞噬细胞种类有2种: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来自组织细胞,体积约为白细胞的2~3倍。

【答疑编号100054835】1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透明管型参考值为0~1/HP,可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颗粒管型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有出血;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答疑编号100054833】1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红细胞管型是由于肾小球或肾小管出血,或血液流入肾小管所致,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肾出血,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

【答疑编号100054832】1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新鲜尿中完整白细胞呈圆形,直径10~14μm,不染色时核较模糊,浆内颗粒清晰可见,正常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答疑编号100054830】1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磷酸钙结晶常见于弱碱性尿液,如长期在尿中见到大量磷酸钙结晶,应考虑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长期卧床骨质脱钙等。

【答疑编号100054828】1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可见: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区分肾性或非肾性红细胞血尿可根据:肾性血尿,变形红细胞≥80%;非肾性血尿,变形红细胞≤50%,大部分红细胞为正常红细胞(或均一性红细胞)。

【答疑编号100054826】1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正常尿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极为少见,尿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答疑编号100054825】18、【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尿中亮氨酸结晶呈淡黄色、或褐色小球形或油滴状,并有密集辐射状条纹,折光性强。

可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

【答疑编号100054823】1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小时尿中有形成分计数的尿标本采集时间上午6~9时,开始留尿时先排尿弃去。

收集3小时内的全部尿。

【答疑编号100054821】2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正常尿中无白细胞管型,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非感染性炎症的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可见淋巴细胞管型)。

【答疑编号100054819】2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正常人尿液中RBC0~1/HP,WBC1~3/HP,透明管型偶见/HP,无粗颗粒管型,尿糖(-),无脂肪管型。

【答疑编号100054817】2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血小板管型主要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