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的制定

合集下载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评价,目前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绩效导向为理论基础,设计一套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以期为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一、绩效导向的理论基础绩效导向是一种基于绩效的管理理念,通过设置目标、监控进度、评价结果等手段来实现管理者对于组织或个人绩效的有效管理。

在教育领域,绩效导向的理念也被广泛应用,用于衡量教育工作的绩效和效果。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即是基于这一理念构建的,其核心在于利用绩效指标来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和成效。

1. 建立目标体系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目标体系。

这个目标体系需要包括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目标、各个子目标以及相应的绩效指标。

目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即具有明确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ce)和时效性(Time-bound)。

2. 确定绩效指标在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之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需要确定相应的绩效指标。

这些绩效指标可以包括教育信息化的覆盖率、使用效果、师生满意度、教学成果等方面。

这些绩效指标需要综合考虑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全面反映其实际效果和成效。

3. 设置评价标准接下来,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需要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需要以绩效指标为基础,具体体现出了每个绩效指标的实际达成情况。

评价标准需要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评价者能够根据这些标准进行实际的评价操作。

4. 进行绩效评价根据目标体系、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价。

评价者可以通过收集各个绩效指标的实际数据,然后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绩效评价。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是根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与要求,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和分析。

下面是一种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设计。

一、评价指标体系1. 教学质量指标:包括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指标。

2. 教学资源指标:包括教学设备、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方面的指标。

3. 学习环境指标:包括网络环境、学习场所等方面的指标。

4. 管理效率指标:包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5. 教育发展指标:包括教育信息化的覆盖范围、教育信息化的支持程度等方面的指标。

二、评价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包括学生考试成绩、教师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库的收藏量、教学设备数量等。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并进行数据之间的比较和关联性分析。

3. 绩效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教育信息化的绩效水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4. 反馈与改进:向相关人员提供评价结果和改进措施的反馈,促使其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评价模型的应用1. 教育管理:通过评价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可以发现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2. 教学改革:通过评价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提供教师培训和课程改革的指导,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3. 教育评估:通过评价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可以对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情况进行比较与评估,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评估数据,监督和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设
计一个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以帮助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科
学评估。

我们需要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包括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教育软件的使用
情况、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效果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在确定指标时,可以参考
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校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

我们需要为每个指标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硬件设施方面,可以评价学校是否具备教学
所需的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并且设定不同等级来评价设备性能的好坏。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权重分配方法。

不同的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我们可
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帮
助我们对各指标进行相对评价,从而为后续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可以根据标准和权重进行评价计算。

将各指标的评价结果与相应权重相乘,并将
结果累加,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可以用来反映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同时
也可以作为学校绩效评价的参考。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可以帮助学校科学评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为学校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不断优化模型,丰富评价指标,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如何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和质量,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可以为教育系统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绩效导向的评价模型把绩效作为评价的核心,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的输入、过程和输出进行评价,客观地反映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和质量。

在设计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需要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

评价目标是评价的指向和导向,包括评价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等的影响。

评价内容是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指标体系,可以包括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软件应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指标。

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可以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利用专门的评价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

要考虑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层次。

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教师、学校、教育部门等不同层次的教育主体。

评价层次可以从个体层面到系统层面进行评价,包括个体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及教育系统的整体发展等。

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评价模型的设计要符合科学的评价原理和方法,遵循客观、准确、可比较的评价要求。

评价过程要公正、公开、透明,尊重和保护评价对象的合法权益,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可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

只有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模型,才能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设计评价模型时,需要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考虑评价的对象和层次,同时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优化和升级,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评估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和影响,设计一个基于绩效导向的评价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设计。

我们需要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指标。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绩提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指标: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等。

我们需要确定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定量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定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教学活动和学生表现等方式进行。

评价的工具可以选用成绩分析软件、教学观察表、教学反馈问卷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制定评价流程和时间节点。

评价流程是评价的具体步骤和流程,时间节点是评价的时间安排。

评价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汇总和反馈等步骤,时间节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比如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评价。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汇总。

数据分析包括对收集到的教育信息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汇总可以通过制作报告或图表等方式进行展示。

我们需要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

评价结果可以通过会议、班级讨论等方式进行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对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包括明确目标和指标、确定评价方法和工具、制定评价流程和时间节点、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汇总、进行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等步骤。

通过这个模型的应用,可以有效评估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评价教育信息化的
效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

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是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和质量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和
政府部门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改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

1. 学生绩效:这是一个评价教育信息化效果的关键指标。

它可以通过学生的成绩、
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等来衡量。

通过对学生绩效的评价,可以判断教育信息化是否对学
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3.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信息化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但是否有效利用这些
资源也是需要评价的。

这个指标评价的是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它可以通过
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教育资源的获取难度和教育资源的质量等来评价。

5. 教育信息化投入产出比:这个指标评价的是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成本、教育信息化的产出效果和教育信息化的收益等来评
价。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是一个评价教育信息化效果和质量的工具,它可
以帮助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改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

这个评价模型可以通过学生绩效、教师教学质量、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管理效果
和教育信息化投入产出比等指标来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这个评价模型的应用,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于如何对教育信息化进行评价,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是一种基于目标管理的评估方法,旨在评估教育信息化在达成学校目标方面的绩效表现,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信息化服务。

一、评价目标设定1.明确目标评价的目标是测量教育信息化的效果,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绩效表现。

明确目标的关键在于为学校的教育和其他工作设立实际、可衡量和容易理解的目标。

2.审查目标的可行性为确保前瞻性和可行性,对目标进行审查是至关重要的。

目标不一定要完美,但它们必须为学校提供帮助,而不是造成负面影响。

3.定义成功的标准成功的标准是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最小需求水平。

成功的标准应该与目标有明确的联系,并反映学校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期望。

二、测量教育信息化明确目标并定义成功的标准后,就要开始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以及学校整体目标的影响。

2.采取科学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是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科学且可验证的测量方法将为相关人员提供可靠和可衡量的数据来确定成功和不成功的因素。

3.定期更新测量工具使用特定的测量工具来检测教育信息化成就的前进情况。

定期更新测量工具可确保测量工具与目标保持一致,而不会因目标的变化而过时。

1.评估结果的总结和解释评估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一项根据测量工具得出的统计数据。

全面、固定的教育信息化数字将为学校的各级领导提供一些实现目标所需的信息,以及未来改进教育信息化需要的信息。

2.分享评估结果教育信息化的评估结果是一个复杂的数据集,它可以用来解释学校的绩效和指导后续的许多决策。

及时、明确和准确的共享评估结果是教育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3.追踪和维护确定评估结果后,就需要跟踪和维护教育信息化服务的质量。

这一过程包括收集、统计和分析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对此作出必要的改进。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个性化教育的实现。

当前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无法很好地评估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绩效管理理念在教育领域的逐渐应用,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愈发受到重视。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估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和价值,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旨在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进行设计和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教学实践。

通过研究制定的评价模型,也可以促进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研究目的还包括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探索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力,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教育信息化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育信息化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旨在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和效益。

研究意义如下:1. 增强教育信息化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基于绩效导向的评价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益和贡献,有助于评价者更准确地评估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况。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教育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在教育信息化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信息化工作。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是指以绩效为导向,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结果和过程进行评估,从而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1.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在建立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时,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对象可以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效果、师生教学活动改进情况等。

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指标和标准,以及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2.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在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中,需要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各方面表现。

评价指标应该包括质量、效率、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确定评价方法和工具评价方法和工具是进行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关键环节。

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

4.建立评价流程和管理机制在建立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时,需要制定评价流程和管理机制,明确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还需要建立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机制,使评价结果发挥实际的指导作用。

5.加强评价能力建设为了保证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加强评价能力建设,培养专业的评价人员和建立健全的评价团队,提高评价的水平和质量。

1.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意义2.制定评价方案和计划在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意义之后,需要制定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案和计划,确定评价的对象、内容、指标和方法,并安排评价的时间和程序。

3.开展评价工作在制定评价方案和计划之后,需要组织评价的实施,包括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开展评价活动等。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和效果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所面临的难题。

传统的评价模型往往局限于对硬件设施和软件应用的测评,而忽略了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

需要一种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以实现对教育信息化全面、科学的评价,进而指导、优化和改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指标应当有利于全面、科学评价信息化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体现绩效导向的特点。

评价指标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绩效: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指标。

(2)教师教学绩效:包括课堂教学效果、课程设计质量、教学内容更新等指标。

(3)教育信息化资源绩效: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应用、在线学习资源等指标。

(4)教育信息化管理绩效:包括信息化支持服务、教育信息化政策、监督评估等指标。

2. 设计绩效度量方法在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后,还需设计相应的绩效度量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

常用的绩效度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评审、学习行为分析、学业成绩分析等。

3. 建立评价模型在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度量方法后,可以利用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综合考量各项指标的权重,为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和质量提供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

1. 教育信息化整体效果评价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可以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成绩、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水平等,从而全面了解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2. 教师个人绩效评价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是绩效导向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评价模型,可以量化分析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表现,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指导和服务。

教育信息化的资源配置对学校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可以帮助学校对信息化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评价,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模型来评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及效果成为了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信息化评价的重要性、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一个适合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的评价模型设计。

一、教育信息化评价的重要性和目标1. 重要性教育信息化评价是学校和教育部门进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评价结果还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2. 目标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地评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通过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包括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2)准确地评估教育信息化的效果。

评价模型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包括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效率、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影响;(3)提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评价结果应该能够发现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建议,使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评价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评价主要包括校园网络、教育信息化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评估。

评价模型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校的网络覆盖情况、设备配备情况以及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以确保学校能够提供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还应该能够对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这些内容的评估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也为教育评价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基于绩效导向的理念,提出一种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一、教育信息化评价的背景和意义教育信息化评价是指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成效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各个环节,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和效益。

教育信息化评价有助于发现教育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政府和学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理念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理念是以绩效为导向,以达成确定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

其核心理念是:评价结果应当反映实际的绩效状况,评价过程应当注重实际的绩效过程,评价方法应当侧重于实际的绩效效果,评价标准应当符合实际的绩效标准。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理念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和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高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目标明确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评价的目标应当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信息化需求出发,阐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绩效标准,使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紧密贴合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

2. 有效评价指标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要兼顾教育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资源、教学实践、管理运用等多个方面,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和技术投入,又要注重教学效果和管理效能,使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际绩效情况。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教育信息化评价是制定和评估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关键工作。

本文将探讨一种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设计。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是一种基于结果导向的模型,将结果作为评价的核心。

该模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指标集,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客观地评价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和效果。

此模型的设计包括三个阶段:指标定义、指标分值分配和绩效评价。

1.指标定义指标是衡量教育信息化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指标定义是评价模型的核心部分。

这里,我们将指标分为四个维度:目标、过程、结果和影响。

这四个维度分别涵盖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实际实施情况、效果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每个维度中,我们可以设计多个指标,比如教育信息化目标方面,可以有以下指标: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数字化课程建设进程、信息技术支撑教学教师数、师生信息素养水平等。

2.指标分值分配指标分值分配是在指标定义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指标设置权重和得分。

首先,要根据各个维度的重要性,给出权重。

例如,在结果维度中,教育信息化成果的权重可能会重于过程维度。

然后,将每个指标的得分乘以权重,计算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

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最好邀请多个学校或机构参与,共同评估每个指标的得分。

3.绩效评价通过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打分,最终,将所有指标的分数综合计算,从而得到教育信息化的总绩效评价。

采用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信息化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该模型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针对性强绩效导向的评价模型着眼于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评测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和成果,使得评测更有针对性。

2.科学客观该模型的指标集涵盖了目标、过程、结果和影响的多个维度,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

3.数据丰富在教育信息化评价中,统计数据是评价的重要基础。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鼓励相关人员收集和使用数据,使得数据来源丰富,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教育信息化绩效模型的设计

教育信息化绩效模型的设计

教育信息化绩效模型的设计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设计一个合适的绩效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教育信息化绩效模型的设计,旨在为教育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教育信息化绩效模型的组成要素教育信息化绩效模型由以下几个组成要素构成:教育信息化目标是指教育信息化项目所追求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学校的管理效果等。

短期目标可以是引入新的教育技术设备,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培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2. 教育信息化投入教育信息化投入是指在教育信息化项目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人力投入包括教师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团队的建设;物力投入包括教育技术设备的采购和维护;财力投入包括资金的投入和支出。

3. 教育信息化过程教育信息化过程是指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它包括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系统开发、实施推广和评估改进等过程。

教育信息化过程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教育信息化产出是指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效应。

教育信息化产出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学生方面的产出包括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增加等;教师方面的产出包括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学校方面的产出包括管理效果的提升、声誉的提高等;社会方面的产出包括经济效益的增加、社会满意度的提高等。

教育信息化绩效模型的评估方法为了评估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然后进行主观分析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影响程度和用户满意度,但缺乏客观性和可量化性。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一项旨在研究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学术研究。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而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则是评估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效果,以提供决策参考。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

该研究包括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和改进,以及对新的评价指标的开发和研究。

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实现对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评估和监测,为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在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应用程度、师生使用情况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价,可以客观反映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和质量,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同时,还需要考虑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确保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总之,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优化,可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教育主体逐渐接受并使用教育信息化技术,但是如何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却成为了各方面关注的问题。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教育信息化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包含四个层次:目标层、绩效层、影响因素层和影响后果层。

其中,目标层包括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目标;绩效层包括评价指标和权重;影响因素层包括教育信息化的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影响后果层包括教育信息化的效果和影响结果。

1.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普及程度
普及率指标
应用范围指标、应用深度指标、应用频率指标
创新领域指标、创新成果指标
可持续性指标、可维护性指标、可延续性指标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

该方法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权重计算容易理解,而且能够在复杂的抉择问题中提供一个合理的决策支持。

本文提出一种标准化的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指标评分、总得分计算、等效比较、结果解释等环节。

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考虑到科学性、实用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

五、结论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能够全面、科学、定量地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

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和改进,不断完善和提升评价模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目前大部分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模型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层面,缺乏系统的绩效导向评价模型。

本文将基于绩效导向的理念,设计一份适用于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绩效导向评价模型。

一、绩效导向的理念绩效导向的理念是一种以实际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它强调通过量化的绩效指标来评价管理的有效性,并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来调整管理策略和措施。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绩效导向的理念可以帮助学校和相关部门更加科学地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效果,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设计1. 确定评价维度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包括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资源利用效率等。

评价模型首先需要确定评价维度,以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客观。

在确定评价维度时,可以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实际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将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价维度划分为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资源利用效率、技术支持、管理保障等多个方面。

2. 设定评价指标每个评价维度都需要有具体的指标来进行评价,评价模型需要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可以从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和实际应用的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制定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关系,确保评价指标的权衡性和完整性。

以教学效果为例,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率、学生学习兴趣度、教师教学反馈等方面的指标。

而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教育信息化设备利用率、教育资源共享率、教育资源成本节约率等指标。

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需要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在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中,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来评价绩效,定性分析可以通过专家意见调查和教育信息化用户满意度问卷来获得绩效评价结果。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发表时间:2018-09-27T18:28:46.32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作者:刘宝全[导读] 教育信息化是支撑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件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对此必须加倍关注”,教育信息化也借此被正式归入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中。

目前,我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要达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融合,就需要用评价体系来推进。

(洛阳昊盛资产评估事务,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支撑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件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对此必须加倍关注”,教育信息化也借此被正式归入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中。

目前,我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要达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融合,就需要用评价体系来推进。

关键词:绩效导向;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构建;现阶段,国内外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信息化评价模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但其中大多数评价体系是局部和片面的,缺少整体性,尤其是表现国家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设的评价模型,几乎无迹可寻。

一、理论依据1.绩效理论。

绩效是与企业组织目标及价值追求一致的成就和业绩,是一种可测量的行为结果,与组织的总体目标与主流价值相关,是组织中投入和产出关系的体现。

作为行为与价值的统一体,绩效是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的综合反映。

绩效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也可以应用到教育信息化领域中。

有学者认为教育信息化绩效是教育信息化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与信息化投入有对比关系的可以度量的行为与结果。

由此,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就是对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与价值追求相一致的行为与业绩成就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与综合评判的过程,既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行为过程又关注教育信息化所产生的效果、效益,同时考虑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对比。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

基于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设计龚仁祥摘要:根据绩效理论,重新定义了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体系,并将二者结合形成新的既有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

该模型采用新思维、新方法去阐述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使其更加形象具体,更具有普遍意义和实践操作性。

通过这种新的模型体系,能够使教育体系更快实现全面信息化。

关键词:绩效导向;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构建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9)35-0252-02现今,我国逐渐重视起了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基本国策和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1]。

目前,全球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仅针对教育信息化的某个方面,缺少宏观布局,缺少对国家信息化教育战略部署目标的理解和对其评价体系的模型。

所以,国家的信息化教育更应该引入绩效体系,并形成新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对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以及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绩效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事业评价体系也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体系更应该以绩效理论为导向,这样既能使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科学,又能实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2]。

1.全面客观,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价值追求。

教育信息化自身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相互成正比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去分析教育信息化投入與产出之间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制度完全符合了这一要求,这一评价体系模型既能够与国家倡导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追求相符合,也能更科学、公正地对信息化教育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评价[3]。

2.绩效导向,重视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绩效改进。

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教育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其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教育信息化的评价体系,使信息化教育更加完善,也使得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所以,通过以绩效为导向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能够及时发现我国在信息化教育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的制定在评价中,不同的评价方法将对评价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根据教育信息化涉及的指标多且难以统一量化的特点,采用的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各个三级指标都用相应的量纲来给出评价值。

制定出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很难同时用来比较不同省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评价指标可以相同或相近,但权重不一样,因为指标的量纲不一样。

标签: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是整个评价体系的主体部分,而评价的基本思路、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权重则是评价模型最核心的要素。

一、评价的基本思路在选择评价方法之前,先要确定评价目的及评价依据。

(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目的本文所研究和建立的模型是用来衡量广东省以文科类为主的民办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随着服务对象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本文建立的模型可用于以下服务对象:1.政府。

将模型提供给政府,目的是使政府更清楚地了解广东省民办高等学校信息化的现状和需求,争取让政府从经济上、政策上对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

2.学校。

将模型提供给学校,目的是让各个民办高校有关领导和部门用来评价自己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找出差距及制定发展规划和改进措施。

3.社会。

将模型用于社会,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更方便、更准确地了解广东省民办高校信息化水平。

4.研究者。

将模型提供给研究者,可以促进研究者更深入地开展民办高校信息化研究工作。

(二)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的依据1.要考虑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2.要借鉴国内外已成熟的同类评价模型。

如《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高校教育技术工程的绩效研究》等等,在这些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民办高校经费来源的特殊性,来制定实用的模型。

3.要明确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高效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实用创新性人才。

二、评价方法在评价中,不同的评价方法将对评价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根据教育信息化涉及的指标多且难以统一量化的特点,本文采用的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各个三级指标都用相应的量纲来给出评价值。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权重确定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客观赋权法和主观赋权法。

其他一些评价方法中权重确定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两种思路。

客观赋权法,即根据各项指标值的变异程度或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来确定权数,客观赋权法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主观赋权法,多是采用综合咨询评分的定性方法,主观赋权法因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降低或夸大了某些作用,致使排序的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事物间的现实关系[1]。

由于客观赋权法使用起来比较复杂,故本文采用的是较简单的主观赋权法,邀请本校的几位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给每个指标给出权重,然后取他们的平均值作为各指标的权重。

三、评價指标及权重(一)确定评价指标为了使模型合理、科学、实用,我们分两个阶段确定各项指标。

1.分解细化阶段。

分解细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分解教育信息化目标,提出尽量详尽的初拟指标。

在拟定相应的评价内容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解、细化目标,使之可以观察和测量,所以,一般采用集体讨论方法,召集有关人员,集思广益,详细列出与目标有关的所有指标。

根据目标的复杂程度,有些目标可由若干一级指标构成,某些一级指标又可以分解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这些不同层次的指标便构成评价模型。

2.筛选归并阶段。

筛选归并阶段的任务是将初拟的评价模型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归并。

目的是精简指标[2]。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根据庞大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所收集到的指标必定是多而杂乱,必须将实用的指标筛选出来,将相同的或相似的指标合并,使选取的指标更能体现目标的本质,以保证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有效性,同时突出评价的重点,使评价更具有可行性和导向性。

3.试验修订。

经过筛选、归并,确定了评价模型后,还应当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以判断达成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对象进行小范围的试验,并根据试验的结果,对评价模型及评定标准进行修订[3]。

本文给每个指标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利用该评价模型对广东省的几所以文科类为主的民办高校进行了教育信息化评分,试验的结果是部分指标难以准确公正地量化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也有待完善。

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和制度、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过程和教育信息化的产出三个大的方面,首先用发散思维,集合身边所有人的智慧,以及从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国家指导性文件中选取其中可用的,易量化和数据好收集的指标,将这些跟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有关的所有一级指标列出来;接着对这些列出来的指标仔细分析和筛选,将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指标合而为一,将不太合适的或是不好量化打分的指标删掉,确定了一级指标。

用同样的方法,再确定二、三级指标。

共有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

这39个三级指标中包含了21个定量指标和18个定性指标。

(二)确定权重权重是指客观地反映模型中各层次、各集合中的指标的重要程度,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设计评价方案时,选择正确的模型是最为重要的,权重的确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同样一套模型,如赋予不同的权重,评价的结论会大相径庭,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为此,必须研究各种指标的权重确定问题[4]。

常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主观经验法。

评价者凭自己以往的经验直接给指标加权,如日本劳动科研所的木林富士朗提出的权重分配模式。

2.主次指标排除分类法,也称A、B、C分类加权法。

具体操作分为排队和加权两步:排队是将指标由大到小或由重要到一般,依次排列;加权是在排队的基础上,按照A、B、C三类指标赋权,如按照A、B、C的顺序直接赋予3、2、1的不同权数。

3.专家调查加权法。

这种方法是要求所聘请的专家先独立地对评价指标加权,然后对每个评价指标的权数取平均值,作为权重系数。

考虑到第一种方法,只凭本文的经验直接给出指标的权重,可能会因为对教育信息化各项指标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以及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不足,容易给出错误的权重;第二种方法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做了明确区分,但没有给出定量的权重值,不利于最终权重的确定;故本文采用的是第三种调查加权法,聘请5位教育信息化相關部门的负责人作为专家给每个指标加权。

从下图1,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各个一级指标所占权重的比例。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的产出”的权重最大,即产出这一指标是最重要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的重要程度,其次且程度相当。

“信息化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是排在最后面。

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后,再确定各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方法跟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一样。

根据以上专家赋权,39个三级指标中,21个定量指标所占权重之和是68%,18个定性指标所占权重之和是32%,具体各级指标和权重如下:(1)在校生数/学生用计算机台数(3.8%)。

(2)教职工人数/学校行政用计算机台数(2.4%)。

(3)多媒体教室比例(1.5%)。

(4)三年信息化资金投入情况(6.3%)。

(5)图书馆电子资源月下载篇数/在校师生总数(1.8%)。

(6)图书馆购置数字资源经费情况(1.7%)。

(7)完全购买的和在线可下载的电子图书/在校师生总数(1.5%)。

(8)校园网覆盖率(1.5%)。

(9)校园网带宽(1.2%)。

(10)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网情况(1%)。

(11)网络存储空间大小(1.8%)。

(12)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制度、计划及效果(0.5%)。

(13)定期对教职工进行信息化培训(1%)。

(14)学校领导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1.8%)。

(15)专门负责信息技术的部门人员设置、分工及职责情况(0.7%)。

(16)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经费预算、工作目标、岗位责任制、改进措施等相关的文件是否齐全,可操作性和执行情况(1.3%)。

(17)信息化相关激励政策情况(1.7%)。

(18)网络病毒的防治水平(2.5%)。

(19)网络运行故障监测系统的监测水平(2%)。

(20)信息安全负责制情况(1%)。

(21)教师使用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能力(3%)。

(2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3%)。

(23)多媒体教室使用率(2%)。

(24)学生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时间(5%)。

(25)所有部门都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办公自动化管理情况(1.3%)。

(26)设备维护情况(2.5%)。

(27)电子邮件系统建设水平(1.8%)。

(28)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水平(1.9%)。

(29)信息资源共享水平(2%)。

(30)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容量(2.5%)。

(31)学生学习并遵守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法律和道德准则(1%)。

(32)学生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如收集、整理和加工学习信息的能力(2%)。

(33)毕业生就业率(7.5%)。

(34)学生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满意度(1%)。

(35)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10.8%)。

(36)省级精品课程数量(6.5%)。

(37)校级精品课程数量(2%)。

(38)一年内发表论文、著作(2%)。

(39)一年内主编、参编教材(5.2%)。

四、结束语制定出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很难同时用来比较不同省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评价指标可以相同或相近,但权重不一样,因为指标的量纲不一样。

参考文献:[1]郝晓玲,等,信息化绩效评价构架、实施与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王冰洁.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3]孙金伟,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4]焦宝聪,教育信息化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