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功能评定量表手册范本
康复科评价量表

康复科评价量表康复医学科评价量表观察号:病案号:861530 CT或X线号:姓名:周锡祥性别:出生:1942年9 月 3 日(70 )岁职业:文化程度:入院日期:2012-8-21邮信住址:电话:主诉:既往史:高血压年;冠心病年;糖尿病年;高血脂症□;肥胖□;脑梗塞年,第次。
残障史:(包括:持续时间、原因、发展及程度、本次康复相关的伴随症状及问题、康复目标)MRI或CT:病灶部位:左侧□右侧□额□顶□颞□枕□基底节单□双□丘脑□脑干□心电图:脑血管超声: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双椎动脉:一、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 Scale, NIHSS)1-5 项目评分标准得分Ia意识水平0=清醒1=嗜睡2=昏睡3=昏迷0Ib意识水平提问0=都正确1=正确回答一个2=两个都不正确0Ic意识水平指令0=都正确1=正确回答一个2=两个都不正确02.凝视0=正常1=部分凝视麻痹2=完全凝视麻痹03.视野0=无视野缺损1=部分视野缺损2=完全偏盲3=双侧偏盲4.面瘫0=正常1=最小(鼻唇沟变浅,微笑不对称)2=部分(下面部完全或几乎完全瘫痪)3=完全(单或双侧,上下部面缺乏运动)15.上肢运动0=无下落,上肢持续10秒钟1=上肢能抬起持续<10秒钟2=能抵抗重力,但上肢不能过到坐位90度卧位45度3=不能抗重力4=无运动9=截肢或关节融合。
解释:5a:左上肢;5b:右上肢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 Scale, NIHSS)6-11 6.下肢运动0=不下落,下肢抬高30度坚持5秒1=下落,〈5秒,但不撞墙3=不能抗重力,快速下落4=无运动9=截肢或关节融合。
解释:6a:左下肢;6b:右下肢7.共济运动0=无共济失调节1=一侧有共济失调2=二侧有共济失调如有共济失调: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9=截肢或关节融合。
解释:8.感觉0=正常,无感觉缺失1=轻-中度,病人感觉针刺不锐或迟钝,或针1刺觉缺失,或仅有触觉2=严重到完全感觉缺失9.语言0=正常,无失语1=轻-中度失语:流利程度和理解力有一些缺损,但表达无明显受限。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Lovett分级
MRC分级*
占正常肌力%**
能抗重力及正常阻力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
正常,Normal,N
正常,Normal,N
5
5-
100
95
同上,但仅能抗中等阻力
良+,Good+,G+
良,Good,G
4+
4
90
80
同上,但仅能抗小阻力
良-,Good-,G-
好+,Fair+,F+
4-
3+
70
1—只能在凳子上或床坐一会,腿悬空;
2—至少在无支撑下坐5分钟,这样就会调整姿势以适应重力的影响
⑵健侧的降落伞反应
(患者坐位闭上或蒙上眼睛,在健侧给予有力的一推)
0—没有外展肩关节或伸直肘关节来避免跌倒;
1—受损的降落伞反应;
2—正常的降落伞反应
⑶患侧的降落伞反应
(同上,推患侧)
同上
⑷支撑站立
0—根本不能站立;
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
腘绳肌
俯卧,试图屈膝时可于腘窝两侧触及肌腱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屈膝
俯卧,膝从伸直至屈曲,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后侧
表1-4Fugl—Meyer下肢平衡评定量表
评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
评分标准
⑴无支撑坐位
0—没有大的支撑患者无法保持坐位,即患者往后靠在椅子背上,周围放置靠垫,或使用腰带支撑坐位;
3—在监督下能安全站立10秒
2—能站立3秒
1—不能闭眼站立3秒,但能站稳
0—需要帮助防止摔倒
⑺并足独站立
站立
请双足并拢站稳,不要扶持任何物体
康复评定(量表)(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台
3—能独立安全的完成8次,但时间超过20 秒
2-无帮助下完成4次踏台,需要监督
1 一稍微帮助可完成2次以上踏台阶
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或不能尝试此动作
(13)双足前后位站
立
站立
为患者演示,将双 足宜于踵趾位或
4一能独立放置踵趾位,并保持30秒
3—能独立将一足置于另一足之前,保持
指导恿者前足跟
移至后足脚尖之
前
30秒
2—能迈一小步并保持30秒
1 一迈步需要帮助,但能保持前后位站立
15秒
0—迈步或站立时失去平衡
C14)单脚站立
站立
请尽可能长的保 持单脚站立,外 要扶持任何物体
4一能独立抬超一侧下肢,并保持10秒以 上
3—能独立抬起一侧卞肢,保持5-10秒
2—能独立抬起一侧下肢,保持3秒以上
IV
脱离了基本共同运动的运动(痉挛状态稍减轻)
取坐位,膝关节屈90°以上向后滑动
取坐位,只踝关节背屈
取坐位,膝关节屈曲、伸展(微动)
取立位,膝关节屈曲、伸展(微动)
V
从基本共同运动到独立运动(痉挛状态减轻)
取立位,伸撷、屈滕
取立位,只踝关节背屈
VI
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取立位,伸膝状态下朋关节外展
取坐位,内外侧胭绳肌交替收缩
4-
70
好+,Fair-r, F+
3+
60
能抗肢体重力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
好,Fair, F
3
50
抗肢体重力运动至接近测试姿位,消除重力时运动至测试 姿位
好Fair-, F-
3-
康复评定表

医
科
康
复
功
能
评
定
量
表
XXXXX卫生院
XXXXXX中医科康复功能评定量表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临床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评定:
评定内容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肌力评定
上肢
左张力评定
上肢
左
右
下肢
左
右
平衡评定
三级平衡评定
Berg平衡
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陪人
独居一个两个
意识状态
昏迷嗜睡警觉
家人态度
消极一般积极
配合程度
消极一般积极
居住环境
电梯楼梯其他
理解能力
消极一般积极
经济状况
较差一般较好
心理态度
焦虑抑郁正常
评定总结:
1.康复治疗目标:
2.康复治疗方案:
3.注意事项:
医师:治疗师:责任护士:患者或家属:
年月日
【康复治疗手册】 上肢功能评定表

康复治疗手册】上肢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手册】上肢功能评定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概述上肢功能评定表是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的工具,旨在帮助康复医师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并制定相应康复治疗计划。
本评定表包括上肢动作、力量、协调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从而全面了解患者的上肢功能水平。
使用指南1.评定表包含的各项指标在每一指标后面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代表该指标的分值。
2.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能力,将相应的分值标注在对应指标下方的方框内。
3.根据患者的总分,可以判断出患者的上肢功能水平。
评定项目及分值1.关节活动范围(20分)使用测量工具(例如测量尺或角度仪)测量以下关节的活动范围,根据患者的实际活动范围给出相应分值。
肩部活动范围(5分)肘部活动范围(5分)腕部活动范围(5分)指关节活动范围(5分)2.功能性动作评定(30分)根据患者完成以下功能性动作的能力,给予相应分值。
每个动作的难度递增,难度越大的动作分值越高。
抓取纸张(3分)拧开瓶盖(4分)给自己系鞋带(5分)吃饭时使用餐具(6分)按键输入(7分)用剪刀剪纸(5分)3.力量评定(20分)使用手持力量计等工具,评定患者的上肢力量。
根据实际测试结果给出相应分值。
肩部屈曲力量(5分)肘部屈曲力量(5分)腕部伸展力量(5分)握力(5分)4.协调性评定(30分)通过让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项目的表现,评定患者的上肢协调能力。
根据实际表现给出相应分值。
模拟画圆(5分)模拟写字(8分)模拟叠纸(5分)模拟点按键(7分)模拟抓取动作(5分)请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评定项目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
使用本评定表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水平,有效指导康复治疗。
评定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程度,确保评定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评定结果可用于跟踪患者康复进展,并进行康复方案的调整。
以上是【康复治疗手册】上肢功能评定表的内容。
希望本评定表能够为康复医师提供有益的工具,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
康复评定常用量表 6(1)

康复评定常用量目录一.肌力评定二.肌张力评定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四.平衡功能的评定1.Fugl—Mayer平衡反应测试2.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3.Berg平衡量表4.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5.MAS平衡功能测试6.三级平衡评定标准五.运动平衡协调功能评定1。
协调功能分级2.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3.非平衡性协调试验评定方法4。
平衡功能分级六。
步态分析1.步行周期各关节活动度2.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情况3.Hodden步行能力评定4.Hoffer步行功能分级5.异常步态汇总七.感觉功能评定八.神经反射发育评定九.心功能评定1.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十.肺功能评定十一.肌电图检查十二.认知功能评定1。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2.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3.焦虑自评量表(SAS)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十三.ADL能力评定1.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2.功能独立评定量表(FIM)3.Frenchay活动指数十四.生活质量评定1。
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影响调查表中风专用量表-30(SA—SIP30)2.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十五.脊髓损伤评定1.感觉损伤的评定2.运动功能损伤的评定3.AS2A脊髓功能损伤分级十六.偏瘫运动功能评定1.Brunnstrom评定2.偏瘫手功能评定3。
Fugle—Meyer评定十七.神经损伤评定1.Glasgow昏迷量表2.韦氏记忆量表3。
Albert线段划消测验4.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十八.压疮的评定1。
美国压疮协会压疮分级十九.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一。
肌力评定1.Lovett肌力评定标准。
分级名称评级标准0 零未触及肌肉收缩1 微弱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2 差解除重力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 可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 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5 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分级评估标准5 能抗阻力作全范围活动,与正常肌肉相同5—能抗5级相同的阻力,活动范围<100%>50%4+ 活动初中期能对抗4级相同阻力,末期对抗5级的阻力4 能对抗轻度阻力全范围活动4- 能对抗与4级相同阻力,活动范围<100%>50%3+ 与4—只是阻力大小的区别3 能抗重力全范围活动3- 能抗重力,活动范围<100%>50%2+ 能抗重力,活动范围<50%2 去除重力全范围活动2—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1+ 去除重力活动范围<50%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0 不能触及肌肉收缩二。
康复功能评定量表手册

康复功能评定手册康复功能评定手册一、运动功能1.肌力MRC肌力分级法,是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以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叫“+”,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MRC分级法评定标准:5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N)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N-)4+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G+)4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G)4-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G-)3+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F+)3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抗任何阻力(F)3- 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F-)2+能对抗重力,但运动范围小于50﹪(P+)2不能对抗重力,但能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P)2- 消除重力影响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P-)1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任何关节运动(T)0 无任何肌肉收缩(Z)适用范围:徒手肌力评定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若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引起的肌力变化,性质则不相同,此时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时,除非完全迟缓阶段或肌肉功能已恢复至自主随意收缩,否则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2.肌张力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0级正常肌张力.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3.平衡1)――静态平衡(1级平衡)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姿势;例如:坐或站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肌肉的等长收缩动态平衡自动态平衡(2级平衡):指人体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他动态平衡(3级平衡):指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完整word版)康复评定(量表)

微,Tince,T
2-
1
10
5
无可测知的肌收缩
零,Zero,0
0
0
*Medical Reseach Council分级**Kendall百分比
评定说明:所需检查肌力的检查方法
检查肌肉
检查方法
1级
2级
3、4、5级
髂腰肌
仰卧,试图屈髋时于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屈髋
2—无帮助下完成4次踏台,需要监督
1—稍微帮助可完成2次以上踏台阶
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或不能尝试此动作
⒀双足前后位站立
站立
为患者演示,将双足置于踵趾位或指导患者前足跟移至后足脚尖之前
4-能独立放置踵趾位,并保持30秒
3—能独立将一足置于另一足之前,保持30秒
2—能迈一小步并保持30秒
1—迈步需要帮助,但能保持前后位站立15秒
好+,Fair+,F+
4—
3+
70
60
能抗肢体重力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
好,Fair,F
3
50
抗肢体重力运动至接近测试姿位,消除重力时运动至测试姿位
好—,Fair—,F-
3-
40
在消除重力姿位作中等幅度运动
差+,Poor+,P+
2+
30
在消除重力姿位作小幅度运动
差,Poor,P
2
20
无关节活动可扪到肌肉收缩
4—可安全的移动,仅需要手稍微帮助
3—可安全的移动,但一定需要手帮助
2—可完成移动,需要语言提示和/或监督
1-需要一个人帮助完成
康复科功能训练评估表

.脑瘫儿童训练登记表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家长姓名地址诊断联系电话现有功能:粗大运动:□头直立□肘支撑□翻身□双手支撑□手支撑坐□独坐(◇圆背◇侧方平衡◇后方平衡)□爬行□扶站(单手/双手)□扶行□自主行走精细运动:□紧握拳□可握住带响玩具并拿向口□两手可在中线位活动□尺侧抓握□全手掌握□桡侧握□拇、食指复侧捏□具有转移物品能力□两手协同运动各握一物互敲□用食指点玩物件□用拇、食指指尖捏□可将小物品放入瓶中□可搭 2-3 层积木□搭4—6层积木□会用铅笔在纸上乱画□可将 2-3 块积木排成一横列□用剪刀乱剪纸□用积木搭门、隧道肌力: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关节活动度:肩前屈肩外展肩后伸肘屈曲肌腕伸肌肘伸展;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拇指内收反射:肱二头肌;膝腱反射;踝阵挛;侧弯反射: ;ATNR障碍类型:□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障碍部位:□双瘫□偏瘫侧□四肢瘫□重复偏瘫:上下肢重或左|右侧重□单瘫□截瘫辅具的使用 ; □轮椅□拇指外展固定带□护腕矫形器□分指固定板□其他其他科诊断疾病:□疾病(□服药中□未服药)相关感官能力:视觉:□正常□未检查□其他听觉:□正常□未检查□其他触觉:□防御□迟钝□依赖前庭觉:□敏感□迟钝□稳定认知反应:□好□普通□差指令听从:□佳□差□无情绪反应 :□敏感□稳定语言能力:□无□构音异常□差□正常主动活动体能:□高□中□低畏缩反应:□强□弱□正常主Gesell: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要韦氏智测: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发育商;总智商;检脑电图:头颅核磁:查SEP::GMFM;GMFCS;.。
康复评定量表

康复目标:
治疗科室:康复科
治疗师:
日期: 年 月 日
深感觉:关节觉/振动觉等(正常 减退 消失)
坐位平衡:(0 / I / II / III 级)
立位平衡:( 0 / I / II / III 级)
能够自主转移(翻身 /卧坐/坐站/行走)
偏瘫步行能力(0 / 1/ 2 / 3 / 4 / 5 级)
肩痛£ 肩关节半位£ 肩-手综合症£ 膝过伸£ 足下垂内翻£
住院科室: 患者姓名: 入院日期: 病情摘要:
通许县中医院
康复评定量表
主治医师:
住院号: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目前功能情况:
关节活动受限( 肩 肘 腕 髋 膝 踝 )
肌力:
Ashworth肌张力分级:
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 期):
感觉功能检查
上肢(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
期)
下肢( 期)
浅感觉:痛/温/触等(正常 减退 消失)
康复评定量表

康复科相关评定量表1.Berg平衡量表2.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3.Brunnstrom 运动功能恢复分期4.Fugl-Meyer平衡评估量表5.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6.Holden步行能力评定7、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8、改良Ashworth量表9、肌力分级标准10、偏瘫手功能分级11.手功能评定表12.洼田饮水试验Berg平衡量表注: 评分标准及临床意义: 最高分56分, 最低分0分, 分数越高平衡能力越强。
0~20分, 提示平衡功能差, 患者需要乘坐轮椅;21~40分, 提示有一定平衡能力, 患者可在辅助下步行;41~56分者说明平衡功能较好, 患者可独立步行。
〈40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自己在合理的时间內(约10秒钟吃一口)可用筷子取食眼前的食物。
若需辅具时, 应会自行穿脱。
需部分帮助(切面包、抹黄油、夹菜、盛饭等)。
依赖。
自理。
需要少量帮助(1人)或语言指导需两人或1个强壮、动作娴熟的人帮助。
完全依赖别人。
可独立完成洗脸、洗手、刷牙及梳头。
需要別人帮忙。
可自行进出厕所, 不会弄脏衣物, 并能穿好衣服。
使用便盆者, 可自行清理便盆。
需帮忙保持姿勢的平衡, 整理衣物或使用卫生紙。
使用便盆者, 可自行取放便盆, 但须仰赖他人清理。
需他人帮忙。
可独立完成(不论是盆浴或淋浴)。
需別人帮忙。
使用或不使用辅具皆可独立行走50公尺以上。
需要稍微的扶持或口头指导方可行走50公尺以上。
虽无法行走, 但可独立操纵轮椅(包括转弯、进门、及接近桌子、床沿)并可推行轮椅50公尺以上。
需別人帮忙。
可自行上下楼梯(允许抓扶手、用拐杖)需要稍微帮忙或口头指导。
无法上下楼梯。
可自行穿脫衣服、鞋子及辅具。
在別人帮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上的动作。
需別人帮忙。
能控制。
偶尔失禁(每周<1次)。
失禁或昏迷。
能控制。
偶尔失禁(每周<1次)或尿急(无法等待便盆或无法即时赶到厕所)或需別人帮忙处理。
康复评定量表集---精品模板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表2 改良Ashworth量表(0—4级)痉挛的几种徒手检查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检查(ROM—T)和徒手肌力检查(MM—T)姓名:性别:年龄:病程: 住院号诊断:检查日期: 评估者:平衡能力评估姓名:性别: 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表姓名:性别:年龄:病程: 住院号:诊断:Barthel 指数(BI)Berg平衡量表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诊断:注;低于40分表明有摔倒的危险结论Fim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手法肌力检查(MMT)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部位功能检查评分标准上肢坐位1.上肢反射活动(1)肱二头肌肌腱反射(2)肱三头肌肌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上提(2)肩关节后缩(3)肩关节外展(至少90度)(4)肩关节外旋(5)肘关节屈曲(6)前臂旋后3.伸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内收和(或)内旋(2)肘关节伸展(3)前臂旋前4.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1)手触腰椎(2)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位0度)(3)肩关节0度时,肘关节90度前臂旋前、旋后5.分离运动(1)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0度位,前臂旋前(2)肩关节屈曲90度~180度,肘于0度位、前臂中立位(3)肩关节屈曲30~90度、肘关节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0分:不能引出反射活动2分:能够引出反射活动0分:完全不能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没有明显活动1分:手仅越过髂前上棘2分:能顺利进行0分: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1分: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屈曲发生在较晚时间2分:能顺利充分完成0分:肘关节不能保持90度或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1分:肩肘关节正确位时能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完成该活动2分:完全旋前、旋后,活动自如0分: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1分:可部分完成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2分:顺利完成0分: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外展1分: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2分:顺利完成0分: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腕手6.反射亢进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指屈肌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7.腕稳定性(1)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伸腕(2)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时腕关节屈伸(3)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伸腕(4)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屈伸腕(5)腕环形运动8.手指(1)集团屈曲(2)集团伸展(3)握力1:掌指关节伸展、指间关节屈曲,检查抗阻握力(4)握力2:所有关节0度位时,拇指内收1分:能在要求肢位时部分完成旋前旋后2分:顺利完成(该阶段者要得2分,那么在第V阶段必须得6分)0分:至少2—3个反射明显亢进1分: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2分:反射活跃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0分:患者不能伸腕关节达15度1分:可完成伸腕,但不能抗阻2分:有些轻微阻力仍可保持伸腕0分:不能随意运动1分:患者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2分: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性评分同(1)项评分同(2)项0分:不能进行1分:活动费力或不完全2分:正常完成0分:不能屈曲1分:能屈曲但不充分2分:(与健侧比较)能完全主动屈曲0分:不能伸1分:能够主动伸展手指(能够松开拳)2分:能充分地主动伸展0分:不能保持要求位置1分:握力微弱2分: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抓握0分:不能进行1分:能用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下肢仰卧位坐位站位(5)握力3:患者拇、食指可挟住一支铅笔(6)握力4:患者能握住一个圆筒物体(7)握力5:握球形物体,如网球9.协调性与速度:指鼻试验(快速进行5次)(1)震颤(2)辨距不良(3)速度1.反射活动(1)跟腱反射(2)(髌)膝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屈曲(2)膝关节屈曲(3)踝关节屈曲3.伸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伸展(2)髋关节内收(3)膝关节伸展(4)踝关节跖屈4.伴有共同运动的运动(1)膝关节屈曲(2)踝背屈5.分离运动(髋关节0度)(1)膝关节屈曲抵抗拉力2分:可牢牢捏住纸评分方法同握力2评分方法同握力2、3评分方法同握力2、3、4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0分:明显或不规则辨距不良1分:轻度或规则的辨距不良2分:无辨距障碍0分:较健侧慢6s1分:较健侧慢2~5s2分:两侧差别〈2s0分:无反射活动2分:有反射活动0分:不能进行1分:部分运动2分:充分进行0分:没有运动1分:微弱运动2分:几乎与对侧相同0分:无主动运动1分: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不超过90度2分:膝关节屈曲〉90度0分:不能主动背屈1分:不能完全主动背屈2分:正常背屈0分:在髋关节伸展位不能屈膝坐位仰卧位(2)踝背屈6.反射亢进膝部屈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7.协调性和速度跟膝胫试验(连续重复5次)(1)震颤(2)辨距障碍(3)速度临床意义:简化Fugl—Meyer评定最高分100分.〈50分,患肢严重运动障碍;50~84,患肢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患肢中等度运动障碍;96~99分,患肢轻度运动障碍。
康复评定表

2.康复治疗方案:
3.注意事项:
医师: 治疗师: 责任护士: 患者或家属:
年 月 日
进食
修饰
穿衣
转移
便
小便
总分
四、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陪人
独居 一个 两个
意识状态
昏迷 嗜睡 警觉
家人态度
消极 一般 积极
配合程度
消极 一般 积极
居住环境
电梯 楼梯 其他
理解能力
消极 一般 积极
经济状况
较差 一般 较好
心理态度
焦虑 抑郁 正常
五、患者意愿及目标
六、评定总结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针灸康复科
康复功能评定量表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临床诊断:
二、功能评定
评定内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肌力评定
上肢
左
右
下肢
左
右
肌张力评定
上肢
左
右
下肢
左
右
平衡评定
三级平衡评定
Berg平衡
三、ADL评定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Barthel指数
常用康复量表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价法理论:一期:迟缓性瘫痪二期:联合反应明显,出现协同运动,肌张力开始增高,出现肌腱反射三期:以协同运动为主,联合反应减弱,肌张力增高达高峰,肌腱反射增高四期:随意协同运动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肌张力开始降低。
五期:随意,分离运动明显,可做一般技巧运动,随意协同运动成分部分消失,肌张力继续降低,近正常。
六期:正常随意运动,可做精细技巧运动,肌张力正常或近似正常。
评价:功能独立性评定(F FIM IM)量表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独立:活动中不需他人帮助1.完全独立(7分)-- 构成活动的所有作业均能规范、完全地完成,不需修改和辅助设备或用品,并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2. 有条件的独立(6分)-- 具有下列一项或几项:活动中需要辅助设备;活动需要比正常长的时间;或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依赖:为了进行活动,患者需要另一个人予以监护或身体的接触性帮助,或者不进行活动1. 有条件的依赖--患者付出50%或更多的努力,其所需的辅助水平如下:(1)监护和准备(5分)-- 患者所需的帮助只限于备用、提示或劝告,帮助者和患者之间没有身体的接触或帮助者仅需要帮助准备必需用品;或帮助带上矫形器。
(2)少量身体接触的帮助(4分)-- 患者所需的帮助只限于轻轻接触,自己能付出75%或以上的努力。
(3)中度身体接触的帮助(3分)-- 患者需要中度的帮助,自己能付出50%~75%的努力。
2. 完全依赖-- 患者需要一半以上的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否则活动就不能进行。
(1)大量身体接触的帮助(2分)-- 患者付出的努力小于50%,但大于25%。
(2)完全依赖(1分)-- 患者付出的努力小于25%。
FIM的最高分为126分(运动功能评分91分,认知功能评分35分),最低分18分。
126分=完全独立;108分~125分=基本独立;90~107分=有条件的独立或极轻度依赖;72~89分轻度依赖;54~71分中度依赖;36~53分=重度依赖;19~35分=极重度依赖;18分=完全依赖。
患者康复结果评价表

患者康复结果评价表
患者信息
- 姓名:
- 年龄:
- 医疗记录号:
- 就诊日期:
康复评估
请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情况,在下方填写相应的评分。
功能恢复
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评分:(0-10分)
- 注释:请简要描述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能力恢复情况。
2. 运动功能:
- 评分:(0-10分)
- 注释:请简要描述患者在各种运动活动方面的恢复情况。
3. 疼痛状况:
- 评分:(0-10分)
- 注释:请简要描述患者在疼痛缓解方面的情况。
心理康复
1. 自我调适能力:
- 评分:(0-10分)
- 注释:请简要描述患者的自我调适能力变化情况。
2. 心理压力:
- 评分:(0-10分)
- 注释:请简要描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情况。
3. 心理健康状况:
- 评分:(0-10分)
- 注释:请简要描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参与
1. 社交能力:
- 评分:(0-10分)
- 注释:请简要描述患者在社交方面的参与情况。
2. 工作能力:
- 评分:(0-10分)
- 注释:请简要描述患者在工作方面的恢复情况。
3. 家庭生活:
- 评分:(0-10分)
- 注释:请简要描述患者在家庭生活方面的恢复情况。
总结
根据以上评估结果,请简要总结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整体进展情况,并提出任何额外的建议或备注。
我已经按照上述要求帮您写好了《患者康复结果评价表》,请您核对一下是否符合您的需求。
如有需要,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度修改和完善。
康复评定常用标准量表

Fugl-Meyer平衡反应测试评定内容评定标准支持坐位0分不能保持平衡1分能保持平衡,但时间短,不超过5分钟2分能保持平衡,超过5分钟健侧展翅反应0分被推动时,无肩外展及伸肘1分健肢有不完全反应2分健肢有正常反应患侧展翅反应0分被推动时,患肢无外展及伸肘1分患肢有不完全反应2分患肢有正常反应支持站立0分不能站立1分完全在他人帮助下站立2分1人帮助站立1分钟无支持站立0分不能站立1分站立少于1分钟或身体摇摆2分站立平衡多于1分钟健肢站立0分维持平衡少于1-2秒1分维持平衡4-9秒2分维持平衡多于9秒患肢站立0分维持平衡少于1-2秒1分维持平衡4-9秒2分维持平衡多于9秒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定内容评定标准自己坐0分:不能坐1分:稍许帮助(如一只手)即可坐2分:独自坐超过10秒3分:独自坐超过5秒保护性反应—病人闭上眼睛,从左侧向右侧推;再从右侧向左侧推0分:无反应1分:反应很小2分:反应缓慢,动作笨拙3分:正常反应在帮助下站立0分:不能站立1分:在2个人中度帮助下才能站立2分:在1个人中度帮助下能够站立3分:稍许帮助(如一只手)即可站立独立站立0分:不能站立1分:能站立10秒,或质心明显偏向一侧下肢2分:能站立1分钟,或站立时稍不对称3分:能站立1分钟以上,上肢能在肩水平以上活动单腿站立(左腿、右腿)0分:不能站立1分:能站立,不超过5秒2分:能站立,超过5秒3分:能站立,超过10秒说明:可能最高得分:15分Semans平衡障碍分级法脊髓损伤受试者的平衡测试日本东京大学康复部的平衡评定功能级分值微弱0~25很差26~50差51~75功能不完全76~89完全有功能90~98功能达最大99(利手)、96(非利手)④甚少出现大便失禁,病人在使用栓剂或灌肠器时需要监督,或需要定时有人从旁提示,以防失禁。
⑤没有大便失禁,在需要时病人也可自行使用栓剂或灌肠器。
其他方法:肛门造口或使用纸尿片。
考虑因素:“经常大便失禁”是指有1个月内超过一半的时间出现失禁,“间中大便失禁”是指1个月内有一半或以下的时间出现失禁,“甚少大便失禁”是指每个月有不多于一次的大便失禁。
康复功能评定量表手册

康复功能评定手册康复功能评定手册一、运动功能1.肌力MRC肌力分级法,是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以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假设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叫“+”,稍差那么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MRC分级法评定标准:5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N)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N-)4+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G+)4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G)4-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G-)3+情形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必然的阻力 (F+)3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抗任何阻力 (F)3- 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F-)2+能对抗重力,但运动范围小于50﹪(P+)2不能对抗重力,但能在排除重力阻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P)2- 排除重力阻碍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P-)1 触诊能发觉有肌肉收缩,但不引发任何关节运动(T)0 无任何肌肉收缩(Z)适用范围:徒手肌力评定要紧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发的肌力转变(尤其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假设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引发的肌力转变,性质那么不相同,现在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转变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形时,除非完全迟缓时期或肌肉功能已恢复至自主随意收缩,不然不宜采纳徒手肌力评定方式2.肌张力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0级正常肌张力.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份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显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显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份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份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3级肌张力严峻增加:被动活动困难.4级僵硬,受累部份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不能活动.3.平稳1)――静态平稳(1级平稳)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姿势;例如:坐或站时维持稳固状态的能力,肌肉的等长收缩动态平稳自动态平稳(2级平稳):指人体进行各类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姿势时维持稳固状态的能力他动态平稳(3级平稳):指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映、恢复稳固状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功能评定手册康复功能评定手册一、运动功能1.肌力MRC肌力分级法,是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以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叫“+”,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MRC分级法评定标准:5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N)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N-)4+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G+)4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G)4-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G-)3+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 (F+)3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抗任何阻力 (F)3- 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F-)2+能对抗重力,但运动范围小于50﹪ (P+)2不能对抗重力,但能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 (P)2- 消除重力影响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P-)1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任何关节运动 (T)0 无任何肌肉收缩 (Z)适用范围:徒手肌力评定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若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引起的肌力变化,性质则不相同,此时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时,除非完全迟缓阶段或肌肉功能已恢复至自主随意收缩,否则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2.肌张力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0级正常肌张力.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3.平衡1)――静态平衡(1级平衡)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姿势;例如:坐或站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肌肉的等长收缩动态平衡自动态平衡(2级平衡):指人体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他动态平衡(3级平衡):指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2)――Romberg检查法1851年Romberg制定小脑病变:睁眼、闭眼均不稳,闭眼更明显,蚓部病变易向后倾倒,半球病变向患侧倾倒。
前庭迷路病变:闭眼后不立即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身体摇晃,且摇晃的幅度逐渐增强,身体多向两侧倾斜。
强化Romberg检查法1966年Gragbiel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单腿直立:受检者单腿直立,观察其睁、闭眼情况下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最长维持时间为30秒两足一前一后:足尖接足跟直立,观察其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最长维持时间为60秒。
3)――Berg平衡量表BBS 测试时选择了14个动作对被测试者进行评定,每个动作又依据被测试者的完成质量分为0~4分五个级别予以记分,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严重。
BBS 测试时仅需要一块秒表、一根软尺、一个台阶和两把高度适中的椅子即可完成,应用非常简便。
但是,具体到对每个动作评分时,则需要依据比较细致的评分标准进行,所以要求测试者能熟练掌握方可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以下是量表中按先后顺序进行测试的14个规定动作:⒈由坐到站⒉独立站立⒊独立坐⒋由站到坐⒌床-椅转移⒍闭眼站立⒎双足并拢站立⒏站立位上肢前伸⒐站立位从地上拾物⒑转身向后看⒒转身一周⒓双足交替踏台阶⒔双足前后站立⒕单腿站立评分标准1:由坐到站受试者体位:患者坐于治疗床上。
测试命令:请站起来。
4分:不用手帮助即能够站起且能够保持稳定;3分:用手帮助能够自己站起来;2分:用手帮助经过几次努力后能够站起来;1分:需要较小的帮助能够站起来或保持稳定;0分:需要中度或较大的帮助才能够站起来;2:独立站立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请尽量站稳。
4分:能够安全站立2分钟;3分:能够在监护下站立2分钟;2分:能够独立站立30秒;1分:经过几次努力能够独立站立30秒;0分:没有帮助不能站立30秒;如果受试者能够独立站立2分钟,则第3项独立坐得满分,继续进行第4项评定。
3:独立坐受试者体位:坐在椅子上,双足平放在地上、背部要离开椅背。
测试命令:请将上肢交叉抱在胸前并尽量坐稳。
4分:能够安全的坐2分钟;3分:能够在监护下坐2分钟;2分:能够坐30秒;1分:能够坐10秒;0分:没有支撑则不能坐10秒;4:由站到坐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请坐下。
4分:用手稍微帮助即能够安全的坐下;3分:需要用手帮助来控制身体重心下移;2分:要用双腿后侧抵住椅子来控制身体重心下移;1分:能独立坐在椅上但不能控制身体重心下移;0分:需要帮助才能坐下;5:床-椅转移先在治疗床旁边准备一张有扶手和一张无扶手的椅子。
受试者体位:患者坐于治疗床上,双足平放于地面。
测试命令:请坐到有扶手的椅子上来,再坐回床上;然后再坐到无扶手的椅子上,再坐回床上。
4分:用手稍微帮助即能够安全转移;3分:必须用手帮助才能够安全转移;2分:需要监护或言语提示才能完成转移;1分:需要一个人帮助才能完成转移;0分:需要两个人帮助或监护才能完成转移;6:闭眼站立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请闭上眼睛,尽量站稳。
4分:能够安全站立10秒;3分:能够在监护下站立10秒;2分:能够站立3秒;1分:闭眼不能站立3秒但睁眼站立能保持稳定;0分:需要帮助以避免跌倒;7:双足并拢站立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请将双脚并拢并且尽量站稳。
4分:能够独立将双脚并拢并独立站立1分钟;3分:能独立将双脚并拢并在监护下站立1分钟;2分:能够独立将双脚并拢但不能站立30秒;1分:需要帮助才能将双脚并拢且能够站立15秒;0分:需要帮助才能将双脚并拢且双脚并拢后不能站立15秒;8:站立位上肢前伸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将手臂抬高90度,伸直手指并尽力向前伸,请注意双脚不要移动。
注:进行此项测试时,要先将一根皮尺横向固定在墙壁上。
受试者上肢前伸时,测量手指起始位和终末位对应于皮尺上的刻度,两者之差为患者上肢前伸的距离。
如果可能的话,为了避免躯干旋转受试者要两臂同时前伸。
)4分:能够前伸大于25cm的距离;3分:能够前伸大于12cm的距离;2分:能够前伸大于5cm的距离;1分:能够前伸但需要监护;0分:当试图前伸时失去平衡或需要外界支撑;9:站立位从地上拾物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请把你双脚前面的拖鞋捡起来。
4分:能够安全而轻易的捡起拖鞋;3分:能够在监护下捡起拖鞋;2分:不能捡起但能够到达距离拖鞋2-5cm的位置并且独立保持平衡;1分:不能捡起并且当试图努力时需要监护;0分:不能尝试此项活动或需要帮助以避免失去平衡或跌倒;10:转身向后看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双脚不要动,先向左侧转身向后看,然后,再向右侧转身向后看。
注:评定者可以站在受试者身后手拿一个受试者可以看到的物体以鼓励其更好的转身。
4分:能够从两侧向后看且重心转移良好;3分:只能从一侧向后看,另一侧重心转移较差;2分:只能向侧方转身但能够保持平衡;1分:当转身时需要监护;0分:需要帮助及避免失去平衡或跌倒;11:转身一周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请转一圈,暂停,然后在另一个方向转一圈。
4分:能只两个方向用4秒或更短时间安全转一圈;3分:能在一个方向用4秒或更短时间安全转一圈2分:能够安全的转一圈但用时超过4秒;1分:转身时需要密切监护或言语提示;0分:转身时需要帮助;12:双足交替踏台阶先在受试者前面放一个台阶或一只高度与台阶相当的小凳子。
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请将左、右脚交替放到台阶/凳子上,直到每只脚都踏过4次台阶或凳子。
4分:能够独立安全站立且在20秒内完成8个动作;3分:能够独立站立,但完成8个动作的时间超过20秒;2分:在监护下不需要帮助能够完成4个动作;1分:需要较小帮助能够完成2个或2个以上的动作;0分:需要帮助以避免跌倒或不能尝试此项活动;13:双足前后站立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示范给受试者)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正前方并尽量站稳。
如果不行,就将一只放在另一只前面尽量远的地方,这样,前脚后跟就在后脚足趾之前。
注:要得到3分,则步长要超过另一只脚的长度且双脚支撑的宽度应接近受试者正常的支撑宽度。
4分:能够独立的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正前方且保持30秒;3分:能够独立的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方且保持30秒;2分:能够独立的将一只脚向前迈一小步且能够保持30秒;1分:需要帮助才能向前迈步但能保持15秒;0分:当迈步或站立时失去平衡;14:单腿站立受试者体位:站立位。
测试命令:请单腿站立尽可能长的时间。
4分:能够独立抬起一条腿且保持10秒以上;3分:能够独立抬起一条腿且保持5-10秒;2分:能够独立抬起一条腿且保持3-5秒;1分:经过努力能够抬起一条腿,保持时间不足3秒但能够保持站立平衡;0分:不能够尝试此项活动或需要帮助以避免跌倒;4.协调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等5.步态1)正常步行周期正常行走时,从一侧腿迈步向前、足跟着地开始到该腿足跟重新着地为止的时期为一个步行周期。
每一个步行周期都要经历站立相(stance phase)和摆动相(swing phase)两个阶段。
1. 站立相:占整个步行周期的60%左右,它又分为几个阶段:⑴全足放平、足跟着地(0%-15%)⑵足跟离地(至30%处)⑶屈髋、屈膝(从30%-45%处)⑷足趾离地(至60%处)2. 摆动期:占整个步行周期的40%,包括:⑴足趾离开地面⑵足背屈足趾悬空加速摆动⑶腿摆动减速由于行走时一腿足趾离地之前,另一腿足跟已经着地,因此存在双足同时接触地面的瞬间,称为双腿支撑期,该期在每个步行周期中出现两次,每次约占整个周期的11%左右。
2)正确步行的姿态1. 躯干必须保持正直,不向左右歪和前后仰。
2. 髋关节只作伸屈运动,不作外展内收。
3. 足尖指向前方,重力由足跟转移到足趾。
4. 当身体重心落在一腿时,该腿膝关节必须完全伸直,当重心转移到另一腿时,膝关节屈曲。
5. 步幅均匀,两腿距离大致相等。
6. 步速中等、规律,一般速度时,每分钟约走80-100步。
正确的步态主要靠骨骼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紧张度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