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

合集下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淋巴瘤。

DLBCL主要起源于B淋巴细胞,其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对于诊断和治疗DLBCL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DLBCL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变异。

1.1 细胞形态学DLBCL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是淋巴瘤细胞在病变组织中弥漫分布,并呈现出巨细胞样、高度多形性和大核染色质的特点。

细胞核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

1.2 免疫表型DLBCL的免疫表型呈现高度异质性。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LBCL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19、CD20、CD22等),而不表达原始淋巴细胞抗原(如CD10、CD5等)。

此外,还存在一部分DLBCL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生发中心相关抗原(如BCL6),这些表型特点有助于对DLBCL的鉴别诊断。

1.3 遗传学变异DLBCL的遗传学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BCL6、MYC、BCL2等,这些突变与DLBCL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染色体异常主要包括常见的3q27(BCL6)、8q24(MYC)和18q21(BCL2)等位置的变异,这些染色体异常也与DLBCL的预后有关。

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DLBCL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学特征等。

2.1 年龄年龄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年轻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而老年患者的预后较差。

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存在更多的合并症、耐受治疗能力差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2.2 临床分期DLBCL的临床分期是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早期分期(如Ⅰ和Ⅱ期)的DLBCL患者预后较好,而晚期分期(如Ⅲ和Ⅳ期)的患者预后较差。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分享精选全文完整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分享精选全文完整版
双表达 vs 其他DLBCL患者接受R-CHO双P方打案击4 vs 其他DLBCL患者接受R-CHOP方案5
Riedell PA, Smith SM. Cancer. 2018 Dec 15;124(24):4622-4632.
BT作K依用赖机的制NF-κB激活对淋巴瘤细胞生存发挥关键作用
B细胞受体(BCR)信号传导对B细胞存活的调节
双侧乳腺扫查:
双侧乳腺扫查:
双乳腺体层不厚,回声欠均匀,导管未见明显扩张。
双乳腺体层不厚,回声欠均匀,导管未见明显扩张,
右乳11-12点钟方向腺体层内一片状低回声区,范围约 右侧乳腺腺体层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37×14m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
左乳11-3点钟方向腺体层内见片状低回声区,长径超出
髓质分界欠清,CDFI内可见短杆状血流信号。
右侧腋窝未见明显异常回声淋巴结。
病理病理
2021年3月5日病理(左乳肿块穿刺物)HE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符合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倾向弥漫 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来源。免疫组化:CD45(+),CD20 (+), PAX-5 (+), CD79a (+), CD21 (+), CD10 (-) , CD5 (-) , CD3 (-) ,MUM-1 (-) ,Bcl-6 (+) , Bcl-2 (+,>70%), C-Myc(+40-50%),CyclinD1 (-) ,CD30 (-) ,TdT (-) ,Syn (-) ,CgA (-) ,MPO(-) ,Ki-67(+, 约70%),
N=10 5 (50%) / 1 (10%) / 4 (40%)
3/10 (30%) 7/10 (70%) 8/10 (80%) 7/10 (70%)

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作者:司成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目的对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分析,并对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等进行观察。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05年3月——2010年6月收治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诊断为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患者共22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并实施随访。

结果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共22例,均为女性,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3.2岁。

所有患者中肿块位于左侧乳房的有8例,肿块位于右侧乳房的有12例,肿块位于双侧乳房的有2例。

按照AnArbor分期,Ⅳ期的患者为1例,Ⅲ期的患者为2例,Ⅱ期的患者为9例,Ⅰ期的患者为10例。

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为乳腺单侧肿块。

大多表现为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中等大小或较大,部分呈列兵状排列,个别残留了部分乳腺结构,淋巴上皮可见部分病变,部分坏死。

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患者可进行免疫分型。

对16例患者成功实施了随访,10例患者的存活期为20-83个月;6例患者于手术后6-16个月后死亡。

结论临床上,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较为少见,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较为多见,免疫组化标记能够较好的利于患者病情的明确诊断。

对该病的治疗,以手术辅助联合放、化治疗为宜。

[关键词] 原发性;B细胞性淋巴瘤;病理分析;预后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91-02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较为少见,由Wiseman[1]等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次发现并确定其诊断标准,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其中数量较多的为B细胞,以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

患者罹患该病后,一般治疗效果较差,且在临床诊断时容易发生误诊。

现为积累经验,达到与同行分享、交流的目的,随机抽取我院自2005年3月——2010年6月收治的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患者共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摘要】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组(GCB)和非生发中心组(non-GCB)的bcl-6基因重排、Bcl-6蛋白表达之间无直接相关性,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各异。

【关键词】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组织微阵列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欧美和日本占成人NHL的30%~40%[1]。

许多NHL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这些异常能帮助辅助诊断疾病并与其它疾病鉴别。

如滤泡性淋巴瘤有t(14;18),影响bcl-2基因;伯基特淋巴瘤有t(8;14),影响c-myc基因;位于3q27的bcl-6基因的重排,通常见于DLBCL[2]。

bcl-6基因由于在DLBCL中涉及3q27染色体易位而得以克隆,也称LAZ3或bcl-5基因,研究表明,正常bcl-6基因组全长26kb,具有l0个外显子,它编码一个含有70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2-98kd,属于一种转录抑制因子[3]。

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选取彭泽县人民医院病理科DLBCL存档蜡块53例,经2位副主任医师重新阅片,明确诊断并排除可能由惰性淋巴瘤转化为DLBCL的病例。

存档蜡块全部重新制作HE切片,参照2008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对其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确诊。

另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20例做对照组。

1.2 方法1.2.1 DLBCL组织芯片的构建与制备1)组织芯片模块制做:将熔化石蜡(加入等量的蜂蜡)制作成2.5×2×0.5大小的空白蜡块,设计制作受体蜡块。

2)组织芯片的设计和制备:将原蜡块放在45℃温箱中烘5-10min待蜡块变软,然后,先在显微镜下定位,避开出血坏死区,选取肿瘤组织丰富的区域,用穿刺针从组织块选定部位逐个取出组织芯,放入预先设计的阵列模块中,制成组织芯片。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 目的 探讨 原发性 中枢神经 系统弥 漫大 B细胞淋 巴瘤 ( iuel g —e m h m sD B L 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分 d fs a eB cll p o a , L C ) f r ly 子亚型及与预后 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 析 1 原发 性 中枢神 经系 统 D B L的临床 表现 、 像特 点 , 6例 LC 影 采用 H E染 色及
B L o pi a et l evu yt ( N ) C f r r cn a nros s m C S .M e o s T ec n a adi ai a rs f 6pi a N L C ai t w r m y r s e t d h l i n g gf t e r r C SD B Lpt ns ee h ic l m n eu o1 my e
Eiio l s n法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V i 临床上主要 表现为颅 内压增 高 、 肢体 乏力 、 视力 障碍 和神 经精神
症状 , 为单发或 多发性病灶 ; 可 影像学上 ,T C 示肿块多 呈稍低密度 阴影 , R 示 TWI 低或 等信号 ,2 呈 高或等信 号 , M I 1 呈 T WI 强
Ab ta t u p s T x lr h l i0 a h lg c lfa u e n h eai n h p b t e mmu o h n tp n r g o i fDL sr c :P r o e o e p o e t e ci c p t oo ia e t r s a d te r lt s i ewe n i n o n p e oy e a d p o n ss o —
T i—u ,YAO L・ ig,YU Yigh o U Jnh a i n q n —a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临床病理学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生物学行为的复杂多样,还表现为治疗反应的不一致以及预后的差异性。

本文就近年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研究作一系统性回顾。

标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预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DLBCL)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的31%~34%,在亚洲国家一般大于40%,是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

2008年WHO将DLBCL定义为一类弥漫生长的B细胞性淋巴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1]。

DLBCL在临床特征、侵袭部位、组织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本研究着重从临床、免疫、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工作及进展进行综述。

1病因学DLBCL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數为原发,也可从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某些霍奇金淋巴瘤等发展和转化而来,这种转化可能与一些染色体结构改变有关。

DLBCL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以及自身免疫有关。

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等感染与DLBCL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2011年5月第十二届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肯定了我国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与环境污染和食品添加剂之间具有密切关系[2]。

2流行性病学与临床特征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发病最多的一型,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可见于儿童,男性比女性稍多。

DLBCL临床上以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为典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第 31 卷 � 第 5期 � 遵 义 医 学 院 学 报 V 1. 31 N . 5
2008 年 10 月 � A C TA A C A D E M I A E M E D I C I N A E ZU N YI O c .2008
弥漫性大 杨
[摘
B
细胞 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华,刘小丽, 刘华庆
要 ] 目的 按照 W H O 关于 B 细胞淋巴瘤的新分类, 对我省部分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D L B C L) 进行形态学, 收集 28 例弥漫性大 B
A T T A CT G -3/引物 2 5 / -A CC T G C A G A G G A G A C G G T G A C C-3/ , T CR D 2 5/ -T CA T G G T G T A A C
2. 3 免疫表型特征 28 例 D LB CL CD 20 肿瘤细胞 A T T G T G G G G A C-3/ J 2 5/ -A G C A CC G T G A G C 均阳性 (1 00% ) (图 1 ) ,表现为细胞膜着色 � 所有 CT G G T G CC-3/ � 扩增条件:首次循环 9 4 5 , � � � � D LB CL 肿瘤 细胞 均不表 达 CD 3 和 C D 1� 4 例 5 7 5 , 72 5 � , 进 入循 环 后 按 9 4 45 , 57 A LCL 肿瘤细胞表达 CD 30 ( 1 4. 3% (图 ) 2 ) � 1例 CB 肿 5 0, 72 6 0 ,反应 35 个循环,最后 72 延伸 1 0分 瘤细胞表达 CD 5( 3. 5 %) �1例 T CR B CL 大量背景细胞 钟, 每批扩增均以无菌超纯水代替模板作阴性对照 � � � � � � � � 表 达 CD 5, 1例 T CR B CL 肿 瘤 细 胞 表 达 L 取 PCR 产物进行 2%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 � (3. 5 %) (图 3 ) � 1 . 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严格按照统计学要求收 2. 4 PCR 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 28 例 D LB CL 中, 集, 整理, 建立数据库, 采用样本率的四格表 F � I H 重排阳性 9 例 (32. 1 %) , 范围 1 00 1 5 0 , 分别为 精确概率法检验� (F � ’ 2 2 ) , �< 0. 05 (或 � <0. 01 ) 为对 比组间的差别具 有 显著性 (或非常显著性 ) 意义� � � � T CR - 重排阳性 1 0例 (35 . 7% ) , 范围 5 0 95 , 分 中心母细胞型 6 例 (6 7. 6%) , 免疫母细胞型, 间变型 及富于 T 细胞或组织细胞型各 1例 (各占 1 1 . 1 %) � 别为中心母细胞型 6 例 (6 0% ) , 免疫母细胞型 , 富于 T 细胞或组织细胞型各 1例 (分别占 1 0% ) , 间变型 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D88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D88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D88基因突变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于宝华;薛田;张岩;蒋翔男;朱晓丽;李小秋【摘要】背景与目的:MYD88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有一定突变率,但其临床病理相关性目前研究报道甚少.该研究旨在分析DLBCL中MYD88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1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免疫表型,采用PCR扩增及直接测序法检测MYD88 L265P位点突变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YD88突变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21例DLBCL患者中,38例(31.4%)检测到MYD88 L265P突变.其中男性50例,女性71例,患者性别与该基因突变没有相关性(P=0.609).年龄≥60岁组MYD 88突变率为40.3%(25/62),显著高于<60岁组(13/59,22.0%)(P=0.030).MYD88突变主要发生在结外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乳腺(12/13,92.3%)、男性生殖系统(10/11,90.9%)、女性生殖系统(5/6,83.3%)及中枢神经系统(4/6, 66.7%);结外DLBCL中的MYD88突变率(35/98,35.7%)显著高于结内者(2/20,10%)(P=0.024).Non-GCB型DLBCL中MYD88突变率为39.7%(25/63),显著高于GCB亚型(10/55,18.2%)(P=0.010);结外DLBCL组中MYD88突变与免疫分型的相关性更加显著(P=0.003),而结内组中两者无相关性(P=0.776).Bcl-2蛋白阳性组(30/77,39.0%)及MYC/Bcl-2蛋白双表达组(19/46,41.3%)中MYD88突变率分别高于Bcl-2阴性组(5/40,12.5%)及非双表达组(16/70,22.9%)(P=0.003和0.034).Ki-67增殖活性与MYD88基因突变显著相关[高增殖活性组为38.8%(33/85),低增殖活性组为6.3%(2/32)](P<0.001).该基因突变与MYC蛋白及CD5表达均无相关性( P=0.581和0.759).结论:MYD 88 L265P突变好发于年龄≥60岁、non-GCB起源及特殊结外部位(如乳腺、中枢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的DLBCL中,且具有较高增殖指数及MYC/Bcl-2蛋白双表达率;其预后相关性有待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分析. MYD88基因突变有望为揭示DLBCL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28)009【总页数】7页(P679-685)【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YD88基因突变;免疫分型;MYC;Bcl-2【作者】于宝华;薛田;张岩;蒋翔男;朱晓丽;李小秋【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o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高度恶性的一种类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癌 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癌 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 简述:它是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是一组异质性的侵袭性淋巴瘤,约占所有NHL的30%~40%, 是最常见的NHL类型。该肿瘤除原发于淋巴结,还可原发于结外任何部位,如纵膈、胃肠道、皮肤、骨 和脑等;也可以是其他惰性淋巴瘤发展和转化而来,称继发性的,如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6.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形态上难以区分,必需借助于免疫组化染色。严格意义上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T细胞或裸细胞性淋
巴瘤,所以应该表达T细胞的表面标记物或非T非B表达。如果表达B细胞标记物,可能是DLBCL的变异型。
病理诊断
• 典型的免疫表型: • 泛B细胞表型:CD45+、CD20+、PAX5+、CD3-、CD79a+ • 泛T细胞表型:CD3+、CD45Ro+、CD43+ • 生发中心型:CD10+或Bcl-6+,IRF4/MUM1• 非生发中心型:CD10-、IRF4/MUM1+;或Bcl-6-、IRF4/MUM1-
• DLBCL在淋巴瘤分类中的位置
病理诊断
•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考虑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样型)。病理送至 血液科专家会诊,考虑: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免疫酶标160834支持诊断:CD79a+++,CD20+++, CD3-,CD45Ro-,CD10++,CyClinD1-,CD38-,MUM1-,Bcl-6+,Bcl-2+,CKpan-,Ki67+60%,P53+10%。
鉴别诊断
5. 坏死性淋巴结炎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自限性淋巴结炎,通常发生于青年患者,颈部常见,活化的淋巴细胞增生活跃,可 出现明显核不规则折叠,易将其误诊为大细胞淋巴瘤。如果坏死灶周围出现活化的淋巴细胞,缺乏淋巴结 周围组织受累,大量的核碎片以及大量巨噬细胞,新月形核,支持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而非大细胞淋巴 瘤。

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J Clin Exp Pathol2041Feb;37(4)-127-网络出版时间:2041-4-2514:/7网络出版地址/tt y s://dus.c/P uet/dcms/detaim34.1073.r.20210224.1625.007.html 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徐玫芳1,赵红2,康德勇1,冯昌银1,邱小文1,杨焕星1,郑宇辉1,杨映红-摘要:目的探讨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a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心脏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染色、免疫组化EnVviof两步法染色,应用原位杂交以及荧光原位杂交(3001010(7)x8)01-00—2810-,FISH)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为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核分裂象多见。

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PAX5,KiW7增殖指数60%~95%,CD5阳性且C-MYC和BCLW双表达1例。

FNH检测未检出MYC、BCLW、BCLW基因断裂分离。

4例行肿物切除/活检,未行化疗,分别于术后2、3个月死亡;3例行肿物切除/活检及R-CHOP方案化疗,分别随访2、10、38个月,预后良好。

结论原发心脏DLBCL属于罕见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除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需结合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规范治疗。

关键词:心脏肿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特征;诊断中图分类号:R73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399(2021)02-0167-05dol:10.13315/db cjcep.2041.04.004原发心脏淋巴瘤(pkmam carkiac lympPoma, PC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在原发心脏肿瘤中不足2%,在结外淋巴瘤中不足0]。

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征

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征

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征汪园园;杨喆;邓元;常红云;李晓锋;张冠军;刘希【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遗传学上MYC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PB-DLBCL临床病理资料,术前均诊断为乳腺癌或炎症.肿瘤最大直径1.8~7.4 cm,平均3.3 cm,其中ⅠEA期5例,ⅡEA期2例,ⅣE期1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免疫分型,采用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状态,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重排情况.结果 PB-DLBCL的肿瘤细胞弥漫或略呈结节状浸润乳腺组织,可见残存的乳腺导管.肿瘤细胞呈中等-大的中心母或免疫母细胞样形态.根据Hans分型,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7例(87.5%),生发中心B细胞型1例(12.5%).8例病例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无EBV感染.MYC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无MYC重排或扩增.结论PB-DLBCL临床表现难与乳腺癌、乳腺炎症区别,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分析.PB-DLBCL免疫表型分型大部分为非生发中心型,目前研究尚未见PB-DLBCL中MYC重排阳性.【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8(010)005【总页数】6页(P295-300)【关键词】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表型;MYC基因重排【作者】汪园园;杨喆;邓元;常红云;李晓锋;张冠军;刘希【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约占原发性乳腺恶性肿瘤的0.5%,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占结外淋巴瘤的3%[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PPT31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PPT31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弥漫性大B细胞Fra bibliotek巴瘤—— 病理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摘要】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组(GCB)和非生发中心组(non-GCB)的bcl-6基因重排、Bcl-6蛋白表达之间无直接相关性,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各异。

【关键词】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组织微阵列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欧美和日本占成人NHL的30%~40%[1]。

许多NHL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这些异常能帮助辅助诊断疾病并与其它疾病鉴别。

如滤泡性淋巴瘤有t(14;18),影响bcl-2基因;伯基特淋巴瘤有t(8;14),影响c-myc基因;位于3q27的bcl-6基因的重排,通常见于DLBCL[2]。

bcl-6基因由于在DLBCL中涉及3q27染色体易位而得以克隆,也称LAZ3或bcl-5基因,研究表明,正常bcl-6基因组全长26kb,具有l0个外显子,它编码一个含有70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2-98kd,属于一种转录抑制因子[3]。

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选取彭泽县人民医院病理科DLBCL存档蜡块53例,经2位副主任医师重新阅片,明确诊断并排除可能由惰性淋巴瘤转化为DLBCL的病例。

存档蜡块全部重新制作HE切片,参照2008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对其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确诊。

另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20例做对照组。

1.2 方法1.2.1 DLBCL组织芯片的构建与制备1)组织芯片模块制做:将熔化石蜡(加入等量的蜂蜡)制作成2.5×2×0.5大小的空白蜡块,设计制作受体蜡块。

2)组织芯片的设计和制备:将原蜡块放在45℃温箱中烘5-10min待蜡块变软,然后,先在显微镜下定位,避开出血坏死区,选取肿瘤组织丰富的区域,用穿刺针从组织块选定部位逐个取出组织芯,放入预先设计的阵列模块中,制成组织芯片。

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P a t h o l o g y , t h e S h i h e z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f Me o d i c i n e , S h i h e z i 8 3 2 0 0 0, C h i n a ; D e p a r t m e n t fP o a t h o l o g y , P e p o l e ’ H o s p i t a l fX o i n i f a n g U y g u r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U r u m q i 8 3 0 0 0 1 , C h i n a )
分析 1 3例 C D 5阳性的 D L B C L的临床资料 、 组织学 特点 、 免疫表 型及 临床 随访 资料 , 并 复习相关 文献 。结果 1 3
例D L B C L组织 C D 5抗 原阳性 , 阳性反应定位 于肿瘤 细胞 膜 , 全部表达 B系列抗原 C D 2 0 、 C D 7 9 a 。组织学特征 : 9例为 中心母细

2 4 4・
I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杂 志
J C l i n E x p P a( 3 )
网络 出版 时 间 : 2 0 1 4—3— 2 5 1 3 : 0 6 网络 出版 地 址 : h t t p : / / w w w .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o i / l O . 1 3 3 1 5 / j . c n k i . c j e e p . 2 0 1 4 . 0 3 . 0 0 3 . h t ml
C D 5阳性 的弥 漫性 大 B细胞 淋 巴瘤 临 床病 理分 析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刘海生;刘丽宏;李书梅;姚影珍;高玉环【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0(32)7【摘要】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国人DLBCL中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亚型占70%;CHOP样方案可以获得64.9%的持续完全缓解率;患者治疗前的ECOG评分、血清LDH水平、B症状、大病灶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具有预后意义(P<0.05或<0.01).结论国人DLBCL以non-GCB亚型为主,ECOG评分、血清LDH水平、B症状、大病灶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具有预后意义.【总页数】3页(P794-796)【作者】刘海生;刘丽宏;李书梅;姚影珍;高玉环【作者单位】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案室;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050011,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相关文献】1.原发于淋巴结内、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程艳;陈小青;熊皓;唐柳;陈晓敏;刘洋;黄纯兰2.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J], 陈雅姝;刘敏;王俊3.R-CHOP方案中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J], 华蕾;王春杰;杨婷婷;刘莉莉;王艳艳;李明霞;王占聚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J], 赵东陆;邢琦;宋航5.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J], 代冠荣;夏瑞祥;刘沁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

-
-
MUM1
+ or -
+
+ or -
27
基因分型
DNA芯片技术研究发现,DLBCL中存在2种不同的 分子类型及基因表达,提示肿瘤性B细胞处在不 同的分化阶段。 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GBC) 活化B细胞样DLBCL(ABC)
28
GCB 76%
5 Year OS (Pre-R)
ABC 34%
淋巴结周围组织常有浸润,可见宽的或窄的硬化 性纤维条带。
DLBCL是由转化的大淋巴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存 在不同的变异,从而分为不同的形态学变异型。
10
形态学变异型
常见变异型
• 中心母细胞DLBCL • 免疫母细胞DLBCL • 间变性DLBCL • 少见形态变异型
分子亚型
• 生发中心B细胞样 • 活化B细胞样
淋巴瘤 •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
12
中心母细胞DLBCL
由中到大淋巴样细胞组成,细胞圆形、椭圆形, 泡状核,染色质较细,2-4个核仁,靠近核膜。 胞质较少,嗜双色性或嗜碱性。
Kiel分类分为4种细胞类型:单形性、多形性、 分叶核、中心细胞样。
13
14
15
免疫母细胞DLBCL
绝大多数细胞(>90%)是免疫母细胞,其特点是单 个中位核仁,细胞大,胞质较丰富,嗜碱性。有 时伴有浆细胞分化。中心母细胞的含量<10%。
16
17
18
间变性DLBCL
细胞大,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异型多核,有 的类似于RS细胞。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貌似癌, 也可沿淋巴窦生长。
19
20
21
Centroblastic
Immunoblastic 22

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韩雯;刘林华;孙振柱;王春;张晓军【摘要】目的探讨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分析13例CD5阳性的DLBCL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临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DLBCL组织CD5抗原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全部表达B系列抗原CD20、CD79a.组织学特征:9例为中心母细胞变异型,2例为免疫母细胞变异型,2例为间变型.治疗方案选用R-CHOP,其中7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另3例未选择治疗.随访4 ~46个月,3例死亡,9例情况良好,1例失访.结论 CD5阳性的DLBCL临床少见,老人多发,其分期高、预后不良,亟需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030)003【总页数】4页(P244-247)【关键词】淋巴瘤;大B细胞;CD5;形态学;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作者】韩雯;刘林华;孙振柱;王春;张晓军【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石河子832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一种类型,侵袭性高。

由于在组织学形态、免疫反应和分子遗传学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其临床预后也不一致。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共31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共31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பைடு நூலக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D5+DLBCL • 生发中性B细胞样 • 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
其他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慢性炎相关性DLBCL 淋巴瘤样肉芽肿 ALK 阳性DLBCL 浆母细胞淋巴瘤 发生于HHV8相关的多中心Castleman病大B细胞 淋巴瘤 •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 • • • • • • •
核增值指数Ki-67>40%,有的甚至>90%
Bcl-2
Bcl-6
CD10
IHC确定DLBCL细胞起源
CD10 BCL6
MUM1
生发中心细胞
CD10+ or BCL6+ and MUM1只要CD10+ 只有BCL6+
+ + + or + or -
/பைடு நூலகம்
非生发中心细胞 (生发中心后的B细胞)
CD10- and MUM1+ or CD10- and BCL6+ or +
THANK YOU
-
-
+ or -
基因分型
DNA芯片技术研究发现,DLBCL中存在2种不同的
分子类型及基因表达,提示肿瘤性B细胞处在不 同的分化阶段。 生发中心B细胞样DLBCL(GBC) 活化B细胞样DLBCL(ABC)
5 Year OS (Pre-R) GCB 76% ABC 34%
免疫组化与预后 近来研究显示,某些免疫组化标记似乎可以提示 DLBCL的预后,CD5(+)的DLBCL患者生存期明显 短于CD5(-)的病例;一般认为DLBCL中Bcl-2的高 水平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大约60%DLBCL中可检 测到Survivin,提示生存率下降;bcl-6+/CD10+的 是GC样DLBCL,提示预后良好。MUM-1(+)的生 发中心后来源DLBCL预后差。 在CHOP方案中加入CD20单克隆抗体Ritumab(RCHOP),生存显著改善。
核的大小相当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正常淋巴细胞 的2倍。
流行病学
DLBCL在西方国家占成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30%-
40%,在发展中国家更高
中位发病年龄60-70岁,男稍多于女
部位
结内和结外
结外可发生在结外任何部位,如皮肤、中枢神经、
骨、睾丸、软组织、腮腺、肺、女性生殖道、肝、 肾、脾和Waldeyer环;最常见的部位是胃肠道 (胃和回盲部)
间变性DLBCL
细胞大,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异型多核,有
的类似于RS细胞。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貌似癌, 也可沿淋巴窦生长。
Centroblastic
Immunoblastic
Centroblastic/Immunoblastic
免疫表型
B细胞标记阳性,如CD20、CD22、CD79a、PAX5 50%-70%表达表面或/和胞质Ig 绝大多数间变型DLBCL表达CD30 10%表达CD5 25%-50%表达CD10 30%50%表达BCL2 很少的病例可有浆细胞相关抗原(CD138)表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 2017-5-30 曾良涛


流 行 病 学
病 因 学
大 体 检 查
形 态 学
免 疫 表 型
01
02
03
04
05
06
定义
DLBCL为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
形态学变异型
常见变异型 DLBCL亚型
• • • •
中心母细胞DLBCL 免疫母细胞DLBCL 间变性DLBCL 少见形态变异型
分子亚型
• 生发中心B细胞样 • 活化B细胞样
免疫组化亚型
• 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型大B 细胞淋巴瘤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DLBCL • 原发性皮肤DLBCL • 老年EBV+DLBCL
病因学
DLBCL的病因仍不清楚。
通常是原发性,也可是其它低侵袭性淋巴瘤发展
和转化而来(继发性),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滤泡性淋巴瘤 (FL)、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 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有免疫缺陷的较散发DLBCL更常伴发EBV感染。
中心母细胞DLBCL
由中到大淋巴样细胞组成,细胞圆形、椭圆形,
泡状核,染色质较细,2-4个核仁,靠近核膜。 胞质较少,嗜双色性或嗜碱性。
Kiel分类分为4种细胞类型:单形性、多形性、
分叶核、中心细胞样。
免疫母细胞DLBCL
绝大多数细胞(>90%)是免疫母细胞,其特点是单
个中位核仁,细胞大,胞质较丰富,嗜碱性。有 时伴有浆细胞分化。中心母细胞的含量<10%。
大体检查
淋巴结结构大部或全部被均质鱼肉状的瘤组织所
取代。偶尔病变只局部生长。 可出现出血坏死。 结外DLBCL长形成瘤块,伴有或不伴有纤维化。
脾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形态学
典型的表现是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或结外组织被弥
漫性的肿瘤组织取代。病变可以累及整个或部分 淋巴结,也可以累及整个或部分淋巴结,也可以 仅见于滤泡间区,但累及淋巴窦不常见。 淋巴结周围组织常有浸润,可见宽的或窄的硬化 性纤维条带。 DLBCL是由转化的大淋巴细胞组成,细胞形态存 在不同的变异,从而分为不同的形态学变异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