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导学案1
《愚公移山》导学案(用)1
愚公移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二、课前热身(认真阅读《目标检测》第107页的“相关链接”,了解作者及作品)1、认识作者(简要写出你对作者的了解)2、复习文体。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
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
3、朗读停顿的指导。
(1)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
一般来讲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问号、感叹号停两拍。
(2)关手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段与段之间停顿可长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关于句中的停顿。
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如果停顿了就破坏了短语义的完整,这就叫念破句。
4、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必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
)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加。
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
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
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
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
如“仞”可改为“丈”。
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
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
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
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5)省。
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激发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兴趣和认同。
1.2 教学内容: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讲解愚公移山的寓意和影响。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意见。
第二章:愚公移山的故事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愚公移山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分析报告和讨论意见。
第三章: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2 教学内容:讲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探讨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践行愚公移山精神的经验和感悟。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意见。
第四章: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2 教学内容:讲解愚公移山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探讨愚公移山精神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和启示。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愚公移山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解决现实问题中践行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意见。
第五章:愚公移山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列子后学-M-*者〈〈列《愚公移山》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 课.型.:.阅.读.课. 学.习.时.间.:.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想文化史上♦♦-M-*者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台匕冃匕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全书♦♦八篇,♦♦百四十早,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2文体链接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玉财富。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占八、、字注音。
仞()惩( )塞()迂() ????????????荷()箕畚(»)( ) 孀♦♦()妻2借助注释直译课文并解释课文的重占八词语。
( 1) 重点实词♦♦♦方七百里方:♦♦惩山北之塞♦♦♦♦♦惩. 丿Qj、•丿毕:♦♦Lb、?全。
迂毕力平险♦♦♦♦杂然相许许:♦♦损:♦♦1. 反复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早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 .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长O勇往直前正视成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学习愚公精神寒暑易节易焉: 且 焉始 龀 :♦ ♦ ♦彻:♦ ♦( 2 ) 通 假 字 ♦ ♦ ♦ ♦ ♦ ♦ 始一反焉。
河 曲 智 叟 亡 以 应 。
♦ ♦♦♦♦♦♦♦ 指 通 豫 南 , 达 于 汉 阴(3) 一词多义且: 年 且 九 十:焉甚矣,汝之不惠之:出入之迂也:感其诚:他。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其如土石何:汝之不惠: 而:面山而居: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笑而止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聚室而谋:跳往助之:人称代词, 而山不加增: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于:达于汉阴:其:其妻献疑曰: /、-告之于帝:(4)(古今异义阳古:. 今( 阴古: 今:. 指古:.今:. 曾古:. 今:. 诸古: 今;. 荷古:今:. 毛古:. 今:. 息古:. 今:. 虽古:.今:.已古:.今:.(5)(词类活用帝感其诚感:面山而居面:?????? ?????? 毕力平险险:. 子。
三年级寓言《愚公移山》导学案
三年级寓言《愚公移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2、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以及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2、难点(1)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分析两人的观点和态度。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故事的韵味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故事的寓意和重点知识。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山区修路的视频,引出“困难”这个话题,然后提问学生:当面对巨大的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导入寓言《愚公移山》。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精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3)愚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四)深入探究1、分析愚公和智叟的形象,思考他们的观点和态度有什么不同。
2、讨论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否愚蠢,为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做。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进一步体会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六)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寓意等。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读,读出故事内容二、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三、读出故事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精卫填海”导入二、检查预习作业(课件展示,有疑义的地方师生讨论)(一)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cheng)(se)荷担者(he)箕畚(ji)(ben)河曲智叟亡以应(sou)(wu)一厝朔东(cuo)(shuo)始龀(chen)无穷匮也(kui)雍南(yong)曾不能损魁父之丘(zeng)(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返回)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4、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5、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直接)(三)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1、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担心什么今义:不值得)2、曾不能(古义:竟,却今义:曾经)3、损魁父之丘(古义:削平今义:损坏)4、年且九十(古义:将近今义:并且)5、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惩罚)6、聚室而谋曰(古义:家人今义:房屋)7、如太行、王屋何去何?(古义:把。
怎么样今义:怎样)8、汝心之固(古义:思想今义:心理)(四)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及意义1、冀州之南(助词,的)2、山北之塞(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3、出入之迂(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4、跳往助之(代词,指愚公家)5、何曲智叟笑而止之(代词,指愚公)6、操蛇之神闻之(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五)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面山而居(连词,表承接)2、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3、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4、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六)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1、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2、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对着)3、箕畚运于渤的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七)指出下列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焉:始一反焉(句末语气助词)杂然:杂然相许(纷纷)且焉置土石(哪里)杂然前陈(零乱的样子)固:汝心之固(顽固)且:年且九十(将近)吾义固不杀人(本来)且焉置土石(况且)(八)将下列省略句补充完整1、一厝朔东(一厝于朔东)2、帝感其诚(帝感于其诚)(九)将下列倒装句改为一般语序1、且焉置土石?(且置土石焉)2、告之于帝(于帝告之)3、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三、读1、自读课文,划分句读,有疑的地方画出,师生讨论预设: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听范读录音3、个别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评4、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语调、情感5、全班齐读6、全班背诵四、思考、讨论,完成课堂练习1、开头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其作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就越突出,其精神就越伟大。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
(2)能够把握愚公的形象特点,理解愚公移山的意义。
(3)能够运用文中的寓言故事,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坚韧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道理,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共同解决问题。
(3)增强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失败。
二、教学重点1. 愚公移山故事的内容及其寓意。
2. 愚公形象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字词解释。
2. 从故事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愚公的精神。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以及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字词,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故事寓意。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愚公移山的精神。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愚公移山》。
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应用。
3. 进行一次家庭访问,了解家人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看法,并结合自身谈启示。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愚公移山》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能否流畅地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能否有效地运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表现出的毅力和坚韧精神,以及他们对团队协作和个人自信心的态度。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内涵;2. 掌握愚公移山的主要故事情节;3. 分析愚公移山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意义。
导学内容:一、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老人愚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是我国古代智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古代,愚公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去路,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愚公决定动手移山,为了给子孙后代打开一条宽阔的道路。
愚公的邻居纷纷嘲笑他的愚蠢,并告诉他这个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然而,愚公并没有被打击住,他坚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于是,他每天辛勤劳作,用他的铁锤砸石头,拼凑石头,一点一滴地移走了山上的岩石和土壤。
岁月流转,愚公年事已高,儿孙们陆续长大。
这时,一位孚北山和南山的神仙被愚公的坚持和努力所感动,决定帮助他。
于是,在神仙的帮助下,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了。
三、愚公移山故事的智慧和意义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能够办成一件事。
愚公一直坚信,虽然任务看似艰巨,但只要行动起来,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同时,愚公移山故事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要被他人的嘲笑和否定所动摇,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
正如愚公一样,虽然别人认为他是愚蠢的,但他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
此外,愚公移山故事还教会我们要善于寻求帮助和支持。
虽然愚公坚韧不拔,但正是神仙的援助,使得愚公成功地移走了山。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妨向他人寻求帮助,共同努力,就能够战胜困难。
四、拓展思考1. 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可以启发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想法?2. 你认为愚公移山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和品质,我们可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这样的品质?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分析了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意义。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24课《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准确地翻译和积累文言字词。
2.理清寓言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
3.深刻理解“愚公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体会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愚公精神”的内涵。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文体简介(寓言)2.作者简介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循名责实,清静无为,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3.文体知识《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本八篇(《天瑞》《皇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代表作:《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夸父追日》等。
第一课时活动一:诵读寓言1.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太行.(hánɡ) 高万仞.(rèn)冀.州(jì)惩.(chénɡ) 山北之塞.(sè) 迂.(yū)豫.南(yù) 曾.不能(zēnɡ)魁.父(kuí)投诸.(zhū)荷.担者(hè)叩.石(kòu)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g)始龀.(chèn)河曲.(qū)智叟.(sǒu)穷匮.(kuì)亡.以应(wú)一厝.朔东(cuò)雍.南(yōnɡ)(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
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且/焉置土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不若/孀妻弱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活动二:译读故事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
初二语文《愚公移山》导学案
初二语文《愚公移山》导学案《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B. 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C .虽.我之死虽:即使D. 惧其不已.也已:停止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B. 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愚公移山》的内容,把握愚公的形象。
(2)能够领会课文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树立自己的目标。
(2)学会面对困难,勇敢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愚公移山》的内容理解。
2. 愚公形象的分析。
3. 课文所传达的寓意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如何将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愚公移山》的文本。
2. 相关愚公移山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故事。
(2)引发学生对愚公精神的思考,导入新课《愚公移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思考,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愚公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寓意感悟(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课文中寓意的道理。
(2)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精神的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6. 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愚公精神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愚公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演讲能力和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2. 邀请有关专家或成功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历和对愚公精神的看法。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2)能够分析并概括愚公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3)能够理解故事中表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寓言故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品质;(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把握愚公的形象特点;(2)分析故事中展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3)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1)愚公形象的象征意义;(2)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3)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愚公移山的故事插图,激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要求学生概括愚公的形象特点,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分析愚公形象的象征意义;(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3)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2)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综合评价:(1)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价;(2)注重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现,如信念坚定、团结协作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导学案
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学习重难点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前预习案初读自测:(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1《列子》2寓言3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课堂探究案1、课文阅读指导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初步区分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的不同,尽量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结合注释翻译课文补充注释的字词:面山而居:面对。
损魁父之丘:损:减少、削减。
叩石垦壤:挖。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简直。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
而山不加增:增加。
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3.愚公认为山是移得了理由是什么?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4.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译读课文朗读展示小组内展示朗读,要求读出各人物的不同感情。
5,小组内交流翻译成果6、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归纳积累: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小组合作学习)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文言文句式:7、研读、探究课文的内容,深入文本。
(相信你可以)研讨的问题之一:.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研讨的问题之二:文中的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否矛盾?为什么?研讨的问题之三: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研讨的问题之四: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以神话结尾的作用)研讨问题五: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8、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愚公移山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是呢?拓展延伸:你认为今天还需要愚公精神吗?当堂检测案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解释加点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河曲智叟亡以应:2、用课文原句填空。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愚公移山》,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愚公形象,学习愚公精神。
3、探究寓言的寓意,培养创新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体会愚公精神的内涵。
2、难点(1)辩证地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和精神。
(2)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并能联系实际生活有所感悟。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2、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3、尝试翻译全文,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二)课堂学习1、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语气。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2、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3)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式:实词:方、惩、迂、室、匮、亡、厝、陇断虚词:且、焉、以、其句式:“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3、分析人物形象(1)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愚公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
从“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等语句可以看出。
(2)智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自作聪明、安于现状的人。
从“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等语句可以看出。
4、探究寓言寓意(1)这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这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愚公移山导学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顺畅朗读,识记文言字词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预习案】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1、字音仞.()箕畚..()孀.()龀.()匮.()荷()2、词语(1)重点实词解释。
许:彻:惧:负:匮:(2)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___,意思:甚矣,汝之不惠通___,意思:河曲智叟亡以应通___,意思: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___,意思:无陇断焉通___,意思:(3)古今异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何苦..而不平曾:何苦: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5)词类活用现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___词活用作____词,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与汝毕.力平险毕:____词活用作____词,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聚.室而谋聚:____词活用作____词,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点句子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河曲智叟无以应。
4、作者简介列子,名,又称御寇,国人,前期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
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的,里面保存了不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导学案共3篇
《愚公移山》导学案共3篇《愚公移山》导学案1《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篇故事,是古代中国智慧的象征之一。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愚公的老汉,他和他的儿子们在一座山上居住,并且他的家园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让他和他的家人出行十分不便。
于是,他决定动手移山,他和他的家人不分昼夜地刨山挖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座高高的大山终于被移除了,他们终于可以感受到通往外界的道路。
该故事的深层含义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愚公移山》呢?以下是一份针对该故事的导学案,希望能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文学作品。
前置知识本课通过引入“愚公移山”,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传说中讲述的坚持不懈的艰苦和努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一些背景信息,包括作者、时间和地点等。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愚公移山》,并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寓意。
2. 发掘该故事中的文学细节,如形象、语言、人物塑造等。
3.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发掘故事的内涵以及体会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鼓励。
教学过程Step 1:故事导入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述来介绍《愚公移山》的背景,简要描述故事梗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突出的要素和暗示的精神内涵。
Step 2:内容分析将《愚公移山》的内容分成四个阶段,让学生在分析故事情况的同时深入了解故事表现的精神。
第一阶段:描述愚公家中的情况第二阶段:愚公决定移山第三阶段:老百姓的反应第四阶段:愚公的半个世纪Step 3:语言形象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语言描述和形象描写,让学生了解这些描述的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通过分析语言和形象,理解故事情节中的深意和思想内涵。
Step 4:课外思考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愚公移山”是一篇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什么意义和作用?为什么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如此受欢迎和广泛传播?学生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理解,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反馈和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
愚公移山的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掌握成语“愚公移山”的用法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品质。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成语“愚公移山”的用法和意义。
2.2 教学难点:理解愚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运用成语“愚公移山”进行实际情景的造句和讨论。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愚公移山》的故事文本。
成语卡片。
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材料。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环境,适合阅读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简单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坚持”和“面对困难应该怎么做”。
4.2 故事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愚公移山》的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4.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愚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4 角色扮演:每组选择几个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景。
五、作业布置5.1 课堂作业:让学生用成语“愚公移山”造句,并分享给同学。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短文,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这种精神。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6.2 理解与运用:通过学生的造句和短文写作,评估他们对于“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成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7.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拓展活动8.1 故事改编:让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创作一个类似的现代故事,强调坚持和努力的主题。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语文- 课时:第X课时- 教材版本:XXX教材- 课文:《愚公移山》二、研究目标- 理解《愚公移山》的寓言意义-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勇气品质三、导学过程1. 理解寓言的意义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形式表达道理和启示的文学形式。
请回答以下问题:-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有什么寓意?- 愚公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理解关键词语请解释以下关键词语的含义:- 愚公- 移山3. 理解重要句子请解释以下句子的含义:- "能滋润千里之区" 是什么意思?-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是什么意思?四、导学答案1. 理解寓言的意义-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障碍。
- 愚公的行为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2. 理解关键词语- 愚公:表示一个愚笨而却有坚定信念和坚持不懈精神的人。
- 移山:象征着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决心和努力。
3. 理解重要句子- "能滋润千里之区" 表示只要不断努力,即使开始时只能取得微小的进步,但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可以达到大的成就。
- "未海泽其小而、终必至其大" 表示虽然目标看起来很遥远,但只要一步步地努力前行,终究能够达到。
五、研究反思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研究《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时,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向愚公研究?六、作业请写一篇文章,探讨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阐述你如何通过坚持努力克服它们的经历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愚公移山》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义。
2、揣摩人物心理,根据不同人物语气朗读课文。
3、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寓意。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字词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学习难点:. 领悟寓言故事的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了解《列子》及其作者。
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细研课文,通过质疑、讨论等,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通过当堂合作,探究交流及展示,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一、导入:《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我国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副同名的巨幅油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人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二、预习导学:
(一)检查预习,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展示。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曾()始龀()穷匮()厝()万仞()
亡以应()荷担者()箕畚()()
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始一反焉()②毕力平险()③杂然相许()④河阳之北()
⑤⑥
(二)自主学习,把握文意(朗读课文,走进文本,体会人物对话语气。
):
1、齐读、分组分角色读。
教师提示句子停顿、人物的语气。
示例: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①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
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
②、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毕力平险:()指通豫南:()且( )焉( )置( )土石荷担()
箕畚运于()始龀:()智叟()山之一毛:()固不可彻:()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
③、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翻译句子: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课文寓意。
四、拓展延伸:唱一唱,品一品,写一写。
愚公移山(歌词)作词:韩永久演唱:江涛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同学们自己现在的
现实想法:
行动:
时间:
结果:
原因:
评价:
四、巩固测试:
1 、《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一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惩山北之塞()何苦而不平()而山不加增()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汝之不惠()
固不可彻()毕力平险:()始一反焉()
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且:(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焉:(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4、翻译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个人反思: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