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陶俑》教案 (1)

合集下载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册《陶俑 》教学设计 (1)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册《陶俑 》教学设计 (1)

《陶俑》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提问:什么是雕塑?说一说你见过的雕塑。

什么是陶俑?(教师准备正确答案,课件展示)2、雕塑的概念:(课件展示)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能够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

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

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我们这节课主要欣赏陶俑。

(板书“陶俑”)刚才我们已经看过教材,那什么叫做陶俑?(提学生回答)3、陶俑的概念: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课件展示)二、欣赏陶俑:(课件图片展示)(一)、最著名的陶俑当数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

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

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

那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

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

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

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

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

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

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

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课件短片《俑》播放)。

(二)、如果说秦代的雕塑是写实的艺术,那么汉代的雕塑可以说是写意的艺术。

河南洛阳出土的《两舞俑》以夸张的动势表现出长袖善舞的人在翩翩起舞,朴质之中透出灵动。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陶俑》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俑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包括陶俑的起源、发展,各种陶俑的图片和制作步骤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但对陶俑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绘画和手工制作,但针对陶俑的制作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陶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审美能力。

3.动手制作陶俑,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示例法:展示优秀陶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实践法:动手制作陶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陶俑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制作陶俑的材料和工具。

3.划分工作区域,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陶俑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陶俑艺术。

2.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陶俑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了解陶俑的特点,如形象、表情、服饰等。

3.操练(10分钟)讲解陶俑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步骤和技巧。

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独特的陶俑作品。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造型和表情。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陶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幅陶俑作品,并写心得体会。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说课稿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说课稿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5陶俑》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陶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陶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他们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陶俑的了解相对较少,对陶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学会制作陶俑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欣赏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制作陶俑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陶俑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陶俑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陶俑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3.欣赏与分析:展示不同朝代的陶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陶俑的艺术特点,了解陶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4.实践环节:分组进行陶俑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陶俑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陶俑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说课稿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说课稿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9、陶俑》这一课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陶俑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陶艺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朝代的陶俑作品,如秦兵马俑、汉俑等,还有制作陶俑的步骤图和文字说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在陶俑知识和制作技巧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陶俑的特点,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一个陶俑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陶艺的兴趣和热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一个陶俑作品。

2.难点:掌握陶俑的制作技巧,如塑造人物形象、上色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讲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陶俑的步骤和技巧。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经验。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陶俑,教师巡回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陶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引发学生对陶俑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陶俑的起源和发展。

3.示范:教师示范制作陶俑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4.实践:学生动手制作陶俑,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可以通过关键词和图表等形式,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陶佣》教案

小学美术《陶佣》教案
-泥塑技巧的掌握:对于初次接触泥塑的学生来说,如何将泥巴塑形成具有立体感的陶俑是一大挑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创作个性化的陶俑: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模仿现成的陶俑作品,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自我反思,教师需要提供评价标准和反思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评价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陶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陶俑作品,帮助大家理解其风格变化和社会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陶俑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陶俑的制作工艺有哪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陶俑制作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泥塑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作与欣赏,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5.团队协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学生需掌握陶俑在古代社会的作用,以及不同时期陶俑的艺术特点,如秦兵马俑的雄伟壮观、汉画像石的生动传神等。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
-以秦兵马俑为例,讲解其规模宏大、细节精湛的特点,让学生了解陶俑在秦始皇陵中的作用及其历史价值。
-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陶俑,让学生观察服饰的变化,如汉代陶俑服饰多采用宽大袖口,而唐代则更为紧致贴身,从而理解服饰与社会文化的关联。
-在制作环节,重点教授如何将泥块塑造成人物的头部、身体、四肢等基本结构,以及如何表现服饰的质感。

新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民间陶瓷》教案教学设计

新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民间陶瓷》教案教学设计

新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民间陶瓷)教案教学设计•18民间陶瓷陶瓷雕塑陶瓷雕塑是以陶或瓷做为物质材料来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它可以通过釉料和窑火进行的洗礼,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神奇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陶瓷雕塑是雕塑领域的一个分支,由于陶瓷材质的独特魅力,使陶瓷雕塑在雕塑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陶瓷雕塑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陶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以陶瓷雕塑的观念、材料、技法为内容,以陶瓷雕塑的开展过程及其作品分析入手,通过对陶瓷雕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肯定的陶瓷雕塑工艺知识与技能。

陶瓷雕塑课程介绍----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陶瓷雕塑开展的几个代表性阶段。

2、分析近代我国各大瓷区陶瓷雕塑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和分析陶瓷雕塑造型、纹样和釉色,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

掌握良好的雕塑技法,掌握烧成预期效果。

陶瓷雕塑课程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目的:掌握陶瓷雕塑生产工艺,通过造型的设计及制作,注浆、脱胎、整形、粘接施釉和烧成工艺的实践,能独立操作完成陶瓷雕塑全部工艺流程,做出成品。

知识和技能:了解陶瓷雕塑的概念、中国陶瓷雕塑优秀的历史、以及当代我国各大瓷区陶瓷雕塑的特点。

方法和过程:学习陶瓷雕塑历史开展的过程,从陶瓷雕塑的外形、纹饰及釉色等方面观赏陶瓷艺术的方法,掌握陶瓷雕塑技法,学会陶瓷雕塑制作流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陶瓷雕塑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在学习中国陶瓷雕塑文化情节的同时获得更深层、多元的文化累积。

陶瓷雕塑课程教学方案〔4课时〕第—章陶瓷雕塑概述教学内容:1,陶瓷雕塑的概念 2,中国优秀的陶瓷雕塑历史3,中国近代陶瓷雕塑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陶瓷雕塑历史,了解近代陶瓷雕塑开展现状第二章陶瓷泥料教学内容:1,泥料的特性和类型2,粗制泥料3,细致泥料教学重点难点:熟悉泥料性质第三章陶瓷雕塑的成型技法与特点教学内容:1,泥条盘筑 2 ,泥板成型 3,石膏模具成型4,拉坯成型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几种成型技法第四章陶瓷雕塑的造型分类及装饰手法教学内容:1,陶瓷雕塑造型分类2,陶瓷雕塑装饰手法3,陶瓷雕塑美感表达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对陶瓷雕塑美感的提升第五章陶瓷雕塑创作的根本步骤教学内容:1,素材搜集2,构思立意3小稿与素描稿4,大稿放制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陶瓷雕塑创作步骤授课内容:第—章陶瓷雕塑概述引言:陶瓷雕塑与雕塑的关系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第19课 陶俑-赣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9课 陶俑-赣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9课陶俑-赣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俑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意义。

2.意识到用手做艺术的重要性。

3.掌握陶俑制作基本技巧,创作出自己的陶俑作品。

4.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培养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陶俑的介绍和发展历史。

2.陶俑的制作基本技巧,包括捏、压、拍、拉等方法。

3.创作自己的陶俑作品。

三、教学过程1. 陶俑介绍陶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陶俑制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流行。

汉代的陶俑最为著名,其中以西汉的“铜车马”和东汉的“明器”最为精美。

2. 制作基本技巧在开始制作之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和工具:•黏土:可以是陶土或普通的黏土。

•工具:刀、工具板、压箱、刷子等。

制作步骤如下:1.捏:用手握住黏土,将其搓成圆球状,然后慢慢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2.压:用工具板将黏土压扁,可以制作出平面式作品。

3.拍:将黏土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掌慢慢拍打,让黏土变得更加坚硬。

4.拉:将黏土拉成细条,可以制作出细长的作品。

3. 创作陶俑作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陶俑作品。

可以让学生先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再使用制作技巧制作出来。

4. 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们了解了陶俑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意义,掌握了制作陶俑的基本技巧,并创作出了自己的陶俑作品。

通过这样的艺术体验,学生们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反思1.可以适当增加陶俑的种类和发展历史的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2.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手部卫生和用手的正确方法。

3.制作出来的陶俑需要放置在通风处,让其自然晾干,以免出现变形或开裂的情况。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9、陶俑》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陶俑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还提供了制作陶俑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身边的艺术品有一定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但他们对陶俑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陶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学会制作陶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学会制作陶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把握陶俑的神态和服饰特点,创作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陶俑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陶俑的图片,分析其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陶俑的认识和看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陶俑,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4.讲授法:教师讲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陶俑的图片和实物,制作PPT,准备制作陶俑的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如画笔、颜料、陶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陶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陶俑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陶俑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陶俑的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

陶俑的美术教案设计

陶俑的美术教案设计

陶俑的美术教案设计关于陶俑的美术教案设计模板陶俑的美术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理解个性自我与视觉图式之间的关系;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视觉中的隐喻手法,文字内容和视觉形象的关系,传统图式与个人情感的关系。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

【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1)大家知道这些是什么植物吗?梅、兰、竹、菊。

(2)中国传统绘画特别喜爱表现梅、兰、竹、菊,为什么呢?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有关,古人喜爱以梅、兰、竹、菊来象征君子的什么品格。

梅:孤傲超拔,坚贞自守。

兰:幽谷自适,不取媚于人。

竹:有气节、虚心。

菊:不屈不挠,甘于寂寞。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二、新授1.借助传统情感符号抒情:《墨梅图》。

(1)提问:你能看出《墨梅图》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吗?要正确解读作品,我们要先来读画,大家看画面上都有什么构成元素?解释中国文人画的特点:诗、书、画、印相结合,各种构成要素相辅相成,共同体现画家审美观与强化作品主题。

(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

)题画诗是如何强化主题的呢?在大家齐读一遍题画诗。

提问一位同学,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啊?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美好人格。

(2)这种感情有什么特点?抒发了美术家的孤傲清高的情感,较消极。

(3)提问: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以语言暗示主题,诗书画印相结合,以水墨小写意作画,细笔长线。

(与其它作品比较。

)2、赋予物象特定的情感:《怒吼吧,中国》(1)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体现作者希望全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强烈爱国情感。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陶俑 丨赣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陶俑 丨赣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陶俑丨赣美版教学内容知识点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学习陶俑的制作手法及历史文化背景。

能力目标1.了解陶俑的种类、历史和文化背景;2.掌握不同形态陶制俑的手法及造型方法;3.在造型作品中发现并尊重美学价值观,习得尊重陶俑文化的基本意识。

情感目标1.爱国爱家,了解中国文化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表达与创造发现美,并体验美的力量;3.教育学生从美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文化与历史。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整理相关案例资料,收集有关陶俑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知名陶艺家的资料;2.准备相关工具材料,如切割刀、石膏、陶土等;3.准备一些俑像的图片作为课堂展示,以及一些视频素材。

切入点通过视频观看来自赣州的陶艺家的制作视频,了解陶艺制作的过程和手法,引导学生发言交流,探究陶士的制作材料,制作流程等问题。

导入环节1.安排学生回顾一下南京博物院馆藏的陶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借助陶俑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对陶俑的制作手法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可以通过简单的画图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的表达、呈现陶士的表情和造型特点。

提升阶段教师通过投影、白板等工具向学生展示陶艺家的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体验创作的过程和灵感。

组织小组学生合作设计、制作陶艺品,尝试不同的手法、白色和彩色的涂装等技法。

实践环节以下是具体实践步骤:1.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陶艺造型技巧和材料使用,如单位、比例、构图等;2.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作品,并使用陶泥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制作;3.制作完后,进行定稿和涂装,底漆用白色水性涂料涂自然风干,接着涂装彩色油漆,并在陶俑表面保护一层清漆,工艺简单保持原陶俑的实用性、实物性和艺术性。

讲解环节通过展示学生的陶艺作品,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形态的陶制俑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讲解陶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形态陶制俑的手法和造型方法,为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奠定基础。

小学美术《陶俑》教案

小学美术《陶俑》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陶俑》这一课时,我尽力将历史、艺术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陶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导入环节中,对于陶俑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分享在生活中见过的陶俑,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
-美术语言的运用: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创意,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难点。教师需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陶俑文化,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陶俑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个性与创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劳动、珍惜艺术成果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陶俑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例如,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使学生理解陶俑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陶俑相关的艺术或文化问题。

五年级美术下册《陶俑》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陶俑》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如何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制作技巧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创作水平。
3.重点: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陶俑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陶俑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家长参与作业:
邀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陶俑作品的制作,共同体验创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4.作业提交与评价:
(1)下节课前,学生将完成的陶俑作品和心得体会交给教师。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制作技巧、创意发挥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3)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评价、学习,共同提高。
5.作业反馈与改进:
(1)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陶俑作品,主题自定,要求运用所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撰写一篇关于陶俑的制作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创作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等,字数不限。
2.课后拓展作业:
(1)收集不同时期的陶俑图片或资料,分析其艺术特点,了解陶俑的发展历程。
(2)研究陶俑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撰写一篇小论文。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创作中敢于尝试,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陶俑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以及运用陶土进行创作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生动形象的陶俑作品。
2.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知识讲解与实践演示相结合
讲解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同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赣美陶俑教案

赣美陶俑教案

赣美陶俑教案教案标题:赣美陶俑之美——探索中国古代艺术遗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学习赣美陶俑的特点和制作工艺;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赣美陶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学习赣美陶俑的特点和制作工艺;3. 进行实践性活动,创作属于自己的陶俑作品。

教学准备:1. 赣美陶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 陶土、陶艺工具、彩绘颜料等制作陶俑所需的材料;3. PPT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赣美陶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陶俑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中国古代陶俑了解多少?你们知道赣美陶俑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赣美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包括其起源、发展和代表作品等。

2. 讲解赣美陶俑的特点,如造型生动、细腻、色彩鲜艳等。

3. 介绍赣美陶俑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成型、雕刻和彩绘等步骤。

三、实践活动(30分钟)1. 分发陶土和陶艺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俑。

2. 引导学生根据赣美陶俑的特点和自己的创意,进行造型设计和雕刻。

3. 鼓励学生运用彩绘技巧,为陶俑增添色彩和细节。

4.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制作小型陶俑、人物形象或动物形象等。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陶俑作品,介绍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分享制作心得和体会。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赣美陶俑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陶俑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遗产,如其他陶俑文化、绘画等。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遗产。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古代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和创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陶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发挥;2. 评价学生在展示与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对赣美陶俑的理解程度;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意见,进行综合评估。

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陶俑》教案

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陶俑》教案
法制作出的能够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
塑、陵墓雕塑、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一般
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二)、什么是陶俑?
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今天学习《中国古代雕塑之陶俑》这篇课文,雕塑对于同学们或许很陌生,但我们身边却无处不在。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了解身边的雕塑。
一起来发现我们身边的雕塑。
让学生通过身边的雕塑来初步感受什么雕塑。
引出课题(9分钟)
(一)、什么事雕塑?雕塑又分哪几类?
通过欣赏家乡的雕塑作品,那什么是雕塑?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体验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秦始皇兵马俑的表现形式,体验陶泥雕塑造型。
难点
秦、汉代雕塑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古代雕塑之陶俑》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9课
教材分析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由于采用的材质不同,导致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手法又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本课主要从陶俑、陵墓雕刻和宗教雕刻三个方面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 民间陶瓷》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 民间陶瓷》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民间陶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8课民间陶瓷》是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民间陶瓷艺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民间陶瓷的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

本课内容丰富,既有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也有具体的陶瓷作品欣赏,还有评述和创作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手工制作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间陶瓷方面,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对民间陶瓷的历史、分类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陶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民间陶瓷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陶瓷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分类和特点。

2.如何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作品。

3.陶瓷作品的创作和制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分类和特点。

2.欣赏法: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陶瓷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间陶瓷作品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欣赏。

2.准备制作陶瓷的素材和工具,如泥土、陶艺模具等。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民间陶瓷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陶瓷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民间陶瓷的历史背景、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陶瓷的发展和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欣赏和评述民间陶瓷作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小学美术《本上的陶俑》教案

小学美术《本上的陶俑》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陶俑的基本概念。陶俑是古代人们用陶土制作的陪葬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是研究古代文化、服饰、生活习俗的重要实物资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秦兵马俑。这个案例展示了陶俑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秦朝的历史和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陶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制作工艺,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上的陶俑》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陶俑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对民间工艺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学会运用陶俑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学会团队协作,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陶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未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思考。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陶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小学美《本上的陶俑》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本上的陶俑》教案,基于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间工艺》中的内容进行设计。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小学美术《小陶俑》教案

小学美术《小陶俑》教案
总之,今天的教学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力和热情,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舞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陶俑的基本概念。陶俑是用陶土制作的模拟人物的雕塑品,它在古代主要用于陪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艺术水平。它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陶俑案例,如秦兵马俑和唐三彩俑。这些案例展示了陶俑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小陶俑》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陶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点,这让我深感欣慰。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实物展示来讲解陶俑的特点,希望能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尤其是在制作小陶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习了泥塑技巧,还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使得每件作品都独具特色。
2.教学难点
-识别并表现陶俑的动态姿势,如何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人物性格和情感。
-熟练运用泥塑技巧,尤其是对于细节的处理,如服饰的纹路、头发的纹理等。
-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个人创意,使作品既有传统陶俑的特点,又具有独特的个性。
举例:在制作陶俑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让陶俑的姿势看起来自然、生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演示或视频资料,讲解如何把握人物重心、调整肢体比例,以及如何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传达情感。同时,针对泥塑技巧的难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如使用工具刻画细节,或通过多次实践让学生逐步掌握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小陶俑作品。

美术桂美版五年级下册 15《陶俑》教学课件

美术桂美版五年级下册 15《陶俑》教学课件

天安门广场《Βιβλιοθήκη 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 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 到物体的各个侧面。
透雕: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
形式。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 有的单面雕,有的双面雕。
陶 俑 欣 赏
“说书俑”的捏制方法
1、捏出大形。
2、添加上肢。
3、刻画五官表情和 衣服褶皱。
学 生 作 品
看一看 做一做
1、欣赏陶俑的图片。 2、用泥或彩泥彷捏一个俑,注 意塑造它的衣饰、动作和神情。还 可以为俑加上彩绘使它更漂亮。
陶俑
TAO YONG
雕塑
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和 塑造的总称,是利用大理石、粘土、 木料及各种金属等物质材料,创造出 的具有某种情感意味和节奏韵律的立 体艺术。是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
雕塑分类 圆雕 浮雕 透雕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 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 来表现三维空间,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认识秦始王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和历史的重要价值。

2、操作领域:用简洁和朴素的语言与兵马俑沟通,用角色体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

3、情感领域: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性地与欣赏对象进行沟通和对话,激发学生对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认识秦始王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提高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秦始皇陵兵马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准备:收集有关秦始王兵马俑的影视片断、图片和陶俑纪念品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是以陶、木、青铜等材料制作的小型人像,目的在于代替活人随葬。

如:陶俑、女俑等。

(导入课题)
二.欣赏陶俑
(一)、最著名的陶俑当数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

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

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

那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

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

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

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

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

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

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

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课件图片)
三.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
(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四.尝试制作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

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

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课件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

陶俑
美术模块备课
新建竞晖学校:刘艳红
教材分析:
《陶俑》一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

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对雕塑作品的点、线、面、色彩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

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造型和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鼓励他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是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教学课件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的欣赏教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历史、语文、思品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说学法: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玩、看、想、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是可以与秦始王和他的兵马俑进行对话的”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认识秦始王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和历史的重要价值。

2、操作领域:用简洁和朴素的语言与兵马俑沟通,用角色体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

3、情感领域: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性地与欣赏对象进行沟通和对话,激发学生对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认识秦始王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提高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秦始皇陵兵马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准备:收集有关秦始王兵马俑的影视片断、图片和陶俑纪念品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是以陶、木、青铜等材料制作的小型人像,目的在于代替活人随葬。

如:陶俑、女俑等。

(导入课题)
二.欣赏陶俑
(一)、最著名的陶俑当数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

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

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

那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

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

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

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

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

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

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

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课件图片片《俑》播放)
三.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
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
(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四.尝试制作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

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

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课件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