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排序

交换排序
交换排序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题目概述(内容及要求) (4)

二、功能分析 (4)

三、设计 (6)

四、运行与测试 (9)

五、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一、题目概述(内容及要求)

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对数据按菜单选择对数据进行交换排序。

实验要求:

1.菜单列出所有交换排序。

2.对数据按菜单选择的进行排序。

3.统计比较和交换的次数。

二、功能分析

1.交换排序:

分为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2.交换排序算法分析

(1)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设排序表中有n个数据元素。首先对排序表中第一,二个数据元素的关键字arr[0]和arr[1]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进行交换;然后对第二,三个数据做同样的处理;重复此过程直到处理完最后两个相邻的数据元素。我们称之为一趟冒泡,它将关键字最大的元素移到排序表的最后一个位置,其他数据元素一般也都向排序的最终位置移动。然后进行第二趟排序,对排序表中前n-1个元素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其结果使整个排序表中关键字次大的数据元素被移到arr[n-2]的位置。如此最多做n-1趟冒泡就能把所有数据元素排好序。

(2)快速排序

基本思想:快速排序(Quick Sort)又被称做分区交换排序,这是一种平均性能非常好的排序方法。

其算法基本思想是:任取排序表中的某个数据元素(例如取第一个数据元素)作为基准,按照该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大小,将整个排序表划分为左右两个子表:左侧子表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关键字都小于基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右侧子表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关键字都大于或等于基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基准数据元素则排在这两个子表中间(这也是该数据元素最终应安放的位置),然后分别对这两个子表重复施行上述方法的快速排序,直到所有的子表长度为1,则排序结束。

3.算法性能分析

(1)冒泡排序(稳定的排序算法) 1.时间复杂度:

a.最好情况(正序)

b.比较次数:n-1(只要进行一趟即可)

c.移动次数:0

d.最坏情况(逆序)

e.比较次数:(需n-1趟,每趟达到最大比较次数)

f.移动次数:

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T(n)=O(n2) 2.空间复杂度:S(n)=O(1)

(2)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1.时间复杂度

最好情况(每次总是选到中间值作枢轴)T(n)=O(nlog2n) 最坏情况(每次总是选到最小或最大元素作枢轴)T(n)=O(n2) 2.空间复杂度:需栈空间以实现递归 最坏情况:S(n)=O(n) 一般情况:S(n)=O(l og2n)

图2.1 菜单选择流程图

)(21)(2

1

1

n n i n n i -=-∑-=)(23

)(321

n n i n n

i -=-∑=

图2.2 程序整体流程图

三、设计

1.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base; //数组元素基址,由InitArray分配

int dim; //数组维数

int *bounds; //新数组元素维界基址,由InitArray分配

int *constants; //数组映象函数常量基址,由InitArray分配}

2.算法分析:

(1)快速排序算法分析

任取排序表中的某个数据元素(例如取第一个数据元素)作为基准,按照该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大小,将整个排序表划分为左右两个子表:左侧子表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关键字都小于基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右侧子表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关键字都大于或等于基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基准数据元素则排在这两个子表中间(这也是该数据元素最终应安放的位置),然后分别对这两个子表重复施行上述方法的快速排序,直到所有的子表长度为1,则排序结束。

(2)冒泡排序算法分析

设排序表中有n个数据元素。首先对排序表中第一,二个数据元素的关键字arr[0]和arr[1]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进行交换;然后对第二,三个数据做同样的处理;重复此过程直到处理完最后两个相邻的数据元素。我们称之为一趟冒泡,它将关键字最大的元素移到排序表的最后一个位置,其他数据元素一般也都向排序的最终位置移动。然后进行第二趟排序,对排序表中前n-1个元素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其结果使整个排序表中关键字次大的数据元素被移到arr[n-2]的位置。如此最多做n-1趟冒泡就能把所有数据元素排好序。

3.算法描述:

(1)冒泡排序的算法

伪代码如下:

template //冒泡排序

void sortlist:: bubblesort()

{

int i=1;

int finish=0;//0表示还没有排好序

while(i

{

finish=1;//排序结束标志置为,假定已经排好序

for(int j=0;j

if(arr[j]>arr[j+1])//逆序

{

swap(arr[j],arr[j+1]);//相邻元素交换位置

finish=0;

}//排序结束标志置为,表示本趟发生了交换,说明还没有排好序

i++;

cout<<"第"<<++num<<"趟排序结果为:";

for(int t=0;t

cout<

cout<

}

num=0;

}

(2)快速排序的具体算法

template //快速排序

void sortlist::quicksort(int low,int high)//在待排序区间[low,high]上,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

{

int i=low,j=high;

type temp=arr[low];//取区间第一个位置为基准位置

if(i

{

while(i

{

while(i

if(i

while(i=arr[i])i++;

if(i

}

arr[i]=temp;//将基准元素就位

cout<<"第"<<++x<<"趟排序结果为:";

for(int t=0;t

cout<

cout<

quicksort(low,i-1);//在左子区间递归进行快速排序

quicksort(i+1,high);//在右子区间递归进行快速排序

}

}

4.程序的主要模块设计

<1>主菜单

主要功能:程序运行时,可使运行者根据提醒输入相关操作,从而进入不同的排序方法或者退出。

<2>排序方法及输出

根据运行者对排序的不同选择,进入排序过程

(a).冒泡排序:根据冒泡排序算法,输出排序过程

(b).快速排序:根据快速排序的算法,输出排序过程

四、运行与测试

待测试的数据保存在data.txt记事本中,具体数据如下:

图4.1测试数据

预期显示结果为:

0 1 2 3 4 5 5 6 6 8 11 11 12 16 16 18 21 22 23 23 23 24 26 26 27 27 29 29 29 29 31 33 34 35 36 37 37 38 38 39 40 40 41 41 41 42 42 42 44 44 45 46 47 47 48 48 50 53 53 54 56 57 58 59 61 62 62 64 64 64 66 67 67 68 69 69 70 71 73 76 78 81 82 82 84 84 88 90 90 91 91 92 93 94 95 95 99

图4.2选择菜单

图4.3排序结果及关键字比较次数

五、总结

本课程设计对我来说是比较难的,最终完成了算法。这期间,遇到了各种麻烦,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反复修改代码,经过不懈的努力,问题都相继解决。从这次实践中,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先说一下基本的。对于各种排序算法的过程还是不够熟悉,进行编程时还需要翻书查找,对于这一点,只能说对数据结构的学习还不够扎实,虽然说这门课程以后就没有了,但是我想这门课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所以有空时还应该继续熟悉这门课程。

其次,就是对于错误的处理,不能得心应手,不能正确处理一些简单的错误。对于逻辑上的错误,不能够立即找到出错点,往往需要向同学请教才能找出错误,并且改正。我觉得这是自己独自思考能力不高的问题,遇事需要自己仔细想想,若还不能改正,再请教别人也不迟。

这次试验我发现书本上的知识是一个基础,但是我基础都没掌握,更别说写出一个整整的程序了。自己在写程序的时候,也发现自己的知识太少了,特别是基础知识很多都是模模糊糊的一个概念,没有落实到真正的程序,所以自己写的时候也感到万分痛苦,基本上涉及一个知识我就会看看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没掌握好。认真上好专业实验课,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写程序的过程中要考虑周到,严密。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有信心,有耐心,切勿浮躁。巩固和加深了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实际编译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调试,掌握应用软件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培养了我选用参考书,查阅手册及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培养了我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念、经济观念全局观念。

总而言之,从这次的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以后能够多加运应。

参考文献

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附件: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LIST_INIT_SIZE 50000

int bj1,yd1,n;

clock_t start_t,end_t;

typedef struct

{ int key;}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int length;

}SqList;

void addlist(SqList &L)

{ int i;

a: printf("请输入你要输入的个数:");

scanf("%d",&n);

if(n>50000)

{ printf("超出范围重新输入!!!\n");

goto a; }

L.elem=(ElemType*)malloc(LIST_INIT_SIZE*sizeof(ElemType));

if(!L.elem)exit(0);

L.length=0;

for(i=1;i

{ b: L.elem[i].key=rand();

if(L.elem[i].key>30000)goto b;

++L.length; }

}

//选择

void SelectSort(SqList &L)

{ start_t=clock();

int i,j,k,bj=0,yd=0;

for(i=1;i

{ k=i;

for(j=i+1;j

{ bj++;

if(L.elem[j].key

if(i!=k)

{ L.elem[0].key=L.elem[i].key;

L.elem[i].key=L.elem[k].key;

L.elem[k].key=L.elem[0].key;

yd+=3;

}

}

end_t=clock();

printf("比较次数为%d移动次数为%d\n",bj,yd);

printf("排序用时为%f\n",float(end_t-start_t)/CLK_TCK); }

//起泡

void qipao(SqList &L)

{ start_t=clock();

int i=1,j,bj=0,yd=0;

while(i

{ for(j=1;j

{ bj++;

if(L.elem[j].key>L.elem[j+1].key)

{ L.elem[0].key=L.elem[j].key;

L.elem[j].key=L.elem[j+1].key;

L.elem[j+1].key=L.elem[0].key;

yd+=3;

}

}

i++;

}

end_t=clock();

printf("比较次数为%d移动次数为%d\n",bj,yd);

printf("排序用时为%f\n",float(end_t-start_t)/CLK_TCK); }

//直接插入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 start_t=clock();

int i,j,yd=0,bj=0;

for(i=2;i<=L.length;i++)

if(L.elem[i].key

{

L.elem[0].key=L.elem[i].key;

yd++;

j=i-1;

bj++;

while(L.elem[0].key

{

L.elem[j+1].key=L.elem[j].key;

j--;

yd++;

bj++;

}

L.elem[j+1].key=L.elem[0].key;

yd++;

}

}

end_t=clock();

printf("比较次数为%d移动次数为%d\n",bj,yd);

printf("排序用时为%f\n",float(end_t-start_t)/CLK_TCK); }

//希尔

void xier(SqList &L)

{

start_t=clock();

int i,d=L.length/2,j,w=0,k,yd=0,bj=0;

while(w

w=1;

for(i=w;i

{

k=i;

for(j=i+d;j

{

if(L.elem[i].key>L.elem[j].key)

{

k=j;

bj++;

}

}

if(i!=k)

{

L.elem[0].key=L.elem[i].key;

L.elem[i].key=L.elem[k].key;

L.elem[k].key=L.elem[0].key;

yd+=3;

}

w++;

}

d=d/2;

w=1;

}

end_t=clock();

printf("比较次数为%d移动次数为%d\n",bj,yd);

printf("排序用时为%f\n",float(end_t-start_t)/CLK_TCK); }

void BeforeSort()

{

yd1=0,bj1=0;

}

void display(int m,int n)

{

printf("比较次数为%d移动次数为%d\n",m,n);

}

int Partition(SqList &L,int low,int high)//快速排序

{

int pivotkey;

L.elem[0]=L.elem[low];

yd1++;

pivotkey=L.elem[low].key;

while (low

{

yd1++;

while(low=pivotkey)

--high;

L.elem[low]=L.elem[high];

bj1++;

yd1++;

while (low

++low;

L.elem[high]=L.elem[low];

bj1++;

yd1++;

}

L.elem[low]=L.elem[0];

yd1++;

return low;

}

void QSort(SqList &L,int low,int high)

{

int pivotloc;

if(low

{

pivotloc=Partition(L,low,high);

QSort(L,low,pivotloc-1);

QSort(L,pivotloc+1,high);

}

}

void QuickSort(SqList &L)

{

start_t=clock();

BeforeSort();

QSort(L,1,L.length);

display(yd1,bj1);

end_t=clock();

printf("排序用时为%f\n",float(end_t-start_t)/CLK_TCK); }

void Merge(ElemType R[],ElemType R1[],int low,int m,int high)//归并{

int i=low, j=m+1, k=low;

while(i<=m&&j<=high)

{

if(R[i].key<=R[j].key)

{

bj1++;

R1[k]=R[i];

yd1++;

i++;

k++;

}

else

{

bj1++;

R1[k]=R[j];

yd1++;

j++;

k++;

}

}

while(i<=m)

{

R1[k]=R[i];

yd1++;

i++;

k++;

while(j<=high)

{

R1[k]=R[j];

yd1++;

j++;

k++;

}

}

void MergePass(ElemType R[],ElemType R1[],int length, int n) { int i=0,j;

while(i+2*length-1

{ Merge(R,R1,i,i+length-1,i+2*length-1);

i=i+2*length;

}

if(i+length-1

Merge(R,R1,i,i+length-1,n-1);

else

for(j=i;j

R1[j]=R[j];

}

void MSort(ElemType R[],ElemType R1[],int n)

{ int length=1;

while (length

{

MergePass(R,R1,length,n);

length=2*length;

MergePass(R1,R,length,n);

length=2*length;

}

void MergeSort(SqList &L)

{ start_t=clock();

BeforeSort();

MSort(L.elem,L.elem,L.length);

display(yd1,bj1);

end_t=clock();

printf("排序用时为%f\n",float(end_t-start_t)/CLK_TCK); }

int main()

{ SqList L;

addlist(L);

printf("起泡排序: \n");

qipao(L);

printf("直插排序: \n");

InsertSort(L);

printf("选择排序: \n");

SelectSort(L);

printf("希尔排序: \n");

xier(L);

printf("快速排续: \n");

QuickSort(L);

printf("归并排序: \n");

MergeSort(L);

}

各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各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摘要:通信网中,交换功能是由交换设备来完成的。不同的通信网络由于所支持的业务特性不同,其交换设备所采用的交换方式也各不相同。本文根据所学内容,对各种交换方式的特点做出详细的总结。 关键词:交换方式;特点;总结 Comparison of various kinds of exchange ways ZHANG shi-d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Abstract:In Communication network,the switching function is performed by switching equipment.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upport different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exchange ways adopted by Switching equipment are in different ways too.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I make a detailed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kinds of exchange ways. Key words:exchange ways;characteristics;summary 1. 引言 目前在通信网中所采用的交换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和软交换。 按照信息传送模式分类的话,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都属于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都属于分组传送模式;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和软交换都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为了方便比较各种交换方式的特点,根据书本所学以及最新的交换技术,对以上交换方式做以下总结。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docx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实验题目: 输入十个数,从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三类算法中各选一种编程实现。 实验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内容及编程思路: 1.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将一个记录到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增一得有序表。 一般情况下,第i 趟直接插入排序的操作为:在含有i-1 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1 ]中插入一个记录r[i ]后,变成含有i 个记录的有序子序列r[1..i ];并且,和顺序查找类似,为了在查找插入位置的过程中避免数组下标出界,在r [0]处设置哨兵。在自i-1 起往前搜索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后移记录。整个排序过程为进行n-1 趟插入,即:先将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 个记录起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变成按关键字非递减有序序列为止。 2. 快速排序: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待排序的序列为{L.r[s] ,L.r[s+1],…L.r[t]}, 首先任意选取一个记录 (通常可选第一个记录L.r[s])作为枢轴(或支点)(PiVOt ),然后按下述原则重新排列其余记录:将所有关键字较它小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前,将所有关键字较大的记录都安置在它的位置之后。由此可以该“枢轴”记录最后所罗的位置i 作为界线,将序列{L.r[s] ,… ,L.r[t]} 分割成两个子序列{L.r[i+1],L.[i+2], …,L.r[t]}。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或一次划分。 一趟快速排序的具体做法是:附设两个指针lOw 和high ,他们的初值分别为lOw 和high ,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为PiVOtkey ,则首先从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PiVOtkey 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然后从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PiVOtkey 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 交换,重复这两不直至low=high 为止。 具体实现上述算法是,每交换一对记录需进行3 次记录移动(赋值)的操作。而实际上,

交换排序和归并排序

1、交换排序 1)气泡排序(bubble sorting) 也是一种简单排序方法,T(n)=O(n2) 算法:A[n],第一次排序区间为A[0]~A[n-1],第二次排序区间为A[1]~A[n-1,]…,最后一次排序区间为A[n-2]~A[n-1],每次排序轻者上浮,即排序区间最小者交换到排序区间的第一个位置,经n-1次排序。完成排序过程。 Example 1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ET { int x; }; void select(ET A[],int n) { ET e; for(int i=0;iA[j].x) { e=A[i]; A[i]=A[j]; A[j]=e; } } } }

void display(ET a[],int n) { for(int i=0;i

算法排序问题实验报告

《排序问题求解》实验报告 一、算法的基本思想 1、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思想 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序的序列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 记录数增1 的有序序列。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伪代码称为InsertionSort,它的参数是一个数组A[1..n],包含了n 个待排序的数。用伪代码表示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如下: InsertionSort (A) for i←2 to n do key←A[i] //key 表示待插入数 //Insert A[i] into the sorted sequence A[1..i-1] j←i-1 while j>0 and A[j]>key do A[j+1]←A[j] j←j-1 A[j+1]←key 2、快速排序算法思想 快速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序列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 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待排序序列为数组A[1..n],首先选取第一个数A[0],作为枢轴(pivot),然后按照下述原则重新排列其余数:将所有比A[0]大的数都排在它的位置之前,将所有比A[0]小的数都排在它的位置之后,由此以A[0]最后所在的位置i 作为分界线,将数组A[1..n]分成两个子数组A[1..i-1]和A[i+1..n]。这个过程称作一趟快速排序。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对子数组A[1..i-1]和A[i+1..n]排序。 一趟快速排序算法的伪代码称为Partition,它的参数是一个数组A[1..n]和两个指针low、high,设枢轴为pivotkey,则首先从high 所指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小于pivotkey 的数,并将其移到低端,然后从low 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大于pivotkey 的数,并将其移到高端,重复这两步直至low=high。最后,将枢轴移到正确的位置上。用伪代码表示一趟快速排序算法如下: Partition ( A, low, high) A[0]←A[low] //用数组的第一个记录做枢轴记录 privotkey←A[low] //枢轴记录关键字 while low=privotkey do high←high-1 A[low]←A[high] //将比枢轴记录小的记录移到低端 while low

Sprinter半顺应性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

万方数据

Sprinter半顺应性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 作者:盛薇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年,卷(期):2004,12(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葛均波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介入治疗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1(1) 2.李卫虹.张福春.高志刚.冯新恒.李昭屏.谢道银.毛节明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及超声特点[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1(3) 3.陈晓春.葛智平.李君.代松魁.周彤.李永东.徐仲英应用介入性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两例[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6) 4.杨震坤.沈卫峰.张建盛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发生冠状动脉瘤一例[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12(6) 5.洪涛.高炜.陈明.霍勇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1(1) 6.心率低频振荡:心肌梗死后死亡预告的一个新指标[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6) 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心肌损伤[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6) 8.徐志勇.张良安.苑淑渝.戴光复.范亚光.王丹.吴伟章.田素青.许书河103 Pd支架的剂量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1(3) 9.田清平.霍勇.郭艳红.孟磊.王贵松.喻卓.吴小兵.高炜过表达p27基因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5) 10.许端敏.李玉光.卢成志.闫纯英.石永英.陈畅雷帕霉素对大鼠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期刊论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11126940.html,/Periodical_zgjrxzbxzz200406028.aspx

冒泡排序 交换排序

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都是基于元素交换的,因此你的分类错误 冒泡排序基本思想:每次将最重的一个沉入海底 选择排序基本思想:每次扫描最重的一个与第一个交换 并且,选择和冒泡的时间复杂度是一样的(都是O(N^2)) 应用交换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Bubble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 sort)。交换排序 所谓交换,就是根据序列中两个记录键值的比较结果来对换这两个记录在序列中的位置,交换排序的特点是:将键值较大的记录向序列的尾部移动,键值较小的记录向序列的前部移动。下面是java语言实现一个交换排序的函数: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int[] BubbleSort(int[] array){ for(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for(int j = 0; j < array.length - 1 - i; j++){ // 内部循环的边界要比长度小一 if(array[j] > array[j + 1]){ //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将大的放到最右边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 } } return 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 25, 36, 21, 45, 98, 13};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BubbleSort.bubbleSort(array);// 调用快速排序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打印排序后的数组元素 }

实验报告-排序与查找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 学生姓名: 学号: 点名序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 实验时间: 5月20日 2014-2015-2学期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二)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实验时间:5月20日 一、实验室名称:软件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排序与查找 三、实验学时:4 四、实验原理: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躺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不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次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假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1]……A[N],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躺快速排序。一躺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1,J:=N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X,即X:=A[1];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J:=J-1),找到第一个小于X的值,两者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I:=I+1),找到第一个大于X的值,两者交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二分法查找(折半查找)的基本思想: (1)确定该区间的中点位置:mid=(low+high)/2 min代表区间中间的结点的位置,low代表区间最左结点位置,high代表区间最右结点位置(2)将待查a值与结点mid的关键字(下面用R[mid].key)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确定新的查找区间: A)如果R[mid].key>a,则由表的有序性可知,R[mid].key右侧的值都大于a,所以等于a的关键字如果存在,必然在R[mid].key左边的表中,这时high=mid-1; B)如果R[mid].key

排序操作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实验报告 (2016 — 2017 学年第1 学期) 实验名称: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验证各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在调试中体会排序过程。 二、实验要求 (1)从键盘读入一组无序数据,按输入顺序先创建一个线性表。 (2)用带菜单的主函数任意选择一种排序算法将该表进行递增排序,并显示出每一趟排序过程。 三、实验步骤 1、创建工程(附带截图说明) 2、根据算法编写程序(参见第六部分源代码) 3、编译 4、调试 四、实验结果图 图1-直接输入排序

图2-冒泡排序 图3-直接选择排序 五、心得体会 与哈希表的操作实验相比,本次实验遇到的问题较大。由于此次实验中设计了三种排序方法导致我在设计算法时混淆了一些概念,设计思路特别混乱。虽然在理清思路后成功解决了直接输入和直接选择两种算法,但冒泡

排序的算法仍未设计成功。虽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冒泡排序的算法,但还需要多练习这方面的习题,平时也应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在直接输入和直接选择的算法设计上也有较为复杂的地方,对照书本做了精简纠正。 本次实验让我发现自己在算法设计上存在一些思虑不周的地方,思考问题过于片面,逻辑思维能力太过单薄,还需要继续练习。 六、源代码 要求:粘贴个人代码,以便检查。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 DataType data; }SortItem,SqList[MAXSIZE]; /*******直接插入顺序表*******/ void InsertSort(SqList L,int n) { int i,j,x; SortItem p; for(i=1;i

(完整word版)查找、排序的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七查找、排序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各种查找和排序的基本知识。 2、学会比较各种排序与查找算法的优劣。 3、学会针对所给问题选用最适合的算法。 4、掌握利用常用的排序与选择算法的思想来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对象至少要包含:学号、姓名、性别、成绩1、成绩2、总成绩等信息。要求实现以下功能:1.总成绩要求自动计算; 2.查询:分别给定学生学号、姓名、性别,能够查找到学生的基本信息(要求至少用两种查找算法实现); 3.排序:分别按学生的学号、成绩1、成绩2、总成绩进行排序(要求至少用两种排序算法实现)。 [测试数据] 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哈希表的定义,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2、掌握一些常用的查找方法。 1、掌握几种常用的排序方法。 2、掌握直接排序方法。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要按照实验报告格式规范书写。 2、实验上要写出多批测试数据的运行结果。 3、结合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分析。 五、算法设计 a、折半查找 设表长为n,low、high和mid分别指向待查元素所在区间的下界、上界和中点,key为给定值。初始时,令low=1,high=n,mid=(low+high)/2,让key与mid指向的记录比较, 若key==r[mid].key,查找成功 若keyr[mid].key,则low=mid+1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low>high时,查找失败 b、顺序查找 从表的一端开始逐个进行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的比较。在这里从表尾开始并把下标为0的作为哨兵。 void chaxun(SqList &ST) //查询信息 { cout<<"\n************************"<=1;j--) if(ST.r[j].xuehao

交换排序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题目概述(内容及要求) (4) 二、功能分析 (4) 三、设计 (6) 四、运行与测试 (9) 五、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一、题目概述(内容及要求) 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对数据按菜单选择对数据进行交换排序。 实验要求: 1.菜单列出所有交换排序。 2.对数据按菜单选择的进行排序。 3.统计比较和交换的次数。 二、功能分析 1.交换排序: 分为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2.交换排序算法分析 (1)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设排序表中有n个数据元素。首先对排序表中第一,二个数据元素的关键字arr[0]和arr[1]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进行交换;然后对第二,三个数据做同样的处理;重复此过程直到处理完最后两个相邻的数据元素。我们称之为一趟冒泡,它将关键字最大的元素移到排序表的最后一个位置,其他数据元素一般也都向排序的最终位置移动。然后进行第二趟排序,对排序表中前n-1个元素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其结果使整个排序表中关键字次大的数据元素被移到arr[n-2]的位置。如此最多做n-1趟冒泡就能把所有数据元素排好序。 (2)快速排序 基本思想:快速排序(Quick Sort)又被称做分区交换排序,这是一种平均性能非常好的排序方法。 其算法基本思想是:任取排序表中的某个数据元素(例如取第一个数据元素)作为基准,按照该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大小,将整个排序表划分为左右两个子表:左侧子表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关键字都小于基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右侧子表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关键字都大于或等于基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基准数据元素则排在这两个子表中间(这也是该数据元素最终应安放的位置),然后分别对这两个子表重复施行上述方法的快速排序,直到所有的子表长度为1,则排序结束。

各种排序实验报告

【一】需求分析 课程题目是排序算法的实现,课程设计一共要设计八种排序算法。这八种算法共包括:堆排序,归并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基数排序,折半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为了运行时的方便,将八种排序方法进行编号,其中1为堆排序,2为归并排序,3为希尔排序,4为冒泡排序,5为快速排序,6为基数排序,7为折半插入排序8为直接插入排序。 【二】概要设计 1.堆排序 ⑴算法思想:堆排序只需要一个记录大小的辅助空间,每个待排序的记录仅占有一个存储空间。将序列所存储的元素A[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元素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元素。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⑵程序实现及核心代码的注释: for(j=2*i+1; j<=m; j=j*2+1) { if(j=su[j]) break; su[i]=su[j]; i=j; } su[i]=temp; } void dpx() //堆排序 { int i,temp; cout<<"排序之前的数组为:"<=0; i--) { head(i,N); } for(i=N-1; i>0; i--) {

temp=su[i]; su[i]=su[0]; su[0]=temp; head(0,i-1); } cout<<"排序之后的数组为:"<

四种排序方法简单理解

第十四次交换: 3 22 53 72 11 10 34 44 11 15 28 65…… 第二趟排序: 3 10 22 53 72 11 34 44 11 15 28 65第三趟排序: 3 10 11 22 53 72 11 34 44 15 28 65…… 最后趟排序: 3 10 11 11 15 22 28 34 44 53 65 72代码实现如下: //powerd by 一意行者 #include #define M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a[M]; int n,i,j; int temp=0; //定义一个用于大小数的交换的中间变量 cin>>n; for(i=0;i>a[i]; //初始化数组 } for(i=0;ii;j--) if(a[j]

第十五次交换: 3 10 11 15 72 53 44 34 28 22 11 65第十六次交换: 3 10 11 11 72 53 44 34 28 22 15 65第四趟排序: 3 10 11 11 72 53 44 34 28 22 15 65第十七次交换: 3 10 11 11 53 72 44 34 28 22 15 65…… 最后趟排序: 3 10 11 11 15 22 28 34 44 53 65 72 //powerd by 一意行者 #include #define M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a[M]; int n,i,j; int temp=0; //定义一个用于大小数的交换的中间变量 while(cin>>n) { for(i=0;i>a[i]; //初始化数组 } for(i=0;ia[j]) { temp=a[j]; a[j]=a[i];//将大数放到后面 a[i]=temp; } } for(i=0;i

二叉排序树实验报告

二叉排序树的实现 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 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 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 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实验方案 1. 选择链表的方式来构造节点,存储二叉排序树的节点。// 树的结构struct BSTNode { // 定义左右孩子指针 struct BSTNode *lchild,*rchild; // 节点的关键字 TElemType key; }; int depth=0; // 定义一个struct BSTNode 类型的指针typedef BSTNode *Tree; 2. 对树的操作有如下方法: // 创建二叉排序树 Tree CreatTree(Tree T) ; // 二叉树的深度,返回一个int 值为该树的深度 int TreeDepth(Tree T) // 树状输出二叉树,竖向输出 void PrintTree(Tree T , int layer) ; // 查找关键字,如果关键字存在则返回所在节点的父节点,如果关键字不存在则返回叶子所在的节点 Status SearchBST(Tree T , TElemType key , Tree f,Tree &p) ; // 向树中插入节点 Status InsertBST(Tree &T , TElemType e) ; // 删除节点 Status Delete(Tree &T) ;

// 删除指定节点,调用Delete(Tree &T) 方法 Status DeleteData(Tree &T , TElemType key) ; // 非递归先序遍历void x_print(Tree T); // 非递归中序遍历 Void z_print(Tree T ); // 非递归后序遍历 void h_print(Tree T); 3. 对二叉排序树非递归先根、中根、后根遍历,采用栈来存储一次遍历过的节点的形式来辅助实现 // 自定义类型以SElemType 作为栈中指针返回的值的类型 // 也就是要返回一个节点的指针 typedef Tree SElemType; // 栈的结构 struct Stack { // 栈底指针SElemType *base; // 栈顶指针SElemType *top; // 栈的容量 int stacksize; }; 4. 栈的操作方法: // 创建一个空栈 Status InitStack(Stack &S) // 获取栈顶元素并删除栈中该位置的元素SElemType Pop(Stack &S,SElemType &elem) // 获取栈顶元素返回栈顶元素不对栈做任何修改SElemType getTop(Stack S,SElemType &elem) // 删除栈顶元素 Status DeleteTop(Stack &S) // 往栈中压入数据 Status Push(Stack &S,SElemType elem) // 判断栈是否为空 Status IsEmpty(Stack S) 三、代码实现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实验报告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需求分析 (2) 3.详细设计 (2) 3.1 直接插入排序 (2) 3.2折半排序 (2) 3.3 希尔排序 (4) 3.4简单选择排序 (4) 3.5堆排序 (4) 3.6归并排序 (5) 3.7冒泡排序 (7) 4.调试 (8) 5.调试及检验 (9) 5.1 直接插入排序 (9) 5.2折半插入排序 (9) 5.3 希尔排序 (10) 5.4简单选择排序 (10) 5.5堆排序 (11) 5.6归并排序 (12) 5.7冒泡排序 (12) 6.测试与比较................................................................................................................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调试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结论 (13) 7.实验心得与分析 (13) 8.附录 (15) 8.1直接插入排序 (15) 8.2折半插入排序 (16) 8.3希尔排序 (18) 8.4简单选择排序 (20) 8.5堆排序 (21) 8.6归并排序 (24) 8.7冒泡排序 (27) 8.8主程序 (28)

实验报告_排序与查找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 学生姓名: 学号: 点名序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 实验时间:5月20日 2014-2015-2 学期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二)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实验时间:5月20日 一、实验室名称:软件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排序与查找 三、实验学时: 4 四、实验原理: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躺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 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不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次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 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假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1] ?? A[N],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 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躺快速排序。一躺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 J,排序开始的时候I :=1, J: =N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X ,即 X :=A[1] ; 3)从 J 开始向前搜索,即(J:=J-1),找到第一个小于X 的值,两者交换; 4)从 I 开始向后搜索,即(I : =I+1 ),找到第一个大于X 的值,两者交换; 5)重复第 3、 4 步,直到I=J 。 二分法查找(折半查找)的基本思想: (1)确定该区间的中点位置: mid= ( low+high )/2 min 代表区间中间的结点的位置,low 代表区间最左结点位置,high 代表区间最右结点位置 (2)将待查 a 值与结点 mid 的关键字(下面用 R[mid].key )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确定新的查找区间: A) 如果 R[mid].key>a ,则由表的有序性可知,R[mid].key 右侧的值都大于a,所以等于 a 的关键字如果存在,必然在R[mid].key 左边的表中 ,这时 high=mid-1; B) 如果 R[mid].key

选择法排序

将n个数从小到大排序 选择法排序的算法: 第1轮:从n个数中查找最小的数与第1个数交换位置; 第2轮:从n-1个数中查找次小的数与第2个数交换位置; 第3轮:从n-2个数中查找第3小的数与第3个数交换位置;……….. 第n-1轮:从2个数中查找较小的数交换到n-1位置 所以n个数共进行n-1轮的查找,第i轮中两两比较的次数是n-i #define N 15 #include void main() /*主函数*/ { void enter(int a[]); void selectsort(int a[]); void print(int a[]); int a[N]; enter(a); selectsort(a); print(a); }

void enter(int a[]) /*输入数据函数*/ { int i; printf("enter the data:\n"); for(i=0;i

{ med=a[p]; a[p]=a[i]; a[i]=med; } } } void print(int a[]) /*输出函数*/ { int i; printf("\nthe sorted data:\n"); for(i=0;i

实验四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四排序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2012年12月21日 1、实验要求 题目2 使用链表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 1、插入排序 2、冒泡排序 3、快速排序 4、简单选择排序 5、其他 要求: 1、测试数据分成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 2、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中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 3、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秒(选作)。 4、对2和3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线性表的正确性。2、程序分析 2.1存储结构 说明:本程序排序序列的存储由链表来完成。 其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 (1)单链表存储结构: (2)结点结构 struct Node {

int data; Node * next; }; 示意图: 2.2关键算法分析 一:关键算法 (一)直接插入排序void LinkSort::InsertSort() 直接插入排序是插入排序中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依次将待排序序列中的每一个记录插入到一个已排好的序列中,直到全部记录都排好序。 (1)算法自然语言 1.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划分成有序区和无序区,初始时有序区为待排序记录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无序区包括所有剩余待排序的记录; 2.将无须去的第一个记录插入到有序区的合适位置中,从而使无序区减少一个记录,有序区增加一个记录; 3.重复执行2,直到无序区中没有记录为止。 (2)源代码 void LinkSort::InsertSort() //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寻找前面那个比它大的

归并排序实验报告

篇一:归并排序与快速排序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对二路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对于逆序的顺序数的排序时间复杂度比较。 二、所用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复杂度分析: 1、归并排序 1)基本思想:运用分治法,其分治策略为: ①划分:将待排序列 r1,r2,……,rn划分为两个长度相等的子序列 r1,……,rn/2和rn/2+1,……,rn。 ②求解子问题:分别对这两个子序列进行排序,得到两个有序子序列。 ③合并:将这两个有序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子序列。 2)复杂度分析: 二路归并排序的时间代价是o(nlog2n)。二路归并排序在合并过程中需要与原始记录序列同样数量的存储空间,因此其空间复杂性o(n)。 2、快速排序: 1)基本思想:运用分治法,其分治策略为: ①划分:选定一个记录作为轴值,以轴值为基准将整个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 r1……ri-1和ri+1……rn,轴值的位置i在划分的过程中确定,并且前一个子序列中记录的值均小于或等于轴值,后一个子序列中记录的值均大于或等于轴值。 ②求解子问题:分别对划分后的每一个子序列递归处理。 ③合并:由于对子序列r1……ri-1和ri+1……rn的排序是就地进行的,所以合并不需要执行任何操作。 2)复杂度分析: 快速排序在平均时间复杂性是o(nlog2n)。最坏的情况下是o(n^2)。 三、源程序及注释: 1、归并排序 #include<iostream> #include<fstream> #include windows.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erge(int r[],int r1[],int s,int m,int t ) } int mergesort(int r[],int r1[],int s,int t) { } void main() int i=s; int j=m+1; int k=s; while(i<=m&&j<=t) {} if(i<=m)while(i<=m) r1[k++]=r[i++];//第一个没处理完,进行收尾if(r[i]<=r[j])r1[k++]=r[i++];//取r[i]和r[j]中较小的放入r1[k]中else r1[k++]=r[j++]; else while(j<=t) r1[k++]=r[j++];//第二个没处理完,进行收尾for(int l=0;l<k;l++) { } r[l]=r1[l];//将合并完成后的r1[]序列送回r[]中if(s==t)r1[s]=r[s]; else{int m; m=(s+t)/2; mergesort(r,r1,s,m);//归并排序前半个子序列 mergesort(r,r1,m+1,t); //归并排序后半个子序列 merge(r1,r,s,m,t);//合并两个已排序的子序列 }return 0; int a[100000]; int a1[10000];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五排序 一、需求分析: 本演示程序用C++6.0编写,完成各种排序的实现,对输入的一组数字实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对其由小到大顺序输出。 (1)分别对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算法进行编写。 (2)、对存储的函数即输入的数字进行遍历。 (3)、初始化函数对输入的数字进行保存。 (4)、主函数实现使用者操作界面的编写,对输入、选择、保存、输出的各种实现。这当中还包括了各个函数的调用的实现。 (5)、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完成对输入的数字的生成,并通过对各排序的选择实现

数字从小到大的输出。 二、程序主要功能以及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菜单,格式如下: 1、直接插入排序 2、希尔排序 3、冒泡排序 4、快速排序 5、选择排序 6、堆排序 7、退出 (2)、选择不同的菜单但进行相应的排序,并给出排序的关键字序列。 三、系统框架图: 本程序包含了9个函数,它们分别是: (1)、直接插入排序的算法函数InsertSort()。 (2)、希尔排序的算法函数ShellSort()。 (4)、快速排序的算法函数Partition()。 (5)、选择排序算法函数SelectSort()。 (6)、堆排序算法函数HeapAdjust()。 (7)、对存储数字的遍历函数Visit()。 (8)、初始化函数InitSqList()。 (9)、主函数main()。 四、详细设计 实现各个算法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各个函数的主要信息: (1)各个排序函数的算法:

一、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 int i,j; for( i=2; i<=L.length;i++) { if(L.r[i].key < L.r[i-1].key) { L.r[0] = L.r[i]; L.r[i] = L.r[i-1]; for( j=i-2; (L.r[0].key < L.r[j].key); j--) L.r[j+1] = L.r[j]; L.r[j+1] = L.r[0]; } } } 二、希尔排序 void ShellSort(SqList &L) { int i, j; int dk = 1;//增量 while(dk <=L.length/3) dk = 3*dk+1;//增大增量 while(dk>0) { dk /= 3;//减小增量 for (i = dk; i <=L.length; i++) { L.r[0].key = L.r[i].key; j =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