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物质的聚集状态 晶体与非晶体(教师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物质的聚集状态 晶体与非晶体(教师版)

物质的聚集状态晶体与非晶体1.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

2.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3.了解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1.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存在形式(1)通常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现代科技发现物质的聚集状态还有更多,如等电子体、离子液体、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等。

(3)物质三态的相互转化(4)关系:2.气态:①普通气体②等离子体:A.定义:等离子体是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气态物质。

B.产生途径:高温、紫外线、x射线、y射线、高能电磁波的照射及大自然的天体现象等都能使气体变成等离子体C.存在:存在于日光灯和霓虹灯的灯管里、蜡烛火焰里、极光和雷电里等D.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流动性E.应用: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可以制造等离子体显示器,利用等离子体可以进行化学合成、核聚变等。

3.液态:①普通液体②离子液体:A.定义: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也称为低温熔融盐。

B.组成:(低温熔融盐)一般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常见的阳离子有季铵盐离子、季鏻盐离子、咪唑盐离子和吡咯盐离子等(如图所示),阴离子有卤素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六氟磷酸根离子等。

4.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①塑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能保持固态晶体典型特征但具有一定塑性(即物体发生永久形变的性质)的一种物质聚集状态。

②液晶:A.定义:在由固态向液态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取向有序流体状态。

B.分类:分为热致液晶(只存在于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液晶相)和溶致液晶(某些化合物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后而呈现的液晶相)。

C.性质:具有液体的某些性质(如流动性、黏度、形变性等)和晶体的某些性质(如导热性、各向异性等)。

D.用途:手机、电脑和电视的液晶显示器,合成高强度液晶纤维已广泛用于飞机、火箭、坦克、舰船、防弹衣、防弹头盔等。

1.2.1 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案)

1.2.1 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案)

1.2.1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高一化学教学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以及聚集状态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3.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例如常温常压下,水呈现三种状态,液态的水、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

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质存在不同的聚集状态?[讨论并归纳]二氧化碳和干冰;氧气和贮存在钢瓶里的液氧;固态的钢铁和液态的钢水、铁水等。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聚集状态[板书]一、物质的聚集状态1、常温常压下,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固体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容易被压缩。

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异?这与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有何联系?[归纳]物质的状态,主要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运动方式、微粒之间的距离有关。

[展示]图片1[讨论]根据图片,归纳整理出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的特征。

[归纳]固体:排列紧密,间隙很小,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

液体:排列较紧密,间隙较小;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不易被压缩。

气体:间距很大,排列无序;不规则,可以自由移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

[投影]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交流与讨论]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 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所含的微粒数目都相等,约为6.02×1023个,1mol微粒的质量往往不同。

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提问]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做桥梁把它计算出来。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基本聚集状态,如气体、液体和固体,及其性质和转化;掌握晶体基本观点和常见晶体类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对物质聚集状态和晶体形成过程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状态和晶体形成的科学观念,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物质的基本聚集状态,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晶体的基本观点和常见类型。

2. 教学难点: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尤其是不同类型晶体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的转变过程,以及晶体形成的特效视频。

2. 准备常见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图片或实物。

3. 准备晶体类型的相关模型或教具。

4. 设计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高中化学课程《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基本观点,以及晶体的基本常识。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三态变化、酒精的挥发、石头的晶体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基本观点:详细诠释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同时,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观点。

3. 讲解物质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的干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聚集状态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如气体的易扩散性、液体的表面张力、固体的导热性等。

4. 晶体基本常识的教学:起首介绍晶体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几种常见的晶体结构,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的特征。

接着,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晶体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如金属的导电性、石墨的导热性等。

5.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不同物质聚集状态和晶体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过程,观察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状态变化以及形成的晶体结构。

高一物理教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理解物质聚集状态的转变与粒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3. 掌握物质聚集状态转变的条件,如加热、降温、增加压力等。

4. 了解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这几种常见的物质聚集状态转变过程。

教学重点:1. 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及其转变。

2. 物质聚集状态转变的条件。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聚集状态转变与粒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2. 掌握物质聚集状态转变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准备:PPT、实验材料:冰块、烧杯、饮料瓶、瓶塞、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观察一个冰块和一个水杯内的水,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哪些。

Step 2:引入通过PPT呈现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聚集状态的特征。

Step 3:探究教师将一瓶装有一些水的饮料瓶放在教室窗户下,放一段时间后,请学生观察瓶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解释原因。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状态转变与粒子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Step 4:实验实验1:熔化将一小块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冰块,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熔化是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实验2:凝固将一些烧杯中的水放入冰箱冷藏室中一段时间,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凝固是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实验3:汽化将一瓶装有一些水的饮料瓶加热,让学生观察瓶内水面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汽化是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

实验4:凝华在冰箱冷藏室中放置一瓶开启的酒精瓶,学生观察酒精蒸气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凝华是气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Step 5:归纳总结总结各种状态转变的条件和过程,强调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在状态转变中的作用。

Step 6:拓展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烧开水、冰块融化、水汽凝结等。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第一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从微观角度解释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2、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知识回忆]通过学习,我们建立了微粒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关系如何,即利用物质的量把宏观物体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 ) ( )( ) ( )[导入]从生活经验知道:不同状态的物质物理性质上有哪些差异?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之间存在这些差异?如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种差异呢?[过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数目都相等,都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个,1 mol物质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那么,1 mol物质的体积有多大呢?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要比较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我们需要规定为同一温度和同一压强,化学上将0℃,1.01×105Pa规定为标准状况。

完成表格(标准状况下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物质摩尔质量/g•mol-1密度1mol物质的体积Al 26.98 2.70 g•cm-39.99 cm3Fe 55.85 7.86 g•cm-37.11 cm3H2O 18.02 0.998 g•cm-318.06cm3C2H5OH 46.07 0.789 g•cm-358.39cm3H2 2.016 0.0899g•L-122.43LN228.02 1.25 g•L-122.42LCO 28.01 1.25 g•L-122.42L [结论]1.在相同状况下,1 mol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较小,1mol 气体的体积较大。

2.在相同状况下,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不同。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1-1-3物质的聚集状态(共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2.使学生在了解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3.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重点、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三课前准备1.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2.学生了解温度与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四教学过程一、物质的聚集状态1.有三种聚集状态2.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复习提问)物质的量、粒子总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设问)当物质的量相等时,不同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给出一张表格)计算1mol物质在273K、101kPa下的体积(引导) 启发学生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师生共同活动)总结规律1.在相同条件下,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比1mol固体或液体所占的体积大得多2.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而1mol气体的体积却几乎完全相同(设问)为什么有上述规律,物质的体积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师生共同活动)由实例引导得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⑴物质粒子数的多少⑵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⑶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观察)固体、液体粒子间的示意图,得出结论:相同粒子数的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大小决定气体粒子间的示意图,得出结论:相同粒子数的气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引导思考)影响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观察)给气体加热和给气体加压看现象得出结论:⑴温度越高,体积越大⑵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归纳)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之间的距离一定,而气体粒子本身的大小可忽略。

即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粒子数相同的不同气体的体积相同。

(得出结论)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

物质的聚集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态教案教案标题: 物质的聚集态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三种基本聚集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2. 掌握物质在不同聚集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并理解背后的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3. 培养学生利用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方法,了解物质的聚集态本质。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2. 理解物质聚集态的本质差异;3. 学习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过程;4. 探索物质聚集态转变的原因和规律。

三、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水的沸腾,引发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聚集态。

探究:2. 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现并记录不同物质的聚集态特征;3. 学生分享并集中展示各组的观察结果;4.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并进行概念性讲解。

巩固:5. 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固体的熔化、汽油的挥发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聚集态之间的相互转变;6.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整理,分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思考与讨论。

拓展:7.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根据不同条件下物质聚集态的变化,设计并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实验;8.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实验结果和思考,并进行同伴评价和总结;9. 教师进行巩固性讲解,解释物质聚集态转变的原因和规律。

四、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实验器材和材料;2. 相关书籍、PPT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 学生实验记录表和小组分享反思表。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参与度、合作态度和实验记录等;2. 学生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结论和思考评估学生对于物质聚集态的理解;3. 学生小组分享和同伴评价。

六、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对物质聚集态转变的规律和原理的深入理解,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2. 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聚集态的应用和相关技术发展。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提前做好实验操作演示,明确相关注意事项;2.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和规定完成,注意观察记录和数据整理的准确性;3. 在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时,教师要灵活控制教学节奏,引导学生关注关键点和思维深度。

高中化学物质聚集方法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聚集方法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聚集方法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物质的聚集方法。

2. 学习使用物质聚集方法分离混合物。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1. 试管、试管架、滴管、酒精灯等。

2. 沙子、砂糖、水、盐等混合物。

三、实验过程:
1. 取一个含有沙子、砂糖、水、盐等混合物的试管。

2. 将试管放入试管架中,加热试管底部。

3. 观察试管中混合物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1. 水会先升华为蒸汽,然后冷凝成水滴,滴在试管的另一端。

2. 盐会结晶在试管底部,砂糖溶解在水中,沙子则不发生变化。

五、实验判断:
1. 由于水的升华和冷凝,可以得知水是混合物中易挥发的物质。

2. 由于盐的结晶,可以得知盐是混合物中不易挥发的物质。

3. 由于砂糖的溶解,可以得知砂糖是混合物中可溶解物质。

4. 由于沙子的不发生变化,可以得知沙子是混合物中不可溶解的物质。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 实验时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物质的聚集方法,也学会了使用物质聚集方法来分离混合物。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分离,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物质的聚集状态》参考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参考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学习目标1.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2.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3.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三、设计思路本课时设计先从学生熟悉的“三态”这一宏观特征引入,探究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原因,让学生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通过一定的讨论、辨析,初步理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

四、教学过程[导入]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丰富多彩,例如自由流动的空气、香气扑鼻的咖啡、晶莹剔透的水晶等等。

这些物质都是由大量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的。

物质有哪些常见的聚集状态呢?气态、液态和固态。

不同状态的物质物理性质上有哪些差异?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之间存在这些差异?如何解释这种差异呢?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表1-3,形成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上的差异,三种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各有独特的性质。

[过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数目都相等,约为6.02×1023个,1 mol物质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那么,1 mol物质的体积有多大呢?若已知物质摩尔质量,即1 mol物质的质量,要知道其体积,还需要什么条件?密度。

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要比较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我们需要规定为同一温度和同一压强,化学上将0℃,1.01×105Pa规定为标准状况。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doc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doc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活动应真正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教。

同时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落实,使学生真正地懂得化学是怎么学的,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学习的成就感。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的学,教师结合实际的情况精心点拨要点拨的内容而全面地落实新课改。

在分析1mol 不同状态的物质所占的体积时,采用分组计算相关数据的探究形式,同桌的两个同学交换数据的合作学习,学生首先根据观察表中的数据自己发现一些规律,再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产生疑问“1mol 不同的固体、液体、气体所占的体积大小不同,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从而产生探究的主题: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直观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加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如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在日常生活,通过篮球与乒乓球的对比,学生很容易接受,能够自己总结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代替了以往的纯粹教师灌输的理论解释,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时设计先从学生熟悉的“三态”这一宏观特征引入,探究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原因,让学生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通过一定的讨论、辨析,初步理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物质的聚集状态”选自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 1 专题 1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宏观质量之间的计算”等知识之后,学生接触的又一类微观物质和宏观物质之间转化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从而和前面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等具体实例,本节课的有关“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

1.1.3《物质的聚集状态一》教案(苏教版必修1)

1.1.3《物质的聚集状态一》教案(苏教版必修1)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学习目标]1.知道固态物质、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的一些常见特性。

2.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3.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知识梳理〕1.许许多多的分子等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宏观物质的时候,聚集状态主要有、、三种。

影响物质聚集状态的外界因素有和。

2.对于不同状态的物质,其微观结构、微粒运动方式和物质的宏观性质是不同的,试填写下表:3.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从微粒角度来看,物质的体积主要由、和三者决定。

4.对于一定量的固体或液体而言,它们的组成微粒之间距离很,故它们的体积主要决定于;而不同物质是不同的,所以1摩尔不同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

对于气态物质而言,其构成微粒之间的距离比微粒本身很多,故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而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都相同,所以,在同温同压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同。

5. 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表示,常用单位为。

6.标准状况是指温度为压强为。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温度或压强时,气体摩尔体积会增大。

〔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水分子,其本身都是固体。

B.逐渐加热升温,碳酸氢铵也可体现出三态变化C.面包是固体,但在受压时体积缩小,故可以说固体易被压缩D.在水蒸气、液态水和冰中,水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解析: 物质的固、液、气三态是大量分子聚集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

故单个分子不能说聚集状态,A错。

碳酸氢铵受热时,在熔化之前就已分解,故无法体现本身的三态变化,B错。

面包不是单一的固体,它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是其中的气体被压缩排出所致,而不是固体本身被压缩,C错。

在水的三种状态中,其分子都在不停运动,只是运动的方式、速率不同,故D对。

例2.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1摩尔的是()A.通常状况下22.4 L氯气B.18毫升水C. N A个H2分子D.标准状况下22.4 L H2O解析: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N A个微粒为1 mol,(2)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约为1 mol,(3)1 mol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数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聚集状态(二)

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聚集状态(二)

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同温同压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等,但
未必等于 22.4 L。
布 置 5min 作 业
作业本 P8-9 14-23 题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 水和 1molH2 的体积都约
是 22.4L
(B)2gH2 和 44gCO2 的体积相等
(C)1mol 某气体的体积为 22.4L,则该气体一定
处于标准状况
(D)在标准状况下,1gH2 和 11.2LO2 的物质的量
相等
倾听、思 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同温同压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等,但
未必等于 22.4 L。
新 课 讲 25mi 授n
【练习】[判断] 1.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
22.4 L。(×,物质应是气体) 2.1 mol 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 L。(×,未指明
标准状况) 3.标况下,1 mol O2 和 N2 混合气体(任意比)的
思考、交 流、讨论
[过渡]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 相等,那么同温同压下,若气体体积比为 2∶1,其 物质的量是什么关系?
[结论]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
倾听、思 考
比。
[练习]
例 1:13g的氢气?
解:13g 锌的物质的量为 0.2mol
教学重点: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具(工量具)准备: PPT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
板书设计: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掌握物质在不同聚集状态下的特征和性质。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判断物质的聚集状态。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的特征和性质。

2. 实验和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水、冰块、盐、石蜡等。

2. 实验材料:水、冰块、盐、石蜡等。

3. 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冰块、盐、石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重点介绍每种状态的特征和性质,如形状、容积、可压缩性等。

通过图片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实验观察(20分钟)安排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判断物质的聚集状态。

例如:实验1: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观察其形状和容积。

实验2:将一些水倒入试管中,加入冰块,观察水的变化。

实验3:将一些石蜡加热,观察其变化。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不同聚集状态下物质的特征和性质,并与之前的概念讲解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质会存在不同的聚集状态。

Step 5: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为什么水汽会凝结成水滴?为什么在高山上水会沸腾的温度较低?Step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物质的聚集状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来观察不同物质的聚集状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或图书馆的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物质的聚集状态的知识,并进行研究报告或展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观察结果,评估其对物质聚集状态的理解程度。

2. 提供一些选择题或简答题,考察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2.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参)·4.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能尝试运用比较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支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三、设计思路本课时设计先从学生熟悉的“三态”这一宏观特征引入,探究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原因,让学生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方法,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通过一定的讨论、辨析,初步理解“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 引出新内容物质÷ M×N A物质质量微粒数×M 的量÷ N A物质物质体积状态[ 过渡 ] 那么物质的体积除了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跟物质状态有关吗?[ 提问 ] 物质有哪些常见的聚集状态呢?[ 生 ] 气态、液态和固态。

[ 提问 ] 不同状态的物质物理性质上有哪些差异?固体、液体、气体是否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生 ]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 过渡 ] 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之间存在这些差异?如何解释这种差异呢?结构决定性质。

[ 观看动画 ] 由于微观结构上的差异,三种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各有独特的性质。

[过渡]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1mol 物质所占有的体积?若已知物质摩尔质量,即 1 mol 物质的质量,要知道其体积,还需要什么条件?(密度。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1单元 第3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1单元 第3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目标与素养:1.知道物质常见的聚集状态及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熟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能进行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物质的聚集状态1.对物质从宏观聚集状态、微观组成的角度分类(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熔点的固体,如氯化钠、纯碱、冰。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也不具备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如石蜡、玻璃。

2.物质的聚集状态、性质及微观解释二、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用V m表示,常用单位为L·mol-1或m3·mol-1。

2.计算公式:V m =V n。

3.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 (1)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2)标准状况下(即0_℃和101_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_L·mol -1。

微点拨温度越高、压强越小V m 越大;温度、压强不同时V m 不同,温度、压强相同时V m 相等,但不一定是22.4 L·mol -1。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相同条件下,1 mol 任何物质的体积均相同 ( × )(2)同温同压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22.4 L ( × )(3)标准状况下,不论是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V m 均等于22.4 L·mol -1 ( √ )(4)如果不是标准状况,气体摩尔体积一定不是22.4 L·mol-1 ( × )2.下列有关气体体积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D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B [在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所以A、D错误,B正确;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为22.4 L·mol-1,C错误。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固体、液体、气体;2.掌握不同聚集状态下物质的特点和性质;3.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判断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黑板;2.实验器材和实验原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分类,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种。

2. 引入新课,解释物质的聚集状态是指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二、讲解(15分钟)1. 固体的特点和性质:(1) 微观粒子排列紧密,固定在一起;(2) 形状固定,体积不可变;(3) 难以压缩和流动;(4) 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2. 液体的特点和性质:(1) 微观粒子排列较紧密,但可以流动;(2) 体积不可变,形状可变;(3) 难以压缩,但可以流动;(4) 有一定的粘度和流动性。

3. 气体的特点和性质:(1) 微观粒子之间距离较大,自由运动;(2) 体积可变,形状可变;(3) 容易被压缩和流动;(4) 无定形,无固定形状。

三、实验观察(20分钟)1. 实验一:固体和液体的比较实验材料:玻璃杯,水,冰块,蜡烛。

实验步骤:(1) 向玻璃杯中加入一些水,观察水的形状并记录;(2) 加入适量的冰块,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3) 在水中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状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1) 水在玻璃杯中呈现流动状态;(2) 冰块的形状较固定,但能够融化成水;(3) 蜡烛燃烧时,火焰形状不固定,但火焰的热量能够传递给玻璃杯和水。

2. 实验二:液体和气体的比较实验材料:玻璃烧杯,水,醋,气球。

实验步骤:(1) 向玻璃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醋,观察醋的状态并记录;(2) 吹气进入气球,观察气球的状态并记录。

实验结果:(1) 醋在玻璃烧杯中呈现流动状态;(2) 吹气进入气球后,气球膨胀成固定的形状,但可以放出气体。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不同聚集状态下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练习题:判断下列物质的聚集状态(填液、固、气)。

大学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大学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基本特性。

2. 掌握物质的聚集状态转变的条件和过程。

3. 理解不同聚集状态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其基本特性。

2. 物质的聚集状态转变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难点:1. 物质聚集状态转变的内在机制。

2. 不同聚集状态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室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玻璃棒、加热器等3. 教学案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哪些聚集状态?2.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物质聚集状态知识。

二、新课讲授1. 固态物质a. 物理性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b. 化学性质: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 液态物质a. 物理性质: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分子间作用力较小。

b. 化学性质: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3. 气态物质a. 物理性质: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b. 化学性质: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三、实验演示1. 演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的转变过程。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聚集状态转变条件。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及其基本特性。

2. 强调物质聚集状态转变的条件和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回顾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及其基本特性。

2. 分析不同聚集状态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

二、案例分析1. 举例说明物质聚集状态转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物质的聚集状态转变原因。

三、课堂小结1. 总结物质聚集状态转变的内在机制。

2. 强调不同聚集状态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物质聚集状态转变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其基本特性。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聚集状态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1單元課時3物質的聚集狀態教學設計一、學習目標1.知道不同聚集狀態物質的一些特性,根據物質的存在狀態進行分類,知道固、液、氣態物質的一些特性。

2.瞭解影響氣體體積的主要因素,初步學會運用氣體摩爾體積等概念進行簡單的計算。

3.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理解化學物質的存在狀態,在原有基礎上提升對化學物質的認識,同時為後續內容的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等概念並進行簡單的計算三、設計思路本課時設計先從學生熟悉的“三態”這一宏觀特徵引入,探究影響物質體積的微觀原因,讓學生體驗從宏觀到微觀的研究方法,從而引出“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通過一定的討論、辨析,初步理解“氣體摩爾體積”這一重要概念。

四、教學過程[導入]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質豐富多彩,例如自由流動的空氣、香氣撲鼻的咖啡、晶瑩剔透的水晶等等。

這些物質都是由大量原子、分子、離子等微觀粒子聚集在一起構成的。

物質有哪些常見的聚集狀態呢?氣態、液態和固態。

不同狀態的物質物理性質上有哪些差異?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固定的體積,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氣體容易被壓縮,而固體、液體不易被壓縮。

為什麼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之間存在這些差異?如何解釋這種差異呢?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學生閱讀、分析教材表1-3,形成認識:由於微觀結構上的差異,三種不同聚集狀態的物質各有獨特的性質。

[過渡]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1 mol任何物質的粒子數目都相等,約為6.02×1023個,1 mol物質的品質若以克為單位,在數值上等於構成該物質的粒子的相對原子(分子)品質。

那麼,1 mol物質的體積有多大呢?若已知物質摩爾品質,即1 mol物質的品質,要知道其體積,還需要什麼條件?密度。

由於氣體的體積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較大,要比較1mol不同物質的體積,我們需要規定為同一溫度和同一壓強,化學上將0℃,1.01×105Pa規定為標準狀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聚集状态
学习目标: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2、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3、初步掌握并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影响体积的因素
学习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宏观物质具有不同的聚集状态,常见的状态有哪些?
[学生]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
固态如氯化钠、纯碱、冰。

讲解:非晶态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一般也物质的聚集状态液态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石蜡、玻璃、。

气态
[讲述]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固体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问题探究1] 为什么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会存在某些性质差异?这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
【讲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固液气三态究竟有怎样的结构呢
同学们请看书本p10表1-3
[Ppt]表1-3
气液固三种微粒运动情况
[过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摩尔任何微粒数目都相同,而1摩尔微粒的质量往往不同。

那么1摩尔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接下来我们做课本11页的交流与讨论,请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填好下面表1-4。

请同学汇报答案
[讨论]你们能从这张表中得出哪些信息?
提示:物质的量相同的固体微粒体积相同吗,液体微粒和气态微粒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ppt】结论:1.在相同的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一般是不同的.
2.在相同的条件下,1摩上述气体的体积都大致相同.
[问题探究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固体、液体所具有的体积不同,但不同气体的体积却是相同的?
[Ppt] 气液固微粒排列形式, 引导观察,让其总结出决定因素
[提示]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那些?
[学生]
[板书] 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微观
①微粒的数目
②微粒的大小
③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分析] 1.从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可以看出1mol不同固体、液体物质所含粒子数是相同的,粒子间的距离又是非常之小的,因此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的大小.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体积也就各不相同.
【Ppt】引导观察气体微粒的分布情况
2.气体微粒的大小相对于微粒间的平均距离可以忽略不计,1mol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Ppt】微粒间的平均距离由温度和压强决定。

[Ppt]P、T 对气体体积的影响示意图
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约相等,所以1mol气体的体积大致相同
[板书]2.宏观:压强和温度
【结论】比较体积大小,必须要说明在相同条件(相同的温度和压强)
[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摩尔质量的是怎样定义的,想想气体摩尔体积又应该如何定义呢?
学生
[板书]+ [Ppt]
二. 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Vm,单位:L/mol或m3/mol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3.标准状况:0℃,101kPa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强调] ①标准状况(0℃,101Kpa)②物质的量为1mol
③任何气体(与物质种类无关)④约为22.4L
[提问] 气体摩尔体积与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是什么关系?
[强调] 22.4L/mol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是在任意温度、压强下,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

【Ppt】
巩固练习
气体摩尔体积(Vm)与气体的体积(V)及物质的量(n)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板书] 4. Vm = V / n
副板书:m/M=n=V/Vm v/vm=m/M
【Ppt】练习
[讲述]当知道其中两者时,可以求另一者。

[设问]是否只有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才相同呢?
[讨论] 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只要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不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约相等,所以如果气体分子数相同,气体体积就相同;反过来,如果气体体积相同,也可以判断其分子数目必然相同。

[结论]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板书]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练习] 课本p12例二,练习P13问题解决
[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应正确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Vm)与气体的体积(V)及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

作业
板书设计: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微观
①微粒的数目
②微粒的大小
③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2宏观:压强和温度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符号:Vm,单位:L/mol或m3/mol
3.Vm=V/n
4.标准状况:0℃,101Kpa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5.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