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说中的人物与生活MicrosoftWord文档(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

刘玉龙

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读人生,读心灵。我们在鉴赏小说的时候,既要“走进去”,融入感情的体验;又要“跳出来”,进行理性的分析。下面以《孔乙己》为例谈谈小说中的人物与生活。

一、叙事总是与人有关的,小说总是要写人的活动、思想与情感的。

小说中的人物并非真人,其生命是一种艺术生命,只存在于文学特殊的艺术空间之中。作者往往是创造了一个关于真实的人的幻觉,这种人物的生命是作者用文字赋予的,作者通过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种认识。或许小说中的人物是有其原型的,但原型不能于小说中的人物相等同。象《孔乙己》中的小伙计“我”就不能看成是鲁迅本人,这是作者讲故事的一种技巧,营造出一种仿佛亲身经历的氛围。

二、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塑造是小说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技艺。

作家往往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直接描写的办法写出这个人物的外貌特点甚至是心理特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在小说开头介绍鲁镇的咸亨酒店时的第一句话中就表述出来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个落魄的穷书生形象用极少的语言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取名字这样的事情在小说创作中也是很有讲究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很有帮助。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名字正蕴含着他生活和性格的某种特点,言谈举止是塑造人物形象很有力的技巧,通过精心选择的字词句表达出来,以表现出这个人物内在的性格。“窃书不算偷”、“多乎哉?不多也”这两句话几乎就是孔乙己的代表,表现出的是这落魄穷书生的略显可笑的心理和他对“之乎者也”的近乎本能的迷恋。

三、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事件,一个事件往往是小说中基本的一个叙述单位。

小说由这些叙述单位构成完整的故事,并在故事中安排人物的活动。《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就由八个事件构成。八个事件都是围绕着“我”的所见所闻来编排的,真正要描写的主人公却是孔乙己。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遭遇和命运,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而这个人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都是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达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那小说又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呢?是借助于情节和描写。我们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各种描写的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而认识了小说中的一个人,实际上就是认识了生活中的一类人;读懂了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就是看懂了社会的一个侧面。

四、从社会历史视角对人物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因为文学在本源上就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它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 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的情貌和精神。文学作品与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 作品中反映的政治、经济、伦理、心理等都属于社会的范畴, 都在社会历史的审视范围之内。一种视角就是一种感受和分析作品意蕴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规范和局限。因此不能满足于一种视角、一种方法的运用, 而应该多侧面, 多纬度地分析出作品的更丰富的意蕴来。现代解释学、接受美学理论告诉我们,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由三种地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文学活动的主体或对象——作者、文本、读者——构成的对话体系。

除了社会历史视角, 还可以从文化视角、心理视角、人类学视角等等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把握。

比如从文化视角看孔乙己, 这个人物就不仅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意蕴, 而且表现了对整个封建文化的批判意蕴。不仅批判了旧文化, 而且具有新文化的启蒙意义。茅盾说“鲁迅写此文时, 文化上的反动势力极为猖狂, 但鲁迅不取那时当权有势的文化反动派作为典型, 这又表现了鲁迅对于当时反动派的蔑视——预知其必无前途, 并为他们的前途勾

画出一张嘴脸, 即孔乙己”。叶圣陶作为一个教育改革家, 他以其职业的敏感认识到这篇小说抨击旧式教育的意蕴。他说, 《孔乙己》是在“表现旧式教育的不易发展人的才能、潦倒的读书人的失意和姿态”。而作者鲁迅则以其人道主义启蒙思想家的特有内涵从中见出了呼唤人间温暖的意蕴,《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人的凉薄”。

总之,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了“体验”作支撑,小说教学就丧失了真正的体味和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