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说课《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说课《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说课《一元一次方程的 应用》
目录
• 课程导入 •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性质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实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其应用广泛,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 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一 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交流能力。
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提高他们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PPT、实物模型、数学软件
PPT
01
使用PPT展示教学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用实例和
化简
将方程化简为一元一次方程的 标准形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场景
生活中的问题
如路程、速度、时间问题; 购物问题;工程问题等。
自然科学中的问题
如物理中的力学、光学问 题;化学中的反应速率、 浓度问题等。
经济领域的问题
如成本、利润、折扣问题 等。
0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实例
生活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
解题过程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实物模型
02
利用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使用小球和
绳子演示等量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软件
03
介绍一些数学软件,如GeoGebra、Desmos等,让学生通过软
件进行数学实验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程总结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作业布置
基础练习题
布置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基本练习 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 题能力。

【说课稿】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稿】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材剖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从《课程标准》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它是全部代数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也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据有重要地位.经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能够对已学过的实数、整式、方程等知识加以稳固,同时又是此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四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导入课,主要内容是培育学生将实质问题转变成数学识题的能力,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起到了铺垫作用.2、教课目的知识目标:使学生充足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并能对实质问题列出相应的方程.能联合详细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领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质问题的相等关系.能力目标:使学生获取将实质问题转变为数学识题的能力.感情目标: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忱.3、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二、教课方法及手段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纳新课标所倡议的教课模式:“问题情境—成立数学模型—解说,应用与拓展” ,并采纳启迪式、指引式教课方法为主,解说式教课方法为辅,着重表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课方法.老师经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念,指引他们解决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对教课内容进行系统的叙述与剖析.2、学法本节课将指引学生进行自主研究,让他们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经过察看、比较、思虑、研究、沟通、应用等活动,在耳濡目染中领悟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3、教课手段师生互动,采纳电脑多媒体/小黑板协助教课,实时反应有关信息.三、教课过程在教课过程中,以问题的形式为主要的指引方式,指引学生研究新知识.这样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1、创建情境,引入新课出示问题,让同学们猜猜老师的体重.指引学生从题目中获守信息.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引出要学习的课题:一元一次方程.设计企图:创建切近学生的问题情境,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惹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创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2、合作研究,获取新知展现例 1,老师先经过指引学生从剖析这些问题下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为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做准备.同时严格板书解题格式,以规范同学们的书写格,而后和同学们一同察看这三个方程,并思虑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色,最后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 ,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以加深同学们对观点的认识.在察看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以使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这三个方程,找到它们的共同特色,以便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1)这三个方程中各有几个未知数,是一个未知数吗?(2)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我们上章所学的整式吗?(3)未知数的次数是几,都是 1 吗?设计企图:经过例题解说,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列出方程.而后让同学们自己察看所列方程,议论找寻方程的特色,老师加以指引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观点.目的是为了培育同学们的察看剖析、概括的能力;让同学们亲自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3、概括总结,稳固发展给出练习题,抽同学登台做练习 ,让同学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而后给出正确的评论和指导.设计企图:经过登台练习,学生亲自体验列方程的过程,进而掌握列方程时,我们先把要求的量设为未知数,而后依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已达到对所学的知识实时稳固的目的.4、回首,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和怎么列一元一次方程.让同学回答: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怎么列一元一次方程?设计企图:经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让学生实时复习稳固所学内容,进而养成实时复习、总结的优秀学习习惯.5、部署作业,分层落实必做题:习题 3.1 第 1、 5 题,选做题:习题第 6 题.预习下一节的内容:试猜:1x 115 中x等于多少?3设计企图:面向全体学生,着重个体差别,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同时兼备学有困难的同学和学有余力的同学,使不一样的学生各得其所,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板书设计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元一次方程二、例题及解说三、练习及解说四、问题及解说的观点多媒体 /小黑板设计企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有益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总结和反省,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清楚的思路.同时还有益于规范学生解题的书写格式.。

《3.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说课稿

《3.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说课稿

《3.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内容。

是初中学习方程的应用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前几节课已经学了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使用,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设立未知数建立方程解实际问题,并归纳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起到铺垫作用,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方法(步骤)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模型解实际问题的思想的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目标1、能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懂得设立未知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2、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3、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抽象概括等水平。

三、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引导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表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复习就知,温故知新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解方程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找出未知数,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第一课时说课镐一、教材分析1.北京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七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前,安排了必要的准备课程:整式和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教材在安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没有安排解决适当难度应用问题,而是在本单元集中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问题,因此,课程难度比较集中。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在较难的应用问题如果应用小学算术方法,往往需要逆向思维。

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往往是一种正向思维。

因此,要让学生逐步改变小学的思维定势,感受到方程的优越性是教学的任务之一。

4.初步建立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他们在小学学习过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也学过简单的方程应用题,所以对于列方程解应用题并不是很陌生,有一定的基础。

2.为了了解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课堂前测。

(见附录)我们得到的结果是:(1)学生用小学的方法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较强,较复杂的应用题的能力教差(2)会列简单的代数式,但是列较复杂的代数式的能力较差。

(3)会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通过课堂前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觉得学生在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未知数方面存在困难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的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确定的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学生通过经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感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优越性。

(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四、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确定(1)通过前面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第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明确题意,找等量关系;教学难点是明确题意,表示等量关系(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交换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明确等量关系,启发学生选择一个包含所有含义的等量关系用来列方程,其他关系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等量关系,并让其发挥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篇1知识技能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解下列方程:1.3x+1=42.x-2=33.2x+0.5x=-104.3x-7x=2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尝试提问)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湘教版七上数学说课稿:3.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湘教版七上数学说课稿:3.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湘教版七上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蒋爱梅,来自宁远县仁和中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构想。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

2、地位与作用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继小学列算式解应用题之后的一种新的列式方法,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即既可以含有已知数,又可以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通过找等量关系得出一个等式,从而简化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也为以后学习其它方程及函数打下基础。

3、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找等量关系,对单位的处理;难点:列出正确的相关的代数式;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二、教学目标设计1、设计依据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由“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过渡阶段,对“字母代替数”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在心理上对应用题有一种畏惧感,缺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能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找出应用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和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并运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等量关系的过程中,我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让学生经历参与讨论,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总结特点的过程,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三、课堂结构设计1、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我说课内容来自于新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第一课时。

根据我对本课的理解,我说一下教材:一、说教材本课是学习了列代数式、整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基础上紧接着学习的知识,是今后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根据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例1涉及的数量及数量关系较多,而且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个范例,无论在分析数量关系、设元以及如何列出方程等环节,学生都没有经验,是本节难点。

二、说教学与学法由于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又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另外我们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所以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的形成和发生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2018雅加达亚运会精彩片段2018年9月2日第18届亚运会在雅加达落下帷幕,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共获得奖牌289枚,比东道主印度尼西亚的3倍少5枚,请你算一算印尼获得了多少枚奖牌?用算术方法:(289+5)÷3=98(枚).用列方程的方法:设印尼获得了x枚奖牌,根据题意,得3x-5=289.解这个方程,得x =98(枚).对于这样的应用题,用直接列算式方法解,或用列方程方法解都比较方便.算术方法是根据已知量的数量关系,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直接求未知量.列方程的方法是通过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把这个未知量当作已知量,找出与题中的其他已知量形成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二)合作学习,感受新知在本届亚运会共获得奖牌289枚上,其中银牌92枚,金牌数是铜牌数的2倍还多2枚,请你算一算其中金牌有多少枚?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答下面的问题:(1)能直接列出算式求本届亚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牌数吗?(2)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设哪个未知数为x?(3)根据怎样的相等关系来列方程?方程的解是多少?用算术方法:(289-92-2)÷(2+1)=65. 65×2+2=132说明:若学生不能说出“2+1”,教师引导从“289-92-2”这个数据是铜牌数的几倍来分析说明.用列方程的方法:设获得x枚铜牌,根据题意,得2x+2+92+x=289解这个方程,得x =65(枚).2x+2=132(枚)通过此题的解答让学生明白当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时,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比直接列算式解容易,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并初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引言本课程旨在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能够熟练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根据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一元一次方程中各个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2. 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和技巧- 引导学生通过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物品价格、速度、工作效率等- 通过分析问题,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导学生通过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和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

难点是如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作业和考试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掌握情况。

结语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教案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讲解其定义。

2.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

3. 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请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拓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拓展。

2. 培养学生解决更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拓展。

2.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拓展。

2.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拓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拓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

2. 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拓展。

2. 请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通用5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通用5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练运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列方程;2、让学生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行程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行程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的关系。

2、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找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前置作业:写出有关行程问题的公式。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问题1、(1)若小红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_米。

(2)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3)已知小强家离火车站2000米,他以5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秒。

问题2、知识回顾在行程问题中,我们常常研究这样的三个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路程=______×______速度=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二、探索过程活动一:小组内完成例3,(1)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2)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组员展示,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课件出示:例3:某中学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说课案(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行程问题)

说课案(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行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一、数学分析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即: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这一过程蕴含的模型化的思想,同时也为后继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标准分析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方程进行表述的方法。

2. 通过用方程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

3.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初步经验。

经过调研,抽测 17 人,有 15 人完全掌握了解方程的知识,有 12 人能分析出简单行程问题(不含分类讨论的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我所教班级学生能够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基于此在例题的选择上,我设置了一道分类讨论的题目,但由于学生正处于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时期,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在这道题目上易出现分类讨论不全面、考虑问题片面、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不到位等问题。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研究,从而对学生思维途径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教学目标1. 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找出数学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 通过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求出数学模型的解——检验、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渗透分类讨论和数学建模思想。

3. 通过利用电子白板的演示、表演,教师的引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五、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找出数学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难点是如何正确找出行程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借助电子白板、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与演示文稿的交互使用,引导学生利用路程图研究对象的行进过程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2. 能够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1. 引入方程的概念,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场景。

3. 引导学生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活动:1. 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方程知识。

2. 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强调“一元”和“一次”的含义。

3. 通过实际例子,如购物问题,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场景。

4. 引导学生动手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7。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检查学生能否正确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1.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

1.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

3. 通过例子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活动:1.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强调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让学生进行练习。

3. 通过例子,如解方程2x + 3 = 7,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对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法则的理解。

3. 检查学生能否独立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长度和宽度的问题。

2. 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给出长度和宽度,求面积。

1. 评估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检查学生能否正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课程引入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将学习一个重要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那么,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呢?首先,我会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比如,假设我们去买水果,苹果的单价是每斤3元,我们买了x斤,总共花了15元。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设立一个方程来找出买了多少斤苹果,即3x=15。

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知识梳理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构成。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等式。

这里,我会强调“一元”和“一次”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条件是构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

然后,我会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即ax+b=0(其中a 和b是已知数,a≠0),并解释各个部分的含义。

同时,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展示如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设立一元一次方程。

三、技能提升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后,我将引导他们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我会详细讲解解方程的步骤,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步骤。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比如涉及分数和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或者需要通过设立多个方程来解决的问题。

这些题目旨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应用拓展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将引导学生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会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比如购物问题、行程问题等,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深化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做练习,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

在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的研究中,初步 体验“结合情景、设计解决策略、与他人合作 交流、动手实践操作、检验解释结论”的学习 方式。
乘胜追击
浙江奥运健儿孟关良,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夺冠为中 国水上项目获得了第一枚金牌,掀开了中国水上项目的新 篇章。金牌后面是无数的汗水,在千岛湖,孟关良是这样 艰苦训练的:一艘快艇与孟关良的皮艇在同一起点,快艇 以每秒5米的速度先行了20秒,孟关良为了追上快艇,必 须奋力前划,同学们,请你想一想他如果以每秒6米的速
情景引入
算式解法:列算式
40 刘翔跑完110米所需的时间110÷8.25= 秒; 3
史冬鹏跑完100米所需的时间是100÷8=12.5秒。
刘翔不能在到终点之前追上史冬鹏。
情景引入
代数解法:列方程
解法一:设刘翔x秒后追上史冬鹏,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8.25x=8x+10 解得 x=40
解法二:设刘翔会在离开起跑点x米的地方追上史冬鹏, 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乘胜追击
快艇20秒划行的路程 快艇在皮艇追上快艇所需的时间 内划行的路程
A
B
皮艇追上快艇划行的路程
C
速度 快艇 皮艇
时间
路程
感悟故事梳理新知 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
感悟故事梳理新知
第二场龟兔赛跑
兔子为了体现自己的速度确实比乌龟快的多,他们 约定兔子让乌龟先行40分钟,并且在比赛中兔子和乌龟 都每跑1分钟,停1分钟,如果乌龟以每分钟1.2米的速 度爬行,兔子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行进,试问兔子追上 乌龟需要多长时间?
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所领悟与启示
学情分析
小学里已经初步接触 本章中又进一步学习 设计的情景真实、熟悉 知识的深化和梳理,易于掌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范文(17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范文(17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范文(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范文(17篇)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反思,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说课稿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会用图示法分析行程问题;能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图示法对分析行程问题的优越性,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应用数学意识,自觉反思解题过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图示法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教学难点:从行程问题中,准确地分析寻找出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问题:甲、乙两站相距36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8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160公里。

两车从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遇?思考探讨: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2、这种类型的问题中,有哪些基本量?你是否知道这些基本量的关系?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吗?3、这道题目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用我们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可以吗?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主动举手回答,师生共同评析,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评析自然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情境问题,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讨,这些问题过渡自然,却又层层递进,将学生引入到思考的海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一)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式;2、熟练的了解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并能仔细审题,理解行程问题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等关键词的含义;3、熟练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结合图示法分析行程问题,并能准确地寻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在过去的几年中,开展素质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众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改革。

尤其是99年6月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实质,并赋予了素质教育时代的特征和新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能够解决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示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又增设“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在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贯彻这一精神。

课堂教育就必须有创新的情景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诱因。

也就是说,课堂教育必须创设一个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适合教育规律的和生动活泼,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情境。

因此,近期我们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下面就让我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追及问题”的教学设计,展示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向在座的领导、专家请教,并衷心的希望你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改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我们这堂课主要有五个特色:
1、学而时习之。

2、新课当旧课上。

3、重视引导学生再创造,再发现。

4、突出学习和强度,角度和反思。

5、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一、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就是说,通过反复地、多次地进行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学习能力,使知识学习呈螺旋式结构。

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这里我们具体设置了三种类型的题目。

(1)、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例如课前训练一中的1-6题与13-15题,作业部分的1-5题,通过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使基本技能再形成。

(2)、过去学生经常出错,疑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析疑、再次理解。

例如:课前训练一,第7-10题和作业第6-10题,我们有意设计一些隐藏错误或缺漏的题目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对自己学习严格要求,并时常进行反思,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基础。

(3)、练题例如课前训练11-12题,作业11-15题,都是以大题小做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了解哪一些是关键之处,通过局部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强度。

有些老师认为训练题的题量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吗?但我们在求学生定时不定量目的是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不少教师都埋怨学习学生的知识遗忘率大,学习的内容有章节性和阶段性,针对这些
问题,我们采用学而时习之的思想。

但不是说要在3分钟过后,我们不论学生完成实践了多少都让学生必须进入课堂训练二的部分。

二、新课当旧课上。

这里具体体现在课前训练二上,这里遵循了从人的学习规律而设计的。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

”因此,把新课当旧课上,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完成一组递[进的变式的训练课。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课。

另外,把现代数学手段引进课室,通过电脑的声、色、象等功能,把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起来,使不能完整看到的现实问题,再次呈现眼前。

第1题是相遇问题,通过电脑模拟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对相遇问题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并复习解应用题的一般思维习惯与解题步骤,强化学生的实践路和找相等关系的能力,为本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1在第1题中改变条件,产生了不同于相遇问题的新情况,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追是及有一定条件下的。

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改变了条件。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同向追及问题作全面的正确的分析,通过电脑模拟,直观地反映两种情况的数量关系和本质。

第一种,随着时间增加,距离越越大,也不能追及。

第二种,随着时间的增加,距离越来越短,有可能追及。

然后再与问题1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向学生交待一个追及问题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速度不同;2、快者追慢者;3、同方向。

让学生观察模拟后,加以想象、分析,先画出线略图再完成局部训练题,弄清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

而问题3,实质是问题2中的追及问题,不同的只是甲、乙两人的距离,不是本身固有的,是通过先后出发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把两人相距40千
米“用“让乙早出发12分钟“代替,其实,还是将问题3回复到问题2上。

在这里我们对本节例题作适当的处理,把原例题放入A组练习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本几节的问题。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例题一定在讲解的习惯。

整个训练二,以一题多变化作为新课当旧课上的切入点,创设一个让人学得轻松,学得容易,学有所得的氛围。

三、重视引导学生再创造、再发现。

为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我们设计了两种层\次的题目,定时不定量要求各层次的学生完成。

从而使学生在一节课内,不同趣点,不同在求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巩固和发展,让学生有收获感、满足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A组训练题是本节知识的直接运用,面向全身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本节基本技能的方法。

第1、2题用填直线型示意图和填表的形式让学生弄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建立抽象的,科学的数学模型。

B组训练题较A组灵活,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1)-(3)题是通过对A组题目进行变成训练形成的。

因为是通过题型多样化,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后用局部与全过程相结合,多渠道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4)题,学生要考虑两种情况;目的是通过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第(5)题,把常规的追及问题变为一个人,自身追及问题,这题比较注重思维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注重联系实
际,注重应用数学,保证了数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从而使学生从定势思维过渡到发散性思维。

从不同角度地让学生分析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强度,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

同样这里也是限时20分钟,但并不是说,在20分钟学生必须全部完成,学生因应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进行练习。

以上不同起点的练习设置,不但照顾了差生,解放了优生,同时也调动了中层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

四、突出学习的速度、角度、强度和反思
在当今的社会,人必须有时间观念、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学习就必须有速度和强度。

所以我们设置了限时训练和反馈卡。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事负责,促使他们有一个时间观念。

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并与其他的同学产生一种竞争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学习的角度。

也就是说,必须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要从多角度进行,强化联系,强化转换。

所以我们在引入训练时运用变式,分类讨论的形式。

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角度性。

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局部训练,填图或填表弄清题目的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培养学生审题的角度。

而B组题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角度,使优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提高解题能力,学会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通过更高层次的要求,锻炼了优生思考问题的零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习的强度,就必须在课内利用一切的时间,对本课内容进行多次的、反复的训练,以达到熟练和应用自如的强度,具体表现
在本节重点和难点的反复,大容量的局部训练和具有层次安排的题组训练上。

例如:课前训练一和作业中对新旧知识的系统复习,通过多次巩固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又如:练习中的局部训练。

在一堂课,只有45分钟,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不能面面区到的为学生讲解全部知识,只能有针对性的集中解决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通过局部训练来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

进一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另外,我们设计了强化A组题,在学生完成A组训练题后,可以自由选择昫进入强化A组题还是进入B组训练题中。

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和为在A组训练中未能形成基本技能的学生再次创造一个条件和空间(务求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再次有机会形成基本悀能,充分体现学习强度和分层教学。

“学问”的意义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问题存在,并且要主动的通过多种渠道解决问颈,扫除成长中的障碍ဂ
作业中反思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通迃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反省﬌并不断好问、好思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五、ဂ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素材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把数学问题溶入到一个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中,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以上就是我们根据当前教育的新要求,进行的具体的改革和实践。

谨请
各位领导、专家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