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脏腑之间关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脏腑关系
病变 心血不足→脾失所养 → 脾失健运(失 眠、心悸、多梦) 、食少、腹胀、便溏)
脾失健运——心血化源不足
食少、腹胀或慢性出血 面色无华、心悸、失眠、 多梦等 脾不统血——失血过多而 致心血不足
病变每每导致心脾两虚证。
(三)心与肝 血液运行、情志方面 血液运行
心血充盈、心气旺盛、血行正常、肝有血可藏 心主血肝藏血 肝藏血充足,随动静之不同调节,有利心推动血 行
病变
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失职,必累及于肾 水液代谢失常 肾气虚弱、气化失司,水液内停,上泛于肺 尿少、水肿等 咳嗽、气喘
水肿病中、二者的主次之分“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短气、喘逆、气不相续
肾气不足,摄纳无权 出多入少、动则加甚 潮热、盗汗、颧红 肾阴不足 肺阴虚损 肺肾阴虚 肾不纳气
干咳、腰腿酸软等
1、精与血
心主血
精血相互转化“精为化血之源,髓为造血之机”
肾藏精
2、精与神 心藏神 精为神的物质基础 肾藏精
3、水与火
心火下降于肾,温煦肾阳——肾水不致过寒 水火相济 心肾相交 肾水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制约心火, 使之不亢
二者上下互济、相互制约、彼此交通。
病变
失眠、健忘
精亏 血耗 多梦 心神不灵 精血亏损 脑髓空虚
精神痿靡
心火不得下降于肾,肾阳不温,水寒 不化 心悸心慌畏寒、气短、水肿
水火不济、心肾不交
肾水不得上济于心,心阴不足,心火 偏亢 心烦失眠,口干舌红
(五)脾与肺 气的生成,水液的输布代谢
气的生成(土生金) 肺主气,为气之主 脾生气,为气之源 肺气的充足,有赖于脾化生之水谷精气的不断 补充。 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相谷又产生宗气。
(八)肝与脾 疏泄与运化;血液生成、贮藏与运行;木与 土。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pptx
4. 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 不断 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 上 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 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 、 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 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 的升 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 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 依存 ,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 失 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书山有路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 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 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 正 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3. 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 , 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 统 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5. 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 、 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 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 的升 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 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 依存 ,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 失 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书山有路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 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 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 正 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3. 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 , 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 统 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脏腑之间的关系二ppt课件
肾与膀胱相互配合 ,共同维持人体的 水液平衡。
肾主藏精,膀胱主藏尿
肾有封藏精微物质的功能,而 膀胱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
肾藏精与膀胱藏尿相互配合, 共同维护人体的精微物质和水 分。
若肾气不固或膀胱失约,则会 引起遗精、滑精、尿频、尿急 等症状。
肾与膀胱的相互关系
肾与膀胱在经络上相互络属, 构成表里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二
contents
目录
• 脏腑概述 • 心与小肠的关系 • 肺与大肠的关系 • 脾与胃的关系 • 肝与胆的关系 • 肾与膀胱的关系
CHAPTER 01
脏腑概述
脏腑的定义
五脏
心、肝、脾、肺、肾等五个主要器官,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代谢中心。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等六个器官,主要负责消化、吸收、排泄 等生理功能。
共同维护健康
心与小肠的关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心和小肠的功能相互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保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重保养心和小肠,以维护身体的健康。
CHAPTER 03
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主气,大肠主传导
肺主气
肺负责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将其纳入体 内,同时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
脏腑的功能
五脏
储存和调节人体的精气神,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六腑
消化和排泄食物,输送营养物质,排泄废物等。
脏腑的分类
按照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按照五行学说
五脏对应五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按照阴阳学说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平衡协调。
CHAPTER 02
心与小肠的关系
心主血脉,小肠主血脉
脏腑之间的关系——肺与肝(共4张PPT)
肺与肝的生理(shēnglǐ)特性
肺为华盖
肺 肺为娇脏 肺主宣发(xuān fā)与肃降
调畅全身气机
肺气右阴肃降
肺主宣发(xuān fā)与肃降 肝
调畅情志
既相互(xiānghù)制约,又相互(xiānghù)为用
肝火犯肺证(木火刑金)
肺气右阴肃降
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和输布 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和输布 肺为华盖
肺气以肃降为顺
肝
肝气以升发为宜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治节
肝
调畅情志
肝
肝主升发 肝气以升发为宜
肝气左阳升发
肝
肝气以升发为宜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第三页,共4页。
肺与肝的病理(bìnglǐ)状态
肝郁化火 肝气上逆 耗伤肺阴,肺气不得肃降 肝火上炎
咳嗽,胸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甚则咯血 肝火犯肺证(木火刑金)
肺失清肃,燥热内盛
第五节 脏腑(zàngfǔ)之间的关 系 (六) 肺与肝
第一页,共4页。
肺与肝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
肺 肺主行水
肺超百脉
肺主治节
调畅全身气机
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和输布
肝主疏泄 的分泌排泄
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gōngnéng)和胆汁
肝
调畅情志
疏泄男子精液与女子月经
肝主藏血
第二页,共4页。
既相互(xiānghù)制约,又相 互(xiānghù)为用
伤及肝阴,致肝阳(ɡān yánɡ)亢逆
头痛,易
“中医脏腑课件: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与肝相配合
4 与肾气关联
肺与肝的关系密切,肺主气,肝主血。肝血 盛,肺气盛,肝气抑肺气,肺气乱则肝气瘀。
肺与肾气关联密切,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协调肾水和肺气的平衡,确保人体的正 常代谢。
心脏的功能及与其他脏腑的关联
泵血送氧
心脏是人体的泵,它通过收缩和 舒张来泵血,将富含氧气的血液 输送到全身。
小肠
• 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 • 是身体最长的器官之一。
总结人体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 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通过它们 之间的联系,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和心理活动。
受到刺激时,会引发情绪的波动和内分
泌失调。
3
配合脾胃
肝与脾的关系密切,疏导肝气可以辅助
脾胃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与肺相配合
4
肝与肺同属木脏,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协调肝和肺的活动,从而维持人体 的健康。
脾脏对人体的贡献以及其在五行中的 地位
提供气血
脾主运输物质,可以分解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气血等生物基本物质,供给全身。
与血管相连
心脏通过血管连接着全身的器官 和组织,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 动。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心脏与神经系统密切关联,可以 通过神经系统不断调节心跳速率 和节律。
肝脏的主要功能,并且与其他脏腑的联系
1
疏理气机
肝主疏泄功能,可以调理气机,使气血
调节情志
2
通畅,从而消除或缓解不同的身体症状。
肝藏神,与情志关系密切。肝气郁结或
肾和肝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肝主 气、肾主水,两者之间的配合可 以协调气血和调节新陈代谢。
与脾相辅助
人体五脏六腑ppt课件
9
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 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 而出现心悸等症。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 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 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 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 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 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 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 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 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 交”。
3
五脏
五脏之间的联系
4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5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木来自火土金
水
酸
苦
甘
辛
咸
青
赤
黄
白
黑
生
长
化
收
藏
风
暑
湿
燥
寒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怒
喜
思
悲
恐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 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
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 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 而出现心悸等症。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 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 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 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 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 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 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 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 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 交”。
3
五脏
五脏之间的联系
4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5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木来自火土金
水
酸
苦
甘
辛
咸
青
赤
黄
白
黑
生
长
化
收
藏
风
暑
湿
燥
寒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目
舌
口
鼻
耳
筋
脉
肉
皮毛
骨
怒
喜
思
悲
恐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 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
中医学基础10藏象学说脏腑之间的关系-PPT文档资料
病理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胆 汁的分泌排泄;胆汁排泄不畅,影响肝 之疏泄。
10
肾与膀胱
经络络属相为表里 生理方面: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 赖于肾的气化。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 膀胱开合有度,从而维持水液代谢的正 常。 病理方面: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 无权,膀胱开合失度,出现小便不利或
7
脾与胃
生理方面: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 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消化 吸收及精微的输布,从而营养全身,称 “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 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 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脾宜升则健, 胃宜降则和” 胃属燥土,脾属湿土,胃喜润恶燥,脾
13
(三)呼吸功能与脏腑调控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还与其他脏腑有关:心、脾 (四)生殖机能与脏腑调控 肾藏精 心主血脉 脾主统血 肝主疏泄和藏血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14
(五)人体津液代谢与脏腑调控
肺通调水道
脾运化水液
肾主水液
膀胱贮尿和排尿
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路 大肠主津
A.心的行血功能
B.脾的运化功能
【答案】CE
C.肾的纳气功能
D.肝的疏泄功能 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
23
期中总结
24
1. 绪论 3. 藏象
主要内容
2.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脏腑之间的关系
水火既济
精血互生
精神互用
君相安位
肺 与 脾 的 关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脾主 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 水,通调水道所以,脾和肺的 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之间 的关系。
气的生成方面
水液代谢方面
肺 与 肝 的 关系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 降,气机调畅,气血流行,脏 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 的气机升降运动。
消化方面
血液方面
肝 与 肾 的 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 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 之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因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 精血相生,故称。
阴液互养
精血互生
同具相火
藏泄互用
脾 与 肾 的 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 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 相互促进的。
神志活动
心 与 肝 的 关系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 以,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主 血和藏血,主神明与调节精神 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
血液方面
神志方面
心 与 肾 的 关系
心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火; 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 心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又 称水火相济、坎离交济。心肾 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形成了病 理状态,称之为心肾不交。
脏腑之间的关系
心 与 肺 的 关系
心肺同居上焦。
心肺在上,心主血,肺主气; 心主行血,肺主呼吸。
这就决定了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心 与 脾 的 关系
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 血,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 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血的 关系。
精血互生
精神互用
君相安位
肺 与 脾 的 关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脾主 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 水,通调水道所以,脾和肺的 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水之间 的关系。
气的生成方面
水液代谢方面
肺 与 肝 的 关系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 降,气机调畅,气血流行,脏 腑安和,所以二者关系到人体 的气机升降运动。
消化方面
血液方面
肝 与 肾 的 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 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 之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 因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 精血相生,故称。
阴液互养
精血互生
同具相火
藏泄互用
脾 与 肾 的 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 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 相互促进的。
神志活动
心 与 肝 的 关系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 以,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主 血和藏血,主神明与调节精神 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
血液方面
神志方面
心 与 肾 的 关系
心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火; 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 心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又 称水火相济、坎离交济。心肾 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形成了病 理状态,称之为心肾不交。
脏腑之间的关系
心 与 肺 的 关系
心肺同居上焦。
心肺在上,心主血,肺主气; 心主行血,肺主呼吸。
这就决定了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心 与 脾 的 关系
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 血,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 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血的 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ppt课件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 阴阳 表里
经络络属 生理配合 病理相关
❖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肝与胆 ❖肾与膀胱
经络:手少阴、手太阳
心与小肠
生理 为用
心主血——心阳温煦、心血濡养,有助于小肠化物 小肠化物——清者经脾气转输心,心血、脉
病理 影响
心经实热下传小肠——小肠实热 小肠之热上熏于心——心火亢盛
(二)心与脾
主要体现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生理: 血液生成
脾旺血足使心血充盈 心阳温脾则健运不息
相互促进
血液运行
心行血,推动血行不已 脾统血,血液不溢脉外
血运正常
病理:
脾气虚弱
生化无源 统摄无力
心血不足
心阳不足,脾失温养——脾气虚弱
心脾两虚
心悸、失眠 多梦、纳少 腹胀、体倦
(三)心与肝
主要体现于行血藏血和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相同的生理特点 奇恒之腑与五脏
奇经八脉
五脏与女子胞 五脏与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脏与脉 五脏与骨、髓
五脏与女子胞
女子胞:产生月经,孕育胎儿,均赖于
神的调控 气的推动 精血的充养
生 心藏神,主血——资助、促进女子胞发生月经,孕育胎儿 理 肝主疏泄、藏血,情志——为妇女经血之本 以肝为先天
是全身气机升降 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理: 气机失畅
肝火犯肺 肺燥伤肝
肝气逆——胁痛、急燥、面红耳赤 肺气伤——咳逆、咯血、咯痰不爽
肺燥——咳嗽、痰少、咽干 肝伤——胁下引痛、胀满
(七)肺与肾 主要体现于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方面。 水 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行水于全身,下引于肾。 液 代 谢 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升清降浊,输于膀胱。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
心气不足
心——心胸憋闷、刺痛。
心阳不振 血行不畅,血瘀气滞,肺气宣降失职 肺——咳嗽、气促、喘息。
心气虚
↑↓ 心肺气虚 心气虚——心悸气短、动则尤甚。
肺气虚
肺气虚——咳喘无力、声低气怯。
心血载气并维持肺之呼吸
(主血)心
(宗气)
.
肺气助心行血
肺(主气)
3
心肺关系示意图
心主行血,有助肺的呼吸
心
宗气
第
关之脏
一 节
间
脏 腑
杨 阳
系的腑 四
.
1
【学习目标及考核要求】
➢ 1.识记掌握
➢ (1)脏与脏之间生理关系的要点和主要内容。
➢ (2)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同源 的概念。
➢ (3)六腑以通为用的生理病理意义。
➢ (4)脏与腑关系的要点及主要内容。
➢ 2.领会理解
➢ (1)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
心
主
肝
藏
血
生
互 资
血
舍
神
调 控
魂
.
9
4.心与肾
主要表现:称为“心肾相交”。
心位居上,心火必须下温于肾,以助肾阳,使肾水不寒 水升火降 水火既济 肾位居下,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使心火不亢 互济互制。
生理:心肾相交 精神互用
心藏神——神能驭精,神清则精固 心神肾精,相互为用。
肾藏精——精能生神,精充则神全
肺司呼吸 脾主运化 肺通调水道 脾运化水液
吸入自然界 清气
吸收水谷之 精气
输布排泄水液
.
吸收输布水液
聚于
生成
胸中
宗气
水液代谢正常 14
肺与脾的关系示意图
水液输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肺司宣降,输布水液
脾
肺
宗气生成:脾化水谷之精, 化气上输肺,与吸入清气合
.
15
6.肺与肝
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 (2)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 里关系失调的病理表现。
➢ 3.一般了解
➢ (1)腑与腑之间关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和排泄过程。
➢ (2)脏与腑相合的根据和意义。
➢ (3)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
2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实际上就是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关系)。
心
君相安位
君火在上,心火明著,为一身之主宰 相火在下,命火秘藏,为神明之基础 各安其位,上下交济。
与
肾
水亏火旺
心火亢于上 肾水亏于下 水不制火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梦交。
病理:心肾不交 水气凌心
心阳虚 ↑↓ 肾阳虚
阳虚水泛,上凌于心 心悸、面白、喘促、 畏寒、水肿、尿少。
精亏神逸
心火
肾精亏损 ↑↓
心血不足
精亏血少,神失所养——头昏耳鸣、健忘、失眠多梦。
下上 降济
肾水
心肾水火相济
.
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
10
心肾相交示意图
水火既济
心
精神互用
肾
君相安位
.
11
心肾水火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心火不亢 心阳
下 温
肾阳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抑制
温煦 推动 兴奋 凉润 宁静 抑制
.
心阴
推动血行
贮藏调节血量
心烦失眠、急躁易怒。
血液运行正常
心主神志 肝主疏泄
主管精神活动
.
调节情志活动
维持精神情志 7
活动正常
心与肝的关系示意图
促进血液运行:心主行血,肝主疏泄藏血 (病理上:心肝血虚证,心肝血瘀证)
心
肝
调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调畅情志 (病理上:心肝气郁证,心肝火旺证)
.
8
心肝神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与 脾
水液代谢 脾主运化水液——水液正常生成与输布 协调配合维持 肺主通调水道——水液正常输布与排泄 津液正常代谢。
气 病理
湿
脾气虚(母)——体倦、食少、腹胀、便溏 虚 肺气虚(子)——面白、少气、咳嗽、气喘 母子相及,肺脾两虚。
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生痰成饮——脾为生痰之源。 滞 痰浊停肺,肺失宣肃,痰嗽喘咳——肺为贮痰之器。
心与脾的关系示意图
心主行血,促进脾的运化功能(火生土)
心
病理:心脾两虚
脾
脾主运化,为血液生化之源,使心有所主
.
6
3.心与肝
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精神情志两方面。
心主血
心有所主——主持推动血液运行
血液运行 肝藏血 血液充足 肝有所藏——贮藏调节血量分配 血运通利
生理
心
精神情志
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情志 肝主疏泄,调畅精神情志 相互协同,调节精神情志。
与
心血不足,肝无所藏,肝血虚——眩晕、视物模糊、爪甲色淡、肢麻筋挛。
肝
心肝血虚 肝血亏虚,心无所主,心血虚——心悸怔忡、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病理 心肝气郁
心神不宁,心气内郁——肝气郁结 肝气郁滞,疏泄失职——心气不畅
精神恍惚、情绪抑郁。
心肝火旺
心主血 肝藏血
肝火炽盛,母病及子——心火上炎 心火亢盛,子病及母——肝火内盛
肺
肺主呼吸,推动心的行血
.
4
2.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
生理 心
血液生成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心主心脉,心阳化赤以生血 心脾协同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心血自充 心血脾气 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健运不息 相互促进
血液化生充足。
与 脾
心行血,推动血液运行不已 血液运行 脾统血,统摄血液不逸脉外 协调配合,血运正常。
肺主气,肺气助心行血——气为血之帅
心主血,心血载运肺气——血为气之母 气与血互根互用关系
生理
贯心脉而行气血
宗气 走息道而行呼吸 强化心之行血与肺之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
心
与 肺
肺气虚弱,宗气虚少——行血无力
气虚——胸闷咳嗽、气短乏力。
肺失宣降,肺气壅滞——气不行血 心血瘀阻 血瘀——心悸、唇青、舌紫暗。
病理
脾气虚
生化无源 统血无权
心血不足
心血不足,血不养脾——脾气虚弱
面黄肌瘦体倦、食少腹胀便溏, 心脾两虚 心悸、头晕、舌淡、脉细无力,
精神萎靡、失眠、多梦、健忘。
劳神思虑过度——伤心血、损脾气
心血滋养维持脾运
(主血)心
脾(主运化)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心主血 脾统血
推动血行
.
血行脉道
血液运行正常 5
肺 与
肺在膈上 生理:气机升降
肝在膈下
其气以肃降为顺(肺从右降畅(肝从左升) 维持全身气机调畅。
制约并调节肺气肃降
肝 肝火犯肺 肝气火上逆——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胁痛 木火刑金
上 济
肾阴 肾水不寒
12
精神互用示意图
心
主血
生 调 化养
行摄
生
气
神
驭
生
肾
藏
精
摄 生
摄
.
13
5.肺与脾
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方面。
肺主呼吸而吸纳清气 在肺中结合为宗气。 气的生成 脾主运化而化生谷气
肺 生理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得充养——脾为生气之源 肺脾协同。
肺气宣降,谷精谷气,输布全身——肺为主气之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