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巨源绝交书分析

合集下载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与山巨源绝交书》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

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原文】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

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ORg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

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绝交的原因,开篇劈头就是“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足下故不知之”。

交友之道,贵在相知。

这里如此斩钉截铁地申明与山涛并不相知,明白宣告交往的基础不复存在了。

接下去点明写这封信的缘由:“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这里“越俎代庖”的典故用得很活。

此典出于《庄子·逍遥游》,原是祭师多事,主动取厨师而代之。

嵇康信手拈来,变了一个角度,道是厨师拉祭师下水,这就完全改变了这个故事的寓意。

嵇康特别强调了一个“羞”字:庖人之引尸祝自助,是因为他内心有愧,因为他干的是残忍、肮脏的事情。

他就一下子触到了山涛灵魂中敏感的地方。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具有“先声夺人”之妙。

行文用典,历来有“死典”、“活典”之别。

象嵇康这样,随手拈来,为我所用,便上成功的佳例。

至此,与山巨源的基本分歧,明白点出,下面就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看法。

第二段,作者高屋建瓴,提出人们相处的原则。

文中首先列举出老子、庄周等十一位历史人物,借评论他们的事迹阐发了“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原则。

表面看来,嵇康这里对出仕、归隐两途是无所轩轾的,且以“并介之人”推许山涛,但联系上文一气读下,就不难体味出弦外之音。

既然在那样的时局中,做官免不了沾染鲜血,那么出仕者的“本性”如何,自在不言之中了。

于是,推许成了辛辣的讽刺。

当然,这种讽刺是全然不动声色的,而对方却心中明白、脸上发烧。

古人有“绵里针”、“泥中刺”的说法,指的就是这种含蓄的讽刺手法,在阐述了“循性而动”的一般处世原则后,作者笔锋一转:“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指出人们根据气节本性选择的人生道路是不可强行改变的。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笔。

第三段便描述起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状况来。

他写了自己极度懒散的一些生活习惯后,使用了一个比喻:“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有关的散文是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有关的散文是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有关的散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思路分析与延伸:译文:嵇康嵇康谨启:过去您曾在山嵚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我常说这是知己的话。

但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对我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是从哪里得知我的志趣的?前年我从河东回来,显宗和阿都对我说,您曾经打算要我来接替您的职务,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实现,但由此知道您以往并不了解我。

您遇事善于应变,对人称赞多而批评少;我性格直爽,心胸狭窄,对很多事情不能忍受,只是偶然跟您交上朋友罢了。

近来听说您升官了,我感到十分忧虑,恐怕您不好意思独自做官,要拉我充当助手,正像厨师羞于一个人做菜,要拉祭师来帮忙一样,这等于使我手执屠刀,也沾上一身腥臊气味,所以向您陈说一下可不可以这样做的道理。

我从前读书的时候,听说有一种既能兼济天下又是耿介孤直的人,总认为是不可能的,现在才真正相信了。

性格决定有的人对某些事情不能忍受,真不必勉强。

现在大家都说有一种对任何事情都能忍受的通达的人,他们外表上跟一般世俗的人没有两样,而内心却仍能保持正道,能够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没有悔恨的心情,但这只是一种空话罢了。

老子和庄周都是我要向他们学习的人,他们的职位都很低下;柳下惠和东方朔都是通达的人,他们都安于贱职,我哪里敢轻视议论他们呢!又如孔子主张博爱无私,为了追求道义,即使去执鞭赶车他也不会感到羞愧。

子文没有当卿相的愿望,而三次登上令尹的高位,这就是君子想救世济民的心意。

这也是前人所说的在显达的时候能够兼善天下而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失意的时候能够独善其身而内心不觉得苦闷。

从以上所讲的道理来看,尧、舜做皇帝,许由隐居山林,张良辅助汉王朝,接舆唱着歌劝孔子归隐,彼此的处世之道是一致的。

看看上面这些人,可以说都是能够实现他们自己志向的了。

所以君子表现的行为、所走的道路虽然各不相同,但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顺着各自的本性去做,都可以得到心灵的归宿。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

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赏析《与山巨源绝交书》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

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原文】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

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ORg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

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亲爱的山巨源:在读完《与山巨源绝交书》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这是一本充满着真情实感的书,作者用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倾诉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思考了友情、人性以及生活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与山巨源的友情走向绝境的过程。

这段友情起初是那样的美好,他们一起闯荡江湖,共同经历风风雨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变得疏远起来。

山巨源变得越来越自私,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伤害了作者。

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无奈和痛苦,最终决定与山巨源绝交。

这段友情的走向让我深深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复杂,友情也并非永远不变。

通过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山巨源在书中展现出了自私、狡诈的一面,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伤害了曾经的朋友。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人性的本质,人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原本的道德底线,变得冷酷无情。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们是那样的稀缺和珍贵。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生活的意义。

在书中,作者经历了与山巨源绝交后的痛苦和挣扎,但最终他选择了面对和释怀。

这让我明白了人生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沉沦,而应该积极面对,找到自己的出路。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会迎来阳光。

总的来说,读完《与山巨源绝交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友情的珍贵,人性的复杂,以及生活的意义。

我相信这些感悟将会伴随我一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后,我要感谢作者用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倾诉出来,让我受益匪浅。

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祝好!此致。

敬礼。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加注释)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加注释)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加注释)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子文无欲卿相(《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救世济人)之意也。

所谓达(达:显达。

指得志时)则兼善而不渝(兼善天下而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意志),穷则自得而无闷(在失意的时候能够独善其身而内心不觉得苦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为君于世。

“君”作动词用),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春秋时楚国隐士。

孔子游宦楚国时,接舆唱着讽劝孔子归隐的歌从其车边走过),其揆一也(kuí,原则,道理)。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各种不同行为),殊途而同致(所走道路不同而达到相同的目的),循性而动,各附所安(顺着各自的本性去做,都可以得到心灵的归宿),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所以就有朝廷做官的人为了禄位,因此入而不出,隐居山林的人为了名声,因此往而不返的说法)。

且延陵(名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

居于延陵,人称延陵季子)高子臧(一名欣时,曹国公子。

曹宣公死后,曹人要立子臧为君,子臧拒不接受,离国而去。

季札的父兄要立季札为嗣君,季札引子臧不为曹国君为例,拒不接受)之风,长卿(汉代司马相如的字)慕相如(指战国时赵国人蔺相如,以“完璧归赵”功拜上大夫。

《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司马)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东汉时人。

《文选》李善注引《英雄记》说他:“有道术,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供食饮。

”《后汉书·逸民传》作“向子平”,说他在儿女婚嫁后,即不再过问指鹿笼头),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这里是喂的意思)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阮籍,字嗣宗,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之一。

不拘礼法,常用醉酒的办法,以“口不臧否人物”来避祸。

)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犹过度)耳。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及翻译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①,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②,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③。

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④,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⑤,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⑥,手荐鸾刀,漫之膻腥⑦,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⑧,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⑨。

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⑩,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11),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12)。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13),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

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14)。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15),而有好尽之累(16)。

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17),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
说:告诉。 •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已胥。(国语·吴语)
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
•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尸祝,祭祀时主持祭 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酒器。这 里“樽俎”代指各种厨事。
达则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 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 山涛,字巨源,与嵇康曾为好友,也是当 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但他未能坚 持隐退,在四十岁以后出仕。
• 山涛任选曹郎(即尚书吏部郎,职主选举) 时,由于官迁至散骑常侍,想请嵇康出来 接替自己的职务,但未成。一年后,嵇康 给他写了这封有名的绝交书。时间约在魏 元帝(曹奂)景元二年到三年(公元261262年)。
• 在这封信中,嵇康一方面痛骂山涛,责怪 他不该纠缠自己出来做官,另一方面还以 满腔愤慨之情攻击了时政。
• 魏末晋初,司马氏假借礼法之名而阴谋篡 夺政权。对于异己,采取笼络欺骗以至横 加迫害的手段,政治十分黑暗。嵇康绝不 出仕,就是表明与这种政治对抗,有一定 的进步性。这封信写好不久,嵇康即招致 司马氏的厌恶,不久即被害。
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 何曾于太祖(即司马昭)坐,谓阮籍曰:“卿 任性放荡,败礼伤教,若不革变,王宪岂得相 容!”谓太祖宜投之四裔,以絜王道。太祖曰: “此贤素羸病,君当恕之。”(《文选》李善 注引《晋阳春秋》)
•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弔,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 闻之,乃齎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雠,而帝(司马昭)每 保护之。(晋书·阮籍传)
•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周易·大 过·象)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思旧赋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思旧赋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思旧赋
古之君子,朋友绝交,但不出恶言,而嵇康这封绝交书,其言辞之激烈,感情之义愤,实在响绝千古。

文中比较多的笔墨说明自己不适合混迹官场的原因,也即“九患”的理由,明确表达了他对礼法和礼法之士的轻蔑和“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政治态度,这在当时无异于对标榜名教,高谈周公摄政,阴谋篡位的司马氏集团的有力揭露和猛烈抨击。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思想,其实是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体现,也是对当时虚伪礼教的彻底否定。

全文奋笔疾书,态度鲜明,文词犀利,字里行间洋溢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兀傲情绪,将作者刚肠疾恶的个性与玩世不恭的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面对污浊的社会,流俗的人群,嵇康本想洁身自好,“离事自全”,却因为不善隐讳的性格和这封措辞激烈的绝交书,最终为司马氏所害。

此赋的序文简括朗练,笔墨精到,概括准确,文词清峻,把嵇、吕二人的个性、志趣、爱好以及临刑前镇静不乱的内心世界叙写得十分清楚而又不事堆砌,为正文作了极好的铺垫。

正文仅十二句,短小精悍,含蓄深沉,情景交融,既有对旧友的真挚的怀念和对旧友慷慨达观、临危不惧精神的颂扬,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遭遇变幻无常的哀叹。

文章纯以客观景物描写为中心,言词含蓄,基调凄清,这是由作者所思故旧的悲惨遭遇和晋代的黑暗社会环境决定的。

序文中所谓“以事见法”,实际上是晋代高压政治的缩语。

从作者态度的暧昧,感情的深沉,笔调的含蓄隐晦上,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政治的黑暗残酷。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教案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教案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一、作家作品《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

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消极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南)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为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

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学问渊博,而性格刚直,疾恶如仇。

因拒绝与当时掌权的司马氏合作,对他们标榜的虚伪礼法加以讥讽和抨击,直接触犯了打着礼教板幌子的谋夺曹氏政权的司马昭及其党羽,结果遭诬被处死。

他临刑的时候,有三千名太学生请求以他为师,可见他在当时社会上的声望。

他的散文长于辩论,思想新颖,析理绵密,笔锋犀利,往往带有愤世疾俗的情绪。

有《嵇康集》。

嵇康与山涛为挚友,如果说嵇康真的想要绝交,完全不必费如此大的力气写这样长篇的绝交书。

所以不难看出,嵇康这是在为山涛脱嫌。

司马昭一直视嵇康为眼中钉,山涛推荐他,虽然是为了嵇康着想,但无异于给自己带来麻烦。

嵇康为了不让自己的挚友受到牵连,才写下这篇绝交书。

但是字字看出真挚的友谊。

二、课文赏析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当时,政治上正面临着王朝更迭的风暴。

“七贤”的政治倾向亲魏,后来,司马氏日兴,魏氏日衰,胜负之势分明,他们便分化了。

首先是山涛,即山巨源,投靠司马氏作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嵇康。

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出身寒门,与魏宗室通婚,故对司马氏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

为了表明自己的这一态度,也为了抒发对山巨源的鄙夷和对黑暗时局的不满,他写下了这篇有名的《绝交书》。

这封信分为五段,层次、脉络分明。

从《与山巨源绝交书》探魏晋时期的绝交文化

从《与山巨源绝交书》探魏晋时期的绝交文化

070《名家名作》·探索陶 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名士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绝交信,是嵇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

二人绝交的故事在《晋书·嵇康传》和《世说新语·栖逸》中都有记载。

我们一般将两人对比,然后赞颂嵇康清高、不慕名利,貌似把山涛想象成贪图富贵的世俗之辈。

然而,如果全面、深入地分析文章,并结合同时代的其他绝交例子,就会发现对两位人物单纯的一褒一贬,这种判断过于片面。

一、聆听绝交书的弦外之音从题目上看,目的十分明显,是为“绝交”;从行文看,文末也有“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1]的字样,似乎和题目相呼应。

然而,这正是嵇康的高明之处,用一封绝交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绝交原因——含糊不清一般来说,绝交是一种主动行为,感觉对方不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对另一方有所不满。

对此,我们可以先看看嵇康的《与吕长悌绝交书》。

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长吕巽(字长悌)欺辱,吕安想把他告到官府,嵇康劝他为全家声誉考虑,家丑不可外扬,于是吕安便撤诉,但吕巽却一直耿耿于怀,不久之后居然倒打一耙告吕安不孝,使之身陷囹圄。

文章先是简要说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然后表达自己的后悔之情,不该因劝阻吕安而害了自己的好朋友,最后说:“怅然失图,复何言哉!若此,无心复与足下交矣。

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

从此别矣!临书恨恨。

”短短二百余字,篇幅不到《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五分之一,但绝交之意溢于言表,如果不是囿于“君子”的身份“绝交不出丑言”,还不知会说出怎样难听的话,尤其是“恨恨”二字把悔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侧面表现对吕巽的不耻。

再看《与山巨源绝交书》,文中指责山涛的地方不多。

第一段引《庄子》中“庖人”与“尸祝”的例子讽刺山涛羞于独自为官,第五段引“鹓鶵”与“腐鼠”的典故比喻自己不屑为官。

对山涛唯一直接的评价是“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

其实这算不上缺点,嵇康也没有指责,只是意在说明彼此之间性格不同。

嵇康_与山巨源绝交书_论析

嵇康_与山巨源绝交书_论析

德,欣然应命。嵇康生活在战乱频仍,人民水深火热,举 目哀鸿,遍野饿殍的东汉末年,为何身为士人的他却拒 绝出仕,并且在文中表达出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的感 受,更因为这封书信丢了性命,令人深思。所以,我们不 得不追溯这位因此而闻名的嵇康写此文的真正动机。
嵇康(223- 262)字叔夜,崇尚老庄,蔑视礼法、放 纵不羁,以不仕归隐为高洁。蔑视礼法,愤世嫉俗,崇尚 自然,追求自由人格狂傲狷洁。《晋书》有云:“嵇康字 叔夜……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 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 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 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2]1369 他反对传世 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彻底厌恶官场仕途,即所 谓“越名教”[5],追求的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 闲的人生境界,即所谓“任自然”[5]。所以,《绝交书》就 是传达他这种“越名教”、“任自然”、任心而说话处事 的政治理想。
在文中还用了大量的典故来证明自己安贫乐道, 不求高位。把老庄当作老师,因为他们身份卑微却自 在逍遥;柳下惠、东方朔职位低下却不以为意等等,不 求宦达之心可见。
所以, 看起来像是写给朋友的因道不同而不相为 谋的态度,但实质上却表明自己决不与山巨源背后的 统治者合作的坚决态度和终老山林的志向。他更把人 伦之礼,朝廷之法视为羁绊,被统治者歪曲的汤武周 孔应当非薄,六经多为抑引人的不良工具,人的自然 本性应不可剥夺,应从儒家的“名教”[5]中解放出来,过 一种新的符合自己本性的生活。显然在《绝交书》中, 嵇康批判地撕破名教的虚伪与罪恶。在名教的强大的 威慑下,哲人只能希求陋巷叙阔,浊酒素琴,陈说平生, “离事自全,以保余年”[6]。
杂乱事务。“甚不可者二”[6]是说任官后他会使别人有 两个不能忍受:一是他轻视周礼、蔑视儒学,会令官场 不能忍受;二是他心性耿直、遇事则发,会令周围人不 能忍受。他认为官场程式和作风完全违背了人性自 然,如果抛离等级、繁文缛节等桎梏,人们可以生活得 更自由自在。

《与山巨源绝交书》 说课稿

《与山巨源绝交书》 说课稿

《与山巨源绝交书》说课稿《<与山巨源绝交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书信。

这篇文章言辞激烈,表达了嵇康坚决不与司马氏集团合作的态度,反映了他对自由、独立人格的追求。

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嵇康高超的文学才华,其犀利的言辞、深刻的思想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了解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人心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够阅读简单的文言文作品。

但是,对于像《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样篇幅较长、语言较为复杂、思想内涵深刻的文章,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二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阶段,他们对历史文化和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的价值观念可能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把握嵇康的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嵇康不慕名利、坚守独立人格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体会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和心态,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准确理解文意。

(2)分析嵇康与山涛绝交的原因,把握文章的主旨。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韩愈《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东晋文学家韩愈的一部杰出的作品,时被誉为“古代绝句的绝唱”。

据史料记载,《与山巨源绝交书》在汉朝代士舒淇王因病濒死之际,韩愈给他写了这首《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此来解释自己与陛下的绝缘。

《与山巨源绝交书》据说是由韩愈在高山上发掘到的一本对天地之道的记载,以此来讽刺汉代礼政之变,表达他对当时社会变革的客观评价。

历史上,韩愈主张文官要遵守一介书生的节操,以及抗击暴政,表达出他对自由意志和自主性的追求。

《与山巨源绝交书》共有十二节,每一节都表达出韩愈精辟的思考,表达出对韩愈精神的期望。

第一节“与山巨源绝交书”,将自己与受腐败的汉代礼政的绝缘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二节“礼政之变”,讽喻汉朝以不当得礼政,以及汉朝此时正处于一个空虚的社会代替更加激进的新社会之中;第三节“适令之差”,韩愈指出汉朝官吏的礼政思想差别太大,很难服从;第四节“乔禺之衰”,韩愈反映了乔禺因其被迫害,而不得不离开礼政,进而衰落;第五节“龙蟠之苦”,强调汉朝的封建礼政过于拘束,韩愈的言论也在质疑汉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第六节“自由同治”,以某种方式来赞美韩愈为自由和定法而斗争;最后一节“自取大觫”,表达了汉朝官员韩愈对自己被迫害的不甘心和不满:“余以节操行学,与山巨源绝交,不得其反”。

韩愈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达出他对韩朝官员、封建制度的批判,也显示了他顽强的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暴政的态度。

正是因为这种正气,才使他在东晋受人尊敬、成为当时独具一格的文学家,令史学家们赞不绝口。

以上,便是关于韩愈《与山巨源绝交书》的赏析。

历史上,这部作品被世人评价为“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熠熠史迹”。

在当今世界,它依然可以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我们应当毫不妥协地追求自主,勇于抗击暴政,坚持理想,开创辉煌的未来!。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译文赏析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译文赏析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译文|赏析《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嵇康写给朋友山涛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散文。

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魏晋:嵇康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赏析嵇康,字叔夜,司马氏执政后,他绝迹仕途,鄙视荣利,崇尚老、庄,旷达以避祸。

山涛,字巨源,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

正始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影响着士人的心态。

“竹林七贤"在政治上亲魏,后来司马氏日兴,魏氏日衰,他们便分化了.山涛原是嵇康的知己,后投靠司马氏统治集团。

当他由尚书吏部郎迁散骑常侍时,举荐嵇康代其原职。

嵇康断然拒绝,写了这封信,宣布同他绝交,表示绝不屈节向司马氏妥协.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议论风发,语调峻切,寓意深远.第一段.开篇便表明自己与山涛并不相知,并宣告两人的友谊不复存在,“足下故不知之。

”说明绝交的原因:“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

.。

可否。

”嵇康观点明确,由此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连列举了老子、孔子等十多个历史人物,借他们的事迹阐发了“循性而动,各附所安”的原则。

其实最感喜欢的是作者的率性幽默,例如他说自己懒得不洗脸,小便也忍着不愿起床,身上长虱子等等。

第三段.《绝交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嵇康向山涛详细表白自己为什么不能出仕的理由.他进而举出阮籍受迫害之事,尖锐地斥责了山涛及其他依附整个司马氏的人们毫无操守、投机多变。

从“志气所托,不能夺也”,直至洋洋洒洒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写得慷慨激昂,文藻壮丽,句句都似在说自己难容于世的性格缺失,句句却都透着摆脱世俗的系累和礼法的约束的理想,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立场,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第四段.最后,作者表示要“离事自全,以保余年”.司马氏为了巩固权势,在政治上大杀名士,故不得不作韬晦的姿态。

但态度仍坚定不移:“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自己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的人生态度,跃于纸上。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赞其:“嵇康《绝交》,实志高而文为伟矣。

”第五段.从文学意义上讲,《与山巨源绝交书》比其其他作品更为重要。

钟嵘的《诗品》评论其文章:“晋中散嵇康,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托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

与山巨源绝交书读后感《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和背叛的故事。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不禁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友情和人性的问题。

故事的主人公山巨源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他有着很多朋友,而且在朋友之间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然而,当他发现自己的朋友中有人背叛了他的时候,他选择了与这个朋友绝交。

这个决定让我深深地感到震惊,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朋友背叛了我们,我们可能会选择原谅他们,或者干脆选择忘记这一切。

但是山巨源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他选择了与这个朋友绝交。

这让我不禁思考,友情究竟是什么?当我们面对朋友的背叛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在故事中,作者通过山巨源的选择,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友情的珍贵。

友情是一种宝贵的情感,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维护和珍惜。

而当我们面对朋友的背叛时,我们应该勇敢地做出选择,不要因为一时的犹豫而让自己受到伤害。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软弱而选择原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但是在长远来看,这样的选择可能会让我们更加受伤。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像山巨源一样,勇敢地做出选择,保护自己的友情和尊严。

另外,故事中的山巨源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

在故事中,山巨源的朋友背叛了他,而他的反应让我感到震惊。

他并没有选择去报复,而是选择了与这个朋友绝交。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但是在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可能会做出更加理智和明智的选择。

这让我不禁思考,当我们面对朋友的背叛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我们应该选择原谅还是选择绝交?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们应该勇敢地做出选择,不要因为一时的软弱而让自己受到伤害。

总的来说,读完《与山巨源绝交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友情的珍贵和人性的复杂性。

嵇康论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几个问题

嵇康论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几个问题

嵇康论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几个问题摘要: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封非常著名的书信——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关于这封信的内容究竟是绝交?还是在述志?历来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笔者认为这封书信的定名较晚,题目样式与文选所收的书信题目有较大的区别,并且书信用了大量的文字在表述心志,触动了统治者维护的伦理纲常,而最终被杀。

可是作者与山涛的关系却并未因此而疏远,仍然托孤于山涛。

从这几个问题来看,这封书信的目的定然不是要与山涛绝交。

关键词: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问题;目的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文人书信往来,书信的内容也比较广泛,或陈述友情,或讨论文学,或言明心志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会在书信中得以体现。

其中有一篇嵇康写给山涛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非常著名的。

这是一篇有浓厚文学意味和反抗思想的书信体散文,全文嬉笑怒骂,锋利洒脱。

但是细细研读,却会发现书信目的似乎并无绝交之意。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此书题目与文选所录的书信题目有明显的差异。

《文选》收录书信的内容共有三卷(第四十一卷至第四十三卷,分为书上、书中、书下)共录18人,24篇书信,其中少有具体言事的题目出现,多数仅录为《与某某书》如《与吴质书》;或是《报某某书》如《报任少卿书》抑或是《为某某与某某书》如《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而独有《刘子骏移书让太常博士并序》及《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两篇书信点出具体事件,本文对前者暂不论述,而对后者窃以为后人故意添加的,而本非嵇康本意。

一文学史上一般认为这封信作于公元二六一年,即嵇康遇害的前两年,但是此书题目何时拟定却难以确考。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文献典籍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讹误,致使有些资料难以确考。

在此笔者试做梳理。

嵇康本传见于《晋书》,但其生活年限为公元223年——263年,并且于公元263年因吕安事为大将军所杀。

而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改元泰始是在公元265年,并且嵇康尚魏之公主,可知嵇康当属魏人。

读《《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读《《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

读《《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前些天,到一位老朋友家里去玩,其妻正在收拾一叠旧书准备去卖废品。

我偶然从中发现一本发黄的旧字帖,打开一看,令人震惊,原来是赵孟頫老先生写的《嵇叔夜(嵇康)与山巨源(山涛)绝交书》。

那潇洒飘逸的行书,让我一见倾心。

朋友也很大方,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放在这里也没有用,若要喜欢,尽管拿去!我如获至宝,每天拿出来观赏。

赏字之余,突对此帖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终于从网上查到了译文。

读之,对嵇康那放荡无羁的性格和嫉恶如仇的品德十分佩服。

从而我又对嵇康同山涛的关系进行了查阅,终于搞懂了此书的背景。

山涛和嵇康均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成员,他们由于不满司马氏政权的统治而退隐山林。

在竹林七贤中嵇康的性格最典型,他博学、刚直,对司马昭之流阴谋窃取曹魏政权的卑劣行径经常写文进行抨击和嘲弄。

终于得罪了他们,最后被司马昭杀害。

临刑,有三千多太学生到刑场请愿,要求朝廷赦免嵇康,并请求以他为师,足见其当时社会声望之高。

然而,山涛虽为竹林七贤的成员,但并非真想终身归隐,老死山林。

他年轻时曾对其妻说:“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不知卿堪<?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公夫人不耳?”(请你现在忍住饥寒,将来我要当大官!到那时,不知你能不能当好我这三公的夫人?)后来,他利用同司马懿之妻的裙带关系,终于当了司马氏政权的高官,从此便忠心耿耿地为司马昭效忠。

这使竹林贤士对他产生了不好的看法。

但山涛非常佩服嵇康的才华,准备推荐他也到庙堂当官。

十分刚直的嵇康听到消息后,非常生气,立即写了此书回绝,认为他这是对自己的侮辱,并决然提出同山涛断绝朋友关系。

千百年来,人们对山涛背离竹林、投靠司马氏,以及他举荐嵇康的目的一直给予反面的评价,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认为山涛也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那就是:他对朋友友谊的忠贞。

他当初推荐嵇康出来当官,是出于朋友的情谊和对嵇康才华的敬佩。

对嵇康来说,你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罢,何必动这么大的气,还提出同他断绝一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嵇康与魏晋时代
嵇康: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诗人、音乐家、玄学
家。 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长乐亭主,倾向曹魏
皇室,对司马氏不甚合作。 容貌气度佳,“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世说》) 家道清贫,曾与向秀在树下打铁,不理会前来拜 访的司马昭心腹钟会。
嵇康与魏晋时代
字句难点点拨
3、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 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现在大家都说有一种对任何事情都能忍受的通 达的人,他们外表上跟一般世俗的人没有两样, 而内心却仍能保持正道,能够随波逐流而一生没 有悔恨遗憾,但这只是一种空话罢了。 注意:“空语”是指向它后面所有的内容的, 在翻译成白话文理解时,应放在最后。
文章赏析
第3段 本段描述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性情。 许多细节显得极端,但令人印象深刻,如疏懒到
沐浴和小便都要到不得已的时候才去。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纵逸”、“情意傲散”、
“简与礼相背”、“任实”这些词语和语句, 反映出的嵇康的性情。 嵇康屡提“天性”、“本性”,此段以禽鹿作喻, 而动物是再保持天性不过的,由此形象化地表 达出自己追求保持天性的志向。
字句难点点拨
4、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 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 所以君子有各种不同的行为,所走的道路虽然 各不相同,但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顺着各自 的本性去做,都可以依傍于自得的事物而得到 心灵的安宁。所以就有(《韩诗外传》中的) 说法:有的人为了禄位入了朝廷就再也不想出 来,有的人为了声名隐居山林就再也不想回来。
字句难点点拨
7、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过差:过度。 他天性淳厚超过一般人,待人接物毫无
伤害之心,只是喝酒有些过量罢了。
字句难点点拨
8、吾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闇于 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
阙:缺点。 万石:指汉代石奋。他和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共 一万石,所以汉景帝称他为“万石君”。一生以谨慎著 称。古代常以粮食数量代指俸禄高低,如陶渊明为县令 俸禄是“五斗米”,“石”音“淡”,二千石为当时最 高俸禄。 我没有阮籍那种天资,却有傲慢懒散的缺点;又不懂 得人情世故,不能随机应变;缺少万石君石奋那样的谨 慎,而有直言不知忌讳的毛病。
而放任率真的本性则日益深厚。
字句难点点拨
6、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 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飧以嘉肴, 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这象麋鹿一样,如果从小就捕捉来加以驯服养育,那就会服 从主人的管教约束;如果长大以后再加以束缚,那就一定 会疯狂地乱蹦乱跳,企图挣脱羁绊它的绳索,即使赴汤蹈 火也在所不顾;虽然给它带上金的笼头,喂它最精美的饲 料,但它还是强烈思念着生活惯了的茂密树林和丰美的百 草。
自读课文 阅读提示: 1、结合课文注释弄清字音、字义。 2、抓住文章的关键词,五个以内均可。
关键词:天性(直性、性、天才)、相知(知、 识)、志(志气、得志)、必不堪、甚不可。
字句难点点拨
1、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
下”,意为“您”,包含尊敬之意。 颍川:指山涛的叔父山嵚,曾经做过颍川太守,故以 代称。古代往往以所任的官职或地名等作为对人的代 称。如杜甫也称杜工部。 过去您曾在山嵚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我常说 这是知己的话。
文章赏析
第2段 本段以十一位君子的事迹为例,旨在说明历来的君
子们行为有所不同(比如,有入世的尧舜,也有 出世的许由),但都是“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从而指出依顺本性是一般的处世原则。 随后,文章一转,指出人们由志向性格选择的道路 是不可强行改变的,即“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字句难点点拨
5、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使得我追求仕进荣华的热情日益衰退,
文章赏析
第1段 本段交代为什么要给山涛写这样一封绝交信。 反用了《庄子》中“越俎代庖”的故事用意,对
山涛的举荐表示出一些讽刺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本段中提到的时间,即山涛举荐嵇 康是在“前年”。那么,嵇康为什么要在事情 发生两年之后(且举荐之事并未成功),再写 这样一封绝交信呢?在读完全文后,我们或许 能够作出解答。
字句难点点拨
2、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 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近来听说您升官了,我很忧虑,恐怕您不好பைடு நூலகம்思独自 做官,要拉我充当助手,正象厨师不愿让人说只有他自 己在割肉,硬要拉祭师来帮忙一样,这等于使我手执屠 刀,也沾上一身腥臊气味。 《庄子》中有“越俎代庖”的故事,比喻越权办事或 包办代替,本指尸祝插手疱人的事。嵇康反用这一典故, 说山涛举荐自己做官,好比是疱人硬拉尸祝来帮忙,要 表明的是自己愿恪守尸祝的本分,不愿沾染疱人的工作。
嵇康: 肆言老庄,“把庄子哲学人间化,因而诗化了”
(罗宗强语),以此与虚伪污浊的现实对抗。 后好友吕安被兄长诬为不孝,嵇康出面辩护,司
马昭打着“以孝治天下”的名目杀害嵇康。 刑场上,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愿拜嵇康为师,
未被采纳。嵇康奏《广陵散》,叹“广陵散于 今绝矣”,引首就戮。时年仅三十九岁。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
文章简括
“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康答书拒绝,因 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恶 焉。”
——《文选》注引《魏氏春秋》
山涛由选曹郎一职调任大将军从事郎,举荐 好友嵇康代原职。嵇康写信拒绝举荐,陈说自 己不堪流俗的性格,以非汤武薄周孔表明了与 司马氏不合作的态度。司马昭得知后更加疑忌 嵇康。
文章赏析
第4段 本段在上段描述自己的性情的基础上,进一步举
嵇康与魏晋时代
历史背景: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 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 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 此时文人的命运极为动荡,拥曹的何晏、夏侯 玄等人被杀;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 杀害;阮籍本有济世之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 统治,故以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 郁郁以终;山涛本与阮嵇为友,后投靠司马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