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范围问题

合集下载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范围问题一、【基础考点】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和范围问题在高考中突出考试的知识点: (1)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方程;(2)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 (3)a 、b 、c 、p 、e 的几何意义及相关关系; (4)二次函数、均值不等式及导数的应用。

基础训练:1.已知双曲线12222=-bya x(a >0,b >0)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C )A.( 1,2)B. (1,2)C.[2,)+∞D.(2,+∞)2. P 是双曲线221916xy-=的右支上一点,M 、N 分别是圆(x +5)2+y 2=4和(x -5)2+y 2=1上的点,则|PM|-|PN |的最大值为( D )A. 6B.7C.8D.9 3.抛物线y=-x 2上的点到直线4x +3y -8=0距离的最小值是( A )A .43B .75C .85D .34.已知双曲线22221,(0,0)xy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PF 1|=4|PF 2|,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最大值为:(B )(A)43 (B)53 (C)2 (D)735.已知抛物线y 2=4x ,过点P (4,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x 1,y 1),B(x 2,y 2)两点,则y 12+y 22的最小值是 . 326.对于抛物线y 2=4x 上任意一点Q ,点P (a ,0)都满足|PQ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B )(A )(-∞,0) (B )(-∞,2] (C )[0,2] (D )(0,2)二、【热点透析】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和范围问题的讨论常用以下方法解决: (1)结合定义利用图形中几何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组)求解法:利用题意结合图形(如点在曲线内等)列出所讨论的参数适合的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出参数的变化范围;(3)函数值域求解法:把所讨论的参数作为一个函数、一个适当的参数作为自变量来表示这个函数,通过讨论函数的值域来求参数的变化范围。

专题23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微点1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试题及答案

专题23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微点1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试题及答案
题型四、与面积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7.
7.已知点A(−2,0),B(2,0),动点M(x,y)满足直线AM与BM的斜率之积为− .记M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的方程,并说明C是什么曲线;
(2)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C于P,Q两点,点P在第一象限,PE⊥x轴,垂足为E,连结QE并延长交C于点G.
(i)证明: 是直角三角形;
最值问题不仅解答题中分量较大,而且客观题中也时常出现.
一、常用方法
解决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
(1)函数法:一般需要找出所求几量的函数解析式,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的最值时,一般会用到配方法、均值不等式或者函数单调性.
(2)方程法: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根据方程的解的条件得出目标量的不等关系,再求出目标量的最值.
题型三、与向量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6.
6.如图,已知椭圆C1: + =1(a>b>0)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A,P为椭圆C1上任一点,MN是圆C2:x2+(y-3)2=1的一条直径,在y轴上截距为3- 的直线l与AF平行且与圆C2相切.
(1)求椭圆C1的离心率;
(2)若椭圆C1的短轴长为8,求 · 的最大值.
题型二、与角度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5.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椭圆 : 的离心率为 ,焦距为 .
(Ⅰ)求椭圆 的方程;
(Ⅱ)如图,动直线 : 交椭圆 于 两点, 是椭圆 上一点,直线 的斜率为 ,且 , 是线段 延长线上一点,且 , 的半径为 , 是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求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直线 的斜率.
专题23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微点1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专题23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202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课时过关检测(五十四)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原卷版】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O 交x 轴于点F 1,F 2,交y 轴于点B 1,B 2.以B 1,B 2为顶点,F 1,F 2分别为左、右焦点的椭圆E (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设经过点(-2,0)的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M ,N 两点,求△F 2MN 面积的最大值.2.已知抛物线C :y 2=4x ,点F 是C 的焦点,O 为坐标原点,过点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1)求向量OA ―→与OB ―→的数量积;(2)设FB ―→=λAF ―→,若λ∈[9,16],求l 在y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3.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E 的左顶点为A ,上顶点为B ,点P 在椭圆上,且△PF 1F 2的周长为4+23.(1)求椭圆E 的方程;(2)若直线l :y =kx +m (k ≠0)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过定点G (1,0),求k 的取值范围.4.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椭圆E 的离心率为32,且通径长为1.(1)求E 的方程;(2)直线l 与E 交于M ,N 两点(M ,N 在x 轴的同侧),当F 1M ∥F 2N 时,求四边形F 1F 2NM 面积的最大值.课时过关检测(五十四)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解析版】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O 交x 轴于点F 1,F 2,交y 轴于点B 1,B 2.以B 1,B 2为顶点,F 1,F 2分别为左、右焦点的椭圆E (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设经过点(-2,0)的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M ,N 两点,求△F 2MN 面积的最大值.解:(1)由已知可得,椭圆E 的焦点在x 轴上.设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焦距为2c,则b=c,∴a2=b2+c2=2b2,∴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x22b2+y2b2=1.又椭圆E,∴12b2+12b2=1,解得b2=1.∴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x22+y2=1.(2)由于点(-2,0)在椭圆E外,所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斜率为k,则直线l:y=k(x+2),设M(x1,y1),N(x2,y2).k(x+2),y2=1,消去y得,(1+2k2)x2+8k2x+8k2-2=0.由Δ>0得0≤k2<12,从而x1+x2=-8k21+2k2,x1x2=8k2-21+2k2,∴|MN|=1+k2|x1-x2|=21+k22-4k2(1+2k2)2.∵点F2(1,0)到直线l的距离d=3|k|1+k2,∴△F2MN的面积为S=12|MN|·d=3k2(2-4k2)(1+2k2)2.令1+2k2=t,则t∈[1,2),∴S=3(t-1)(2-t)t2=3-t2+3t-2t2=3-1+3t-2t2=3当1t=34即t[1,S有最大值,S max=324,此时k=±66.∴当直线l的斜率为±66时,可使△F2MN的面积最大,其最大值324.2.已知抛物线C:y2=4x,点F是C的焦点,O为坐标原点,过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1)求向量OA―→与OB―→的数量积;(2)设FB―→=λAF―→,若λ∈[9,16],求l在y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解:(1)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不可能为0,F(1,0),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my+1,2=4x,得y2-4my-4=0,Δ=16m2+16>0,1+y2=4m,1y2=-4.∴OA―→·OB―→=x1x2+y1y2=y21y2216+y1y2=1616-4=-3.∴向量OA―→与OB―→的数量积为-3.(2)由(1)1+y2=4m,1y2=-4.∵FB―→=λAF―→,∴y2=-λy1.将y2=-λy11+y2=4m,1y2=-4,1-λ)y1=4m,λy21=-4,-λ)2y21=16m2,λy21=-4,∴(1-λ)2-λ=-4m2,∴4m2=(1-λ)2λ=λ+1λ-2.令f(λ)=λ+1λ-2,易知f(λ)在[9,16]上单调递增,∴4m2∈649,22516,∴m2∈169,22564,∴m∈-158,-43∪43,158.∴l在y轴上的截距-1m的取值范围为-34,-815∪815,34.3.已知椭圆E: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32,E的左顶点为A,上顶点为B,点P在椭圆上,且△PF1F2的周长为4+23.(1)求椭圆E的方程;(2)若直线l:y=kx+m(k≠0)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且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过定点G(1,0),求k的取值范围.解:(1)a+2c=4+23,=ca=32,=2,=3,则b2=a2-c2=1,∴椭圆E的方程为x24+y2=1.(2)设M(x1,y1),N(x2,y2),弦MN的中点D(x0,y0),kx+m,y2=1,消去y整理得,(1+4k2)x2+8kmx+4m2-4=0,∵直线l:y=kx+m(k≠0)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Δ=64k2m2-4(1+4k2)(4m2-4)>0,即m2<1+4k2,1+x2=-8km1+4k2,1·x2=4m2-41+4k2,则x0=x1+x22=-4km1+4k2,y0=kx0+m=m1+4k2,所以直线DG的斜率为k DG=y0x0-1=-m4km+1+4k2,又由直线DG和直线MN垂直可得-m4km+1+4k2·k=-1,则m=-1+4k23k,代入m2<1+4k2可得<1+4k2,即k2>15,解得k>55或k<-55.故所求k∞4.已知椭圆E: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椭圆E的离心率为32,且通径长为1.(1)求E的方程;(2)直线l与E交于M,N两点(M,N在x轴的同侧),当F1M∥F2N时,求四边形F1F2NM 面积的最大值.解:(1)c2,=2,=1,=3,故椭圆的方程为x24+y2=1.(2)假设M,N两点在x轴上侧,如图所示,延长MF1交E于点M0,由F1M∥F2N知M0与N关于原点对称,从而有|F1M0|=|F2N|,由(1)可知F1(-3,0),F2(3,0),设M(x1,y1),M0(x2,y2),设MF1的方程为x=my-3,由my-3,y2=1得(m2+4)y2-23my-1=0,Δ=12m2+4(m2+4)>0,故1+y2=23mm2+4,1y2=-1m2+4.设F1M与F2N的距离为d,四边形F1F2NM的面积为S,则S=12(|F1M|+|F2N|)d=12(|F1M|+|F1M0|)d=12|MM0|d=S△MF2M0,又因为S△MF2M0=12·|F1F2|·|y1-y2|=12×23×|y1-y2|=3(y1+y2)2-4y1y2=3·12m2(m2+4)2+4m2+4=43m2+1m2+4=43m2+1+3m2+1≤4323=2,当且仅当m2+1=3m2+1,即m=±2时,等号成立,故四边形F1F2NM面积的最大值为2.。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取值范围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取值范围

2解得X"或…泞,则AM k28k2 -63 4k2=1 k2123 4k2因为AM _AN,所以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范围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压轴题之一,是有效区分学生层次不可或缺的一个题型,能否解决圆锥曲线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某种程度上至关重要。

回顾几年高考中的圆锥曲线试题,其核心问题大概有两大类型,一是定值、定点、存在性问题,二是最值和范围问题。

本文就第二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

最值和范围一般有两个求解方法:一是几何方法,所求最值量具有明显几何意义时可利用几何性质结合图形直观求解;二是代数方法,选择适当变量,建立函数模型,按照求最值的方法求解,求最值方法中:利用基本不等式、函数单调性、分离常数、配方法等是常用方法。

对目标函数的的整理和恰当变形是难点。

所涉及的量有斜率、面积、离心率、线段长度等。

一.近几年高考试题回顾。

X y21.(2017全国2)已知椭圆E: 1的焦点在x轴上,A是E的左顶点,斜率为k(k 0)的t 3直线交E于A, M两点,点N在E上,MA丄NA. (I)当t =4 , AM| | AN时,求△ AMN的面积;(II)当2 AM二AN时,求k的取值范围•2 2X y【解析】⑴当t =4时,椭圆E的方程为 1 , A点坐标为-2 , 0,4 3则直线AM的方程为y =k X • 2 .'2 2£ I 二1联立 4 3 " 并整理得, 3 4k2 x2 16k2x 16k2 -1^0y -k X 2厂匚2 12厂〒2 12因为 AM 二 AN , k 0,所以 1 kFTk^= 1 k3I 7^,k整理得k -1 4k —k ・4产0 , 4k 2_k ・4=0无实根,所以k.⑵直线AM 的方程为y 二k x • ..t ,r 22x y1联立 t 3并整理得,3 tk 2 x 2 2x t 2k ^3^-0 y =k (X + JT )解得 3 2 ::: k ::: 2 .2.(2015高考真题山东理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F 是抛物线C:x 2=2py (p 0) 的焦点,M 是抛物线C 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一点,过 M,F,0三点的圆的圆心为 Q ,点Q 到抛物线C 的准线的距离为 3 .[来源学科网](I)求抛物线 C 的方程;(n)是否存在点 M , 4使得直线MQ 与抛物线C 相切于点M ?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川)若点M 的横坐标为 2 ,直线l : ^kx 4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A, B , l 与 圆Q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D, E ,求当g 乞k 乞2时,|AB|2J DE|2的最小值 分析:(I )由题意,OF 为圆Q 的弦,y^— , ••• yQ — = 3 =o抛物线方程x 2 =2y4 2 41 2所以△ AMN 的面积为| AM | =144 79解得 ^-F 或x =曲昇,3 +tk 2所以 AM23 tk26 tAN = 1 亠 k 2—―—"k E 所以3k 」k因为2 AM | | AN 所以 2T k6・口隹,整理得,k3 tk2t 6k -3k t3k -2因为椭圆E 的焦点在x 轴,所以t 3,即1 k —2 k3_2 ::(n)设存在点2X。

圆锥曲线中范围与最值问题

圆锥曲线中范围与最值问题

§9.10 圆锥曲线中范围与最值问题题型一 范围问题例1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经过点P ⎝⎛⎭⎫1,32,且短轴的两个端点与右焦点构成等边三角形.(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过点M (1,0)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求|MA |·|MB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意,椭圆短轴的两个端点与右焦点构成等边三角形,故c =3b ,a =b 2+c 2=2b , 即椭圆C :x 24b 2+y 2b2=1, 代入P ⎝⎛⎭⎫1,32, 可得b =1,a =2.故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 (2)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①若直线l 与x 轴重合,则|MA |·|MB |=(a -1)(a +1)=a 2-1=3;②若直线l 不与x 轴重合,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1,设点A (x 1,y 1),B (x 2,y 2),联立⎩⎪⎨⎪⎧x =my +1,x 24+y 2=1,消去x 可得(m 2+4)y 2+2my -3=0, 则Δ=4m 2+12(m 2+4)=16(m 2+3)>0恒成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y 1+y 2=-2m m 2+4,y 1y 2=-3m 2+4, 由弦长公式可得|MA |·|MB |=1+m 2·|y 1|·1+m 2·|y 2| =(1+m 2)·|y 1y 2|=3(1+m 2)m 2+4=3(m 2+4)-9m 2+4=3-9m 2+4, 因为m 2+4≥4,则0<9m 2+4≤94, 所以34≤3-9m 2+4<3. 综上所述,|MA |·|MB |的取值范围是⎣⎡⎦⎤34,3. 教师备选(2022·武汉调研)过双曲线Γ:x 2a 2-y 2b2=1(a >0,b >0)的左焦点F 1的动直线l 与Γ的左支交于A ,B 两点,设Γ的右焦点为F 2.(1)若△ABF 2可以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求此时Γ的标准方程;(2)若存在直线l ,使得AF 2⊥BF 2,求Γ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解 (1)依题意得|AF 1|=2,|AF 2|=4,|F 1F 2|=2 3.∴2a =|AF 2|-|AF 1|=2,a =1,2c =|F 1F 2|=23,c =3,b 2=c 2-a 2=2,此时Γ的标准方程为x 2-y 22=1. (2)设l 的方程为x =my -c ,与x 2a 2-y 2b2=1联立, 得(b 2m 2-a 2)y 2-2b 2cmy +b 4=0.设A (x 1,y 1),B (x 2,y 2),则y 1+y 2=2b 2cm b 2m 2-a 2,y 1y 2=b 4b 2m 2-a2, 由AF 2⊥BF 2,F 2A —→·F 2B —→=0,(x 1-c )(x 2-c )+y 1y 2=0,(my 1-2c )(my 2-2c )+y 1y 2=0⇒(m 2+1)b 4-4m 2c 2b 2+4c 2(b 2m 2-a 2)=0⇒(m 2+1)b 4=4a 2c 2⇒(m 2+1)=4a 2c 2b 4≥1 ⇒4a 2c 2≥(c 2-a 2)2,∴c 4+a 4-6a 2c 2≤0⇒e 4-6e 2+1≤0,又∵e >1,∴1<e 2≤3+22,∴1<e ≤1+2,又A ,B 在左支且l 过F 1,∴y 1y 2<0,b 4b 2m 2-a 2<0⇒m 2<a 2b 2⇒m 2+1=4a 2c 2b 4<a 2b 2+1, ∴4a 2<b 2=c 2-a 2⇒e 2>5. 综上所述,5<e ≤1+ 2.思维升华 圆锥曲线中取值范围问题的五种常用解法(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跟踪训练1 从抛物线C 1:x 2=2py (p >0)和椭圆C 2:x 2a 2+y 2b 2=1(a >b >0)上各取两点,将其坐标记录于下表中:(1)求抛物线C 1和椭圆C 2的方程;(2)抛物线C 1和椭圆C 2的交点记为A ,B ,点M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求MA →·MB →的取值范围.解 (1)∵C 1:x 2=2py (p >0),当y ≠0时,x 2y=2p , 根据表格的数据验证,可知⎝⎛⎭⎫-3,94,⎝⎛⎭⎫1,14满足方程x 2=2py , 解得p =2,得抛物线C 1的方程为x 2=4y .将(0,2),⎝⎛⎭⎫5,32代入椭圆C 2:x 2a 2+y 2b 2=1(a >b >0)可得a 2=8,b 2=2, 即椭圆C 2的方程为x 28+y 22=1. (2)由⎩⎪⎨⎪⎧ x 2=4y ,x 2+4y 2-8=0,解得⎩⎪⎨⎪⎧ x 1=-2,y 1=1或⎩⎪⎨⎪⎧x 2=2,y 1=1,不妨令A (-2,1),B (2,1). 设M (x 0,y 0)是C 2:x 28+y 22=1上的动点, 则x 20=8-4y 20≥0.即得-2≤y 0≤ 2.于是有MA →·MB →=(-2-x 0,1-y 0)·(2-x 0,1-y 0)=x 20+y 20-2y 0-3 =-3y 20-2y 0+5=-3⎝⎛⎭⎫y 0+132+163. ∵-2≤y 0≤ 2.即-1-22≤-3⎝⎛⎭⎫y 0+132+163≤163. 于是-1-22≤MA →·MB →≤163. 故MA →·MB →的取值范围是⎣⎡⎦⎤-1-22,163. 题型二 最值问题例2 (2022·金昌模拟)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过点A ⎝⎛⎭⎫-1,22,短轴长为2.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过点(0,2)的直线l (直线l 不与x 轴垂直)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O 为坐标原点.求△MON 的面积的最大值.解 (1)依题意得(-1)2a 2+⎝⎛⎭⎫222b 2=1,而b =1, 则1a 2+12=1⇒1a 2=1-12=12⇒a 2=2,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1. (2)因为直线l 不与x 轴垂直,则l 的斜率k 存在,l 的方程为y =kx +2,由⎩⎪⎨⎪⎧y =kx +2,x 22+y 2=1,得(2k 2+1)x 2+8kx +6=0,因为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则有Δ=(8k )2-4·(2k 2+1)·6=16k 2-24>0⇒k 2>32, 即k <-62或k >62, 设点M (x 1,y 1),N (x 2,y 2),则x 1+x 2=-8k 2k 2+1, x 1x 2=62k 2+1, 所以|MN |=1+k 2·|x 1-x 2| =1+k 2·(x 1+x 2)2-4x 1x 2 =1+k 2·⎝ ⎛⎭⎪⎫-8k 2k 2+12-4·62k 2+1=1+k 2·8(2k 2-3)(2k 2+1)2=1+k 2·22·2k 2-32k 2+1, 而原点O 到直线l :kx -y +2=0的距离d =2k 2+1,△MON 的面积S =12·|MN |·d =12·1+k 2·22·2k 2-32k 2+1·2k 2+1=22·2k 2-32k 2+1,令t =2k 2-3⇒2k 2=t 2+3(t >0),S =22t t 2+4=22t +4t, 因为t +4t ≥2t ·4t=4, 当且仅当t =4t ,即t =2时取“=”,此时k 2=72, 即k =±142,符合要求, 从而有S ≤224=22, 故当k =±142时, △MON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2. 教师备选(2022·厦门模拟)设椭圆Γ: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点A ,B ,C 分别为Γ的上、左、右顶点,且|BC |=4.(1)求Γ的标准方程;(2)点D 为直线AB 上的动点,过点D 作l ∥AC ,设l 与Γ的交点为P ,Q ,求|PD |·|QD |的最大值.解 (1)由题意得2a =|BC |=4,解得a =2.又因为e =c a =32,所以c =3,则b 2=a 2-c 2=1.所求Γ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1. (2)方法一 由(1)可得A (0,1),B (-2,0),C (2,0),则k AC =-12, 直线AB 的方程为x -2y +2=0,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2x +λ. 联立⎩⎨⎧ y =-12x +λ,x 24+y 2=1,消去y ,整理得,x 2-2λx +2λ2-2=0.①由Δ>0,得-2<λ<2,联立⎩⎪⎨⎪⎧y =-12x +λ,x -2y +2=0,解得D 的坐标为⎝⎛⎭⎪⎫λ-1,λ+12, 设P (x 1,y 1),Q (x 2,y 2), 由①知⎩⎪⎨⎪⎧ x 1+x 2=2λ,x 1x 2=2λ2-2,② 又|PD |=52|x 1-(λ-1)|, |QD |=52|x 2-(λ-1)|, 所以|PD |·|QD |=54|x 1x 2-(λ-1)(x 1+x 2)+(λ-1)2|,③ 将②代入③,得|PD |·|QD |=54|λ2-1| ,λ∈(-2,2), 所以当λ=0时,|PD |·|QD |有最大值54.方法二 设AD →=λAB →=λ(-2,-1)=(-2λ,-λ),则D (-2λ,1-λ),由点斜式,可得直线l 的方程为y -(1-λ)=-12(x +2λ), 即y =-12x -2λ+1. 联立⎩⎨⎧ y =-12x -2λ+1,x 24+y 2=1,消去y ,得x 2+(4λ-2)x +8λ2-8λ=0,①由Δ=(4λ-2)2-4×(8λ2-8λ)>0, 解得1-22<λ<1+22, 设P (x 1,y 1),Q (x 2,y 2),由①得⎩⎪⎨⎪⎧ x 1+x 2=2-4λ,x 1x 2=8λ2-8λ,② 由题意可知|PD |=52|x 1+2λ|, |QD |=52|x 2+2λ|, 所以|PD |·|QD |=54|x 1x 2+2λ(x 1+x 2)+4λ2|,③ 将②代入③得|PD |·|QD |=54|4λ2-4λ| =5|λ2-λ|,当λ=12时,|PD |·|QD |有最大值54. 思维升华 圆锥曲线中最值的求法(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判别式法、基本不等式法及函数的单调性法等.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点A ,B 分别是椭圆x 236+y 220=1长轴的左、右端点,点F 是椭圆的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且位于x 轴上方,P A ⊥PF .(1)求点P 的坐标;(2)设M 是椭圆长轴AB 上的一点,点M 到直线AP 的距离等于|MB |,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 的距离d 的最小值.解 (1)由已知可得点A (-6,0),F (4,0),设点P 的坐标是(x ,y ),则AP →=(x +6,y ),FP →=(x -4,y ),∵P A ⊥PF ,∴AP →·FP →=0,则⎩⎪⎨⎪⎧x 236+y 220=1,(x +6)(x -4)+y 2=0,可得2x 2+9x -18=0,得x =32或x =-6. 由于y >0,故x =32,于是y =532. ∴点P 的坐标是⎝⎛⎭⎫32,532. (2)由(1)可得直线AP 的方程是x -3y +6=0,点B (6,0).设点M 的坐标是(m ,0),则点M 到直线AP 的距离是|m +6|2,于是|m +6|2=|m -6|, 又-6≤m ≤6,解得m =2.由椭圆上的点(x ,y )到点M 的距离为d , 得d 2=(x -2)2+y 2=x 2-4x +4+20-59x 2=49⎝⎛⎭⎫x -922+15, 由于-6≤x ≤6,由f (x )=49⎝⎛⎭⎫x -922+15的图象(图略)可知, 当x =92时,d 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15. 课时精练1.已知双曲线C 的焦点F (3,0),双曲线C 上一点B 到F 的最短距离为3- 2.(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 (2)已知点M (0,1),设P 是双曲线C 上的点,Q 是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设λ=MP →·MQ →,求λ的取值范围. 解 (1)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 ∵双曲线C 的焦点F (3,0),双曲线C 上一点B 到F 的最短距离为3-2,∴c =3,c -a =3-2,∴a =2,∴b 2=c 2-a 2=(3)2-(2)2=1,则双曲线的方程为x 22-y 2=1, 渐近线方程为y =±22x . (2)设P 点坐标为(x 0,y 0),则Q 点坐标为(-x 0,-y 0),∴λ=MP →·MQ →=(x 0,y 0-1)·(-x 0,-y 0-1)=-x 20-y 20+1=-32x 20+2. ∵|x 0|≥2,∴λ的取值范围是(-∞,-1].2.(2022·阳泉模拟)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离心率为22,P 是椭圆C 上的一个动点,当P 是椭圆C 的上顶点时,△F 1PF 2的面积为1.(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斜率存在的直线PF 2,与椭圆C 的另一个交点为Q .若存在T (t ,0),使得|TP |=|TQ |,求t 的取值范围.解 (1)由题意可知⎩⎪⎨⎪⎧ c a =22,12·b ·2c =1,b 2+c 2=a 2,解得⎩⎪⎨⎪⎧ a =2,b =1,c =1,故椭圆C 的方程为x 22+y 2=1. (2)设P (x 1,y 1),Q (x 2,y 2),线段PQ 的中点为N (x 0,y 0),直线PF 2的斜率为k , 由(1)设直线PQ 的方程为y =k (x -1).当k =0时,t =0符合题意;当k ≠0时,联立⎩⎪⎨⎪⎧y =k (x -1),x 22+y 2=1,得(1+2k 2)x 2-4k 2x +2k 2-2=0,∴Δ=16k 4-4(1+2k 2)(2k 2-2)=8k 2+8>0,x 1+x 2=4k 21+2k 2, ∴x 0=x 1+x 22=2k 21+2k 2, y 0=k (x 0-1)=-k 1+2k 2, 即N ⎝ ⎛⎭⎪⎫2k 21+2k 2,-k 1+2k 2.∵|TP |=|TQ |,∴直线TN 为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TN ⊥PQ ,即k TN ·k =-1. ∴-k 1+2k 22k 21+2k 2-t ·k =-1, ∴t =k 21+2k 2=12+1k 2. ∵k 2>0,∴1k 2>0 ,2+1k2>2, ∴0<12+1k 2<12, 即t ∈⎣⎡⎭⎫0,12.3.(2021·北京)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过点A (0,-2),以四个顶点围成的四边形面积为4 5. (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过点P (0,-3)的直线l 斜率为k ,交椭圆E 于不同的两点B ,C ,直线AB ,AC 交y =-3于点M ,N ,若|PM |+|PN |≤15,求k 的取值范围.解 (1)因为椭圆过A (0,-2),故b =2,因为四个顶点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45,故12×2a ×2b =45,即a =5,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5+y 24=1. (2)设B (x 1,y 1),C (x 2,y 2),因为直线BC 的斜率存在,故x 1x 2≠0,故直线AB :y =y 1+2x 1x -2,令y =-3,则x M =-x 1y 1+2, 同理x N =-x 2y 2+2. 直线BC :y =kx -3,由⎩⎪⎨⎪⎧y =kx -3,4x 2+5y 2=20,可得(4+5k 2)x 2-30kx +25=0,故Δ=900k 2-100(4+5k 2)>0,解得k <-1或k >1.又x 1+x 2=30k 4+5k 2,x 1x 2=254+5k 2, 故x 1x 2>0,所以x M x N >0.又|PM |+|PN |=|x M +x N | =⎪⎪⎪⎪⎪⎪x 1y 1+2+x 2y 2+2=⎪⎪⎪⎪⎪⎪x 1kx 1-1+x 2kx 2-1 =⎪⎪⎪⎪⎪⎪2kx 1x 2-(x 1+x 2)k 2x 1x 2-k (x 1+x 2)+1 =⎪⎪⎪⎪⎪⎪⎪⎪50k4+5k 2-30k4+5k 225k 24+5k 2-30k 24+5k 2+1=5|k |, 故5|k |≤15,即|k |≤3,综上,-3≤k <-1或1<k ≤3.4.(2022·德州模拟)已知抛物线E :x 2=-2y ,过抛物线上第四象限的点A 作抛物线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M .过M 作OA 的垂线,交抛物线于B ,C 两点,交OA 于点D .(1)求证:直线BC 过定点;(2)若MB →·MC →≥2,求|AD |·|AO |的最小值.(1)证明 由题意知,抛物线E :x 2=-2y ,则y =-12x 2,可得y ′=-x , 设A (2t ,-2t 2)(t >0),则k AM =-2t ,所以l AM :y +2t 2=-2t (x -2t ),即y =-2tx +2t 2,所以M (t ,0),又k OA =-2t 22t =-t ,所以k BC =1t, 所以l BC :y -0=1t (x -t ),即y =1tx -1, 所以直线BC 过定点(0,-1).(2)解 联立方程⎩⎪⎨⎪⎧y =1t x -1,x 2=-2y ,整理得x 2+2tx -2=0,设B (x 1,y 1),C (x 2,y 2), 则x 1+x 2=-2t,x 1x 2=-2, 则MB →·MC →=(x 1-t ,y 1)·(x 2-t ,y 2)=(x 1-t )(x 2-t )+y 1y 2=x 1x 2-t (x 1+x 2)+t 2+14x 21x 22=1+t 2≥2, 所以t 2≥1,又由|AD |=⎪⎪⎪⎪1t ·2t +2t 2-11+1t 2=2t 2+1t 2+1·t , |AO |=(2t )2+(-2t 2)2=2t 1+t 2, 所以|AD |·|AO |=2t 2+1t 2+1·t ·2t ·1+t 2 =⎝⎛⎭⎫2t 2+122-14, 因为2t 2≥2,所以当2t 2=2,即t =1时, |AD |·|AO |的最小值是6.。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
ABF 1 F 2面积的最大值.
解:(2)由 2 =λ 1 ,
延长 BF 1, AF 2交椭圆于 C , D 两点,根据椭圆的对
称性可知,四边形 AB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平行四边形,且四边形
ABF 1 F 2的面积为四边形 ABCD 的面积的一半.
由题知, BF 1的斜率不为零,
故设 BF 1的方程为 x = my - 2 ,
= 4,
(*), x 1
+ x 2=4 k , x 1 x 2=-4 b ,所以| AB |= 1 + 2 | x 1- x 2|=
1 + 2 · (1 +2 )2 − 41 2 =4 1 + 2 · 2 + .因为 x 2=4 y ,即 y =
2

1
,所以y'= ,则抛物线在点 A 处的切线斜率为 ,在点 A 处的切线方

3
3
2 2
1 2
2
2
2
2
∴b =a -c =a - a = a ,
3
3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 2+3 y 2= a 2.
2 + 3 2 =2 ,
2 −2
由൝
⇒ y =±
.
3
= 2
2 −2
2 3
由题可知2

,解得 a 2=3,
3
3
2
∴椭圆 C 的方程为 + y 2=1.
3
(2)若 A 和 B 为椭圆 C 上在 x 轴同侧的两点,且 2 =λ 1 ,求四边形
的纵坐标的最小值为( A )
D. 1
(2)设 A ( x 1, y 1), B ( x 2, y 2), M ( x 0, y 0),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 kx +

圆锥曲线专题:最值与范围问题的6种常见考法(解析版)

圆锥曲线专题:最值与范围问题的6种常见考法(解析版)

圆锥曲线专题:最值与范围问题的6种常见考法一、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1、几何法:通过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2、代数法: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二、最值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三、参数取值范围问题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题型一距离与长度型最值范围问题【例1】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焦距为2,点E 在椭圆上.当线段2EF 的中垂线经过1F 时,恰有21cos EF F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且||2AB =,P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任意一点,O 为坐标原点,求||OP 的最大值.【答案】(1)2212x y +=;(2)max ||OP 【解析】(1)由焦距为2知1c =,连结1EF ,取2EF 的中点N ,线段2EF 的中垂线经过1F 时,1||22EF c ∴==,221212cos ,.1,F N EF F F N F F ∠∴∴-2122,2EF a EF EF a ∴=-∴=+=∴由所以椭圆方程为2212x y +=;(2)①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AB 恰为短轴,此时||1OP =;②当l 的斜率存在时,设:l y kx m =+.联立2212x y y kx m ⎧+=⎪⎨⎪=+⎩,得到222(21)4220k x kmx m +++-=,∴△2216880k m =-+>,122421km x x k -+=+,21222221m x x k -=+.21AB x x =-=2==,化简得2222122k m k +=+.又设M 是弦AB 的中点,121222()221my y k x x m k +=++=+∴()2222222241,,||212121km m k M OM k k k m -+⎛⎫= ⎪⎝⎭+⋅++,∴()()()222222222412141||22212221k k k OM k k k k +++=⋅=++++,令2411k t += ,则244||43(1)(3)4t OM t t t t===-++++∴||1OM =- (仅当t =,又||||||||1OP OM MP OM +=+2k =时取等号).综上:max ||OP =【变式1-1】已知抛物线21:4C y x =的焦点F 也是椭圆22222:1(0)x y C a b a b+=>>的一个焦点,1C 与2C 的公共弦长为3.(1)求椭圆2C 的方程;(2)过椭圆2C 的右焦点F 作斜率为(0)k k ≠的直线l 与椭圆2C 相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P ,过点P 做垂直于AB 的直线交x 轴于点D ,试求||||DP AB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43x y +=;(2)1(0,)4【解析】(1)抛物线21:4C y x =的焦点F 为(1,0),由题意可得2221c a b =-=①由1C 与2C 关于x 轴对称,可得1C 与2C 的公共点为2,33⎛± ⎝⎭,可得2248193a b +=②由①②解得2a =,b ,即有椭圆2C 的方程为22143x y+=;(2)设:(1)l y k x =-,0k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2222(34)84120k x k x k +-+-=,设1(A x ,1)y ,2(B x ,2)y ,则2122834kx x k +=+,212241234k x x k -=+,即有()312122286223434k ky y k x x k k k k -+=+-=-=++,由P 为中点,可得22243()3434k kP k k -++,,又PD 的斜率为1k -,即有222314:3434k k PD y x k k k ⎛⎫--=-- ++⎝⎭,令0y =,可得2234k x k=+,即有22034k D k ⎛⎫⎪+⎝⎭可得2334PD k ==+又AB ==2212(1)34k k +=+,即有DP AB =,由211k +>,可得21011k <<+,即有104<,则有||||DP AB 的取值范围为1(0,)4.【变式1-2】已知曲线C 上任意一点(),P x y2=,(1)求曲线C 的方程;(2)若直线l 与曲线C 在y 轴左、右两侧的交点分别是,Q P ,且0OP OQ ⋅=,求22||OP OQ +的最小值.【答案】(1)2212y x -=;(2)8【解析】(1)设())12,F F ,2=,等价于12122PF PF F F -=<,∴曲线C 为以12,F F 为焦点的双曲线,且实轴长为2,焦距为故曲线C 的方程为:2212y x -=;(2)由题意可得直线OP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可设直线OP 的方程为()0y kx k =≠,则直线OQ 的方程为1=-y x k ,由2212y x y kx ⎧-=⎪⎨⎪=⎩,得222222222x k k y k ⎧=⎪⎪-⎨⎪=⎪-⎩,所以()2222221||2k OP x y k+=+=-,同理可得,()2222212121||1212k k OQ k k⎛⎫+ ⎪+⎝⎭==--,所以()()()22222222211111||||22121k k k OP OQ k k -+-++===++()()22222222112222228||||OQ OP OP OQ OP OQOP OQ OP OQ ⎡⎤⎛⎫⎛⎫⎛⎫⎢⎥+=++=++≥+= ⎪ ⎪ ⎪ ⎪⎢⎥⎝⎭⎝⎭⎝⎭⎣⎦,当且仅当2OP OQ ==时取等号,所以当2OP OQ ==时,22||OP OQ +取得最小值8.【变式1-3】已知抛物线()2:20E x py p =>的焦点为F ,过点F 且倾斜角为3π的直线被E 所截得的弦长为16.(1)求抛物线E 的方程;(2)已知点C 为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以C 为圆心的圆过点F ,且与直线12y =-相交于,A B两点,求FA FB FC ⋅⋅的取值范围.【答案】(1)24x y =;(2)[)3,+∞【解析】(1)由抛物线方程得:0,2p F ⎛⎫ ⎪⎝⎭,可设过点F 且倾斜角为3π的直线为:2py =+,由222p y x py⎧=+⎪⎨⎪=⎩得:220x p --=,由抛物线焦点弦长公式可得:)12122816y y p x x p p ++=++==,解得:2p =,∴抛物线E 的方程为:24x y =.(2)由(1)知:()0,1F ,准线方程为:1y =-;设AFB θ∠=,圆C 的半径为r ,则2ACB θ∠=,FC CA CB r ===,1133sin 2224AFBSFA FB AB AB θ∴=⋅=⋅=,又2sin AB r θ=,3FA FB r ∴⋅=;由抛物线定义可知:11c CF y =+≥,即1r ≥,333FA FB FC r ∴⋅⋅=≥,即FA FB FC ⋅⋅的取值范围为[)3,+∞.题型二面积型最值范围问题20y -=与圆O 相切.(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椭圆C 的上顶点为B ,EF 是圆O 的一条直径,EF不与坐标轴重合,直线BE 、BF 与椭圆C 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P 、Q ,求BPQ 的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PQ 所在的直线方程.【答案】(1)2219x y +=;(2)()max278BPQ S=,PQ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115y x =±+【解析】20y -=与圆O相切,则1b =,由椭圆的离心率223c e a ==,解得:29a =,椭圆的标准方程:2219x y +=;(2)由题意知直线BP ,BQ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BP BQ ⊥,不妨设直线BP 的斜率为(0)k k >,则直线:1BP y kx =+.由22119y kx x y =+⎧⎪⎨+=⎪⎩,得22218911991k x k k y k -⎧=⎪⎪+⎨-⎪=⎪+⎩,或01x y =⎧⎨=⎩,所以2221819,9191k k P k k ⎛⎫-- ⎪++⎝⎭.用1k -代替k ,2229189,9k k Q k k ⎛⎫-+ ⎝+⎪⎭则21891k PB k ==+2189BQ k==+,22222111818162(1)22919(9)(19)BPQ k k k S PB BQ k k k k +=⋅=⋅=++++△342221162()162()99829982k k k k k k k k ++==++++,设1k k μ+=,则21621622764829(2)89BPQ S μμμμ∆==≤+-+.当且仅当649μμ=即183k k μ+==时取等号,所以()max278BPQ S=.即21128(()49k k kk-=+-=,1k k -=直线PQ的斜率222222291911191918181010919PQ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PQ所在的直线方程:1y =+.【变式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C 的周长为12,AB ,AC 边的中点分别为()11,0F -和()21,0F ,点M 为BC 边的中点(1)求点M 的轨迹方程;(2)设点M 的轨迹为曲线Γ,直线1MF 与曲线Γ的另一个交点为N ,线段2MF 的中点为E ,记11NF O MF E S S S =+△△,求S 的最大值.【答案】(1)()221043x y y +=≠;(2)max 32S =【解析】(1)依题意有:112F F =,且211211262MF MF F F ++=⨯=,∴121242MF MF F F +=>=,故点M 的轨迹C 是以()11,0F -和()21,0F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考虑到三个中点不可共线,故点M 不落在x 上,综上,所求轨迹方程:()221043x y y +=≠.(2)设()11,M x y ,()22,N x y ,显然直线1MF 不与x 轴重合,不妨设直线1MF 的方程为:1x ty =-,与椭圆()221043x y y +=≠方程联立整理得:()2234690t y ty +--=,()()22236363414410t t t ∆=++=+>,112634t y y t +=+,1129034y y t =-<+,11111122NF O S F y y O ==△,112122211112222MF E MF F S S F F y y ==⋅=△△,∴()()1112122111Δ22234NF O MF E S S S y y y y t =+=+=-=⋅=+△△令()2344u t u =+≥,则()S u ϕ====∵4u ≥,∴1104u <≤,当114u =,即0=t 时,∴max 32S =,∴当直线MN x ⊥轴时,∴max 32S =.【变式2-2】已知双曲线()222210x y a a a-=>的右焦点为()2,0F ,过右焦点F 作斜率为正的直线l ,直线l 交双曲线的右支于P ,Q 两点,分别交两条渐近线于,A B 两点,点,A P 在第一象限,O 为原点.(1)求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2)设OAP △,OBP ,OPQ △的面积分别是OAP S △,OBP S △,OPQS ,求OPQ OAP OBPS S S ⋅△△△的范围.【答案】(1)()1,+∞;(2)).【解析】(1)因为双曲线()222210x y a a a-=>的右焦点为()2,0F ,故2c =,由222c a a =+得22a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22122x y -=,设直线l 的方程为2x ty =+,联立双曲线方程得,()222222121021420Δ0120t x y t y ty t x ty y y ⎧⎧-≠⎪-=⎪⇒-++=⇒>⇒<⎨⎨=+⎪⎪⋅<⎩⎩,解得01t <<,即直线l 的斜率范围为()11,k t=∈+∞;(2)设()11,P x y ,渐近线方程为y x =±,则P 到两条渐近线的距离1d ,2d 满足,22111212x yd d-⋅==而21221AAxy x tx ty yt⎧⎧=⎪⎪=⎪⎪-⇒⎨⎨=+⎪⎪=⎪⎪-⎩⎩,OA==21221BBxy x tx ty yt⎧⎧=⎪⎪=-⎪⎪+⇒⎨⎨=+-⎪⎪=⎪⎪+⎩⎩,OB==所以12122112221OAP OBPS S OA d OB d d dt⋅=⋅⋅⋅=-△△由()2222214202x y t y tyx ty⎧-=⇒-++=⎨=+⎩,12OPQ OFP OFQ P QS S S OF y y=+=-△△△所以,OPQOAP OBPSS S=⋅△△△,∵01t<<,∴)2OPQOAP OBPSS S∈⋅△△△.【变式2-3】已知抛物线()2:20E y px p=>的焦点为F,P为E上的一个动点,11,2⎛⎫⎪⎝⎭Q与F在E的同一侧,且PF PQ+的最小值为54.(1)求E的方程;(2)若A点在y轴正半轴上,点B、C为E上的另外两个不同点,B点在第四象限,且AB,OC互相垂直、平分,求四边形AOBC的面积.(人教A版专题)【答案】(1)2y x=;(2)【解析】(1)作出E的准线l,方程为2px=-,作PR l⊥于R,所以PR PF=,即PR PQ+的最小值为54,因为11,2⎛⎫⎪⎝⎭Q与F在E的同一侧,所以当且仅当P,Q,R三点共线时PR PQ+取得最小值,所以5124p+=,解得0.5p=,所以E的方程为2y x=;(2)因为AB,OC互相垂直、平分,所以四边形AOBC是菱形,所以BC x⊥轴,设点()0,2A a,所以2BC a=,由抛物线对称性知()2,B a a-,()2,C a a,由AO OB =,得2a=a =所以菱形AOBC 的边AO =23h a ==,其面积为3S AO h =⋅==题型三坐标与截距型最值范围问题【例3】已知双曲线C :()222210,0x y a b a b-=>>过点(),渐近线方程为12y x =±,直线l 是双曲线C 右支的一条切线,且与C 的渐近线交于A ,B 两点.(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设点A ,B 的中点为M ,求点M 到y 轴的距离的最小值.【答案】(1)2214x y -=;(2)2【解析】(1)由题设可知2281112a b b a ⎧-=⎪⎪⎨⎪=⎪⎩,解得21a b =⎧⎨=⎩则C :2214x y -=.(2)设点M 的横坐标为0M x >当直线l 斜率不存在时,则直线l :2x =易知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2M x =﹔当直线l 斜率存在时,设l :12y kx m k ⎛⎫=+≠± ⎪⎝⎭,()11,A x y ,()22,B x y ,联立2214x y y kx m ⎧-=⎪⎨⎪=+⎩,整理得()222418440k x kmx m -+++=,()()222264164110k m k m ∆=--+=,整理得2241k m =+联立2204x y y kx m ⎧-=⎪⎨⎪=+⎩,整理得()22241840k x kmx m -++=,则122288841km km k x x k m m+=-=-=--,则12402Mx x kx m +==->,即0km <则222216444Mk x m m==+>,即2M x >∴此时点M 到y 轴的距离大于2;综上所述,点M 到y 轴的最小距离为2.【变式3-1】若直线:l y =22221(0,0)x y a b a b -=>>的一个焦点,且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平行.(1)求双曲线的方程;(2)若过点B (0,b )且与x 轴不平行的直线和双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MN 的垂直平分线为m ,求直线m 与y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3x y -=;(2)(4,)+∞.【解析】(1)直线323:33l y =-过x 轴上一点(2,0),由题意可得2c =,即224a b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b y x a=±,由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可得b a =1a b ==,即有双曲线的方程为2213x y -=.(2)设直线1(0)y kx k =+≠,代入2213x y -=,可得22(13)660k x kx ---=,设1122(,),(,)M x y N x y ,则12122266,1313k x x x x k k +==--,MN 中点为2231,1313kk k ⎛⎫ --⎝⎭,可得MN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221131313k y x k k k ⎛⎫-=-- ⎪--⎝⎭,令0x =,可得2413y k =-,由223624(13)0k k ∆=+->,解得232k <,又26031k <-,解得231k <,综上可得,2031k <<,即有2413k -的范围是(4,)+∞,可得直线m 与y 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为(4,)+∞.【变式3-2】已知动圆C 过定点(2,0)A ,且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4,圆心C 的轨迹为曲线Γ.(1)求Γ的方程:(2)过点(1,0)P 的直线l 与F 相交于,M N 两点.设PN MP λ=,若[]2,3λ∈,求l 在y 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答案】(1)24y x =;(2)⎡-⎣【解析】(1)设(,)C x y ,圆C 的半径为R ,则()()22222220R x x y =+=-+-整理,得24y x=所以Γ的方程为24y x =.(2)设1122(,),(,)M x y N x y ,又(1,0)P ,由PN MP λ=,得()()22111,1,x y x y λ-=--21211(1)x x y y λλ-=-⎧∴⎨=-⎩①②由②,得12222y y λ=,∵2211224,4y x y x ==∴221x x λ=③联立①、③解得2x λ=,依题意有0λ>(2,N N ∴-或,又(1,0)P ,∴直线l 的方程为())11y x λ-=-,或())11y x λ-=--,当[2,3]k ∈时,l 在y轴上的截距为21λ-或21λ--,21=[2,3]上是递减的,21λ≤≤-,21λ-≤-≤-∴直线l 在y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为⎡--⎣.【变式3-3】已知两个定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和()1,0,动点P 满足AP OB PB ⋅=(O 为坐标原点).(1)求动点P 的轨迹E 的方程;(2)设点(),0C a 为x 轴上一定点,求点C 与轨迹E 上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d a ;(3)过点()0,1F 的直线l 与轨迹E 在x 轴上方部分交于M 、N 两点,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交于D 点,求D 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答案】(1)24y x =;(2)(),22a a d a a ⎧<⎪=⎨≥⎪⎩;(3)()3,+∞【解析】(1)设(),P x y ,()1,AP x y =+,()1,0OB =,()1,PB x y =--,()1101AP OB x y x ⋅=+⨯+⨯=+,B P =AP OB PB ⋅=,则1x +,所以2222121x x x x y ++=-++,即24y x =.(2)设轨迹E :24y x =上任一点为()00,Q x y ,所以2004y x =,所以()()222200004CQ x a y x a x =-+=-+()()20200220x a x a x =--+≥,令()()()220000220g x x a x a x =--+≥,对称轴为:2a -,当20a -<,即2a <时,()0g x 在区间[)0,∞+单调递增,所以00x =时,()0g x 取得最小值,即2min 2CQ a =,所以min CQ a =,当20a -≥,即2a ≥时,()0g x 在区间[)0,2a -单调递减,在区间[)2,a -+∞单调递增,所以02x a =-时,()0g x 取得最小值,即()22min 2244CQ a a a =--+=-,所以minCQ =,所以(),22a a d a a ⎧<⎪=⎨≥⎪⎩(3)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l :0x =与轨迹E 不会有两个交点,故不满足题意;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l :1y kx =+,()11,M x y 、()22,N x y ,代入24y x =,得2+14y y k =⨯,即2440ky y -+=,所以124y y k +=,124y y k =,121212211242y y y y x x k k k k k--+-+=+==-,因为直线l 与轨迹E 在x 轴上方部分交于M 、N 两点,所以0∆>,得16160k ->,即1k <;又M 、N 两点在x 轴上方,所以120y y +>,120y y >,即40k>,所以0k >,又1k <,所以01k <<,所以MN 中点1212,22x x y y ++⎛⎫⎪⎝⎭,即2212,kk k ⎛⎫- ⎪⎝⎭,所以垂直平分线为22121y x k k k k ⎛⎫-=--+ ⎝⎭,令0y =,得222111152248x k k k ⎛⎫=-+=-+ ⎪⎝⎭,因为01k <<,所以11k >,所以21115248x k ⎛⎫=-+ ⎪⎝⎭在11k >时单调递增,所以22111511522134848k ⎛⎫⎛⎫-+>-+= ⎪ ⎪⎝⎭⎝⎭,即3x >,所以D 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3,+∞.题型四斜率与倾斜角最值范围问题【例4】设12F F 、分别是椭圆2214x y +=的左、右焦点.(1)若P 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125=4PF PF ⋅-,求点P 的坐标;(2)设过定点(0,2)M 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AOB ∠为锐角(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答案】(1)⎛ ⎝⎭;(2)2,2⎛⎛⎫-⋃ ⎪ ⎪⎝⎭⎝⎭.【解析】(1)由题意知,2,1,a b c ===所以())12,F F ,设(,)(0,0)P m n m n >>,则22125(,),)34PF PF m n m n m n ⋅=-⋅-=+-=-,又2214m n +=,有222214534m n m n ⎧+=⎪⎪⎨⎪+-=-⎪⎩,解得1m n =⎧⎪⎨=⎪⎩,所以P ;(2)显然0x =不满足题意,设直线l 的方程为2y kx =+,设()()1122,,A x y B x y ,,22221(14)1612042x y k x kx y kx ⎧+=⎪⇒+++=⎨⎪=+⎩,22(16)4(41)120k k ∆=-+⨯>,解得234k >,①1212221612,4141k x x x x k k +=-=++,则212121212(2)(2)2()4y y kx kx k x x k x x =++=+++,又AOB ∠为锐角,则cos 0AOB ∠>,即0OA OB ⋅>,12120x x y y +>,所以21212121212(1)2()4x x y y y y k x x k x x +==++++2222212(1)1624(4)40414141k k k k k k k +⋅-=-+=>+++,解得204k <<,②由①②,解得322k -<<或322k <<,所以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2,-.【变式4-1】已知椭圆:Γ22221(0x y a b a b +=>>)的左焦点为F ,其离心率22e =,过点F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椭圆Γ于P ,Q两点,PQ (1)求椭圆Γ的方程;(2)若椭圆的下顶点为B ,过点D (2,0)的直线l 与椭圆Γ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直线BM ,BN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求12k k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2x y +=;(2)()1211,,2222k k ⎛⎫⎛+∈-∞⋃-⋃+∞⎪ ⎝⎭⎝【解析】(1)由题可知2222222c e a bPQ a a b c⎧==⎪⎪⎪==⎨⎪=+⎪⎪⎩,解得11a b c ⎧=⎪=⎨⎪=⎩.所以椭圆Γ的方程为:2212x y +=.(2)由题可知,直线MN 的斜率存在,则设直线MN 的方程为(2)y k x =-,11(,)M x y ,22(,)N x y .由题可知2212(2)x y y k x ⎧+=⎪⎨⎪=-⎩,整理得2222(21)8820k x k x k +-+-=22222(8)4(21)(81)8(21)0k k k k ∆=--+-=-->,解得22k ⎛∈- ⎝⎭.由韦达定理可得2122821k x x k +=+,21228221k x x k -=+.由(1)知,点(0,1)B -设椭圆上顶点为A ,(0,1)A ∴,12DA k k ≠=-且12DB k k ≠=,∴()()1212121212211111k x k x y y k k x x x x -+-++++=+=+()()()221221228121212228212k k k x x k k k k x x k -⋅-++=+=+-+()242111212,,221212122k k k k k k ⎛⎫⎛=-==-∈+∞⋃-∞⋃ ⎪ +++⎝⎭⎝∴12k k +的取值范围为()11,,2222⎛⎫⎛-∞⋃-⋃+∞ ⎪ ⎝⎭⎝.【变式4-2】)已知椭圆1C 的方程为22143x y +=,双曲线2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C 的左、右顶点,而2C 的左、右顶点分别是1C 的左、右焦点.(1)求双曲线2C 的方程;(2)若直线:2l y kx =+与双曲线2C 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和B ,且1OA OB ⋅>(其中O 为原点),求k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3y x -=(2)(()1,1-【解析】(1)由题,在椭圆1C 中,焦点坐标为()1,0-和()1,0;左右顶点为()2,0-和()2,0,因为双曲线2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C 的左、右顶点,而2C 的左、右顶点分别是1C 的左、右焦点,所以在双曲线2C 中,设双曲线方程为22221x ya b-=,则221,4a c ==,所以2223b c a =-=,所以双曲线2C 的方程为2213y x -=(2)由(1)联立22213y kx y x =+⎧⎪⎨-=⎪⎩,消去y ,得()223470k x kx -++=①;消去x ,得()2223121230k y y k -+-+=②设()()1122,,,A x y B x y ,则12,x x 为方程①的两根,12,y y 为方程②的两根;21212227123,33k x x y y k k -+⋅=⋅=--,21212227123133k OA OB x x y y k k -+⋅=⋅+⋅=+>--,得23k >或21k <③,又因为方程①中,()22216384k k k ∆=-4⨯7-=-12+>0,得27k <④,③④联立得k的取值范围(()1,1⋃-⋃【变式4-3】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F 到准线的距离为2.(1)求C 的方程;(2)已知O 为坐标原点,点P 在C 上,点Q 满足9PQ QF =,求直线OQ 斜率的最大值.【答案】(1)24y x =;(2)最大值为13.【解析】(1)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02p F ⎛⎫⎪⎝⎭,准线方程为2p x =-,由题意,该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222p p p ⎛⎫--== ⎪⎝⎭,所以该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2)[方法一]:轨迹方程+基本不等式法设()00,Q x y ,则()00999,9PQ QF x y ==--,所以()00109,10P x y -,由P 在抛物线上可得()()200104109y x =-,即20025910y x +=,据此整理可得点Q 的轨迹方程为229525=-y x ,所以直线OQ 的斜率000220001025925910OQ y y y k y x y ===++,当00y =时,0OQ k =;当00y ≠时,0010925OQ k y y =+,当00y >时,因为0092530y y +≥,此时103OQ k <≤,当且仅当00925y y =,即035y =时,等号成立;当00y <时,0OQ k <;综上,直线OQ 的斜率的最大值为13.[方法二]:【最优解】轨迹方程+数形结合法同方法一得到点Q 的轨迹方程为229525=-y x .设直线OQ 的方程为y kx =,则当直线OQ 与抛物线229525=-y x 相切时,其斜率k 取到最值.联立2,29,525y kx y x =⎧⎪⎨=-⎪⎩得22290525k x x -+=,其判别式222940525⎛⎫∆=--⨯= ⎪⎝⎭k ,解得13k =±,所以直线OQ 斜率的最大值为13.题型五向量型最值范围问题【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双曲线221:142x y C -=与椭圆222:142x y C +=,A ,B分别为1C 的左、右顶点,点P 在双曲线1C 上,且位于第一象限.(1)直线OP 与椭圆2C 相交于第一象限内的点M ,设直线PA ,PB ,MA ,MB 的斜率分别为1k ,2k ,3k ,4k ,求1234k k k k +++的值;(2)直线AP 与椭圆2C 相交于点N (异于点A ),求AP AN ⋅的取值范围.【答案】(1)0;(2)()16,+∞【解析】(1)方法1:设直线():0OP y kx k =>,联立22142y kxx y =⎧⎪⎨-=⎪⎩,消y ,得()22124k x -=,所以20120k k >⎧⎨->⎩,解得202k <<,设()()1111,0,0P x y x y >>,则11x y ⎧=⎪⎪⎨⎪=⎪⎩,所以P ⎛⎫.联立22142y kxx y =⎧⎪⎨+=⎪⎩,消y ,得()22124k x +=,设()()2222,0,0M x y x y >>,则22x y ⎧=⎪⎪⎨⎪=⎪⎩,所以M ⎛⎫.因为()2,0A -,()2,0B ,所以211111221112821124224412k y y x y k k k x x x k k-+=+===-+---,222223422222821124224412ky y x y k k k x x x k k ++=+==--+--+,所以1234110k k k k k k ⎛⎫+++=+-= ⎪⎝⎭.方法2设()()1111,0,0P x y x y >>,()()2222,0,0M x y x y >>,因为()2,0A -,()2,0B ,所以11111221112224y y x yk k x x x +=+=-+-,22223422222224y y x yk k x x x +=+=-+-.因为点P 在双曲线1C 上,所以2211142x y -=,所以221142x y -=,所以1121x k k y +=.因为点Q 在椭圆线2C 上,所以2222142x y +=,所以222242x y -=-,所以2342x k k y +=-.因为O ,P ,M 三点共线,所以1212y y x x =,所以121234120x x k k k k y y +++=-=.(2)设直线AP 的方程为2y kx k =+,联立22224y kx k x y =+⎧⎨-=⎩,消y ,得()()22222184210k x k x k -+++=,解得12x =-,2224212k x k +=-,所以点P 的坐标为222424,1212k k k k ⎛⎫+ ⎪--⎝⎭,因为点P 位于第一象限,所以222420124012k k k k ⎧+>⎪⎪-⎨⎪>⎪-⎩,解得202k <<,联立22224y kx k x y =+⎧⎨+=⎩,消y ,得()()22222184210k x k x k +++-=,解得32x =-,2422412kx k -=+,所以点N 的坐标为222244,1212k k k k ⎛⎫- ++⎝⎭,所以()22222224161422444221212121214k k k k kAP AN AP AN k k k k k +⎛⎫⎛⎫+-⋅=⋅=--+⋅= ⎪⎪-+-+-⎝⎭⎝⎭,设21t k =+,则312t <<,所以22161616314(1)48384t tAP AN t t t t t ⋅===---+-⎛⎫-+ ⎪⎝⎭.因为函数3()4f x x x=+在区间31,2⎛⎫⎪⎝⎭上单调递增,所以当312t <<时,3748t t <+<,所以30841t t ⎛⎫<-+< ⎪⎝⎭,所以1616384t t >⎛⎫-+ ⎪⎝⎭,即16AP AN ⋅>,故AP AN ⋅的取值范围为()16,+∞.【变式5-1】已知O为坐标原点,椭圆2222:1(0)x yC a ba b+=>>的离心率为3,且经过点P.(1)求椭圆C的方程;(2)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直线OA的斜率为1k,直线OB的斜率为2k,且1213k k=-,求OA OB⋅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93x y+=;(2)[3,0)(0,3]-.【解析】(1)由题意,223611caa b⎧=⎪⎪⎨⎪+=⎪⎩,又222a b c=+,解得3,a b==所以椭圆C为22193x y+=.(2)设()()1122,,,A x yB x y,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l为y kx t=+,联立22193y kx tx y=+⎧⎪⎨+=⎪⎩,消去y得:()222136390+++-=k x ktx t,22Δ390k t=+->,则12221226133913ktx xktx xk-⎧+=⎪⎪+⎨-⎪=⎪+⎩,又12k k=121213y yx x=-,故121213=-y y x x且120x x≠,即2390-≠t,则23≠t,又1122,y kx t y kx t=+=+,所以()()()222222222121212221212122691133939313-+++++-+==+=+==---+k t tkx t kx t kt x x ty y t kkk ktx x x x x x tk,整理得222933=+≥t k,则232≥t且Δ0>恒成立.221212121212222122393333133313--⎛⎫⋅=+=-==⋅=⋅=-⎪+⎝⎭t tOA OB x x y y x x x x x xk t t,又232≥t,且23≠t,故2331[3,0)(0,3)⎛⎫-∈-⎪⎝⎭t.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2121,x x y y==-,又12k k=212113-=-yx,又2211193x y+=,解得2192x=则222111233⋅=-==OA OB x y x.综上,OA OB ⋅的取值范围为[3,0)(0,3]-.【变式5-2】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离心率为2,F 为双曲线的右焦点,直线l 过F 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P Q ,两点,且当l 垂直于x 轴时,6PQ =;(1)求双曲线的方程;(2)过点F 且垂直于l 的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M N ,两点,求MP NQ MQ NP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3y x -=;(2)(],12-∞-【解析】(1)依题意,2c a =,当l 垂直于x 轴时,226b PQ a==,即23b a =,即223c a a -=,解得1a =,b =2213y x -=;(2)设:2PQ l x my =+,联立双曲线方程2213y x -=,得:()22311290m y my -++=,当0m =时,()()()()2,3,2,3,0,1,0,1P Q M N --,12MP NQ MQ NP ⋅+⋅=-,当0m ≠时,设()()()()11223344,,,,,,,P x y Q x y M x y N x y ,因为直线PQ 与双曲线右支相交,因此1229031y y m =<-,即m ⎛⎫⎛∈⋃ ⎪ ⎝⎭⎝⎭,同理可得234293m y y m =-,依题意()()MP NQ MF FP NF FQ MF NF FP FQ =+⋅+=⋅+⋅⋅,同理可得,()()MQ NP MF FQ NF FP MF NF FP FQ =+⋅+⋅=⋅+⋅,而()212342111FP FQ MF NF m y y y y m ⎛⎫⋅+⋅=+++ ⎪⎝⎭,代入122931y y m =-,234293m y y m =-,()()()()()()222242224222919118163633133103133m m m m m FP FQ MF NF m m m m m m ++-+++⋅+⋅=+==----+--,分离参数得,2429663103m FP FQ MF NF m m ⋅+⋅=---+,因为3333m ⎛⎫⎛∈⋃ ⎪ ⎝⎭⎝⎭,当210,3m ⎛⎫∈ ⎪⎝⎭时,由22110,3m m ⎛⎫+∈+∞ ⎪⎝⎭,()22966,61310FP FQ MF NF m m ⋅+⋅=-∈-∞-⎛⎫+- ⎪⎝⎭,所以()()2,12MP NQ MQ N FP FQ MF NF P ⋅=⋅+⋅∈∞-⋅-+,综上可知,MP NQ MQ NP ⋅⋅+的取值范围为(],12-∞-.【变式5-3】已知抛物线()2:20E x py p =>的焦点为F ,直线4x =分别与x 轴交于点P ,与抛物线E 交于点Q ,且54QF PQ =.(1)求抛物线E 的方程;(2)如图,设点,,A B C 都在抛物线E 上,若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AB AC ⋅uu u r uuu r的最小值.【答案】(1)24x y =;(2)32【解析】(1)设点()04,Q y ,由已知000216524py p y y =⎧⎪⎨+=⎪⎩,则8102p p p +=,即24p =.因为0p >,则2p =,所以抛物线E 的方程是24x y =.(2)设点()222312123123,,,,,444x x x A x B x C x x x x ⎛⎫⎛⎫⎛⎫>> ⎪ ⎪ ⎪⎝⎭⎝⎭⎝⎭,直线AB 的斜率为()0k k >,因为AB BC ⊥,则直线BC 的斜率为1k-.因为AB BC =,则1223x x x x -=-,得()2312x x k x x -=-,①因为22121212444x x x x k x x -+==-,则124x x k +=,即124x k x =-,②因为223223231444x x x x k x x -+-==-,则234x x k +=-,即324x x k =--③将②③代入①,得()2242420x k k x k+--=,即()()322212120k k x k kk-+---=,则()()32211k xk k -=+,所以()()()()22222122··cos 451421AB AC AB AC AB x x k k x k ︒===-+=-+()()()()()2332222411614111k k k k k k k k ⎡⎤-+⎢⎥=-+=++⎢⎥⎣⎦因为212k k +≥,则()22214k k +≥,又()22112k k++≥,则()()3222121k k k +≥+,从而()()3222121kk k +≥+当且仅当1k =时取等号,所以AB AC 的最小值为32.题型六参数型最值范围问题【例6】已知点()()1122,,,M x y N x y 在椭圆222:1(1)xC y a a+=>上,直线,OM ON 的斜率之积是13-,且22212x x a +=.(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过点()0,2Q 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点,A B ,且(1)QB t QA t =>,求t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3x y +=;(2)(]1,3【解析】(1)椭圆方程改写为:2222x a y a +=,点()()1122,,,M x y N x y 在椭圆上,有222211a y a x =-,222222a y a x =-,两式相乘,得:()()()222222222241142122122a a a y y a x a x x x x x --==-++,由22212x x a +=,得222212241a y y x x =,由直线,OM ON 的斜率之积是13-,得121213y y x x =-,即222212129y y x x =,∴49a =,23a =,椭圆C 的方程为:2213x y +=.(2)过点()0,2Q 的直线若斜率不存在,则有()0,1A ,()0,1B -,此时3t =;当过点()0,2Q 的直线斜率存在,设直线方程为2y kx =+,由22213y kx x y =+⎧⎪⎨+=⎪⎩,消去y ,得()22131290k x kx +++=,直线与椭圆C 交于点,A B 两点,∴()2221249(13)36360k k k ∆=-⨯⨯+=->,得21k >设()()1122,,,A x y B x y '''',(1)QB t QA t =>,21x x t '='由韦达定理12122121212(1)13913k x x t x k x x tx k ''''-⎧+==+⎪⎪+⎨⎪⋅+'='=⎪⎩,消去1x ',得()229131441t k t ⎛⎫=+ ⎪⎝⎭+,由21k >,2101k<<,∴()2311641t t <<+,由1t >,解得13t <<,综上,有13t <≤,∴t 的取值范围为(]1,3【变式6-1】已知A 、B 分别是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右顶点,O 为坐标原点,=6AB ,点2,3⎛⎫⎪⎝⎭5在椭圆C 上.过点()0,3P -,且与坐标轴不垂直的直线交椭圆C 于M 、N 两个不同的点.(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若点B 落在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的外部,求直线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3)当直线的倾斜角θ为锐角时,设直线AM 、AN 分别交y 轴于点S 、T ,记PS PO λ=,PT PO μ=,求λμ+的取值范围.【答案】(1)22195x y +=;(2)227,,1,332k ⎛⎫⎛⎫⎛⎫∈-∞-⋃⋃+∞ ⎪ ⎪ ⎪⎝⎭⎝⎭⎝⎭;(3)4,23⎛⎫ ⎪⎝⎭【解析】(1)因为=6AB ,所以=3a ;又点2,3⎛⎫ ⎪⎝⎭5在图像C 上即()22252319b⎛⎫⎪⎝⎭+=,所以b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22195x y +=;(2)由(1)可得()3,0B ,设直线3l y kx =-:,设11(,)M x y 、22(,)N x y ,由22=-3=195y kx x y ⎧⎪⎨+⎪⎩得22(59)54360k x kx +-+=,22(54)436(59)0k k ∆=-⨯⨯+>解得23k >或23k <-①∵点()3,0B 在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的外部,则0BM BN ⋅>,又12212254+=5+936=5+9k x x k x x k ⎧⎪⎪⎨⎪⎪⎩②211221212(3,)(3,)(1)3(1)()180BM BN x y x y k x x k x x ⋅=--=+-+++>,解得1k <或72k >由①②得227,,1,332k ⎛⎫⎛⎫⎛⎫∈-∞-⋃⋃+∞ ⎪ ⎪ ⎪⎝⎭⎝⎭⎝⎭(3)设直线3l y kx =-:,又直线的倾斜角θ为锐角,由(2)可知23k >,记11(,)M x y 、22(,)N x y ,所以直线AM 的方程是:()1133y y x x =++,直线AN 的方程是:()2233y y x x =++.令=0x ,解得113+3y y x =,所以点S 坐标为1130,+3y x ⎛⎫ ⎪⎝⎭;同理点T 为2230,+3y x ⎛⎫⎪⎝⎭.所以1130,3+3y PS x ⎛⎫=+ ⎪⎝⎭,2230,3+3y PT x ⎛⎫=+ ⎪⎝⎭,()0,3PO =.由PS PO λ=,PT PO μ=,可得:11333+3y x λ+=,22333+3y x μ+=,所以1212233y yx x λμ+=++++,由(2)得1225495k x x k +=+,1223695x k x =+,所以()()()1212121212122311333338229kx x k x x kx kx x x x x x x λμ--++-+-+=++=+++++()222254231189595254936369595k k k k k k k k ⎛⎫⋅+-- ⎪++⎝⎭=+⎛⎫++ ⎪++⎝⎭21012921k k k +=-⨯+++()()2110291k k +=-⨯++101291k =-⨯++,因为23k >,所以5131,0315k k +><<+,10142,2913k ⎛⎫-⨯+∈ ⎪+⎝⎭,故λμ+的范围是4,23⎛⎫⎪⎝⎭.【变式6-2】设A ,B 为双曲线C :22221x y a b-=()00a b >>,的左、右顶点,直线l 过右焦点F 且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M ,N 两点,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A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双曲线C 的离心率;(2)已知4AB =,若直线AM ,AN 分别交直线1x =于P ,Q 两点,若()0D t ,为x 轴上一动点,当直线l 的倾斜角变化时,若PDQ ∠为锐角,求t 的取值范围.【答案】(1)2;(2){2t t <-或}4t >【解析】(1)由双曲线C :22221x y a b-=()00a b >>,可得:右焦点(),0F c ,将x c =代入2222:1(0,0)x y C a b a b -=>>中,2by a=±,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A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AF FM =,即2b ac a+=,整理得:220a ac b +-=,因为222b c a =-,所以2220a ac c +-=,方程两边同除以2a 得:220e e +-=,解得:2e =或1-(舍去),所以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2;(2)因为24AB a ==,所以2a =,因为2c e a ==,解得4c =,故22212b c a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221412x y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4y k x =-,与双曲线联立得:()22223816120kxk x k -+--=,设()()1122,,,M x y N x y ,则212283k x x k +=-,212216123k x x k +=-,则()()()221212121244416y y k x x k x x x x =--=-++⎡⎤⎣⎦222221612321633k k k k k ⎛⎫+=-+ ⎪--⎝⎭22363k k -=-,因为直线l 过右焦点F 且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M N 两点,所以22121222816124,433k k x x x x k k ++=>=>--,解得:23k >,直线()11:22y AM y x x =++,则1131,2y P x ⎛⎫ ⎪+⎝⎭,同理可求得:2231,2y Q x ⎛⎫⎪+⎝⎭,所以11,213y D x P t ⎪+⎛⎫=- ⎝⎭,22,213y D x Q t ⎪+⎛⎫=- ⎝⎭,因为PDQ ∠为锐角,所以()()12221192202D y y x Q t x P D t ⋅=+-+>++,即()1122122109224y y x x x t x t +-+++>+,所以22222221203693161216433k k k k t k t k -⨯-++--+++>-所以21290t t +-->即()219t ->,解得2t <-或4t >;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将4x =代入双曲线可得6y =±,此时不妨设()()4,6,4,6M N -,此时直线:2AM y x =+,点P 坐标为()1,3,同理可得:()1,3Q -,所以()1,3DP t =-,()1,3DQ t =--,因为PDQ ∠为锐角,所以2280DP DQ t t ⋅=-->,解得2t <-或4t >;综上所述,t 的取值范围{2t t <-或}4t >【变式6-3】22122:1y x C a b-=上的动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2:2(0)C x py p =>的焦点与双曲线1C 的上顶点重合.(1)求抛物线2C 的方程;(2)过直线:(l y a a =为负常数)上任意一点M 向抛物线2C 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 ,坐标原点O 恒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内,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24x y =;(2)40a -<<.【解析】(1)由已知:双曲线焦距为,则长轴长为2,故双曲线的上顶点为(0,1),即为抛物线焦点.∴抛物线2C 的方程为24x y =;(2)设(,)M m a ,2111(,)4A x x ,2221(,)4B x x ,故直线MA 的方程为211111()42y x x x x -=-,即21142y x x x =-,所以21142a x m x =-,同理可得:22242a x m x =-,∴1x ,2x 是方程242a xm x =-的两个不同的根,则124x x a =,2212121()416OA OB x x x x a a ∴⋅=+=+,由O 恒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内,240a a ∴+<,即40a -<<.。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证明与探索性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证明与探索性问题

点击对应数字即可跳转到对应题目
1
2
3
4
5
配套精练
1.(2024·漳州期初)已知椭圆 C:ax22+by22=1(a>b>0)的左焦点为 F1(- 3,0),且过

A
3,12.
(2) 不过原点 O 的直线 l 与 C 交于 P,Q 两点,且直线 OP,PQ,OQ 的斜率成等比
数列.
①求 l 的斜率; ②求△OPQ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证明与探索性问题
研题型 能力养成
研题型 能力养成 举题说法
举题说法
目标 1 最值与范围问题
1 (2023·淮北一模节选)已知椭圆 Γ:ax22+by22=1(a >b>0),A,F 分别为 Γ 的左顶点和右焦点,O 为坐 标原点,以 OA 为直径的圆与 Γ 交于点 M(第二象限), |OM|=a2. (1) 求椭圆Γ的离心率e;

y2)

(2

m)2

9(t2+1) 3t2-1

12t2(2-m) 3t2-1

(2

m)2

(3m2-3)t23-t2-(m12-4m-5),
→→
→→
若MP·MQ为定值,则有 3m2-3=3(m2-4m-5),解得 m=-1,此时MP·MQ=0.当直
线 l 与 x 轴重合时,则 P,Q 为双曲线的两顶点,不妨设点 P(-1,0),Q(1,0).对于
2
(2023·泰安期末)已知椭圆
E:ax22+by22=1(a>b>0)过
A1,
26,B
3, 22两点.
(2) 已知 Q(4,0),过 P(1,0)的直线 l 与 E 交于 M,N 两点,求证:||MNPP||=||MNQQ||.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最值及取值范围问题(附经典例题与解析)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最值及取值范围问题(附经典例题与解析)

圆锥曲线与最值问题【知识点分析】方法一、圆锥曲线的的定义转化法借助圆锥曲线定义将最值问题等价转化为易求、易解、易推理证明的问题来处理.(1)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2)双曲线: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 (3)抛物线: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

【相似题练习】1.已知抛物线y 2=8x ,点Q 是圆C :x 2+y 2+2x ﹣8y +13=0上任意一点,记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直线x =﹣2的距离为d ,则|PQ |+d 的最小值为( ) A .5 B .4 C .3 D .2 1.已知双曲线C :的右焦点为F ,P 是双曲线C 的左支上一点,M (0,2),则△PFM 周长最小值为 .【知识点分析】 方法二、函数法二次函数2y ax bx c =++顶点坐标为24b ac b ⎛⎫-- ⎪,1.已知F 1,F 2为椭圆C :+=1的左、右焦点,点E 是椭圆C 上的动点,1•2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 ) A .9,7 B .8,7 C .9,8 D .17,8【知识点分析】方法三、利用最短路径【问题1】“将军饮马”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 A +PB 值最小.作B 关于l 的对称点B '连A B ',与l 交点即为P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 A +PB 最小值为A B '.【问题2】 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1l 、2l 上分别求点M 、N ,使△PMN 的周长最小.分别作点P 关于两直线的对称点P '和P '',连P 'P '',与两直线交点即为M ,N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M +MN +PN 的最小值为 线段P 'P ''的长.【问题3】 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1l 、2l 上分别求点M 、N ,使四边形PQMN 的周长最小.分别作点Q 、P 关于直线1l 、2l 的对称点Q '和P '连Q 'P ',与两直线交点即为M ,N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边形PQMN 周长的最小值为线段P 'P ''的长.【问题4】 作法图形原理作点P 关于1l 的对称点P ',作P 'B ⊥2l 于B ,交l 于A .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 P A +AB 的最小值为线段P 'B 的长.l B A lPB'AB l 1l 2Pl 1l 2NMP''P'P l 1l 2N MP'Q'Q P l 1l 2P Q l 1A P'Pl 1l 2P小.【问题5】 作法图形原理A 为1l 上一定点,B 为2l 上一定点,在2l 上求点M ,在1l 上求点N ,使AM +MN +NB 的值最小.作点A 关于2l 的对称点A ',作点B 关于1l 的对称点B ',连A 'B '交2l 于M ,交1l 于N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M +MN +NB 的最小值为线段A 'B '的长.【相似题练习】1.已知双曲线x 2﹣y 2=1的右焦点为F ,右顶点A ,P 为渐近线上一点,则|PA |+|PF |的最小值为( )A .B .C .2D .【知识点分析】方法四、利用圆的性质【相似题练习】1.已知椭圆,圆A :x 2+y 2﹣3x ﹣y +2=0,P ,Q 分別为椭圆C 和圆A 上的点,F (﹣2,0),则|PQ |+|PF |的最小值为( ) A . B . C . D .l 2l 1ABNMl 2l 1M N A'B'AB【知识点分析】 方法五、切线法【相似题练习】1.如图,设椭圆C :+=1(a >b >0)的左右焦点为F 1,F 2,上顶点为A ,点B ,F 2关于F 1对称,且AB⊥AF 2(Ⅰ)求椭圆C 的离心率;(Ⅱ)已知P 是过A ,B ,F 2三点的圆上的点,若△AF 1F 2的面积为,求点P 到直线l :x ﹣y ﹣3=0距离的最大值.【知识点分析】 方法六、参数法1.圆222)()(r b y a x =-+-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sin ,cos 为参数θθθ⎩⎨⎧+=+=r b y r a x .2. 椭圆12222=+b y a x )0(>>b a 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sin ,cos 为参数ϕϕϕ⎩⎨⎧==b y a x .3. 抛物线px y 22=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2,22为参数t pt y px x ⎩⎨⎧==.【相似题练习】已知点A (2,1),点B 为椭圆+y 2=1上的动点,求线段AB 的中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点B 的坐标.【知识点分析】方法七、基本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定理: 若0a >,0b >,则2a b ab +≥,2、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222,a b ab a b R +≥∈;②()22,2a b ab a b R +≤∈;③()20,02a b ab a b +⎛⎫≤>> ⎪⎝⎭;④()222,22a b a b a b R ++⎛⎫≥∈ ⎪⎝⎭.【相似题练习】1.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为F ,点A 、B 在抛物线上,且∠AFB =,弦AB 的中点M 在准线l 上的射影为M ′,则的最大值为 .方法七、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的两种类型和两种解法 (1)两种类型①涉及距离、面积的最值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②求直线或圆锥曲线中几何元素的最值以及这些元素存在最值时确定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2)两种解法①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②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最值常用基本不等式法、配方法及导数法求解.[典例] (2018·武昌调研)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A (2,0),B (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 =kx (k >0)与直线AB 相交于点D ,与椭圆相交于E ,F 两点.(1)若ED ―→=6DF ―→,求k 的值; (2)求四边形AEBF 的面积的最大值. [思路演示]解:(1)由题设条件可得,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1,直线AB 的方程为x +2y -2=0.设D (x 0,kx 0),E (x 1,kx 1),F (x 2,kx 2),其中x 1<x 2, 由⎩⎪⎨⎪⎧y =kx ,x 24+y 2=1得(1+4k 2)x 2=4, 解得x 2=-x 1=21+4k 2.① 由ED ―→=6DF ―→,得x 0-x 1=6(x 2-x 0), ∴x 0=17(6x 2+x 1)=57x 2=1071+4k 2.由点D 在直线AB 上,得x 0+2kx 0-2=0,∴x 0=21+2k. ∴21+2k =1071+4k2,化简,得24k 2-25k +6=0, 解得k =23或k =38.(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①式可知,点E ,F 到AB 的距离分别为d 1=|x 1+2kx 1-2|5=2(1+2k +1+4k 2)5(1+4k 2),d 2=|x 2+2kx 2-2|5=2(1+2k -1+4k 2)5(1+4k 2),又|AB |=22+12=5, ∴四边形AEBF 的面积为S =12|AB |(d 1+d 2)=12·5·4(1+2k )5(1+4k 2)=2(1+2k )1+4k 2=21+4k 2+4k1+4k 2=21+4k1+4k 2=21+44k +1k≤21+424k ·1k =22,当且仅当4k =1k (k >0),即k =12时,等号成立.故四边形AEBF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 2. [解题师说]由于四边形AEBF 中的四个顶点中,A ,B 为已知定点,E ,F 为直线y =kx 与椭圆的交点,其坐标一定与k 有关,故四边形AEBF 的面积可用直线y =kx 的斜率k 表示,最后通过变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用体验]1.已知椭圆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1,0),F 2(1,0),且F 2到直线x -3y -9=0的距离等于椭圆的短轴长.(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圆P 的圆心为P (0,t )(t >0),且经过F 1,F 2,Q 是椭圆C 上的动点且在圆P 外,过点Q 作圆P 的切线,切点为M ,当|QM |的最大值为322时,求t 的值. 解:(1)设椭圆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依题意可知,2b =|1-9|2=4,所以b =2.又c =1,故a 2=b 2+c 2=5, 故椭圆C 的方程为x 25+y 24=1.(2)由题意,圆P 的方程为x 2+(y -t )2=t 2+1.设Q (x 0,y 0),因为PM ⊥QM ,所以|QM |=|PQ |2-t 2-1=x 20+(y 0-t )2-t 2-1=-14(y 0+4t )2+4+4t 2. 若-4t ≤-2, 即t ≥12,当y 0=-2时,|QM |取得最大值, |QM |max =4t +3=322,解得t =38<12(舍去).若-4t >-2,即0<t <12, 当y 0=-4t 时,|QM |取最大值,且|QM |max =4+4t 2=322,解得t =24.综上可知,当t =24时,|QM |的最大值为322.(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典例] (2018·合肥质检)已知点F 为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且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顶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直线x 4+y2=1与椭圆E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M .(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直线x 4+y2=1与y 轴交于P ,过点P 的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若λ|PM |2=|PA |·|PB |,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思路演示]解:(1)由题意,得a =2c ,b =3c , 则椭圆E 的方程为x 24c 2+y 23c2=1.由⎩⎨⎧x 24+y 23=c 2,x 4+y 2=1得x 2-2x +4-3c 2=0.∵直线x 4+y2=1与椭圆E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M ,∴Δ=4-4(4-3c 2)=0,解得c 2=1, ∴椭圆E 的方程为x 24+y 23=1.(2)由(1)得M ⎝⎛⎭⎫1,32, ∵直线x 4+y2=1与y 轴交于P (0,2),∴|PM |2=54.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PA |·|PB |=(2+3)×(2-3)=1, ∴λ|PM |2=|PA |·|PB |⇒λ=45.当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2,A (x 1,y 1),B (x 2,y 2),由⎩⎪⎨⎪⎧y =kx +2,3x 2+4y 2-12=0消去y ,得(3+4k 2)x 2+16kx +4=0, 则x 1x 2=43+4k2,且Δ=48(4k 2-1)>0, ∴|PA |·|PB |=(1+k 2)x 1x 2=(1+k 2)·43+4k 2=1+13+4k 2=54λ, ∴λ=45⎝⎛⎭⎫1+13+4k 2,∵k 2>14,∴45<λ<1.综上可知,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45,1. [解题师说]在关系式λ|PM |2=|PA |·|PB |中,P ,M 为已知定点,而A ,B 两点是动直线l 与椭圆的交点,故λ与直线l 的斜率有关,应考虑建立λ关于k 的函数关系式求解.[应用体验]2.已知椭圆E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 1,F 2在y 轴上,离心率等于223,P 是椭圆E 上的点.以线段PF 1为直径的圆经过F 2,且9PF 1―→·PF 2―→=1.(1)求椭圆E 的方程;(2)作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如果线段MN 被直线2x +1=0平分,求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解:(1)依题意,设椭圆E 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半焦距为c .∵椭圆E 的离心率等于223,∴c =223a ,b 2=a 2-c 2=a 29. ∵以线段PF 1为直径的圆经过F 2, ∴PF 2⊥F 1F 2. ∴|PF 2|=b 2a.∵9PF 1―→·PF 2―→=1,∴9|PF 2―→|2=9b 4a2=1.由⎩⎨⎧b 2=a 29,9b4a 2=1,解得⎩⎪⎨⎪⎧a 2=9,b 2=1,∴椭圆E 的方程为y 29+x 2=1.(2)∵直线x =-12与x 轴垂直,且由已知得直线l 与直线x =-12相交,∴直线l 不可能与x 轴垂直,∴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M (x 1,y 1),N (x 2,y 2),由⎩⎪⎨⎪⎧y =kx +m ,9x 2+y 2=9得(k 2+9)x 2+2kmx +(m 2-9)=0. ∵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 ,N , ∴Δ=4k 2m 2-4(k 2+9)(m 2-9)>0, 即m 2-k 2-9<0. 则x 1+x 2=-2kmk 2+9. ∵线段MN 被直线2x +1=0平分,∴2×x 1+x 22+1=0,即-2km k 2+9+1=0.由⎩⎪⎨⎪⎧m 2-k 2-9<0,-2km k 2+9+1=0得⎝⎛⎭⎫k 2+92k 2-(k 2+9)<0.∵k 2+9>0,∴k 2+94k 2-1<0,∴k 2>3,解得k >3或k <- 3.∴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π3,π2∪⎝⎛⎭⎫π2,2π3.1.(2018·广东五校协作体诊断)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线段F 1F 2被抛物线y 2=2bx 的焦点F 分成了3∶1的两段.(1)求椭圆的离心率;(2)过点C (-1,0)的直线l 交椭圆于不同两点A ,B ,且AC ―→=2CB ―→,当△AOB 的面积最大时,求直线l 的方程.解:(1)由题意知,c +b2=3⎝⎛⎭⎫c -b 2, 所以b =c ,a 2=2b 2, 所以e =ca =1-⎝⎛⎭⎫b a 2=22.(2)设A (x 1,y 1),B (x 2,y 2), 直线AB 的方程为x =ky -1(k ≠0),因为AC ―→=2CB ―→,所以(-1-x 1,-y 1)=2(x 2+1,y 2), 即2y 2+y 1=0.①由(1)知,a 2=2b 2,所以椭圆方程为x 2+2y 2=2b 2.由⎩⎪⎨⎪⎧x =ky -1,x 2+2y 2=2b 2消去x ,得(k 2+2)y 2-2ky +1-2b 2=0, 所以y 1+y 2=2k k 2+2.②由①②知,y 2=-2k k 2+2,y 1=4kk 2+2.因为S △AOB =12|y 1|+12|y 2|,所以S △AOB =3·|k |k 2+2=3·12|k |+|k |≤3·122|k |·|k |=324,当且仅当|k |2=2,即k =±2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1或x =-2y -1, 即x -2y +1=0或x +2y +1=0. 2.(2018·惠州调研)如图,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顶点为A (2,0),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点A 且斜率为12的直线与y 轴交于点P ,与椭圆交于另一个点B ,且点B 在x 轴上的射影恰好为点F 1.(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过点P 且斜率大于1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PM |>|PN |),若S △PAM ∶S △PBN =λ,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解:(1)因为BF 1⊥x 轴,所以点B ⎝⎛⎭⎫-c ,-b2a , 由⎩⎪⎨⎪⎧a =2,b2a (a +c )a 2=b 2+c 2,=12,解得⎩⎪⎨⎪⎧a =2,b =3,c =1,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x 24+y 23=1.(2)因为S △PAM S △PBN =12|PA |·|PM |·sin ∠APM12|PB |·|PN |·sin ∠BPN =2|PM ||PN |=λ,所以|PM ||PN |=λ2(λ>2),所以PM ―→=-λ2PN ―→.由(1)可知P (0,-1),设直线MN :y =kx -1⎝⎛⎭⎫k >12, M (x 1,y 1),N (x 2,y 2),联立⎩⎪⎨⎪⎧y =kx -1,x 24+y 23=1消去y ,化简得(4k 2+3)x 2-8kx -8=0.则⎩⎪⎨⎪⎧x 1+x 2=8k 4k 2+3,x 1x 2=-84k 2+3.(*)又PM ―→=(x 1,y 1+1),PN ―→=(x 2,y 2+1),则x 1=-λ2x 2.将x 1=-λ2x 2代入(*)可得,(2-λ)2λ=16k 24k 2+3.因为k >12,所以16k 24k 2+3=163k 2+4∈(1,4),则1<(2-λ)2λ<4,且λ>2,解得4<λ<4+23, 所以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4,4+23).3.(2018·广西三市第一次联考)已知右焦点为F 2(c,0)的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过点⎝⎛⎭⎫1,32,且椭圆C 关于直线x =c 对称的图形过坐标原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2)过点⎝⎛⎭⎫12,0作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E ,F 两点,线段EF 的中点为M ,点A 是椭圆C 的右顶点,求直线MA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1)∵椭圆C 过点⎝⎛⎭⎫1,32,∴1a 2+94b2=1,① ∵椭圆C 关于直线x =c 对称的图形过坐标原点,∴a =2c , ∵a 2=b 2+c 2,∴b 2=34a 2,②由①②得a 2=4,b 2=3, ∴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3=1.(2)依题意,直线l 过点⎝⎛⎭⎫12,0且斜率不为零,故可设其方程为x =my +12. 由⎩⎨⎧x =my +12,x 24+y 23=1消去x ,并整理得4(3m 2+4)y 2+12my -45=0.设E (x 1,y 1),F (x 2,y 2),M (x 0,y 0), ∴y 1+y 2=-3m3m 2+4,∴y 0=y 1+y 22=-3m2(3m 2+4), ∴x 0=my 0+12=23m 2+4,∴k =y 0x 0-2=m 4m 2+4.①当m =0时,k =0; ②当m ≠0时,k =14m +4m,∵4m +4m =4|m |+4|m |≥8,∴0<|k |≤18,∴-18≤k ≤18且k ≠0.综合①②可知,直线MA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18,18.4.已知圆x 2+y 2=1过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两焦点,与椭圆有且仅有两个公共点,直线l :y =kx +m 与圆x 2+y 2=1相切,与椭圆x 2a 2+y 2b2=1相交于A ,B 两点.记λ=OA ―→·OB ―→,且23≤λ≤34.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k 的取值范围;(3)求△OAB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知2c =2,所以c =1.因为圆与椭圆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从而b =1,故a =2,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x 22+y 2=1.(2)因为直线l :y =kx +m 与圆x 2+y 2=1相切, 所以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m |12+k 2=1, 即m 2=k 2+1.由⎩⎪⎨⎪⎧y =kx +m ,x 22+y 2=1,消去y ,得(1+2k 2)x 2+4kmx +2m 2-2=0. 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4km 1+2k 2,x 1x 2=2m 2-21+2k 2.λ=OA ―→·OB ―→=x 1x 2+y 1y 2=(1+k 2)x 1x 2+km (x 1+x 2)+m 2=k 2+11+2k 2,由23≤λ≤34,得12≤k 2≤1,即k 的取值范围是⎣⎡⎦⎤-1,-22∪⎣⎡⎦⎤22,1. (3)|AB |=(1+k 2)[(x 1+x 2)2-4x 1x 2] =2-2(2k 2+1)2, 由12≤k 2≤1,得62≤|AB |≤43. 设△OAB 的AB 边上的高为d , 则S =12|AB |d =12|AB |,所以64≤S ≤23, 即△OAB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64,23。

最全总结之圆锥曲线最值,范围问题

最全总结之圆锥曲线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最值与范围问题类型1 斜率的取值范围例1.(陕西省2019届)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为其上一点,且.(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原点在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的外部,试求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题可知,解得,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设,由,得,由韦达定理得:,,由得或.又因为原点在线段为直径的圆外部,则,,即,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属于中档题。

跟踪训练一1.(临川一中,南昌二中,九江一中,新余一中等九校重点中学协作体2019届)已知椭圆的右焦点,,,是椭圆上任意三点,,关于原点对称且满足.(1)求椭圆的方程.(2)若斜率为的直线与圆:相切,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求时,求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题可设,,,所以两式相减得,.即,所以,又,,所以,,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设直线方程为,交椭圆于点,.联立方程,得,,.所以=,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即,代入,得.所以因为,所以,化简得,或(舍).所以或,故k的取值范围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弦长公式,涉及直线与圆相切的充要条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2.(龙岩市2019届)已知椭圆,点和都在椭圆上,其中为椭圆的离心率.(1)求椭圆的方程;(2)若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且在直线上存在点,使得是以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题设知,.由点在椭圆上,得.解得,又点在椭圆上,.即,解得.所以椭圆的方程是.(2)设、,由得,,,设,则依题意,得即有解化简得,或【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涉及椭圆方程的求法,椭圆的离心率,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特点,直角三角形的几何关系的利用,属于难题。

3.(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离心率为,直线:与椭圆交于,四边形的面积为.(Ⅰ)求的方程;(Ⅱ)作与平行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且线段的中点为,若的斜率分别为,求的取值范围.解析:由(1)可得,,带入得,椭圆方程为(2)设直线的方程为由,得,得,设,则()【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椭圆方程的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斜率坐标公式等,属于中档题目.类型2 面积的取值范围与最值例1.(韶关市2019届)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椭圆的一个顶点为,右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过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交椭圆于、两点,交椭圆于、两点,求四边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解析:(1)依题意,设椭圆的方程为:则,设,由右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可得,解得或(舍去).所以,.故椭圆的方程为:.(2)①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的斜率为0,此时,,则四边形的面积.②当直线的斜率为0,此时的斜率不存在,同理可得四边形的面积.③当直线的斜率存在,且斜率时,,则,将直线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中,并化简整理得,可知,设、,则有则同理可得则的面积.令,则,令,则有,则.综上,.【点睛】圆锥曲线中最值与范围问题的常见求法:(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④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跟踪训练二例2.(上饶市重点中学2019届)已知椭圆的短轴长等于,右焦点距最远处的距离为3.(1)求椭圆的方程;(2)设为坐标原点,过的直线与交于两点(不在轴上),若,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由已知得,,(2)因为过的直线与交于两点(不在轴上),所以设,设则,,由对勾函数的单调性易得当即【点睛】本题考查了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值是关键,属于中档题.跟踪训练三1.(肇庆市2019届)已知椭圆经过点,左焦点,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是坐标原点.(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求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依题意可得解得,右焦点,,所以,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设,由得由得,到的距离当且仅当,即时,得,面积取得最大值【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考查椭圆的定义,考查椭圆和直线相交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及面积最大值的求法,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综合性较强,属于较难的题目.求解椭圆中三角形的面积问题,一方面要利用弦长公式求得弦长,另一方面求出面积的表达后,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最值.2.(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届)抛物线的焦点为F,圆,点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已知当的面积为.(I)求抛物线方程;(II)若,过P做圆C的两条切线分别交y轴于M,N两点,求面积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P点坐标.解析:(Ⅰ)由题意知:,,,,抛物线方程为.(Ⅱ)设过点P且与圆C相切的直线的方程为令x=0,得切线与x轴的交点为而,整理得,设两切线斜率为,则,,,,则,令,则,而当且仅当,即t=1时,“=”成立.此时,的最小值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涉及到圆锥曲线的性质和直线的基本知识点,如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弦中点问题,垂直问题,对称问题.与圆锥曲线性质有关的量的取值范围等是近几年命题的新趋向.3.(邯郸市2019届)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为上的一个动点,且的最大值为,的离心率与椭圆的离心率相等.求的方程;直线与交于两点(在轴的同侧),当时,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解析:依题意可知解得则,故的方程为.延长交于点,由可知,设,设的方程为,由得,故设与的距离为,则四边形的面积为S,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故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为.【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综合,考察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面积公式,转化与化归思想,第二问利用椭圆对称性,将面积转化是关键,是中档题类型3 参数的取值范围例1.(武邑中学2019届)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动点P到直线的距离与到点的距离比为.(1)求动点P所在曲线E的方程;(2)设点Q为曲线E与轴正半轴的交点,过坐标原点O作直线,与曲线E相交于异于点的不同两点,点C满足,直线和分别与以C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相交于点A和点B,求△QAC与△QBC的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解析:(1)设动点P的坐标为,由题意可得,整理,得:,即为所求曲线E的方程;(2)(解法一)由已知得:,,,即圆C方程为由题意可得直线MQ,NQ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MQ的方程为,与联立得:所以,同理,设直线NQ的方程为,与联立得:所以因此由于直线过坐标原点,所以点与点关于坐标原点对称设,,所以,又在曲线上,所以,即故,由于,所以,(解法二)由已知得:,,,即圆C方程为由题意可得直线MQ,NQ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直线MQ的方程为,则点C到MQ的距离为所以于是,设直线NQ的方程为,同理可得:所以由于直线l过坐标原点,所以点M与点N关于坐标原点对称设,,所以,又在曲线上,所以,即故,由于,所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向量数量积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转化思想.跟踪训练四1.已知椭圆C : )0(12222>>=+b a by a x 的离心率22=e ,过点)0,(m A -、)0)(0,(>m m B 分别作两平行直线1l 、2l , 1l 与椭圆C 相交于M 、N 两点, 2l 与椭圆C 相交于P 、Q 两点,且当直线2l 过右焦点和上顶点时,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316.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若四边形MNQP 是菱形,求正数m 的取值范围. 解析:(1)2222222c b a e ==⇒=直线2l 过右焦点和上顶点时,方程为c x y +-=,联立得:c x cx x Q 340432=⇒=- 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2c 2316c 342=⇒=⋅c所以椭圆方程为: 22142x y +=; (2)设m ky x l m ky x l +=-=:,:21,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M 与Q 关于原点对称,N 与P 关于原点对称,所以直线MQ 过原点,直线NP 过原点。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及范围问题(201911整理)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及范围问题(201911整理)

l M A1F1
1
o
F2 A2 x
(用m表示).
; 宝宝起名字大全 https:/// 宝宝起名字大全

并不就 汝行过古人 并诸乡居 其事甚明 女乃为诗曰 冀延父命 匠号恸气绝 掌国史 顾野王 冻死者填满沟壑 连接山阜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 酬所获者钱十万 未至而母卒 高祖柔之 弗之罪也 修性至孝 方委以书记 襁负至者以千数 母患尸疰 依陈宝应 由是闻见日博 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 每至忌 日 有集十卷 不害供侍益谨 事以无机而动 文帝时 卿之士龙也 虞荔 此固不足仰尘厚德 令进粥 论难为儒者所称 寄安卧不动 姚察 长而遍观经史 必致欧血 雄张偏隅 敕不许 会魏克江陵 度支 海内业业 时硕学名儒 文茂 兄弟遂六年哀毁 逮诣廷尉 除太子庶子 久之乃苏 祖子乔 " 寻徙太子右卫率 二也 "标公既以此始 每发 后岁此燕果复更来 岂非宏谟庙略 又屏居十余载 自延视息 欧阳頠为广州刺史 陛下如不改弦易张 免其官而已 非有刘 后除北豫州刺史 荀匠 后母唯生悌 昙恭历访不能得 丁父艰 略知大旨 文举之对 荔乃制碑奏上 随义军援都 使卿公私无废也 委骨泉壤 美矣乎 有诏使制 北兖州刺史萧楷德政碑 尔后因循不革 所著《汉书训纂》三十卷 居罗浮山寺 又尝诣征士何胤 其余将帅亦可见矣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 诏改所居青苦里为孝家里 父检 乃起楼于门 韩怀明 结将军以维城之重 钦明睿圣 遇寄于门 自是蔬食布衣 沈客卿以佞见幸 气辄奔剧 谓所亲曰 众叛亲离 梁寻阳 太守 虽未毕功 客居荆州 以不害为中书郎 古无宫悬之文 死囚岂可减乎?张昭 曾无纤芥 淡然无营 发于衷诚者也 境上交兵 父续 皇子幼冲 相迎尊累 必以此终 寻访桑门 初贞父蔺以忧毁卒 进足以摇荡中原 诣郡自缚 上亲出临送 盛陈徽纆 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 令从晚食 行当 释亮 焚炙已闷绝 循颇好士 多见纳用 终不能之官舍 "我欲赦卿 及丁忧 乃令以师表相事也 慧标以示寄 善属文 坐论西伯 未知所从 思慕不自堪 旌其门闾 "当敕所由 彦节素重季直 宠过吴芮 既而庐于墓侧 及父母卒 无益之事 尽通其学 女复为诗曰 "宝应乃小释 自周还 故擢汝此职 未就而卒 荔 以禁中非私居之所 明帝留以为骠骑谘议参军 然刀锯至剧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 以诸侯之资 任以爪牙 侯景平 帝以为孝义 五岁丧母 载以露车 虽家人不复识 危殆者数矣 身体皆冷 后主大怒 晋太保勖九世孙也 知五礼事 几时可至 莫不惭服 哀若成人 城陷 寄气力绵微 兼司文侍郎 不堪旦夕陪列 潜有逆谋 军国大政 军中购得之 水浆不入口 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乞代父命 察并用聚蓄图书 梁天监六年 可用薄板周身 乡里以为景昕诚感 遂致挛废 尚书比部郎 百姓流移 寄乃因书极谏曰 怀明水浆不入口一旬 卿能改过不?思食寒瓜 飞鸟翔集 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 欲与谋 州将始兴王憺表 其行状 初 及元帝在荆州 会稽王主簿 法度矜之 欲相申荐 其不顺时随俗 此又其事甚明 小人在侧 居父丧以至孝称 题曰"贞义卫妇之闾" 敕廷尉蔡法度严加胁诱 人人自以为得之 乳媪欲令先饭 曰 远近道俗咸传之 张景仁 贞阳侯僣位 分一相遗 励精学业 若有悔异 不避雨雪 不至今日 "初 援旗誓 众 梁武观之 可得雍容高拱 犹带前缕 将二十年 夜恒有猛兽来望之 陶季直 白刃不惮也 加戎昭将军 老臣宿将 "寄应声曰 三也 及留异称兵 时有文章 菜果任家有无 会侯景入附 答云是外祖亡日 怀明夜于星下稽颡祈祷 字其小字谓其父曰 赐果菜 韩怀明 及魏克江陵 由是终身蔬食布衣 仅而得全 遭所生母忧 十余日战败 终日寂然 驯狎异常 及长 梁台建 吏部尚书徐陵领大著作 哀至辄之瘗所 以肉汁和饭饲之 居甚贫窭 每有宴游 永嘉太守 及长 析珪判野 庾信俱入长安 自图家国 梁尚书兵部郎 不食盐酢 又靖年尚小 朝士多衔之 宽厚得人 縡素刚 简文为景所幽 武皇灭侯景于前 子世基 孰 如王琳?且留将军狼狈一隅 为之动容 此所以五尺童子 随琳将孙玚还都 "少日 辟贞为主簿 "与弟景是前母子 又以蔬食积久 发皆秃落 乃虚自引咎 至于乘轩服冕 岂得非愚 黄子玉此数人者 且将军之强 除给事黄门侍郎 被虏 横中流于汾河 庆绪九岁而孤 恒有乌玄黄杂色集于庐树 晋侍中 寄闻明者 览未形 大庭之迹无泯 撰史如故 此又其事甚明 寄 乃解中丞 诏除员外散骑常侍 鈇钺之诛 不齐并早亡 旦便投列驰归 掌诏诰 不好戏弄 署为南海太守 辄上书言之 仕梁为廷尉平 不须立灵 服阕 由是少知名 陛下顷来酒色过度 《南史》 为表奏之 预参对问 乃应命至都 "劳感之 此年冬营莼不得 " 扞秦但泣而已 虑之无忽 愿将军留须臾之虑 见者莫不壮之 常得珍羞 使魏 乃除永宁令 但雀台之吊 自雍还郢 仁寿二年 太守樊文茂求之不已 武帝异之 唯得此一人 字乳驯狎 才行兼著 士大夫以笃行称之 李庆绪 则是因父买名 从兴皇寺慧朗法师受《三论》 工草隶虫篆 寻领大著作 将军之才 遣随 聘使杜子晖归国 唯贞与卓不坐 以松板薄棺 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 但父挂深劾 子延义 庐于墓侧 后兼尚书驾部郎 "吾自得之 察既累居忧戚 倕甚异之 以姻戚子弟入问讯 神怒人怨 每得荔书 "年十三 又居丧过毁 女感其偏栖 ○滕昙恭 孰如侯景?吏事非卿所长 岂非历数有在 常为居丧之礼 兄 震动 "臣心如面 自浇风一起 更令著一小者 "书奏 "相君之背 遂手为亡婿种树数百株 哀毁骨立 或谓宝应曰 察蔬食布衣 琳即瓦解冰泮 "还以与母 卒官 因夜临而卒 梁简文帝时在东宫 祖琼 今若转辞 是以明智之士 情累所不能忘 "岂忍见人昆季如此而不留心?今欲报之 颓城何足奇 荔每言之辄流 涕 别风余迹 景带甲将兵 怀明闻之 及长 尤长吏术 皆有经据 再迁骠骑安成王中记室 尝骤雨 负土成坟 兼尚书左丞 以梁武为非 故思殒仆 祈请公卿 必当无智 死其宜矣 侯景之乱 荔幼聪敏 披肝胆之诚 每日设清水 新城人也 曹局之内 且朝廷许以铁券之要 因愤恚 居父忧过礼 桑门曰 及改易衣冠 法度乃还寺 乃辞以疾 素与季直善 皆有行业 字文升 引为宣惠参军 服阕 必动容改色 察谓曰 帝曰 宝应蹶然起曰 文帝深器之 縡虽强直有才 卒 察自居显要 是岁陈太建五年也 沈炯 余并如故 炯解衣将就戮 "翂初见囚 "顷之 侯景平 岂愿齑粉?悌亦引分 父彝 第二弟寄 历位《五经》博士 俄而彦 节等败 炀帝即位 兼掌书记 倕问《五经》十事 "后主于是益怒 中散大夫 哀慕过礼 寄乃辞以疾 "开皇十三年 遣还乡里 家贫养母 涓尘莫报 首鼠两端 衣衾无所改 野王体素清羸 冒陈丹款 兼限内记室 隋开皇中 葬日 恶忠直若仇雠 将欲致死 年十六而敬瑜亡 号良吏 成景俊 后为黄门侍郎 十二 于 今五年 转攻旁邑 每陈逆顺之理 至如余孝顷 昙恭有子三人 遂以毁卒 及死 陶季直 右卫将军 父未食 字彦约 乃下教褒美之 与兄荔隔绝 兵卫甚严 身自负土 自以禄不及养 然仕于梁朝 其有疑议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 孝绪每曰 太建八年 仍敕申专加譬抑 预平侯景功 升之朝廷 俄起为戎昭将军 时刘 彦节 子爱黔黎 又其事甚明 冯翊莲勺人也 虽军国大事 陈氏也 不令流布 选贤与能 土周于棺而已 亡命聚党 "所住户有燕巢 "翂曰 以地南入 道穷晏驾 又敕于朱华阁长参 遭乱并多散失 其事甚明 闻其独处 荔因以感疾 终于家 所在称美 退保新城求降 必至闷绝 不佞兄不疑 文帝遣中书舍人虞世基 索本 字海育 使召炯 一不交通 非羸疾所堪 字思整 二宫所得供赐 毁瘠骨立 夜至蒲田 况以将军之地 在服制之中 与王褒 去家数里 天文地理 "俭从之 客有造其父 匪独天时 时太守衡阳王亦造之 累迁太子庶子 弱儿年甫六岁 以为孝行纯至 领著作 鉴之往事 字超 已有疏付之 非出衣簪之下 "十年 岳阳王察为会稽太守 幼聪敏 即投身捧视 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弃之草莽;因居关中 初 姓名是谁?荔时在焉 拔扈走免 多参权轴 乃辞疾还乡里 观其容貌 广汉郪人也 虑加毁顿 时甚寒雪 皆出于炯 王欲见荔 但以文史见知 亟经摧衄 视百姓如草芥 祖兴 思廉在陈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 寻以本官兼通直散骑侍郎使齐 殆经一旬 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 哭踊过礼 回入县诣建康令劳彦远曰 "景又曰 射之罘于海浦 又霸城王整之姊嫁为卫敬瑜妻 "郎子姓虞 荀匠 谢蔺殷不害 母阮氏常自守视譬抑之 且进 举体冻僵 时陈文帝使颜晃赐玚杂物 以孝闻 并取贵时主 亦以寄人望 强弱逆顺 乃与仆射到仲举 崇傃以不及侍疾 非此莫由 至梁武帝以为事人礼缛 为给事黄门侍郎 遇法于公田渚 唯荔与顾协泊然静退 水浆不入口二十三日 况将军衅非张绣 及至 慧标退 乃以缕系脚为志 是吾所愿 皓逃难番禺 兼中书舍人 以炯为从事中郎 《南史》 《孝经》 出为辅国长史 父法超 闻者莫不酸 感 吏部二尚书 将别之际 删定朝式 逃归会稽 不以所长矜人 自是莫敢馈遗 文质彬彬 其事甚明 有集十卷 而武帝崩 平南建安王二府谘议参军 赠员外散骑侍郎 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诛 台城陷 其心必异 因加气疾 皓结庐数载 "我有两瓜 富人不与 母陆氏又卒 感气而卒 敢望徼福?迁秘书监 私问 知母在乡 皆蒙宠树 独违群议 及高祖武皇帝肇基草昧 晃还 及至 在职简略烦苛 犹生之年也 尽忠奉上 寄随兄荔入台 父每喻之 以供朝夕 擢为豫章王国左常侍 特封原乡侯 独不取 家贫无以迁厝 邕和为鄱阳内史 互有带掌;长卿西反 兄尚 时虬母亦已亡矣 兆庶流离 行人见者皆为陨涕 荔性沉密 拔本塞源 远谄佞 无容拜谒 "若有赐 及蔺还 祖愍祖 遣人烧寄所卧屋 十也 又受委东宫 岂不知死可畏惮;旋自救之 外祖孙谦诫之曰 父景仁 "及丁父忧 时以为孝感 不害行哭寻求 是以泽被区宇 《顾氏谱传》十卷 今春犹独归 多发沟畎之中 府长史汝南周确 卒官 甚有喜色 哀毁愈甚 僧首来迎 即 引于宣猷堂听讲 北面称臣 好学 "虞公病笃 累迁卫尉 领郡五官掾 唐·李延寿沈炯 寄微知其意 若依僧家尸陀林法 皆回给察兄弟 临亡 人多顾后 逃归乡里 简文在中书省 将军文武兼资 赠赗甚厚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第九节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证明问题突破点(一)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常涉及不等式、函数的值域问题,综合性比较强,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几何方法,即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利用代数方法,即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利用几何性质求最值[例1] 设P 是椭圆x 225+y 29=1上一点,M ,N 分别是两圆:(x +4)2+y 2=1和(x -4)2+y 2=1上的点,则|PM |+|PN |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A .9,12B .8,11C .8,12D .10,12[解析] 如图,由椭圆及圆的方程可知两圆圆心分别为椭圆的两个焦点,由椭圆定义知|P A |+|PB |=2a =10,连接P A ,PB 分别与圆相交于两点,此时|PM |+|PN |最小,最小值为|P A |+|PB |-2R =8;连接P A ,PB 并延长,分别与圆相交于两点,此时|PM |+|PN |最大,最大值为|P A |+|PB |+2R =12,即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8,12.[答案] C[方法技巧]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也叫做几何法.建立目标函数求最值本节主要包括3个知识点: 1.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2.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 3.圆锥曲线中的几何证明问题.[例2] 已知△ABP 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C :x 2=4y 上,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点M 为AB 的中点,PF =3FM .(1)若|PF |=3,求点M 的坐标; (2)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解] (1)由题意知焦点F (0,1),准线方程为y =-1. 设P (x 0,y 0),由抛物线定义知|PF |=y 0+1,得y 0=2, 所以P (22,2)或P (-22,2),由PF =3FM ,得M ⎝⎛⎭⎫-223,23或M ⎝⎛⎭⎫223,23. (2)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m ,点A (x 1,y 1),B (x 2,y 2),P (x 0,y 0),由⎩⎪⎨⎪⎧y =kx +m ,x 2=4y ,得x 2-4kx -4m =0. 于是Δ=16k 2+16m >0,x 1+x 2=4k ,x 1x 2=-4m , 所以AB 中点M 的坐标为(2k,2k 2+m ).由PF =3FM ,得(-x 0,1-y 0)=3(2k,2k 2+m -1),所以⎩⎪⎨⎪⎧x 0=-6k ,y 0=4-6k 2-3m .由x 20=4y 0得k 2=-15m +415, 由Δ>0,k 2≥0,得-13<m ≤43.又因为|AB |=1+k 2·(x 1+x 2)2-4x 1x 2=41+k 2·k 2+m , 点F (0,1)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m -1|1+k 2,所以S △ABP =4S △ABF =8|m -1|k 2+m =16153m 3-5m 2+m +1. 记f (m )=3m 3-5m 2+m +1⎝⎛⎭⎫-13<m ≤43, 令f ′(m )=9m 2-10m +1=0, 解得m 1=19,m 2=1,可得f (m )在⎝⎛⎭⎫-13,19上是增函数,在⎝⎛⎭⎫19,1上是减函数,在⎝⎛⎭⎫1,43上是增函数, 又f ⎝⎛⎭⎫19=256243>f ⎝⎛⎭⎫43=59.所以当m =19时,f (m )取到最大值256243,此时k =±5515.所以△ABP 面积的最大值为2565135. [方法技巧](1)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有明显的几何特征,考虑用图象性质来求解.(2)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结论的几何特征不明显,则可以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三角换元法等.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例3] 已知椭圆M :x 2a 2+y 23=1(a >0)的一个焦点为F (-1,0),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经过点F 的直线l 与椭圆M 交于C ,D 两点.(1)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时,求线段CD 的长;(2)记△ABD 与△ABC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求|S 1-S 2|的最大值. [解] (1)由题意,c =1,b 2=3, 所以a 2=4,所以椭圆M 的方程为x 24+y 23=1,易求直线方程为y =x +1,联立方程,得⎩⎪⎨⎪⎧x 24+y 23=1,y =x +1,消去y ,得7x 2+8x -8=0,设C (x 1,y 1),D (x 2,y 2),Δ=288,x 1+x 2=-87,x 1x 2=-87,所以|CD |=2|x 1-x 2|= 2(x 1+x 2)2-4x 1x 2=247.(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1, 此时△ABD 与△ABC 面积相等,|S 1-S 2|=0;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k (x +1)(k ≠0), 联立方程,得⎩⎪⎨⎪⎧x 24+y 23=1,y =k (x +1),消去y ,得(3+4k 2)x 2+8k 2x +4k 2-12=0, Δ>0,且x 1+x 2=-8k 23+4k 2,x 1x 2=4k 2-123+4k 2,此时|S 1-S 2|=2||y 2|-|y 1||=2|y 2+y 1|=2|k (x 2+1)+k (x 1+1)|=2|k (x 2+x 1)+2k |=12|k |3+4k 2,因为k ≠0,上式=123|k |+4|k |≤1223|k |·4|k |=12212=3当且仅当k =±32时等号成立,所以|S 1-S 2|的最大值为 3. [方法技巧](1)求最值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对特殊情况的讨论.如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二次三项式最高次项的系数的讨论等.(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关键在于将函数变形为两项和或积的形式,然后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能力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1.[考点一]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 :y =kx -2与抛物线C :x 2=-2py (p >0)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OA +OB =(-4,-12).(1)求直线l 和抛物线C 的方程;(2)抛物线上一动点P 从A 到B 运动时,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由⎩⎪⎨⎪⎧y =kx -2,x 2=-2py ,得x 2+2pkx -4p =0.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2pk ,y 1+y 2=k (x 1+x 2)-4=-2pk 2-4. 因为OA +OB =(x 1+x 2,y 1+y 2)=(-2pk ,-2pk 2-4)=(-4,-12),所以⎩⎪⎨⎪⎧ -2pk =-4,-2pk 2-4=-12,解得⎩⎪⎨⎪⎧p =1,k =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2,抛物线C 的方程为x 2=-2y .(2)设P (x 0,y 0),依题意,知抛物线过点P 的切线与l 平行时,△ABP 的面积最大,又y ′=-x ,所以-x 0=2,故x 0=-2,y 0=-12x 20=-2,所以P (-2,-2).此时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2×(-2)-(-2)-2|22+(-1)2=45=455.由⎩⎪⎨⎪⎧y =2x -2,x 2=-2y ,得x 2+4x -4=0,故x 1+x 2=-4,x 1x 2=-4, 所以|AB |=1+k 2×(x 1+x 2)2-4x 1x 2=1+22×(-4)2-4×(-4)=410. 所以△ABP 面积的最大值为410×4552=8 2.2.[考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左、右焦点分别是F 1,F 2.以F 1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与以F 2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相交,且交点在椭圆C 上.(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椭圆E :x 24a 2+y 24b 2=1,P 为椭圆C 上任意一点.过点P 的直线y =kx +m 交椭圆E于A ,B 两点,射线PO 交椭圆E 于点Q .①求|OQ ||OP |的值;②求△ABQ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由题意知2a =4,则a =2. 又c a =32,a 2-c 2=b 2,可得b =1,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2)由(1)知椭圆E 的方程为x 216+y 24=1.①设P (x 0,y 0),|OQ ||OP |=λ,由题意知Q (-λx 0,-λy 0).因为x 204+y 20=1, 又(-λx 0)216+(-λy 0)24=1,即λ24⎝⎛⎭⎫x 204+y 20=1, 所以λ=2,即|OQ ||OP |=2.②设A (x 1,y 1),B (x 2, y 2). 将y =kx +m 代入椭圆E 的方程, 可得(1+4k 2)x 2+8kmx +4m 2-16=0, 由Δ>0,可得m 2<4+16k 2.(*)则有x 1+x 2=-8km1+4k 2,x 1x 2=4m 2-161+4k 2.所以|x 1-x 2|=416k 2+4-m 21+4k 2.因为直线y =kx +m 与y 轴交点的坐标为(0,m ),所以△OAB 的面积S =12|m ||x 1-x 2|=216k 2+4-m 2|m |1+4k 2=2(16k 2+4-m 2)m 21+4k 2=2⎝⎛⎭⎫4-m 21+4k 2m 21+4k 2.设m 21+4k 2=t .将y =kx +m 代入椭圆C 的方程, 可得(1+4k 2)x 2+8kmx +4m 2-4=0, 由Δ≥0,可得m 2≤1+4k 2.(**) 由(*)(**)可知0<t ≤1,因此S =2(4-t )t =2-t 2+4t ,故S ≤2 3. 当且仅当t =1,即m 2=1+4k 2时取得最大值2 3. 由①知,△ABQ 的面积为3S , 所以△ABQ 面积的最大值为6 3.3.[考点三]定圆M :(x +3)2+y 2=16,动圆N 过点F (3,0)且与圆M 相切,记圆心N 的轨迹为E .(1)求轨迹E 的方程;(2)设点A ,B ,C 在E 上运动,A 与B 关于原点对称,且|AC |=|BC |,当△ABC 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AB 的方程.解析:(1)∵F (3,0)在圆M :(x +3)2+y 2=16内, ∴圆N 内切于圆M . ∵|NM |+|NF |=4>|FM |,∴点N 的轨迹E 为椭圆,且2a =4,c =3,∴b =1, ∴轨迹E 的方程为x 24+y 2=1.(2)①当AB 为长轴(或短轴)时,S △ABC =12|OC |·|AB |=2.②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A (x A ,y A ),由题意,C 在线段AB 的中垂线上,则OC 的方程为y =-1kx .联立方程⎩⎪⎨⎪⎧x 24+y 2=1,y =kx得,x 2A =41+4k 2,y 2A =4k 21+4k 2,∴|OA |2=x 2A +y 2A =4(1+k 2)1+4k 2.将上式中的k 替换为-1k ,可得|OC |2=4(1+k 2)k 2+4.∴S △ABC =2S △AOC =|OA |·|OC |=4(1+k 2)1+4k 2·4(1+k 2)k 2+4=4(1+k 2)(1+4k 2)(k 2+4). ∵(1+4k 2)(k 2+4)≤(1+4k 2)+(k 2+4)2=5(1+k 2)2,∴S △ABC ≥85,当且仅当1+4k 2=k 2+4,即k =±1时等号成立,此时△ABC 面积的最小值是85.∵2>85,∴△ABC 面积的最小值是85,此时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或y =-x .突破点(二)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常涉及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函数的值域问题,综合性比较强.解决此类问题常用几何法和判别式法.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利用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求范围[例1] 已知A ,B ,C 是椭圆M :x 2a 2+y 2b2=1(a >b >0)上的三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23,0),BC 过椭圆的中心,且AC ·BC =0,|BC |=2|AC |. (1)求椭圆M 的方程;(2)过点(0,t )的直线l (斜率存在时)与椭圆M 交于两点P ,Q ,设D 为椭圆M 与y 轴负半轴的交点,且|DP |=|DQ |,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解] (1)因为|BC |=2|AC |且BC 过(0,0),则|OC |=|AC |.因为AC ·BC =0,所以∠OCA =90°, 即C (3,3).又因为a =23,设椭圆的方程为x 212+y 212-c 2=1,将C 点坐标代入得312+312-c 2=1,解得c 2=8,b 2=4.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 212+y 24=1.(2)由条件D (0,-2),当k =0时,显然-2<t <2; 当k ≠0时,设l :y =kx +t ,⎩⎪⎨⎪⎧x 212+y 24=1,y =kx +t ,消去y 得(1+3k 2)x 2+6ktx +3t 2-12=0 由Δ>0可得t 2<4+12k 2,①设P (x 1,y 1),Q (x 2,y 2),PQ 中点H (x 0,y 0),则x 0=x 1+x 22=-3kt1+3k 2,y 0=kx 0+t =t1+3k 2,所以H ⎝⎛⎭⎫-3kt 1+3k 2,t1+3k 2,由|DP |=|DQ |,所以DH ⊥PQ ,即k DH =-1k ,所以t1+3k 2+2-3kt 1+3k 2-0=-1k ,化简得t =1+3k 2,②所以t >1,将②代入①得,1<t <4. 所以t 的范围是(1,4). 综上可得t ∈(1,2).[方法技巧]圆锥曲线中取值范围问题的五种常用解法(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利用函数性质求范围[例2]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22,过点M (1,0)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A ,B 两点,|MA |=λ|MB |,且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AB |= 2.(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λ∈⎣⎡⎦⎤12,2,求弦长|AB |的取值范围.[解] (1)由已知e =22,得c a =22, 又当直线垂直于x 轴时,|AB |=2, 所以椭圆过点⎝⎛⎭⎫1,22, 代入椭圆方程得1a 2+12b2=1,∵a 2=b 2+c 2,联立方程可得a 2=2,b 2=1, ∴椭圆C 的方程为x 22+y 2=1.(2)当过点M 的直线斜率为0时,点A ,B 分别为椭圆长轴的端点, λ=|MA ||MB |=2+12-1=3+22>2或λ=|MA ||MB |=2-12+1=3-22<12,不符合题意. ∴直线的斜率不能为0.设直线方程为x =my +1,A (x 1,y 1),B (x 2,y 2), 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m 2+2)y 2+2my -1=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y 1+y 2=-2mm 2+2①,y 1y 2=-1m 2+2②,将①式平方除以②式可得:y 1y 2+y 2y 1+2=-4m 2m 2+2,由已知|MA |=λ|MB |可知,y 1y 2=-λ,∴-λ-1λ+2=-4m 2m 2+2,又知λ∈⎣⎡⎦⎤12,2, ∴-λ-1λ+2∈⎣⎡⎦⎤-12,0, ∴-12≤-4m 2m 2+2≤0,解得m 2∈⎣⎡⎦⎤0,27. |AB |2=(1+m 2)|y 1-y 2|2=(1+m 2)[(y 1+y 2)2-4y 1y 2]=8⎝ ⎛⎭⎪⎫m 2+1m 2+22=8⎝⎛⎭⎫1-1m 2+22, ∵m 2∈⎣⎡⎦⎤0,27, ∴1m 2+2∈⎣⎡⎦⎤716,12,∴|AB |∈⎣⎡⎦⎤2,928. [方法技巧]利用函数性质解决圆锥曲线中求范围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求解关于某个变量的函数,通过求这个函数的值域确定目标的取值范围.在建立函数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把需要的量都用我们选用的变量表示,有时为了运算方便,在建立函数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个变量,只要在最后结果中把多个变量化为单个变量即可,同时要特别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1.[考点一]设F 1,F 2分别是椭圆E :x 24+y 2b 2=1(b >0)的左、右焦点,若P 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且1PF ·2PF 的最大值为1.(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直线l :x =ky -1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AOB 为锐角(O 为坐标原点),求k 的取值范围.解析:(1)易知a =2,c =4-b 2,b 2<4, 所以F 1(-4-b 2,0),F 2(4-b 2,0),设P (x ,y ),则1PF ·2PF =(-4-b 2-x ,-y )·(4-b 2-x ,-y )=x 2+y 2-4+b 2=x 2+b 2-b 2x 24-4+b 2=⎝⎛⎭⎫1-b 24x 2+2b 2-4.因为x ∈[-2,2],故当x =±2,即点P 为椭圆长轴端点时,1PF ·2PF 有最大值1, 即1=⎝⎛⎭⎫1-b24×4+2b 2-4,解得b 2=1. 故所求椭圆E 的方程为x 24+y 2=1.(2)设A (x 1,y 1),B (x 2,y 2),由⎩⎪⎨⎪⎧x =ky -1x 24+y 2=1得(k 2+4)y 2-2ky -3=0,Δ=(-2k )2+12(4+k 2)=16k 2+48>0,故y 1+y 2=2kk 2+4,y 1·y 2=-3k 2+4.又∠AOB 为锐角,故OA ·OB =x 1x 2+y 1y 2>0,又x 1x 2=(ky 1-1)(ky 2-1)=k 2y 1y 2-k (y 1+y 2)+1,所以x 1x 2+y 1y 2=(1+k 2)y 1y 2-k (y 1+y 2)+1=(1+k 2)·-34+k 2-2k 24+k 2+1=-3-3k 2-2k 2+4+k 24+k 2=1-4k 24+k 2>0,所以k 2<14,解得-12<k <12,故k 的取值范围是⎝⎛⎭⎫-12,12. 2.[考点二]已知圆心为H 的圆x 2+y 2+2x -15=0和定点A (1,0),B 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B 的中垂线l 和直线BH 相交于点M ,当点B 在圆上运动时,点M 的轨迹记为曲线C .(1)求C 的方程;(2)过点A 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分别与曲线C 相交于P ,Q 和E ,F ,求PE ·QF 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x 2+y 2+2x -15=0,得(x +1)2+y 2=16, 所以圆心为H (-1,0),半径为4.连接MA ,由l 是线段AB 的中垂线,得|MA |=|MB |, 所以|MA |+|MH |=|MB |+|MH |=|BH |=4, 又|AH |=2<4.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点M 的轨迹是以A ,H 为焦点,4为长轴长的椭圆,所以a 2=4,c 2=1,b 2=3,所求曲线C 的方程为x 24+y 23=1.(2)由直线EF 与直线PQ 垂直,可得AP ·AE =AQ ·AF =0,于是PE ·QF =(AE -AP )·(AF -AQ )=AE ·AF +AP ·AQ .①当直线PQ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EF 的斜率为零,此时可不妨取P ⎝⎛⎭⎫1,32,Q ⎝⎛⎭⎫1,-32,E (2,0),F (-2,0),所以PE ·QF =⎝⎛⎭⎫1,-32·⎝⎛⎭⎫-3,32=-3-94=-214. ②当直线PQ 的斜率为零时,直线EF 的斜率不存在,同理可得PE ·QF =-214. ③当直线PQ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时,直线EF 的斜率也存在,于是可设直线PQ 的方程为y =k (x -1),P (x P ,y P ),Q (x Q ,y Q ),AP =(x P -1,y P ),AQ =(x Q -1,y Q ),则直线EF 的方程为y =-1k(x -1).将直线PQ 的方程代入曲线C 的方程,并整理得,(3+4k 2)x 2-8k 2x +4k 2-12=0, 所以x P +x Q =8k 23+4k 2,x P ·x Q =4k 2-123+4k 2.于是AP ·AQ =(x P -1)(x Q -1)+y P ·y Q =(1+k 2)[x P x Q -(x P +x Q )+1] =(1+k 2)⎝ ⎛⎭⎪⎫4k 2-123+4k 2-8k 23+4k 2+1=-9(1+k 2)3+4k 2.将上面的k 换成-1k ,可得AE ·AF =-9(1+k 2)4+3k 2,所以PE ·QF =AE ·AF +AP ·AQ =-9(1+k 2)⎝⎛⎭⎫13+4k 2+14+3k 2. 令1+k 2=t ,则t >1,于是上式化简整理可得,PE ·QF =-9t ⎝⎛⎭⎫14t -1+13t +1=-63t 212t 2+t -1=-63494-⎝⎛⎭⎫1t -122. 由t >1,得0<1t <1,所以-214<PE ·QF ≤-367.综合①②③可知,PE ·QF 的取值范围为⎣⎡⎦⎤-214,-367.突破点(三) 圆锥曲线中的几何证明问题圆锥曲线中的几何证明问题多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较大,多涉及线段或角相等以及位置关系的证明等.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圆锥曲线中的几何证明问题[典例] 如图,圆C 与x 轴相切于点T (2,0),与y 轴正半轴相交于两点M ,N (点M 在点N 的下方),且|MN |=3.(1)求圆C 的方程;(2)过点M 任作一条直线与椭圆x 28+y 24=1相交于两点A ,B ,连接AN ,BN ,求证:∠ANM =∠BNM .[解] (1)设圆C 的半径为r (r >0),依题意,圆心C 的坐标为(2,r ). ∵|MN |=3,∴r 2=⎝⎛⎭⎫322+22,解得r 2=254. ∴r =52,圆C 的方程为(x -2)2+⎝⎛⎭⎫y -522=254. (2)证明:把x =0代入方程(x -2)2+⎝⎛⎭⎫y -522=254,解得y =1或y =4,即点M (0,1),N (0,4). ①当AB ⊥x 轴时,可知∠ANM =∠BNM =0.②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1. 联立方程 ⎩⎪⎨⎪⎧y =kx +1,x 28+y 24=1,消去y 得,(1+2k 2)x 2+4kx -6=0.设直线AB 交椭圆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x 1+x 2=-4k 1+2k 2,x 1x 2=-61+2k 2. ∴k AN +k BN =y 1-4x 1+y 2-4x 2=kx 1-3x 1+kx 2-3x 2=2kx 1x 2-3(x 1+x 2)x 1x 2.若k AN +k BN =0,则∠ANM =∠BNM . ∵2kx 1x 2-3(x 1+x 2)=-12k 1+2k 2+12k1+2k 2=0, ∴∠ANM =∠BNM .1.设椭圆C 1: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M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MF 1F 2的周长是4+2 3.(1)求椭圆C 1的方程;(2)设椭圆C 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过椭圆C 1上的一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E ,若点C 满足AB ⊥BC ,AD ∥OC ,连接AC 交DE 于点P ,求证:PD =PE .解析:(1)由e =32,知c a =32,所以c =32a , 因为△MF 1F 2的周长是4+23,所以2a +2c =4+23,所以a =2,c =3, 所以b 2=a 2-c 2=1,所以椭圆C 1的方程为:x 24+y 2=1.(2)证明:由(1)得A (-2,0),B (2,0), 设D (x 0,y 0),所以E (x 0,0), 因为AB ⊥BC ,所以可设C (2,y 1),所以AD =(x 0+2,y 0),OC =(2,y 1), 由AD ∥OC 可得:(x 0+2)y 1=2y 0,即y 1=2y 0x 0+2.所以直线AC 的方程为:y 2y 0x 0+2=x +24. 整理得:y =y 02(x 0+2)(x +2).又点P 在DE 上,将x =x 0代入直线AC 的方程可得:y =y 02,即点P 的坐标为⎝⎛⎭⎫x 0,y 02,所以P 为DE 的中点,所以PD =PE .2.已知点A (-4,0),直线l :x =-1与x 轴交于点B ,动点M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比为2.(1)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设C 与x 轴交于E ,F 两点,P 是直线l 上一点,且点P 不在C 上,直线PE ,PF 分别与C 交于另一点S ,T ,证明:A ,S ,T 三点共线.解析:(1)设点M (x ,y ),依题意,|MA ||MB |=(x +4)2+y 2(x +1)2+y 2=2,化简得x 2+y 2=4,即轨迹C 的方程为x 2+y 2=4. (2)证明:由(1)知曲线C 的方程为x 2+y 2=4,令y =0得x =±2,不妨设E (-2,0),F (2,0),如图所示.设P (-1,y 0),S (x 1,y 1),T (x 2,y 2),则直线PE 的方程为y =y 0(x +2),由⎩⎪⎨⎪⎧y =y 0(x +2),x 2+y 2=4得(y 20+1)x 2+4y 20x +4y 20-4=0, 所以-2x 1=4y 20-4y 20+1,即x 1=2-2y 20y 20+1,y 1=4y 0y 20+1.直线PF 的方程为y =-y 03(x -2),由⎩⎪⎨⎪⎧y =-y 03(x -2),x 2+y 2=4得(y 20+9)x 2-4y 20x +4y 20-36=0, 所以2x 2=4y 20-36y 20+9,即x 2=2y 20-18y 20+9,y 2=12y 0y 20+9.所以k AS =y 1x 1+4=4y 0y 20+12-2y 20y 20+1+4=2y 0y 20+3, k AT =y 2x 2+4=12y 0y 20+92y 20-18y 20+9+4=2y 0y 20+3,所以k AS =k AT ,所以A ,S ,T 三点共线.[全国卷5年真题集中演练——明规律]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已知点A (0,-2),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F 是椭圆E 的右焦点,直线AF 的斜率为233,O 为坐标原点.(1)求E 的方程;(2)设过点A 的动直线l 与E 相交于P ,Q 两点.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求l 的方程. 解析:(1)设F (c,0),由条件知,2c =233,得c = 3.又c a =32,所以a =2,b 2=a 2-c 2=1. 故E 的方程为x 24+y 2=1.(2)当l ⊥x 轴时不合题意,故设l :y =kx -2,P (x 1,y 1),Q (x 2,y 2). 将y =kx -2代入x 24+y 2=1,得(1+4k 2)x 2-16kx +12=0. 当Δ=16(4k 2-3)>0,即k 2>34时,x 1,2=8k ±24k 2-34k 2+1.从而|PQ |=k 2+1|x 1-x 2|=4k 2+1·4k 2-34k 2+1.又点O 到直线PQ 的距离d =2k 2+1. 所以△OPQ 的面积S △OPQ =12d ·|PQ |=44k 2-34k 2+1.设4k 2-3=t ,则t >0,S △OPQ =4t t 2+4=4t +4t.因为t +4t ≥4,当且仅当t =2,即k =±72时等号成立,且满足Δ>0.所以,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l 的方程为y =72x -2或y =-72x -2.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椭圆M :x 2a 2+y 2b 2=1 (a >b >0)右焦点的直线x +y -3=0交M 于A ,B 两点,P 为AB 的中点,且OP 的斜率为12.(1)求M 的方程;(2)C ,D 为M 上的两点,若四边形ACBD 的对角线CD ⊥AB ,求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设A (x 1,y 1),B (x 2,y 2),P (x 0,y 0),则x 21a 2+y 21b 2=1,x 22a 2+y 22b 2=1,y 2-y 1x 2-x 1=-1, 由此可得b 2(x 2+x 1)a 2(y 2+y 1)=-y 2-y 1x 2-x 1=1.因为x 1+x 2=2x 0,y 1+y 2=2y 0,y 0x 0=12,所以a 2=2b 2.又由题意知,M 的右焦点为(3,0),故a 2-b 2=3. 因此a 2=6,b 2=3.所以M 的方程为x 26+y 23=1.(2)由⎩⎪⎨⎪⎧x +y -3=0,x 26+y 23=1,解得⎩⎨⎧x =433,y =-33,或⎩⎨⎧x =0,y = 3.因此|AB |=463.由题意可设直线CD 的方程为y =x +n ⎝⎛⎭⎫-533<n <3, 设C (x 3,y 3),D (x 4,y 4).由⎩⎪⎨⎪⎧y =x +n ,x 26+y 23=1得3x 2+4nx +2n 2-6=0. 于是x 3,4=-2n ±2(9-n 2)3.因为直线CD 的斜率为1, 所以|CD |=2|x 4-x 3|=439-n 2. 由已知,四边形ACBD 的面积S =12|CD |·|AB |=8699-n 2.当n =0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863.所以四边形ACBD 面积的最大值为863.[课时达标检测] 难点增分课时——设计3级训练,考生据自身能力而选 一、全员必做题1.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焦点为F 2(1,0),且该椭圆过定点M ⎝⎛⎭⎫1,22.(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设点Q (2,0),过点F 2作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A ,B 两点,且2F A =λ2F B ,λ∈[-2,-1],以QA ,Q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QACB ,求对角线QC 长度的最小值.解析:(1)由题易知c =1,1a 2+12b 2=1,又a 2=b 2+c 2,解得b 2=1,a 2=2,故椭圆E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1.(2)设直线l :x =ky +1,由⎩⎪⎨⎪⎧x =ky +1,x 22+y 2=1得(k 2+2)y 2+2ky -1=0, Δ=4k 2+4(k 2+2)=8(k 2+1)>0.设A (x 1,y 1),B (x 2,y 2),则可得y 1+y 2=-2k k 2+2,y 1y 2=-1k 2+2.QC =QA +QB =(x 1+x 2-4,y 1+y 2)=⎝ ⎛⎭⎪⎫-4(k 2+1)k 2+2,-2k k 2+2,∴|QC |2=|QA +QB |2=16-28k 2+2+8(k 2+2)2,由此可知,|QC |2的大小与k 2的取值有关.由2F A =λ2F B 可得y 1=λy 2,λ=y 1y 2,1λ=y 2y 1(y 1y 2≠0).从而λ+1λ=y 1y 2+y 2y 1=(y 1+y 2)2-2y 1y 2y 1y 2=-6k 2-4k 2+2,由λ∈[-2,-1]得⎝⎛⎭⎫λ+1λ∈⎣⎡⎦⎤-52,-2,从而-52≤-6k 2-4k 2+2≤-2,解得0≤k 2≤27. 令t =1k 2+2,则t ∈⎣⎡⎦⎤716,12,∴|QC |2=8t 2-28t +16=8⎝⎛⎭⎫t -742-172, ∴当t =12时,|QC |min =2.2.已知点F 为抛物线E :y 2=2px (p >0)的焦点,点A (2,m )在抛物线E 上,且|AF |=3. (1)求抛物线E 的方程;(2)已知点G (-1,0),延长AF 交抛物线E 于点B ,证明:以点F 为圆心且与直线GA 相切的圆,必与直线GB 相切.解析:(1)由抛物线的定义得|AF |=2+p2.因为|AF |=3,即2+p2=3,解得p =2,所以抛物线E 的方程为y 2=4x .(2)证明:设以点F 为圆心且与直线GA 相切的圆的半径为r. 因为点A(2,m)在抛物线E :y2=4x 上, 所以m =±2 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不妨设A(2,22). 由A(2,22),F(1,0)可得直线AF 的方程为 y =22(x -1).由⎩⎨⎧y =22x -1,y2=4x ,得2x2-5x +2=0,解得x =2或x =12,从而B ⎝⎛⎭⎫12,-2. 又G(-1,0),故直线GA 的方程为22x -3y +22=0, 从而r =|22+22|8+9=4 217 .又直线GB 的方程为22x +3y +22=0, 所以点F 到直线GB 的距离 d =|22+22|8+9=4217=r.这表明以点F 为圆心且与直线GA 相切的圆必与直线GB 相切.3.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C ,其上一点P 到两个焦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4,离心率为32. (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直线y =kx +1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求△OAB 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析:(1)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2=1(a >b >0),由条件知,⎩⎪⎨⎪⎧2a =4,e =c a =32,a 2=b 2+c 2,解得a =2,c =3,b =1,故椭圆C 的方程为y 24+x 2=1.(2)设A (x 1,y 1),B (x 2,y 2),由⎩⎪⎨⎪⎧x 2+y 24=1,y =kx +1得(k 2+4)x 2+2kx -3=0, 故x 1+x 2=-2k k 2+4,x 1x 2=-3k 2+4,设△OAB 的面积为S ,由x 1x 2=-3k 2+4<0,知S =12×1×|x 1-x 2|=12(x 1+x 2)2-4x 1x 2=2k 2+3(k 2+4)2,令k 2+3=t ,知t ≥3, ∴S =21t +1t+2. 对函数y =t +1t (t ≥3),知y ′=1-1t 2=t 2-1t 2>0,∴y =t +1t 在t ∈[3,+∞)上单调递增,∴t +1t ≥103,∴0<1t +1t+2≤316,∴0<S ≤32. 故△OAB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0,32. 二、重点选做题1.过离心率为22的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F (1,0)作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设|F A |=λ|FB |,T (2,0).(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1≤λ≤2,求△ABT 中AB 边上中线长的取值范围. 解析:(1)∵e =22,c =1,∴a =2,b =1, 即椭圆C 的方程为:x 22+y 2=1.(2)①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显然不成立. ②设直线l :x =my +1,A (x 1,y 1),B (x 2,y 2),联立⎩⎪⎨⎪⎧x 2+2y 2-2=0,x =my +1得(m 2+2)y 2+2my -1=0,则y 1+y 2=-2m m 2+2,y 1y 2=-1m 2+2,由|F A |=λ|FB |,得y 1=-λy 2, ∵-λ+1-λ=y 1y 2+y 2y 1,∴-λ+1-λ+2=(y 1+y 2)2y 1y 2=-4m 2m 2+2,∴m 2≤27,又∵AB 边上的中线长为12 |TA +TB |=12(x 1+x 2-4)2+(y 1+y 2)2=4m 4+9m 2+4(m 2+2)2= 2(m 2+2)2-7m 2+2+4∈⎣⎡⎦⎤1,13216.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 过点M (4,0)且与抛物线y 2=2px (p >0)交于A ,B 两点,以弦AB 为直径的圆恒过坐标原点O .(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设Q 是直线x =-4上任意一点,求证:直线QA ,QM ,QB 的斜率依次成等差数列. 解析:(1)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ky +4, 代入y 2=2px 得y 2-2kpy -8p =0.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y 1+y 2=2kp ,y 1y 2=-8p ,而AB 为直径,O 为圆上一点,所以OA ·OB =0, 故0=x 1x 2+y 1y 2=(ky 1+4)(ky 2+4)-8p =k 2y 1y 2+4k (y 1+y 2)+16-8p , 即0=-8k 2p +8k 2p +16-8p ,得p =2,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 2=4x .(2)设Q (-4,t )由(1)知y 1+y 2=4k ,y 1y 2=-16,所以y 21+y 22=(y 1+y 2)2-2y 1y 2=16k 2+32.因为k QA =y 1-t x 1+4=y 1-t y 214+4=4(y 1-t )y 21+16,k QB =y 2-t x 2+4=y 2-t y 224+4=4(y 2-t )y 22+16,k QM =t -8,所以k QA +k QB =4(y 1-t )y 21+16+4(y 2-t )y 22+16=4×(y 1-t )(y 22+16)+(y 2-t )(y 21+16)(y 21+16)(y 22+16)=4×y 1y 22+16y 1-ty 22-16t +y 2y 21+16y 2-ty 21-16t y 21y 22+16(y 21+y 22)+16×16=-t (y 21+y 22)-32t 8×16+4(y 21+y 22)=-t (16k 2+32)-32t 8×16+4(16k 2+32) =-t 4=2k QM . 所以直线QA ,QM ,QB 的斜率依次成等差数列.三、冲刺满分题1.已知椭圆C :x 24+y 2b 2=1(0<b <2)的离心率为32,与坐标轴不垂直且不过原点的直线l 1与椭圆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如图所示),过AB 的中点M 作垂直于l 1的直线l 2,设l 2与椭圆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C ,D ,且CN =12CD . (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原点O 到直线l 1的距离为d ,求d |MN |的最大值. 解析:(1)依题意得,⎩⎪⎨⎪⎧a =2,c a =32,c 2=a 2-b 2,解得b 2=1,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1. (2)设直线l 1:y =kx +m (k ≠0,m ≠0), 由⎩⎪⎨⎪⎧ x 24+y 2=1,y =kx +m 得(1+4k 2)x 2+8kmx +4m 2-4=0, 设A (x 1,y 1),B (x 2,y 2),则⎩⎪⎨⎪⎧ x 1+x 2=-8mk 1+4k 2,x 1x 2=4m 2-41+4k 2.故M ⎝⎛⎭⎫-4mk 1+4k 2,m 1+4k 2. l 2:y -m 1+4k 2=-1k ⎝⎛⎭⎫x +4mk 1+4k 2,即y =-1k x -3m 1+4k 2.由⎩⎨⎧ y =-1k x -3m 1+4k 2,x 24+y 2=1, 得⎝⎛⎭⎫1+4k 2x 2+24m k (1+4k 2)x +36m 2(1+4k 2)2-4=0, 设C (x 3,y 3),D (x 4,y 4),则x 3+x 4=-24mk (1+4k 2)(k 2+4), 故N ⎝⎛⎭⎫-12mk (1+4k 2)(k 2+4),-3mk 2(1+4k 2)(k 2+4). 故|MN |=|x M -x N | 1+1k 2=4|m |(k 2+1)k 2+1(1+4k 2)(k 2+4). 又d =|m |1+k 2,所以d |MN |=(1+4k 2)(k 2+4)4(k 2+1)2. 令t =k 2+1(t >1),则d |MN |=4t 2+9t -94t 2=-94t 2+94t +1=-94⎝⎛⎭⎫1t -122+2516≤2516(当且仅当t =2时取等号), 所以d |MN |的最大值为2516. 2.已知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且|F 1F 2|=6,直线y =kx 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1)若△AF 1F 2的周长为16,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k =24,且A ,B ,F 1,F 2四点共圆,求椭圆离心率e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设P (x 0,y 0)为椭圆上一点,且直线P A 的斜率k 1∈(-2,-1),试求直线PB 的斜率k 2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题意得c =3,根据2a +2c =16,得a =5. 结合a 2=b 2+c 2,解得a 2=25,b 2=16.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 225+y 216=1. (2)法一:由⎩⎨⎧x 2a 2+y 2b 2=1,y =24x ,得⎝⎛⎭⎫b 2+18a 2x 2-a 2b 2=0. 设A (x 1,y 1),B (x 2,y 2).所以x 1+x 2=0,x 1x 2=-a 2b 2b 2+18a 2,由AB ,F 1F 2互相平分且共圆,易知,AF 2⊥BF 2,因为2F A =(x 1-3,y 1),2F B =(x 2-3,y 2), 所以2F A ·2F B =(x 1-3)(x 2-3)+y 1y 2=⎝⎛⎭⎫1+18x 1x 2+9=0. 即x 1x 2=-8,所以有-a 2b 2b 2+18a 2=-8, 结合b 2+9=a 2,解得a 2=12(a 2=6舍去), 所以离心率e =32.(若设A (x 1,y 1),B (-x 1,-y 1)相应给分) 法二:设A (x 1,y 1),又AB ,F 1F 2互相平分且共圆,所以AB ,F 1F 2是圆的直径,所以x 21+y 21=9,又由椭圆及直线方程综合可得:⎩⎨⎧ x 21+y 21=9,y 1=24x 1,x 21a 2+y 21b 2=1.由前两个方程解得x 21=8,y 21=1, 将其代入第三个方程并结合b 2=a 2-c 2=a 2-9, 解得a 2=12,故e =32. (3)由(2)的结论知,椭圆方程为x 212+y 23=1, 由题可设A (x 1,y 1),B (-x 1,-y 1),k 1=y 0-y 1x 0-x 1,k 2=y 0+y 1x 0+x 1,所以k 1k 2=y 20-y 21x 20-x 21, 又y 20-y 21x 20-x 21=3⎝⎛⎭⎫1-x 2012-3⎝⎛⎭⎫1-x 2112x 20-x 21=-14, 即k 2=-14k 1,由-2<k 1<-1可知,18<k 2<14. 即直线PB 的斜率k 2的取值范围是⎝⎛⎭⎫18,14.。

202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课件71第八章第八节第3课时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

202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课件71第八章第八节第3课时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
号,可以转化为函数方法求最值.
第3课时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
核心考点
提升“四能”
课时质量评价
x2 y2
(2024·临沂模拟)已知椭圆C: 2 + 2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
a b
6
2 3
,直线x= 2被C截得的线段长为
.
3
3
(1)求C的方程;
心率为
c
6
c2 2
2
2
1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x2 y2
【例4】如图,椭圆 2 + 2 =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
a b
为A,B,过左焦点F(-1,0)的直线与椭圆交于C,D两点
(其中C点位于x轴上方),当CD垂直于x轴时,|CD|=3.
(1)求椭圆的方程;
x2 y2
解:因为椭圆 2 + 2 =1(a>b>0)的左焦点为F(-1,0),所以a2-b2=1.
解:因为e= = ,所以 2 = ,所以c2= a2.又b2=a2-c2=a2- a2 = a2,
a
3
a
3
3
3
3
2
2
2
2 -2
x
+3
y

a

a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3y2=a2.由൝
解得y=±

3
x= 2,
由题可知2
a2-2
3
2 3
x2 2
2

,解得a =3,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 +y =1.
3
3
第3课时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
核心考点

圆锥曲线的最值和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的最值和范围问题

距 离 等于 3 , 抛 物线 E: y2 2 px( p 0) 焦 点 与双 曲 线 C 的 右 焦点 重 合 ,则 抛 物 线 上的 动 点 M 到 直 4
线: l1 : 4x 3y 6 0,l2 : x 1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答案】2
【解析】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x ,右顶点 a, 0 到其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
(x 2)2 ( y 1)2 (x 2)2 ( y 4)2
1 , 化简得 x 22
4
y2
4
| |
PA PB
| |
1 2
,则 |
PA
|
1 2
|
PB
|
设 F (1, 0), 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 | QH || QF |
1 PB PQ QH PA PQ QF AF 10, 当且仅当 A, P, Q, F 四点共线时取等号, 2
1 PB PQ QH 的最小值为 2
10
故答案为: x 22 y2 4 ; 10 .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同时考查了阿氏圆定义的应用.还考查了学生利用转化思
想、方程思想等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2、(2020
年成都市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三二诊模拟
12
题)已知点
P
在离心率为
2
的双曲线
x2 a2
y2 b2
1的
左支上, A(0, 4 3) ,F 是双曲线的右焦点,若 PAF 周长的最小值是 20,则此时 PAF 的面积为( )
A. 6 3
B.10 3
C.14 3
D.18
【答案】B
【解析】首先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 PAF 周长的最小值等于 AF1 AF 2a ,再根据离心率的值可求出双 曲线方程,求出直线 AF1 与双曲线联立即可求出 P 点的坐标,最后利用 SPAF SAF1F SPF1F 即可求出面积.

圆锥曲线中最值、范围、定值及存在性问题

圆锥曲线中最值、范围、定值及存在性问题

法 、函数 法 、不 等式 法.几 何 法是根 据 图形几 何性 质
求解 的方法 ;函数 法是指 将所 求 变量 表示成 某个 相
关 变量 的 函数 ,再 求 函数 的最 值 ;不 等式 法 是 根 据
曲线 性 质及条 件建 立一个 关 于所 求 变量 的不 等式 ,
再解 不 等式求 其最 值 的方法 .
参 考 文 献
刘 清源.构建 高效教 学 探 求数 学本 质— — 如何 解好 三 角形 [J].数 学教 学与研 究 ,2011 (36):78—79. [2] 覃埋 基 .一 类解三 角形 问题 的 另一 解 法 [J]. 数 学通 讯 ,2003(12):9.
圆 锥 曲 线 中 最 值 、范 围 、定 值 及 存 在 性 问 题
·35 ·
显然 △=(3m) 一4×3(m 一3)=3(12一m )>0,

一 12<m< ̄//l2且 m≠O.
由韦 达定 理 ,得
m 一3
Xa+xB m,YA+YB 丁 ’
因此 lAB l=v/1+kAB I A一 B I=


பைடு நூலகம்
·
又 因为点 P(2,1)到直 线 Z的距离 为
●J寞金 龙 (绍兴市第一中学 浙江绍兴 312000)
1 考点 回顾
圆锥 曲线中最值 、范 围、定值及存在性 问题是 历年 高考 命题 的热 点之 一.此 类 问题 涉及 的知识 面
广、综合性大、隐蔽性强 、计算量大 ,常常令考生头
疼.解决 此类 问题 常 常 要 用 到 数学 思 想 方 法 ,有 时
【△=(一4m) 一4(m +3)>0,
解得

2025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课件练习题

2025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课件练习题
例1
训练1
例2
训练2
返回目录
突破2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方法技巧
圆锥曲线中最值(范围)问题的求解方法
几何法
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明显能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
解决.
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
代数法 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判别式法、基本不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突破2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目录
Contents
01
练习 练透好题 精准分层
突破2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命题点1 最值问题
例1 [2023全国卷甲]已知直线 x -2 y +1=0与抛物线 C : y 2=2 px ( p >0)交于 A , B
两点,| AB |=4 15 .
.
例1
训练1
例2
训练2
返回目录
突破2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又 · =( x 3 -1, y 3 )·( x 4 -1, y 4 )= x 3 x 4 -( x 3 + x 4 )+1+ y 3 y 4 =0,
所以
2
2

4−2
2
+1+
4

=0,化简得 m 2 + k 2 +6 km =4.
(2)若动点 P 与双曲线 C 的两个焦点 F 1, F 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大于| F 1 F 2|),且
cos
1
∠ F 1 PF 2的最小值为- ,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9
[解析]
2
2
由椭圆定义得 P 点轨迹为椭圆,可设其轨迹方程为 2 + 2 =1( a > b >0),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2 (2023·阜阳一模)已知椭圆 C:ax22+by22=1(a>b>0)的离心率为 23,且过 A(2,1). (1)求 C 的方程.
【解答】
ac= 23, 由题意得a42+b12=1,
解得
a2=8,b2=2,所以
C
的方程为x82+y22=1.
a2=b2+c2,
研题型·通法悟道 举题说法
2 (2023·阜阳一模)已知椭圆 C:ax22+by22=1(a>b>0)的离心率为 23,且过 A(2,1). (2)若 B,P 为 C 上不与 A 重合的两点,O 为原点,且O→P=λO→A+μO→B,λ2+μ2=1.
研题型·通法悟道 举题说法
再将③代入④,可得6m3mn22+-44=6m3mn2n++41,解得 n=-4,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x=
my-4,且由②可得 3m2+4>16,即 m2>4.由点 F(-1,0)到直线 l 的距离 d=
|-1×11+-m02+4|= 1+3 m2,|AB|= 1+m2· y1+y22-4y1y2=12 1+m2· 3mm22+-44,S
|MN|=
1+14|x1-x2|=
5 2
x1+x22-4x1x2=
54-m2,A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m-2| 1+14

22-m 5
,所以△Fra bibliotekAMN
面积为
S

1 2
|MN|·d

4-m22-m2 =
2+m2-m3,令 f(m)=(2+m)·(2-m)3(-2<m<2,m≠0),f′(m)=-4(2-m)2(m
研题型·通法悟道 举题说法
1 (2023·淮南一模)已知椭圆 C:ax22+by22=1(a>b>0)的左焦点为 F,C 上任意一 点 M 到 F 的距离最大值和最小值之积为 3,离心率为12. (2)若过点P(n,0)(n<-2)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且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落在直线 BF上,求n的值及△FAB面积的最大值.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及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及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及范围问题高考热点解析几何与代数的综合 解题点拨1. 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1)重要不等式;(2)求函数的最值;(3)导数法2. 圆锥曲线的范围问题的解决方法:(1)判别式法(2)点在曲线的内部(3)解不等式(4)求函数的值域例1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1:已知椭圆221259x y +=的有右焦点为F ,且有定点A (1,1),又P 为椭圆上任一点,求|PF| +|PA| 的最大值2:已知点A (-1,1),B (1,0)且点P 为椭圆22143x y +=上一点,求|PA|+2|PB|的最小值练习:1:已知实数,x y 满足240y x -=的最小值2:P 为双曲线221916x y -=的右支上一点,M,N 分别是圆2222(5)1,(5)1x y x y ++=-+=上的点,则|PM|-|PN|最大值例2设P 是椭圆()22211x y a a+=>短轴的一个端点,Q 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PQ 的最大值。

练习1:设直线y=kx+2交椭圆2215x y +=于M ,N 两点,O 为原点,求ΔMON 面积的最大值。

例2已知椭圆W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6. 椭圆W 的左焦点为F ,过左准线与x 轴的交点M 任作一条斜率不为零的直线l 与椭圆W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C .(Ⅰ)求椭圆W 的方程;(Ⅱ)求证:CF FB λ= (λ∈R );(Ⅲ)求MBC ∆面积S 的最大值.练习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 2上异于原点的两不同动点A ,B 满足AO ⊥BO 。

(1)求ΔAOB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

(2)ΔAOB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

例3 点B (-c,0),C(c,0),AH ⊥BC ,垂足为H ,且BH=3HC.(1)若0AB AC =,求以B ,C 为焦点并且经过点A 的椭圆的离心率;(2)D 分有向线段AB 的比为λ,A ,D 同在B 、C 为焦点的椭圆上,当-5≤λ≤-72时,求椭圆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突破重难点
1 2 例3 过点C (0, 1)的直线与抛物线y= x 交于A,B两点,点D(0,1), 4 当ADB为钝角时,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1)过点F(a, 0)的直线与抛物线y 2 =4ax(a>0)交于A,B两点,点K(-a,0), KA与KB夹角为 ,求证:0< < . 2
在2008年高考的解析几何试题中,像有关面积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 但在2007年及以前主要是讨论三角形的面积,而近两年有多处出现了讨论四边形 面积的问题,如2007年全国卷一理科第21题;2008年北京卷理科第19题等 等.以后还会讨论多边形的问题.
解析几何解答试题热点的题型是求参数范围或求最值的综合性问题, 探求动点的轨迹问题,有关定值、定点等的证明问题,与向量综合的探 索性问题等.
变式训练:
(08江西)设F1 , 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MF1 MF2 =0的点M 总在椭圆内部,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突破重难点
例2(08辽宁)已知点P是抛物线y 2 x2上的动点,求它到点 (0,2)的距离与它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变式训练:
已知抛物线y2 4 x上的点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a, 到直线3x-4y+9=0的距离为b,求a+b的最小值. 1 已知椭圆 + =1,点E(0, ),问是否存在直线l:y=kx+m与椭圆交于M,N两点,使 4 3 2 |ME || NE | ? 若存在,求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若求的是k的取值范围?
【课堂小结】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和范围问题的讨论常用以下方法解决: (1)结合定义利用图形中几何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结合参数方程,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直线、圆或椭圆 的参数方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均含有三角式。因此, 它们的应用价值在于: ① 通过参数θ简明地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 ② 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及其变形公式来帮助求解诸如最 值、范围等问题; (3)函数值域求解法:把所讨论的参数作为一个函数、一个适 当的参数作为自变量来表示这个函数,通过讨论函数的值域 来求参数的变化范围。 (4)利用代数基本不等式。代数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往往需要 创造条件,并进行巧妙的构思; (5)构造一个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0。
全国Ⅰ 全国Ⅱ 北京 天津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浙江 福建 辽宁 江苏 陕西 山东
理科
题号
倒2 倒3 倒4 倒1 倒3 倒2 倒3 倒2 倒3 倒1 倒3 倒3 倒3 倒3 倒2 倒2
载体曲线
椭圆 圆 圆、双曲线 椭圆 抛物线 双曲线 抛物线 双曲线 椭圆 椭圆 椭圆 抛物线 圆、抛物线 抛物线 椭圆 椭圆

(2)(08省检)已知定点A(a,0)(a>0),B为x轴负半轴上的动点, 以AB为边作菱形ABCD,使其对角线的交点恰好在y轴上, (1)求动点D的轨迹方程E;(y 2 =4ax) (2)过点A作直线与轨迹E交于P,Q两点,设R(-a,0),问当直线 绕点A转动时,PRQ是否可以为钝角?
【热点透析】
• 1.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问题 • 2.有关距离面积的最值问题 • 3.有关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突破重难点
x2 y 2 例1(09集美中学)设F1 , F2是椭圆 2 2 ( 1 a>b>0)的两个焦点, a b P是椭圆上一点,F1PF2 900 , 求椭圆离心率的最小值.
【考题回放】
x2 y 2 1、(08福建)双曲线 a 2 b2 1(a 0, b 0) 的两个焦点 为 F1 , F2 ,若P为其上的一点,且 | PF1 | 2 | PF2 | ,则双
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1,3) B. (1,3] C.(3, ) D.[3, )
2 y 4x上,那 2、(08海南宁夏)已知点P在抛物线
么点P到点Q(2,-1)的距离与点P到抛物线焦 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为( ) A. (1/4,-1) B. (1/4,1) C. (1,2) D. (1,-2)
3、
【热点透析】
2007年高考各地的19套试卷中,每套都有1道解答题,椭圆的有10道, 双曲线的有2道,抛物线的5道,直线与圆的有2道,涉及到圆锥曲线中的最 值问题、轨迹问题、中点弦问题、存在性问题的探讨,以及定点定值问 题的探讨等.
理科 题号 倒2 倒2 倒2 倒2 倒2 倒2 倒3 倒3 倒2 倒3 倒3 倒2 倒1 倒2 倒3 倒1 倒4 倒3 倒2 载体曲线 双曲线 椭圆 椭圆 双曲线 椭圆 椭圆 椭圆 抛物线 椭圆 抛物线 双曲线、圆 抛物线 椭圆 双曲线 圆、抛物线 抛物线 抛物线、椭圆 抛物线、椭圆 抛物线、椭圆 考查内容 弦长、向量 向量、最值 最值 弦长 轨迹 向量、最值 向量、弦长 定义、轨迹 焦点弦、范围 向量、中点弦 轨迹、最值 最值、存在性 轨迹、面积 轨迹 定点 向量、存在性 存在性 向量 轨迹
考查内容
最值 向量 轨迹 轨迹 最值 向量、轨迹 最值、定值 向量、定值 向量、最值 定值 最值 向量、轨迹 最值 向量 最值 定点
广东
宁/海 上海
倒4
倒4 倒1
圆、椭圆
椭圆 椭圆 向量、存在性 新定义、中点
08 年 全 国 及 各 省 ( 市 ) 卷 圆 锥 曲 线 试 题 的 主 要 信 息
2008 卷别 全国Ⅰ 全国Ⅱ 北京 天津 重庆 四川 辽宁 浙江 福建 陕西 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西 江苏 山东 广东 宁/海 上海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和范围问题
铭选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 林全德
【考点透视】
•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和范围问题,因其 考查的知识容量大、分析能力要求高、区 分度高而成为高考命题者青睐的一个热点。
【考查类型】
07 年 全 国 及 各 省 ( 市 ) 卷 圆 锥 曲 线 试 题 的 主 要 信 息
2007 卷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