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

合集下载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十三章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十三章

简述当代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一、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1、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张引起公众的不满。

2、美国政府规制过多过滥,抑制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的变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4、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促使美国行政组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二、美国行政组织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府职能市场化。

所谓政府职能市场化,是指在对敢府职能重新界定后,将原来属于政府的一部分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去承担,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共服务民营化。

(2)政府业务合同化。

2、放松规制:(1)消减陈旧规制:一是实施严格的法律审查制度;二是建立审查委员会。

(2)改革预算制度。

一是改年度预算制度为两年期预算制度,增加预算时间的灵活性。

二是在核定预算的基础上,鼓励各组织部门以最小的成本办最多的事,节约的成本可以保留50%自用,并将预算管理办从过去的以控制审批项目为主,转为注重结果为主。

三是在制定预算时综合考虑其他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实行跨部门预算。

(3)简化政府采购方式。

财政部门不去干预具体的采购方式、采购的品种与品牌,只从采购资金方面予以控制。

如,1993年的《戈尔报告》就提出六条建议:重新起草采购条例、简化采购过程、通过“电子市场”简化采购程序、小额采购由部门自主决策、更多地依赖商业市场、制定新的联邦采购法等。

(4)改革人事制度。

减轻对公务员过分的规制,简化职位分类规制,简化公务员辞退制度,废除l万余页的联邦人事手册。

3、放权与分权并行。

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际拥有的权力,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宪法原则的总体框架下发生着变化。

一是授权于州与地方政府。

二是分权给下级行政组织和部门主管人员,让其有聘雇人员、核定薪资的权力,以调动其积极性,强化激励。

4、精简机构(1)合并机构、精简人员,减少财政支出。

当时,美国也给自己定出了行政机构改革的目标:在2000午前,联邦政府公务员减少25%,机构也大幅度减少。

第十三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

第十三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
第十三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整体和局部的关
系。 当代中国的纵向间政府关系是中国政府体制 改革中的一个困点。
单一制和联邦制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所构成的单一 主权的国家。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邦国所构成的统一国家, 但各邦国依法有一定的自主权。
• 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单一 制体制形成的历史、地 理原因?
• 当前,解决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个 问题,不能靠简单强调中央集权,也不能 靠过度地强调地方分权,而是根据不同层 次,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不拘一格,集 分并举 ,职责异构,达到”每一级政府都 做特定的事情“的理想状态。
第二节 实现“两个积极性”的基本机 制
一、法制统一与“二级立法”体制 二、“全党服从中央”与“下级服从上级” 三、“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 四、“党管干部”与“下管一级” 五、中央计划管理与地方经济自主性 六、统一财税管理与分税制 七、民族团结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 八、“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 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与多数国家“块块”实,“条条”虚的情 况不同,中国的“条条”和“块块”都 “掌握中央精神”,部分别通过自己的领 导系统把这种中央精神传达、贯彻到地方 和基层。
• 条块分割、条块矛盾
三、“条条”管理和“块块”管 理
• 我国干部任用制度的核心是委任制——上 级任免下级。
• 目前,中央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级和 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一 级的干部实行直接管理,
• 当代中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单 一制的特点
• 在单一制基础上,形成和补充进去了以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为主 要内容的一系列具有复合制特征的因素。 • 在政府管理的层次上,形成了地方立法制 度、分税制等一系列较为充分地考虑地方 利益的制度和作法。

系统观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系统观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系统观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系统理论的分析,重点阐释了相互的影响,以及双方在实现目标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关系,系统理论,影响,差异性。

正文: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它涉及到各种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协同的有机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复杂系统。

协同有机结构体现了中央与地方间相互作用的差异性,关键在于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互动效应,这使得中央与地方可以成功实现共同的目标。

但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其中包括资源配置、转移以及政策制定等等,皆为两者间的竞争点。

因此,要想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协调平衡的关系,就需要在各种竞争性因素的影响下,把握中央与地方的均衡点,并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以及明确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设计,以便实现两者之间的协作关系。

综上所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要想实现两者协同共进的目标,就必须通过系统理论来分析,来帮助他们把握协调均衡的节奏,并明确定位和职能设计,以便实现中央与地方间的协作关系。

就实际操作而言,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来优化协同有机结构,确保中央与地方的高效合作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和强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渠道,比如制定有力的政府联络渠道和立法机制,加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二是宣传和建立全国一体的文化底蕴,实现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尊重和对立文化的平衡;三是尊重地方的话语权,尽可能带动地方福利实施,以促进中央与地方间的利益收益;四是积极推动资源配置的分配,以减少资源的利益流失,从而加强财政监管;最后,加强法律监督,合理规范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维护政策运行的顺畅,为满足双方的需求奠定基础。

总之,中央与地方之间要想建立有效的关系,就需要在沟通渠道的建立、国家一体的文化宣传、地方的话语权尊重、资源配置均衡以及法律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以促进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发展和有效的合作经营。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
历史解读平湖新华中学Fra bibliotek马建东
2014.4.18
专题背景
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 和能动性则越来越受到压抑
—— 选自《 必修一》P19
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 些州权.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分析中央机构内部以及中央和 地方之间的关系,并归纳其主要特点。
1、中央机构内联邦政府、国会、最高法院三者权力分立制衡。 2、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 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 3、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主要特点是分权制衡。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汉密尔顿和杰斐逊之争: 汉密尔顿主义与杰斐逊主义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美国建国初期的两 种对立的、相互矛盾的力量,它们表现为工业利益与农业利益之争、 北部与南部之争、联邦权与州权之争、大政府主义与小政府主义之 争、政府组织力量与个人自由之争。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的思 想和行为既相互冲突又互相补充。这是美国试验得以成功的保证。
近 代
现 代
54年宪法、82年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
一国两制
中央巡视组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四个历史时期是: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度、专 制集权制度以及政党集权制度。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 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 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 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 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 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 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 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三: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 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 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中国的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国的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国的政治结构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内容简介:大国是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而中央集权政治又是中国帝王精神意志的产物。

中央集权政治避免了诸侯纷争,减少了地方间的战争,但集权政治不仅集中地方的权力,也集中地方的资源,一旦建立起这种机制,这个国家便具有了“虹吸管”效应,地方的资源便要向上集中。

只有这种制度才可能支持一个大国的统一和存在。

目前的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给予地方过多的权力,将不利于资源在全国间调整,因此还需要借助中央集权的力量来进行地区间的资源配置。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中央力量的参与,各地区间会发展得更加不平衡。

但目前我国需要纠正的主要问题似乎是中央权力过于强大,中央资源过多。

这种改革的结果出人意料。

因此,当前真正要解决的是中央占有资源过多的问题。

中国改革的目标虽然是强大的统一大国,但不一定是庞大的中央政府。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关系中国政治体制的大问题,如何规定两者的关系,须根据我国时代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法律框架来进行约束,同时又要考虑到历史的传统因素来进行切实可行的变革。

任何盲目的照搬和模仿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紊乱,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首先要对我国的历史形成进行深入的认识。

只有对这一国家和民族特性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效地指导今天的变革。

一、为什么中国统一,欧洲分裂?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大根源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大国,文化传统悠久而深厚,任何一个这样的国家在现代进行制度上的变革,都要面对着强大的习惯和传统。

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

譬如同样是面积和版图差不多的中国和欧洲,为什么欧洲在历史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而中国却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家的统一如何影响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大根源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会对东西方国家的异同有所了解,才会对中国今天中央地方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1,东西方帝王的不同精神意志,许天田先生曾经因为写出了《古代中国与早期现代欧洲的战争与国家形成》一书而获得美国政治学会年度最佳图书奖。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引言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以集权与分权划分为中心的物质利益基础上的社会政治组织——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

它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的存在,但它不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它产生的充分条件是国家地域、人口、管理事务的扩大。

从整体上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事关国家的稳定与动乱、统一与分裂、兴盛与衰亡的问题。

古往今来的国家,都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都非常重视其发展变化趋势,探索处理这一关系的规律和方式、方法。

在西方,国家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一直占据政治经济生活中心。

如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人和州权派的论战,有论著《联邦党人文集》为证。

在我国,自秦朝创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从来没有停止过。

秦朝的“废分封,立郡县”;汉武帝的“推恩令”;元代实行行省制,“方天下之治”;这些都是统治者为了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

尽管集权分权、中央地方是互为依存的、共生的,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关系并存,但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流和基本特征。

无论是中央集权基础上的单一制,还是地方分权基础上的联邦制,中央集权这一点是共同的。

只有中央集权的形式不同、基础不同、程度不同,没有中央是否集权之分。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的日趋复杂,不仅国家所担负的政治职能加强了,而且它所担负的经济职能、社会职能也相应地扩大了,且后者从频率和幅度上要快、要大,似乎有一种“棘轮效应”。

由于国家职能的扩大,政府自身也变成了服从劳动分工规律的一种职业。

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就像工厂一样,是一种协作,这种协作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然而分权不仅与社会分工相关,分权还有利于增加地方政府的责任,有益于开展竞争和效率,进而增强地方政府的参与意识,约束和防止中央高度集权。

有关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问题历来是中国的大问题,对当代中国也不例外。

在全局性的事务方面,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权威,地方政府微观理性的行为必然导致宏观不理性的恶果,陷入地方主义的泥淖。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

2001-2007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 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7年全国各省区名列第一。
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3年全国各省区名列第一
而广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增长速度缓慢,而且城乡差 别有逐年拉大的趋势,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从改革开放初期的 1.72:1扩大到2007年的3.15:1 (浙江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 入比只有2.5:1)。
2、人事关系——“党管干部”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党管干部来 实现的,即中央通过各级党委、党组织控制各级各类干 部,形成一个层级节制的干部人事控制网。 —— 张立荣 著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第269页
3、财权关系
(1) 财政包干
(2)分税制——合理划分税种,把税种分为中央税、 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 围,并建立中央税收与地方税收体系。中央税和共享税 由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地方税则由地方税务机构负 责征收。
另一方面,州政府享有法律所赋予的特权。
凡宪法未授予联邦政府或没有禁止州政府行使的权力, 皆由各州保留之。应当指出,在美国联邦制下,联邦政府与 州政府是并立的,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也就是说,联邦政 府与州政府按照不同事务来划分职责,而不是同一类事务的 分级管理。凡是应当由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州政府不得插 手;凡是应由州政府行使的权力,联邦政府也不得干预。当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发生纠纷时,由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司法途 径加以解决,联邦政府无权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州政府做 什么或不做什么。
在此重点考察“中央政府与一般地方政府的关系”:
第一,事权关系 第二,人事关系 第三,财权关系
1、事权关系
“事权”——指处理事务的权力或职权。

浅论中央和地方关系

浅论中央和地方关系

浅论中央与地方关系传播学徐晓光 201021120121 摘要: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它构成了一个国家国内政府间关系的中轴线,并且决定着整个国家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格局。

大体而言,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产生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就是世界各国政府都无法回避的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问题。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顺与否和一个国家或王朝的兴衰成败呈正相关关系:当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协调时,这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就会比较兴旺和强盛;而当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相互对抗矛盾时,这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陷入动乱和衰退之中。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一部国家史或王朝史就是一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世界上很多大国都要经常面对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国家的联邦制度是处理这对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

联邦主义作为这种制度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最早源自美国,从一开始就代表着一种对中央集权的强烈要求。

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在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上不仅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而且还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它们是世界各国实行政治改革的重要知识财富。

中国今天面对政治改革的任务,要坚持国家统一和保证长期的社会稳定,关键也要处理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这方面联邦主义的成功经验:强化中央集权的专业职能建设和扩大人民民主权利、依靠强大的中央集权力量和人民民主的力量制约地方政治势力的分裂倾向,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

现在有些国外人士和国内同志分析介绍联邦制下的治国经验时,往往只注重地方分权而忽略中央集权,这种误解不仅有违联邦主义的基本政治精神,而且也很不利于我们当前的政治改革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因此很有必要作一个深入的理论研究。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说到底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由于涉及到国家的独立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重大问题,直接影响着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长期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新形势下中央政府与地址政府关系研究

新形势下中央政府与地址政府关系研究

新形势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作者:刘鹏时间:2010-04-22 浏览次数:4962 次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问题自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

一、新形势下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政治发展意义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是中央与省级辖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与政府间关系相比,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侧重于政府体系的垂直结构的层级节制,而不包括水平性的政府间横向关系。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是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基于利益关系之上的权力分配关系,它既是一种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权力分配关系。

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焦点主要是中央集权对地方分权,将政府权力视为封闭体系,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视为对立竞争的状态。

其实,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应该是开放体系,是处在不同层级的平等的行为主体。

从博弈的角度看,其关系是“非零和”博弈,是能够达到双方“共赢”。

新中国成立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经济一体化,地方政府完全受制于中央政府,几乎看不出地方利益和自主权力的诉求和体现。

中央政府虽然也主动尝试了对地方权力的调整,但以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放权和60、70年代的“收权——放权——再收权”的失败收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体制转型初期简单的放权让利到分税制改革后的选择性再分权,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权力下放的力度加大,中央向地方和企业双重放权,并扩大了大中城市的管理权限,地方利益诉求随着地方权力和职能的扩大而膨胀,促使地方政府成为地方区域内独立的具有经济发展目标和自我利益诉求的行为主体。

由于权力下放较快,约束不足,由于利益驱动,有的地方各行其是,在一些干部身上暴露出来本位主义、分权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从政府的结构来看,我国中央政府缺少自己的执行机构,中央政策的执行依赖于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职能及其关系_中国的视角和经验_崔绍忠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职能及其关系_中国的视角和经验_崔绍忠

DOI:10.13569/ki.far.2012.03.003外交评论2012年第3期43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职能及其关系———中国的视角和经验崔绍忠刘曙光摘要经济外交是政府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要表现。

中央政府的经济外交职能包括制定和实施经济外交战略,加强涉外经济法规建设,推动对外贸易等各类国际经济合作,调控汇率与稳定金融市场,参与国际经济机制建设和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职能包括实施中央政府的经济外交战略,推动地方对外贸易等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贯彻和执行国家涉外经济法规,加强地方涉外经济法规的建设;防范本地区外国短期资本风险。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既存在主辅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

应该站在经济学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研究课题的高度,来把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经济外交职能及其相互关系,以便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经济外交集权分权一、导言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获得长期、快速的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已经是一国经济发展、甚至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济外交对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世界经济已经浑然成为一体。

在此情况*崔绍忠,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讲师;刘曙光,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

(北京100037)44外交评论2012年第3期下,利用好经济外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绝不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世界各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对外经济关系领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没有通过经济外交手段利用好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的经济外交积极进取、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①与此同时,中国各省市地方政府的经济外交活动也日趋活跃,并且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

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

外国史
古 城邦、四百人会议到五百人会议、公民法到万民法 代 美国邦联到联邦、1787年宪法、 近 代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阿尔萨斯和洛林、巴黎公社 一战后的民族自决原则
罗斯福新政联邦政府权力强化
1936年苏联宪法权力高度集中 现 代 慕尼黑阴谋中的苏台德地区
当今极端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 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 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 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 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 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 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 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4分) (3)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地方:保持香港的稳定和高度自治。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4)既坚持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又适当兼顾地方利益;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 发;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地方行政路州县三级 腹里、宣政院、行省制度、 宋元 省官互迁
明清 平三藩收台湾灭噶尔丹、厂卫特务、密折制、
改土归流(阅读内容)
中 央 权 力 趋 于 集 中
到而明 压地清 抑方以 的来 政的 治政 自治 主趋 性势 选 和是 自 能中 《 动央 必 性集 修 一 则权 》 越逐 来步 越加 受强 ,

1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

1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

第六编中央——地方政府过程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2003年3月国家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关系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种关系反映在政治体制上,就是国家的结构形式。

这对中国尤其如此。

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单一制和联邦制。

»单一制,也即中央集权制。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所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

在单一制国家,国家的整体和部分形成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也有一些国家实行地方分权制,目前其基本形式是美国、俄罗斯等采取的联邦制。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邦国所构成的统一国家,但各邦国依法有一定的自主权。

在联邦制国家,国家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形成联邦和各邦国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其一,中国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她的多数省份都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而面积与中国大致相当的国家,其所承载的人口都显著地少于中国,因此,中国在纵向政治结构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必然比任何国家都要多,都要复杂。

•其二,中国在传统上就是一个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重要的国家权力均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且长期没有很明确地在法律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因此,在政府运行上依靠法律调节的范围较小,依靠政策调节的范围则相应较大,历史上遗留下来需要加以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很多。

•其三,中国虽然地大人多,但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帝国;她的巨大,是由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共同自然特征和文化特征的社会共同体,一直共同生息在这片辽阔但与其所承载的人口相比并不算富庶的土地。

•当代中国实行的是和历朝历代完全不同的现代意义上的单一制。

•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在这方面所采取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和调整之后,已经在单一制基础上,形成和补充进去了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具有复合制特征的因素。

•对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一些具体关系问题,也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已在政府管理的层次上,形成了地方立法制度、分税制等一系列较为充分地考虑地方利益的制度和作法。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浅谈十六大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摘要】: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党政工作的重点。

自十六大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那么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政府间关系中央地方变化趋势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问题自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

下面我们将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一、政府报告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指导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是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基于利益关系之上的权力分配关系,它既是一种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权力分配关系。

从博弈的角度看,其关系是“非零和”博弈,是能够达到双方“共赢”。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召开。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指出:“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七年多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200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主要措施就是: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要求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2012年11月,十八大也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二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二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美国一从邦联到联邦美国最初为13个殖民地,独立战争后成立了邦联。

内耗。

1767年费城宪法会议,要维持美国为一个国家,确认和综合各州的利益等。

1789年美国宪法实施。

内耗贸易壁垒国家层次(邦联)制定的法律在州得不到有效实施。

邦联政府依赖各州筹税收。

有些州搞歧视活动,有时州之间出现暴力冲突。

内耗,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也使国家不能应对来自欧洲和印第安部落的军事威胁。

减少内耗,发展更具活力的经济,正是建立联邦的目的。

建立联邦政府,它代表民众的能力,基于代表们能清楚了解他们代表的民众或选民。

单一政府若要代表人民,得选举大量代表→立法机关规模庞大,因而效率低下;若选举少量代表,则一个代表要对大量选民负责,因而代表性或质量成问题。

二美国,联邦权威如何维持(一)行政分权。

联邦政府的地方机构或驻各地的办事处。

中央政府的指令不可能适应千差万别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实际情况。

同样是治理污染的的指令,不能同样适用于干旱地区和潮湿地区。

中央机构在各地方设分支机构,或者说,将行政权责授予次一级行政区域内至少一个项目或职能领域的行政单位,可将中央指示适应于地方环境。

(二)州政府的某些职能与联邦政府共同行使,且受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正当法律程序”和“平等保护”的原则之制约。

(三)众议院可直接代表选民。

(四)宪法第十四、十五条修正案赋予联邦政府直接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免遭州政府的侵犯的责任,保护国家统一和完整。

(五)宪法第四条第二款,赋予宪法和国这法律“在美国土地上最高法”的地位。

除明确规定的联邦权力外,宪法第一条第八款下之“必要与正当条款”下联邦政府还拥有广泛的“隐含权力”。

(六)宪法第一条第八款集中规定了联邦政府的“列举权力”(牧举权力)第十四条修正案: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任何州都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

通过该修正案,民权法案适用于州政府(1868年获得批准),限制了州政府对某些领域的政策作出调整的能力。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

地方政府的权限特点
地方政府的权力主要是决议权、执行权、行 政权。 地方政府的权限特点:
–地方政府的权限由中央政府划定; –地方政府的权限限定于法定的地域范围; –地方政府的权限限于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部 分事务; • 固有事务 • 委任事务
中国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
中国实行的是单一制中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结 构形式。 中国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
在中国一级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也被包括在 地方政府之内。
–地区(行政公署)
–特别区(林区)
–街道办事处 –开发区(管委会)
地方政府的地位
从结构上看,国家就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 地域性政治组织,以某种形式结合成的整体。 政治统治就是通过国家机构,从而也包括通 过各类地域性政治组织机构实现的。
– 地方政府的存在,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 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 和促进的关系。
行政区划中的层次和幅度的关系
通常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制约层次和幅度的因素: – 国家规模(面积、人口); – 国家结构形式; – 国家政权性质; – 政治的、民族的、历史的因素; – 社会发达程度、经济技术水平、自然地理 环境。
行政区划发展的一般趋势
有逐步减少行政单位层次的趋势 有逐步扩大行政区域规模的趋势
在行政建制类型上,有城乡合治的趋势
பைடு நூலகம்
我国行政区划的类型
依照《宪法》(包括人大《组织法》)规 定,我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为:
–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 市、自治州、市辖区; – 县、自治县; – 乡、民族乡、镇。 省级和县级政府必要时可以设立派出机关。
行政区划现状(截至2004年底):

历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概说

历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概说

历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概说翻开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在正文的第一页就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常人亦感叹“天下治世少,乱世多。

”似乎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变化,概括起来不过是一治一乱、统一分裂的循环往复而已。

那么产生这种循环往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古人常用内外轻重来进行解释。

所谓“内”,指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政权,“外”则是地方政府或地方分权。

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时,就被称为“内轻外重”,反之则为“内重外轻”。

外重内轻可能会引发割据分裂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分崩离析,这是汉唐两代末期的教训。

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这是宋明的结果。

因此,古人追求的理想结果是内外相维,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内外相维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一旦处置失当,就会失去平衡,不是向内轻外重滑坡,就是向内重外轻倾斜,因此,历史总是在循环不已。

当然每一个循环都不是简单的重复,二是吸取了前代教训以后的提高。

除了以内外作比喻,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还可以称为干枝关系、首尾关系、本末关系。

西汉中期削弱诸侯王国的措施叫做强干弱枝或大本小末,唐后期的藩镇割据被形容为尾大不掉。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影响一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我们试将历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分为两种结构模式,即分封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和郡县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这两种不同的关系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有时候两种结构又是并行的,为了简便,我们把历代的分封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单独作为一部分,而把秦以后的郡国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作为另一部分分别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对中国古代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一、分封制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1.1分封与封建什么是分封?分封和封建是我们在回顾古代历史常见到的两个词,经常被混用,实际上,分封和封建是不同的。

所谓的封建,就是封土建邦的意思,强调的是必须有土地被封赐,分封的涵义却又宽泛得多,它不仅包括封建一词的涵义,还包括封王不予土的情形。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摘要:中央和地方关系是与国家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体现了了国家国内政府间关系,并且决定着整个国家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格局。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

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

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负责组织征收的收入,不是按财政体制计算的收入分成数。

关键字:财政收入、支出预算管理税收1 从财政收入方面来说1.1财政收入的概念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1.2财政收入的原则1.2.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1.2.2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所谓“兼顾三者利益”是指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财政收入的取得,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单位和个人,以调动和发挥它们的积极性。

“兼顾中央与地方两级利益”是指国家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兼顾中央级财政和地方级财政的利益关系。

按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我国的国家财政是分别由中央预算和地方总预算构成的两级财政。

两级财政有各自具体职能,也形成各自的利益关系,因此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兼顾两级利益关系。

1.2.3“合理负担”原则“合理负担”原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中,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实行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它通常采取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的税率,减免税等方式来实现[1]。

实行合理负担,是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财力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级服从上级”,包括了中央领导下的“块块” 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 (市辖区)、乡(镇、街道)之间,中央领导下 的“条条”上的各部委与其所管理的下属机构、 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递次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在“下级服从上级”方面,政治管理和具体领导 含义上的服从内容要更多一些。 • “下级服从上级”是以“全党服从中央”为基础 和前提的。
• 当代中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单 一制的特点
• 在单一制基础上,形成和补充进去了以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为主 要内容的一系列具有复合制特征的因素。 • 在政府管理的层次上,形成了地方立法制 度、分税制等一系列较为充分地考虑地方 利益的制度和作法。
第一节 关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 积极性”的基本指导思想
五、中央计划管理与地方经济自主性
• 中国一直采用高度集中的中央指令性计划 体制进行国民经济管理,市场经济时代的 宏观调控能力也还比较强大。 • 而地方政府作为一级政权机关,它们必然 会有发展地方经济实力,形成地方特色经 济,为本地群众谋取福利的愿望。 • 这两者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平衡,很关键。
六、统一财政管理与分税制
分税制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扩大了 地方固定收入的范围。这有利于促进地方 合理地组织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 经济效益,最终做到既增加了地方的收入, 也能增加中央的收入,实现财政、税收上 的“两个积极性”。
七、民族团结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
• 民族地区,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域,对民族地区 的管理,是政府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问题。
• 与多数国家“块块”实,“条条”虚的情 况不同,中国的“条条”和“块块”都 “掌握中央精神”,部分别通过自己的领 导系统把这种中央精神传达、贯彻到地方 和基层。
• 条块分割、条块矛盾
三、“条条”管理和“块块”管 理
• 我国干部任用制度的核心是委任制——上 级任免下级。
• 目前,中央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级和 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一 级的干部实行直接管理,
• 一、正在走出“收权”和“放权 ‘循环的怪圈
• 关于中央和地方之间“职责”,“事权”的划分 等概念开始进入了当代中国的政治词典。制度建 设朝着中央和地方各自“应该做什么”;并在此 基础上寻求责、权、利的统一。 • 当代中国在国家结构形式方面发展的唯一前途, 是在“维护中央权威”和“尊重地方权益”这两 大基石上发挥两个积极性,建构中央和地方关系 的新格局。
• •
• 三、军队调动由集体决定。中央军委主席有最 后决定权。 • 四、军饷和装备由中央统一供给,军队不能就 地筹饷。 • 五、驻军和所在地的地方政权分离。地方行政 长官和军事长官分离。地方长官没有军事实力, 只能听命于中央;军事长官没有行政权力,不 能号令百姓。中央对军事长官和行政长官分别 控制,并让二者相互监督。
• 六、“双长制”,军长和政委都是一把手。二 人平起平坐,相互制衡。 七、司、政、后分离。作战指挥,干部任免、 后勤保障分别由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各自 负责。三者都服从同级党委领导,同时接受上 一级对口部门的业务指导。
• 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集中,必须依靠法 制的统一来保障。 • 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组织法》 • “八二宪法”肯定和正式确立了“二级立 法”体制。
一、法制统一与“二级立法”体 制
二、“全党服从中央”与“下级服从上 级”
• 严密的党的领导系统和严格的党的纪律,是党 中央对各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对地方各级党的 组织进行控制和管理,是中央政令在全国有效 地得以贯彻实施的基本保证。用一句话来概括, 就是“全党服从中央”。
四、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思路问题
• 基本原则是:适合和需要国家在整体上掌 握的权力,就应当由中央政府掌握,适合 由地方和基层政府负责的事项,就由政府 和基层政府分担。
• 在纵向间政府关系上,必须摒弃“每 一级都管理所有的事情”,即五级政 府之间“职责同构”加“条块分割” 的格局。
• 一是党政机构必然是上下“对 口”; • 二是“条条”钳制“块块”; • 三是上面决策,下面执行,上 面领导,下面负责,上面负担 重,下面责任多,权力与责任 不对等,出了问题责任难以说 清楚。
• 在这个问题上,也要做到发挥“两个积极性”。 这就是,经过努力要做到既要实现整个中华民族 的团结和统一,又能保证各个少数民族的特殊性。 • 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所选择的具体实现方式, 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八、“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
• “一国两制”之中的“一国”,是强调 国家的不可争辩的统一性,即“一国两制” 是一个统一国家内部的两种不同的制度, 实行特殊制度的地方,是统一国家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不能单独行使国家主权, 以及外交、国防等方面的权力;国家的主 体部分继续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二、维护中央权威
• “维护中央的权威” 是指全国各级政权机关在统 一的国家法制之下,自觉地肯定、服从和接受党 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与监督。
• 《分权的底线》王绍光 • 为什么政令不出国务院?
• • • •
中央政策大晴天, 下到地区起点云, 传到县里变成雨, 落到镇里淹死人
• 三、尊重地方利益 • 这标志着中国最高层领导国家结构管理观 念的深刻变化,即已经从简单地“放权”, “让利”,转向了谋求在中央与地方之间 建立规范化的领导与监督,分工与协作关 系。
四、“党管干部”与“下管一 级”
• 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属的地区(地级 市)和厅(局、委、办)一级,中央机关 所属司(局)一级主要领导干部实行备案 管理。
• 从1984年7月开始,我国的干部管理权限由过 去的“下管两级”改为“下管一级”。 • 特别是“下管一级”的政策与“差额选举”的 制度结合之后,地方、基层和群众对地方主要 干部的任用,特别是对副职的任用和各权力机 关组成人选的确定的实际影响明显增强。
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维护中央权威,维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重要 力量。
•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各个 组成部分都是领导关系,但是,明确强调到“绝对领 导”这一高度的,只有国家的武装力量。
党指挥枪(杨继绳)
•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统率全军。中央军委 主席由党中央主席兼任。军委主席对重大 问题有最后决定权。毛泽东对中国历代的 监军制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 监军办法: 一、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军官调动频繁。 上级军官和下级军官之间,军官和战士之 间,不可能建立深厚的私人关系。 二、带兵的不能调兵,调兵的不能带兵。 调兵权和带兵权分离,使每一支军队只能 在划定的驻防范围内活动,不可能进行中 央给定以外的军事行动。
• 当前,解决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个 问题,不能靠简单强调中央集权,也不能 靠过度地强调地方分权,而是根据不同层 次,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不拘一格,集 分并举 ,职责异构,达到”每一级政府都 做特定的事情“的理想状态。
第二节 实现“两个积极性”的基本机 制
一、法制统一与“二级立法”体制 二、“全党服从中央”与“下级服从上级” 三、“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 四、“党管干部”与“下管一级” 五、中央计划管理与地方经济自主性 六、统一财税管理与分税制 七、民族团结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 八、“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 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十三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整体和局部的关
系。 当代中国的纵向间政府关系是中国政府体制 改革中的一个困点。
单一制和联邦制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所构成的单一 主权的国家。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邦国所构成的统一国家, 但各邦国依法有一定的自主权。
• 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单一 制体制形成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地 理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