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土地的区位利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凡原材料系数 =1 的工业 , 即运进的物质与运出的 产品重量相等 , 工厂可选在原材料产地与产品消费区 间任何一点。
2.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指制造一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平均劳动工资, 地域重 量是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运输的重量, 劳动系数则 是劳动成本指数与地域重量的比例 :
劳动成本 劳动系数=————————
a、生产成本曲线(图1)
• 生产成本 = 费用 + 利润
• 在距离中心市场各地都是固定的。 • 所以,在生产成本曲线图中,呈一条直线。
成本
O
图1
距离
b、产品的运费曲线(图2)
价格 a
c
d
数量
b
(五)区位理论的进展特点
1 从单个经济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到总体区域的土地 结构的应用。
2 从抽象的理论模型的推导转变为实际分析和决策应用。 3 第三产业加入到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分析中。 4 对以信息产业为主的新经济对土地分区利用的影响更
加关注。 5 现代科技和交通的的广泛应用,软资源的利用对土地
(一) 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
1 假设条件
(1)城市孤立(孤立国); (2)城市消费外围农业供给 (3)陆路交通马车运输; (4)气候土壤条件相同; (5)运费与农产品重量以及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
2 空间布局
第六圈:畜牧业圈
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第一区黑麦, 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 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
原材料系数=——————————
制成品总重量
2 三个基本原则
(1)凡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 运出工厂的总重量,为节省运费计, 工厂应设在产品的中 心消费区。适于这一条件的工业,其所用物质大都是随地 物质 , 如制冰厂、酒厂、汽水等饮料厂及砖瓦、水泥厂 等。
(2)原材料系数 > 1的工业,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量 > 运出工厂产品的总重量,为节省运费计,工厂应设在稀 有性原材料产区,属于这一类的产业有金属冶炼业、食品 加工业等。
(三)克利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1 区域内城市等级与规模关 系的六边形模型
日常生活的低级消费 品应数量多、布局分散、
3
服务范围大;高级消费品
数量少、布局集中、服务
2
范围小。维持最少消费人
口和最低利润的范围叫门 槛。
1
c ba o
(四)市场区位论-廖什需求圆锥体
因运费的增加,产品价格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消费 者行为采取的消费决策是价格高的商品购买少,价格低的 购买多。 要求商业网点和的的建立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 距离。
地域重量
当劳动系数较大时,即劳动成本高时,工业厂址的 选择, 应离开运输成本最低点,偏向于劳动成本较低 点, 使劳动成本减少的数量超过运输增大的数量, 最 终使产品成本下降。
当劳动系数较小时,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与其他 地区比较, 可能节省的劳动费用较高,工业厂址的选 择偏向于劳动成本较低点,它对各种劳动密集型的制 造业,特别是对劳动系数大的制造业吸引力也较强。
P :利润, V: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E:农业生产成本, T:运费
(二) 工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为前提 的,寻求在原材料和消费中心一定的情况下,工业企 业的最佳分布点。 1 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依据原材料在生产中的上述特点, 韦伯设计了原 材料系数公式:
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
区位理论构成了挑战。 6 以计算机、遥感技术等模型化定量化研究更广泛。
二、区位经济效益
• 优位经济效益——是指优越的地理位wenku.baidu.com所带来的
“额外”经济效益。
• 外部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内部效率提高,但其
本身不支付代价,而由企业外部的经济行为所产生。
• 土地位置与商业资金的流通效率
土地位置与商业资金的流通效率
– ——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
– 1909年,韦伯(A·Weber,1868-1958)的《论工 业的区位》发表:
– ——标志工业区位论问世
– 20 世 纪 30 年 代 , 德 国 地 理 学 家 克 里 斯 塔 勒 (W·Christaller,1893-1969)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 ——城市区位论
• 周转速度越快,占用的资金越少,流通的商品量 越大,资金的流通效率就越高。
三、城市土地的区位选择与地租: 基本经济模型
1、单一产品地租决定与区位选择:
经济模型的假定条件
1、城市只有一个中心市场; 2、运输工具单一,及运输不同的产品,其费率相同; 3、对各种不同的产品,运费与离中心市场的距离成正比; 4、生产成本 = 费用 + 利润 5、产品总成本 = 生产成本 + 运费 6、每单位土地上生产的某种产品的销售额相同。
– 几年后,德国经济学家廖什(August·Losch)从 市场区位的角度分析研究城市问题,提出了与克 里斯塔勒城市区位论相似的理论,为与前者区别, 后人将其概括为:
– ——市场区位论
• (1)农业区位论 • (2)工业区位论 • (3)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 (4)市场区位论 • (5)区位理论的新发展
一、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 区位
– ——即各类物业分布的地区或地点。
• 区位论
– ——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 互关系的学说。
区位论的产生:
•
作为一种学问,产生于19世纪20-30年代。
– 标志:
– 1826年德国农业地理学家屠能(J·H·V·Thunon, 1783-1850)所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 系》(简称《孤立国》)(第一卷)。
第四圈:种植牧草及粮食谷物。
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三年轮作)。 六区轮作制;马铃薯-大麦-苜蓿-黑麦碗豆-黑麦。耕地的50%种植谷物。
第二圈:林业圈(森林)。产品重量大, 供城市建筑和薪柴用;
第一圈:自由农业区(集约农业),生 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 园 艺作物,饲养奶牛等;
PV(ET)
• 城市土地的差异性——在于土地的位置,即某一 地块距城市商业中心的远近。
• 一般地,在城市各类用地中,商业用地对土地位 置的差异表现得最为敏感,它会显见于商业资金的 流通效率。
• 商业资金的流通效率,即一定时期内流通的商品 量或销售额的多寡。
• 而商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则是商业资金流通效率的 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