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
浙江师范大学遗传学实验报告巴氏小体的观察
吴月婷学号13990115巴氏小体的观察1 目的学习掌握观察与鉴别人体X染色体的方法,识别其形态特征和所在的部位;进一步理解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的假说和剂量补偿效应。
2 原理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中存在的异固缩状态,形成直径约为1 μm的染色小体,贴着核膜或靠近核膜边缘。
XX型的女性细胞中含有1个巴氏小体,XY型的男性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巴氏小体的数目为细胞中X染色体的数目-1。
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巴氏小体出现的概率是30~50%。
3 步骤(1)取女生口腔上皮细胞,涂在载玻片上,男生口腔上皮细胞为对照。
(2)醋酸洋红染色约20min。
(3)制片显微镜观察。
4 结果在40倍视野下(图1),观察到女性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而男性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
巴氏小体贴着核膜表面,团状,染色较深。
统计了50个女性细胞,含有巴氏小体的细胞数为19个,比例为38%.50 μm50 μm图1 女性细胞(A)和男性细胞(B)的巴氏小体观察5 讨论我们观察到女性细胞有巴氏小体而男性细胞没有。
巴氏小体是失活的X染色体,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因此女性在胚胎时细胞会有1条X染色体失活成为巴氏小体,从而使得X染色体剂量均等。
通常X染色体上的基因活性是常染色体活性的两倍。
女性的卵子细胞会使已经形成的巴尔氏体再次展开,转变回原始的状态。
我们观察到并非所有的女性细胞中都有巴氏小体,而是部分细胞存在。
控制X染色体失活的基因主要是X染色体上的Xist。
Xist基因表达的时候会使X染色体凝缩,当基因没有被转录或翻译的时候没有巴氏小体,凝缩后的巴氏小体缺少相应的结合蛋白也会重新展开,例如卵子中的Xist基因就会关闭,巴氏小体就重新展开形成X染色体。
在不同的组织中巴氏小体出现的频率也有所差异。
在哺乳动物中,形成巴氏小体能使X染色体的剂量均等。
其他动物有不同的方法,例如线虫不会进行X染色体去活化,而是把雌性两条X染色体的活性都减半;果蝇则是雌蝇的两条X染色体都有正常作用,但雄蝇的单一X染色体会发挥两倍的活性。
实验五 人体细胞Barr氏小体的制备与观察
间期细胞核内侧靠近核膜处有约1微米大小的反光极强 的颗粒状亮点,即为巴氏小体。材料不同,观察结果 可能有不同,且必须和核仁区别开来(核仁往往离核 膜较远或接近核中央制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 X - 染色质鉴别方法,识别 X - 染色质的 形态特征及部位。
二、原理
巴氏小体,又叫巴尔体(Barr body),指雌性动物的体细胞在间期 时,在核膜内面的一块染色很深的染色质。巴氏小体实际上是浓缩 了的X染色体,其上的基因不转录。 哺乳动物的雌性细胞有两个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 来自父方,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这两个X染色体中的一条浓缩形成 巴氏小体,因此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一个巴氏小体和一 个能转录的X染色体,而雄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有一条可转录的X 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随着细胞分裂,巴氏小体也要复制,但上 面的基因从不转录。如果这个动物是三倍体,体细胞中也只有一个 能转录的X染色体,其余的X染色体都会浓缩形成巴氏小体。 巴氏小体只有女性有,巴氏小体数=X染色体数-1。
三、材料
人口腔黏膜细胞
四、方法步骤——人体细胞Barr氏小体的制备与观察 用灭菌牙签刮取口腔黏膜细胞; 涂片与风干(涂抹一下,不要来回涂); 染色及压片(滴卡宝品红压片): 染色10min后,盖上盖玻片,一头蒸馏水冲 洗,另一头用滤纸吸干。
五、观察结果——Barr body
观察人不同形态的X-染色体,并绘图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遗传学实验报告题目:人体巴氏体观察名称:学生人数:班级:时间:1,实验目的:1。
掌握人类性染色质的检测方法;2。
观察人类性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和存在位置,为进一步研究人类染色体畸变和疾病提供参考条件。
3。
了解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的假说和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第二,实验原理: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另一对是性染色体。
XX 代表女性,XY代表男性。
一些X和Y染色体是同源的,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而其余的则是不同的起源。
Y染色体包含很少的基因,而X染色体包含大量的基因。
男性和女性有相同数量的常染色体,并且包含相同数量的基因。
然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因此女性性染色体携带的基因剂量比男性高得多。
然而,研究发现女性性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男性大致相同。
这是什么原因?剂量补偿效应(剂量补偿效应)定义:在具有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体中,性连锁基因在雌性和雄性中具有相等或接近相等的有效剂量遗传效应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中,x染色体基因编码的酶或其他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接近相等剂量补偿有两种情况。
雌性哺乳动物的一条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失活),并且只有一条X染色体是活性的,这使得基因产物的剂量平衡,尽管雄性和雌性动物的X染色体数量不同。
二是X染色质的转录率不同。
如果两个X染色体在苍蝇的雌性细胞中都是活跃的,它们的转录率就低于雄性细胞。
| M.L.Barr等人在雌性猫神经元的核膜中发现了浓缩的深染体,但在雄性个体细胞中没有发现。
这个结构叫做巴尔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结构可以在所有哺乳动物的雌性细胞中看到。
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X染色质随机失活形成的。
它们在间期细胞核中是异质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并且是靠近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里昂假说1961,玛丽·里昂提出了一个假说,阐明哺乳动物的剂量补偿效应和形成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的失活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雌性哺乳动物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受精后失活;②两个X染色体中的哪一个随机失活;在同一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一些亲本X染色体失活,一些亲本X染色体失活。
巴氏小体染色观察
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体性染色质的检测方法;2.观察人体性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及存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3.了解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假说和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
女性为XX,男性为XY。
X与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在减数分裂时可以相互配对,其余部分则不同源。
Y染色体含有很少的基因,而X染色体则含有大量的基因。
男性与女性的常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所含有的基因数目也相等;但是女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一条X一条Y,因此女性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剂量远高于男性,然而研究发现女性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剂量与男性是大体相同的,这是由于剂量补偿效应导致的。
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定义: 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雌、雄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它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剂量补偿存在两种情况,雌性哺乳动物一条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失活),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使雌雄动物虽然X染色体数目不同但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另一种是X染色质的转录速率不同,如果蝇雌性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都有活性,但它们的转录速率低于雄性细胞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
1949年M.L.Barr等研究发现雌猫神经元细胞核膜内有凝缩的深染小体,而雄性个体细胞中则没有,这一结构被称为巴氏小体(Barrbody)。
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哺乳类雌体细胞中都可以见到这一结构。
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染色质随机失活形成的,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三、实验材料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等。
2.试剂:硫堇染液,1M HCl,蒸馏水、生理盐水。
3.材料:口腔上皮细胞。
遗传试验4巴氏小体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摘要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直径约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显微镜观察到男性有巴氏小体的细胞为1%,而女性则高达30%。
本次实验中采用女性的口腔黏膜细胞或者毛囊细胞(男性的作为对照)为材料,通过染色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巴氏小体。
关键字:巴氏小体、X染色体、女性1.引言巴氏小体又称X小体:正常女性,位于间期细胞核中,紧贴核膜内缘,大小约1~1.5 um,呈现三角或椭圆形小体。
巴氏小体是由于女性两个X染色体中的一个失活形成的。
具有两个(或以上)X染色体的细胞中,不活化的X染色体所浓缩形成的紧密结构。
它会依附在细胞核边缘的核膜内侧,虽然此染色体上的小部份区域能保持着活跃的状态,但大多数的基因都是不会表现的。
只有位于性腺之细胞内的巴尔氏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再度活化。
Lyon的剂量补偿学说认为: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但所表达的绝大部分遗传物质与只有1个X染色体的男性是一样多的。
这是因为女性的X染色体中只有1个保持活性,而另一个是晚复制的,没有活性。
该失活的染色体在形态学上呈异染色体,即DNA螺旋压的很紧,染色深而致密,称之为巴氏小体。
X染色质的失活只是部分失活,仍然有部分基因具有转录活性,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十几个基因有活性。
若失活X染色质为完全失活,则XXY(Klinefelter’s syndrome)及XO(Turner’s syndrome)型应表现正常。
Barr小体的数目=n-1(n为X染色体数目) 正常女人的体细胞间期核中Barr小体为1;正常男人的体细胞间期核中Barr小体为0;XXX女人的体细胞间期核中Barr小体为2;XXXX 女人的体细胞间期核中Barr小体为3。
2.实验材料2.1实验材料2.1.1实验材料:口腔粘膜细胞或者毛囊细胞2.1.2实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1M盐酸溶液、蒸馏水、硫堇染液、吸水纸2.2实验步骤2.2.1用牙签轻轻地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或拔一根头发将毛囊细胞,均匀的涂于干净的载玻片上,自然干燥5-10min;2.2.2 用1M HCl水解细胞3-5min;2.2.3 用水洗3次,每次1min;2.2.4用蒸馏水将HCl清洗干净后,再用硫堇染液染色20min;2.2.5水洗去染料,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
遗传实验报告3_巴氏小体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实验日期:2013年3月28日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鉴定人类X染色质的方法,在显微镜下正确识别Barr小体的特征及其所在的位置。
了解X染色体失活的有关理论假说以及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Barr等人在1949年首先发现在雌性猫的神经细胞核内有一个浓缩的深染小体,但是在雄性猫中几乎检测不到。
以后通过研究发现,在有袋类、偶蹄类、翼手类、食肉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多种组织的细胞中都存在这种二态性特点。
雌性个体的细胞中2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在间期是处在不活动的异固缩状态,从而形成了X染色质又称Barr小体。
这种情况在哺乳类动物的雌性个体都存在,即雌性哺乳类动物细胞内的X染色体在间期内仅有一条呈松散状态,参加细胞生理活动,另一条则保持异固缩状态。
Barr小体出现在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细胞的细胞核边缘,这主要是因为这条染色体处在失活状态所致。
Morishima等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方法证实了失活状态的性染色体与其他异染色质一样,在DNA复制时总落后于其他常染色质,且大多出现在核膜边缘。
性染色体在人类中,正常男性个体不可能出现Barr小体,正常女性的细胞只可能出现一个Barr小体。
对于具有性染色体畸变的个体来说,Barr小体出现的数目等于细胞内X染色体的数目减1。
表1为性染色体组成与X小体数目的关系。
表1 性染色体组成与X小体数目的关系XO 女0XX 女 1XXY 男 1XXX 女 2XXXX 女 3剂量补偿效应是指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由X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两性的表现几乎相同。
也就是说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在雌雄细胞中是等量的。
这种剂量补偿效应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的差异,即雌性细胞中的两条X 染色体的转录速率低于雄性细胞中单条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因而造成雌性和雄性细胞的总体表达水平接近;二是雌性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在功能上是失活的。
实验七.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
巴氏小体鉴别特征
1. 2. 3. 4. 5. 一般出现在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 直径为1μm左右; 一般位于核膜内侧边缘; 形状多样,多为半圆形,三角形等形状; 材料不同,观察结果可能有不同,且必须和核仁区别开 来(核仁往往离核膜较远或接近核中央部位)。
3. 观察
• 在女性间期细胞核内侧靠近核膜处有约1微 米大小的反光极强的颗粒状亮点,即为巴 氏小体。材料不同,观察结果可能有不同 ,且必须和核仁区别开来(核仁往往离核 膜较远或接近核中央部位)。
三、 实验材料: 男、女性口腔颊部粘膜上皮细胞、头发根部的毛囊细胞
粘膜上皮细胞个体较大,容易观察,但易污染细菌等杂质; 头发毛囊细胞个体稍小,观察稍困难,优点是不受细菌污染。
四、 实验器具及用品:
实验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牙签等。 实验药品和试剂: 1、1N或5N盐酸,或浓盐酸和95%乙醇 1:1的混合液。 2、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
-- 细胞周围无细菌污染;
-- 细胞轮廓清楚、核膜清晰; -- 核无缺损;核染色清晰适度;核质呈网状或细颗粒状。 6. 今天需要使用油镜,用后请搽拭干净。
七、实验结果和作业:
1. 分别观察50个男、女性可数的细胞,计算各自的
带有Barr小体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2. 在观察中画出1个典型细胞,标明Barr小体的部位。
八、思考题:
1.男性没有巴氏小体的理论基础。
2.男变女的变性手术后,该女性有无巴氏小体?
3.性别畸形的染色体模式可能有几种?
女性细胞1
2019/4/9 17
女性细胞2
2019/4/9 18
女性细胞3
2019/4/9 19
讲座信息
题 目:Imaging Life at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讲座人:Eric Betzig 时 间:3月24日(周四)上午9:00-10:30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
遗传学实验报告题目: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姓名:学号:班级:时间: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体性染色质的检测方法;2.观察人体性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及存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3.了解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假说和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
女性为XX,男性为XY。
X与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在减数分裂时可以相互配对,其余部分则不同源。
Y染色体含有很少的基因,而X染色体则含有大量的基因。
男性与女性的常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所含有的基因数目也相等;但是女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一条X一条Y,因此女性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剂量远高于男性,然而研究发现女性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剂量与男性是大体相同的,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定义: 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雌、雄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它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剂量补偿存在两种情况,雌性哺乳动物一条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失活),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使雌雄动物虽然X染色体数目不同但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另一种是X染色质的转录速率不同,如果蝇雌性细胞中两条X 染色体都有活性,但它们的转录速率低于雄性细胞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
1949年M.L.Barr等研究发现雌猫神经元细胞核膜内有凝缩的深染小体,而雄性个体细胞中则没有,这一结构被称为巴氏小体(Barr body)。
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哺乳类雌体细胞中都可以见到这一结构。
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染色质随机失活形成的,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莱昂假说(Lyon hypothesis)1961年,Mary Lyon 提出了阐明哺乳动物剂量补偿效应和形成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失活的假说。
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制备与观察
人类X染色质(巴氏小体)的制备与观察摘要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形成的呈异固缩状态,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在遗传学、细胞观察方面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作者取人口腔颊部上皮细胞与发根毛囊细胞进行硫瑾染色操作,通过显微观察对巴氏小体进行识别与计数,描述巴氏小体的形态,并统计其在不同性别人体细胞中的出现率。
引言在哺乳动物体细胞间期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失活并呈异固缩状态,此即为巴氏小体。
又称X小体、性染色质,直径约1μm,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1949年,加拿大学者Barr在雌性猫的神经元细胞核中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而在雄性猫中则极少出现[1]。
通常人类男性细胞核中很少或没有巴氏小体,而女性有1个,性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如XXY、 XXYY、XXX、XXXY等,巴氏小体的数量=X染色体数量-1。
综合巴氏小体与哺乳动物性染色体的剂量补偿效应,Lyon M.F 于1961年提出Lyon 假说,主要内容有:(1)正常的雌性哺乳动物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在遗传上有活性,另外一条失活;(2)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
因此表达是随机的,结果在杂合子中会出现嵌合现象(mosaic)。
例外:有袋类失活的X染色体全部是父方的。
(3)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如人在受精后的16天(5000-6000个细胞时)。
一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一旦失活,这个细胞的后代细胞中该染色体均失活。
Lyon假说虽然可以解释一些问题但不是全部,如人类中的44AXO型个体表现为Turner 综合症、44AXXY表现为Klinefelter综合症。
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单条X染色体失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失活的染色体上存在失活区和非失活的。
如人类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AHF(抗溶血第Ⅷ因子)等是非失活的,而Xg血型基因是失活的。
巴氏小体的生物学观察,对于优生学中鉴别性别和预防性连锁疾病的发生,以及作为癌细胞核异常主要形态学特征之一鉴定癌细胞,有重要价值[1]。
巴氏小体的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鉴别巴氏小体的简易方法; 识别其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
实验原理
➢ 基因有不可逆转的失活或丢失,受永久失活所 调节的一个完整的染色体-----X-染色质,即 巴氏小体。在雌性哺乳动物中,包括人类,女 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30%-50%(男性0-2%)的 细胞中,XX染色体其中一条就是失活的,表现 为浓固缩状态。
女性细胞(箭头 所指为巴氏小体)
男性细胞(没有巴 氏小体)
实验用品
• 1.材料:女性口腔颊部粘膜细胞。 • 2.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
纸等。 • 3.药品:吉姆萨染液等。
实验方法
❖ 1.女性口腔颊部粘膜细胞的观察:从女性口 腔两侧颊部刮取上皮粘膜细胞,在原位刮取2~3 次,可涂1~3片,干燥后,用Gimsa染色液染10分 钟,勿使干燥,用水冲洗后晾干镜检。
✓ 巴氏小体在细胞周期中比有活性的X-染 色体复制晚。
✓ Mary F.Lyon第一个发现巴氏小体是失活 的X-染色质,所以在雌性哺乳动物中, 一个X-染色体随机失活的想法叫Lyon假 说。这种失活似乎是一种获得剂量补偿的 方法。
✓ X-染色质的形态表现为,结构致密浓染 小体,轮廓清楚,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靠 近内侧,其形状 有:微凸形、三角形、 卵形、短棒形及双球形等。
❖ 2.毛发根部细胞的观察:拔取一根带有毛根 的毛发,自基部截取2cm左右置载玻片上,在毛根 部加一滴地衣红染液,片刻后再加一滴50%醋酸 (或只加50%醋酸),低倍镜下观察,待毛根鞘 软化后,拔去毛干,重新加一滴染液,加盖片, 在酒精灯上轻微加热后,静置5分钟,加吸水纸, 用手指轻压后镜检。
实验六:barr小体的观察
班级:14级生物1班姓名:王堽学号:20140322142 实验六:体细胞Barr小体的观察一.目的1.了解Barr小体的发现及其形态;2.学习人类Barr小体的检测方法;3.认识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假说和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4.了解性别决定机制。
二.原理(一)异染色质及barr小体1.异染色质的介绍及其功能(1)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具有强嗜碱性,染色深,染色质丝包装折叠紧密,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
异染色质分为结构异染色质和功能异染色质两种类型。
结构异染色质是指各类细胞在整个细胞周期内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区,含有大量高度重复顺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称为卫星DNA(satel-lite DNA)。
功能异染色质只在一定细胞类型或在生物一定发育阶段凝集,如雌性哺乳动物含一对X染色体,其中一条始终是常染色质,但另一条在胚胎发育的第16~18天变为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该条凝集的X染色体在间期形成染色深的颗粒,称为巴氏小体(Barr body)。
(2)区别常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浅色,或对孚尔根反应呈弱阳性。
异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或对孚尔根反应呈阳性。
(3)功能关于异染色质的功能,目前还未深入了解。
但以下的几点是明显的。
①结构型异染色质可以加强着丝点区,使着丝粒稳定,以确保染色体分离。
②可以隔离和保护重要基因(例如NOR区的18S和28S基因),防止或减少基因突变和交换。
③促进物种分化,同源染色体可通过其异染色质区的重复序列在减数分裂时配对,这种配对能帮助染色体全长的联会。
重复序列中可以容纳突变,进而形成新的不同重复序列,由此而促进物种的分化和形成。
④有利于非必要基因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
体细胞Barr小体观察
体细胞Barr小体观察一 .目的:1.学习人类X染色体的检测方法;2.认识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假说和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
二.原理:在XY型性决定的生物个体中,雌性个体的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而雄性个体的细胞中仅有一条X染色体。
由于两种个体在X染色体的数量上是不相等的,因而雌、雄个体X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物也可能是不相等的。
针对这一现象,Muller于1932年提出剂量补偿效应,说明可以使具有两份基因的个体和具有一份基因的个体表现出相同表型的一种遗传机制的观点。
1949年,M.L.Barr等人发现,在猫的雌性个体内,神经细胞核膜内缘有一染色很深的小体(后来定名为x小体或Barr氏小体),而雄性个体细胞中则没有。
以后在人类女性口腔上皮细胞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构。
经研究认为这是失活的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并发现它属于延迟复制的染色体。
X小体的数目在正常女性中是X染色体数目减去一。
经观察,X小体一般1-1.5微米,呈三角形或卵圆形。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曾提出了一些假说来解释这一现象。
其中比较著名的假说是由M.F.Lyon于1961年提出的Lyon假说(Lyon hypothesis):1.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在遗传上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无活性。
2.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
3.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一经失活,其后代细胞中该染色体均处于失活状态。
4.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
一些学者以另一些事实来反对Lyon的假说。
因为X染色体的失活是个比较复杂的生物学问题,目前对这一现象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解释的疑点。
例如,是否所有组织的全部细胞中,在任何时间都存在这种X小体,失活的X小体是如何进行复制的?等等。
虽然对X小体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但目前X染色质的检查,在医学遗传的研究中,临床和法医诊断上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材料: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或毛囊细胞四.器具和药品:器具:显微镜、载片、盖片、无菌牙签等。
实验五. 人体barr小体观察
注意事项及难点:
取清洁的毛囊细胞 盐酸清洗要彻底 准确识别出barr小体
作业
1.计算观察细胞中的barr小体比率。 2.说明一个细胞中barr数目的多少与性别畸
形有何关系?
取实验材料→置于载玻片上,滴加 1mol/LHCl一滴,约3-5分钟→水洗 后去除毛干→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染 色15-20分钟→盖上盖玻片→压片→ 镜检观察
六、实验结果
• 1.X小体: • 油镜下可见X小体为一致密的浓染小体。
轮廓清晰,约1um,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 靠边内侧,其形态有三角形、卵形、扁 平形等。 • 正常女性间期细胞核中X小体比例约 30%~50%,男性中则偶尔可见(2%), 且不典型。
后来发现人类正常女性口腔上皮阴道上皮皮肤羊水等的细胞中都有一个这样的小体继而有人进一步发现所有哺乳动物雌体细胞中都有同样的一个小体
人体barr小体的制片及观察
二、实验原理
1949年Barr和Bertran在研究猫的间期神经细胞 时,发现雌猫体细胞核膜边缘有一个可被碱 性染料染色的小体而雄猫没有。后来发现人 类正常女性口腔上皮、阴道上皮、皮肤、羊 水等的细胞中都有一个这样的小体,继而有 人进一步发现所有哺乳动物雌体细胞中都有 同样的一个小体。一般认为这种小体是两个X 染色体中的一个在间期发生异固缩形成的,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人体barr小体的制片技术; 2.观察barr小体; 3.了解barr小体数目与人类性别畸形的关系; 4.了解异固缩现象。
2n=46(XX)
2n=47(XXX)
Barr小体的形态类型
Barr小体的位置 在细胞核的边缘
实验材料
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毛囊细胞 或口腔粘膜细胞
实验内容
而将其称为X小体,又称为Barr小体。
巴氏小体实验报告
人体性染色质体的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人体性染色质的检测方法;2、观察人体性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及存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3、了解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假说和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
二、背景知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M.L.Barr等研究发现雌猫神经细胞核膜内凝缩的深染小体[性染色质体(sex-chromatin body)或巴氏小体(Barr body)],而雄性个体细胞中则没有。
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哺乳类雌体细胞中都可以见到这一结构。
此后研究发现这种与性别有关的两型现象在有袋类、食肉类和灵长类等动物的多数组织细胞中存在,而在啮齿类中在少数组织中可以观察到。
三、实验原理在雌性个体的细胞中的2条染色体,在间期,有一条呈松散状态,参加细胞生理活动;另一条保持异固缩状态,我们称之为Barr小体。
由于Barr小体是处于失活状态,所以一般位于细胞核内边缘。
形状多样(微凸形、三角形、卵形、短棒形等)。
一般,在正常女性细胞中可能出现一个Barr小体,正常男性细胞中不可能出现Barr小体;(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胞中约30-50%有一个Barr小体。
在不同实验室中计数的差别较大,而在男性中则仅只偶尔可见不典型者——这是环境引起代谢的暂时现象,约2%以下)。
对于性染色体畸变的个体。
Barr小体数 = 细胞内X染色体数–1。
Barr小体特征及位置:它是处于失活状态的X染色体,一般位于细胞核膜内侧边缘的一个深染区(较细胞核要小),形状多样。
剂量补偿效应:是指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两性的表现几乎相同。
即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在雌、雄细胞中是等量的。
哺乳动物X染色体随机失活或父源X染色体失活有袋动物父源X染色体失活黑腹果蝇雄性个体X染色体基因表达水平加倍秀丽线虫雌性个体两条X染色体基因表达水平减半补偿的实现途径: X染色体转录速率的差异性,雄性细胞中的X 染色体转录速率>雌性细胞中2条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雌性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失活。
女性巴氏小体实验报告
女性巴氏小体实验报告简介巴氏小体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器,通过分析它在女性身体中的存在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妇科疾病的发生机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细胞培养和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巴氏小体在女性体内的定位和变化。
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从女性志愿者的宫颈组织中提取巴氏小体样本,并将其置于细胞培养基中。
细胞培养基中含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样本中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 细胞固定:当细胞生长到合适的数量之后,我们使用乙酸甲酯进行细胞固定。
这可以让细胞在显微镜下保持原始形态和结构。
3. 标记:我们使用特殊的染色剂,如血红蛋白染色剂,将巴氏小体标记为红色。
这可以使我们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和分析巴氏小体的位置和变化。
4. 显微镜观察: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我们使用高倍放大镜和干涉显微镜等技术,以获得更清晰和详细的图像。
实验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巴氏小体在女性组织中的存在,并且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有不同的分布。
在宫颈细胞中,巴氏小体主要集中在紧贴细胞核的位置,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
而在其他细胞类型中,巴氏小体则分散在细胞质中。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巴氏小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在细胞分裂前,巴氏小体的数量会增加,表示细胞正在准备与前细胞分开。
经过细胞分裂后,巴氏小体会重新分布和定位。
通过这些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巴氏小体在女性身体中起到细胞分裂和调控的重要作用。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证实仍然是必要的。
结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巴氏小体在女性体内的存在和变化。
巴氏小体的位置和数量变化可能与细胞分裂和调控有关。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妇科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基础,并有助于开发相关的治疗方法。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我们使用的细胞样本有限,无法代表所有女性的情况。
其次,我们观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也相对较小。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并深入探究巴氏小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并按照学术要求格式进行引用,以支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人类巴氏小体的制备及观察16页文档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实验一
人类细胞中巴氏小体的观察
X染色质的本质
❖异固缩的X染色体随机失活。 ❖胚胎发复活性。
X染色质为兼性异染色质
相关概念:
剂量补偿效应:指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 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 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主要类型: 1.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不同(果蝇)。 2.雌性体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是失活的。 (人、哺乳类)
近内侧; 3.其形状有微凸形、三角形、卵形、短棒
形及双球形;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记录试验过程 三.绘图表示实验结果.
绘人x染色质图。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X染色质检查的临床应用
正常女性间期细胞 核中X染色质阳性 率为10%-30%, 而男性则低于1%。
核膜
X染色质
性别的快速鉴定 胎儿性别鉴定
实验步骤
取口腔上皮细胞涂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 甲醇,冰醋酸(3:1)固定15分钟, 干燥 依次放入95%乙醇、70%乙醇、50%乙醇,蒸馏水中, 每次2-3分钟 5NHcl分化5秒钟 蒸馏水漂洗3次,每 次2-3分钟 硫堇染色10分钟 冲洗干净,电吹风吹干 镜检(油镜)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实验结果的观察
❖ X染色质的识别方法:一 般位于核膜内侧缘,形状 多样,多为半圆形,三角 形。
可计数细胞的标准:a:核较大, 轮廓清除完整,无缺损、皱褶, 染色清晰。b:核质呈细网状或 均匀的细颗粒状,无深染大颗粒 及细菌污染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一、目的1,掌握人类x小体(巴氏小体)玻片标本制作方法2,观察识别巴氏小体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鉴定个体的性别。
二、原理巴氏小体又称X小体:正常女性,位于间期细胞核中,紧贴核膜内缘,大小约1~1.5 um,呈现三角或椭圆形小体,数量为x染色体数减一。
巴氏小体是由于女性两个X染色体中的一个失活形成的。
Lyon的剂量补偿学说认为: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但所表达的绝大部分遗传物质与只有1个X染色体的男性是一样多的。
这是因为女性的X染色体中只有1个保持活性,而另一个是晚复制的,没有活性。
该失活的染色体在形态学上呈异染色体,即DNA螺旋压的很紧,染色深而致密,称之为巴氏小体。
三、实验器材与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香柏油,牙签,苯酚品红染液,女性口腔粘膜细胞,生理盐水。
四、实验步骤1)取材口腔粘膜细胞:受检者清水漱口数次,用洁净牙签从女性口腔两侧刮取粘膜,原位刮2~3次,涂于干净的滴有一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
2)干燥将载玻片放于桌面上晾干,或置于适宜温度下烘干,直至细胞悬液蒸发干燥。
蒸发干后,细胞悬液位置会有白色的物质。
3)染色、制片取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剂滴于白色物质上,静置染色20min 后加盖玻片,压片。
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染料,制成装片。
五、镜检在油镜下观察(X小体):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先用低倍显微镜找到细胞位置,再在盖玻片上滴一滴香柏油。
转到油镜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使油镜镜头浸没于香柏油中,再调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并找到被染色的细胞。
观察细胞,找到位于核膜边缘,反光极强的深色椭圆或三角形的物质即为X小体。
六、注意事项1、刮口腔上皮前要漱口,以减少杂质。
2、刮时牙签应用力适宜,以免划破口腔。
3、刮时在原位重复刮两到三下,确保牙签上有足够的口腔黏膜细胞。
4、涂片晾干再加改良苯酚品红染色。
5、染色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核质着色深,X染色质体不易区分;也不可过短,以免染色不足。
6、压片时要用力适宜,过轻则细胞不能均匀散开,不易观察;过重可能会压破玻片,弄伤手指。
遗传学-巴氏小体观察
遗传学—人类性染色质体观察巴氏小体也被称为性染色质体或X染色质体。
在间期表现为浓缩致密的、深染的结构,在DNA复制期表现为晚复制。
女性细胞中观察到的频率为13~39%,正常男性0~2%。
研究发现巴氏小体的数目=x染色体数-1Mary Lyon提出巴氏小体是通过异固缩形成异染色体而失活的X染色体,是达到雌雄两性X染色体上活性基因剂量平衡的一种补偿方式。
Lyon假说的要点:1. X染色体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受精后的16天左右,胚胎的细胞数达到5000~6000左右,植入子宫壁时),一旦失活,其上的大部分基因也失去表达活性;2. 每一体细胞中哪一条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3. X染色体的失活状态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传递,即一旦某条X染色体失活,在其所有子细胞中都是同样一条X染色体失活。
修正:失活的X染色体上并非全部基因都呈莱昂化(失活)非莱昂化基因:③不完全的剂量补偿效应:。
31.生殖细胞中不发生X染色体失活。
2.失活的X染色体上有活性基因似乎是与失活基因相嵌存在。
1. 清洁口腔:细胞提供者需重复两三次用水漱口,以便去掉松动的上皮细胞和细菌。
用洁净的牙签在女性口腔颊部来回刮取粘膜细胞并涂在洁净干燥的载波片上。
涂片的范围与盖片大小相当。
静置10分钟晾干。
2. 滴加1 mol/L 的HCl水解10 min。
3. 从玻片反面用成45度角的流水冲洗。
晾干5-10 min。
4. 2%硫堇染色1-2 min。
5. 从玻片反面用成45度角的流水冲洗。
晾干。
6. 镜检,观察巴氏小体。
7. 若染色太深可用95%酒精成45度角流加在玻片正面染色区域脱色。
先在低倍镜下检出典型的可数细胞,其标准为:(1) 核质呈网状或细颗粒状分布;(2) 核膜清晰,核无缺损;(3) 染色适度;(4) 周围无杂物.选定细胞后再换高倍镜或油镜进一步观察.巴氏小体(直径大约为1μm) 具有典型的平凸的外形,其形态常表现为一结构致密的浓染小体, 轮廓清晰,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靠近内侧,其形状有三角形、球形、短棒状、卵形、微凸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实验报告
题目:人类巴氏小体的观察
姓名:学号:班级: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体性染色质的检测方法;
2.观察人体性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及存在部位,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染色体的
畸变与疾病提供参考条件;
3.了解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假说和剂量补偿效应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
女性为XX,男性为XY。
X与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在减数分裂时可以相互配对,其余部分则不同源。
Y染色体含有很少的基因,而X染色体则含有大量的基因。
男性与女性的常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所含有的基因数目也相等;
但是女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一条X一条Y,因此女性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剂量远高于男性,然而研究发现女性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剂量与男性是大体相同的,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
定义: 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雌、雄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它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剂量补偿存在两种情况,雌性哺乳动物一条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失活),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使雌雄动物虽然X染色体数目不同但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另一种是X染色质的转录速率不同,如果蝇雌性细胞中两条X 染色体都有活性,但它们的转录速率低于雄性细胞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
1949年M.L.Barr等研究发现雌猫神经元细胞核膜内有凝缩的深染小体,而雄性个体细胞中则没有,这一结构被称为巴氏小体(Barr body)。
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哺乳类雌体细胞中都可以见到这一结构。
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X染色质随机失活形成的,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
莱昂假说(Lyon hypothesis)
1961年,Mary Lyon 提出了阐明哺乳动物剂量补偿效应和形成巴氏小体的X染色体失活的假说。
主要内容包括:
①哺乳动物雌性个体两条X染色体的其中一条在受精后失活;
②两条X染色体中哪一条失活是随机的;在同一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
有些父源X染色体失活,有些为母源失活.
③失活在胚胎早期发生(人类在胚胎发育16天时),某一个细胞的X染色
体一旦失活,这个细胞的所有后代细胞中该X染色体均处于失活状态。
当生殖细胞形成时,失活的染色体可恢复.
④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即某些细胞中来自父方的
伴性基因表达,某些细胞中来自母方的伴性基因表达,这两种细胞随机镶嵌存在。
实验证据:1)玳瑁猫毛皮上的黑色和黄色班块—XOXo
2)人类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GdA/GdB
图1 取自一个有AB表型的G-6-PD性质的电泳图谱(0:克隆化之前的一份培养物,
显示AB带;B:慢带仅在克隆1,2,4,5,8,9中显示;A:快带在克隆3,6,7中显示。
)
X染色质的失活只是部分失活,仍然有部分基因具有转录活性,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十几个基因有活性。
若失活X染色质为完全失活,则XXY (Klinefelter’s syndrome)及XO(Turner’s syndrome)型应表现正常。
Barr小体的数目=n-1(n为X染色体数目)正常女人的体细胞间期核中Barr小体为1;正常男人的体细胞间期核中Barr小体为0;XXX女人的体细胞间期核中Barr小体为2;XXXX女人的体细胞间期核中Barr小体为3。
常染色质:折叠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染色时着色浅。
DNA主要是单一序列和中度重复序列。
处于常染色质状态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
组成型异染色质:除复制期外,均处于凝缩状态,处于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端粒、随体等。
具有明显的遗传惰性,不转录也不编码蛋白,异染色质折叠程度高,处于凝缩状态。
兼性异染色质:指某些细胞或某一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凝缩失去基因转录活性而成。
失活的X染色质在受精后可以被活化变为常染色质。
巴氏小体
X-染色质的形态特征及所在部位:X-染色质的形态表现为一结构致密的浓染小体;轮廓清楚;大小1~1.5μm;常附着于核膜边缘或靠近内侧;形状为凸形,三角形,卵形,短棒及双球形等。
正常女性口腔黏膜细胞中出现率:30~50%。
三、实验材料:
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等。
2.试剂:硫堇染液,1M HCl,蒸馏水、生理盐水。
3.材料:口腔上皮细胞或头发毛囊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个体较大,容易观察,但是容易污染细菌等杂质。
头发毛囊细胞个体稍小,观察稍显困难,优点是不受细菌污染。
四、实验步骤:
1.取口腔上皮细胞或毛囊细胞并涂于干净的载玻片上,自然干燥5-10min;
2.1M HCl水解3-5min;
3.水洗3次,每次1min;
4.硫堇染色20min;
5.水洗去染料,显微镜观察;
6.若染色过深或有大量染料结晶,可用95%乙醇分色3-5sec,水洗去酒精,
镜检。
五、实验结果:
X染色质的识别方法:一般位于核膜内侧缘,形状多样,多为半圆形或三角形。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1.刮口腔上皮细胞前要漱口,以减少细菌的影响。
2.水解之前要等样品稍微干燥,以免样品被冲走。
3.染色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核质着色深,X染色质体不易区分。
一旦染色时间
过长,课用95%乙醇分色3-5sec,水洗去酒精,再进行观察。
4.由于巴氏小体在男性细胞内出现的几率远小于女性细胞,所以实验时应
选用女性的细胞作为材料,或者可用男性的细胞做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