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合集下载

民族与宗教论文

民族与宗教论文

一、宗教的本质(一)神人关系异化——费尔巴哈的宗教本质学说关于宗教的本质,作为无神论者的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给出自己的论断——“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感的对象,亦即人所依靠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

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

”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中称,宗教是一种依赖感,是人的感觉或意识——觉得人若没有一个异于人的东西可依赖,就不会存在,并且不可能存在,觉得他的存在不是由于他自己。

这一个意义之下的宗教,对于人的关系,很像光对于眼、空气对于肺、食品对于胃那样密切。

宗教是对于“我之所以为我”的思量和承认。

无论如何,“我”总不是一个离开光、离开空气、离开水、离开大地、离开食料而存在的东西,总是一个依靠自然的东西。

这种依赖性在动物和动物阶段的野蛮人中,是个不自觉、不自省的依赖性;将它提升到意识中,表象它、思量它、承认它,就是进入宗教。

在我看来,费尔巴哈的学说至少表明了宗教对人和神的异化。

人把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了的、转化成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的秘密。

费尔巴哈学说中非常有趣的一个论点是,当人还是单纯的自然人时,他的上帝也是单纯的自然神;人住到房子里去,他也就将他的上帝搬进教堂里去;假如上帝是鸟的对象,那么,它就只能把他看作是一个长着翅膀的存在者。

总之,人是怎样思维,怎样主张,他的上帝也就怎样思维和主张,人有多大的价值,他的上帝也就有多大的价值。

在费尔巴哈那里,宗教中被颠倒了的神人关系被颠倒回来了,亦即不是神创造了人,相反,是人创造了神,人把自身的本质对象化、异化为神,然后再对这个异化物顶礼膜拜,通过它来统治人自身。

费尔巴哈的这个看法对于任何宗教都具有普适性,尽管各种在那种宗教在神与人的关系上有各种不同的具体说法,关于神是如何万能,人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人应该如何崇拜等方面的描述亦各不相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都无一例外地遵守着人把自身异化为神,又通过神来统治自身这一格式,区别仅仅在于,有些宗教是自觉的,有些宗教是不自觉的。

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导读: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不论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在历史文化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澄清二者的……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不论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在历史文化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澄清二者的基本关系。

文章先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提出了研究二者关系的必要性,再从宗教与民族关系的根源、宗教对民族形成的作用、宗教与民族特性的区别、宗教与民族发展的相互作用、宗教对民族之间关系的正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兼顾问题两面的理论澄清,指出在宗教与民族二者之中,任一方的道德或理性成分的发展都会有利于另一方的道德或理性成分的发展,任一方的狂热或反理性倾向都会加剧另一方的狂热或反理性倾向;最后从世界各国宗教与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着眼,概括了宗教与民族各自面对的问题,并从中尽力总结出七条经验教训,以期有利于我国在宗教与民族关系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

*一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既涉及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又涉及现实政治和民生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对宗教与民族之关系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在从十九世纪至今日益完备起来的各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日益揭示了宗教在各民族社会文化的起源中所起的精神性和原创性作用,在各民族以至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所起的推动性和干预性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各民族文化特性、各民族社会发展以及各民族相互关系所受到的来自宗教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对于宗教的反作用。

这些认识和理论的发展,突出了宗教学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把这两门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宗教与民族关系这一重大任务。

在从十六世纪至今的国际政治发展和从元代以来的中国政治生活中,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生活受到宗教的巨大影响并反过来影响宗教的传播和发展,以及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的社会政治生活受到宗教巨大影响又反作用于宗教的情况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论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民族观

论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民族观

论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及民族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认为宗教是由社会存在主要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它的根源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局限性和矛盾之中。

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恩格斯既指出了宗教产生的根源——支配人们生活的外部力量;又指明了宗教的特点——以幻想的超人间力量的方式反映现实。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是“颠倒了的世界”产生了“颠倒的世界观”,“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被压迫生灵通过宗教而发出叹息,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无望,所以“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即宗教在精神上起麻醉和安抚作用。

既然宗教的根源主要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它造成的人间苦难,那么要消除人们的宗教幻想,就不能靠思想说教,也不能向宗教宣战,而要为铲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奋斗。

因此马克思认为,对宗教的批判只是为了清除幻想,使批判的矛头由“彼岸”转向“此岸”,“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待宗教问题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联系起来,完全符合他们作为信仰唯物史观的革命家的身份。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分析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他们吸收当时人类学宗教学的成果,论述了灵魂观念、自然崇拜发生的缘由,论述了从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从多神宗教到一神宗教发展的规律,还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述了犹太教、基督教的历史。

当然他们的关注中心,还在阐释劳动异化造成的宗教异化,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用宗教为自己辩护。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了早期基督教是群众创造的,并分析了农民战争披上“宗教外衣”的历史复杂现象。

他们对于宗教未来的消亡,提出极苛刻的条件:“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失”。

民族与宗教

民族与宗教

浅析我国民族与宗教的关系什么是宗教? 按照我的理解, 宗教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

宗教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 宗教中的神灵实际上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东西。

但宗教又不是纯精神性的东西, 它还是由宗教观念、宗教感情、宗教行为、宗教体制等构成的社会现象。

宗教还是一种精神文化。

宗教不是永恒的。

什么是民族? 目前学术界的主导意见是: 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 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按照这个定义, 民族不同于氏族和部落。

原始的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而民族则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是原始社会发展到晚期至阶级社会形成时, 由大体上已经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共同的心理素质的不同部落的人们混合而成的, 它已经不是一个纯血统的人们共同体。

宗教与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首先表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绝大多数民族都信仰多种宗教。

宗教史和民族史的大量材料证明, 在古代民族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阶段, 宗教几乎已经是当时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

民族作为原始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延续, 自然也就伴随着宗教继承和发展。

古代民族发展至今, 已约有大小民族2000 多个, 构成了今日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 其中超过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民族就有300 多个, 超过1 亿人口以上的民族就有7 个。

事实证明, 在世界范围还没有发现一个没有宗教的民族。

以我国为例, 汉族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先民在原始社会就信仰原始宗教, 传说中的颛顼帝时代信鬼神、重祭祀。

夏商周三代就更盛行对天帝、祖先和鬼神的崇拜。

以后,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进一步与宗教神学相结合, 深深影响着汉族人的宗教观念。

东汉时代, 在汉族地区产生了中国独有的道教。

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民族与宗教的关系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固然不是确定民族的一个必备条件,但两者的关系十分紧密。

迄今为止,世界数以千计的民族中拥有宗教信仰的仍占绝大多数,其中有的民族是全民信教,有的是部分人信教,有的是多数人信教,有的是少数人信教。

对于那些大部分乃至全体成员都笃诚信奉着某种宗教的民族来说,宗教事实上已经成为其民族生活不可分离的一个方面,民族共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势将积淀为共同的文化心理,形成独特的民族性格和风俗习惯。

例如,藏传佛教之于藏族、伊斯兰教之于回族、犹太教之于犹太人的关系,等等。

以致于每当人们谈起这些民族,就不能不联系到它们的宗教,而不谈及其宗教,也就无法完整、准确地描述这些民族。

显然,正是宗教这一文化因素,足以将这些民族的全体成员凝聚起来,起到对内自我认同、对外将自己同周邻其他民族明确区分开来的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与这些民族也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

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看到,宗教问题同民族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事实上,世界一些民族本身的形成,就是取决于宗教信仰的。

例如,中国西北的保安族,即以一支改信了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为主而渐渐形成的,宗教信仰在此的催化作用,显然将这部分居民同其他蒙古人区分了开来。

前南斯拉夫的波黑穆斯林族,也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导致了文化认同心理的转移和变化,同其他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斯拉夫兄弟渐相分离的结果。

印度的锡克人,本是旁遮普人的一部分,原信印度教,16世纪锡克教创立后改宗,后因宗教分歧而与其他印度教徒分离,正在形成一个独立民族。

所以,对于这些民族来说宗教的意义显然是很大的,差不多成为其民族生存的根本性标志了。

当宗教信仰成为维系一个民族生存的感情纽带和区分民族差别的主要标志时,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便常常会交织到一起,显得难分难解。

我们看到,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民族冲突,往往伴随着宗教的对抗,而正是这种极具心灵震撼力的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猛烈冲撞,反过来又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关系,酿成许多人间惨剧。

民族与宗教

民族与宗教

一个普通大学生眼中民族与宗教的关系摘要:民族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无论对于民族还是宗教,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问题。

从古至今,世界上产生过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因此民族都有一定的宗教性;同时,任何一种宗教都以民族为载体,因此宗教也都有一定的民族性。

作为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我在修读《民族与宗教》这门课的同时,也阅读了一定量的相关文献,自认为对民族与宗教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只懂了一点点皮毛,但还是想在此想谈谈自己对民族和宗教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民族宗教关系正文:一、民族与宗教的定义斯大林曾经说过:“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低于、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而斯大林的这一民族理论在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被给予了新的认识和突破,“十二条”中的第一条明确提出了新的民族的定义: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而关于宗教的定义,国内普遍接受吕大吉教授的“四要素说”理论,即“宗教是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由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二、民族与宗教的联系民族与宗教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二者密切而又复杂的联系。

我们生活的世界, 目前还是一个区分为不同民族的世界, 根据多数学者的估计, 在当今世界上约有大小民族两三千个。

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 它与民族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到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 宗教信仰都一直渗入到了世界各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给予了深刻的影响。

从民族的形成上讲,原始社会末期民族形成过程中,作为原始宗教主要形态之一的图腾崇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谈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浅谈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浅谈宗教与民族的关系宗教和民族是两个相互影响、紧密关联的概念。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和信仰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指导行为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而民族则是一个人类群体的身份和认同,与宗教有共同点,也有独特之处。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对于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有着深刻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在宗教信仰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倾向。

例如,伊斯兰教在中亚和中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基督教则在欧美国家占主流地位,佛教则在东亚和南亚具有深厚的影响力。

在中国,众多的民族信仰着不同的宗教,如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不仅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也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

宗教还对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例如,伊斯兰教的“沙里法”制度,为中东地区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基础;基督教的“耶稣教义”和“天使学说”,对于欧洲文化和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的“禅宗”思想,则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美学和文化生活。

在我国,佛教与道教的“大和诸流”、“道德经”等经典,为中国文化积淀和哲学思想提供了充分的营养。

同时,宗教也会对民族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部分组织可能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极端主义和恐怖活动。

例如,伊斯兰教中的“IS”和“塔利班”等组织,通过采用极端手段来推广自己的信仰,给中东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而在我国,滥用宗教观念攻击国家和社会制度的人员,也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需要充分认识其相互影响和互动的本质,注重从中挖掘文化宝藏和传承历史遗产,遏制和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活动。

建立宗教与文化、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协调机制,使宗教信仰构建于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和国家安全之上,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交流、和谐共处和政治稳定。

正确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正确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古 代 民 族 形 成 的 基 本 条 件
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民族 形成的经济条件 血缘关系的淡化 部落联盟组织的建立
国家的产生,使民族最终 形成
民族形成的多种途径
由几个部落在发展中 异种族通婚后
由几个民族融合而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形成的混血民族, 形成的民族 形成新的民族,如回族。 如美洲的新型民族等
党和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具体讲在
学校教育中就是要做到五个分离 (1)学堂与教堂相分离; (2)教师与宗教职业人员相分离; (3)教材与宗教经典、宗教教义相分离; (4)学生与教徒相分离; (5)学校教育活动与宗教活动相分离。
5.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
义无神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和宗教在世界观上是完全对立的 大学生党员、共青团员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 义理论,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新疆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各民族共同 团结奋斗,开发和建设了我们的美好家园。 你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 开发建设新疆的生力军,衷心地希望各民族 同学要心怀感恩祖国之情,深刻认识、正确 处理民族和宗教的关系,坚持教育与宗教相 分离,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和掌 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新疆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 量。
宗教消亡的条件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
中指出的: “当社会通过占有和有 计划地使用全部生产资 料而使自己和一切社会 成员摆脱奴役状态的时 候,当谋事在人,成事 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 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 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灭, 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 随之消失。原因很简单, 这就是那时再没有什么 东西可以反映了。”

【民族宗教论文】各民族宗教的相互影响

【民族宗教论文】各民族宗教的相互影响

【民族宗教论文】各民族宗教的相互影响各种宗教共存于滇西北各民族中,随着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流动和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宗教信仰方面也逐渐形成了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格局。

如纳西族东巴教,是融合了古代苯教、唐代传入的雍仲苯教和纳西原始宗教(原生性宗教)以及藏传佛教、道教等因素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宗教形态[1]。

而摩梭人信仰的“达巴”则与东巴教同源异流,保持了以口诵为主的仪式和占卜传统,尽管也有几种象形文字的占卜书,但没有发展到如东巴教一样有庞大的仪式系统和大量图画象形文经卷的程度。

丽江纳西族,以及云南宁蒗县永宁乡,四川盐源、木里等地摩梭人形成了纳西本土宗教书写与口诵两大传统和仪式系统。

普米族的韩归教也是融苯教、藏传佛教和普米族原始宗教于一体的一种民间宗教。

在滇西北各民族中,“跨族宗教(教派)信仰”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自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白教)在明代传入滇西北以后,在整个明代都占据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

直到清初,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清朝的支持下逐渐在迪庆藏区占据了支配地位,但噶举派在滇西北纳西等族地区依然影响深远,有著名的噶举派滇西十三寺。

丽江地区(今丽江市)和迪庆州维西县的纳西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而中甸(今香格里拉县)的不少原来信仰噶举派的纳西人因受改宗格鲁派的藏族的影响,也逐渐改信格鲁派。

丽江和维西一些地方的藏族因为和纳西族毗邻而居或混居,也有信仰东巴教的,比如笔者在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调研时,就了解到不少这样的事例。

民国《中甸县志·大事记》中记曰:“东跋教(即东巴教)为摩些谬种民族之古教。

……凡第三区三坝乡七伙头所管之摩些民族,悉信奉之。

即良美、吾车、木笔三乡之摩些族人,虽与汉族同化已久,然对于东跋教,依然信仰。

甚至第二区小中甸乡之少数藏人,亦以其血统中有摩些关系,于绝对崇信喇嘛教外,仍不敢漠视东跋教,每逢年节,必延东跋念经祭天。

足见此教创始之久也。

”[2]由此可见,有些地方的藏人信仰东巴教的习俗由来已久。

公开选拔民政类笔试试题及答案

公开选拔民政类笔试试题及答案

公开选拔民政类笔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每题1分,共5分。

)1.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团结B.共同繁荣C.民族区域自治D.培养和使用民族于部2.我国的宗教政策是()。

A.宗教信仰自由B.任何人都不得信教C.宗教可以干预国家事务D.政治可以和宗教联结起来3.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和喇嘛教的少数民族中,宗教势力有()。

A.很小影响B.轻微影响C.较大影响D.很大影响4.宗教的本质是()。

A.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种社会心理B.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C.人们之间爱的感情的联系D.统治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颠倒的反映5.负责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政府职能部门是()。

A.组织部门B.民政部门C.公安部门D.宣传部门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现有的五大宗教是()。

A.佛教和道教B.基督教和东正教C.天主教和犹太教D.伊斯兰教E.基督教和天主教2.我国的宗教团体主要有()。

A.佛教协会B.道教协会C.伊斯兰教协会D.天主教爱国会E.基督教协会和三自爱国委员会3.关于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正确的有()。

A.各宗教在法律上一律平等B.国家可以推行或禁止某一种宗教C.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D.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E.国家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4.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方针有()。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原则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D.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5.我国五大宗教中除了道教外,()就是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传播的产物。

A.天主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佛教6.()是宗教方面影响我国的四大热点问题。

A.西方利用藏传佛教“打西藏牌”B.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新疆的影响C.梵蒂冈对中国天主教主导权、领导权的争夺D.美国借口“宗教问题”不断向我施压7.西藏问题上我们与达赖分裂集团的斗争,其实质()。

浅析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浅析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B O D T O YI R A HE R 理论广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浅析宗教 与民族的关系
赵 党 锋
新疆 乌鲁木齐 8 0 5 ) 30 4
中图分类号 : B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摘要: 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范畴,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组织形式, 它由宗教
自主创新社会责任发展路径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我国理论界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大都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目前国内表述较为完整严谨的应属黎友焕所定义的即在某特定社会发展时期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的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及其他相关的责任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贾任的对象是利益相关者内容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
是关于超人间、 自然力量 的一种社会意识, 超 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 和 崇拜 的行为 , 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 、 体系化 的社会文 化体系。” ( 什么是民族 二) 民族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形成的 , 就其产生时间而言 是晚于宗教 的。 于民族 的定义 , 对 早在古希腊《 荷马史诗》 中就曾表述 过 。“ 民族” 一词最早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 , 而对“ 民族 ” 的各种解释也应 用而生。15 年, 8 1 意大利 学者马齐认为 , 民族是具有“ 土地 、 起源、 习惯 、 语言的统一” 15 年, 。 8 2 瑞士政治理论家布伦奇里认为 。 民族是具有共同 地域 、 、 血缘 肢体 犬 语言 、 、 文字、 宗教、 风俗等 8 个方面特征 的人类共
义, 而坚持不同宗教定义的人们间的敌意 , 几乎不亚于信仰不同宗教 的 人们。” 目前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关于宗教的定义 , 就是吕大 吉 教} 受关于宗教的定义 。吕大吉教授提 出了关于宗教定义的“ 四要素说” , 即“ 宗教是关于超 人间 、 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 意识 , 超 以及因此而对之 表示 仰和崇拜的行 为, 言 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 为并使之规范化 、 体制化 的社会 文化体 系 ”

浅析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浅析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2006年9月第3期(总第62期)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A dult Education of Gansu Po 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Sep.2006No.3(General No.62)收稿日期: 2006-07-20作者简介: 张莉(1981 ),女,重庆市人,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关系研究。

浅析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张 莉(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摘 要: 民族与宗教是两个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在民族的构成要素中宗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几乎世界上所有民族在历史上或现在都信仰过或正在信仰着一种或多种宗教。

宗教是一个文化范畴,其实际载体是人,人是属于一定民族的人,所以在当今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相互关联,显得尤为突出,是当今人类所关心的头等大事,但是民族与宗教又不能等同,且不能把民族与宗教混为一谈,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

关键词: 民族;宗教;关系;回族;穆斯林中图分类号: G 9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759(2006)03-0134-02 对民族这一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中外许多研究者都想为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都不尽人意。

斯大林认为: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我们生活的世界,目前还是一个区分为不同民族的世界,根据多数学者的估计,在当今世界上约有大小民族两三千个。

而当今世界民族之众多,往往被人们比喻为一片繁茂的树林,正如茂密森林中既有参天古树,又有新枝嫩苗一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也并存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新兴民族,所有这些民族都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使这片葱郁繁荣的世界民族之林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民族宗教学心得体会

民族宗教学心得体会

一、引言民族宗教学是一门研究民族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涉及了民族、宗教、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

在我国,民族宗教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学习和研究民族宗教学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民族宗教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民族宗教学,我对民族与宗教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民族与宗教的关系1. 民族与宗教的相互依存民族与宗教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宗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民族是宗教存在的基础,宗教在民族中传播和发展。

在我国,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如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等。

2. 民族与宗教的相互影响民族与宗教之间相互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对民族的影响:宗教信仰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宗教观念和道德规范对民族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民族对宗教的影响:民族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民族性格等因素对宗教的传播、发展和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3. 民族与宗教的冲突与和谐民族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和谐的。

在某些情况下,民族与宗教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

这些冲突的原因主要包括:(1)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势力试图通过宗教信仰来征服其他民族,导致民族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加剧。

(2)民族主义:某些民族主义情绪可能会导致民族与宗教之间的对立。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民族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民族地区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

三、民族宗教学的学习心得1. 深入了解民族宗教知识学习民族宗教学,首先要深入了解民族宗教知识。

这包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为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 关注民族宗教现实问题民族宗教学不仅要研究历史,还要关注现实问题。

论宗教与国族认同上的民族主义

论宗教与国族认同上的民族主义

世界上各个国家或民族(简称国族)一般都有自身的认同,这是文化和观念上的标识,用以突显其区别于其他国族的特征。

这种文化标识有多种多样,但往往与宗教发生密切的联系,许多国族以自身信奉的传统宗教为认同标识。

由于宗教经常是跨越国界的,因而也容易模糊其国族特征,一些世俗的统治者和政治势力便往往以民族主义对抗传统的宗教,或者有意地与之相区别。

这就形成了近现代以来宗教与民族关系的不同模式。

在这些国族中,有的是直接以某种宗教为基础而形成的国家认同,有的则是数种宗教并立,有的则已经没有明显的宗教特征。

了解这些国族认同问题上的民族主义意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今天复杂的国际关系,以便与各个国家民族和平相处,共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强宗教认同下的民族主义世界上一些国家或民族,在其形成或建立之初,均与宗教直接有关,而且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甚至一直到当代。

可以说,这些国家或民族是以某个具体的宗教作为其认同特征的。

犹太人就是一个典型,古代的以色列国被摧毁以后,犹太人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却保留了制度相当严密、教规十分严格的犹太教。

在现代以色列国建立和拥有其世俗的公民权之前,犹太人用以区别于其他族群的标志就是其犹太教。

当然,也有其他一些认同方式,比如极少数犹太人不信教,他们以种族和血统为认同特征,或者以自己的祖先信奉犹太教为特征。

不过,这些只是很小范围内的人群的认同观,犹太人的核心认同仍然出自其宗教信仰。

一个生活在法国的犹太人如果完全放弃其犹太教信仰,那就只是一个法国人。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旁遮普的锡克族人。

该地区是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的一个邻接印度河与朱木拿河的历史地区,它是史前印度河谷文明的中心,于公元前1500年后成为早期亚利安人的居住论宗教与国族认同上的民族主义顾肃(南京大学哲学系与宗教学系,南京210093)收稿日期:2008-5-10作者简介:顾肃(1955-),男,江苏启东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

我国的民族与宗教政策PPT课件

我国的民族与宗教政策PPT课件

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1、历史特点 自古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现实情况 我国为什么 要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的政策?
民族状况的特点
3、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 结合起来 2、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 体特点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 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 B· 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 卡内基]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 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 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91.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生命就如一只羽翼受创的小鸟,无法飞翔。――[兰斯顿· 休斯] 92.生活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跳舞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准备。――[玛科斯· 奥雷利阿斯] 93.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 纳森· 爱德瓦兹] 94.对一个适度工作的人而言,快乐来自于工作,有如花朵结果前拥有彩色的花瓣。――[约翰· 拉斯金] 95.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威廉· 班] 96.人生真正的欢欣,就是在于你自认正在为一个伟大目标运用自己;而不是源于独自发光.自私渺小的忧烦躯壳,只知抱怨世界无法带给你快乐。――[萧伯纳] 97.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我的人.以及对我冷漠的人。 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慎;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J·E·丁格] 98.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聪明的人是考虑现在和未来,根本无暇去想过去的事。――[英国哲学家培根] 99.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马塞尔· 普劳斯特] 100.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美好的事物,然而能看到这些美好事物的人,事实上是少之又少。――[罗丹] 101.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发生巨大的作用,在这种令人愉快的影响之下,我觉得更加聪明了,各种想法,以异常的速度接连涌入我的脑际。――[托尔斯泰] 102.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候――。[叔本华] 103.为何我们如此汲汲于名利,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保持不一样的速度,或许他耳中听到的是不同的旋律,让他随他所听到的旋律走,无论快慢或远近。――[梭罗] 104.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威廉· 彭] 105.人类的悲剧,就是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我们往往只憧憬地平线那端的神奇【违禁词,被屏蔽】,而忘了去欣赏今天窗外正在盛开的玫瑰花。――[戴尔· 卡内基] 106.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炎炎时躺在树底下的草地,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飘过的白云,亦非浪费时间。――[约翰· 罗伯克] 107.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撒母耳· 厄尔曼] 108.快乐和智能的区别在于:自认最快乐的人实际上就是最快乐的,但自认为最明智的人一般而言却是最愚蠢的。――[卡雷贝· C· 科尔顿] 109.每个人皆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能力。无论是谁,在千钧一发之际,往往能轻易解决从前认为极不可能解决的事。――[戴尔· 卡内基] 110.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 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艾瑞克· 佛洛姆] 111.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辈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领域里往上攀爬,却在抵达最高处的同时,发现自己爬错了墙头。--[坎伯] 112.「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出现在规模很大的事情不可;生活中微小之处,照样可以伟大。――[布鲁克斯] 113.人生的目的有二:先是获得你想要的;然后是享受你所获得的。只有最明智的人类做到第二点。――[罗根· 皮沙尔· 史密斯] 114.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 ――[阿萨· 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 海兹利特]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 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 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122.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123.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约翰· 夏尔] 124.一个人的年纪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样不重要。如果他对生活的兴趣不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时间使他成熟而没有了偏见。――[道格拉斯· 米尔多] 125.大凡宇宙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所以要养成由后面.里面,甚至是由相反的一面,来观看事物的态度――。[老子] 126.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127.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但真正的伟人却能让身边的人认为自己很伟大。――[G.K.Chesteron] 128.医生知道的事如此的少,他们的收费却是如此的高。――[马克吐温] 129.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能够轻蔑、藐视或批评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够喜爱、看重以及欣赏什么。――[约翰· 鲁斯金]

关于宗教民族研讨材料

关于宗教民族研讨材料

关于宗教民族研讨材料关于宗教和民族的研讨材料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引言宗教和民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讨材料旨在探讨宗教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宗教与民族的关系1. 宗教对民族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和文化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影响着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左右政治和社会稳定。

2. 民族对宗教的传承和发展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宗教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信仰和习俗可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成为当地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宗教与民族的作用1. 宗教在民族发展中的作用在一些地区,宗教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往往通过参加宗教活动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互助,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一些城市中的企业和组织也常常利用宗教资源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2. 民族在宗教传承中的作用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宗教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可能与当地的信仰和习俗密切相关,成为当地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也为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支持。

四、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宗教和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和信仰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具体而言:1. 加强宗教与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2. 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3.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4. 加强教育和宣传力度;5. 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民族与宗教的关系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

而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虽然因信仰而结成的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也是社会实体,但它与民族有质的区别。

民族与宗教都有各自发展变化的规律。

然而,民族与宗教又是密不可分的。

1.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没有过宗教信仰,也没有哪一个现代民族从来只信仰过一种宗教。

2.有些民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些民族还在同一时期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宗教信仰。

3.一种宗教常常被许多不同的民族所信仰,反之,一个民族也会有几种不同的宗教信仰。

从上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宗教生活只是民族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的特点也只是民族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把宗教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等同和混同起来,更不能把民族特点说成是全部由宗教特点所决定的。

2.许多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信仰过多种宗教,这就说明宗教信仰是可以改变的,那种认为某个民族命中注定自始至终只信仰一种宗教的说教,是没有历史和理论根据的。

3.不能把民族特点或民族特性作为划分民族的标准。

如果这样,汉族和一些民族就要被分割为多种民族了。

4.对某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的态度,常常被看作是对这个民族的态度,从而使宗教和民族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

宗教对我国许多民族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有的宗教由于在我国某些民族中信仰时间很长,许多民族的某些重大的历史演变,大多与宗教的影响有关。

有的宗教由于长期被统治阶级把持利用,一些宗教制度被移植到社会制度中来,成为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反过来,许多世俗的社会压迫制度则披上宗教的外衣而带有“神圣”的色彩。

有的宗教在传入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囊括了某些民族的文化成果,把它纳入宗教文化的领域而相互为用。

例如,藏族的文学、艺术、建筑、医学等大多被包括在藏传佛教中,常常以藏传佛教文化的形式出现。

有的宗教在我国个别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在思想意识方面起了重要的联系作用。

宗教问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宗教问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宗教问题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但局部动荡、局部冲突、局部战争从未停止过,有时还可能激化。

我们每天在电视上、报纸上,都可以看到世界各地仍在不断发生着区域性的冲突,黎以冲突、巴以冲突、印巴问题、南斯拉夫战争、阿富汉战争、美国轰炸伊拉克等等,综观当今世界的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民族宗教问题无不成为影响民族团结、导致局部冲突的主要问题。

有些是直接关联、有些是间接关联,基本上都是民族宗教这根琴弦弹出的音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对民族宗教问题有深刻地认识。

一、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宗教基本情况和特点(一)民族宗教问题的特点1、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性”。

“五性”理论的提出已经充分证明了党对于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人更进一步明确强调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

”“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臵。

”江泽民同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涉及全局的大问题。

”要求“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民族工作切实管起来,健全和完善各级政府的民族工作机构,选派得力干部充实到民族工作部门,并注意逐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民族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他还说:“民族、宗教无小事。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潜在危险性,要十分警觉,切不可掉以轻心。

”李瑞环在指出民族工作重要性时说:“民族工作在我国始终是一件大事。

”“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它关系到经济发展”,“它关系到边防巩固”,“它关系到全民素质提高”,“它关系到挫改国际敌对势力的图谋”。

因此,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民族问题,包括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是事关我国发展的大事,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何光沪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不论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在历史文化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澄清二者的基本关系。

文章先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提出了研究二者关系的必要性,再从宗教与民族关系的根源、宗教对民族形成的作用、宗教与民族特性的区别、宗教与民族发展的相互作用、宗教对民族之间关系的正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兼顾问题两面的理论澄清,指出在宗教与民族二者之中,任一方的道德或理性成分的发展都会有利于另一方的道德或理性成分的发展,任一方的狂热或反理性倾向都会加剧另一方的狂热或反理性倾向;最后从世界各国宗教与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着眼,概括了宗教与民族各自面对的问题,并从中尽力总结出七条经验教训,以期有利于我国在宗教与民族关系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

一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既涉及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又涉及现实政治和民生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对宗教与民族之关系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在从十九世纪至今日益完备起来的各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日益揭示了宗教在各民族社会文化的起源中所起的精神性和原创性作用,在各民族以至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所起的推动性和干预性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各民族文化特性、各民族社会发展以及各民族相互关系所受到的来自宗教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对于宗教的反作用。

这些认识和理论的发展,突出了宗教学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地位,也提出了把这两门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宗教与民族关系这一重大任务。

在从十六世纪至今的国际政治发展和从元代以来的中国政治生活中,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生活受到宗教的巨大影响并反过来影响宗教的传播和发展,以及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的社会政治生活受到宗教巨大影响又反作用于宗教的情况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在某些国家,在某些地区,在某些时代,宗教与民族之间关系、民族内部生活以及国际政治的相互影响极度表面化和扩大化,以至于成为“热点”,形成危机,造成爆炸性局势,而成为或引发战争或缔造和平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着国际或国内政治的稳定与否,民生的和谐与否。

这些历史的教训和活生生的现实,突出了宗教学和民族学同社会政治问题的关联,也提出了把宗教与民族关系的研究同社会政治状况结合起来这一重大任务。

上述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迫切要求,使得研究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成为必须,也构成了本文写作的宗旨。

二1、宗教与民族之所以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因为二者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宗教而言,一方面它作为人类超越精神的一种表现内在于社会文化,作为一种原创精神以无形的方式塑造着社会文化,但是另一方面,既然它的信仰或无形的精神态度必然要体现为外在的观念学说、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从而与一定社会文化中的其他观念学说、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相互并列,它也就以一种社会文化形式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了。

尽管我们不应当把作为一种世界观、人生观或生活态度的宗教等同于文化本身,尽管我们不能忽略作为一种精神气质的宗教对文化的渗透作用,以及它同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形式的相互影响,同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社会生活的相互影响,但是,随着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分门别类及相关的专业化程度的加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的这个侧面就越来越明显了。

就民族而言,一方面,它作为集体生活的人群而显然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在最广的文化定义即“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意义上,它作为按照共同方式生活的集体,又是一种文化共同体。

从我国民族学界一般对民族的定义来看,民族确实是被视为一种社会文化共同体的。

①事实上,历史上在共同的血缘、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生活方式等基础上形成的民族,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其中包括血缘混杂、地域迁移和语文变化),具有自然属性的要素逐渐减少了重要性,而社会文化方面的要素,如独特的符号或象征系统、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等,则逐渐增加了在民族特性中的份量。

②正是这种倾向,导致了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同体质人类学的分离,决定了民族学与人种学的不同。

而且,作为民族诸特征中最主要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①也主要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或受到社会文化的巨大作用。

总之,民族的本质是不能离开它作为社会文化共同体的特征来谈论的。

综上所述,可知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的宗教,与作为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民族,必然在“社会文化”这一共同基础上发生密切的相互关系。

而且,由于宗教更是对人群的深层意识和总体情感(对世界和人生的感受)发挥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民族则是具有一定个性的最大人群(更大的人群即人类②所具有的“个性”,已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了),所以,宗教与民族的相互关联,比起其他的社会文化形式(例如哲学或艺术等)与其他的较小的社会文化共同体(例如具有单面共同性的职业共同体或趣味共同体即行会或俱乐部等)之间的相互关联来,几乎可以说是一切社会文化形式与一切社会文化群体之关系中最深刻、最全面、最复杂、至少是最重要的一种。

考虑到这一点,本文的论述确实只能说是一种简略的概括。

2、宗教与民族之间关系之密切,首先表现在宗教与民族形成的关联上。

换言之,在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的宗教信仰强化了民族构成的诸要素。

广义的民族,即包含氏族、部落、部族和现代民族在内的民族,首先是依据共同的血缘和地域而形成的。

众所周知,共同血缘的确认,需要某种辨识的标志,共同血缘的认同,也必然形成某种辨识的标志,这种标志对于氏族的婚姻制度,对于氏族成员确立自己的身份意识,划分不同氏族的界限,从而对于氏族整体作为独特群体的存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种辨识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图腾,即作为氏族宗教崇拜中心的图腾。

图腾崇拜及相应的图腾制度,对于族内乱伦的禁止和族外婚制的实行,至少具有促进或巩固的作用,正是在这种婚姻制度和相应的血缘关系之基础上,才有了氏族的存在及其发展为部落、部族和民族的过程。

另一方面,一定的生活地域之确认,当然可以有多种标志,首先是同经济生活有关的标志,即同氏族物质生产和消费有关的自然事物,如山、水、森林以及特定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类。

但是,与这些自然事物相关而产生的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之一——自然崇拜,无疑对于共同地域的确认和保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崇拜可以把氏族对于本族生活地域的依恋之类情感大大深化,甚至在这类自然情感之外,再附加上敬畏和感激之类的宗教性情感,从而大大有利于氏族成员基于共同地域的相互认同。

进一步说,作为原始宗教重要形式的祖先崇拜、精灵崇拜等等,在加强氏族或部落等血缘集团的集团意识,加强其与一定地域——据信在这片埋葬着其祖先的共同地域上,活跃着祖先的灵魂和与本族密切相关的自然精灵,这共同的地域也受到这些祖先灵魂和自然精灵的保佑——的多方面联系方面,其作用更是不可否认的。

民族形成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即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语言文字,也同宗教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经济生活的重大事务往往以宗教方式作出决定,其中的关键时刻则以宗教方式进行象征,这是为无数史前史和人类学研究揭示的播种仪式、收获仪式、求雨巫术以及渔猎前后的占卜和祭祀仪式等等所证明了的。

另外,氏族或部落共同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宗教仪式的进行和占卜的需要有密切关系,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总而言之,宗教史和民族史的大量事实表明,占卜和各种巫术,图腾和自然崇拜,祭祀和宗教仪式,对于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语言文字这两个在民族形成中,尤其是在民族保存中更重要的要素,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就民族构成的最后一个要素,①即共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而言,宗教的促成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更准确些说,除经济和语言之外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同该民族的宗教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关联。

首先,就一个民族相对独特的行为规范或道德规范而言,它往往脱胎于原始的宗教禁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受到宗教教条的巨大影响。

其次,就一个民族的艺术特征,包括其特有的艺术趣味、手法、风格,甚至“艺术精神”在内,都同其宗教仪典的特征,包括其歌、舞、诗以及祭坛、祭器等造型的特征相关,同其宗教观念和宗教情感有着更深刻的关系。

再次,就广义文化或生活方式之重要部份,即社会组织而言,由于在各民族形成初期与宗教组织的重迭,其特点更是打上了该民族宗教特点的烙印。

这里有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华夏民族社会组织(包括政治组织)的一大特征——宗法性,就同中国原生性宗教②的宗法性特征具有渊源关系。

最后,就集体性的社会意识之特征而言,其形成也与成年礼、婚礼、葬礼和其他“通过礼仪”(Rites of passage)以及时节礼仪、祭仪、在迁徙和战争时举行的宗教仪式等等有关。

通过这些宗教仪式,氏族或部落成员在其整个“社会化”过程中都受到其本族宗教的巨大影响,从而使个人的意识特征逐步让位于集团的意识特征,个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带上了该民族特征的深刻烙印,集体地形成了该民族共同的社会意识特色。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宗教在作为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之形成中,发挥了某种核心的和全面的作用。

3、尽管宗教与民族的关联十分紧密,但是第一,把二者等同看待是十分荒谬的,因为这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类的概念,宗教在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或思想领域(它的组织制度虽同时属于社会群体领域,但却是以其思想信仰为核心为特征的),而民族却完全属于社会群体领域;第二,把宗教作为民族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要素或主要辨识标志,或者把宗教等同于民族特性,也是不妥的。

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可以说主要在于这种看法忽略了宗教与民族特性的区别,片面地夸大了宗教与民族特性的联系。

首先,在民族的形成中,宗教对于民族诸特性的形成,发挥了核心的作用,具有密切的关联,但是这种作用并不等于全部成形因素,这种关联也不排斥其余的关联。

在民族特性的形成中,其他一些重大因素,例如地理和气候状况,以及由此决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如渔猎还是采集,游牧还是耕作),又由之形成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发展速度等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地理、气候、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社会发展速度等等,同民族特性之形成当然也就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语言。

现代民族学、人类学,尤其是哲学人类学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语言同作为人类主要特征之一的思维,从而同人的整个存在方式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语言在民族特性形成发展中的地位,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

而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虽然与宗教有关联,却有不少与宗教无关甚至可说是自然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至少可以说,由于决定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要素过于复杂,所以宗教在其中的作用绝不是唯一的。

而且,若从民族和宗教在以后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宗教形成以后的情况和现代的情况来看,鉴于一个民族有多种宗教和多个民族信一种宗教甚至全民族可以改信另一种宗教的情形,以及同一个民族血缘混杂,地域变迁,经济社会和文化形态多样化等等情况的出现,“共同语言”这一要素的地位就更加突出,而本来就只作为“共同文化”要素之一部分的宗教,随着其与民族关联的减弱,就更不能作为民族的主要要素或辨识标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