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的折叠问题 专题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矩形的折叠中的距离或线段长度问题专题练习

中考数学矩形的折叠中的距离或线段长度问题专题练习

中考数学矩形的折叠中的距离或线段长度问题专题练习【典例】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 如图例1-1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 边上的A’处,折痕为PQ ,当点A’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 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A D (Q )CB PA'5534 A DC B (P )A'Q 332图例1-1 图例1-2 图例1-3【解析】此题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判断出点A '的最左端和最右端位置.当点Q 与点D 重合时,A '的位置处于最左端,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A '的位置处于最右端. 根据分析结果,作出图形,利用折叠性质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的BA '或CA '的长度,二者之差即为所求.①当点Q 与点D 重合时,A '的位置处于最左端,如图例1-2所示.确定点A '的位置方法:因为在折叠过程中,A 'Q =AQ ,所以以点Q 为圆心,以AQ 长为半径画弧,与BC 的交点即为点A '. 再作出∠A 'QA 的角平分线,与AB 的交点即为点P .由折叠性质可知,AD = A 'D =5,在Rt △A 'CD 中,由勾股定理得,'4A C ===②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A '的位置处于最右端,如图例1-3所示.确定点A '的位置方法:因为在折叠过程中,A 'P =AP ,所以以点P 为圆心,以AP 长为半径画弧,与BC 的交点即为点A '. 再作出∠A 'PA 的角平分线,与AD 的交点即为点Q . 由折叠性质可知,AB= A'B=3,所以四边形AB A'Q为正方形. 所以A'C=BC-A'B=5-3=2.综上所述,点A移动的最大距离为4-2=2.故答案为:2.【小结】此类问题难度较大,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作图能力。

矩形的折叠问题(专题)

矩形的折叠问题(专题)

→ Bx
D
,故OE= 。
练习8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C ∠C=90º ,沿着B点的一条直线BE折 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边上的 一点D重合。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 点D恰好是AB的中点?写出一个你 B 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 明D为AB中点。 条件:∠A=30º
E D A
证明:由轴对称可得,△BCE≌△BDE,∴ BC=BD , 在△ABC中,∵ ∠C=90º,∠A=30º, ∴ BC= ∴ BD =
答案:矩形的长为10,宽为8。
D F E A
C
B
4、求线段与面积间的变化关系
例5 已知一三角形纸片ABC,面积为25,BC的长为 10,B和C都为锐角,M为AB上的一动点(M与A、B 不重合),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设MN=x. (1)用x表示△AMN的面积SΔ AMN。 (2)Δ AMN沿MN折叠,设点A关于Δ AMN对称的点为A¹ , Δ A¹ MN与四边形BC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①试求出 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②当x为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y最大,最大为多 少?
矩形的折叠问题
(复习课)
练习1 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 直角边AC=6,BC=8,现将直角边AC沿 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 重合,求CD
A E C B D
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点D 落在BC边上点F处,已知AB=8, BC=10,求EC的长 D A
E B F C
练习2 如图,在梯形ABCD中, DCAB,将梯形对折,使点D、 C分别落在AB上的D¹ 、C¹ 处, 折痕为EF。若CD=3,EF=4, 则AD¹ +BC¹ = 。

中考数学折叠问题专项突破2—矩形的折叠问题(距离问题)

中考数学折叠问题专项突破2—矩形的折叠问题(距离问题)

中考数学折叠问题专项突破2—矩形的折叠问题(距离问题)专题二矩形的折叠中的距离或线段长度问题【典例】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 如图例1-1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 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图例1-1 图例1-2 图例1-3【解析】此题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判断出点A'的最左端和最右端位置.当点Q与点D重合时,A'的位置处于最左端,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A'的位置处于最右端. 根据分析结果,作出图形,利用折叠性质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的BA'或CA'的长度,二者之差即为所求.①当点Q与点D重合时,A'的位置处于最左端,如图例1-2所示.确定点A'的位置方法:因为在折叠过程中,A'Q=AQ,所以以点Q为圆心,以AQ长为半径画弧,与BC的交点即为点A'. 再作出∠A'QA的角平分线,与AB的交点即为点P.由折叠性质可知,AD= A'D=5,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 C==='4②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A'的位置处于最右端,如图例1-3所示.确定点A'的位置方法:因为在折叠过程中,A'P=AP,所以以点P为圆心,以AP长为半径画弧,与BC的交点即为点A'. 再作出∠A'P A的角平分线,与AD的交点即为点Q. 由折叠性质可知,AB= A'B=3,所以四边形AB A'Q为正方形. 所以A'C=BC-A'B=5-3=2.综上所述,点A移动的最大距离为4-2=2.故答案为:2.【小结】此类问题难度较大,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作图能力。

作图的依据是折叠前后线段长度不变,据此先找到点A 的落点A ',再根据对称轴(折痕)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确定出折痕PQ 的位置. 利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质求得相应的线段长度.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4,P 为边AD 上一动点,连接BP ,把△ABP 沿BP 折叠,使A 落在A ′处,当△A ′DC 为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 )A .2B .3C .2或3D .2 【分析】根据△A ′DC 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A 'D =A 'C ,②A 'D =DC ,③CA '=CD ,分别求得AP 的长,并判断是否符合题意.【解析】①如图,当A ′D =A ′C 时,过A ′作EF ⊥AD ,交DC 于E ,交AB 于F ,则EF 垂直平分CD ,EF 垂直平分AB∴A 'A =A 'B ,由折叠得,AB =A 'B ,∠ABP =∠A 'BP ,∴△ABA '是等边三角形,∴∠ABP =30°,∴AP =2 3333==; ②如图,当A 'D =DC 时,A 'D =2由折叠得,A 'B =AB =2,∴A 'B +A 'D =2+2=4连接BD ,则R t △ABD 中,BD =2222 2425AB AD +=+= ,∴A 'B +A 'D <BD (不合题意)故这种情况不存在;③如图,当CD =CA '时,CA '=2由折叠得,A 'B =AB =2,∴A 'B +A 'C =2+2=4,∴点A '落在BC 上的中点处此时,∠ABP =12∠ABA '=45°,∴AP =AB =2.综上所述,当△A′DC为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为或2.故选C.【小结】本题以折叠问题为背景,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进行分类讨论,分类时注意不能重复,不能遗漏.2、.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 )A.3 B.32C.2或3 D.3或32【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3,可计算出CB′=2,设BE=x,则EB′=x,CE=4-x,然后在R 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解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在R t△ABC中,AB=3,BC=4,∴AC=5,∵∠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AB′E=∠B=90°,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EB=EB′,AB=AB′=3,∴CB′=5-3=2,设BE=x,则EB′=x,CE=4-x,在R t△CEB′中,∵EB′2+CB′2=CE2,∴x2+22=(4-x)2,解得x=32,∴BE=32;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3.综上所述,BE的长为32或3.故选D.【小结】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注意本题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3,将△ABC沿对角线AC折叠,点B恰好落在点P处,CP 与AD交于点F,连接BP交AC于点G,交AD于点E,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PGCG =13B.△PBC是等边三角形C.AC=2AP D.S△B G C=3S△A G P【分析】如图,首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进而求出∠ACB=30°,此为解决该题的关键性结论;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证明△BCP为等边三角形;运用射影定理求出线段C G、A G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证明选项A、B、C成立,选项A不成立.【解析】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C,∴∠ABC=90°;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而AB=√3,BC=3,∴AC=2√3,AB=12∴∠ACB=30°;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BP⊥AC,∠ACB=∠ACP=30°,BC=PC,AB=AP,B G=P G,∴G C=√3B G=√3P G,∠BCP=60°,AC=2AP,∴△BCP为等边三角形,故选项B、C成立,选项A不成立;B G,C G=3A G,∴S△BC G=3S△AB G;由射影定理得:B G2=C G•A G,∴A G=√33由题意得:S△AB G=S△A G P,∴S△B G C=3S△A G P,故选项D正确;故选:A.【小结】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射影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射影定理等几何知识点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对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如图,矩形纸片ABCD ,5AB =,3BC =,点P 在BC 边上,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PE ,DE 分别交AB 于点O ,F ,且OP OF =,则AF 的值为_____________.【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OP OF =,可判定OEF OBP ∆≅∆,设EF x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可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DF 和AF 的长,在Rt ADF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x 的值,即可确定AF 的值. 【解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5CD AB ==,3AD BC ==,90B C A ︒∠=∠=∠= DEP ∆是由CDP ∆沿DP 折叠而来的,∴5DE CD ==,EP CP = ,90E C ︒∠=∠=B E ∴∠=∠,又,FOE POB OP OF ∠=∠= ,∴OEF OBP ∆≅∆(AA S ),EF BP OE OB ∴==,BF BO OF EO OP EP CP ∴=+=+==设=EF BP x =,则5,3DF x BF CP x =-==- ,5(3)2AF AB BF x x ∴=-=--=+在Rt AD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AD AF DF += ,即2223(2)(5)x x ++=- 解得67x = 620277AF ∴=+= 故答案为:207【小结】本题考查了求多边形中的线段长,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数学的方程思想,用同一个字母表示出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长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2,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将△CBE沿C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则AF的最小值为__.【分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AFE=90°时,AF最小;然后设BE=x,则:EF=x,AE=3-x,然后多次使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解析】设BE=x,则:EF=x,AE=3-x在R 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在R t△EBC中,由勾股定理得:EC由折叠可知CF=CB=2,所以:AF=AC-CF-2.【小结】本题考查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其中找到出现最值的位置和运用勾股定理解题是关键.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AD =,E 是AB 边上一点,AE =2,F 是直线CD 上一动点,将△AEF 沿直线EF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当点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DF 的长为_____.【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 ,再证明CF =CE 即可解决问题.(注意有两种情形)【解析】如图,由翻折可知,∠FEA =∠FEA ′,∵CD ∥AB ,∴∠CFE =∠AEF ,∴∠CFE =∠CEF ,∴CE =CF ,在R t △BCE 中,EC,∴CF =CE=,∵AB =CD =6,∴DF=CD ﹣CF =6﹣,当点F在DC 的延长线上时,易知EF ⊥EF′,CF =CF ′=,∴DF =CD +CF ′=,故答案为6﹣或.【小结】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本题的突破点是证明△CFE 的等腰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如图,矩形OABC中,OA=4,AB=3,点D在边BC上,且CD=3DB,点E是边OA上一点,连接DE,将四边形ABDE沿DE折叠,若点A的对称点A′恰好落在边OC上,则OE的长为_________.【解析】连接A′D,AD,∵四边形OABC是矩形,∴BC=OA=4,OC=AB=3,∠C=∠B=∠O=90°,∵CD=3DB,∴CD=3,BD=1,∴CD=AB,∵将四边形ABDE沿DE折叠,若点A的对称点A′恰好落在边OC上,∴A′D=AD,A′E=AE,在R t△A′CD与R t△DBA中,,∴R t△A′CD≌R t△DBA(HL),∴A′C=BD=1,∴A′O=2,∵A′O2+OE2=A′E2,∴22+OE2=(4﹣OE)2,∴OE=,【小结】本题关键词:“对应点的连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全等相似”,“十字架”,“勾股定理解方程”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解析】连接BF,∵BC=6,点E为BC的中点,∴BE=3,又∵AB=4,∴AE==5,∴BH=,则BF=,∵FE=BE=EC,∴∠BFC=90°,根据勾股定理得,CF===.故答案为:.9、如图,已知E为长方形纸片ABCD的边CD上一点,将纸片沿AE对折,点D的对应点D′恰好在线段BE上.若AD=3,DE=1,则AB=5.【解析】∵折叠,∴△ADE≌△AD'E,∴AD=AD'=3,DE=D'E=1,∠DEA=∠D'EA,∵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DEA=∠EAB,∴∠EAB=∠AEB,∴AB=BE,∴D'B=BE﹣D'E=AB﹣1,在R t△ABD'中,AB2=D'A2+D'B2,∴AB2=9+(AB﹣1)2,∴AB=5,故答案为:510、如图,矩形ABCD中,AB=8,BC=10,点N为边BC的中点,点M为AB边上任意一点,连接MN,把△BMN沿MN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若点E恰在矩形ABCD的对称轴上,则BM的长为5或.【解析】①当E在矩形的对称轴直线PN上时,如图1此时∠MEN=∠B=90°,∠ENB=90°,∴四边形BMEN是矩形.又∵ME=MB,∴四边形BMEN是正方形.∴BM=BN=5.②当E在矩形的对称轴直线FG上时,如图2,过N点作NH⊥FG于H点,则NH=4.根据折叠的对称性可知EN=BN=5,∴在R t△ENH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H=3.∴FE=5﹣3=2.设BM=x,则EM=x,FM=4﹣x,在R t△FEM中,ME2=FE2+FM2,即x2=4+(4﹣x)2,解得x=,即BM=.故答案为5或.11、如图,矩形ABCD中,AD=4,O是BC边上的点,以OC为半径作⊙O交AB于点E,BE=AE,把四边形AECD沿着CE所在的直线对折(线段AD对应A′D′),当⊙O与A′D′相切时,线段AB的长是.【解析】设⊙O与A′D′相切于点F,连接OF,OE,则OF⊥A′D′,∵OC=OE,∴∠OCE=∠OEC,∵四边形ABCD是矩形,∴∠A=∠B=A′=90°,由折叠的性质得:∠AEC=∠A′EC,∴∠B+∠BCE=∠A′EO+∠OEC,∴∠OEA′=∠B=90°,∵OE=OF,∴四边形A′FOE是正方形,∴A′E=AE=OE=OC,∵BE=AE,设BE=3x,AE=5x,∴OE=OC=5x,∵BC=AD=4,∴OB=4﹣5x,在R t BOE中,OE2=BE2+OB2,∴(5x)2=(3x)2+(4﹣5x)2,解得:x=,x=4(舍去),∴AB=8x=.故答案为:.12、如图,矩形ABCD中,AB=2BC,E是AB上一点,O是CD上一点,以OC为半径作⊙O,将△ADE折叠至△A′DE,点A′在⊙O上,延长EA′交BC延长线于F,且恰好过点O,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延长线于点G.若FG=1,则AD=2,⊙O半径=.【解析】作OH⊥DG于H,如图,设DA=x,则AB=2x,∵△ADE折叠至△A′DE,∴DA′=DA=x,∠DA′E=∠A=90°,∴DA′与⊙O相切,在△ODA′和△OCF中,∴△DOA′≌△FOC.∴DA′=CF=x,∵DG是⊙O的切线,OH⊥DG,∴H点为切点,∴DH=DA′=x,GH=GC=CF+GF=x+1,在R t△DCG中,∵DC2+CG2=DG2,∴(2x)2+(x+1)2=(x+x+1)2,解得x1=0(舍去),x2=2,∴AD=2,设⊙O的半径为r,则OC=OA′=r,OD=2x﹣r=4﹣r,在R t△DOA′中,∵DA′2+OA′2=DO2,∴22+r2=(4﹣r)2,解得r=,即⊙O的半径为.故答案为2,.13、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点E是边CD上的一点,将△AED沿AE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点F处.(1)如图1,若点F落在对角线AC上,且∠BAC=54°,则∠DAE的度数为18°.(2)如图2,若点F落在边BC上,且AB=6,AD=10,求CE的长.(3)如图3,若点E是CD的中点,AF的沿长线交BC于点G,且AB=6,AD=10,求CG的长.【解析】(1)∵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BAC=54°,∴∠DAC=90°﹣54°=36°,由折叠的性质得:∠DAE=∠F AE,∴∠DAE=∠DAC=18°;故答案为:18;(2)∵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BC=AD=10,CD=AB=6,由折叠性质:AF=AD=10,EF=ED,∴BF===8,∴CF=BC﹣BF=10﹣8=2,设CE=x,则EF=ED=6﹣x,在R 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x2=(6﹣x)2,解得:x=,即CE的长为;(3)连接EG,如图3所示:∵点E是CD的中点,∴DE=CE,由折叠的性质得:AF=AD=10,∠AFE=∠D=90°,FE=DE,∴∠EFG=90°=∠C,在R t△CEG和△FEG中,,∴R t△CEG≌△FEG(HL),∴CG=FG,设CG=FG=y,则AG=AF+FG=10+y,BG=BC﹣CG=10﹣y,在R t△ABG中,由勾股定理得:62+(10﹣y)2=(10+y)2,解得:y=,即CG的长为.。

八年级折叠问题

八年级折叠问题
矩形中的折叠问题专题演练
01 角度的计算
例1、如图1,把矩形ABCD沿EF对折,若 ∠1=500,求∠AEF的度数。
边长的计算
02 边长的计算
例2、如图2,沿折痕AE折叠矩形ABCD的 一边,使点D落在BC边上一点F处。若 AB=8,且⊿ABF的面积为24,求EC的长。
3、如图3,是一矩形的纸片,其中AD=2.5,
例2、把图2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 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的点P处如图),已 知∠MPN=90°,PM=3,PN=4,那么矩形纸 片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
例3 如图3,矩形纸片ABCD中,AB=3cm, BC=4cm,现将A、C重合,使纸片折叠压 平,设折痕为EF,则重叠部分△AFE的面 积是_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B=1.5。按下列步骤折叠:将其对折,使AB
落在AD上,折痕为AE,再将⊿ABE以BE为折
痕向右折叠,AE与DC交于点F,则CF的长是( )
A.0.5 B.0.75
C.1
D.1.25
03 折痕的计算
例4、有一矩形纸片,其中宽AB=6cm,长 BC=8cm。现按如图4所示的方法作折纸游 戏,将它折叠使B点与D点重合,求折痕EF 的长。
06 矩形的折叠与阴影部分的面积
矩形的折叠问题,一般是关于面积等方面的计算 问题,其在考查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解决与矩形折叠有关的面积问题,关键 是将轴对称特征、勾股定理以及矩形的有关性质 结合起来.请看几例.
例1、如图1,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 D恰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AB=8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一、矩形中的折叠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BD 为折痕,折叠后BG 和BH 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度.2.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纸片沿BC 折叠,顶点A 落在点A ′处,再过点A ′折叠使折痕DE ∥BC ,若AB=4,AC=3,则△ADE 的面积是 .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求AG 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相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4.把矩形纸片ABCD 沿BE 折叠,使得BA 边与BC 重合,然后再沿着BF 折叠,使得折痕BE 也与BC 边重合,展开后如图所示,则∠DFB 等于( )注意折叠前后角的对应关系5.如图,沿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的位置,已知BC=8cm,AB=6cm ,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21FEDCBAGA'C A B D6.将一张矩形纸条ABCD 按如图所示折叠,若折叠角∠FEC=64°,则∠1= 度;△EFG 的形状 三角形.对折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但形状、大小不变,注意一般情况下要画出对折前后的图形,便于寻找对折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注意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GEF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EF (如图①);延CG 折叠,使点B 落在EF 上的点B ′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GC (如图③);沿GH 折叠,使点C 落在DH 上的点C ′处,(如图④);沿GC ′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GC ′,GH(如图 ⑥).(1)求图 ②中∠BCB ′的大小;(2)图⑥中的△GCC ′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沿着折痕EF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求四边形BCFE 的面积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 不与A 、D 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 ’C'与DN 交于P .(1)连接BB',那么BB ’与MN 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2)设BM =y ,AB'=x,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猜想当B 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MNC ’B'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54132G D‘F C‘DB CA E二、纸片中的折叠1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 )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及对称的性质,折叠的角与其对应角相等,和平角为180度的性质,注意△EAB 是以折痕A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12.如图,将一宽为2cm 的纸条,沿BC ,使∠CAB=45°,则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在折叠问题中,一般要注意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图形补充完整,对于矩形(纸片)折叠,折叠后会形成“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即重叠部分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13.将宽2cm 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 的长是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会出现“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图形,即有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14.如图a 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b ,再沿BF 折叠成图c ,则图c 中的∠CFE 的度数是( )图c 图b图aCDGFEAC GDFEAFDBCAEB Ba 2130°B EF AC D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由题意知∠DEF=∠EFB=20°图b ∠GFC=140°,图c 中的∠CFE=∠GFC-∠EFG15.将一张长为70 cm 的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称轴EF 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 与CD 间的距离为60cm ,则原纸片的宽AB 是( )16.一根30cm 、宽3cm 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希望折叠完成后纸条两端超出点P 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求MA 的长三、三角形中的折叠17.如图,把Rt △ABC (∠C=90°),使A,B 两点重合,得到折痕ED ,再沿BE 折叠,C 点恰好与D 点重合,则CE :AE=18.在△ABC 中,已知AB=2a ,∠A=30°,CD 是AB 边的中线,若将△ABC 沿CD 对折起来,折叠后两个小△ACD 与△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折叠前△ABC 的面积的错误!.(1)当中线CD 等于a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 ;GEFD AEF DBC A B C 60cm(2)有如下结论(不在“CD 等于a"的限制条件下):①AC 边的长可以等于a ;②折叠前的△ABC 的面积可以等于 错误!;③折叠后,以A 、B 为端点的线段AB 与中线CD 平行且相等.其中, 结论正确(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代号都填上,若认为都不正确填“无").注意“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构图,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对比,找出相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19.在△ABC 中,已知∠A=80°,∠C=30°,现把△CDE 沿DE 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 ,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 沿DE 折叠在四边形ADEB 内,则求∠1+∠2的和; (2)如图(2)把△CDE 沿DE 折叠覆盖∠A ,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 沿DE 斜向上折叠,探求∠1、∠2、∠C 的关系.(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1=180°-2∠CDE ,∠2=180°—2∠CED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可求出答案;(2)连接DG ,将∠ADG+∠AGD 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3)将∠2看作180°-2∠CED ,∠1看作2∠CDE-18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B'C DA B 231E B'CDB A 21图(1)C'ACBDE12图(3)C'ABCDE21图(2)GC'A BCDE由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在折叠三角形时常常会出现等腰三角形20.观察与发现: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第二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②).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所以在三角形中的折叠通常都与角平分线有关。

2.25 平面直角坐标系矩形折叠问题专项练习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湘教版

2.25 平面直角坐标系矩形折叠问题专项练习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湘教版

专题2.25 平面直角坐标系-矩形折叠问题(专项练习)经过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学习,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矩形是十分重要的,而其中的折叠问题又常常出现在中考压轴题中,因此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变换图形把矩形与函数结合在一起-----数学形结合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专题汇集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折叠问题,对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非常重要。

一、单选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 的边CO 、OA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E 在边BC 上,将该矩形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F 处.若()0,8A ,4CF =,则点E 的坐标是( )A .()8,4-B .()10,3-C .()10,4-D .()8,3-2.如图,矩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5AC =,3OA =,把矩形OABC 沿直线DE 对折使点C 落在点A 处,直线DE 与,,OC AC AB 的交点分别为,,DF E ,点M 在y 轴上,点N 在坐标平面内,若四边形MFDN 是菱形,则菱形MFDN 的面积是( )A .258B .134C .278D .154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着OB 对折,使点A 落在点A'处,点B 的坐标(8,4),则点A'的坐标是( )A .(4,B .(245,325)C .(265,345 )D .(325,245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6OA =,将ABC D 沿直线AC 翻折,使点B 落在点D 处,AD 交x 轴于点E ,若30BAC Ð=°,则点D 的坐标为( )A .()2-B .()3-C .)3-D .(3,-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O 为原点,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1,2,连结OB ,将OAB 沿直线OB 翻折,点A 落在点D 的位置.则cos COD Ð的值是( )A .35B .12C .34D .45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矩形OA′B′C′,A′B′与BC 交于点M ,延长BC 交B′C′于N ,若A 0),C (0,1),则点N 的坐标为( )A ,1)B .(2,1)C 2-,1)D .(11)7.矩形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0),(2,0),(2,1),(0,1)A B C D ,固定点B 并将此矩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若旋转后点C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3,0),则旋转后点D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A .(3,2)B .(2,3)C .(3,3)D .(2,2)8.如图,将矩形OABC 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0,4,点C 在x 轴上,点()D 在BC 上,将矩形OABC 沿AD 折叠压平,使点B 落在坐标平面内,设点B 的对应点为点E .若抛物线210y ax =-+(0a ¹且a 为常数)的顶点落在ADE 的内部,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13520a <<B .211520a <<C .113205a <<D .313520a <<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点1A 处,已知OA =1AB =,则点1A 的坐标是( ).A .(,)B .(,3)C .(,)D .(,)10.如图,把一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现将纸片OABC 沿OB 折叠,折叠后点A 落在点A'的位置,若OA=1,OB=2,则点A'的坐标为( )A .1(2B .1(2-C .34()55-,D .( (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点D 处,已知1OA AB ==,则点D 的坐标为( )A .32ö÷÷ø,B .3ö÷÷øC .32æççèD .12æççè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长方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点A ¢处,已知060,2BOA OB Ð==,则点A ¢的坐标是( )A .12æççèB .12ö÷÷ø-C .12ö÷÷øD .12æ-ççè1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A 1处,已知AB=1,则点A 1的坐标是( )A .32)B .,3)C .(32)D .(121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A 1处,已知OA=,AB=1,则点A 1的坐标是( )A .()B .()C .()D .()15.如图,在矩形ABCD 中,1AD AB ==,将矩形ABCD 对折,得到折痕MN ;沿着CM 折叠,点D 的对应点为,E ME 与BC 的交点为F ;再沿着MP 折叠,使得AM 与EM 重合,折痕为MP ,此时点B 的对应点为G .下列结论:①CMP D 是直角三角形:②点C E G 、、在同一条直线上;③PC =;④AB =;⑤点F 是CMPD 的外心,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二、填空题16.如图,矩形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OC =,4OA =,将矩形OABC 绕原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o 得到矩形'''OA B C ,则点'B 的坐标是________.17.如图,矩形ABCD 的边长AB 9=,AD 3=,将此矩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 在x 轴正半轴上,经过点C 的直线122y x =-与x 轴交于点E ,则AEC D 的面积是__________.18.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矩形ODEF ,若A (3,0),C (0E 的坐标为_________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 的边CO 、OA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E 在边BC 上,将该矩形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F 处.若6OA =,10AB =,则点E 的坐标是__________.20.先将一矩形ABCD 置于直角坐标系中()4,3AB BC ==,使点A 与坐标系中原点重合,边AB 、AD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如图1),再将此矩形在坐标平面内按逆时针方向绕原点旋转30o (如图2),则图2中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 的边CO 、OA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E 在边BC 上,将该矩形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F 处.若8OA =,4CF =,则点E 的坐标是__________.22.如图,矩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其中点()2,0A ,点()0,4C ,点D 和点E 分别位于线段AC ,AB 上,将ABC D 沿DE 对折,恰好能使点A 与点C 重合.若x 轴上有一点P ,能使AEP D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 沿直线AE 折叠(点E 在边DC 上),折叠后顶点D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点F 处.若点D 的坐标为(10,8),则点E 的坐标为 .2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OB 对折,使点A 落在点A ‘处,已知∠AOB=30°,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_,线段AA’的长度=___________.25.将矩形OABC 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0,4),点C 的坐标为(m ,0)(m >0),点D(m ,1)在BC 上,将矩形OABC 沿AD 折叠压平,使点B 的对应点E 落在坐标平面内,当△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点E 的坐标为______.2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放入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BC 边上一点O 为坐标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连结OD 。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专题十 矩形的折叠问题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专题十 矩形的折叠问题

专题
由勾股定理可得 BD= AB2+AD2= 42+32=5. 设 AG=x,则 BG=4-x,A′G=x. BA′=BD-A′D=BD-AD=5-3=2. 在 Rt△ BA′G 中,x2+22=(4-x)2,解得 x=32,∴AG =32.由勾股定理得 DG= AD2+AG2= 32+322=32 5.
形沿AC折叠,使点D落在点E处,CE与AB交于点F,
则S△ACF为(
)
A.12
B.15
C.6D.10源自题由折叠可知∠DCA=∠ACE. ∵DC∥AB,∴∠DCA=∠CAB, ∴∠ACE=∠CAB,∴AF=FC. 设 AF=FC=x,则 FB=8-x, 由勾股定理得 x2=(8-x)2+42, 解得 x=5,∴S△ACF=12×5×4=10. 【答案】D
专题
设 AF=x,则 DF=10-x. 在 Rt△ BAF 中,BF2=x2+42. 在 Rt△ B′DF 中,B′F2=(10-x)2+12, ∴x2+42=(10-x)2+12, 解得 x=147.∴AF=147.
专题
变式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E为 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的 点F处,连结CF.求CF的长.
浙教版 八年级下
第5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专题十 矩形的折叠问题
专题
1 母题 【教材第5.1节作业题】已知:如图,将矩形纸 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 重叠的四边形EFGH.
专题
【方法点拨】 在折叠问题中,折叠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图形,折
叠前后的对应点的连线被折痕所在直线垂直平分, 由此可得线段相等、角相等,结合勾股定理等知识 可求线段长.
专题
变式2如图,在矩形ABCD中,BC=10,AB=4,点E, F分别是BC,AD上的动点,将四边形CDFE沿EF折叠, 点C,D的对应点分别为C′,D′,当线段C′D′恰好过点 B,且BC′=3BD′时,求AF的长.

专题36 矩形与折叠问题(解析版)

专题36 矩形与折叠问题(解析版)

专题36 矩形与折叠问题一、单选题1.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6cm ,BC =8cm .现将其沿AE 对折,使得点B 落在边AD 上的点B 1处,折痕与边BC 交于点E ,则CB 1的长为( )A .cmB .C .8cmD .10cm【答案】B【分析】 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以证明四边形ABEB 1为正方形,得到BE =AB ,根据EC =BC ﹣BE 计算得到EC ,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答案.【详解】解:∵∵AB 1E =∵B =90°,∵BAB 1=90°,∵四边形ABEB 1为矩形,又∵AB =AB 1,∵四边形ABEB 1为正方形,∵BE =AB =6cm ,∵EC =BC ﹣BE =2cm ,∵CB 1c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及矩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矩形ABCD 中,3AB =,9AD =,将此矩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A.12B.10C.8D.6【答案】D【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BE=DE,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详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AE+DE=AE+BE=9.∵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E2∵ BE2,32∵AE2∵∵9-AE∵2∵解得AE=4.∵∵ABE的面积为3×4÷2=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将∵ABE沿AE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AFE,延长AF交CD 于点G,已知CG=2,DG=1,则BC的长是()A.B.C.D.【答案】B【分析】连接EG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 =EF 又由E 是BC 边的中点,可得EF =EC ,然后证得Rt∵EGF ∵Rt∵EGC (HL ),得出FG =CG =2,继而求得线段AG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连接EG ,∵E 是BC 的中点,∵BE =EC ,∵∵ABE 沿AE 折叠后得到∵AFE ,∵BE =EF ,∵EF =EC ,∵在矩形ABCD 中,∵∵C =90°,∵∵EFG =∵B =90°,∵在Rt∵EGF 和Rt∵EGC 中,EF EC EG EG=⎧⎨=⎩, ∵Rt∵EGF ∵Rt∵EGC (HL ),∵FG =CG =2,∵在矩形ABCD 中,AB =CD =CG +DG =2+1=3,∵AF =AB =3,∵AG =AF +FG =3+2=5,∵BC =AD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关键.4.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6,AD =10.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A .8cmB .6cmC .4cmD .2cm【答案】C【分析】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BA ′与AP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 ′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 ′C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当P 与B 重合时,BA ′=BA =6,CA ′=BC ﹣BA ′=10﹣6=4cm ,∵当Q 与D 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CA cm ,CA ′最远是8,CA ′最近是4,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8﹣4=4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利用了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5.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得到1∠,再把纸片铺平,若150∠=︒,则AEF ∠的度数为()A .105°B .120°C .130°D .115°【答案】D【分析】 点B 折叠后的点为G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GFE=∵BFE ,结合∵1的度数即可求出∵EFB 的度数,利用矩形的性质AD∵BC 即可求出结果.【详解】点B 折叠后的点为G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GFE=∵BFE ,∵∵1=50°,∵∵BFE=(180°-50°)÷2=65°,∵ABCD 是矩形,∵AD∵BC ,∵∵DEF=∵BFE=65°,∵∵AEF=180°-65°=11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4AB =,8AD =,将矩形沿BD 折叠,点A 落在点E 处,DE 与BC 交于点F ,则重叠部分BDF ∆的面积是( )A .20B .16C .12D .10【答案】D【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B=∵EDB,由平行可得∵ADB=∵CBD,推出∵CBD=∵EDB,设BF 为x ,在Rt∵DCF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 ,再根据面积公式求出∵BDF 的面积即可.【详解】∵AD∵BC,∵∵ADB=∵CBD,∵∵BDE 是∵BDA 折叠后的图形,∵∵ADB=∵EDB,∵∵CBD=∵EDB,设BF 为x ,则DF 为x ,CF 为8-x ,在Rt∵DCF 中,()22284x x -+=解得:x =5.∵S ∵BDF =154102⨯⨯=.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中矩形的性质,关键在于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到点C '的位置,若BC '平分ABD ∠,则DBC ∠的度数是( )A .15°B .30°C .45°D .60°【答案】B【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DBC DB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C DBC ∠=∠ ,得到∵ABC 被平均分成了3份,求出解决即可.【详解】解:∵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DBC DBC'∠=∠∵BC '平分ABD ∠∵''ABC DBC ∠=∠∵DBC ∠=13∵ABC=30°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折叠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找到相等的角.8.将长方形ABCD 纸片沿AE 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CED'=70°,则∵EAB 的大小是( )A .60°B .50°C .75°D .55°【答案】D【分析】首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DEA=∵D′EA=55°,然后由余角的性质得出∵DEA=∵EAD′=35°,进而得出∵D′AB=20°,最后即可得出∵EAB.【详解】根据折叠的性质,∵CED'=70°,得 ∵DEA=∵D′EA=18070552︒-︒=︒ ∵∵ADE=∵AD′E=90°∵∵DAE=∵EAD′=90°-55°=35°∵∵D′AB=90°-∵DAE -∵EAD′=90°-35°-35°=20°∵∵EAB=∵EAD′+∵D′AB=35°+20°=55°故答案为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以及余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9.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其中15AB cm =,10AD cm =.将纸片沿EF 折叠,//EF AD ,若9AE cm =,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A .230cmB .260cmC .250cmD .290cm【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 的面积减去长方形AEFD 的面积,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得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 的面积减去长方形AEFD 的面积,∵10AD cm =,9AE cm =,//EF AD∵2=151091060ABCD AEFD S S S AB AD AE AD cm -=-=⨯-⨯=阴影长方形长方形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和长方形的面积求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0.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若BC=3,则折痕CE的长为()A.B C D.6【答案】A【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EO是∵CEB翻折而成,∵BC=OC,BE=OE,∵B=∵COE=90°,∵EO∵AC,∵O是矩形ABCD的中心,∵O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C=2BC=2×3=6,∵AE=CE,在Rt∵ABC中,AC2=AB2+BC2,即62=AB2+32,解得AB=33,在Rt∵AOE中,设OE=x,则AE=33-x,AE2=AO2+OE2,即(33-x)2=32+x2,解得x=3,∵AE=EC=33-3=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将该矩形沿AE 折叠,恰好使的D 落在边BC 上的点F 处,如果∵BAF =60°,则∵DAE 的大小为( )A .10°B .15 °C .20 °D .25°【答案】B【分析】 由题意可知90BAD ∠=︒,12FAE DAE DAF ∠=∠=∠.再由DAF BAD BAF ∠=∠-∠,即可求出DAE ∠的大小.【详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90BAD ∠=︒,∵FAE 是由DAE △沿AE 折叠而来,且F 点恰好落在BC 上, ∵12FAE DAE DAF ∠=∠=∠, ∵906030DAF BAD BAF ∠=∠-∠=︒-︒=︒, ∵130152DAE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折叠问题,根据折叠的性质推出12FAE DAE DAF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如图,长方形ABCD 中,点O 是AC 的中点,E 是AB 边上的点,把∵BCE 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A .1B .2C .3D .4【答案】D【分析】 由长方形的性质利用“SSS ”即可证明ADC CBA ≅,再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CE ∵∵OCE ,即可得出结论90EOC EBC ∠=∠=︒,从而推出90EOA EOC ∠=∠=︒,最后由O 点为AC 中点,利用“ASA ”即可证明OCE OAE ≅,最后又可推出∵OAE ∵∵BCE ,即可选择.【详解】∵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在ADC 和CBA △中AD CB CD AB AC CA =⎧⎪=⎨⎪=⎩,∵()ADC CBA SSS ≅;∵∵BCE 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BCE ∵∵OCE ;∵O 点为AC 中点,∵AO =CO .∵∵BCE ∵∵OCE ,∵90EOC EBC ∠=∠=︒,∵在∵OCE 和∵OAE 中,90AO CO EOA EOC OE OE =⎧⎪∠=∠=︒⎨⎪=⎩,∵()OCE OAE ASA ≅;∵∵BCE ∵∵OCE ,OCE OAE ≅,∵∵OAE ∵∵BCE综上,图中全等三角形有4对.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6AB =,10AD =,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 处,折痕为PQ ,当点1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当1A B 最小时其值为( )A .2B .3C .4D .5【答案】A【分析】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当Q 与D 重合时,A 1B 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 1C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由折叠可知:当Q 与D 重合时,A 1B 最小,A 1D=AD=10,由勾股定理,得:A 1,∵A 1B=10-8=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利用了翻折的性质得到当Q 与D 重合时,A 1B 最小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E ,AD =8,AB =4,则重叠部分(即BDE )的面积为( )A .6B .7.5C .10D .20【答案】C【分析】 由折叠结合矩形的性质先证明,BE DE =设,BE DE x == 则8,AE x =-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x 从而可得BDE 的面积.【详解】 解: 长方形ABCD ,8,4,AD AB ==//,AD BC ∴,ADB CBD ∴∠=∠由对折可得:,CBD C BD '∠=∠,ADB C BD '∴∠=∠,BE DE ∴=设,BE DE x == 则8,AE x =-由222,BE AB AE =+ ()22248,x x ∴=+-1680,x ∴=5,x ∴= 5,DE BE ∴==115410.22BDE S DE AB ∴==⨯⨯=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矩形与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若∵EDF 是等腰三角形,则∵BDC ( )A .45ºB .60ºC .67.5ºD .75º【答案】C【分析】 由翻折可知:∵BDF∵∵BCD ,所以∵EBD=∵CBD ,∵E=∵C=90°,由于∵EDF 是等腰三角形,易证∵ABF=45°,所以∵CBD=12∵CBE=22.5°,从而可求出∵BDC=67.5°. 【详解】解:由翻折的性质得,∵DBC=∵EBD ,∵矩形的对边AD∵BC ,∵E=∵C=90°,∵∵DBC=∵ADB ,∵∵EBD=∵ADB ,∵∵EDF 是等腰三角形,∵E=90°,∵∵E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E=45°,∵∵EBD+∵ADB=∵DFE , ∵∵DBF=12∵DFE=22.5°, ∵∵CBD =22.5°,∵∵BDC=67.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涉及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6.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4AB =,3AD =,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则折痕为DG 的长为( )A B C.2D【答案】D【分析】首先设AG=x,由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可求得BD的长,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B 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22=(4-x)2,解此方程即可求得AG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设AG=x,∵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B=4,AD=3,∵BD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3,A′G=AG=x,∵DA′G=∵A=90°,∵∵BA′G=90°,BG=AB-AG=4-x,A′B=BD-A′D=5-3=2,∵在Rt∵A′BG中,A′G2+A′B2=BG2,∵x2+22=(4-x)2,解得:x=32,∵AG=32,∵在Rt∵ADG中,DG=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17.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BC a=,将矩形纸片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对角线交点O处,折痕为BE,点E 在边CD 上,则CE 的长为( )A .12aB .25aC .2aD .3a 【答案】D【分析】首先证明∵OBC 是等边三角形,在Rt∵EBC 中求出C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OB=OC ,∵BCD=90°,由翻折不变性可知:BC=BO ,∵BC=OB=OC ,∵∵OBC 是等边三角形,∵∵OBC=60°,∵∵EBC=∵EBO=30°,∵BE=2CE根据勾股定理得:EC=3a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OBC 是等边三角形. 18.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H 处,点D 落在点G 处,若111GEF ∠=︒,则AHG ∠的度数为( ).A .42°B .69°C .44°D .32°【答案】A【分析】 根据翻折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求出AEG ∠,再利用“8”字模型求解即可.【详解】由图形翻折的性质可知,111GEF DEF ∠=∠=︒,180111AEF ∴∠=︒-︒=69︒,1116942AEG GEF AEF ∠=∠-∠=︒-︒=︒,90A G ∠=∠=︒,利用“8”字模型,42AHG AEG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翻折问题,能够根据图形翻折的性质推理出AEG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熟练运用“8”字模型是求最终结果的关键.19.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将∵DBC 沿BD 折叠得到∵DBC′,BC′与AD 交于点E ,若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 ,则∵ABE 的周长是( )A .5cmB .10cmC .15cmD .20cm【答案】B【分析】 根据现有条件推出∵EDB=∵EBD ,得出BE=DE ,可知∵ABE 的周长=AB+AD ,是长方形的周长的一半,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折叠可知:∵CBD=∵C′B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ADB=∵CBD,∵∵ADB=∵C′BD,∵∵EDB=∵EBD,∵BE=DE,∵∵ABE的周长=AB+AD,∵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2(AB+AD)=20cm,∵AB+AD=10cm,∵∵ABE的周长为10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推出BE=DE是解题关键.20.如图,将一块长方形纸片ABCD沿BD翻折后,点C与E重合,若∵ADE = 30°,EH = 2,则BC的长度为()A.8B.7C.6.5D.6【答案】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C=∵A=90°,再证明∵ABH∵∵EDH,得到AB的长,再求出∵DBC=30°,在Rt∵BCD 中即可求解.【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90°,∵将一块长方形纸片ABCD 沿BD 翻折后,∵∵E =∵C =∵A=90°,又∵AHB=∵EHD ,AB=ED∵∵ABH∵∵EDH∵∵ABH=∵ADE = 30°,AH=EH = 2∵BH=2AH=4∵CD=AB= =∵∵ABH= 30°,∵∵HBC=60°∵翻折,∵∵DBC=30°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 的长是本题的关键. 21.在数学拓展课《折叠矩形纸片》上,小林发现折叠矩形纸片ABCD 可以进行如下操作:∵把ABF 翻折,点B 落在C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AF ,点F 在BC 边上;∵把ADH 翻折,点D 落在AE 边上的点G 处,折痕为AH ,点H 在CD 边上,若610AD CD ==,,则EH EF=( )A .32B .53C .43D .54【答案】A【分析】利用翻折不变性可得10AE AB ==,推出8DE =,2EC =,设BF EF x ==,在Rt EFC △中,2222(6)x x =+-,可得103x =,设DH GH y ==,在Rt EGH △中,2224(8)y y +=-,可得3y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 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C D ∴∠=∠=︒,10AB CD ==,6AD BC ==,由翻折不变性可知:10AB AE ==,6AD AG ==,BF EF =,DH HG =,4EG ∴=,在Rt ADE △中,8DE ==,1082EC ∴=-=,设BF EF x ==,在Rt EFC △中有:2222(6)x x =+-,103x ∴=, 设DH GH y ==,在Rt EGH △中,2224(8)y y +=-,3y ∴=,5EH ∴=, ∴531023EH EF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地位置,ED ′的延长线与BC 相交于点G ,若∵EFG =68°,则∵1的度数是( )A .112°B .136°C .144°D .158°【答案】B【分析】由AD//BC,∵EFG=68°,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得∵DEF的度数,然后由折叠的性质,求得∵DEG 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AD//BC,∵EFG=68°,∵∵DEF=∵EFG=68°,由折叠的性质可得:∵FEG=∵DEF=68°,∵∵DEG=∵DEF+∵FEG=136°,∵AD//BC,∵∵1=∵DEG=136°.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2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DC上,将矩形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AB=3,BC=5,则DE的长为()A.12B.53C.25D.13【答案】B【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D=BC=5,AB=CD=3,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5,EF=DE,在Rt∵ABF 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4,则CF=BC﹣BF=1,设CE=x,则DE=EF=3﹣x,然后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x2+12=(3﹣x)2,解方程即可得到DE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5,AB=CD=3,∵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AF=AD=5,EF=DE,在Rt∵ABF中,BF4,∵CF=BC﹣BF=5﹣4=1,设CE=x,则DE=EF=3﹣x,在Rt∵ECF中,CE2+FC2=EF2,∵x2+12=(3﹣x)2,解得x=43,∵DE=3﹣x=5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与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EF,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落到EF上的点G处,并使折痕经过点A,已知2BC=,则线段EG的长度为()A.1B C D.2【答案】B【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12AD=12BC=1,AG=AD=2,由勾股定理得出EG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矩形,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B 与DC 重合得到折痕EF , ∵AE=12AD=12BC=1,EF∵AD , ∵∵AEF=90°,∵再一次折叠,使点D 落到EF 上点G 处∵AG=AD=2,=,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C ,D 分别落在点C ',D 处,若68AFE ∠=︒,则'∠C EB 等于( )A .68︒B .80︒C .44︒D .55︒【答案】C【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D//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EF =∵AFE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EF =∵C′EF ,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得答案.【详解】解:∵ABCD 是长方形,∵68AFE ∠=︒,∵∵CEF =∵AFE=68°,∵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C ,D 分别落在点C ',D 处,∵∵CEF =∵C′EF =68°,∵'∠C EB =180°-∵CEF -∵C′EF=4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E CE =B .12AE BE =C .EBD EDB ∠=∠ D .∵ABE∵∵CDE【答案】B【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B=∵CBD ,可得BE=DE ,可证AE=CE ,由“SAS”可证∵ABE∵∵CDE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折叠,∵∵CBD=∵DBC',CD=C'D=AB ,AD=BC=BC',∵∵EDB=∵DBC',∵∵EDB=∵EBD ,故选项C 正确;∵BE=DE ,∵AD=BC ,∵AE=CE ,故选项A 正确;在∵ABE 和∵CDE 中,AB CD A C AE CE =⎧⎪∠=∠⎨⎪=⎩,∵∵ABE∵∵CDE (SAS ),故选项D 正确; 没有条件能够证明12AE BE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27.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重叠部分为BDE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0对B .1对C .2对D .3对【答案】C【分析】 因为图形对折,所以首先∵CDB∵∵ABD ,由于四边形是长方形,进而可得∵ABE∵∵CDE ,如此答案可得.【详解】解:∵∵BDC 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得到的,∵CD=AB ,AD=BC ,∵BD=BD ,∵∵CDB∵∵ABD (SSS ),∵∵CBD=∵ADB∵EB=ED∵CE=AE又AB=CD∵∵ABE∵∵CDE ,∵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2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SSA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做题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28.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AD 的中点,E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F ,将DEF 沿EF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E 上M 点处,延长BC 、EF 交于点N .有下列四个结论:∵ DF CF =;∵BF EN ⊥;∵BEN 是等边三角形;∵3BEF DEF S S =△△.其中,将正确结论的序号全部选对的是( )A .∵∵∵B .∵∵∵C .∵∵∵D .∵∵∵∵【答案】B【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CF =FM =DF ,即可判断∵;易求得∵BFE =∵BFN ,则可得BF∵EN ,即可判断∵;易证得∵BEN 是等腰三角形,但无法判定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判断∵;易求得BM =2EM =2DE ,即可得EB =3EM ,根据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即可判断∵.【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D =∵BCD =90°,DF =M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MF =∵D =90°,即FM∵BE ,CF∵BC ,∵BF 平分∵EBC ,∵CF =MF ,∵DF =CF ;故∵正确;∵∵BFM =90°−∵EBF ,∵BFC =90°−∵CBF ,∵∵BFM =∵BFC ,∵∵MFE =∵DFE =∵CFN ,∵∵BFE =∵BFN ,∵∵BFE +∵BFN =180°,∵∵BFE =90°,即BF∵EN ,故∵正确;∵在∵DEF 和∵CNF 中,90D FCN DF CFDFE CFN ∠∠︒⎧⎪⎨⎪∠∠⎩==== ∵∵DEF∵∵CNF (ASA ),∵EF =FN ,∵BF 垂直平分EN ,∵BE =BN ,假设∵BEN 是等边三角形,则∵EBN =60°,∵EBA =30°,则AE =12BE , 又∵AE =12AD ,则AD =BC =BE ,而明显BE =BN >BC ,∵∵BEN 不是等边三角形;故∵错误;∵∵BFM =∵BFC ,BM∵FM ,BC∵CF ,∵BM =BC =AD =2DE =2EM ,∵BE =3EM ,∵S ∵BEF =3S ∵EMF =3S ∵DEF ;故∵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9.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A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点F 处.若6AB =,10AD =,则EC 的长为( )A .2B .83C .3D .103【答案】B【分析】 由翻折可知:AD=AF=10.DE=EF ,设EC=x ,则DE=EF=6-x .在Rt∵ECF 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10,AB=CD=6,∵∵B=∵BCD=90°,由翻折可知:AD=AF=10,DE=EF ,设EC=x ,则DE=EF=6-x .在Rt∵ABF 中,8BF ===,∵CF=BC -BF=10-8=2,在Rt∵EFC 中,EF 2=CE 2+CF 2,∵(6-x )2=x 2+22, ∵x=83, ∵EC=83.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6cm AB =,10cm BC =,在边CD 上取一点E ,将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CE 的长是( )A .3B .2.5C .83D .2【答案】C【分析】 要求CE 的长,应先设CE 的长为x ,由将∵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可得Rt∵ADE∵Rt∵AFE ,所以AF=10cm ,EF=DE=6-x ;在Rt∵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BF 2=AF 2,已知AB 、AF 的长可求出BF 的长,又CF=BC -BF=10-BF ,在Rt∵ECF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F 2=CE 2+CF 2,即:(6-x )2=x 2+(10-BF )2,将求出的BF 的值代入该方程求出x 的值,即求出了CE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10cm ,CD=AB=6cm ,根据题意得:Rt∵ADE∵Rt∵AFE ,∵∵AFE=90°,AF=10cm ,EF=DE ,设CE=x cm ,则DE=EF=CD -CE=(6-x )cm ,在Rt∵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BF 2=AF 2,即62+BF 2=102,∵BF=8cm ,∵CF=BC -BF=10-8=2(cm ),在Rt∵ECF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F 2=CE 2+CF 2,即(6-x )2=x 2+22,∵36-12x +x 2=x 2+4,∵x =83,即CE=83cm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以及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方程思想等知识,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找准对应边.31.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B C '交AD 于点E ,若125∠=︒,则2∠等于( )A .25︒B .30C .50︒D .60︒【答案】C【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CB '=125∠=︒,由长方形的性质得到AD∵BC ,即可得到∵2=∵BCB '=2∵1=50︒.【详解】由折叠可知:∵ACB '=125∠=︒,∵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AD∵BC ,∵∵2=∵BCB '=2∵1=5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长方形的对边平行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的对应点为E.若CBD 35∠=︒,则ADE ∠的度数为( ).A .15︒B .20︒C .25︒D .30【答案】B【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ADB ∠和EDB ∠的度数,然后即可得到ADE ∠的度数.【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B EDB ∠∠=,AD //BC ,CBD 35∠=︒,CBD ADB 35∠∠∴==︒,C 90︒∠=,CDB 55∠∴=︒,EDB 55∠∴=︒,ADE EDB ADB 5535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33.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已知8AB cm =,10AD cm =,则折痕EF 的长为( ).A.2cm B.3cm C.4cm D.5cm【答案】D【分析】根据折叠可得,AD=AF,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F,易得CF,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详解】根据折叠可得,AD=AF=10,DE=EF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F=6∵CF=4在Rt∵CEF中,EF2=CE2+CF2即EF2=(8-EF)2+42解得EF=5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34.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若EFC'∠=︒,那么ABE122∠的度数为()A.24︒B.32︒C.30D.26︒【答案】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EBC′、∵BC′F都是直角,∵BEF=∵DEF,因此BE∵C′F,那么∵EFC′和∵BEF互补,这样可得出∵BEF 的度数,进而可求得∵AEB 的度数,则∵ABE 可在Rt∵ABE 中求得.【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知,∵BEF=∵DEF ,∵EBC′、∵BC′F 都是直角,∵BE∵C′F ,∵∵EFC′+∵BEF=180°,又∵∵EFC′=122°,∵∵BEF=∵DEF=58°,∵∵AEB=180°-∵BEF -∵DEF=64°,在Rt∵ABE 中,∵ABE=90°-∵AEB=2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35.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得到','BC D C D ∆与AB 交于点E ,若140∠=︒,则2∠的度数为( )A .25︒B .20︒C .15︒D .10︒【答案】D【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D=40°,∵DBC=50°,根据折叠可得∵DBC'=∵DBC=50°,最后根据∵2=∵DBC'-∵DBA 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40,//CD AB ∠=︒,40,50ABD DBC ∴∠=︒∠=︒,由折叠可知'50DBC DBC ∠=∠=︒,2504010DBC AB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性质,平行线性质,折叠性质,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关键是求出∵DBC′和∵DBA 的度数.36.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将∵ABC 沿AC 对折至∵AEC 位置,CE 与AD 交于点F ,如果AB =2,BC =4,则AF 的长是( ).A .2B .2.5C .2.8D .3【答案】B【分析】 根据题意,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AB=AE=CD=2,BC=AD=4;通过证明AEF CDF △≌△得=EF FD ,再通过直角AEF 中勾股定理,计算得AF 的长.【详解】根据题意得:AB=AE=CD=2,BC=AD=4设AF=x ,则FD=AD -AF=4-x∵90AEC D AFE DFC AE CD ⎧∠=∠=⎪∠=∠⎨⎪=⎩∵AEF CDF △≌△∵=EF FD∵4EF FD x ==-∵222AE EF AF +=∵()22224x x +-=∵ 2.5x =∵AF 的长是2.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矩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轴对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矩形、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7.如图,矩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进行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交AD 于点E ,16AD =,8AB =,则DE 的长( ).A .10B .6C .8D .【答案】A【分析】 先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D=C′D ,∵C=∵C′=90°,再设DE=x ,则AE=16-x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ABE∵Rt∵C′DE ,可得出BE=DE=x ,在Rt∵AB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进而得出DE 的长.【详解】解:∵Rt DC B '△由Rt DCB △翻折而成,∵8CD C D AB '===,90C C '∠=∠=︒,设DE x =,则16AE x =-,∵90A C '∠=∠=︒,AEB DEC '∠=∠,∵ABE C DE '∠=∠,在Rt ABE △与Rt C DE '△中,90A C '∠=∠=︒,AB C D '=,ABE C DE '∠=∠∵Rt Rt ABE C DE '≌△△,∵BE DE x ==,在Rt ABE △中,222AB AE BE +=,即()222816x x +-=,解得10x =,即10DE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8.如图,长方形ABCD 中,AD BC 6==,10AB CD ==,点E 为射线DC 上的一个动点,ADE 与AD E '关于直线AE 对称,当'AD B 为直角三角形时,DE 的长为() A .2或8B .83或18C .83或2D .2或18【答案】D【分析】 分两种情况: 当E 点在线段DC 上时, 当E 点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分两种情况讨论:∵当E 点在线段DC 上时,AD E '△∵ADE ,90AD E D '∴∠=∠=︒,90AD B '∠=︒,180AD B AD E ''∴∠+∠=︒,B ∴、D 、E 三点共线,1122ABE S BE AD AB AD AD AD ''=⋅=⋅=,, BE AB 10∴==,8BD '===,1082DE D E '∴==-=;∵当E 点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如下图,90ABD CBE ABD BAD ''''''∠+∠=∠+∠=︒,CBE BAD ''∴∠=∠,在ABD ''△和BEC △中,D BCE AD BCBAD CBE '''''∠=∠⎧⎪=⎨⎪∠=∠'⎩, ABD ''∴△∵BEC ,BE AB 10∴==,8BD ''==,81018DE D E BD BE ''''∴==+=+=,综上所知,DE 2=或18,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翻折的性质、分类探讨的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9.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纸片,AB =2.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后再过点B 折叠矩形纸片,使点A 落在EF 上的点N ,折痕BM 与EF 相交于点Q ;再次展平,连接BN ,MN,延长MN交BC于点G.有如下结论:∵∵ABN=60°;∵AM=1;∵AB∵CG;∵BMG是等边三角形;∵点P为线段BM上一动点,点H是BN的中点,则PN+PH.其中正确结论有()A.5个B.4个C.3个D.2个【答案】B【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E=BE,AB=BN,∵NEB=90°,再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即可得出∵ENB =30°,即可得出∵ABN=6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BM=∵NBM=30°,设AM=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M的值;∵直接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出;∵根据∵ABM=30°,得出∵MBG=∵BMA=6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出∵BGM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点H是BN的中点即矩形的性质得出BH=BE,结合题意得出PE=PH,再根据三点共线时值最小及勾股定理即可判断.【详解】解:由折叠可知,AE=BE,AB=BN,∵NEB=90°,在Rt∵BEN中,∵BN=AB=2BE,∵∵ENB=30°,∵∵ABN=60°,故∵正确;由折叠可知,∵ABM=∵NBM=30°,设AM=x,则BM=2x,x2+22=(2 x)2,∵x>0,解得:x,即AM =∵错误; ∵∵ABG =90°,∵AB ∵CG ,故∵正确;∵∵ABM =30°,∵∵MBG =∵BMA =60°,由折叠可知,∵BMG =∵BMA =60°,∵∵MBG =∵BMG =∵MGB =60°,∵∵BGM 是等边三角形,故∵正确,连接PE .∵点H 是BN 的中点,∵BH =BE =1,∵∵MBH =∵MBE ,∵E 、H 关于BM 对称,∵PE =PH ,∵PH +PN =PE +PN ,∵E 、P 、N 共线时,PH +PN 的值最小,EN ∵正确,故选为B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的判断、轴对称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40.如图,矩形纸片,,ABCD AB a BC b ==,满足12b a b <<,将此矩形纸片按下面顺序折叠,则图4中MN 的长为(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A .2b a -B .22b a -C .32b a +D .12b a + 【答案】B【分析】 如图3中,由折叠的性质可得PQ =BC =b ,A 1F =a ﹣12b ,∵PE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可得∵MN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G =12MN ,而12EG EF A F =-,进一步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如图3中,由折叠的性质可得PQ =BC =b ,A 1F =a ﹣12b ,∵EPQ =11904522APQ ∠=⨯︒=︒,∵EQP =11904522DQP ∠=⨯︒=︒, ∵∵PEQ =90°,∵∵PE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4,∵MN ∵PQ ,∵∵MN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G ∵MN ,∵EG=MG=NG =12MN , ∵12EG EF A F =-=a ﹣2(a ﹣12b )=b ﹣a , ∵MN =2EG =22b a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1.将矩形纸片 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 AECF .若 AB =3,则 BC 的长为( )AB .2C .1.5 D【答案】D【分析】 设BC x =,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90,B AD BC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90OA AD x OC BC x COE B ====∠=∠=︒,从而可得OA OC =,又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E CE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90AOE COE ∠=∠=︒,从而可得点,,A O C 共线,由此可得2AC x =,最后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详解】设BC x =,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B AD BC x ∴∠=︒==,由折叠的性质得:,,90OA AD x OC BC x COE B ====∠=∠=︒,OA OC x ∴==,四边形AECF 是菱形,AE CE ∴=,。

矩形折叠动点问题

矩形折叠动点问题

矩形的折叠问题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①(10哈尔滨)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若∠ABE=20°,那么∠EFC’的度数为°.②(10 江西)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点E是AB的中点,点G是BC上的一点,∠BEG>60°,现沿直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纸片上的点H处,连接AH,则与∠BEG相等的角的个数为()A.4 B.3 C.2 D.1③(10 青岛)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和点D重合,折痕为EF.若AB = 3 cm,BC = 5 cm,则重叠部分△DEF的面积是cm2.④(11 绵阳)如图,将长8cm,宽4cm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A与C重合,则折痕EF的长为_____cm.第①题图第②题图第③题图第④题图⑤(10 荷泽)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折痕为DG,记与点A重合点为A',则△A'B G的面积与该矩形的面积比为()A.112B.19C.18D.16⑥(10 连云港)矩形纸片ABCD中,AB=3,AD=4,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CD上的B’处,折痕为AE.在折痕AE上存在一点P到边CD的距离与到点B的距离相等,则此相等距离为________.⑦(10 吉林)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D’处,则整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18cm B.36cm C.40cm D.72cm矩形折叠类综合题1.如图,矩形A1B1C1D1沿EF折叠,使B1点落在A1D1边上的B处;沿BG折叠,使D1点落在D处且BD过F点.(1)求证:四边形BEFG是平行四边形;(2)连结B1B,判断△B1BG的形状,并写出判断过程.第⑤题图第⑥题图第⑦题图O A BC B 1D y x 2.如图,矩形OABC OA 、OC 的长满足:|OA -2|+(OC -23)2=0. (1)求B 、C 两点的坐标.⑵把△ABC 沿AC 对折,点B 落在点B 1处,AB 1线段与x 轴交于点D ,求直线BB 1的解析式 ⑶在直线BB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ADP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折叠矩形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折痕AE =53cm ,ECFC =34,求矩形ABCD 的周长.4.如图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 ,O 为坐标原点,A 点坐标为(10,0),C 点坐标为(0,6),D 是BC 过上的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现将△COD 沿OD 翻折,得到△FOD ;再在AB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 ,将△BDE 沿DE 翻折,得到△GDE ,并使直线DG 、DF 重合,⑴如图二,若翻折后点F 落在OA 上,求直线DE 的函数关系式; ⑵设D (a ,6),E (10,b ),求b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GxyOA B C D FE y OAB C D FG xE5.将一矩形纸片O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C 在x 轴上,OA =6,OC =10.(1)如图①,在OA 上取一点E ,将EOC ∆沿EC 折叠,使O 点落在AB 边上的D 点,求E 点的坐标;(2)如图②,在OA 、OC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 '、F ,将OF E '∆沿F E '折叠,使O 点落在AB 边上的D '点,过D '作y G D //'轴,交F E '于T 点,交OC 于G 点,求证:E A TG '=.(3)在⑵的条件下,设),(y x T ,①探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4)如图③,如果将矩形OABC 变为平行四边形C B A O ''',使10='C O ,C O '边上的高等于6,其他条件均不变,探求:这时),(y x T '的坐标y 与x 之间是否仍然满足⑶中所得的函数关系式?若满足,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写出你认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yE 'ABC OxFD 'G图②A E y C xBO D OyD ''E ''A ' 'C ' F ' G 'T ' x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1. 如图,矩形ABCD 中,AB B →C →M 运动,则△APM 的面积y 与点( )2.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C (3,6)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CB 和CA ,垂足为B 和A ,若点P 从O 沿OB 向点B 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点Q 从B 沿BC 向点C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运动. 如果P 、Q 分别从O 、B 同时出发, 试求:(1)经过多少时间,△PBQ 的面积等于2个平方单位;(2)线段PQ 与AB 能否垂直?若能垂直,求出此时点Q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yx3题图MQ PCBO A3.53211A yxO 3.532C11y xO3.532B 11y x O 3.532D11y xOCD P A 第1题图4.(10广东东莞)如图(1),(2)所示,矩形ABCD 的边长AB =6,BC =4,点F 在DC 上,DF=2.动点M 、N 分别从点D 、B 同时出发,沿射线DA 、线段BA 向点A 的方向运动(点M 可运动到DA 的延长线上),当动点N 运动到点A 时,M 、N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FM 、MN 、FN ,当F 、N 、M 不在同一直线时,可得△FMN ,过△FMN 三边的中点作△PQW .设动点M 、N 的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M 、N 运动的时间为x 秒.试解答下列问题: ⑴说明△FMN ∽ △QWP ;⑵设0≤x ≤4(即M 从D 到A 运动的时间段).试问x 为何值时,△PQW 为直角三角形?当x 在何范围时,△PQW 不为直角三角形?⑶问当x 为何值时,线段MN 最短?求此时MN 的值.MPQWN 图(2)A BACN MWQDP 图(1)5.(11 聊城)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2cm ,BC =8cm ,点E 、F 、G 分别从点A 、B 、C 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 、G 的速度均为2cm/s ,点F 的速度为4cm/s ,当点F 追上点G (即点F 与点G 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 秒时,△EF G 的面积为S (cm2).(1)当t =1秒时,S 的值是多少?(2)写出S 和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若点F 在矩形的边BC 上移动,当t 为何值时,以点E 、B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F 、C 、G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6.(11福州)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1)如图10-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并求AF 的长;(2)如图10-2,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Q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 ①已知点P 的速度为每秒5cm ,点Q 的速度为每秒4cm ,运动时间为t 秒,当A 、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②若点P 、Q 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 、b (单位:cm ,0ab ≠),已知A 、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a 与b 满足的数量关系式.ABCDEF图10-1O图10-2ACD E P备用图A CDEP7.( 11 衡阳)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AB=m(m>4),点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A、B重合),连结PD,过点P作PQ⊥PD,交直线BC于点Q.(1)当m=10时,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Q与点C重合?若存在,求出此时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连结AC,若PQ∥AC,求线段BQ的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若△PQD为等腰三角形,求以P、Q、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几何综合测验【复习要点】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综合题大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解题关键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题,运用方程、函数的思想解题,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解题.【实弹射击】1、(08广东省)将两块大小一样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得它们的斜边AB重合,直角边不重合,已知AB=8,BC=AD=4,AC与BD相交于点E,连结CD.(1)填空:如图a,AC= ,BD= ;四边形ABCD是梯形.(2)请写出图a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不含全等三角形).(3)如图b,若以AB所在直线为轴,过点A垂直于AB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10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保持ΔABD不动,将ΔABC向轴的正方向平移到ΔFGH的位置,FH与BD相交于点P,设AF=t,ΔFBP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值范围.2、(09广东省)正方形ABCD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1)证明:Rt△ABM ∽Rt△MCN;(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 ∽Rt△AMN,求此时x的值.3、(10广东省)如图(1),(2)所示,矩形ABCD的边长AB=6,BC=4,点F在DC上,DF=2。

矩形折叠中的相关问题

矩形折叠中的相关问题

矩形折叠中的相关问题一、角度的计算例1、如图1,把矩形ABCD沿EF对折,若∠1=500,求∠AEF的度数。

例2、将矩形纸片ABCD(图3 -1)按如下步骤操作:(1)以过点A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恰好落在AD边上,折痕与BC边交于点E(如图3-2);(2)以过点E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折痕EF交AD边于点F(如图3-3);(3)将纸片收展平,那么∠AFE 的度数为()(A)60°(B)67.5°(C)72°(D)75°二、求折叠出的线段的计算例1、如图2,沿折痕AE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使点D落在BC边上一点F处。

若AB=8,且⊿ABF的面积为24,求EC的长。

例2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A.1 B.2 C.2D.3BD FOD图2图1例3、如图3,是一矩形的纸片,其中AD =2.5,AB =1.5。

按下列步骤折叠:将其对折,使AB 落在AD 上,折痕为AE ,再将⊿ABE 以B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DC 交于点F ,则CF 的长是( ) A .0.5 B .0.75 C .1 D .1.25三、折痕的计算例1、有一矩形纸片,其中宽AB =6cm ,长BC =8cm 。

现按如图4所示的方法作折纸游戏,将它折叠使B 点与D 点重合,求折痕EF 的长。

例2、 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GF. AB=6,BC=8,求GF 的长四、面积的计算例1、如图5,将矩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E 。

已知AD =8,AB =4,求⊿BDE 的面积。

AEFDBC G例2、如图1,是一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现作折纸游戏,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一、矩形中的折叠折叠后BG 和BH 在再过点A ′折叠使边与对角线BD 重形中根据勾股定合,然后再沿着则∠DFB 等于的位置,已知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沿着折痕EF 折叠,使点B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求四边形BCFE 的面积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 不与A 、D 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 ’C ’与DN 交于P .(1)连接BB ’,那么BB ’与MN 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2)设BM =y ,AB ’=x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猜想当B 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MNC ’B ’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 二、纸片中的折叠1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 )C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及对称的性质,折叠的角与其对应角相等,和平角为180度的性质,注意△EAB是以折痕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12.如图,将一宽为2cm的纸条,沿BC,使∠CAB=45°,则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在折叠问题中,一般要注意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图形补充完整,对于矩形(纸片)折叠,折叠后会形成“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即重叠部分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13.将宽2cm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会出现“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图形,即有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 14.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由题意知∠DEF=∠EFB=20°图b∠GFC=140°,图c中的∠CFE=∠GFC-∠EFG15.将一张长为70 cm的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称轴EF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与CD间的距离为60cm,则原纸片的宽AB是()16.一根30cm、宽3cm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希望折叠完成后纸条两端超出点P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求MA的长三、三角形中的折叠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所以在三角形中的折叠通常都与角平分线有关。

中考总复习专题--折叠问题

中考总复习专题--折叠问题

轴 ∴△BQC≌△BQP
M
A
D
∴PB=BC=1
N是AD、BC 上的中点,BN=
∴PN= 3
2
∴MP=1-
3 2
∵M、1 2ຫໍສະໝຸດ PQ∴∠BP(2N)由=3(0°1)∴得∠PBBNN==12 6B0P°,
B
N
C
又∵BQ平分∠PBC,BQ=2QC=
23 3
∴PQ=
1 2
BQ=
3 3
. ∴PQ²=
1 3
即以PQ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
△ABD≌△C’DB BC’=∠C’DE,∠C’DB=∠CD
③相等的线段:
B=∠ABD
AE=C’E,BC’=BC=AD, AB=CD=C’D,BE=ED
返回目录
第二类 相对顶点重合
这类折叠问题的基本图形:
A
ED
O
BF
C
引例: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
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
返回
4.已知:将矩形ABCD沿着
E C'
直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 BC’交AD于E ,AD=8,AB=4.
A
D
求△BED面积。(2000,山
西)
B
解二:作EF⊥BD于F
F
C
在矩形ABCD中 AD ∥ BC ∴EF:AB=DF:AD
∴∠DBC=∠EDB 当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
BD=4 5 ,DF=2 5
(2)常常利用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和矩形折叠形成的直角三角形来综合解 题
(3)前三道题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平行四边 形上
(4)这类折叠问题的常用图形: 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思想方法专题: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思想方法专题: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思想方法专题:矩形中的折叠问题——体会折叠中的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类型一折叠中求角度1.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若∠EFC′=125°,那么∠ABE的度数为()A.15° B.20° C.25° D.30°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以下折纸活动:(1)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和BC 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2)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观察探究可以得到∠ABM的度数是()A.25° B.30° C.36° D.45°◆类型二折叠中求线段长3.(2017·安顺中考)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D=4cm,把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E处,AE交DC于点O,若AO=5cm,则AB的长为()A.6cm B.7cm C.8cm D.9cm第3题图第4题图4.(2017·宜宾中考)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 =8,CD =6,将△ABE 沿BE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对角线BD 上的F 处,则DE 的长是( )A .3 B.245 C .5 D.89165.★(2016·威海中考)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矩形内的点F 处,连接CF ,则CF 的长为________.◆类型三 折叠中求面积6.(2017·鄂州中考)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AC 翻折,点B 落在点F 处,FC 交AD 于E .(1)求证:△AFE ≌△CDE ;(2)若AB =4,BC =8,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7.★(2016·福州中考)如图,矩形ABCD中,AB=4,AD=3,M是边CD上的一点,将△ADM沿直线AM对折,得到△ANM.(1)当AN平分∠MAB时,求DM的长;(2)连接BN,当DM=1时,求△ABN的面积.参考答案与解析1.B解析:由折叠可知∠EFC=∠EFC′=125°.∵在矩形ABCD中,AD∥BC,∴∠DEF =180°-125°=55°.根据折叠可知∠BEF=∠DEF=55°,∴∠BED=110°.∵四边形ABCD为矩形,∠A=90°,∴∠ABE=110°-90°=20°.故选B.2.B 3.C 4.C5. 185解析:如图,连接BF 交AE 于H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 =FE ,AB =AF ,∠BAE =∠F AE ,∴AH ⊥BF ,BH =FH .∵BC =6,点E 为BC 的中点,∴BE =12BC =3.又∵AB =4,∴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AE =AB 2+BE 2=5.∵S △ABE =12AB ·BE =12AE ·BH ,∴BH =125,则BF =2BH =245.∵E 是BC 的中点,∴FE =BE =EC ,∴∠BFC =90°.在Rt △BFC 中,由勾股定理得CF =BC 2-BF 2=62-⎝⎛⎭⎫2452=185.6.(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B =∠D =90°.∵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AC 翻折,点B 落在点F 处,∴∠F =∠B ,AB =AF ,∴AF =CD ,∠F =∠D .在△AFE与△CDE 中,⎩⎪⎨⎪⎧∠F =∠D ,∠AEF =∠CED ,AF =CD ,∴△AFE ≌△CDE .(2)解:∵AB =4,BC =8,∴CF =AD =8,AF =CD =AB =4.∵△AFE ≌△CDE ,∴EF =DE .在Rt △CED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2+CD 2=CE 2,即DE 2+42=(8-DE )2,∴DE =3,∴AE =8-3=5,∴S 阴影=12×4×5=10. 7.解:(1)由折叠性质得△ANM ≌△ADM ,∴∠MAN =∠DAM .∵AN 平分∠MAB ,∴∠MAN =∠NAB ,∴∠DAM =∠MAN =∠NAB .∵四边形ABCD 是矩形,∴∠DAB =90°,∴∠DAM =30°,∴AM =2DM .在Rt △ADM 中,∵AD =3,∴由勾股定理得AM 2-DM 2=AD 2,即(2DM )2-DM 2=32,解得DM = 3.(2)延长MN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Q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DC ,∴∠DMA =∠MAQ ,由折叠性质得△ANM ≌△ADM ,∴∠ANM =∠D =90°,∠DMA =∠AMQ ,AN =AD =3,MN =MD =1,∴∠MAQ =∠AMQ ,∴MQ =AQ .设NQ =x ,则AQ =MQ =MN +NQ =1+x .∵∠ANM =90°,∴∠ANQ =90°.在Rt △ANQ 中,由勾股定理得AQ 2=AN2+NQ2,即(x+1)2=32+x2,解得x=4,∴NQ=4,AQ=5.∵△NAB和△NAQ在AB边上的高相等,AB=4,AQ=5,∴S△NAB=45S△NAQ=45×12×AN·NQ=45×12×3×4=245.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kx+b=0的解为()A.x=2B.y=2C.x=﹣1D.y=﹣1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 的方程kx+b=0的解为()A.x=﹣1B.x=2C.x=0D.x=33.一元一次方程ax﹣b=0的解x=3,函数y=a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3,0)B.(﹣3,0)C.(a,0)D.(﹣b,0)4.已知方程kx+b=0的解是x=3,则函数y=kx+b的图象可能是()A.B.C.D.5.若方程x﹣3=0的解也是直线y=(4k+1)x﹣15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则k的值为()A.﹣1B.0C.1D.±16.如图,直线y1=x+b与y2=kx﹣1相交于点P,点P的横坐标为﹣1,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7.如图,直线y=﹣x+m与y=nx+4n(n≠0)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的不等式﹣x+m >nx+4n>0的整数解为()A.﹣1B.﹣5 C.﹣4D.﹣38.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A.x<0B.0<x<1C.x<1 D.x>1二.填空题(共10小题)9.若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3,0),则方程2x+b=0的解是_________.10.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则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1.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2.如图,已知直线y=ax﹣b,则关于x的方程ax﹣1=b的解x=_________.13.如图,直线y=kx+b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A、B,则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4.如图,已知函数y=2x+b和y=ax﹣3的图象交于点P(﹣2,﹣5),根据图象可得方程2x+b=ax﹣3的解是_________.15.如图,已知函数y=2x+b与函数y=kx﹣3的图象交于点P,则不等式kx﹣3>2x+b的解集是_________.16.如图,直线y=kx+b过A(﹣1,2)、B(﹣2,0)两点,则0≤kx+b≤﹣2x的解集为_________.17.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kx+b>x+a的解集是_________.18.如图,函数y=kx和的图象相交于A (a,2),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小题)19.如图,根据函数y=kx+b(k,b是常数,且k≠0)的图象,求:(1)方程kx+b=0的解;(2)式子k+b的值;(3)方程kx+b=﹣3的解.20.如图,直线l1:y=2x与直线l2:y=kx+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交于点P.(1)写出不等式2x>kx+3的解集:_________;(2)设直线l2与x轴交于点A,求△OAP的面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中,直线y=kx+b(k≠0)过(1,3)和(3,1)两点,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不等式kx+b≤0的解.2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经过(﹣2,1)和(2,3)两点,且与x 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不等式kx+b≥0的解集.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kx+b=0的解为()A.x=2B.y=2C.x=﹣1D.y=﹣1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 的方程kx+b=0的解为()A.x=﹣1B.x=2C.x=0D.x=33.一元一次方程ax﹣b=0的解x=3,函数y=a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3,0)B.(﹣3,0)C.(a,0)D.(﹣b,0)4.已知方程kx+b=0的解是x=3,则函数y=kx+b的图象可能是()A.B.C.D.5.若方程x﹣3=0的解也是直线y=(4k+1)x﹣15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则k的值为()A.﹣1B.0C.1D.±16.如图,直线y1=x+b与y2=kx﹣1相交于点P,点P的横坐标为﹣1,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7.如图,直线y=﹣x+m与y=nx+4n(n≠0)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的不等式﹣x+m >nx+4n>0的整数解为()A.﹣1B.﹣5 C.﹣4D.﹣38.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A.x<0B.0<x<1C.x<1 D.x>1二.填空题(共10小题)9.若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3,0),则方程2x+b=0的解是_________.10.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则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1.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2.如图,已知直线y=ax﹣b,则关于x的方程ax﹣1=b的解x=_________.13.如图,直线y=kx+b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A、B,则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4.如图,已知函数y=2x+b和y=ax﹣3的图象交于点P(﹣2,﹣5),根据图象可得方程2x+b=ax﹣3的解是_________.15.如图,已知函数y=2x+b与函数y=kx﹣3的图象交于点P,则不等式kx﹣3>2x+b的解集是_________.16.如图,直线y=kx+b过A(﹣1,2)、B(﹣2,0)两点,则0≤kx+b≤﹣2x的解集为_________.17.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kx+b>x+a的解集是_________.18.如图,函数y=kx和的图象相交于A (a,2),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小题)19.如图,根据函数y=kx+b(k,b是常数,且k≠0)的图象,求:(1)方程kx+b=0的解;(2)式子k+b的值;(3)方程kx+b=﹣3的解.20.如图,直线l1:y=2x与直线l2:y=kx+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交于点P.(1)写出不等式2x>kx+3的解集:_________;(2)设直线l2与x轴交于点A,求△OAP的面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中,直线y=kx+b(k≠0)过(1,3)和(3,1)两点,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不等式kx+b≤0的解.2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经过(﹣2,1)和(2,3)两点,且与x 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不等式kx+b≥0的解集.。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一、矩形中的折叠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 ,BD 为折痕,折叠后BG 和BH 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度.2.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纸片沿BC 折叠,顶点A 落在点A ′处,再过点A ′折叠使折痕DE ∥BC ,若AB=4,AC=3,则△ADE 的面积是 .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求AG 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相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4.把矩形纸片ABCD 沿BE 折叠,使得BA 边与BC 重合,然后再沿着BF 折叠,使得折痕BE 也与BC 边重合,展开后如图所示,则∠DFB 等于( )注意折叠前后角的对应关系5.如图,沿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的位置,已知BC=8cm ,AB=6cm ,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21FEDCBAGA'C A B D6.将一张矩形纸条ABCD 按如图所示折叠,若折叠角∠FEC=64°,则∠1= 度;△EFG 的形状 三角形.对折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但形状、大小不变,注意一般情况下要画出对折前后的图形,便于寻找对折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注意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GEF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EF (如图①);延CG 折叠,使点B 落在EF 上的点B ′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GC (如图③);沿GH 折叠,使点C 落在DH 上的点C ′处,(如图④);沿GC ′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GC ′,GH (如图 ⑥).(1)求图 ②中∠BCB ′的大小;(2)图⑥中的△GCC ′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沿着折痕EF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求四边形BCFE 的面积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 不与A 、D 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 ’C ’与DN 交于P .(1)连接BB ’,那么BB ’与MN 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2)设BM =y ,AB ’=x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猜想当B 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MNC ’B ’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54132G D‘F C‘DB CA E二、纸片中的折叠1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 )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及对称的性质,折叠的角与其对应角相等,和平角为180度的性质,注意△EAB 是以折痕A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12.如图,将一宽为2cm 的纸条,沿BC ,使∠CAB=45°,则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在折叠问题中,一般要注意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图形补充完整,对于矩形(纸片)折叠,折叠后会形成“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即重叠部分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13.将宽2cm 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 的长是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会出现“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图形,即有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14.如图a 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b ,再沿BF 折叠成图c ,则图c 中的∠CFE 的度数是( )图c 图b图aCDGFEAC GDFEAFDBCAEB Ba 2130°B EF AC D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由题意知∠DEF=∠EFB=20°图b ∠GFC=140°,图c 中的∠CFE=∠GFC-∠EFG15.将一张长为70 cm 的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称轴EF 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 与CD 间的距离为60cm ,则原纸片的宽AB 是( )16.一根30cm 、宽3cm 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希望折叠完成后纸条两端超出点P 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求MA 的长三、三角形中的折叠17.如图,把Rt △ABC (∠C=90°),使A ,B 两点重合,得到折痕ED ,再沿BE 折叠,C 点恰好与D 点重合,则CE :AE=18.在△ABC 中,已知AB=2a ,∠A=30°,CD 是AB 边的中线,若将△ABC 沿CD 对折起来,折叠后两个小△ACD 与△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折叠前△ABC 的面积的14.(1)当中线CD 等于a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 ;GEFD AEF DBC A B C 60cm(2)有如下结论(不在“CD 等于a ”的限制条件下):①AC 边的长可以等于a ;②折叠前的△ABC 的面积可以等于32a 2;③折叠后,以A 、B 为端点的线段AB 与中线CD 平行且相等.其中, 结论正确(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代号都填上,若认为都不正确填“无”).注意“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构图,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对比,找出相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19.在△ABC 中,已知∠A=80°,∠C=30°,现把△CDE 沿DE 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 ,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 沿DE 折叠在四边形ADEB 内,则求∠1+∠2的和; (2)如图(2)把△CDE 沿DE 折叠覆盖∠A ,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 沿DE 斜向上折叠,探求∠1、∠2、∠C 的关系.(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1=180°-2∠CDE ,∠2=180°-2∠CED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可求出答案;(2)连接DG ,将∠ADG+∠AGD 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3)将∠2看作180°-2∠CED ,∠1看作2∠CDE-18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B'C DA B 231E B'CDB A 21图(1)C'ACBDE12C'ABCDE21GC'A BC DE由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在折叠三角形时常常会出现等腰三角形20.观察与发现: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第二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②).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所以在三角形中的折叠通常都与角平分线有关。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专题---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专题---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第2页共4页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B 解析:由折叠可知∠EFC=∠EFC′=125°.∵在矩形 ABCD 中,AD∥BC,∴∠DEF
=矩形180,°-∠1A2=5°9=0°5,5°∴.根∠据A折BE叠=可11知0°∠-B9E0F°==2∠0°D.故EF选=B5.5°,∴∠BED=110°.∵四边形 ABCD 为 .2 B 3.C 4.C
点 A 恰好落在对角线 BD 上的 F 处,则 DE 的长是( )
. . 24
89
A 3 B. 5 C 5 D.16
5.★(2016·威海中考)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4,BC=6,点 E 为 BC 的中点,将
△ABE 沿 AE 折叠,使点 B 落在矩形内的点 F 处,连接 CF,则 CF 的长为 . ________
2.如图,某数第学1兴题趣图小组开展以下折纸活动:(1)对折矩形纸片第AB2C题D图,使 AD 和 BC
重合,得到折痕 点 B,得到折痕
BEMF,,把同纸时片得展到平线;段(B2)N再.观一察次探折究叠可纸以片得,到使∠点AABM落的在度E数F 上是,( 并使) 折痕经过
A◆.类2型5°二
. . B 30° C 36° 折叠中求线段长
与△CDE 中,∠∠FA=EF∠=D∠,CED,∴△AFE≌△CDE. = , AF CD
(2)解:∵AB=4,BC=8,∴CF=AD=8,AF=CD=AB=4.∵△AFE≌△CDE,∴EF =DE.在 △Rt CED 中,由勾股定理得 + = ,即 DE2 CD2 CE2 + = - ,∴ = , DE2 42 (8 DE)2 DE 3
.D 45°
3.(2017·安顺中考)如图,在矩形纸片 ABCD 中,AD=4cm,把纸片沿直线 AC 折叠,

折叠几何综合专题---16道题目(含答案)

折叠几何综合专题---16道题目(含答案)

折叠几何综合专题---16道题目(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01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 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5,求BE的长.(1)证明:由折叠性质可得,EF =FD ,∠AEF =∠ADF =90°,∠EFA =∠DFA ,EG =GD ,∵EG ∥DC ,∴∠DFA =∠EGF , ∴∠EFA =∠EGF ,∴EF =EG =FD =GD ,∴四边形EFDG 是菱形;(2)解:EG 2=12GF ·AF .理由如下: 如解图,连接ED ,交AF 于点H ,∵四边形EFDG 是菱形,∴DE ⊥AF ,FH =GH =12GF ,EH =DH =12DE , ∵∠FEH =90°-∠EFA =∠FAE ,∠FHE =∠AEF =90°, ∴Rt △FEH ∽Rt △FAE ,∴EFAF =FHEF ,即EF 2=FH ·AF ,又∵FH =12GF ,EG =EF ,∴EG 2=12GF ·AF ;(3)解:∵AG =6,EG =25,EG 2=12AF ·GF ,∴(25)2=12(6+GF )·GF ,解得GF =4或GF =-10(舍),∴GF =4,∴AF =10.∵DF =EG =25,∴AD =BC =AF 2-DF 2=45,DE =2EH =2EG 2-(12GF )2=8,∵∠CDE +∠DFA =90°,∠DAF +∠DFA =90°,∴∠CDE =∠DAF ,∵∠DCE =∠ADF =90°,∴Rt △DCE ∽Rt △ADF ,∴EC DF =DE AF ,即EC 25=810,∴EC =855,∴BE =BC -EC =1255.02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对折,点C 落在E 处,BE 与AD 相交于点F ,若DE =4,BD =8.(1)求证:AF =EF ;(2)求证:BF 平分∠ABD .证明:(1)在矩形ABCD 中,AB =CD ,∠A =∠C =90°, ∵△BED 是△BCD 对折得到的,∴ED =CD ,∠E =∠C ,∴ED =AB ,∠E =∠A ,(2分)又∵∠AFB =∠EFD ,∴△ABF ≌△EDF (AAS),∴AF =EF ;(4分)(2)在Rt △BCD 中,∵DC =DE =4,BD =8,∴sin ∠CBD =DC BD =12, ∴∠CBD =30°,(5分)∴∠EBD =∠CBD =30°,∴∠ABF=90°-30°×2=30°,(7分)∴∠ABF=∠EBD,∴BF平分∠ABD.(8分)03把一张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E重合,点C与点F 重合(E、F两点均在BD上),折痕分别为BH、DG。

专题2.3(1)矩形的折叠问题-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专题2.3(1)矩形的折叠问题-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必会几何模型剖析(全国通用)
情况一:如图2,
C
由题意可得:DC´=DC=5,DM=4, ∴MC´=3,C´N=2.B N ´ E
对于△ENC´,设CE=x,则C´E=x,EN=4-x.
(4-x)2+22=x2, 解得:x=2.5, CE=2.5.
由勾股定理可得:
情况二:如图3,
易证C´F=CD=5, ∴NF=3,MF=2.
易证
知识梳理
矩形折叠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
1.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点E是AB的中点,点G是BC上的一点,∠BEG>
60º.现沿直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纸片上的点H处,连接AH,则与
3
∠BEG相等的角的个数为____.
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
50
一点,将△AEF沿EF折叠后,点A恰好落到CF上的点G处,则折痕EF=______.
E
D
【分析】有特殊位置关系必然有隐藏结论.
A
∴∠CEF=90º,
连接CE,易证
△CED≌△CEG(HL).
CE
=
易证△CDE∽△EAF, 可得:CD
F
EA EF
由CD=3 6,ED=EA=6. ∴CE=3 10 .
B
4 1C
∴∠KFH=75º,∠KFE=30º,
A
∵∠2=75º
3
10
5
,过点K作KP⊥BC交BC于P点,设KP=x,则
FP= 3 x,
B
EP=x.
∴x+ 3 x= 3+1. 解得x=1.
K
H
G
∴BE=KE= 2 CF=KF=2
A
D
, 2+ 3+3

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

矩形题型一:矩形与折叠问题。

(1)1.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为度.(A)70° (B)65° (C)50° (D)25°2.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若∠ABE=20°,那么∠EFC′的度数为度.3.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正方形,剪刀与折痕所成的角的度数应为度.4.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点E是AB的中点,点G是BC上的一点,︒>∠60BEG,现沿直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约片上的点H处,连接AH,则与BEG∠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4B. 3C.2D.1EDBC′F CD′A(2)1.如图6,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 '处,点A 对应点为A ',且C B '=3,则AM的长是2.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 . 3.如图2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 ,AD =10cm ,若将纸片沿DE 折叠,使DC 落在DA 上,点C 的对应点为点F ,若BE =6cm ,则CD 的长是4.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 、EF 为折痕,∠BAE =30°,AB =3,折叠后,点C 落在AD 边上的C 1处,并且点B 落在EC 1边上的B 1处.则BC 的长 是5.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4,AD =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 ,则A'G 的长是 。

A B CDM N A ' B 'F E D B A C① ② 3 46. AB = 3 cm,BC = 5 cm,则重叠部分△DEF的面积是 cm2.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D’处,则整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是8、取一张矩形纸片按照图1、图2中的方法对折,并沿图3中过矩形顶点的斜线(虚线)剪开,那剪下的①这部分展开,平铺在桌面上,若平铺的这个图形是正六边形,则这张矩形纸片的宽和长之比为 .9、矩形纸片ABCD中,AB=4,BD=3,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CD上的B’处,折痕为AE.在折痕AE上存在一点P到边CD的距离与到点B的距离相等,则此相等距离为________.10、如图矩形纸片ABCD,AB=5cm,BC=10cm,CD上有一点E,ED=2cm,AD上有一点P,PD=3cm,过P作PF⊥AD交BC于F,将纸片折叠,使P点与E点重合,折痕与PF 交于Q点,则PQ的长是____________cm.ABCB’DEP11、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 (如图①,AD >CD )沿过A 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 点落在AD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如图②);再沿过D 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 点落在DA 边上的点N 处,E 点落在AE 边上的点M 处,折痕为DG (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 点正好在∠NDG 的平分线上,那么矩形ABCD 长与宽的比值为 .题型二:矩形的计算1.如图(1),把一个长为m 、宽为n 的长方形(m n >)沿虚线剪开,拼接成图(2),成为在一角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后的一个大正方形,则去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2m n -B .m n -C .2mD .2n① ②③2.如图,矩形ABCD 的周长是20cm ,以AB 、AD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EF 和正方形ADGH ,若正方形ABEF 和ADGH 的面积之和68cm ²,那么矩形ABCD 的面积是( )A .21cm 2B .16cm 2C .24cm 2D .9cm2 3.图②方式放置.测量的数据如图,则桌子的高度是( )A .73cmB .74cmC .75cmD .76cm4.如图,矩形ABCD 中,35AB BC ==,.过对角线交点O 作OE AC ⊥交AD 于E ,则AE 的长是( )A .1.6B .2.5C .3D .3.45.如图,一块砖的外侧面积为x ,那么图中残留部分墙面的面积为( )A .4x A .12x A .8x A .16x6.如图,矩形ABCD 中,3AB =cm ,6AD =cm ,点E 为AB 边上的任意一点,四边形EFGB 也是矩形,且2EF BE =,则AFC S =△ 2cm.B DCFE G A80cm① 70cm ② mn nn (2) (1)7.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线段交于点O ,过点O 作AC 的垂线EF,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连接CE,已知CDE 的周长为24cm ,则矩形ABCD的周长是cm8.如图,矩形ABCD 中,AB >AD ,AB =a ,AN 平分∠DAB ,DM ⊥AN 于点M ,CN ⊥AN 于点N .则DM +CN 的值为(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9.如图,点P 是矩形ABCD 的边AD 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 、BC 的长分别为3和4,那么点P 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 和BD 的距离之和是10.矩形ABCD 中,E 、F 、M 为AB 、BC 、CD 边上的点,且AB=6,BC=7,AE=3,DM=2,EF⊥FM,则EM 的长为11.在一块长为8、宽为32的矩形中,恰好截出三块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直角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顶点都在矩形的边上.其中面积最小的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的长a M D是.12.如图,矩形ABCD 中,AB =8cm ,BC =4cm ,E 是DC 的中点,BF =41BC ,则四边形DBFE 的面积为 2cm .E B题型三:解答题(1)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BC 、AB 上的点,且EF=ED,EF ⊥ED.求证:AE 平分∠BAD.2.如图,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一点,AE =AD ,DF ⊥AE 于F ,连结DE ,求证:DF =DC .3.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AC 剪开,再把ACD △沿CA 方向平移得到A C D '''△.(1)证明A AD CC B '''△≌△;(2)若30ACB ∠=°,试问当点C '在线段AC 上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 D ''是菱形,并请说明理由.4.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 A =PQ .A B C FAC BD PQ5.在矩形ABCD 中,AD =2AB ,E 是AD 的中点,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E 重合,将三角板绕点E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AB 、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时,观察或测量BM 与CN 的长度,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x
D
↑y
解由题意知,OA=3,∠OAB=60º, A
C
∴OB=3tan60º=3√3 .
∵Rt△ACB≌Rt△ADB, ∴AD=AC=OB=3√3 .
O
B →x
过点D作Y轴垂线,垂足为E,
E
D
在直角三角形AED中,ED= ,AE= ,故OE= 。
故点D的坐标为(3/2√3 ,- 3/2)。 2020/3/30

解 设EC=x,则DE=8-x,由轴对称可 A 知:EF=DE=8-x,AF=AD=10,又因 AB=8,故BF=6,故FC=BC-BF=4。在 RtFCE中,42+x2=(8-x)2,解之得x=3 B
D
E FC
2020/3/30
练习2 如图,在梯形ABCD中, DCAB,将梯形对折,使点D、
D
E
沿一对角线BD折叠一次(折痕 A
D
与折叠后得到的图形用虚线表
F
示),将得到的所有的全等三角
形(包括实线、虚线在内)用符 号写出来。
B
C
答案:△ABD≌△CDB, △CDB≌△EDB, △EDB≌△ABD, △ABF≌△EDF.
练习6 如图,矩形纸片ABCD, D F
C
若把ABE沿折痕BE上翻,使 A点恰好值。
B
解: 如图,设MN为折痕,折起部
分为梯形EGNM,B、E关于MN对
AE
称,所以BE⊥MN,且BO=EO,设
AE=x,则BE= 。
MO
由Rt△MOB∽
,得:
,F
∴BM=
=
=
.B
D G N
C D G N C
作NF⊥AB于F,则有Rt△MNF≌ ,∴FM=AE=x,从
而CN=BM-FM= = 。∴S梯形BCNM=
y
B C
O
2020/3/30
Ax
(2)ΔAMN沿MN折叠,设点A关于ΔAMN对称的点为A¹, ΔA¹MN与四边形BC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①试求出 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②当x为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y最大,最大为多 少?
2020/3/30
练习7 如图,把一张边长为a的正 A E
方形的纸进行折叠,使B点落在AD 上,问B点落在AD的什么位置时,
C分别落在AB上的D¹、C¹处, E
折痕为EF。若CD=3,EF=4,
则AD¹+BC¹=
。2
A
D'
C F
C' B
练习3 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
对折,设折痕为MN,再把B点叠 B E
C
在折痕线MN上,若AB=3,则
折痕AE的长为(C )。
MG
B'
N
(A) 33/2
(B) 33/4
(C ) 2
(D) 23
2020/3/30
C E
FD
3、求图形的全等、相似和图形的周长
例4 如图,折叠矩形ABCD一边AD,A
使点D落在BC边的一点F处,已知折
痕AE=55 cm,且tanEFC=3/4.
(1)求证:AFB∽FEC;
(2)求矩形ABCD的周长。
B
D E
FC
2020/3/30
练习5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2020/3/30
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的形状、大小、 位置关系;
主要培养三方面的能力:思维分析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折叠型问题的特点是:折叠后的图形具 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两方面的应用:一、在“大小”方面的 应用;二、在“位置”方面的应用。
2020/3/30
一、在“大小”方面的应
2
2020/3/30
, BC
练习1 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 纸片,两直角边AC=6,BC=8,
A
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
E
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 合,则CD等于( B )
C
D
B
(A)2 (B)3 (C )4 (D)5
例2 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上点F
处,已知AB=8,BC=10,则EC的长是
练习8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C=90º,沿着B点的一条直线BE折
C
E
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与AB边上的
一点D重合。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
点D恰好是AB的中点?写出一个你 B
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
DA
明D为AB中点。
条件:∠A=30º
证明:由轴对称可得,△BCE≌△BDE,∴ BC=BD ,
B
G
E
C
EF与GH互相垂直平分。
D'
证明:由题意知FH∥GE,FG∥HE,∴
C'



∴四边形 是
2020/3/30
,∴FE与GH互相垂直平分。
2、点的位置的确定
↑y
例7 已知:如图,矩形AOBC, A
C
以O为坐标原点,OB、OA分别
在x轴,y轴上,点A坐标为(0,3), O
∠OAB=60º,以AB为轴对折后, 使C点落在D点处,求D点坐标。
A
D
2020/3/30
2、求角的度数
例3 将长方形ABCD的纸片, A
F
D
沿EF折成如图所示;已知
EFG=55º,则FGE= 70º。
B
G
E
C
D' C'
练习4 如图,矩形ABCD沿
B
BE折叠,使点C落在AD边上
的F点处,如果ABF=60º,
则CBE等于( A )。
(A)15º (B)30º
A
(C )45º (D)60º
(1)求对角线O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y
C
O
2020/3/30
B Ax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OA、 OC分别落在x轴,y轴上,且OA=4,0C=3。 (2)如图,将△OAB沿对角线OB翻折得到 △OBN,ON与AB交于点M。
① 判断△OBM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② 试求直线MN的解析式.

=½(x-a/2)2+3/8 a2 2020/3/30
.
∴当x=a∕2 时,Smin=(3∕8 )a2.
二、在“位置”方面的应用
由于图形折叠后,点、线、面等相应的位置 发生变化,带来图形间的位置关系重新组合。
1、线段与线段的位置关系
例6 将长方形ABCD的纸片, A
FH D
沿EF折成如图所示,延长C`E 交AD于H,连结GH。求证:
在△ABC中,∵ ∠C=90º,∠A=30º,∴ BC= ½ AB ,
∴ BD = ½ AB ,即点D为AB的中点。
2020/3/30
1、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 在BC边上的F点处。
(1)若∠BAF=60°,求∠EAF的度数; (2)若AB=6cm,
AD=10cm, 求线段CE的 长及△AEF的 面积.
2020/3/30
2、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现将A、C重合,使
纸片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 (1)连结CF,四边形AECF是 A 什么特殊的四边形?为什么?
G FD
(2)若AB=4cm,AD=8cm, B
C
E
你能求出线段BE及折痕EF的
长吗?
2020/3/30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OA、 OC分别落在x轴,y轴上,且OA=4,0C=3。
用 折叠型问题在“大小”方面的应用,通常有求
线段的长,角的度数,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变化关 系等问题。
1、求线段与线段的大小关系
例1 如图,AD是ABC的中线,
ADC=45º,把ADC沿AD对
折,点C落在点C'的位置,求
BC'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
B
C' A
D
C
解 由轴对称可知 ADC ≌ ADC' ADC'=ADC=45º, C'D=CD=BD BC´D为Rt BC’=2 BD= 2
E
AE:ED=5:3,BE=55,求矩形
的长和宽。
A
B
2答020/3案/30 :矩形的长为10,宽为8。
4、求线段与面积间的变化关系
例5 已知一三角形纸片ABC,面积为25,BC的长为 10,B和C都为锐角,M为AB上的一动点(M与A、B 不重合),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设MN=x.
(1)用x表示△AMN的面积SΔAM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