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浅析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浅析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原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员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带来了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现象。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用人单位管理、员工权益保障等方面探讨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1、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的差异化对待问题。

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通常会设置不同的招聘条件、薪资标准等。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监管,建立起招聘工作规范管理制度,杜绝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的差异化对待问题。

2、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不足。

在目前的劳动法规中,对劳动者的保护相对较弱,而用人单位则处于强势地位。

尽管国家政策法规逐渐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漏洞。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法规完善和实际执行,提高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程度。

二、用人单位管理不规范1、用人单位管理不健全。

用人单位的管理不规范,尤其是在招聘、入职、培训、晋升等环节中,会给劳动者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管理,强化用人单位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理解,防止管理不规范带来的负面影响。

2、拖欠工资问题。

在现有的用人单位中,很多都存在拖欠工资问题。

不仅影响了员工的生活,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用人单位加强薪酬管理,并对拖欠工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

三、员工权益保障不足1、劳动合同期限不明确。

在现有的一些用人单位中,很多劳动合同期限不明确,为员工的权益保障带来了一定难度。

因此,我们建议用人单位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合同期限,并在合同中约定权益保障条款。

2、无故解雇。

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因自身原因无故解雇员工,给员工的权益造成损失。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法规监管,规定用人单位无故解雇员工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原因较为复杂,关键在于政策法规不完善、用人单位管理不规范和员工权益保障不足。

浅析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对策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矛盾和冲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劳动争议,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和预防。

劳动争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薪资待遇问题:薪资待遇是劳动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薪资待遇不合理,不符合劳动合同或劳动法的规定,就会产生争议。

2. 工作环境问题:工作环境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劳动者认为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劳动强度大或者工作条件不合理,就会引发争议。

3. 劳动时间问题:劳动时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工作时间不合理,加班过多或者没有合理安排,都会导致争议的发生。

4. 劳动合同问题: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约定,一旦劳动合同违反或者没有履行,就会引发争议。

针对劳动争议的出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权益的宣传教育,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使劳动者能够合法维权,用人单位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2. 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建立独立、公正、高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及时、有效的争议解决途径,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3. 加强用人单位管理和监督: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用人单位严格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劳动争议的产生。

4. 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使劳动者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和更好的工作条件,从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5. 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加强社会公众对劳动争议的监督和关注,引导舆论对于劳动争议的正确认识,推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减少争议的激化和扩大。

我国劳动争议现状及处理对策

我国劳动争议现状及处理对策

关键 词
劳动争议
现状分析
对策
文章编号 1 6 7 2 — 9 3 2 3( 2 0 1 3 ) 0 4 —0 0 4 7 — 0 3
中图分类号 F 2 8 4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 经济 体制逐步建立 ,产业结构调整 和国 有企业 战略性 改组 的力度 不断加大 , 企业 原有 的经济结构 、 利益
体劳动争议 案件数仍居首位 ,港 澳台及外资企业集体劳动争议
案 件 比重 下 降 明显 。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劳动争议的产生、 数量和复杂程度 :
1 . 1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差异显现化 市场经济形成的劳动 关系是一种微观利益格局。 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 , 雇主和雇员都 是追 求 自身利益最大化 的“ 经济人 ” 。一 方 面, 雇主在生产经营中要最大限度地削减生产成本 , 提高利润水
平, 往 往 忽视 了雇 员 的有 关劳 动 权 益 。 另一方面, 雇 员劳 动 的 目的
是追求个人福 利的最大化 , 雇员为了获得较高 的劳动报酬和较好
的福利待遇 , 不顾企业的利益和能力 。双方的利益差别所导致的
2 对策 建议
石 油 化 工 建 设 2 o 1 3 . o 4 I 47
序。 从 目前状 况 来看 存在 着 以 下几 个 方 面 的 问题 : 一 是 审 理 周 期
过长; 二是 处理 依据不 明 , 衔接不顺 畅 ; 三是劳动 争议仲裁 受理 范 围狭窄 ;四是劳动仲裁工作缺 乏必要 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纠 错机制 ; 五是劳动仲裁机构力量不足 。 1 . 6我国劳动法律体 系建设 尚不完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 ,国家更多地通过法律手段对劳动 关系实行调控 , 而与我国发展变化的劳动关系相 比, 劳动法 制建设 则显得滞后。这主要表现在 : 一是现有 的劳动法律法规还不配套 ; 二是 已经颁布的劳动法律法规的某些 内容 已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 要; 三是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 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措施 。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劳动关系是最为基本和核心的社会关系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这对社会稳定与发展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因此,构建和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劳动争议的类型与特点劳动争议主要可以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两大类。

权利争议涉及劳动合同执行、工资支付、工时休假等问题;而利益争议则关乎薪资调整、岗位变动等集体协商事项。

劳动争议的特点包括复杂性、群体性和敏感性,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必须采取更为审慎和专业的态度。

二、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分析当前,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主要包括协商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四个阶段。

协商和解是双方自愿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调解则是在第三方主持下进行的,旨在通过协调达成共识。

仲裁通常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其决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最后的诉讼阶段,是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进行审理。

尽管这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解决劳动争议,但仍存在程序繁琐、时效性差等问题。

三、国际经验与启示观察国际上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如美国的快速仲裁制度、德国的劳动法院体系等,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共通点:一是注重预防,通过立法和监管减少争议发生;二是强调效率,简化流程、缩短时限;三是保障公正,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四、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对策针对现有机制的不足,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首先,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其次,优化调解和仲裁程序,引入“快速处理通道”,提高处理效率;再次,建立健全监督机构,确保各项解决措施落到实处;最后,推动多方参与和社会协同,形成政府、企业、工会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解决新格局。

总结来说,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不仅需要法律和制度的支撑,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劳动争议现状及对策研究

劳动争议现状及对策研究

劳动争议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孙树曹定武曾卓智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9期劳动关系是当今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

本文对当前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就如何化解劳动争议、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相应对策。

一、宁乡县劳动争议的现状和特点1.劳动争议案件总量呈大幅增长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2007~2009年,受理的案件大幅度增长是最显著的特点,2008年比2007年增加了42%,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24%。

2.争议原因呈现多元化的趋势2007年以前,劳动争议案件80%以上为工伤补偿案件,但自从宁乡县工伤保险启动后,工伤补偿争议案件在案件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到2009年,工伤补偿案件只占案件总量的32.3%。

经济补偿争议、劳动合同争议、工资争议的比重在逐年上升。

同时,案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今年的劳动争议案件,不再以工伤案件为主,而是各类案件都均衡分布,这对仲裁办案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带来了新的挑战,办案人员必须要了解各方各面的法律法规,才能使得工作得心应手。

3.劳动争议处理难度加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解难度越来越大,以仲裁裁决方式结案的案件越来越多。

在处理的案件中,虽然劳动仲裁员加大了调解的力度(包括立案前调解和开庭调解等调解方式),但是仲裁裁决方式结案的案件比率不断上升,走上诉讼的案件也在上升,表明劳资双方的矛盾表现出现激化的趋势。

二是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时有发生。

2009年宁乡县处理了两起集体劳动纠纷,涉及劳动者45人,并成功化解了一起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当事人40多人。

4.劳动争议案件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劳动者在维权的同时经常借助媒体、律师的力量,同时也经常出现发动用人单位其他人员一起提出劳动争议仲裁请求。

在仲裁结案后,劳动者对自己有利的仲裁结果大力宣传,导致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由一个很小的劳动争议案件可以引发出一系列的劳动纠纷,维护劳动关系稳定性的难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一方面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也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矛盾愈加激烈,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各种群体性上访、威胁追讨劳动报酬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劳动争议纠纷及案件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劳动争议纠纷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劳动人事争议发生的现状(一)发生争议的类型复杂化。

过去劳动争议案件主要以工伤待遇为主,比较单一。

近年来,诸如劳动关系确认、解除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拒付加班费、不缴纳社会保险金、拒付经济补偿金等各种类型的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出现,案件较为复杂,种类不断增多,涉及面越来越广。

尤其是在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的私营企业中,受工作性质、业务经营、内部管理等因素与现实情况影响,更是成为劳动争议纠纷高发领域。

(二)申请仲裁主体多样化。

首先是用人单位想方设法规避用工主体责任。

一是建筑类用工单位用工存在分包现象主体难以确认;如有些建筑用工单位在承揽了某工程后招聘劳动者到该工地务工,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后,向该用人单位主张权利并提起劳动仲裁请求,在劳动仲裁审理案件过程中该建筑用工单位却提出该工地的劳动用工已经承包给了有用工资质的某某劳务公司,导致劳动者又重新申请仲裁,从而直接加大了案件审理难度。

二是如移动通信、银行等单位,为了规避用工责任,招用劳动者之后让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动派遣公司变更比较频繁,致使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务工却与二家或以上的派遣公司签订过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在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方面维权困难。

其次是涉诉劳动者的构成出现显著变化,劳动者一方请代理人的居多,公民代理也占到一定比例。

从案件审理情况来看,多数劳动者法律知识欠缺,对代理人的依赖性相当强,代理人对案件的影响较大。

浅议当前劳动争议法律问题及对策

浅议当前劳动争议法律问题及对策

浅议当前劳动争议法律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从劳动争议的概念出发,结合审判实践,通过对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审理规则、法律适用的阐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特点;对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劳动用工上,体现的是双向选择,劳动者作为自身劳动力的所有者进入市场谋求和选择职业,其目的是得到丰厚的生活资料,以体现价值的最大化。

而用人单位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进入市场,寻求获得素质好且廉价的劳动力,以保障低成本、高效益,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了各自的具体利益不一致性,而这种不一致性协调不好就会发生劳动争议。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

如何理顺好解决好劳动争议案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审判实践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就目前已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劳动争议概念所谓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的争执引起的纠纷,是基于劳动关系发生的,简言之,就是劳动者与用人者(单位)间就劳动合同的执行、变更、履行、终止、解除所发生的纠纷。

劳动争议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且只要劳动领域中存在利益的不同,这种因不同利益要求而引起的冲突便将继续存在下去。

在我国,随着改革的日趋深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问题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制定了有关规章,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审判实践的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

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对劳动争议的妥善解决,平息劳动争议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发展趋势、反映问题及对策建议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发展趋势、反映问题及对策建议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发展趋势、反映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案件发展趋势出发,分析其反映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发展趋势1.案件数量增长:近年来,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反映出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纠纷不断增加。

2.涉及领域广泛: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工伤赔偿、社会保险等各个方面。

3.复杂程度提升: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涉及事实和法律问题更加多样化。

4.仲裁结果影响大:劳动争议仲裁结果往往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劳动者而言。

三、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反映的问题1.法律适用难题:在劳动争议仲裁中,法律适用问题较为突出,涉及法律法规众多,且各地规定不尽相同。

2.证据收集困难:由于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在证据收集方面往往面临较大困难。

3.仲裁执行难度高:仲裁裁决后,执行难度较高,特别是在异地执行方面。

4.劳动者权益保护不足: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劳动者权益保护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5.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调解机制不健全,无法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

6.仲裁机构公信力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公信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对策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相关法律法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2.加强证据收集制度建设:建议完善证据收集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优化仲裁执行机制:建议对仲裁执行机制进行优化,提高执行效率,确保仲裁裁决的有效性。

4.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完善劳动保障体系。

5.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发挥内部调解的作用,减少仲裁案件的发生。

6.提高仲裁机构公信力: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其公信力。

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现状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新冠疫情持续、多点暴发,用人单位经营状况不佳,欠薪、欠保现象频发,城市建设日益加快,各类劳动争议纠纷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

我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发展、稳定的大局,以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为主线,持续加强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积极稳妥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促进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事业有序发展,现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1.案件类型多样化。

从类型上看,劳动争议以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待遇等传统类型居多,约占劳动争议案件数的%,其中尤以社会保险待遇最多,占到了案件总数的%。

2.诉讼主体群体化。

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及涉案人数均显著增加,该类案件双方当事人矛盾尖锐,调解难度大,处理结果带有示范效应,稍有不慎,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3.利益诉求复杂化。

由以往的单一诉求转变为现在的多个诉求。

诉求的复杂化导致案件审理难度加大,调解率低,审判周期延长。

4.诚信危机普遍化。

由于对自身利益的片面追求,导致恶意诉讼频现,不讲信用。

如用人单位利用自身掌握全部管理性因素的优势,在不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且现金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否认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

5.利益平衡两难化。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一对矛盾体。

在审判实践中面临两难境地,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要促进企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6.法律关系复杂化。

劳动争议案件涉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策等一系列规定,适用起来难度相当大。

7.救济缺失化。

劳动者诉请单位补交社保,仲裁予以支持,但现实中社保机构内部规定不予补办,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冲突,导致劳动者救济权缺失。

二、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我国目前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行政化趋向严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属于劳动人事行政部门并且是其下属机构,这背离了仲裁的基本属性。

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解决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解决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THANKS
感谢观看
目前我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构相对较少, 且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 的劳动争议解决需求。
04
未来趋势展望
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灵活化与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劳动关系将趋向更加灵活和多元 化,包括合同类型、工作时间、
工作地点等方面的灵活性。
员工参与和民主化
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程度将 提高,劳动关系将更加民主化, 员工的声音和诉求将得到更多关
企业层面的策略与建议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企业应积极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关切,努力构建和谐 的劳动关系,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 酬福利等方面,确保企业管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和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 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技能与岗位不匹配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岗位逐渐消失,新兴岗位对技能 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部分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跨国劳动法规差异
全球化使得跨国劳动法规差异成为挑战,企业需要应对不同国家的劳 动法规和用工标准,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成本。
03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现状及问题
当前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主要方式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协商和调解的效果不佳
仲裁和诉讼程序繁琐
由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利益上的冲突, 协商和调解往往难以达成共识,或者达成 的协议难以执行。
仲裁和诉讼程序相对复杂,需要耗费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劳动者来说成本较高 。
仲裁和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
缺乏专业的劳动争议解决机构

浅析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对策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发生分歧和矛盾,导致工作场所不稳定和工作效率下降的现象。

这种争议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一些常见的原因造成的。

下面我们将分析导致劳动争议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原因:1.薪资和福利:薪资和福利是劳动争议的首要原因。

当雇主不愿意提供公平的薪资和福利时,劳动者会感到不公正和放弃工作。

2.工作环境和健康: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健康是劳动争议的另一个原因。

当工作环境危险或不健康、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时,劳动者可能会拒绝工作。

3.管理和激励:劳动争议往往由管理和激励问题引起。

当管理者不给予员工应有的尊重,或者未能激励他们的工作,劳动者可能会感到不满,从而导致劳动争议。

4.雇佣和解雇:雇佣和解雇是另一个可能导致劳动争议的原因。

当雇主不合法地解雇员工或违反规定的雇佣程序时,劳动者可能会寻求法律援助来维护他们的权利。

对策:2.安全工作环境:雇主应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确保员工有必要的卫生设施,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3.管理和激励:雇主应该提供尊重和激励员工的行为,以建立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增加员工参与感。

4.公正的雇佣和解雇:雇主应该遵守雇佣和解雇的法律程序,以确保在解雇员工时不违反就业法规。

劳动者应该被告知公司解雇员工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补偿。

总结:劳动争议的出现往往与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管理和激励、雇佣和解雇等问题密切相关。

为了避免劳动争议,雇主应该提供公平的薪资和福利、安全的工作环境、尊重和激励员工、遵守雇佣和解雇法规等。

以此来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福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劳动争议的现状和解决对策

中国劳动争议的现状和解决对策

中国劳动争议的现状和解决对策
中国劳动争议的现状如下:
1.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关系
的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2.涉及领域广泛:劳动争议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工资、工时、福
利待遇、工伤赔偿等方面。

3.争议主体多元化:劳动争议主体多元化,包括国有企业、民营
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
等。

4.处理难度加大:由于劳动争议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较
多,处理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针对以上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和
教育,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2.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立完善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鼓励企业和劳动者通过调解解决争议,提高解决效率。

3.加强劳动监察力度:加强劳动监察力度,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
的企业进行处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简化处理流
程,提高处理效率,确保劳动争议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提高中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水平和效率。

总之,解决中国劳动争议的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人事争议也随之出现,在企业、工地、农村等各个领域中频繁发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企业和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劳动人事争议的表现形式劳动人事争议是指员工与雇主之间因劳动合同履行、工资支付、劳动时间和工作场所等相关事宜而引发的纠纷或争议。

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表现出以下几种主要的形式:1. 工资纠纷工资是员工对其辛勤工作的补偿,而在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存在不及时支付工资、拖欠工资、克扣工资、不达到劳动报酬标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容易引发员工的不满和维权。

2. 劳动合同纠纷劳动合同作为员工与雇主之间约定的一份重要文书,其内容约束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现实中,雇主存在不遵守劳动法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签订劳动合同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容易引发劳动合同纠纷。

3. 年休假及假期纠纷年休假和假期是员工合法的休息和休假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雇主存在不给员工安排年休假、拖欠假期工资、强制员工加班、压缩休息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引发员工对年休假和假期纠纷。

4. 社会保险问题社会保险是员工应享受的合法权益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雇主存在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不按规定给员工报销社会保险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可能引发社会保险纠纷。

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分析从近年来的劳动人事争议发生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争议类型多样近年来,劳动人事争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涉及到工资、劳动合同、年休假及假期、社会保险等方面,也涉及到加班、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方面。

2. 争议金额不断增加劳动人事争议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一些争议案件涉及数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负面影响。

劳动争议年度总结报告(3篇)

劳动争议年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2023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反映出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本报告对2023年度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今后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提供参考。

二、案件数量及特点1. 案件数量: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XX万件,较2022年增长XX%,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2. 案件特点:- 争议焦点集中:劳动报酬、劳动合同解除、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争议占比较高。

- 灵活用工争议增多:随着灵活用工的普及,有关兼职、劳务派遣、平台用工等方面的争议案件有所增加。

- 集体劳动争议突出:部分行业、地区出现集体劳动争议,涉及劳动者人数较多,影响面较广。

三、典型案例分析1. 劳动报酬争议: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2. 劳动合同解除争议:某公司因员工违纪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认为公司违法解除,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3. 社会保险争议:某公司未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员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公司补缴社会保险并支付滞纳金。

4. 灵活用工争议:某平台用工企业未按照约定支付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企业支付报酬及赔偿金。

四、问题与建议1. 问题:- 部分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健全,案件审理周期较长。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等环节衔接不畅。

2. 建议:- 加强用人单位法律培训,提高其依法用工意识。

-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提高案件审理效率。

- 加强调解、仲裁、诉讼等环节的衔接,形成合力。

- 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五、总结2023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反映出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各级法院和劳动保障部门应高度重视劳动争议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浅析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劳动争议的原因与对策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工资、福利、劳动条件、劳动时间等方面发生冲突而产生的激烈社会冲突的现象。

从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劳动争议的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产生原因
1.工资待遇不公平。

因为缺少公平公正的工资薪酬管理机制,导致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提高工资待遇,或者随意调整工资水平,导致劳动者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2.加班和超时工作。

一些用人单位采用强制加班制度,导致劳动者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3.劳动安全与卫生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忽视劳动安全和卫生问题,导致劳动者受到伤害或者引起职业病等健康问题。

4.劳动合同的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不注重明确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或者特定条件下违约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权益损害。

5.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些用人单位缺少规范的管理机制,导致企业内部存在诸多问题和纠纷,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

二、对策建议
1.建立公平公正的工资计算机制,遵循市场化和公开透明原则,妥善解决工资待遇不公的问题。

2.加强劳动保护,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建立真正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机制。

3.制定严格的劳动安全和卫生标准,促进用人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避免职业伤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5.优化企业管理,提高用人单位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降低劳动争议发生的概率。

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的类型、趋势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的类型、趋势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的类型、趋势及对策现阶段我国劳资矛盾较为突出,基于矛盾的成因可以将劳资矛盾分为工资拖欠抗争型、薪酬福利不满型、工伤争议型、辞职辞退博弈型及社会保障薄弱型五大类别。

基于我国的制度、经济、人口等因素综合判断,未来劳资矛盾发生频率将呈“倒U”型态势,矛盾的集体化、组织化程度将会逐步增强,但矛盾的尖锐程度会趋于弱化,矛盾主体日益多样化且诉求领域将进一步拓展,经济新常态还将会催生新的劳资矛盾增长点。

因此,需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环境、发展阶段和制度、文化特点,将劳资矛盾化解引入法治化轨道,疏通企业内外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劳资集体协商制度,明确政府在劳资关系协调中的角色定位,发挥相关社会组织的功能,构建“劳方——社会组织——资方”新型关系链,从而探索新形势下劳资矛盾预防和化解的有效路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标签:劳资矛盾;类型;趋势;对策劳资矛盾指由于劳动雇佣关系而催生的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劳动者与管理者等各类主体利益博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隐性和显性的纷争、对立与冲突。

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呈加剧态势,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4年我国劳动争议数量较2013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总量在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居于首位。

①如果劳资关系持续恶化、劳资矛盾不断增加且难以有效应对,就有可能转化为激烈的劳资对抗和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劳方、资方与政府“三输”的局面。

因此,对劳资矛盾的基本形态和生成原因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刻把握当前我国劳资矛盾的主要类型和发展趋势,从而有利于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一、劳资矛盾的类型劳资矛盾成因复杂,不同人群具有不同层次的诉求,诉求的表现方式也千差万别。

据中山大学的调查,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两年多时间里,被调查雇员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劳动报酬不合理(25.14%)、拖欠工资(10.82%)、作业环境恶劣(16.88%)、超时加班(27.05%)、工伤(6.45%)等劳资矛盾争议和问题。

劳动争议案件的执法现状及对策

劳动争议案件的执法现状及对策

劳动争议案件的执法现状及对策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结构调整,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变革,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暴露出深层次的问题急待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存在起诉率高、集团型诉讼增多、涉及范围广、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特点,处理不当,往往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研究和解决劳动争议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司法实践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劳动争议纠纷现状(一)当事人双方成分复杂。

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既然有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也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既有高科技企业,也有制造业及手工传统企业;既有从事冶金、铸造等产业的工业企业,也有会计师事务所等新兴的中介服务行业。

劳动者中,既有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也有从事脑力劳动的会计师、软件工程师等白领人士。

但绝大多数仍是农村外出打工者,大中专学生及下岗再就业工人等弱势群体。

(二)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当事人众多。

劳动争议案件中经常会出现共同诉讼的情况,他们因共同的劳动合同履行,报酬给付等共同诉讼,有的案件劳动者一方可多达百余人。

另外,劳动者一方往往诉求法院依法判决用人单位给付用于养家糊口的工资和基本的福利待遇,而用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拒绝支付,劳动者在诉讼过程中其情绪较激动,矛盾易激化,难于做调解息诉工作。

(三)劳动者的诉讼请求广泛。

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的诉讼请求范围涉及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福利、社会保险、医疗费、公积金、档案管理、除名、辞退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主要诉讼请求是索要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二、劳动争议案件的立法及其不足劳动争议是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的争执。

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形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劳动者的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由国家统包,劳动关系的构成实际上是劳动者与国家之间的劳动行政关系,劳动争议也极少发生,即使发生一些争议,也是通过行政手段加以解决。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劳动关系也随之转变为利益化和市场化的劳动关系;过去单一的公有制劳动关系,转变为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外资等多种经济形式劳动关系并存的局面;过去国家代表企业、企业代表职工,转变为国家、企业、职工成为各自相互独立的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对劳动关系的调节和规范,也转变为以法律手段市场自行调节。

当代劳动争议产生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当代劳动争议产生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当代劳动争议产生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加快,劳动关系的矛盾也日益突显出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劳动争议案件的逐年增加,处理难度逐年加大。

劳动争议会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经济会产生一定损失,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劳动者造成精神伤害。

因此本文将从劳动者、用人单位、国家三个方面阐述劳动争议案件产生的原因以及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劳动争议成因分析解决对策一、当代劳动争议的存在的背景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丰富是我国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然而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劳动者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劳动者的分配制度从计划配给的分配转变为市场竞争为主的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制度在转变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劳动问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矛盾频发,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据相关数据显示,1991—2007年, 全国的劳动争议案件总数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1991 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总数量7633件, 2007 年增加到35018件, 16年间增加了342 549件;①除此之外,随着市场化、①张秋惠,于桂兰,《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问题研究》。

全球化的速度加快,企业重组、收购、破产情况越来越多,随之带来了劳动争议案件类型多样化、处理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市场不景气,造成企业裁员的幅度加大,由此引发劳动争议群体性事件增多,比如摩托罗拉公司中国区广泛裁员,员工群体游行、抗议事件越来越多。

二、劳动争议的含义及其新特点劳动争议是劳方和资方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关于权利和义务的问题产生差异,发生纠纷。

当代劳动争议具体表现为确立劳动关系时发生的纠纷,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关于工资、薪酬、福利方面发生飞纠纷,解聘、辞职、除名、离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争议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近年来,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深深感到,伴随改革的深入,劳动关系不断受到冲击,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形势严峻,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现就目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做些粗浅的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一、当前劳动争议的主要特点1、争议总量逐年大幅度上升,涉及职工人数剧增。

1987年劳动仲裁委员会成立之初,全市年受理案件数仅72件,涉及职工96人。

1994年全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立案总数突破1000件,而到2000年,全市各级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已达7480件,涉及职工15100人,分别是1987年的103.9倍和157.3倍。

自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呈大幅上升趋势:见表从表中反映出,2000年案件量是95年的4.7倍,争议人数是95年的2.2倍。

六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年增长率达39.32%。

进入2001年,劳动争议的增长更呈现出迅速爆发的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受理劳动争议案8151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受案总量(748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61%。

2、劳动争议日益复杂化,处理难度不断加大。

见表随着改革的深入,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客观利益化、矛盾冲突化,争议内容多样化的特征不断加深,这种现象将伴随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公有制在一些竞争行业中退出而更加突出,使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劳动争议的处理难度逐年加大,自95年以来,从案件的处理方式来看,调解结案呈不断下降趋势,裁决结案则呈不断上升趋势,以往每年调解结案多于裁决结案的状况在98年以后彻底改变,自98年以来,每年裁决方式结案总数均高于调解方式结案总数;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表明在争议总量递增的同时,案件本身也日益复杂化,双方的利益意识强烈,通过调解方式快速化解矛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案件处理难度不断加大。

3、劳动争议的焦点关乎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

2000年我市共受理争议案件7480件,从争议原因看,因劳动报酬3213件,占争议总量的42.95%;因保险福利1811件,占24.21%;因变更、续订、终止、解除劳动合同942件,占12.95%;因经济补偿、赔偿940件,占12.57%;因劳动保护36件,占0.84%;其他原因538件,占7.19%。

由此可见,目前劳动争议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问题上,2000年因这两种原因引发的争议占全年总争议量的67.17%,这两方面问题都直接关乎劳动者的生存权,必须给予妥当、及时、公正地解决,否则很易导致影响社会稳定的事端。

据市信访办统计,因劳动争议引发的群众来信来访已连续四年高居榜首。

4、集体争议高幅增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集体争议涉及人数多,突发性强,发展快,当事人情绪易激化,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罢工,静坐、围堵交通、集体上访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突发案件,有的甚至演变为伤及人身和社会的刑事案件,对首都稳定和我市经济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

如红苹果点点利、仟村百货、市肉联厂、市橡胶一厂等单位发生的集体劳动争议给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集体劳动争议具有普遍性,往往涉及本企业大部分甚至全部职工。

一旦个别职工与企业关系激化,发展为劳动争议,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演变为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争议,争议人数可能数百,甚至上千。

由于争议焦点多为拖欠工资、生活费,欠缴社会保险等关系以职工基本生存权的敏感问题,职工情绪极易偏激,甚至失去理智,采取极端行动,群体上访、围堵政府、阻碍交通、罢工、静坐,甚至非法拘禁企业领导人等恶性事件并不少见,某些熟知首都政治特点的人,有意选择我市各种敏感时期激化劳动关系予盾,以期扩大事端,给政府造成很大压力。

近几年,因集体劳动争议引发的集体上访事件较为突出。

仅1997年,因劳动争议到市政府的集体上访就有83批,涉及职工2423人。

自98年以来,因劳动争议引发的集体上访事件一直居市委、市政府各类性质集体上访的首位。

5、集体争议出现逐年高幅增长趋势,尤其是近两年,集体争议的增长比例已高于同期劳动争议案件总体的增长比例。

见表集体争议涉及劳动者人数多,影响面广,处理难度大,是近年来仲裁委员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见表自95年以来,各年集体争议涉及的人数均占当年劳动争议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涉及人数多使集体争议影响面更广,解决难度更大。

如,仟村百货、老福爷百货倒闭案;惠而浦电器公司、住总、新华社、天桥商场终止合同等争议,职工都采取集体上访、静坐或围堵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机关,甚至发展成围堵交通,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

二、产生劳动争议的原因我国目前正经历着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这必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经济关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触动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这其中最广泛和最普遍的应当包括劳动关系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问题,调整必然带来冲击,改革必然要有牺牲,在新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漫长过程中,传统死板的劳动关系格局因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而逐渐被打破,劳动关系的新秩序已经萌芽,并在磨合中不断发展,矛盾和问题日益突显,集中表现为劳动争议案件的高发,这是劳动争方案件增长的客观大背景。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巩固和扩大国企改革和脱困的成果。

因此,未来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并对劳动关系产生剧烈影响,在停止下岗职工进中心的情况下,企业必然将终止解除劳动合同作为解决富余人员的手段和渠道;在体制转轨、发展转型、结构转换过程中,特别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都将使劳动争议的高发势头有增无减。

此外,自95年以来,伴随《劳动法》的深入人心,以及各项相关劳动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随着法制观念在人们心中的逐步树立并加强,以及劳动部门对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的加大,使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日益倾向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出现矛盾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主观上偏重于信赖劳动仲裁部门,愿意寻求法律解决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增长。

劳动争议增长的背景原因决定了争议量的增长趋势将长期持续。

具体分析,劳动争议的产生和增长主要有下述几方面原因:1、劳动关系利益化是根本原因。

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经济活动中,经济决策由各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自主进行,这是由于各个经济主体都拥有明确的财产所有权和控制权,因而有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硬的预算约束,因此,经济主体必须要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并对其决策结果承担经济责任,企业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劳动者则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由此导致由企业与劳动者构成的劳动关系带有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在市场规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调和,表现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劳动用工关系的和谐。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利益机制发挥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加深和扩大,使得劳动关系的矛盾有增多并深化的趋势,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法制建设的不完备,法律法规的滞后,又使得劳动关系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表现为劳动争议的大幅度上升。

从产生劳动争议的根源性原因来看,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剧增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劳动关系利益化导致劳动争议的发生集中表现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矛盾的增多,劳动争议的焦点涉及劳动者的基本利益,以2000年全市各级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为例,有67.17%的案件是涉及劳动者基本利益的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问题。

进入2001年以来,利益矛盾仍居各类争议首位并且大量激增,截至三季度,因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原因引发的劳动争议占争议总量的66.19%,与去年同期两项原因引发的劳动争议占当期受案总数的比例(66.42%)相当,但总量增长了60.04%。

2、企业管理不规范是主要原因。

企业管理不规范引发了许多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企业日常管理的不规范是目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直接导致了劳动争议案件的产生并增多。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要求企业管理要规范合法,才能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然而由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时间还不长,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和影响尚未完全消除,规范管理劳动用工关系的机制在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或完善,企业管理的随意性、无序性还很强,这或者直接导致职工权益被侵犯,或者间接造成企业因缺乏具体有效的日常管理而使劳资双方在劳动关系履行过程中产生意见分歧,最终均有可能发展为劳动争议。

例如(1)自95年就开始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劳动法》也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是,仍有部分企业至今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以2000年各级仲裁委受理的7480件劳动争议案件为例,有2638件劳动争议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未订立劳动合同,占受案总数的35.27%。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企业规范用工关系的关键,不订立劳动合同,使得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责不清,利益关系不明确,很容易导致分歧,最终引发劳动争议。

(2)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规定简单而明确,但实践中就是有一些企业不予执行,或是不严格依法执行,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社会保险争议。

(3)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引发了大量劳动争议。

尤其是劳动报酬争议,例如:①企业以罚代管、代教,任意扣罚职工的工资、奖金。

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职工为企业提供了约定的正常劳动后,职工有权如数获得该报酬。

但在实践中,某些企业管理方法过于单一,在职工有违纪行为或是没能完成企业规定的某项工作时,没有明确合法的规章制度可以参考,而是一概用扣发职工工资的做法作为惩罚,有些显然于法无据。

例如,某职工离职时未完成工作交接手续,企业若以此为由扣发该职工某月的工资就是欠妥的做法。

②企业因在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按规定履行正式辞退手续,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不明确,造成职工不来上班,但职工反过来要求企业支付劳动报酬或基本生活费。

③缺乏完备的项目佣金支付方面的内部规章制度,导致双方在佣金比例、支付时间、支付方式、支付条件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双方不能妥协,最终发展为劳动争议。

3、劳动关系双方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的淡漠是破坏劳动关系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存在的问题,任何一方法律意识或合同意识的淡漠,都会导致侵权行为。

法律意识淡漠的根源,有的是因为不认真学习掌握劳动法规政策,有的是因为法制观念差、不重视对方权益、知法犯法,最终都表现为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